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末小說《遼海丹忠錄》里袁崇煥一炮摧毀三十里外後金營寨?

眾所周知,《遼海丹忠錄》是明末以毛文龍為主人公的著名時事小說。該書中不但將毛文龍塑造成英明神武的一代名將,還將毛承祿吹捧為岳雲,結果不數年即被打臉。
然而即便在這神書里,作為大反派的袁崇煥竟然也能出場即一炮糜爛三十餘里:
「袁道見他屯紮不去,竟將車子裝著西洋大銃,載出西門,向奴酋寨中打發。此銃勢能及三十餘里遠,才一聲響,把他一個寨子打得蹤影也沒,這番連眾韃子已心裡慌張,還敢虛聲攻城?竟自乘夜拔寨,盡行渡河。」
可見即便在明末以毛文龍為主人公的小說眼中,袁崇煥「有膽力」又英明果斷,還擁有配炮兵雷達和制導炮彈的大口徑加榴炮,一炮就打爛了十五公里以外的後金營寨。如何看待明人的這一認識?
如何看待現代以毛文龍為主要正面人物的小說突破這一思想的束縛,連袁崇煥打敗後金的事迹都能夠否認?
又該如何看待明末和當代宣揚毛文龍的小說中袁崇煥總是出場神武(諸如「(主角)知道在遼東唯一能夠信任的就是毛文龍和袁崇煥」)而最後淪為大反派?


我試著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解釋一下這個記載。

主要原因是,明末人認為這種大炮是神。是神的話,糜爛三十里就不奇怪了。

各類軍事信仰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藥兵器登上戰爭舞台之後,就出現了相應的神靈。在明初制定的國家軍禮制度中,各類火藥兵器和鑼鼓、號角等指揮用具一起,被歸入「金鼓角銃炮之神」的管轄之下,與其它六位神祇一起在旗纛廟中受祀。

不但火器有神靈管理,火器自身也被明廷神化。裝備火器的京軍部隊被稱為「神機營」,使用的火器名為「神槍」、「神銃」、「神炮」等等。明代火炮型號中又有「天威大將軍」、「神武二將軍」等名目,蘊含著將大炮賦予人格的意味。這種宣揚軍威的策略,讓一般人眼中的火器逐漸成為神秘的存在。

這種對火器的神化,到晚明紅夷大炮傳入時達到頂峰。明軍在早期獲取紅夷大炮的途徑,是通過澳門葡萄牙人的中介,從沉船中打撈或向西歐購買的。這些大炮數量稀少而實戰效果良好,帶上了極大的神秘色彩,其威力在前線將士、文職官員、一般知識分子的層層轉述中被不斷放大。在江南文人沈德符的筆下,荷蘭人的艦炮施放時「第見青煙一縷,此即應手糜爛,無聲跡可尋,徐徐揚帆去,不折一鏃,而官軍死者已無算」,無聲又無形的打垮了明朝水軍,簡直是一種粒子束武器。

對於大炮的射程,民間的描寫也往往加以誇大。明中葉成書的通俗小說《水滸傳》中描寫炮手「轟天雷」凌振「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凌振所用火炮為風火炮、金輪炮、子母炮,其中子母炮可比定為16世紀前期傳入中國的佛朗機炮(雖然按照書中描寫,凌振的子母炮系母炮周圍有子炮旋轉飛行,比以提前填裝的子炮增加發射速度的佛郎機炮更為神奇)。佛郎機炮在小說中尚能打出十四五里,實際射程更遠的紅夷大炮被認為有二三十里的射程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大炮的神化,在明朝政府的推動下進一步升級。寧遠城頭的紅夷大炮立功後,明熹宗封其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並派官員祭祀,將其正式奉為神祇。在今人看來,相信一門大炮是神,和相信紅夷大炮能打出二三十里,究竟哪一個更荒唐呢?但如果以同情之理解的眼光看待明朝人的紅夷大炮信仰,那麼這些事實就可以視為一個整體了。何況,在大炮信仰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明朝人對火器質量不過關、操作不規範導致的炸膛、殉爆事件的恐懼。

