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學習?

到底是什麼讓人們產生了不想學習的衝動( ¨? )


雖然這看起來像一篇裝x文,但是其實我想嚴肅的談談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
------------我考上top2之前可愛學習了,進去以後就不愛了。為什麼呢?前面有人說正反饋,簡直不能更對。碾壓別人的智商是很有意思的,但是被別人碾壓一點意思也沒有。

比方說,幾乎每次考試都是最高分,尤其題量大而且難的時候。中學有個物理老師每次45分鐘的考試包括20個選擇10個填空10個判斷三五個畫圖五道大題,一考試一半人答不完卷子。但是我不但能答完還能檢查一遍,考試的時候腦袋裡面馬達全開氣勢如虹,一考完試別人都垂頭喪氣我就跟剛下了個副本一樣暢快淋漓,舒暢的不行,恨不得天天來這麼一回。

再比方說,參加完各種物理化學生物數學英語競賽後總能得獎,學校有各種競賽都舉薦我參加,別人悶頭做作業我就三不五時去外地考試拿牌,假期也不出去玩,宅學校參加集訓,時不時拿個奧數難題冥思苦想,哎呀覺得自己酷斃了,和別人好不一樣哦。假期不出去玩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了呢。

再比方說,全班同學都來借我的作業筆記錯題本考試卷子,一到考試前筆記全散出去,問問題的同學排成隊,哈哈不就是稍微拐了點小彎嘛怎麼大家都不會。別看我特別熱心助人,其實我感覺可爽了。

你明白吧,因為學習好可以給我一種我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的錯覺,每次考試,競賽,給人答疑,改別人作業都能加深這種錯覺,每天都能得到強化,而且也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那我為什麼會不喜歡這種感覺呢?

但是這種錯覺到了大學裡面就直接被打破了。所有我能做到的,都有人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也有人能做到。我既不能比別人幹得快也不能比別人幹得好,我上課完全聽不懂別人居然都能聽懂。然後學習這事情就一點都不好玩了。我轉而喜歡看雜誌漫畫打遊戲,因為這些給了我另外的「與眾不同」的感覺。你看你們平時苦哈哈的學習,我平時課也不上也不寫作業,考試前就複習一晚上,我就是有本事不掛科,我很牛吧。

當然現在看來這些想法都是很幼稚的。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管是開始的覺得有樂趣,或者是後來的覺得沒有樂趣,都是把學習和外部激勵聯繫在一起。別人的崇拜,考試獲得的榮耀,誇獎,這些和金錢獎勵一樣,並不是學習真正的樂趣所在。所以當通過學習不能獲得這種回報的時候就會立刻對學習失去興趣,表現在外就是要麼一帆風順,要麼受點打擊很快一蹶不振。

管理學的一種觀點認為看重外部激勵(金錢,職稱,地位,名聲)的員工不如看重內部激勵(興趣,學習,自我完善)的員工。因為前者的動力更容易枯竭,而且要維持前者的動力需要不斷提高價碼。

對於想要提好小孩學習興趣的家長和想要提高自己學習興趣的學生來說,要明白一個事實,只有很少人能永遠保持領跑,因此不能靠學習產生的榮耀感作為唯一動力。終身學習需要的是對學習的對象本身產生興趣,想要通過學習滿足對自然或者社會的的好奇心,想要讓自己從無知向有知邁進一點,想要明白前人的智慧,想要用知識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你需要真正想要知識想要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知識帶來的光榮和財富,這才能叫對學習有興趣。


我在其他問題下的回答:
人生的茫然期真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628205/answer/129275645

覺得自己開始喜歡奢侈品,而且金錢觀變了。很討厭自己,怎麼辦?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01/answer/128915891

為什麼東北的女性對穿貂如此的執著,有個貂對東北女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600905/answer/128918424

如何申請美國頂級名校的mba?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017579/answer/95976912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如何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7547/answer/129588301

另外我最近把知乎的回答都整理到了同名微博下,方便有興趣的同學圍觀。


因為對一些人來說,學習缺少足夠的正反饋。

如果你清楚,做完這張卷子,你明天考試就會拿滿分,同時獲得獎學金,你能忍住不做嗎?

同理,如果你看完這個知識點,你就更受人尊敬一個層次,就好像聯盟上王者,網遊拿神器,你能忍住不看嗎?

