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陸港矛盾,為何鮮有耳聞陸澳(澳門)矛盾?
同樣作為特區,近兩年來總聽到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港人與內地居民的衝突,但為什麼很少聽到澳門與內地的矛盾?這和人口基數,面積大小,產業結構這些有關嗎?還是說和殖民統治時期殖民者對本地性格影響有關?(因為據說葡萄牙人和英國人性格差別很大,比較豪放,從南美人的身上有所體現)
做為一個澳門人, 雖然已經離家生活多年, 看到這篇文章還是忍不住回一下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
其實澳門和內地矛盾依舊存在,只是本地人會自已消化掉不和外地人說而已, 為什麼? 這和澳門人的觀點,看法和性格,以及回歸後的經濟有關。
講一講回歸前的歷史,對了解澳門人會有幫助。首先, 葡人和英人是有很大差別的, 做為歐豬4國之一的葡萄牙,並不在行於拼經濟和商業,連政治都是混亂的。所以統治澳門時,並沒有培養當地人才, 也沒有帶來良好的商業氣氛, 我記得一套講澳門的電影:伊沙貝拉。黃秋生說過一句話意思挺有趣的:英國人是商人,把香港帶的不錯,而葡人是海盜,來澳門是資源掠奪的,這也是回歸前本地人的想法。
澳門人在這樣的氛圍下,政府完全不管人民, 人民又不賣帳政府,加上123事件後,政府完全基本已被架空, 葡人自己用政府來A錢,只維持基本治安,而本地人自己辦學校、醫院等,形成一個互不相干的怪現象,也讓澳門民間社團的力量壯大,最主要的是, 形成了澳門政治冷感習慣,澳門人總覺得政治這東西和自己沒有關係,只要有錢我們能自己看病自己找學校,有能力者便移民。 以我身邊的朋友為例, 高中一班有50人, 考大學時有接近15人都離開澳門去國外了。
因為澳門人的政治冷感,所以就算有不滿有衝突都較少上街遊行;澳門的媒體是政府出錢的, 很弱勢完全沒有人會持續關注的, 頂多看看直播球賽,因此媒體不發聲,市民少投訴,加上澳門人肚量大這特點,才沒什麼消息傳回內地了。
的確,澳門回歸後,經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就算居民有小不滿,也是可接受範圍內的。GDP的改善很多網友都寫的很完善,我就不多說了。
另外, 有很多人提到了房價上升的問題,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做這一行的,其實房價只有一部分是內地人抄起的, 有大部分抄家都是澳門人(特別是賭場從業者)以及澳門人的心態問題而已。
老文了, 已修改評論中的錯誤用字; 寫這文是我是在公司上班著, 寫的不好, 先留個坑, 有空來改改.嗯,我覺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家沒有提到,就是隨著旅客人數(內地)增加,本地居民是否從中受益
(23/04/2014修正,將澳門平均年收入數據更新為中位數收入數據)
澳門不單人人有工做,收入中位數更不斷創新高。2011年月澳門人均中位數收入首次突破$10,000。2003年澳門的人均收入才$4,800多元,8年間已經翻一翻,意即人均收入於過去8年以每年接近10%幅度上升,升幅驚人!
澳門政府四年來的開支,由四百多億暴增至八百多億,慷慨解囊,用不完就派,派錢名目繁多,財散人安樂。長者有養老金、敬老金、加永久居民的現金分享、中央儲蓄戶口注資,長者每人每年有近六萬元。普通永久居民,多年來派錢與注資公積金,亦每人分了近六萬元。
澳門居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遊客帶來的經濟效益,遊客(賭客),內地客越多,經濟收益越好,自己收入越多,政府再派點錢,這樣很多矛盾也就沒有那麼激烈,有錢賺,人都寬容一些,不是麼?