最後再講一個「靈熕」的故事。1648年(明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鄭成功的叔父定國公鄭鴻逵在潮州的揭陽港水下發現發光物體,派人潛水確定為大炮後打撈起來。此炮系印有「外國夷字」的銅炮,號稱「重萬斤」,被稱為靈熕,又叫龍熕。鄭鴻逵為其專門製造了炮艇,使用效果良好,曾任鄭成功幕僚的阮旻錫讚頌它「龍熕所及,船中之人頃刻不見形骸」。在使用之前,鄭軍會進行祭祀,「祭發無不擊中」,「遠近聞風,俱雲神物」。具體怎麼個祭祀法呢?據荷蘭方面的《熱蘭遮城日誌》:

國姓有兩艘特別的戎克船,在這兩艘戎克船上有四門大炮,這些大炮被他們當作神明那樣供奉,這兩艘船每次都一起上陣對我方的船隻作戰,但那些大炮都不準發射,使他們非常傷心,因為他們每次擲簽求問可否發炮時,掉落下來的結果都是禁止並勸阻他們發射大炮。

阮旻錫《海上見聞錄》:

後國軒用以攻泉城,火引不發,鞭之,口遂裂,城竟不破。

中國古人對待神靈,特別是和自己生活關係緊密的神靈,往往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民眾在天旱時向龍王上香許願來祈雨,但若還是不下雨,就把它的泥像從廟裡拿出來暴晒。靈熕平時開火之前享受祭祀的待遇,但吃了牲肉要還是不開火,就要挨鞭子抽了。《日誌》和《見聞錄》所見鄭軍的態度還有些不同,但都能說明一件事,就是鄭軍把大炮當成神來對待。

從渤海之濱到台灣海峽,從大萌關寧軍到鄭氏海賊團,都認為每尊大炮里都住著一個神靈。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就不難理解在時人口中明末的大炮為什麼可以糜爛數十里、蒸發人類、打出現代火炮的效果。那實際上是在記錄炮神的神跡。銅管子和黑火藥無法做到的事,神靈卻是可以做到的。

明末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時代,現代人匆忙一瞥間會見到許多奇特的景象,與其懷疑它是時人有意偽造的假象,倒不如以此為線索,探索那殘酷、狂熱、虔誠、腐敗、紛繁、多變的迷人社會圖景。


這應該是明朝人的普遍認識,李之藻在給天啟皇帝的奏疏中就是這麼說的:
昔在萬曆年間,西洋利瑪竇歸化獻琛,神宗皇帝留館京邸,縉紳多與之游。臣嘗詢以彼國武備,通無飬兵之費,名城大都最要害處,只列大銃數門,放銃數人守銃數百人而止。其銃大者長一丈,圍三四尺,口徑三寸,中容火藥數升,雜用碎鐵碎鉛,外加精鐵大彈,亦徑三寸,重三四斤,彈制奇巧絕倫,圓形中剖,聯以百鍊鋼條,其長尺余,火發彈飛,鋼條挺直橫掠而前,二三十里之內,折巨木、透堅城,攻無不摧,其餘鉛鐵之力,可暨五六十里。其制銃或銅或鐵,煅煉有法,每銃約重三五千斤,其施放有車有地平盤有小輪有照輪,所攻打或近或遠刻定里數低昂伸縮,悉有一定規式,其放銃之人,明理識算,兼諸技巧,所給祿秩甚優,不以廝飬健兒畜之。似茲火器真所謂不餉之兵,不秣之馬,無敵於天下之神物也。


炮能打多遠說句實話並不重要,我也一直和題主一樣在想為什麼有人會去否認袁崇煥的苦澀歷程和他打敗後金,一生品行無虧的事實。
嘛,事情都很難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且某些人的大腦就是;代號:獨立思考