這就是正反饋。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就算刷完這張卷子也不一定考過班裡的學霸,甚至都不一定對我的學習成績有什麼作用。而我現在偷懶一會,也不會對我的成績有什麼大的危害。

所以,他們就會放下學習,去做能讓他們感覺興奮的事。

對於這些人來說,學習是一種煎熬,是一種回報極低、投入極高的行為。

而對於學霸,天才來說,學習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自然,別人看一個小時的知識點,他們看10分鐘就懂,別人怎麼學也難以考出好成績,他們只要按照自己早已培養出來的學習習慣,就能輕鬆取得好成績,這樣的正反饋就十分充足。

可怕的不是沒機會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沒機會。

一個本身不愛學習,成績也不好的人。需要找到強烈促進學習的動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準時學習的習慣,這才是唯一能坐下來學習的方法,不然,只憑一腔熱血,兩三天就無法堅持了。

想要增加正反饋,舉個真實好懂的例子,跑步。

跑步不難,人人都會,但是養成每天堅持跑三公里的習慣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因為這個時候,跑步已經不需要毅力,而不跑步才需要毅力。

當你有一天沒有跑步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心裡空落落的,感覺很不習慣。而這份習慣的養成,也是需要一個很痛苦的階段。

剛開始跑步必定是痛苦的,因為雖然有一腔熱血,但卻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應對技巧。

跑步時會遇見兩個極限點,一個是主動有意識的跑到無意識的跑時,另一個是接近終點,人的疲憊達到了高峰時。這兩個時間點,是最痛苦的階段。

而且跑完之後就像剛去鬼門關轉了一圈一樣,四肢乏力,腿部肌肉酸痛,大腦缺氧,感覺頭暈眼花,快要窒息。

第二天,第三天,也會經歷這些痛苦的過程,很多人就是在這些時候放棄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極強的毅力,足夠的動力。

在一個星期之後,跑步就容易接受多了,你會發現,自己的極限點出現的時間越來越靠後,出現極限點時,你也能有效克服,甚至,你還會總結出一些克服生理疲憊的妙招,比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微微減慢速度等。

兩個星期左右,你從技術上已經趨於完美,你會清楚記得自己所要跑的路的每一個細節,你可以準確預知自己極限點出現的時間,你對於跑步有了自己的理解,比如晚上沒睡好,跑步時腦袋就會發暈,飯沒吃好,肌肉就會乏力。

但這個時候,卻會出現心裡疲憊,你會感覺跑步沒意思,雖然你能做到,但是卻不想做,因為你找不到開始與生理極限相搏鬥的樂趣,你也沒形成不跑步就會死的習慣,所以,這個時候,有一些人會放棄。另一些人,卻會給自己變換花樣,比如變速跑,增加全程速度,改變路線,最後衝刺,聽燃的音樂等等。

在一個月時,跑步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你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也願意去做,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督促,自然而然的就能堅持下來。