再看看香港
10幾年,入息中位數今年才多了300塊....................................我都不忍心說了。
10幾年來內地旅客數量如下
12年來內地旅客增長了8倍,每年接待將近4000萬人次內地旅客(香港總人口700萬左右),8倍的遊客增長卻沒有帶來香港人收入的增長,反而要面對生孩子床位緊缺,搶學位,搶奶粉等等等等不愉快,香港人自然而然的有所怨言。再加上媒體渲染,中港矛盾自然而然愈演愈烈。
以上只是中港矛盾其中一個理由,從另一個角度帶大家看看香港的問題:P
澳門香港這些小地方都要依附於大的經濟體。 香港的騰飛的成因是壟斷了中國對外貿易窗口。 澳門一直是踏踏實實幹賭場。
現在澳門乾的大陸不幹,且大陸消費能力上升,擴大了澳門目標市場。
香港乾的大陸也能幹了,大陸要在全球價值鏈條上攀升,香港從根上說是擋路的。 香港要不讓路自己轉型找其他能配合大陸發展的事情干,要不硬頂等著被碾壓。
在香港讀書,說說自己的看法。香港自由行後,大量內地旅客赴港消費,按理說香港居民應該雙手歡迎啊,但是香港所有的零售行業全部由李嘉誠所壟斷(因為地和店面全是李嘉誠的),旅客帶來的消費紅利全部落入了大資本家的口袋了,而普通民眾並沒有得到好處,甚至普通民眾的生活更差了(例如過年時候去旺角買鞋,大陸的水客和同胞們太強大,NB鞋從36號-42號,每個號買3雙,連買鞋買奶粉都困難,換做誰都會抱怨的。又例如,遊客多了,店面就貴了,香港普通百姓的小超市就更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能把店面賣給李嘉誠搞連鎖)
所以聯想起昨天發生在香港的大陸小孩憋不住在街上撒尿,其實這真的沒有什麼,蘭桂坊街邊很多來外喝多了照樣當街撒尿。只不過又是一個積聚多年的矛盾的爆發點吧。
我們不用抱怨,也不用謾罵,因為這真的沒有用,港人只會更鄙視我們。我們要承認大陸確實不如香港,只有我們當我們自己的自貿區建立起來,所有的離岸人民幣業務都能在上海自貿區進行,普通人能在自貿區買到免稅的原裝的商品的時候,香港人也許才會有所反思。
PS,目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至少70%的業務是面向大陸的,當它失去大陸時候,才會明白大陸對他的意義。
長期往來中港澳三地,我是大陸人。
我以一個香港人的角度回答你:「哎~~~好好的東方之珠變成了現在這個髒亂差的樣子,咽不下去這口氣啊」
我以一個澳門人的角度回答你:「哎~~~看在錢的面子上也就算了」
因為澳門是個很純粹的旅遊博彩城市,澳門群眾有的在賭場當荷官,有的在街邊賣小吃,其他人從事的工作也是和旅遊博彩業息息相關。而澳門旅遊業的大頭,主要靠的是來自大陸的客流,所以回歸以來越來越緊密的陸澳關係,對他們的實惠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陸客來的多了,當荷官的發撲克發到手軟,買蛋撻的打雞蛋打到手軟,最後大家一起收錢收到手軟。外加上澳門特區政府每年給群眾發紅包,一發就是幾千塊。人何必為錢過不去呢?
但是香港不一樣。香港的經濟是金融業,這金融業他是屬於李家的,霍家的,郭家的,甚至是內地趙家的,唯獨不是香港絕大多數群眾的。在香港群眾眼裡,香港與大陸的緊密交流的好處他們是看不到的,他們能看到的就是:
內地人來了:買個奶粉,吃個生煎都要排隊
內地人來了:一群港大內地生跟我搶工作,搵不到食
內地人來了:好房子都讓內地富豪買了,么錢買房上車。
內地人來了:幼稚園想要入學被內地學童擠掉
內地人來了:。。。。。。
而之前對於香港的管治,是通過香港的上層,即香港的大財團來間接管理的。香港的這些大財團一靠金融,二靠賣樓,唯獨不靠老百姓,吃相是很難看的。香港的基尼指數在145個國家地區里排名第十,高達53.7。比南美絕大多數國家都高。大陸賣樓按平米,香港賣樓按尺,也就是一個瓷磚的大小。香港90平方米的樓就屬於千尺豪宅(這還是建築面積)大多數香港人是做夢是不敢買的。普通港人睡覺床都是三面靠牆,一面下床的,更貧困的港人直接睡兩平米大的籠子里,夏天太熱在籠子里裝六七個電扇對著吹就能幸福地睡著了。但是就這樣香港還有相當多的土地都長滿了雜草,荒著捂著不蓋樓,說是為了保護環境。呵呵。
貧富差距大也就罷了,可是香港的階層流動基本上是鎖死了的。入學面試,問你家幾面下床的,一面的下(房子小),三面的過(房子大)。有的學校甚至按照孩子的住址是不是富人區篩選學生,富人區的進,窮人區滾粗。而富家子弟入學呢?人家不用考試,他爹已經給學校捐了款打好招呼了,這不算走後門哦。
更有意思的是香港的金融業能夠繁榮的原因,第一是作為中國和西方世界的中介,第二是作為內地企業的離岸避風港。而這兩條靠的是香港在中國的超然地位。也就是說,香港特別行政區越特別,他越有價值。我李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在報紙發文章不讓我跑也沒有用呢。所以這些財團對於祖國的忠誠度也是很成問題的。
對了,澳門通過了23條,香港沒通過哦
因為大陸單方面承擔了矛盾,用畸形的紅利「贖買」了澳門的歸屬感。
