東林黨為何沒能阻止明朝滅亡?


因為水太冷了


這是個好問題:
上學的時候學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就以為東林黨真真是極好的!

後來看了些歷史,才發現: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一大原因。

1604年,顧憲成才修復東林書院,然後慢慢東林黨成型。

1644年,僅僅40年後,李自成破北京,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弔死,旁邊一個大臣都沒有。清兵入關,東林黨人紛紛降清!

東林黨一來,大明朝就上了軌道了,滅亡的軌道,東林黨修的還TM是高鐵!

一群眼高手底的真君子偽君子,挑毛病絕頂高手,罵人絕世無雙,正經事一點兒沒幹。
崇禎死後,居於南京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帶著東林黨在南京城外跪在雨中迎清軍入城!
東林黨?!

………………補充說明如下……………………
轉貼趙佳鑫的「魏忠賢掌權短短三年的作用」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153665/answer/36178150
寫的很好,比我強多了。(如作者不同意,請告知刪除)

東林黨開始由顧憲成罷官後,修東林書院講學開始,出發點是好的。當時東林八君子也都名噪一時。
但是這些人有個共同點,基本上都是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的人。

還有一個,都是讀書人。

萬曆皇帝的時候,東林黨人大部分都是在野黨,在野黨全世界都一個德性……拚命的說執政黨不好。

但是他們付出也是有回報的,這些東林黨人支持後來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朱常洛當太子。

而且前仆後繼,悍不畏死的上書,上表。
因為萬曆皇帝其實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當皇太子。

萬曆死後,朱常洛當了皇帝,只當了一個月就掛了。

然後,他的兒子,喜歡木匠的天啟帝登基,東林黨開始執政。

東林黨在野的時候,逮誰罵誰。這個容易啊,執政的不幹活,罵你昏庸。幹活的罵你為了政績殘民以逞,有錢的罵你貪鄙……反正干越多錯越多,幹活不容易。挑錯簡單。

加上這些人天天也沒什麼事兒,學問又好,那真是罵出了花樣,罵出了水平。號稱「清流」把持輿論。

現在天啟上台了,首輔葉向高也是東林黨人了。這一朝權在手,應該撥亂反正,還明朝一個美好的前途了吧……

東林黨人那能讓你猜到呢!

他們開始整人,凡是不是東林黨的,都TM是壞人,一律乾死!

嚴重威脅到非東林黨人的利益,其他官員要不就加入東林黨,(可東林黨也不是誰都收的。東林黨人是江浙人。其他地方的人想加入,還不一定收你)

其他人一看,單打獨鬥要被搞死,也紛紛以地域劃分,宣黨、浙黨、楚黨、齊黨紛紛組織起來,聯合起來對抗東林黨。

互相之間也順便斗一下。

好了,歷朝歷代,只要黨爭一出現,正事就別幹了!
看看現在的台灣,那個民主的地方,兩個黨把一個小小的台灣,當年國民黨帶了幾乎全中國的精英,金錢,資源……還有美國的支持。把台灣整成亞洲四小龍之一,那時候是國民黨一黨專政。民主就別提了,現在民主了,台灣被黨爭搞成什麼樣子了?

黨爭一來,大家統一開干,只要不是我這個黨的,管你什麼軍國大事,十萬火急……就是要給你攪和黃了。你要成了,你立功了,你的黨就贏了!我的黨就輸了,以黨的利益主第一位。
那真真是:風聲雨聲黨爭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P事!
在東林黨的示範和帶領下,大家都這麼搞,搞的熱火朝天。

天啟皇帝愛做木工活,不愛當皇帝,事呢都交給一個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看到這幫大臣不著調,別的不說,朝庭收入都沒了!就開始收稅。明朝之前都是農業稅。

到2004年,中國的農業稅大概是1000億人民幣(經過多次減免)2005年正式取消農業稅了。

明朝的時候,畝產更低,有功名的人家,當官的,寺廟的田地還不徵稅。但大明朝的支出可不能少,地農業稅越來越高。

東林黨和其他黨正斗的火熱,也沒時間干正事兒。

魏公公這個公公就公公偏頭痛了,開徵商稅,礦稅,進出口關稅……您說一太監,都被東林黨逼成啥樣了!

