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入京的官員住在哪裡?

《大明王朝1566》劇本中說,胡宗憲(封疆大吏)入京後住在賢良祠。
是這樣的嗎?


胡宗憲入京,肯定不住賢良寺。賢良寺是清朝封疆大吏入京時住的地方,明代沒這地兒。遷址前的賢良寺,原是明代的皇子就藩前的集體宿舍,號曰「十王府」。到清代成了貝勒的住處,後來改宅為寺,就是賢良寺。現在這地兒雖然沒了,不過還有跡可循,比方說大家都知道一個叫「王府井」的地方。

事實上,從開始有中央這個機構的時候,各地進京的官員就已經有了住處。諸侯進京住國邸,官員住郡邸。郡邸在唐宋叫進奏院,宋真宗置辦了朝集院。明清不再有這種機構,但朝廷召見大臣,大臣都會有比較特定的住處。譬如一些寺院或常為外地入京官員所的某寺某祠某衚衕,或去某官家借宿,一般都是在距離皇宮特別近的地方

很多大臣的選擇,是東華門外錫拉衚衕。

普通官員待詔,就住會館或賓館。但明清時代的會館,和此前的郡邸性質不太一樣,是民間組織。宋代,六十多歲的陸遊,去杭州(臨安)待召,就住在西湖邊上一間小客棧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說回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這是一部非常棒的歷史劇。劇本寫胡宗憲進京住賢良祠是沒問題的,你要死摳細節,迄今為止全世界出現的任何歷史劇都有一大堆問題。《末代皇帝》已足夠優秀,但找愛新覺羅氏挑毛病,也有一大堆「堅決不能忍」的細節錯誤。對電視劇來說,能在邏輯上自圓其說已實屬不易,再大略上符合歷史時期,就趨近完美了,不能苛求。你要真跟知乎上那幫人似的,跳出來說這不符合歷史,那不符合歷史,那電視劇就沒法拍了。

電視劇最重要的是好看,要符合影視劇的結構、節奏以及原理,細節不是不重要,但得往後排。相比較而言,《貞觀之治》各方面都較為符合歷史,可在節奏上卻讓人昏昏欲睡。對歷史研究者可以說過癮,但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都堪稱無趣。《大明王朝1566》就沒這個毛病,是細節與劇情的完美結合。


本已邀請明史研究的權威@溫體仁 溫相回答此題,怎料溫相又將原題邀請我,實在惶恐慚愧,只能溫門弄斧。就我所見,進京官員的住宿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解決方案。

第一、住在親友家裡。比如明崇禎年間的楊德周,老哥在京城做官,到了北京,不住老哥家,難道住酒店?

第二、住在官方指定的接待場所(不確定是否接近現在北京城仍有的遼寧大廈,湖北大廈之類)。明人邊貢記載:「正徳庚午(1510)冬,江西按察司提學副使潘公(子秀)朝覲如京師,居京師接待寺,遘寒疾七日而卒,是為十二月十有一日矣。」可見北京有個地方叫「接待寺」,具體地點我也不曉得在哪裡,亦未見專題研究。

第三、既無親友可以投靠,又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入住官方指定的接待酒店(或許是住滿了或者房價太貴?)那麼就自行尋找家庭小旅館,謂之「歇家」。就是簡單的落腳場所,沒有什麼好進一步解釋的了。

大體途徑應該是以上三種,如回答比較接近真相,是溫相引路有方;如果出現史實錯誤,責任由我一人承擔。再次感謝溫相的啟迪。


推薦閱讀:

古代匈奴、蒙古、回鶻、突厥四個民族的血緣關係如何?
史記上的朔旦冬至與今日程式計算的不一致,是古人推導有誤,還是今日的朔望、分至點回推計算仍有極限呢?
明朝的上層統治權力架構是怎樣的?
「大禮議」前,嘉靖憑什麼資本和中央當權文官們討價還價?
明王朝兩百七十六年歷史裡最讓你難忘的事件或者細節是什麼?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