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歷史學家張帆說元明清是「大中國」漢唐只能算「小中國」?
原文地址:訪談︱北大歷史系主任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
1.如果按照他說的,那麼當年東邊的大和民族完成對中國的統一,那麼我們現在能不能算「大大中國」?
2.畢竟當年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還是蠻大的。我們是不是錯事了一次趁機擴張版圖的機會?
3.那些抗日英雄是不是阻礙了我們各民族之間的民族大榮合和大團結?
幫初中生貼圖
原文沒有什麼黑點吧。
大中國指的是第三帝國(元明清)周期,由於內部漢地人口積累和與邊疆民族衝突加劇,造成的必然的版圖擴張而已,以前沒遇到過遼金這樣的複合對手,所以元明清各自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但都必須保證邊疆和內部的和諧。
元朝就是中國的事情,我韃子來辦!我最能打!這是一種解決方式。
明朝是升級版,你不能打,就辦不了,現在我們要遠邁漢唐,徹底消滅草原問題。當然。。。結果你知道了。
清朝是我能打,但我裝著讀書。這麼大個天下,我也沒什麼好辦法,因俗而治混日子,結果還可以,在民族國家時代到來前基本鞏固了前任成果。
至於前任是誰,北京有歷代帝王廟可以去看一下。
這個大和小,指的無非是能不能長期在邊疆區建立有效統治,說白了還是對漢唐制度的進一步推廣,繼承和改革。
你比如元朝乾脆搞了十幾個中書省全國巡迴,都是中書省,行政上評級。加上封實權王爺到雲南等其他地方,勉強彌縫。
明清重點治理了西南邊疆區,鞏固為農耕世界——漢人進入——儒學推廣。對於邊疆區因俗而治,不承認你獨立性,搞喇嘛教認同,這都雖然是混的手段,但都還可以。
其實你看了他說的小中國不舒服,也有道理。
漢的經略是建立在一個成熟文明共同體的基礎上的,雖然範圍小了點,但是乾脆有效。另外漢的版圖維持的最久,甚至比明朝清朝還要久,這個要說一下。這個維持的久,就是制度成熟的表現。
問題是出在唐朝身上的。唐朝面對帝國末期的挑戰直接崩了,這個挑戰預示著遼金西夏等複合國家的出現,漢唐都沒見過這種東西。而能出現這種複合國家,恰恰是唐的文化軟實力過於逆天,造出了渤海國這麼個怪物,後來的遼靠渤海國的人才和財富,金還是靠渤海國的人才完成快速漢化和複合國家建設。
當然,公平一點說,唐崩盤,主要是漢唐明清都沒見過的吐蕃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冒了出來,我唐根本搞不定。青藏高原和中亞隨著唐朝崩盤,開始持續地向中原地區保持影響力。
西北李元昊家族也是被唐的文化軟實力熏陶後,完全學會了漢人的玩法。
所以用小中國簡單把漢唐一囊括,這個就是跨界表態,你研究元史的,不懂比較政治學不要開口就來。
最後就是,一個是文質彬彬(商周秦漢,行必有章),一個是文勝於質(所謂的唐宋文化頂峰),一個是質勝於文(元明清的建立者本質上都是野蠻人。裡面最野蠻的,是朱元璋自己。當然最好學的也是朱元璋自己。朱元璋雖然經常拿來和劉邦比,但是仔細想想就明白,劉邦是秦朝公務員,去過咸陽,和盧發小一起上過學,娶了富豪的女兒。朱元璋純憑自學,在草根的泥潭裡野蠻生長,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現實就是,元明清以來,周圍的野蠻人和中原人民越來越像了。最後成了一個國家。這就是我們已經接盤了的政治遺產。
不動腦子,遺產就會變成包袱,甚至是炸彈。
不是嚇你們。去翻翻埃及人和阿拉伯人的史書,後半段的君主一把一把的外來蠻族。
托勒密空降當了法老,這之後埃及就穩健衰退和完蛋了。
至於突厥人的哈里發治下的阿拉伯人被解放後是啥水平,請看著名笑劇:
中東戰爭。
現在的問題就是兩個,第一個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第二個是漢族自己要想明白這兩千年怎麼走過來的,鍋甩給誰,然後才能知道怎麼團結一致向前看。
第一個是要感謝民族國家時代來了的時候,天朝還沒完,所以基本上各種零件保存完好混到現在了。
第二個是政治上如果沒有創新和發展,那埃及和阿拉伯的慘劇才是正常劇本,目前你還能用漢字,純屬偶然。這個問題。我好像應該回答一下。(我明明根本沒空,哭)
全部的答案,包括一個爭議比較大的答案下面的全部評論我全都看了(我到底是有多少時間!)。絕大部分答案沒有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直接回答問題的個別一兩個答案情緒又很激動,基本沒說出啥來。好像大多數人認為題主是在反諷,以表達張老師的觀點非常可笑這個潛在意見。身為一個非常單純善良的人,我想題主說不定是真的很好奇呢,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還是應該認真回答一下捏?