魏公公出了政策收這些稅吧,東林黨不執行。因為前文書說了,東林黨主要是江浙也就是長三角的人,現在看看長三角你也知道,主要的工商業都集中在哪兒。東林黨當然要代表他們說話,雖然說把大明朝搞垮了也不是他們的本意,但他們的行為說明:他們還真不在乎大明垮不垮!最後滿清在江浙殺的最慘,江陰81天,揚州10日,嘉興三屠……哪一個都比南京大屠殺慘!
尤其是江陰81天,一個小小的典史帶著一個小小江陰城,獨自抗滿清81天!!江浙人是好樣的!
但是,並不代表東林黨這幫孫子是對的!

史可法,東林黨的,史可法那氣節是沒說的,但是東林黨的通病,說就天下無敵,做就一塌糊塗。

帶著南明最後的軍隊,誓師北伐。在揚州城就準備北伐了,準備啊準備,清兵自己等的不耐煩,總說北伐也不來,清兵自己來了,其實中間大多數還是明朝的降將降兵,那時候的清分,帶路黨。
就一天還不多長時間,就把準備誓師北伐的史大人,那麼多的兵,那麼大的揚州城給攻下來了!

想想江陰的典史,再看看揚州的兵部尚書史大人。一聲嘆息!

江陰抵抗,被屠城了。揚州基本沒抵抗吧,清兵,清分、帶路黨也沒放過,揚州屠城十日!

扯遠了,回頭說!

魏公公那真是條沒雞雞的漢子,派出太監去當稅監,去全國收稅。太監你能要求他們有多高的素質,肯定收稅的時候中飽私囊,橫徵暴斂什麼的免不了有一些。

東林黨又幫其他人成立了一個黨:閹黨。
太缺德了,什麼仇什麼怨啊!

凡是不是東林黨的,都是閹黨。什麼,你說你有小雞雞,脫了褲子證明給我看?
果然有小JJ……那你也是閹黨!

魏公公想到掙錢的法子了,明朝有點錢,本來能緩緩再滅亡。

可是,東林黨人執著啊,不滅明朝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哎哎……獻神州……

天啟帝在位七年就死了,弟弟崇禎繼位。

崇禎是明朝難得勤勉的一個皇帝,可能在勤勞上。除了朱元璋,朱棣就算他了。

上台以後,一看,我是萬歲,還有個九千歲在呢!這怎麼行,費盡心機的把魏忠賢弄下去了。

魏忠賢在的時候,搞了個東林點將錄,把東林黨人按《水滸傳》108將排了一下,然後挨個整。
大部分在1625,1626,1627這幾年給年給整死了。

剩下幾個,有名的錢謙益,房可壯,史可法……前兩個都在滿清當官,史可法是守揚州被俘不降被殺,滿清人在揚州屠城10日,殺了80多萬人。

這下崇禎把魏忠賢弄下去了,東林黨又當權了。

《明史》說崇禎:「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首輔。平均一年仨!

崇禎上台後,全面給東林黨平反,東林黨順便把看不順眼的都整成閹黨。

下面引用自百度:「東林黨人代表了當時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反對朝廷向工商業者收稅,並借著崇禎帝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時機,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朝廷的稅收來源更加依賴於普通的農民,再加上當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

農民起義了,東林黨人還那兒斗呢!然後,李自成進京,崇禎自縊煤山,東林黨人還有的腆著臉去找李自成要官當。

然後,清兵入關了。一共8旗。每旗7500人,共計60000人。這麼點人怎麼拿下中國那麼大的江山的?漢奸太多。

而且南明(崇禎死後,各地又擁立了好幾個皇帝)都那樣了,東林黨還那兒斗呢。(詳細看史料)

然後,東林黨人又去滿清那當官了。

算了,也就這德性,沒他們明朝可能還沒那麼快亡。

當然,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東林黨只是其中之一。

但題主說東林黨挽救明朝,所以我才發這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詳細的您自己看書吧!
就醬。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奈何頭皮搔越癢,池中清淺水也涼。:)
----------------------------------------------------------------------------------------------------------
其中一個關鍵詞是"礦稅",排名第一的答主 @蚍蜉王子 在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如果張居正改革不被反攻倒算,明朝能撐得過1644么? - 蚍蜉王子的回答說的很好了,推薦閱讀。