學習也是這樣的,開始需要堅持,中途需要變通,最後養成習慣。

真正的學霸,從來不需要逼著自己學習,也不用喜歡學習,就像人不需要逼著自己呼吸,也不用喜歡呼吸。

~~~~~~~~~~~~~~~~~~
對於評論區知友的回答:

問:怎麼能好好學習?
答:文中其實已經說過了,找到強烈促進學習的動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準時學習的習慣。

問:我也堅持跑過步啊,為什麼我就非常討厭呢?
答:首先,我說的是主動跑步,而不是被要求跑步。其次,對於跑步中會出現對跑步的厭煩,我在文中提到過心理疲憊和其克服方法。最後,並不是你堅持了一個月就一定會愛上跑步,只是跑步對你來說變容易了,所以獲得正反饋沒那麼難而已。

問:我就是討厭學習或者我覺得學習還是得靠興趣?
答:我在文中已經提到了,那就是找到推動你學習的動力,興趣也是動力的一種。就像我說的跑步,那是基於你已經擁有了跑步的動力,而不是被人強迫。

問:正反饋對我沒用?
答:我只能說很抱歉。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所有情況都通用的真理,也沒有任何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個人的人生,我只是提出一種解釋而已。而且在我看來,該解釋的正確率還是比較高的,至少能涵蓋大部分人。

另外,最後一問是針對那位研一的知友而回答的:你說你一直非常討厭學習,然後考上了研究生…… 好……好厲害!∑(?Д?)


作為一名曾經通俗意義上的學霸,和現在從事教育行業的老師,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說一下我的看法(針對高中學習,以數學為例)。

首先,拋出結論:沒有人不喜歡學習,但有人不喜歡模式性的學習過程,也有人不喜歡沒有目的的學習狀態。
---------------------------------------
1. 常見的問題
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個場景:

我:這幫孩子為什麼一上課就困,一下課就精神?
我:這道題我剛才講了一道特別精彩的解法,轉頭一看,沒一個知道要記筆記的。
我:這個問題我剛才明明講了很久,下課學生拿來問的一樣的題怎麼還是不會?

學生:怎麼還沒下課?
學生:老師剛才在說什麼?
學生:聽得都會,自己做就不會。

同樣的,也會有很多學生在課後問我哲學問題:

老師,我學這些有什麼用?就為了高考嗎?這些知識有什麼意義?

還有許多同學非常垂頭喪氣,跟我感慨道大概是智商不夠,太笨學不會。我在安慰的同時心裡也會出現那個聲音:「以大家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扯智商」。
2. 一些例子
我想以學街舞和打遊戲作為例子來談一下我的看法,事實上這是我朋友圈孩子們兩個最熱衷的課外活動。
以我學街舞的回憶,它的特點就是:主動性強(酷炫)、體力與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個動作沒跟上,就全亂了)、實時顯示成果(鏡子)。
我們再來看遊戲,一款能讓人沉迷的遊戲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直引誘你去抓一個站著夠不著但努力跳一下就夠得著的蘋果。這方面最著名的理論就是心流理論:

  •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 我們會專註一致的活動
  •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 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所以,一個人感興趣的、願意去了解、去學習的事物,都有以上特點。
3. 回到「學習」
好,回到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教育類」學習,以高中數學教育為典型,把心流理論應用一下。
1.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也就是為什麼要學。
很多「懂事」的學生會自己告訴自己是為了高考,為了未來,這種成熟會壓制他們的厭倦感,我並不反對。
但是中二期的我們有幾個會喜歡功利性的目的?那時候不都是憑著興趣,憑著熱血做事的么?
所以歸根到底,不應該把學數學的目的定為為了有機會去更高一等的地方去繼續被數學折磨。從最開始,就把學數學的目的定為好玩
我喜歡跟我的同學一起探討一些好玩的數學。比如圓錐曲線里天文望遠鏡的設計與拋物線和雙曲線的關係,比如講概率時候的百人斬相親問題(最大麥穗問題),比如數列中上台階過程中的數列遞推關係,以及其引申出來的計算機遞歸思想。
我無法決定高考,但我希望盡我所能讓數學在我的課堂上變得盡量有趣,好玩。讓孩子們有種「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滿足感。

2. 我們會專註一致的活動

數學的大量重複練習導致看上去非常無趣,而這又是在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和學街舞的分解動作練習一樣)。這種無趣就導致了注意力很難集中。