於是我就這樣跳坑了……先聲明,我在本答案下的一切文字都只限於純瞎想純閑聊。別跟我要出處,別跟我講嚴謹。不愛看關了就行。
1.如果按照他說的,那麼當年東邊的大和民族完成對中國的統一,那麼我們現在能不能算「大大中國」?
其實日本學者也是這個思路。如果中日戰爭日本勝利,現在他們就成了中國人。
其實中日戰爭就是在這個思路下打起來的,即中國和日本屬於同一個文化概念,即中華文明。
其實戰敗後,日本是最反對這個概念的,好多教授因此被迫退休了好么。
我簡單清理一下這個思路。首先,我們現在有了現代國家概念,現代民族概念,現代國際秩序。每個國家有自己的獨立主權,侵略戰爭肯定是不對的。
古代沒有這些概念。中國古代強調的「天下」概念本來就要求,在同時存在幾個政權的情況下,必須有一個正統,這個正統代表了中華文明,這個正統政權要消滅或臣服別的政權。簡單地說,魏蜀吳想得都是「我要統一天下」。南宋想得一直是:我要直搗黃龍!他們都要求成為正統政權。古代皇帝或者亂世諸侯想打仗是很有正當性的想法,亂世諸侯統一天下的故事不要太勵志。即使是已經成為正統政權的統一王朝皇帝想去征服周邊蠻夷,大臣想勸阻也只能從「不要給百姓增加負擔」,「那些蠻夷地區,你打下來也沒有用,他們還會背叛的」等等思路去勸。
處於正統地位下的政權如果無法繼續承擔傳承正統文化的宗主地位,那麼周邊地區有別的勢力取而代之,在古代觀念中,這是一個正常的歷史進程。蒙古作為一個周邊勢力,最初肯定沒有宋失其鹿,「我要去傳承中華文明」之類的觀念。但當忽必烈決定定都北京,決定採用傳統制度,把自己安置到傳統話語中去之後,元朝就成了新的正統王朝。
這種古代的政治觀念,跟現代的國家觀念和國際秩序肯定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日本最初入侵中國,用的也是這套話語。只不過這場戰爭正好卡在民族國家觀念形成,新的國際秩序確立這麼個節點上。於是成了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侵略另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我個人完全不負責任瞎猜,如果在傳統語境下,日本入主中原,那麼確實有一定可能(可能性並不低)在相當程度上吸收中華傳統制度和文化。作為統治者的大和民族開始費盡心力保持大和民族的特點和純潔性,以免被全面稀釋淹沒。然後中日文明日漸融合,之後的歷史走向就不知道了。
2.畢竟當年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還是蠻大的。我們是不是錯事了一次趁機擴張版圖的機會?
這關鍵看裡面的「我們」是誰。題主沒說清楚,我只靠猜。如果說我們指的是日本人,他打了敗仗應該可以稱得上是錯失了進入一個有可能的新的中華文明為主體文明的大國機會吧。如果指的是中華民國國民,通過被另一個政權打敗而擴張版圖,稱其為機會,這就顯得很奇怪,畢竟雖然最後有很高可能中華文明還會繼續延續,但那跟中華民國的國民畢竟關係不很大了不是么。如果這個我們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這就很好笑了,因為如果日本戰勝,那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所以也談不上錯失機會。好比一位女性被強姦意外懷孕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當然因此獲得了生命,如果是混血,鬧不好還長得很帥很強壯很聰明等等。但如果對方強姦失敗,然後這位女性結婚生子。並不能認為另一個可能很帥很強壯很聰明的小孩因此錯失了出生的機會,或者這個婚生孩子感嘆我是不是錯過了長得很帥很強壯很聰明的機會那就更奇怪了,那個孩子不是你好么:P。(啊比喻是不是不太恰當)
另外,我個人是不太看好那個東亞共榮圈啦,裡面有不少國家是印度文明傾向的。真的靠武力統一的話,很容易鬧分裂,即使互相融合了,最後是誰融合了誰也很難講,萬一最後首都設在了德里,最後全國都信了印度教或者伊斯蘭教,那中華文明遇到的挑戰實在是非常大呢。
3.那些抗日英雄是不是阻礙了我們各民族之間的民族大榮合和大團結?