回歸後,中央政府在很長的時間內縱容澳門發展賭博業這個毒瘤,甚至鼓勵毒瘤增長到原來的十倍,得到就業和加薪的民眾當然沒怨氣;同時中央政府允許澳門本地黑社會管理城市,原來的上層社會也歡欣鼓舞。平民和統治集團都安撫住了,怎麼會有矛盾呢?這就好比把惡性腫瘤強行定義為正常器官的一部分,自然不必花錢去醫院。但是這幾年大陸經濟蕭條,同時開始整頓中層幹部紀律,大大壓縮了澳門賭博收入,我估計矛盾也該開始顯露了(由於澳門體量比較小,容易融入珠三角正常產業,最終矛盾應該比香港要小)
參考消息:內地數十億美元資金非法流入澳門賭場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道 外媒稱,內地數十億美元資金躲過中國嚴格的外匯管制,在國有銀行系統內,經過複雜的跨境財團運作,流入澳門賭場。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4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去年非法跨境交易數額高達400多億元人民幣。在澳門面臨打擊非法跨境交易的壓力增大之際,該報稱其獲得的文件顯示中國銀聯網路是如何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而被利用,這對所涉及的國有銀行提出了嚴重的質疑。
港媒:澳門賭場是內地資本外流的重要渠道
據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澳門,博彩業的從業人員將近5.8萬人,而其中大約2.6萬人為賭場發牌員。
楊雲中和當地的專業人士說,隨著博彩業的收入下降,賭場開始為員工提供不帶薪休假,並讓其他人在開始工作前等待一段時間以降低成本。
楊雲中並不認為反腐運動對他的生計構成了威脅,他認為這從長期來看對澳門具有積極影響。但是他也告誡說:「十年前,澳門更多樣化,有想要開公司的人,但現在沒有了。」
注意這句話:「十年前,澳門更多樣化,有想要開公司的人,但現在沒有了」。這說明澳門回歸後賭博業暴漲,已經擠死了澳門的正常產業。
上面的圖表說明,澳門賭博業不是從來就有上百億收入的。回歸後中央政府的放縱才是澳門真正成為賭博之城的原因。如果同期允許內地任何窮縣合法賭博且不給中央政府交稅,發展也不會比澳門更差。(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某個窮省的縣級市市委書記說的)
再看下面的報導:
澳門很努力,但賭博仍是大問題
澳門的製造業在不斷萎縮。工業場所在職員工數從2002年的近4萬人一路萎縮到目前的1.3萬人。而相比之下,急劇膨脹的博彩業則吸收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很多澳門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只想去做「荷官」(賭場負責發牌的工作人員)。因為荷官起薪有1.6萬,還常常等獲得不菲的小費。但輿論擔心,只會發牌的年輕人有什麼競爭力可言?
澳門人說,這個城市,很難找個安於現狀的秘書文員,年輕人夢想著去賭場「派牌」;社區很難找個負責任的清潔工,因為在賭場做清潔工的收入也要高几千塊;普通人家找個裝修工人都不容易,因為都跑去修賭場建酒店去了……
如果再跟大陸比較,則澳門的劣勢進一步凸顯。澳門科研開發支出僅佔0.04%,遠低於中國大陸的2%。澳門網上購物的人數是4.26萬人,僅占居民總數的11%;而大陸的網購人數保守估計已有3億人。
博彩業的發達離不開大陸的「土豪」。賭王何鴻燊曾說,澳門90%的賭客來自大陸。不過賭場的好日子可能快要結束了。今年以來,受大陸反腐風暴的影響,博彩收入連續6個月下跌, 全年收入負增長几成定局。
「工業場所在職員工數從2002年的近4萬人一路萎縮到目前的1.3萬人。」。澳門是一個只有50多萬人的城市,回歸之初僅工業就業就有四萬人,這對於一個中小型城市來說算是很不低的數字。說明回歸前的澳門還算有一定的正常產業。但"回歸"後,由於這是中國領土上唯一可以合法賭博的地方,天量的資金在中央政府的默許下流入澳門,一方面催生了無比繁榮的賭博業,另一方面摧毀了其他產業的根基。所以一旦大陸稍微收緊資金流出,澳門經濟就斷崖式下跌:
2002年的時候,澳門離開賭博業也能過上超過中國平均水平的日子
注意圖中淺色是賭博收入……
工業就業人口劇烈下跌,經濟卻爆炸性增長,原因是澳門從整個內地吸血。
2015澳門經濟產量同比下降20.3% 博彩業現拐點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3月3日午間據彭博網站報道 2015年中國澳門經濟產量同比下降20.3%,主要由於中國反腐行動和經濟增速下降衝擊博彩行業,導致澳門賭場營收和客流量雙雙下降。
根據澳門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第四季度中,澳門經濟總量同比下降14.4%,主要由於旅遊和博彩服務業產值持續下降。但是該降幅比去年第三季度中24.2%的經濟總量降幅有所收窄。
經濟一年衰退20%,等到失業上來,黑社會執政和正常經濟萎縮的賬會一起算,到那時候還會不會有「和諧」的陸澳關係呢?