然後就能開始肆意瞎編什麼覺華島和右屯糧食被燒是袁崇煥責任之類的,一點也不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再或者是拿著清方史料說寧遠只打死五百人寧錦大捷韃子沒死人的~
要知道畢竟

永定門之戰後金無一傷者(呵呵)
《清太宗實錄》

松錦大戰決戰當日,二十萬人廝殺的戰役,後金僅僅受傷十人 (而且都是自己人誤傷)《清太宗實錄》

^上面是全副武裝的後金戰士然後再想想某些人黑的要死的寧遠大捷,是不是頗有徒手拆高達的味道。(滿文老檔承認死五百人)

@溫體仁 @赤坂凌太郎 ~


該書大量取材於當時的邸報,而且該書對袁崇煥的寧遠之戰也沒有什麼偏見


Nuclear Launch Detected


其實打臉這種詞我是很反對大家使用的,看到這個詞時總是感覺一股low風撲面而來。
不過非要說到打臉的話,《萬曆武功錄》里有一段更加打臉的話。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明庭急報:建酋奴兒哈赤誘陷撫順城,中軍千總王命印死之,李永芳降。
當然,即使如此,《萬曆武功錄》仍然還是很有閱讀價值的。


畢竟拿衣服。

圖自貼吧,侵刪。


文人的德性就是這樣啊
不去實地看看
就靠道聽途說和自己的加工就敢寫··················

別說古代了
前幾年採訪那個馬背上的兵工廠的作者
他自己都說,聽說了抗戰時候有兵工廠在馬背上,於是就自己就在家裡花了一個月寫了這麼一個劇本··

聞一多先生寫伏羲考的時候,走了幾個省,回來書寫完了,人也想投八路了····
所以實在是不明白現在的文聯為什麼不組織作家們下鄉寫生採風了呢?
難道?你們也怕大家都投八路?



方相居然邀請我?你確定沒有點錯?(黑人問號臉)
本人對明末歷史一無所知,不過自從我讀《竊明》見過灰熊貓被商羊舞吊打之後,就已經認識到在明末這種比爛的時代,袁崇煥和毛文龍都不是什麼好鳥。袁崇煥吹噓自己的實心大炮隔著幾十里能一炮擊中努爾哈赤,後者居然還能又活蹦亂跳幾個月才去世,毛文龍更是展示了黑龍魔法,直接把堅冰犁碎;毛文龍喊出兩年平遼滅奴,袁崇煥聲稱五年全遼可復;即便是最為人詬病的部下投敵,毛文龍這邊有三順王,袁崇煥那邊也有祖家軍和吳三桂,更牛逼的是出了袁文弼,都是漢奸就別分個三六九等了。


這一般某某錄的不是評書體么?這也當真?


《遼海丹忠錄》並不是把圓嘟嘟當做反派,相反評價很辯證,「譜督師就逮,以快忠魂,猶是世俗報復之見…廣寧敗於不和,而東江又蹈之」作者也沒有採納袁崇煥與後金勾結拿毛文龍的人頭當籌碼一說,相反承認袁崇煥的「功績」(對寧遠大劫等認知有限),指出他的錯誤,但也表現得很寬諒。作者寫這個書的目的,從來就不是來黑圓嘟嘟的,更何況以作者當時的寫作資料(奏疏塘報)未必意識到圓嘟嘟醜陋面目。這樣,既然寫圓嘟嘟的一炮糜爛可數里(哪怕是假的)可以鼓舞人心的,那為什麼不這麼寫呢?
————————————————————————
題主同學之前我本來以為你是想客觀討論問題,結果看了你給我和其他人的評論,才發現沒想到你只是對圓嘟嘟總是被黑很不開心,想引出這個問題說明
「像《遼海丹忠錄》這種不靠譜的『黑』袁小說,都不敢否認圓嘟嘟的打炮技術,是不是說明圓嘟嘟是真的很厲害呢?」這個搞笑的想法,
所以對於你自己提的問題,我的答案不可能是你想要的答案,那麼我就只針對題主的幾處對於小說的閱讀理解問題再解釋一下:

1.「屠忠」的原因是你下面提「中虜間」,反派顯然是「虜」,圓嘟嘟只是個豬隊友,對於圓嘟嘟是同情態度,認為他誤國誤己(當然對於袁粉來說這儼然已經是在黑我大圓嘟嘟了)

2.「袁兵在先,奴兵在後,這樣看來,卻不是御他,是個導他。」前句是描述事實,後句是合情推理。圓嘟嘟的做法就算假設不是真的想放韃子進來也本來就很可疑,還需要黑嗎?而且很多袁粉的說法也是圓嘟嘟「誘敵深入的戰略」

3.作者被打臉是真的,之前以為圓嘟嘟是「有膽力」的人,結果圓嘟嘟做的事一再超出他的預料(估計當時的人很多也是這樣一個被圓嘟嘟氣哭的過程),以及他小看了圓嘟嘟對東江鎮造成惡劣影響的嚴重性,所以再次被「打臉」。作者過於樂觀或者不得不樂觀地鼓勵(不然怎麼寫?寫「自毛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啊?)

4.「拿太監做人質」這本來不就是嘟嘟干出來的事兒么(「崇煥不自安,留中使於營」「上命內監招崇煥。崇煥恐事泄,乃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上既任我,自有處分,何須又召,得無聽細人之言罪我乎?必欲進見,須金、王二監出質,始可回奏。」),又不是小說里編的(而且人質是什麼本來就不重要,如果皇帝連個太監都保不了的話,那在所有人眼裡皇帝也是個笑話)

PS:召喚黑龍的事,作者都說了「溫帥之事,有無未可知。」而且相比某東莞小朋友的撒尿召喚土地公,還是少了些傳奇色彩呢


八百里外,一槍撂倒


你也說了,這是小說……


我只想到了一炮四個PDD


當年明月說明朝造船,用幾十米高的木杆當舵把,都趕上美國航母了!
明朝歷史,就是這麼酷炫


明史沒法看,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這都是同一系人馬,而且大致上屬於東林黨體系。最終這一系人後來基本全部投降了滿清。所以在清朝乾隆皇帝親自下旨編寫的明史上對這一系的明朝大臣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這其中也包含了後來的史可法。明史塑造的另一個英雄就是袁崇煥,這個也是爭議極大的問題,可以說比史可法的爭議還要大。因為史可法不管怎麼說也確實是一個英雄。而袁崇煥就很難說了。因為乾隆皇帝親自下旨把袁崇煥的很多資料給燒掉了。所以現在研究明史的人基本對於這段歷史就是本著既不信也不說的態度。知道了這個知識背景再看看祖大壽,就會發現這事還真的聽玄幻的呢。乾脆別說。



已加入抗清神劇系列


蘇定方也曾被評書稱為強大的大奸人boss(與羅藝羅成羅通故事)
不同之處在於蘇烈的能力和成就比袁崇煥大得多,唐初也不像明末局勢那般潰爛。

說起來,袁崇煥毛文龍故事,倒是 都有點像南宋時期的曲端,被張浚、吳階謀害,剛愎自用、軍將并吞、不服管制,手段不光彩、下場不忍看。


現代人看古人總是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可為什麼不想一想,古人如果真那麼笨,如何在群敵環伺的環境下生存下來?反之,把一個現代人扔到古代,恐怕活三個月都難。具體到當時遼東的情況,袁崇煥其實早已陰募死士,在三十里外的後金營寨中埋下炸藥。等大炮一發,死士即點燃買好的火藥,同歸於盡。蠻子不知,以為大炮真能打到三十里開外,急忙退兵。可惜今人自大,以為是前人寫書作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明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清朝的統治是否導致了中國發展的倒退?
在明朝歷史上有沒有讓你感到惋惜的人?
1643年(崇禎十六年),這一年,崇禎如何解掉明朝這個「死局」?
如何具體解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TAG:小說 | 明朝 | 袁崇煥 | 毛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