有治世理想,無可行之法,有精妙之言,無踐言之事。行動上明哲保身,朝堂上黨同伐異。怯於公戰,勇於私鬥。


現在公知有一個名字叫現代東林黨,我覺得這固然是抬舉公知了,他們的作為不及東林黨,但這個比喻依舊很貼切。

後期的東林黨在天災人禍戰亂不斷的時候,主要提倡的不是怎麼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如何推行聖人之治,忠貞愛國沽名釣譽之餘百姓可吃上飯否?歷史中很多守序邪惡拯救了世界,絕對正義則一直在破壞穩定。


你覺得公知能帶領我們走向繁榮富強么?


作為對主流意見的一個補充:東林黨里不只有錢謙益,還有黃道周吧。
引自《明朝那些事》:

明朝的官員思維,大致就是如此,就軍事實力而言,談判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沒有人選擇。
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叫堅持原則,說得不好聽,叫不識時務,明朝最後妥協的機會,就這樣被一群不識時務的人拒絕了。
十年前,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曾經很討厭黃道周,討厭這個固執、不識時務的人,我始終認為,他的決策是完全錯誤的。
直到我知道了黃道周的結局。
七年後,當清軍入關時,在家賦閑的黃道周再次出山,輔佐唐王。
唐王的地盤,大致在福建一帶,他是個比較有追求的人,很想打回老家,可惜他有個不太有追求的下屬——鄭芝龍。
鄭芝龍的打算,是混,無論清朝明朝,自己混好就行,唐王打算北伐,鄭芝龍說你想去就去,反正我不去。
唐王所有的兵力,都在鄭芝龍的手裡,所以說了一年多,只打雷沒下雨。
這時黃道周站出來,他說,戰亦亡,不戰亦亡,與其坐而待斃,何如出關迎敵。
唐王很高興,說你去北伐吧,然後他說,我沒有兵給你。
黃道周說,不用,我自己招兵。
然後他回到了家,找到了老鄉、同學、學生,招來了一千多人, 大部分人都是百姓。
隆武元年(唐王年號,1645),黃道周出師北伐,他的軍隊沒有經驗,從未上過戰場,甚至沒有武器,他們擁有的最大殺傷力武器,叫做鋤頭、扁擔。所以這支軍隊在歷史上的名字,叫做「扁擔軍」。
黃道周的妻子隨同出征,她召集了許多婦女,一同前往作戰,這支部隊連扁擔都沒有,史稱「夫人軍」。
就算是最白痴的白痴,也能明白,這是自尋死路。
然而黃道周堅定地向前進發,明知必死無疑。正如當年他拒絕和談,絕不妥協。
三個月後,他在江西婺源遭遇清軍,打了這支隊伍的第一仗,也是最後一仗。
結果毫無懸念,武器的批判沒能代替批判的武器,黃道周全軍覆沒。黃道周被俘,被送到了南京,無數人輪番出面勸他投降,他嚴辭拒絕。
三個月後,他在南京就義,死後衣中留有血書,內容共十六字: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落款:
大明孤臣黃道周
正如當年的他,不識時務,絕不妥協。

同樣引用《明朝那些事》里對海瑞的評價(其實來自《圍城》),也同樣適合於這樣的人:
你是個好人,卻全無用處。
但他恪守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道統。以現在的道德觀去要求他,未免是苛求古人。而殉道者,總是值得敬佩的。


癌症為什麼沒有阻止病人死亡?



有人說我寫的不太專業,我改改,力求大家滿意。

---------------------------------------------------------------------------------------------------------------------------


首先要提到一個概念就是黨爭


帝制王朝後期往往會出現黨爭,唐宋都有,這是大一統格局下,有志干一番大事的官員為了整合帝制分權的一種必然表現,比如張居正當年有李太后幫他看管小皇帝,馮保掌控內廷審批的權力,外面支持戚繼光抗倭,這樣就形成一股合作共贏的勢力,保證張居正改革能平穩通行。


至於為什麼會到晚期形成黨派,是因為開國皇帝一般比較強勢,官僚系統即不敢也沒有能力結黨抗衡,中後期的皇帝們往往依賴官僚系統治國,自己只保留最終決定權,官僚體系內部有了不同的意見,只能通過拉幫結夥來解決問題。