在任何正常國家,博彩業就算不被禁止,也應該被中央政府所壟斷(比如彩票),或是以重稅限制,把賭博利潤轉移用於全民。但在澳門回歸後,一方面中央政府不限制其他地區的的居民去澳門賭博,另一方面不從澳門收稅,等於給了澳門獨家的印鈔機或是毒品工廠。繁榮了大陸,實際上整個大陸經濟都要為此付出代價。倒是澳門的黑社會政府可以給澳門平民撒錢,落一個善人的名聲。
澳門政府明年繼續發錢:永久居民每人9000元
昨天,澳門特首崔世安在立法會公布了2016年度施政報告,在賭收已經持續下跌17個月的情況下,政府維持去年的現金分享計劃不變,向每個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澳門幣,下同),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
當然,因為大陸經濟體量太大,50萬人的吸血鬼還不至於養不起,所以這個樣板工程能維持十幾年。但從本質上說,澳門的賭博經濟甚至不如香港的金融-轉口經濟健康。要想避免澳門出現香港式風波,要麼中央政府繼續放縱澳門吸血,要麼早點擊碎澳門的黑社會集團,強行進行經濟轉型。
補充:我倒也不是建議中央政府禁止澳門賭場,只要在每個賭場駐一個派出所,發現中國國籍的賭客就直接上去抓賭,沒收賭資,拘留賭博人員就行。澳門政府是否樂意?但其實這事兒本來也不必問澳門地方政府是否樂意——如果土地少,人口密集就是放開賭博業的理由,為什麼同樣缺地的上海黃浦區不能搞賭場呢?為什麼工業落後的貴州窮縣不能造毒品呢?澳門既然是中國的一部分,既然人口密集且實體經濟不振,澳門人就該外出打工。附近就是實體經濟發達的珠三角,為啥不能去打工?外出打工是幾億中國人都能做的事情,憑什麼澳門人就必須在本地發財?難道澳門人祖上全都是本地人嗎?更何況上面的數據很清楚,澳門在回歸之前也沒有那麼多賭博紅利可拿的。
對於任何城市來說,勞動致富都是正理,犯罪扶貧是不會長久的。
最後我摘錄一下此前的回答:
如何用事實反駁「沒有大陸的支持,港台就得破產餓死」的言論? - 馬前卒的回答
當然,我也不認為這種單方面的「善意」有利於統一或是解放台灣。前幾年南方普遍颱風,國台辦給台灣水果爭取了免稅便利待遇,鼓勵大家買台灣水果。海南省香蕉爛在地里,沒有哪個中央機構去干預。這給台灣朝野、勞資各方上了深刻的一課——————千萬千萬不能統一,否則就沒這待遇了啊
其他相關回答:
如何說服香港人支持中央關於選舉問題的決定?-馬前卒的回答
台灣前景似乎非常光明,普遍唱衰台灣的觀點是否沒有根據且不符合事實? - 馬前卒的回答
說說我一直以來在陸港國際新聞網站上的心態變化 我是廣東人 對香港一直算是有感情的 去年出國的時候 還將香港列為我最喜歡的第二個城市 可是過了半年之後 我對它真的說不上喜歡了 原因很簡單: no respect
這麼長時間在香港Yahoo看到左右兩派的意見 我都是持中立立場的 一直跟自己說 大陸個別地方確實不如香港 不好的地方我們要承認????極端的那一派只是少數 大多數人是理智的 相當一部分人是親中的 等等
當時心裡還是默認 雖然香港人對大陸人不夠包容 總的來說還是喜歡香港的
到我開始沒辦法接受的時候是反水客行為 是的 這是極少數人的行為 香港大多數人也反對 但是 有哪個路人站出來反對了嗎 圍攻的次數不止一次吧
看看美國what would you do 的視頻 每次在公眾場合發生discrimination的時候 不管被歧視的是黑種人 亞裔 少數種族 周圍的美國人無一不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 「You can"t do it, this is America 」是這個國家最好的形象代言
好吧的確那些暴徒不能直接過去反對它 會有危險
而香港人反對的原因 不好意思本人沒在香港長期居住 只在YouTube上找了一些對市民和評論家的採訪來聽
市民們說:「你們這樣做,怎麼對得起我們辛苦打下的基礎。香港經濟好不容易發展到現在,你們卻來摧毀它」「這樣不行,香港以後怎麼面對國際」「這跟文革有什麼不同」幾處言語中 沒有人教育這堆年輕人 「你們欺負的,是跟你們一模一樣的人,是自己人,你們能不能尊重他們作為旅客的權利?」??當然 不是絕對 有些評論中也順帶提到了這一點 只是,基本上大家以分析事件給香港造成的負面影響為重了。
越來越覺得,香港的輿論有種很奇怪的現象,歧視內地人不犯法,只要沒有過激行為,公開場合歧視幾乎不用受到法律和輿論譴責,甚至會受到鼓勵。而親中,卻有種變成承認自己不夠好的感覺。
媒體毫不猶豫地誇大內地人種種「落後行為」,部分學校教育者則不停暗示我們不能變成像他們一樣,部分民主黨派的政客們更是旨在反中,以反中為最大賣點。反對的聲音很微弱,並且基本上都屬於旁觀者,偶爾在網上表示口頭反對,在我們這些外人看來萬全蓋不過那些偏見的聲音。