我的建議就是:與其大量重複,不如做典型題,把它做出花樣。
首先什麼是典型題,先以高考題入手。
怎麼做出花樣:
1)一般花樣:更改條件。比如三角函數或向量里的出現的角度,圓錐曲線里的直線斜率,立體幾何里的點線面關係和相關長度角度,排列組合里的目標情況。這種花樣玩兒多了,你就會對那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邊界情形有很深刻的記憶。
2)中級花樣:一題多解。數形結合、均值不等式、三角換元等等,這部分要實現,是建立在對各個板塊的題型、出題條件的熟悉上。怎麼熟悉呢?一般花樣啊。
3)高級花樣:挖出題後面的東西。比如這道題是考了哪些知識點,有哪些地雷。這是建立在對高中數學各版塊知識點及其之間可能的聯繫的熟悉上,這部分建立在中級花樣上,而地雷的避免還是一般花樣就能解決。
4)頂級花樣:自己設計出題。這個是個無底洞,命題專家們不就是干這個的么。但是基礎已經非常優秀的學生,可以嘗試自己編一些題,感受數學之美。
作為學生,量力而行。一般花樣能夠貫徹比較好,高考數學100分問題不大。中級花樣120分保底,高級花樣135分以上。
做一道題,做五遍。
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校的課業作業設計太爛太多,根本不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度,深深嘆息。
這部分的主動權,得靠家長去爭取了。

3.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這兩個放到一起講,因為不清楚的目標就不可能立即反饋。下次考試考進年級前100,下次考試數學上120分,每天做50道題,這些目標都不對。事實上,這些要麼是太過具體的結果,要麼是實現目標中的過程,都不能嚴格稱為目標。
目標不應該太大,你會無從下口不知道自己還差多少。
目標也不應該摻雜太多不可控因素。比如排名比如分數,排名還要看別人的發揮,分數還要看試卷難易。
目標應該小而美,並著重於自身。
舉個例子,很多學生的一個問題是不注重課本,非常不注重課本。曾經有不只一個同學跟我說除了老師上課讓翻開課本到xx頁,課後從來不打開課本。喜歡一上來就翻教輔,一上來就記題型知識點,這是一種典型的本末倒置行為。課本課本,教輔教輔,誰為本誰為輔?所有的學習應該圍繞課本展開,事實上功利一點講高考命題也只有課本作為參考。
課本的很多種用法中的一個,就是作為設定目標的參考。課本里一個章節的掌握作為這個月的大目標,每個小節的掌握作為這個星期的目標,每道例題及後面的對應練習作為今天的目標。什麼?每天才幾道例題?太少。還是naive,前面說了要做出花樣啊,而且也只有完成做出花樣,你才能算掌握。
這種以課本為主的目標設定方式符合小而美,也與他人無關。做好自己,不要跟別人比。

4. 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非常遺憾的是,這部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現行的制度下,都無法達到。
據我對廣州教育的了解,大多數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可以認為是不合格的,或者說力不從心。上課效果不好就用成堆的試題來堵;考慮績效考慮升職考慮上線率,對學生的答疑就沒有時間了。所以教育培訓機構才會有市場,但培訓機構又無法脫離利潤需求,培訓老師又會為各種其他指標分心,所以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機構教師都有憂慮,都沒有主控感。你讓學生怎麼無憂無慮?
這部分,我沒想好,興許,這背後的教育政策、社會文化、經濟水平等諸多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但,我們還是得努力,不然改變怎麼來的呢?

5.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這應該是以上實現了之後的結果。那些做題做很久的學霸,肯定有一些體會到了如遊戲一般的暢快與沉迷感。

寫了這麼多,發現,教育,真的是一件費心費力,卻成就感巨大的事業。與諸位同行共勉,勿忘初心。


我喜歡吃漢堡,非常喜歡。

但是要是你拿槍逼著我硬往我嘴裡塞漢堡。

那大概我是不喜歡的。

---------

其實我想表達有兩點
1、人都是愛學習的
2、不愛學習可能是因為學多了


人生下來幾乎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學習,才能生存下去。
那自然學習會帶給人快感,激勵人去學習。
不愛學習的都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了解並記憶新鮮事物。


你學習流行語的時候覺得累了嗎?藍瘦,香菇是不是聽完了幾遍就用在生活中了?
你玩LOL練盲僧R閃的時候覺得累了嗎?累了還要接著練,練完了好裝逼啊!


那要是讓你背流行語呢?包括來歷出處笑點,一字不差,你還會喜歡嗎?大概真的藍瘦香菇了吧。