這個題目大概如上吧。因為當時大和民族還沒有進入「我們」,所以與之作戰實在是談不上阻礙我們各民族融合和團結。說點題外話,實際上民族國家和中華文明這兩個概念是稍微有一點擰巴的。近代戰爭中發展起來的民族國家觀念取代了中華文明的觀念,造成了一個問題:現在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的影響,在建國後根據民族識別,識別出56個民族。這56個民族組成了作為民族國家的中國,並且要大融合大團結,然後又各自發展民族文化。這與傳統的中華文明作為正統文明的觀念是略有不同的。在古代,一個人只要接受了中華文化,接受了傳統制度和儒家經典,就進入了中華文明。這個人可能本來是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這並不重要。也不需要強調民族團結和融合。現代的民族國家觀念強調每個民族的權力,民族平等,各民族的文化也平等,於是需要各民族大融合大團結。
艾瑪第一次寫這麼長的答案累死我了也就是為了張老師。
最後,爭議最大的那個答案非得計較唐代和明代到底哪個大,為什麼唐代是小中國時代,明代是大中國時代。我理解張老師的意思是元朝之前中國的統一(大疆域)都是比較短暫的,不是說絕對時間上短暫,而是統一和分裂交替出現。元朝之後中國基本持續了統一狀態。所以他說元朝之前是小中國時代,元朝之後是大中國時代。
題目問的就沒水平,就算不論錯字,整個邏輯線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張帆這幾萬字還是能引起我一些思考。但漢西斯和小學生眼中,只有大中國和小中國這類引戰話題。。。
真是很遺憾啊
元朝是不是大中國,從原文角度來說有一定道理。不過咱能不能先把元朝和蒙古帝國的關係扯清楚再來談中國?
作為一名蒙元史在讀博士生,看到目前大部分答案都比較冷靜理智,真心感動啊。現實中,聽說我學蒙元史,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覺得沒必要。還有一些杭州人會說,滅我大宋的夷狄有什麼好研究的。
聽完之後很想對他說,七百年前你祖宗不一定是你大宋臣民,有可能是大金的,大元的。你祖上指不定就有匈奴的,鮮卑的,柔然的,突厥的,粟特的,契丹的,女真的,蒙古的,滿族的血統呢。不要以為有個漢姓就是「純種」漢人了,還有母系的血統也可以很複雜哦。
拜託不要以當下自身的民族,國家甚至地域性的預設立場來衡量歷史研究的學術價值。
(補充:以上為序言,血統什麼的純屬吐槽反諷,大家不要斷章取義。我想說的是一般情況下你愛說我大宋,我大清都可以,我還喜歡隨口說句我大元什麼的。但是不要以類似的偏見下結論說元朝歷史不值得研究。還是正文中的那句話,不要斷章取義,大家都做過閱讀理解,知道要聯繫上下文的。)
以往的學術研究有很多時代局限性,比如毛時代有很多影射史學,也有很多階級立場極為鮮明的研究。但現在的史學研究,越來越提倡拋開一切預設立場與理論,研究的目的在於儘可能接近歷史事實。所以史料辨析就變得極為重要了。如「四等人制」,「九儒十丐」之類的說法,經過史料辨析後就不太立得住,所以學界就有爭論了。
至於「大中國」,「小中國」這兩個概念,張老師只是引用杉山正明的理論,認為有可取之處。然後舉例說明元朝當時人怎樣覺得「我大元」疆域之大,遠超漢唐。以及元朝的(不是蒙古帝國的,而是以元大都為政治中心的元朝的)實際控制範圍確實比漢唐大,且奠定了明清,民國乃至共和國的疆域的基礎。所以元朝的「大」是一個歷史事實,與抗戰時日本為了給人民(包括日本自身和東亞其他國家的)洗腦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這個說法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為什麼要拿「大東亞」這個虛的東西來對比歷史真實呢?應該是題主自己就有預設立場吧,覺得當時的蒙古人和抗戰時的日本人是一丘之貉吧。
且這只是張老師論述元朝對中國影響的一個方面,說得也很嚴謹,沒什麼漏洞。斷章取義地攻擊人不太好吧。
另外,針對某些回答說幾句,高中以前的歷史教科書是政府為了培養自己的統治基礎而編寫的,所以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史觀」指導下的歷史理論,跟現實的歷史研究脫節得很厲害。一些錯誤的歷史事件和概念很多也沒有更改,因為涉及到現實政治問題。張老師本身就是人教版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之一,對此很絕望,因為教科書的底本都是外行的老編輯攥的,要改起來阻力很大,問題也很大。所以不是討論高考歷史題目的話,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正確率不高。(特指中國古代史部分)