這是一個地區歧視另一個地區,一個發展較快的地區歧視較慢的地區,這是一個會把自己所有優越感都掛在口邊的地區。而在美國,一個相對優秀的種族歧視對象是他的曾經的奴僕,是一個解放後仍然對經濟貢獻不大卻成為治安隱患的種族。而美國人卻能做到從法律、道德、日常行為上,約束它,改善它。反對的聲音很強大,已經流入到千千萬萬人民的血液。
如果說反水客事件後對香港的感覺是趨於冷淡,昨天看到的一幕著實讓我氣憤。
一位香港TVB曾經的一線男星(不像點名,廣東的觀眾可能比較熟悉) 在Facebook上直接轉了一系列非常偏頗基本上罵到大陸人一無是處的新聞 讓我心情難以平靜還有 這位明星還是一位慈善事業的發起人。
看到這類言論 What would you do? 想像著美國節目中看客們會果斷跳出來的情景 聯想到香港如今的政治狀況 確實對它要求已經降到最低了
看了看轉發的言論 有的轉發者用了一個頁面重複四個字:「你們中國」
抱歉我個人比較感性 比較情緒化 只是 一直以來喜歡的東西 它卻不尊重你呢
用香港本土的評論家的話 許多香港人 真的是飲水不思源
當然不能以偏概全 在視頻中也見過很多叔叔阿姨展現出了國家的感覺 有好人有壞人 但是你不能說那一些公然歧視的人就是不存在的 這更不是什麼很應該的事。
我想強調的點是 任何歧視的行為 說它是人性使然也好,說它是現實問題也好。都不應該鼓勵並使它合理合法化,作為中華民族一個組成部分,香港比外人更有義務去用法律和道德去規範那些"陽光底下的歧視",而不是放任它。香港, 請改善 and please be respectful.矛盾當然有,經濟相關的原因其他答案都說的很清楚了,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路吧。
我認為是因為澳門新一代的民主派太蠢了。
新澳門學社是澳門民主派的代表,提倡政改、普選,不親共。但近幾屆選舉學社的形式一直是往下走的,最近一次立法會選舉只拿到了兩個議席。區錦新議員在學社德高望重,我大一的時候參加過他組織的紀念廣場事件的集會。有年輕人和老人,也有家長帶著孩子,大家坐在議事亭前地的葡式石磚上,看那年的錄像,他間或解釋一兩句,聲音平和。大四在報社實習,收到的他的質詢總是言之有物。我的一些對政治有參與熱情的同學,也都會投票給他。但10年以後,新澳門學社漸漸被年輕人接管,事情到這兒就出了岔子:新一代的新澳門學社太蠢了。
蠢又懶的人不可怕,就由他去嘛,鬧不出啥幺蛾子。怕的是又熱血又蠢——這兩個詞兒用來描述新澳門學社的年輕成員再合適不過了。從前的新澳門學社崇尚知識分子引領政治,大家也都有文化,提出的「反貪污」「自由經濟」「澳人治澳」「社會開放」等理念,個個都圍繞著本地,也能戳到點兒上。現在呢?2010年年輕人接手學社以後,理念就變成了「環保」「新聞自由」以及空泛的「人權」,這幾樣東西當然是值得追求的,現階段的內地應該追求,但不適合作為澳門的首要任務去追求——重要的事兒多了去了,司長貪污你不管,經濟發展你不管,你抗議澳門沒有人權?就算沒人權,你倒是提個解決辦法出來啊!新澳門學社的方法是社會運動,因為「澳門之所以不民主,就是因為社會運動太少了」,遊行算什麼呀,我們要給聯合國寄信,揭發澳門不人權,揭發澳門政府!對,這就是新澳門學社的解決方案,結果你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了吧?
新澳門學社的反共路線一直是有重點(選舉制度)且有理有據的。但新班子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個吃不到糖的壞脾氣小孩子:司長貪污不辭職?肯定是內地背後指使!建樓花了十個億,肯定是官員跟內地學的貪污!我總覺得是他們這麼做,是為了拉近自己跟香港民主運動的距離,有沒有用,我不清楚,反正本來挺合理的事兒被他們這麼一扯,都搞的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不過這種路線是能拉攏一些年輕人,小孩都想看著酷一點兒,新澳門學社給了這批小孩一個變酷的機會。於是新澳門學社在民間的反G路線變成了開口必稱【強國人】,凡是大陸有關的謠言一定要傳播,你在FB上看到的成員發帖都是這樣:
顯而易見,這些和澳門人無關的謠言或攻擊,觸動不到澳門人的利益,因此根本無法激化大陸和澳門的矛盾。本能被他們拉攏的老百姓,每天被他們罵「愚鈍」、「麻木」、「被政府收買的豬」,越發厭惡他們;本能給他們強有力支持的政經界人士,擔心這些無腦言論對自己的影響,也只會對他們敬而遠之。
整體路線上蠢,個人也都是很蠢的,比如今天下午我和學社13年選舉的一位主要參與者有了這樣的對話,這是他在FB上的分享:
這是我們的對話:
我不認為他話語間展現的邏輯及知識背景能支撐他涉足政界,但現實是,他是學社現在的主力成員之一。