電競選手從業之前一個個也都迷網遊迷得不得了吧,從業之後一天訓練十幾個小時就打電腦,玩的不好獎金工資全都大打折扣,你問問他們,他們更喜歡還是更不喜歡了?


那麻煩你再仔細回想一下你小的時候,學數學,不覺得有趣?上科學課看那些各種各樣的現象,不覺得新奇?
當數學變得抽象晦澀難懂,當科學變成物理化學生物,當有趣的現象變成如山的卷子,你還說你喜歡嗎?


經濟學有個名詞叫做 邊際效用遞減
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有遞減的趨勢。

假如你消費的商品是漢堡,邊際效用可以在這裡簡單理解為滿足感。
你吃第一口的時候感覺好吃哭了,我的天吶怎麼會這麼好吃!吃第二口的時候感覺就沒有那麼強烈了,等你吃到第三個的時候你可能就撐到不行了,吃漢堡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了那還有什麼滿足感。

但是有的人他胃口大,他能吃十個漢堡
有的人意志力堅強,他吃三個就撐到不行但他還能接著吃。


於是他們成了大胃王(學霸)
---------
不明白為什麼評論區里很多人陰陽怪氣,好像在諷刺我不愛學習還找借口。

題主問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學習,我回答為什麼不喜歡學習。

有人就說 啊呀恕我直言有人逼著你學肯定比你自己自願學學得多。

所以呢???我也沒否認這一點啊我只是說不喜歡學的原因啊。
---
還有人說。有人拿槍逼著我隨便花錢 我可開心了,你呀 就是不願意吃漢堡。

有人拿槍逼著你,逼著你隨便花?
你都隨便了他還逼你幹什麼?逼著你隨便啊?
那個人精神分裂啊?

正確的演繹應該是有人逼著你每天花一定數額的錢,花不到指定數額就崩了你。
每天一萬可以做到,十萬呢,一個億呢,一百個億呢,花不到就崩了你哦~
而且花錢和吃東西還有學習差太遠了吧。這個演繹的方向就不對啊好嗎。

--------
總有人想盡一切辦法秀優越
朋友圈晒圖還不夠,一定要來知乎別人的評論區里秀
我答為什麼有人不愛學習
他們就腦補我也不愛學習
於是我一定是在找借口
這時候來貶低我
就是在抬高他們自己啊
顯得他們多愛學習啊
多不找借口啊
多厲害啊

不好意思,我中考全市前五十(高考還沒考)
雖然只是中考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我也不是來互相傷害的

但是拜託優越的少年們不要再來諷刺我不愛學習了謝謝
我只是來答題。


如果不是學習能帶來足夠多而且很必要的正反饋,我堅信,喜歡學習的人才是腦子有毛病的那個。


如果這個你高考不能考到700分(不能作弊)世界就要毀滅,那麼全世界人民絞盡腦汁連哄帶騙,甚至開發出特效勁爆的學習遊戲來讓你拯救世界,你覺得你會不會不愛學習?

其實教育跟世上多數事情一樣是一筆投資。表面上看,大家用一樣的教材,一樣的老師。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差距的來源是父母的投入。投入不僅僅是上課外班請家教,給老師送禮。還有父母是否有耐心去傾聽和鼓勵,是否有時間去引導和監督,是否能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對大部分人而言,投入多就產出多。所以不愛學習的原因是,投入太少而期望太高。於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可能達到期望,故而毫無樂趣!

——————————————————————————————————————————
學校的教育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教授知識,一個是分配資源。
教授知識我不再多說,分配資源可以談一下。
因為教育資源是有限的,這個有限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一流的老師是少數,
其次,當前最前沿的科技幾乎無一例外要依靠高精的 儀器,這些儀器的成本巨大,不可能人手一台任你操作。
因此,學校必須要給出一種解釋,讓不能獲得一流教育資源的學生」服氣「。否則就會出現大家爭搶教育資源的情況。

學校有這樣兩個作用,每個作用所佔比例是不同的。中國高中以前的教育,不用我說大家也看得出來是分配資源的作用所佔比例更高一些。故而考試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勝出!無論大家的知識學得多好,也總是只有少數人可以勝出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

然而,考試的勝出,跟未來的科研工作和真正的學習知識並無太大關聯。極端的例子,清華北大北京的高考錄取線比山東,江蘇,河北要低100多分(目前不是統一卷,但如果北京人膽敢用統一試卷,估計北京房價立刻大跌),但是北京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從來不會比山東,江蘇和河北要差。相反他們的日後的成就可能還會更高。因為相比而言他們不必為了零和博弈,浪費更多的精力。

因為勝利者必須是少數,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是無法享有同等的關注度,同樣的正向激勵以及勝利的喜悅。故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不會是一件有趣的事。

