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與 BP 簽 200 億美元長期合同將給國內 LNG 能源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6月17日,英國石油公司(BP)首席執行長達鮑勃-杜德利(Bob Dudley)在莫斯科發布會上表示,英國石油公司和(中海油)於周二簽訂了價值2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協議…相關消息:http://finance.qq.com/a/20140618/001019.htm


謝邀。

要說影響,它應該是一顆小石子,投石問路而已。

一個基本負荷型LNG接收站的(一期設計)達產年處理能力是300到350萬噸,年貿易額在2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合32億美元。這次提到的200億美元長期合同,如那位匿名答者所言也就是「150萬噸20年的單子」的量級,尚不能滿足一個接收站在項目運營期(25年)內的需求,因此的確是一個普通的單子。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鵬LNG因為有天時之利,以較低價格簽下了澳氣25年的照付不議長期合同,其他項目大多拿不到這麼好的合同:要麼是價格高,要麼是簽不到照付不議。這一個200億的長期合同,具體細節沒有透露,因此不好評估經濟上益處有多少,但是能看出有一定的政治上的好處:一是促進中英關係,有利於進一步的能源合作;二是簽下長期合同,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海油LNG上游供應的穩定性,減少對現貨的依賴;三是這樣的消息在媒體上釋放出LNG產業的利好,讓人判斷上游的LNG供應會日趨穩定,【有利於】促進LNG相關下遊行業的投資發展(公共交通、陶瓷玻璃、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化工等),下游壯大了,又會反過來促進上游整個天然氣行業的擴張。

順帶說說LNG從接收站出去後是怎麼走的。LNG儲存在接收站中,經過液態加壓然後送入氣化器,獲得高壓天然氣(9MPa左右),送入高壓管網進行省級輸配。誠如上述答者提到,進入管網後天然氣價格受到管制,一般低於LNG進口時的成本價,這是現狀,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有所改變。另外,LNG還可以通過充裝槽車的方式,通過公路運輸到各衛星站、加氣站或用氣企業,這一部分的LNG價格不受管制,按市場供需決定,利潤還是可觀的,但是量較少。一輛槽車一般能裝20噸,一個接收站一天能通過槽車外輸400到4000噸的LNG,而如果接收站能夠全產能進行高壓外輸,一天能外輸1萬噸天然氣。

需要LNG的企業還是比較多的,這些企業要麼是直接使用LNG如公交加氣站,要麼是對氣質要求比較高(組分穩定,含硫少,天然氣含量高,這一點管道氣做不好)如燃氣發電站或高端陶瓷加工廠,再或者長輸管道鋪設成本太高的三線城市。

我有個想法,LNG行業想要獲得大的發展,不應該坐等天然氣價格改革,而應該主動利用好LNG液態市場不受價格管制的優勢,發展液態LNG銷售,在目前槽車公路運輸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利用槽船水路運輸,將沿海眾多LNG接收站的存貨源源不斷的銷往中部地區,積極主動地開拓市場。


@黎文鋒 的回答很專業角度。我嘗試從市場的角度說一下吧。

首先我假定題主是想知道這個合同對中國各類不同的能源行業的影響。這個影響應該說不是特別重大的。或者是並不是決定性的改變而是推進。

中海油長期在尋找LNG的進口源。下面是我統計的一些近年來中海油的進口合同。

2014年 英國石油公司 150萬噸 20年

2013年 道達爾公司 增購100萬噸

2013年 英國天然氣集團 500萬噸 20年

2010年 英國天然氣集團 360萬噸 20年

2010年 蘇伊士集團 260萬噸 4年

2009年 卡達天然氣 300萬噸 25年

2008年 道達爾 300萬噸 15年以上

2008年 卡達和殼牌 200萬噸 25年

2006年 馬來西亞石油公司 300萬噸 25年

2006年 印尼石油公司 260萬噸 25年

2002年 奧德賽公司 260萬噸 25年


LNG進口,中海油做的最早,市場上佔據一定的主動,能有更多的進口,意味著中海油主動性越強。現在天然氣是供給驅動消費。而且,LNG價格並非是絕對按照管道氣價格計算的。零售的LNG價格已經做到很強的市場化了(相對於管道氣)。所以中海油的成本壓力可能並沒有中石油那麼大。

其次,我們再說大鵬項目。大鵬價格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大鵬接收站每年還要購買大量的現貨LNG,這些LNG是按照購買時候的市場價格計算的。現在大鵬已經是超負荷運轉了。大鵬的例子告訴我們,現在國內還是急缺LNG的。價格只要是按照亞洲地區普遍的市場價格計算。並不會影響到中海油的業績。(至少LNG業績不會影響,這是我個人看法,請大神指正。)


我之前說到,對能源行業影響不是決定性的,意思是一個合同不會改變能源結構,不會打擊其他能源。但是可以讓LNG的市場更廣闊。


煤炭石油等在其固有的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天然氣不可能一下子代替,一個合同提供的量也不足以保障取代其他能源,但是可以逐漸讓天然氣的市場擴大。


LNG的用途主要有:備用氣源,補充管道氣,車船動力,發電,工業原料等。其他領域我不了解,至少在車船領域,LNG相比汽柴油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大規模增加LNG供應,對於LNG更多的佔有車船市場,是有好處的。至於其他領域,可能作為備用氣源和管道氣成本略高,但是這只是城市燃氣企業和管道企業的應急措施,所以只會增加階段性的成本,並非長期成本增加。

LNG與管道氣的對比的話,我覺得從市場角度來看,短時間內(三五年)不會有太直接的衝突或者矛盾的地方。雙方價差的問題激化,應該是在中國使用天然氣的市場逐漸飽和之後,才會凸顯出來。


騰訊財經的編輯是腦殘把。

這是因為,不管是中海油還是中石油,只要進口LNG進入國內的天然氣管網,就必須按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門站價定價,這一價格甚至低於進口所需的價格。

誰說LNG得按門站價走的,這麼走的話中海油早都把老底兒都賠進去了,我們可沒有中石油這麼有錢,LNG板塊一年上千億的虧也虧得起。

中海油2013年全年進口1300萬噸,全國全年進口大概1800萬噸;BP的這筆單子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150萬噸20年的單子也就是那麼回事兒,甚至遠沒有前兩年中海油BG項目的單子大。
中俄那種才算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超級大單,多去騷擾騷擾中石油把,我們公司宣傳部門沒見過啥大世面,經不起你們這麼用力關注好么……


先佔地,有空再來編寫。


光從訂單大小看,還是屬於小單,畢竟從國外進口能源,尤其是從這種能源巨無霸身上搜刮日益珍貴的資源產品著實不容易。我更傾向於把這個單子看作政治作用的副產物。
從石化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考慮,LNG價格不會降低,只是在相對的時間段內有所波動。中國還是以煤為主要推動力的國家,LNG的作用沒有遠沒有想像的大,煉油廠也不會拿LNG烷基化合成成品油,投資-回報比不甚理想。而且中海油的業務主要開展在南方,LNG多數還是用作居民燃氣,相對覺醒的民主意識使得南方居民對日常適用的燃氣價格的突然變動十分敏感。
我覺得,這個單子對國內的LNG市場沒有深刻的影響。


推薦閱讀:

TAG:中國海油 | 液化天然氣L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