去年呢,學社的理事長居然是蘇嘉豪,靠倒陳麗敏、反內地生留澳上位的一個91年男孩。令他聲名鵲起的那場遊行及刑拘,我在現場,至今還記得他努著勁往警察身上撲,嘴中大吼"警察打人了「時的模樣。他自稱出自社會底層,可以代表澳門二十幾歲的青年發聲。他有些方面倒是可以代表一些澳門二十幾歲的青年的,比如從前FB常PO的一些顛三倒四的口號。現在成了公眾人物,似乎已經銷去了私人帳號,換做一個公眾號,分享些繁體字的長篇大論,很厲害的樣子。
民主派堅持讓這幫人帶著,「陸澳矛盾」只會在大眾中萎靡,激化也只會局限於最無腦付錢的人群里。真正應該被煽動的人的點他們抓不到,而有腦的人,就像其他答案說的一樣,都在悶聲發大財。我淺薄的理解。
澳門
沒錢沒才華:認命過得也比較滿意。來廣東生活也可以。
沒錢有才華:敢於到外地去拼搏,也算滿意。
有錢沒才華:過得也挺舒心的。
有錢有才華:自然風生水起。
於是大家都基本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太糾結。
社會上升渠道哪裡都是艱難的,尤其澳門就那麼小,空間非常有限。
於是很多澳門人跳出來,來廣東的發展,來廣東消費,感覺都不錯。
而且澳門發聲的確實少,聽的人也少。
總體來說,大家都在受益,基本滿意,能忍。
不能忍的,大多數是新一代的年輕人。
沒錢沒才華:認命,過得不好。不認命,過得也不好。不願意來廣東生活。
沒錢有才華:競爭很大,又不願意捨棄香港身份,大多過得還可以,但壓力很大,心裡不舒服。
有錢沒才華:競爭大,有錢不等於牛逼,於是也是壓力大,心裡不舒服。實際過得也還可以的。
有錢有才華:這種人在哪裡都是過得不錯的。但香港的節奏很快,壓力相比較比較大。
在香港,大部分人即便覺得又不滿意的地方,也不願意離開。
尤其低層的沒錢的,覺得離開也沒法解決問題,更捨不得離開。
西化教育,有的人尤其喜歡發聲,但沉默的更多,傳媒發達學西方。聽眾多。
也就是說,有追求,但達不到。
總體來說,不是大多數人在受益,或者說受益程度不明顯。
弱肉強食得太過嚴重,但這樣也是香港所覺得應該存在的西方價值。
基層受益於失業率低,但工作強度大。大部分人是在給地產商打工。
即便商家也一樣,弱小點的商家給連鎖店吞併了,因為競爭大。連鎖店又給地產商吃了一大塊蛋糕。你賺錢多了,好吧,加租金,不同意?我換一個來租我的咯,不愁沒人來租我的店。
講人情講實惠的店面做不下去,越貴的店就越是很好的生存。
於是有才華也未必舒服。競爭太大,不是頂級的人物,難以舒服的活。
反正就是活得比較累。
追求多,想的多,希望卻不多。
但是這也是香港人自己選的路,別怨別人了。
對了,香港對地產霸權的想法是,既想打土豪,又害怕土豪不和他們玩,資本抽逃,有點糾結。
2014年在伊朗旅行,在伊斯法罕大廣場看到四個東亞人用粵語交談,我問:「你們是中國人嗎?」他們說:「是啊!我們是中國澳門的。」想想路上遇到的港台同胞,感動得我想哭。
時光倒流,兩城市都回到殖民時期,你能想到什麼字詞代表兩地?
澳門,澳門以外的人,會想起「澳門街」
香港呢?那是「東方之珠」
(在澳門,最高的是賭場,攝於2013年,年初四,從何生手中拿了九千元)
是否受宗主國影響?是的,葡萄牙人統治下的澳門人,是比較懂享受生活,日子也過得比較悠閒,不逐利。而香港?以香港人多年來走路的速度可以反應兩地生活壓力之別。
我第一位認識的澳門人
不是在澳門,也不在香港,而是在廣州,廣州的曁南大學,作為不太可能上香港本地大學的我,和其它中學校友,被學校組織去參觀可以低分錄取「僑胞」,相對高學費的曁南大學。從當時帶著我們參觀的曁南大學醫學院澳門學長口中得知,澳門過半的醫生都是在內地讀醫,並且澳門政府是認可這醫學資格。這使我們香港學生實在驚訝,以及懷疑假如我們到曁南大學就讀後,是否能在香港被認可,順利以大學生身份找到工作而擔憂。
另外,當時使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們一群香港學生被這名澳門學生很有禮道的招呼,給我們每人買了飲料,而錢是由他付。這點好客之道,是不可能或者極少可能性發生在香港學生,或者教師身上。
在澳門印象最深的一幕
看著十月初五的初哥哥電視劇,傻傻的和女友第一次踏足澳門,啃著豬扒包,非常八卦的聽到鄰桌的一個家庭對話。那時的澳門己回歸,那時澳門政府己開放賭權,大力發展博彩業。
鄰桌的一名妙齡少女說「老豆,俾著幾百蚊我呀,一間要行街呀~」,看著報紙的老爸悠閒的說「月頭先俾左一千蚊你,又輸左呀?」
作為旅客,你去澳門為什麼?豬肉乾?還是向何生拿錢?
某次北京一對夫婦,我的朋友,丈夫是導演,須要體驗賭場,我從香港過去和他們一齊體驗。這一次己不是人生路不熟,己是充滿回憶,回憶是當年和那個她,白白痴痴的,兩人拿著一千元左右的碼,她買大小,我買1, 2, 3, 4, 5, 6,玩個半天,賺一百都當何生給了錢我們花。看著那個當年可以閣樓吃雪糕的老房子,己變得只賣化妝品的SaSa。而這次到來,不再是學生哥的我,和朋友己是拿著幾千的碼子,玩百家樂。百家樂是賭場里最公平的嗎?
而作為旅客的你,到香港,所謂何事?