事實上,學校的競爭跟社會的競爭都滿足一個叫,勝者均得的概率。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就可以依託更好的教育資源輕鬆地獲得更大的成就。不過,恐怖的地方就在於,你永遠需要比身邊的人更優秀而非達到某個絕對量。

這樣說吧,學習知識其實是個絕對量而考試勝出其實是個相對量。絕對量你可以滴水穿石,總是能得到喜悅,但相對量你需要比千千萬萬個類似的人更加努力,更加能吃苦,這是一個無止境,無盡頭的東西。

不幸的是我們為了獲得教育資源,不得不浪費大量時間在一些本來就無需如此熟練的習題上。
——————————————————————————————————————————

更正幾點:
1. 2001年北京和江蘇,山東,河北用同一套試卷,然後一本的錄取線北京比山東低了120分,比江蘇低了71分,比河北低了83分。
2. 清華錄取線,北京比山東低63分,比江蘇低34分,比河北低44分
2001年後,北京不再使用全國統一試卷。

我上文有些誇張,因為記不清數據只有一個粗略的概念。大家感受一下吧,高考一分的差距一個省就有幾百個人。所以大家濟破頭在北京上海買房子,原因就是你把孩子逼傻了也不如買套房直接提100多分。


戰線長,回報小,同個區內還有人靠天賦開掛。成就感不容易獲得。請問怎麼有興趣學習?


不如問一下什麼事情是人們喜歡做的?

  比如說嗑瓜子,很多人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即便中途起來去廁所,回來也會自動開始繼續吃。直到吃完所有瓜子,然後失落的對著空袋。起來再去買一包。
  很少有人一開始做題就停不下來,中斷後一點也不耽誤,直到做完整本兒練習冊,然後失落的對著滿滿的習題冊。起來再去刷一本。

  這種現象,管理學叫做:瓜子理論。(我國的管理學,就愛談這個理論那個效應。。。奉若外功口訣,內功心法)

  第一,嗑瓜子這種行為很簡單。因為簡單,人們容易開始這種行為;因為簡單,人們容易掌握技巧,逐漸熟練,並且不斷改進嗑瓜子的方法;這個過程增強了自信,在潛意識中,人們期望享受這個過程。

  第二,每嗑開一顆瓜子,人們馬上就會享受到一粒瓜子仁。對嗑瓜子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即時回報。就是這種即時回報「微妙」地激勵著他不停地嗑下去。

  第三,一盤瓜子一顆一顆地嗑下去,過一會兒准有一堆瓜子殼,這就使嗑瓜子者有了成就感。

反觀學習,

  第一,學習很難。學習的過程中出了要記憶大量的新內容,同時還要理解各種新的理論、背景知識。而那些理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傑出的人物窮盡一生功力總結出來的。現在要我們迅速的記憶、理解並應用。這個過程總是充滿沮喪與失落。潛意識裡,人們很痛苦。

  第二,做完一道題,讀完一頁書,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不會說做完這套卷子,下次考試肯定能提高1分。理性上,學習和練習對提高成績當然是有幫助的。可是感性上,又總覺得既然做完這套卷子分數不會一定提高,那不做這套卷子分數也不會一定下降。

  第三,看到滿書的筆記,一摞摞做完的卷子,整本寫滿的練習冊,當然會有巨大的成就感。但是空白的卷子和練習冊帶來的壓力也同樣巨大。由於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存在,很難堅持下來的。

  人們喜歡並且自動去做,樂此不疲的事情,一般都能套用到瓜子理論里。比如玩遊戲,專業遊戲設計師精心製作的難度。不會太難到沮喪,也不會太簡單到無聊。殺了這個怪,當時就漲經驗。這個boss幹掉,立刻就有收穫。買了這套裝備,立刻就可以去砍人報仇。

  最後,人們總是把學習過程比作不斷的收穫,其實我覺得這是不恰當的。那些稍微漏水的水龍頭,雖然一直在漏水,但是水滴卻要攢一會兒才能落下來。這種涓流到脈衝的過程,我覺得比作學習的過程比較合適。做完一張卷子,不會有成果(水滴)。但是不做,永遠別想有提高。當人們熟悉了這個過程,就可以感受脈衝的喜悅,而不只是涓流的痛苦了。
  所以說,教育者,要隨時給學生正反饋。不要等著期末誇一下。平時的微小努力也要隨時獎勵才可以。


首先你得定義什麼是「學習」

如果你說的是廣義的學習,那麼不愛學習的人,主要是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即你的需求有多強,要達到這個需求要投入多少,投入產出回報多少,風險有多大。首先,如果你沒有需求,自然不需要學習。你本身已經富得流油,非得讓你學習怎麼節約用電,你當然不想學,但對退休老阿姨來說就很想學。其次,如果有需求,但是投入太大,產出又不確定,也會讓很多人打消學習的念頭。比如你對人生有迷茫,去問大師,大師讓你先把《瑜伽師地論》看透再說,你一看這書的厚度,還都是文言,直接就逃了。最後,產出風險大的,時間長的,往往也抑制學習的念頭,人都是短視的,還不如顧著眼前事算了。