至於元朝是不是中國這問題,牽扯到的問題比較多。首先,得理清楚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中的「中國」一詞跟近現代民族國家興起後的「中國」含義有很大差別。我們說「中國古代歷史」很多時候指的是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實,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認,元朝歷史確實是中國古代史的一部分。其次,元朝是不是「中國」,如果這個中國指的是「夷夏之辨」的「夏」,那麼「正統論」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是不同的,遼金元時期的正統觀,劉浦江老師已經討論過了,可以在知網上查到。
當代人的「正統觀念」很大程度上受到清末民初的革命黨的觀念的影響。以明朝為正朔來否定清朝的合法性,革命黨才有理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然後概念延伸,被明朝戰勝的蒙元的正統地位也開始被質疑了。而49年以後像蘇聯學習的「民族」政策加劇了各個族群之間的疏離,蒙古和滿族兩個現實「民族」的存在引發了對元和清的否認。鮮卑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對隋唐就沒有那麼多質疑了。
當然,作為學者,我覺得需要排除偏見和立場,以研究客觀事實,但對普通民眾要求不用太高。大家有表達觀點的自由,只要別斷章取義,隨便罵人就好。
PS 講個段子吧,雖然不好笑。想當年宋史學界和元史學界一起在廣東開會,和諧的會議議程進行完畢,宋史學界就仗著人多酒量大,在酒桌上把元史學界團滅了。號稱一雪崖山之恥。。。
我真心沒說過。而且我是滿族。
「大中國」是指元清才是真正的大一統,至少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是包括在內的。而漢唐「小中國」,那是因為和今天比只能叫做局部統一,否則按著漢唐的版圖,現在西藏和台灣的主權還要不要了?
而日本人構建的「大東亞共榮圈」是一個新的亞洲的國際秩序。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是東亞地區多個國家組成的邦聯體系,而非把征服來的領地全部吸收進去,融合成一個大帝國。
日本除本土外直屬的只有朝鮮半島,台灣,琉球群島,庫頁島南部,關東州(旅順大連),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
而其他邦聯國有:滿洲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泰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緬甸國。部分國家於1943年至東京參加了大東亞會議,會議最後通過《大東亞共同宣言》,表示要將東亞各國自帝國主義中解放、建設共存共榮秩序、相互尊重自主獨立、反對種族歧視。
可見,在日本設計的這個國際秩序中,中華民國的領土僅僅局限於關內而已,頂多和歷史上的漢唐「小中國」一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日奸】提這種 媚日求榮 的東西?
還嫌日本人自己的理論發明家發明的速度不夠快?
●元清和漢唐一樣都是大中國。
元和清的大不就大在,不僅是漢族,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在國境內生存嗎?
漢朝和唐朝沒有大批的少數民族在國境內生存嗎?
很顯然有,那些西域的、西南的、東北的老百姓,蒙古高原的……也屬於過唐朝。
所以漢唐同樣是大中國!
——
回答一下其他
中國和日本要是大東亞共榮了,恐怕會叫【大大日本】,而不會叫【大大中國】吧?就連【元朝】都被認為是【(大大)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我們沒有錯過版圖擴張機會,即使錯過了,那也不是在20世紀。
抗日英雄沒有阻礙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東西,不能強求。那樣是世界和人類的災難。陳詞濫調。這個用來論證元清非中國,華夏文明斷絕的套路已經不知被抽插了多少次了。
這種問題問出來真是給自己嘴臉上貼滿了標籤了。
元朝以中國自居,請問題主,你嘴裡的「大東亞共榮圈」是奉中國華夏為正朔了?還是採用中國的文化禮儀制度了?
標籤上還掛了「清朝」(笑),講真,要拉滿人做隊友就不應該用「大東亞共榮圈」做楔子哦。額……你乎歷史板塊真是民科的一大集中營啊!