眼見澳門依靠賭博,GDP 的爆升,市民年年有政府分錢。另一邊廂,家規當國法的新加玻總理李顯龍一改他爸的風格,竟然也搞起賭博來了。香港政府動不動心?動心,搞不搞?真不敢搞,草根經濟體的香港人,只希望遺禍於他鄉。連學澳門政府分錢,香港人也會罵政府的不作為,沒把納粹人的錢,積小成多,混雪球造福未來。當然一國之下,天朝是不希望兩個孤兒仔爭飯吃的。
香港應否開賭場?
http://www.seksswk.edu.hk/doc/sekboardband/4B_Kwan%20Chung%20Hang2.pdf
「自由行」對於香港,是形像工程,對於澳門才是財神運到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雷鼎鳴 多次強調「自由行」對香港實質作用不大,只佔香港GDP 不到百份之四。而只要大家站一站兩地關口,不難發生,內地市民到香港是購物,而到澳門更多的是「觀光」以及「賭錢」。
「購物」是什麼?也就香港人從國際品牌公司用 X 價格進貨,開店招店員,以 X + Y 的價格賣給「自由行」旅客。而不少內地旅客以及天朝,就宣傳港人賺到了 X+Y 的錢。而到港消的同胞會說,香港人可好賺錢了,我買了好幾千,誰誰誰買了幾萬呢。TMD 沒GCD,他們吃海風吧~~
(老實說,九年義務教育真不知道是怎麼落實的。)
「賭博」又是什麼?不知道有多少知友有到過賭場?賭場就一張桌子,每桌子有一個「荷官」,然後你可以花一小時,算一下,一共多錢下注了,賭場又一共賠出去多少錢。當然除了工資之外,免費的奶茶,清涼透心的冷調也是成本。然而,收入是有目共「賭」的。
http://hk.news.yahoo.com/%E9%9B%B7%E9%BC%8E%E9%B3%B4-%E6%BB%AC%E8%87%AA%E8%B2%BF%E5%8D%80-%E5%A8%81%E8%84%85%E6%9C%AC%E6%B8%AF-224348450--finance.html
因為澳門是賭場,去消費的都是土豪,擠兌本市空間和資源的不多,而去香港的是真正的觀光客和消費者。商品非本地港產,關稅不高,購物行為本身讓港人獲利不多,怎能和賭場里一擲千金相比?
看了樓上那麼多回答,其實我想說,只要涉及利益,誰都大方不起來,北京上海尚且不滿意外地人佔據本地資源和空間,何況港澳?再說了,你們以為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什麼的就沒人有意見嗎?只不過不像港人能夠自由的表達意見罷了……
什麼香港的發展得益於內地所以港人應該感恩戴德之類的省省吧,當年從蘇聯拿了那麼多好處也沒見對老毛子感恩戴德,真當自己是活雷鋒了?香港就是個做生意的地方,祖國大陸也不是冤大頭,以恩人自居是要多厚的臉皮?
說到陸港矛盾,拋開利益的話道理就很簡單了,該不該去香港生孩子囤奶粉?答案就是不該,我沒有不是我的錯於是就可以理直氣壯搶別人的,這是什麼神邏輯?要這麼干,就得承擔被譴責甚至被懲罰的後果,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你可以論證法規不合理,但前提是你要遵守法規。
然後,不管港人覺得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受了影響,他該不該對我這麼一個普通遊客有意見?答案也就是不該!感情歸感情道理歸道理,我沒做過違規犯法損害別人的事,客觀上怎麼樣關我P事!
大家都把道理看重點感情看淡點,也許事情會簡單很多。特別是你想和人攀感情的時候發現其實沒什麼感情好講,不是很尷尬么。
補充一句,我生活中遇到的港澳台人都很普通,極品不比內地多,也不比內地少,我沒覺得港人對我有什麼意見,被鄙視過也遇到過好心人。跑到香港生孩子的孕婦也好,要求老師講普通話的港大學生也罷,他們被噴的時候,我也生不出同仇敵愾之心。難道就因為他們和我一樣拿著中國護照,我就有義務維護他們的名譽或者為他們的行為負責?太搞笑了吧!
誰都只能代表自己,尤其是我們這個強調集體主義信仰卻不怎麼堅定的地方。多心平氣和想想道理,少雞血上頭自封領袖,至少個人之間就沒什麼矛盾了,哈哈
翻出來一張汪洋來澳門的時候,我在威尼斯人外面拍到的照片。一目了然了吧!!