如果你說的是狹義的學習,課堂學習,尤其中小學的課堂學習,那麼不愛不學習的人,除了上面說的投入產出問題,還存在內容和方式不匹配的問題。人的類型有很多種,需求也是多樣的,但中小學基礎教育,內容確是標準化的,這當然不合理,而且填鴨式教育的方式也讓很多人逆反。就比如數理化這樣的內容,中國的中小學因為競爭原因,必須找方式來決出高低,因此對應的東西就做的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難,而這些東西,99%的人未來都是用不上的。而即使語文、英語這樣的科目,也導向了一個非實用化的方向。專業導致的後果是,一來內容反人性;二來教育方式反人性;三來,這真的只是一個遊戲,在高考之後,這些投入基本歸0,屬於長期、高風險的投資。所以,很多人選擇了打遊戲度日,而不願意去適應這個規則。

其實,愛學習,不愛學習,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比如我本人,中學的時候,大家看來應該是愛學習的學霸。但我本人其實一直對教育制度有很大程度上的反感。因為我很早就明白這只是一個無聊的競爭遊戲,我做題有天賦,這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只是和大家一起浪費時間。即使參加各種奧林匹克,也不能說明我智商有多高,我看到很多沒有奧林匹克獎牌的人,智商比我高得多,這些奧賽題都是個屁,只是礙於老師面子去湊個數。我有時間寧可自己看我自己的書,思考思考真正的問題。恩,從思考問題講,我還是愛學習的,我學習是因為我對真正的問題有疑惑,但從做那些題的角度講,我不算太愛學習,我本人是數學課代表,又是奧賽隊員,有不交作業的特權,所以我也懶得做作業。也因為實際上不學習,尤其是高三的時候不做題,最終在高考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然,是我自己作,突然想參加高考)。但從現在往後看,如果再回到過去,我還是沒法強迫自己每天只和機器一樣去做題,因為我有自己的思想,當你有了思想,你就沒法讓自己再沉睡。所以,這裡面有個悖論,每個100%被旁人認為愛學習的人,往往不是真的愛學習,而只是一台機器;真正愛學習的人,是不能100%和別人一樣的,他必然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地選擇,他的生活,他做的一切,正是他學習的通道



鬼扯。
我天天學習怎麼用我老婆dva拿5殺然後做一個愛心的表情裝逼,你跟我說我不愛學習?


我覺得,大家不喜歡的其實只是寫作業寫卷子考試排名這一大堆東西……


前提是,大多數人智商都足以取得一個較高的學習水平,個別智商超上限和破下限的不在討論範圍內。
兩個方面。
第一。
學習是一個長線投資,回本時間較長,短則半年,長則半輩子。有人看到的未來,有人只能看到眼前。
打一把遊戲就很快,少則半小時,長則大半天,就足以獲得應有的成就感。一個遊戲從不會到上手也就是一兩天的事情,假如一個遊戲玩大半年還天天被虐,那必定是一個小眾遊戲。
吃喝玩樂,花錢購物更是一個快速獲得快感的過程。學習,簡直太慢了。
第二。
還是成就感。上面答主總覺得很好,正反饋。
學霸付出的時間已經足夠多,已經到了開始產出的階段。每天努力,每天都有新的收穫。今天考個證,明天拿個獎學金,後天考個第一。每天都在離目標越來越近,每天動力滿滿。
而學渣還在剛剛投入,沒有產出的泥潭裡掙扎。啥都學不會,學了那麼多天,還是啥都不會,啥都考不過。簡直煎熬。
沒辦法,努力吧,熬過去這一段時間。當基礎積累到一定程度,忽然一天你就會發現。
原來這些東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雖然費勁,但是我努力一下也是可以學會的。再努把力,我也可以當學霸的,我也是可以拿獎學金的,我也是可以考上好大學,讀個好研究生的,我也是可以實現我小時候定下的理想的。
我的未來在我手中,只要我努力,一會有回報!瞬間,你就會動力滿滿的。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你享受的是未來,還是今天,決定了你的發展方向 。


我覺得吧,一般的學習可以減少人的熵值,而玩樂可以增加人的熵值
有很多新聞,比如小孩缺乏管教,沉迷玩樂,然後荒廢前途,甚至闖禍的
但你聽說過多少新聞類似小孩缺乏管教,沉迷學習或發明創造,然後取得成果的?
而增熵容易減熵難,大部分人還是對增熵的事情比較感興趣


「學習」並不僅限於學校里。學習是工具,是為了給我們的慾望(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提供幫助。而當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已經不需要我們在獲得更多的工具時,就不會再想要繼續學習。
這就好比,我們生活在內陸,在草原和山坡上生活得很好,水都是從井裡來的,有溪流,但是沒有河流,所以我們不需要學習造船的技術,即使不學習這種技術我們也能生活得很好。
也像是學校里我們學到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需要的,即使偶爾會用得上,也可以花錢來請其他人幫忙,比如題字,比如修燈泡。這個問題下也有很多人說了之所以不願意學習了,是因為失去了「獎品」,有的說沒有獎學金,有的說沒有旁人的喝彩,其實也是相當於利用「學習」這個工具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當我們沒什麼慾望需要滿足,覺得現在生活得也挺舒適,當然就不會再有要學習的慾望。