雖貴為學渣一枚,我還是忍不住過來講點常識:
「大中國」的提法主要是為了把一些非漢人建立的王朝包含進來,好應對今天的國際局勢,例如有敵對勢力說什麼新疆不是中國的啦、西藏不是中國、內蒙不是中國的啦、滿洲不是中國的大,咱才好拿這個使勁兒懟回去~~
的確,相較於漢人王朝,有些少數民族、非漢人建立的王朝對邊疆的經營更加成功,至於為什麼更成功?廢話!以夷制夷當然更成功!
以夷制夷更成功,這是新清史那幫人先提出來的,說得還頗有道理,令一眾愛國的歷史學家無力反駁……但,新清史說這個,實際上是想突出夷夏之別,他們就想說新疆西藏蒙古滿洲不是中國的(當然,歷史學家本身不會有這麼明顯的政治意圖,但要是被別有用心的政治家給聽到了還整明白了,那就……)……
於是,愛國的歷史學家說:「首先,我們承認漢人跟少數民族之間的確在文化習俗各方面存在差異,以夷制夷更成功我們也不能否認,但非漢人王朝是以夷制夷、以夏制夏,俗稱『一(tong)國(yi)兩(da)制(ye)』~~所以,遼夏金元清,都還是中國,只不過是『大中國』而已~~」
這種提法還是比較新的,所以歷史民科們不懂,也可以理解~~只是這套歷史觀是能夠拿來把分裂勢力和境外敵對勢力懟回去的,稍加講解,很快就會成為官方意識形態~~
我國的統一大業的敵人,除了在華分裂勢力和境外反華勢力之外,還有皇漢……因為按照皇漢的那一套,早晚得把邊疆悉數丟了去……所以,求皇漢們高抬貴手,不要妨害祖國統一謝謝~~
至於說題目中問的那什麼:
1. 如果按照他說的,那麼當年東邊的大和民族完成對中國的統一,那麼我們現在能不能算「大大中國」?
2. 畢竟當年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還是蠻大的。我們是不是錯事了一次趁機擴張版圖的機會? 」
我只能這樣講,「大東亞共榮圈」的提法還有個英文通譯叫「Pan-asianism」,再翻譯回中文叫「泛亞細亞主義」,是日本近代擴張主義的內核~~從「泛亞主義」的通譯就可以看出來了,不符合民族自決原則,跟泛伊斯蘭主義、泛突主義一種貨色的……起碼國際學界還是公認中國是個民族國家(雖然在大中國小中國上仍有爭議),這個按照當代的國際法原則,是合法的對吧?而大東亞共榮圈?非法的謝謝~~題主連這個都不同意,那俺們這些搞歷史的也沒辦法了,你行你自己搞去,祝你成功~~
p.s. 為了通俗易懂,以上對歷史諸概念進行簡單化處理,如有疑問,敬請提出~~
這位北大歷史系主任是國家級學府的體制內歷史學家,說出這種話不意外啊。
北大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精神早就死了,幾年前解聘夏教授就是標誌事件。
要是元清才是大中國,那照此邏輯,本朝也只能算小中國嘍。或者,本朝和宋朝一樣,其實應該叫未完成大一統的地方割據政權? ▔, ▔
歷史的解讀是為政治服務的,不管元朝是正統王朝還是亡國史,至少其統治對其後的王朝和當今中國的形成是有一定影響,或者說某種程度上一脈相承的。在這一點上,「大東亞共榮圈」還不夠格。
不過如果軸心國有本事瓜分世界並實現長期統治(為防有人挑刺,姑且稱之為「蒙元式的統治」好了),也許可以叫「巨中國」。畢竟「中國」這一稱謂日本人也是覬覦過的,用某些人的說法,以中國自居的就算正統王朝。
大而渣不如小而美!~
關於「大中國」和「小中國」的概念,教授只是略微提一下而已,題主你緊張個啥……而且教授說明那是一個日本人的想法啊……
這訪問主要談的是元朝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在那遍文章中,根據那位北大教授的說法,所謂「大中國」的標準是元明清的有效控制疆域都比前朝大,所以能被成為「大中國」——教授認為判斷是否為「大中國」,首先得看這個朝代對有效疆域的控制力。
當然,「大中國」與「小中國」概念並非這個訪問的中心——教授對此概念的提及只是用於更方便解釋和論證他接下來的觀點的,這兩詞出現概率並不高……題主是不是皇漢啊……北方的蒙元和東邊的大和民族相提並論的話,也沒見你漢把蒙古吐出版圖啊?