東林黨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顧憲成觸怒明神宗,回鄉在東林書院開壇講課,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道路遠近,紛來沓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學派的興起,標榜氣節,崇尚實學,對於扭轉士風起了積極的作用。 這就是東林黨忠貞愛國的由來,也是東林黨為什麼誤國的原因。

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是東林黨的三項具體主張。

------------------------------休息下,以後再更


第一點,東林黨哪來的忠貞愛國?當年清軍入關,東林黨內投降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呀!
最著名的就是錢謙益,這位是東林黨魁,黨魁如此,下面的雜魚就更不用多說了。
第二點,從他們的主要的鬥爭方向分析,東林黨人代表的是江南士紳的利益,具體表現是要求免稅。朝廷朝政開支均處於稅收。無稅怎麼能夠讓朝廷正常運轉?這是明末後期諸多亂象之根本原因。所以從這點上來說,東林黨亂國亂家,罪當萬死。
僅以上兩點,東林黨便罪當萬死了。


東林是我大清秘密碟報組織
暗號「水真他媽涼啊」


崇禎到最後國庫空虛連逃去南京的幾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你猜最後李自成在北京抄出來的那麼多銀子是哪裡來的?


只看忠貞愛國這個定語就覺得題主讀書不夠多…


感覺東林黨的性質比閹黨還惡劣,禍國殃民啊


其他不知道,只知道東林黨上台後拚命取消商業稅,增加農業稅。說白了無非是代表自己家族,後台的利益。一群爭利小人罷了,怎麼能叫清流?


因為東林黨還有一點殘存的德性,沒有幫助暴明把他們自己的家鄉也吸干。多虧東林黨阻止了暴明汲取機器伸向江南的黑手,江南才沒有像元末那樣出現災難性的人口滅絕。要珍惜,要感激。


所有的答案都在噴東林黨啊
我覺得那幫東林黨已經與最初東林書院那幫讀書人不是一個概念了,魚龍混雜太嚴重,多少人只是為了仕途聲名而稱東林黨。附一段《明儒學案·東林學案·序》吧

今天下之言東林者,以其黨禍與國運終始。小人既資為口實,以為亡國由於東林,稱之為兩黨。即有知之者,亦言東林非不為君子,然不無過激,且依附者之不純為君子也。終是東漢黨錮中人物。嗟乎!此囈語也。

東林講學者,不過數人耳;其為講院,亦不過一郡之內耳。昔緒山二溪,鼓動流俗,江浙南畿,所在設教,可謂之標榜矣,東林無是也。京師首善之會,主之為南皋、少墟,於東林無與。乃言國本者謂之東林,爭科場者謂之東林,攻逆閹者謂之東林,以至言奪情奸相討賊,凡一議之正,一人之不隨流俗者,無不謂之東林。若是乎,東林標榜,遍於域中,延於數世。東林何不幸而有是也,東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則東林豈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論者以東林為清議所宗,禍之招也。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清議者天下之坊也。夫子之議臧氏之竊位,議季氏之旅泰山,獨非清議乎?清議熄,而後有美新之上言,媚閹之紅本,故小人之惡清議,猶黃河之礙砥柱也。熹宗之時,龜鼎將移,其以血肉撐拒,沒虞淵而取墜日者,東林也。毅宗之變,攀龍髯而蓐螻蟻者,屬之東林乎,屬之攻東林者乎?數十年來,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土室,忠義之盛,度越前代,猶是東林之流風餘韻也。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無智之徒,竊竊然從而議之,可悲也夫!


我知道會有許多異議,可在評論區理性討論,不過也有可能並沒有人看。。。


朕雖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喪心誤我,非朕之罪。

崇禎於煤山,1644年4月25日。


偽命題,正是東林黨導致明朝的滅亡折。江浙人當政自古就是亡國的前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明末小說《遼海丹忠錄》里袁崇煥一炮摧毀三十里外後金營寨?
如何評價明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清朝的統治是否導致了中國發展的倒退?
在明朝歷史上有沒有讓你感到惋惜的人?
1643年(崇禎十六年),這一年,崇禎如何解掉明朝這個「死局」?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