再加上中國的大環境里,很多學習方法並不算很科學,什麼熬夜、取消戶外運動、禁止看課外書等等,一個是降低人的體力,熬夜非常傷身,再加上不運動,長時間坐在桌子前做腦力勞動人是非常吃不消的;禁止看課外書,看電視、玩電腦之類,基本上是斷絕了人類求知的慾望。如果我們沒有電視、網路,怎麼會知道龔琳娜老師的歌竟然那麼美;又怎麼會知道BBC拍的紀錄片《the Hunt》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如此神奇的世界;沒有課外書,不知道除了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之外,還有康德、尼采,不知道《1984》、《百年孤獨》、《局外人》、《荒原狼》。
當然還不僅僅於此,很少有人去聽鋼琴、吉他的演奏會,不知道那些只能在MP3之類的電子產品中播放的東西,其實是流過人類指尖的天籟。

總之,之所有人不喜歡學習,有各種原因(包括內部與外部),但究其根本,是困在了自己原有的三觀之中。
-----
最近中文不好,英文也不好……我hin著急……


你應該先問問到底什麼讓人產生想學習的衝動……
我小學時候還挺喜歡學習的,因為很輕鬆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全班全校第一什麼的,為啥不喜歡?
初中尤其是初三以後再也沒有喜歡過學習了,累得要死,天天熬夜,重複勞動,有啥好喜歡的……雖然我肯定是班上不太累的人之一,因為我作業一半多是抄的……


學習不僅僅只是代表念書。學習駕駛、學習烹飪、學習做家務、學習運動、學習與別人交往……所以沒有人不喜歡學習,大概只是不喜歡念書而已。


我總結一下,基本有以下幾種觀點:(按流行程度排序)
1、缺乏正反饋,學習給予的正反饋,要麼來得少,要麼來得晚,甚至可能根本不會來。
2、教育本身的資本注入太少,教職工沒錢賺,寫教材也賺不了幾個錢,自然沒人會好好搞。
3、對學習的定義太狹隘,不僅僅在學校里學習算學習,人生的經歷都算學習。就拿打電競來說,在普通人眼裡這肯定不算學習,但在同行人眼裡,想要真的打出名頭,不學習如何打是不可能的。韓國人統治星際多年,紮實的基本功來自於艱苦的學習和練習。wings奪得世界冠軍,同樣來自於艱苦的訓練和學習。

我想從一個比較小的角度去討論,討論學習情況的一個子集。
設想這樣一種情況,假設你原本打算在畢業一年後出國留學深造,深造後很大可能能拿到年薪百萬。在此期間,你打算先找個工作實習起來,一是充實自己,二是有工作經驗申請學校也會更有競爭力。然後工作了三個月之後,老闆覺得你這個人不錯,決定給你轉正,給你一個月1W朝上的月薪。而且晉陞機會也不錯。
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我到底還出不出國?

先撇開這個不談,大量研究表明,上流社會的子女更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學位,擁有更好的發展等。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更具有遠見。同時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這些人知道所謂上流生活是怎樣的一種體驗,他們嚮往,他們渴望,得以獲得動力去追求。
就好像在施捨乞丐時,千萬別給他吃什麼好的,給個饅頭就行了,為什麼?吃了就知道了,知道了就還想吃,這對他來講是一種折磨。如果他不知道,即使世間確實存在,他也不會想去追求。

我們普通人通常都並沒有接觸過所謂的「科技生活」,「奢華體驗」等。不能想像年薪百萬的人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也就更不能體會到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何談動力呢。如果扎克伯格邀請一些人去他那700萬美元購置的,裝有他親自研發的智能管家的別墅生活一段時間,體會一下那種生活,我想很多人會更有動力。所以有時候,不是正反饋多還是少,也不是正反饋來得晚還是早的問題,而是人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正反饋。

所以如果父母想讓子女好好學習,不如帶他去體驗一下連自己都沒體驗過的生活,然後告訴他,想要活成這樣,你就得好好學習。當然這裡的好好學習,映照上面提到的第三點,並不單純指在學校里考個好分數,是指在某個領域做萬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而不僅僅是70億分之一。


不失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不去戰鬥。


為什麼有人喜歡學習?


推薦閱讀:

如何學習五筆?
在清代什麼人對皇上自稱臣,什麼人對皇上自稱奴才?
有哪些「乾貨」書單?
如何自學文言文?
如果未來國家發生戰爭,你認為現在開始學習什麼技能最有用?

TAG:學習 | 心理學 | 自然科學 | 高考 | 應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