反倒是蒙古獨立沒少讓黃漢們痛心疾首,意淫外蒙回歸的也不少。
我仔仔細細看完全文,他的觀點還是很有道理。
你們不要斷章取義,所謂的漢唐之」小「,是指漢唐在擴張極盛期存續時間太短,猶如煙花一瞬,沒達到統治的延續性。元代之後,才逐漸坐實了有效統治的疆域。有的人覺得明朝不夠大,但是明朝建立到滅亡,可比漢唐的疆域變化小多了。然而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也好,各種宣傳也好,給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印象是,漢唐建立就是那麼大一塊,到滅亡時候還是那麼大一塊,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都可以看一看。
1.從統治年限內的年平均國土上看,元大唐小沒有問題。
2.所以元是「大帝國」,唐是「小帝國」」
3.問題在於元是不是中國。我認為不是,而是在已亡中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異族政權,但反漢的民族主義把持了教育部門,所以「元清是中國」成了主流教科書意見,這個不能只怪某一個人,因為所有人都在被不同的信息源洗腦。而如果主流教科書如此,那這種理念就會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4.蒙滿南下是窮搶富,寒打暖。漢唐反擊是富打窮,暖打寒。經濟驅動力不同,導致了漢唐對佔領北方控制北方沒什麼興緻(這是完全錯誤的!)而對於蒙滿,這是老家,自然先天佔有。
以上只是簡答,關於蒙元是不是中國,現在反駁幾個逆種言論。
1.漢朝之前無漢人,孔子孟子都不是漢族
答:他們都是華夏族,孔子曰:微管仲,吾披髮左衽矣!
後來叫漢人,只是稱呼的改變,而不是實質的改變。
2.沒有純種的漢人,人們身上有胡族的血。
答:沒有「純種」的任何民族。我的基因中,有漢人的基因,可能也有少部分胡人的基因。
但是,如果你的祖先中,多數是勤勞自耕,崇尚道德的人民,少數或極少數是搶劫為職業,以強姦為傳種手段,以殺人為樂趣的禽獸。你更願意承認你是誰的後代?
我主體上是勤勞自耕農的後代,殘忍暴虐的基因我或許也有,但我不以此為榮,我鄙視這一小撮「禽獸基因」,而我的暴虐只宣洩在逆種身上。我也不承認這伙禽獸能算華夏。
3.現在的中國人包括五大族數十小族,他們都是中國人。
答:互相認同的中國人當然都是中國人,但小部分人的祖先可不符合這個定義。蒙清自視為一等民族,當時的人們也視他們為異族強盜侵略者,你憑什麼可以用今天的現實去反推當日的歷史?
當今世界有幾十億人類,所以一千萬年前他們的祖先也叫人類嗎?
4.為什麼唐朝李家有胡族血統,大家認同唐朝為中原王朝,而不能承認蒙清?
答:除了最早的皇帝,各位李皇帝的胡族比重並不高,更重要的是,在李唐王朝,主體華夏族不是被歧視壓迫的下等民族。所以人民認同他們的統治。
而蒙元和清代呢?這種主體民族求作奴才而不得的王朝,叫他中國人的王朝,這是不是太賤了?
5.蒙元統治者自認為是中國皇帝
答:自認是中國這個領土上的皇帝,和自認是中華民族的皇帝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為了統治少受反抗,對外宣稱自己是中華民族的皇帝,他這麼說就代表事實如此嗎?
你聲稱你是王健林的兒子,你就成了王家的兒子,並可以分他家產了嗎?你有沒有問王思聰答應了嗎?
6
未來中國如果完全達到了元朝的疆域,外加收了日本,這時候是不是說這時候的中國才是大中國,元清也是小中國了?
或者反過來說得難聽點,假設二戰軸心國勝了,日本除了本土還擁有了元朝的疆域,是不是也說這個日本朝才是大中國?
這正印證了一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推薦閱讀:
※一個漢朝人穿越到明朝,是否會有科技日新月異的感受?
※為何世間只知道史可法,而知道閻應元的很少?
※除科學史研究之外,歷史文獻對科研還有哪些用處?
※這些高僧大德當時是不是都商量好了的,一股腦全跑去了台灣、香港、美國?
※為什麼朱允炆會輸給八百親兵造反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