————————————————原答案————————————
作為在澳門上了幾年學的學生來說一下主觀感受吧。
其實也是有矛盾的,但是比較起香港並不明顯,在FB髮狀態抱怨的永遠是那幾個人,至於這種人,他/她碰著什麼事兒都抱怨。
然後我問過關係非常好的澳門朋友,對內地人這麼多的看法,她說也不喜歡,但是也沒什麼辦法。感覺澳門人有點逆來順受的風格吧,反正遊客來了也是送錢的,畢竟他們常去的地方都是景點,這種區域一般澳門本地人生活上都避開,因為人實在是太多,新馬路什麼的能不去就不去。
澳門實在是太小了,所以幾乎每家都有人工作上或直接或間接的跟訪澳旅客相關,這裡面絕大部分又都是大陸人。
最近澳門又要開新的賭場了,荷官數量不夠,賭場都希望政府開放內地人進澳門做荷官。澳門人反應相當大,一個是荷官,一個是計程車司機,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兩個職業絕對不能開放。
總之啦,送錢去是歡迎的,想分一杯羹還是不可能的。
手機寫的,沒什麼條理,以後再修改吧。
澳門經濟的主要企業幾乎都和中國國企有著數不清的關係
國企南光集團,掌握澳門的石油業及中旅社
澳巴及新時代兩家巴士公司都是中旅社旗下的公司
澳門電訊中信通訊佔有99%股份
澳門航空國航佔有66%股份
澳門沒有本地種植業和畜牧業,大部分農產品來自大陸,香港則仍有規模可觀的農業
澳門的食水由大陸供應
澳門的電力絕大多數從大陸進口
澳門人還要過關到拱北拿快遞和買菜
自1966年一二三事件之後,中央便利用新華社澳門分社便實際控制澳門
聽說你們不高興,斷水斷電斷菜肉斷淘寶吼不吼啊?.jpg
澳門1967年就把殖民勢力全部清除了,雖然導致後來幾十年都是黑社會勢力控制澳門
香港在1967年愛國工人被大屠殺,還擔上了暴動犯的罪名。愛國勢力被清除了
香港問題要解決,也得來一次去殖民化才行。
哎,有沒搞錯.
上網搜搜123事件吧,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澳門基本就是我黨的天下.
人稱澳門王的何賢是最早的港澳籍"國家領導人",還有馬老何老等"愛國商人".
澳門不過是"澳門街",街坊大佬說效忠,小的能鬧什麼動靜呢?
整個澳門經濟又仰賴大陸的放水,和香港相對成熟自立的經濟模式大有不同.
天天等著爸爸帶飯回來的小孩,你覺得它能離家出走嗎?
因為去澳門的是領導,去香港的是屌絲
香港的貧富差距太大,這麼小塊地方2011年基尼係數已達到0.54,想想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和最窮的地方都算上2013年的基尼係數0.473就明白,真的是全香港人為幾位富豪打工。情緒不滿自然要找個發泄口,大陸自然躺槍。
香港人還是不自省。這個因素也是本問題的主要原因。
香港人抵觸大陸人,是有一個過程的:
大陸遠落後於香港時,香港人對大陸雖然有看不起,但是幫忙還是很出力的。
當大陸的經濟慢慢上升,開放程度慢慢加大,
原來靠吃大陸進出口中轉這個快錢的香港,收入必然因為大陸自己可以進出口了而慢慢減少,
加上別的行當未能及時發展,香港的房地產吸血機制(大陸在近十年也學習了),
香港人的收入和條件日漸收緊,於是才開始嫉恨了。
於是泛政治化、民粹日漸抬頭,更加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和前景了
明明是自由行帶來好處,但是因為主要被大公司、地產商賺去了
他們不去向大公司、地產商討價還價,卻簡單地怪大陸人。。。。
香港人 對大陸感恩戴德 和 仇視大陸人佔了資源 之間,應該有很多更正常的感覺吧。
而且客觀說,香港人的仇視基本是錯誤的吧。
自由行、買樓、生仔、佔了醫院、學校資源,主動權完全在香港;對香港,大陸基本都是有求必應的,比如暫停更多的一簽多行城市。
而且當時香港這麼允許,完全是出於自己利益考慮的:
自由行、買樓=拉動經濟、生仔=應對低生育率/老齡化、佔了醫院、學校資源=避免縮減醫院、學校(香港前幾年有個名詞:殺校)。。。。
如果香港覺得大陸人影響了自己,完全可以提出中止、暫停自由行的。大陸官方基本也肯定會照辦的。
或者覺得自由行非高端旅遊,僅僅增加擁擠,完全可以直接在關口附近開設大超市(含高端消費品)的,採購日常用品的大陸人,自然不會再進香港市區。
主動權完全在香港。怪大陸,完全是錯誤而且吃相難看。
2014-10-29 補充:
近來香港人(包括一些為香港辯護的大V)的說法是:
商業社會,買賣平等,互相需要而已,不存在誰求誰的問題。
對此,我就奇怪了:商業社會,雖然買賣平等,但是,姿態上誰求誰 難道都可以假裝看不到?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所有公司的銷售人員豈不都是在白白花老闆的錢?!老闆們還會容忍這樣的部門、人員存在?!
作為商業起家的香港,居然會這樣選擇性無視或無知,也實在太不真實了。
不要過幾年,乘大家忘了當時的細節了,香港人又不承認 滬港通 是大陸照顧香港了。。。。
梁振英續爭取滬港通開通
2014年10月28日 1210
(聯合早報網訊)滬港通開車無期,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滬港通證明中央十分重視香港社會發展,港人應該珍惜中央在各個方面的支持,他會做好各方工作,希望滬港通可以儘快開通。
星島日報網報道,梁振英出席行政會議前指出,他過去一直向中央大力爭取,滬港通對香港經濟發展及國家金融事業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央都十分支持及重視。
他又說,雖然滬港通仍未開通,但他個人會繼續做好各方面工作,期望在各界支持及配合下,可以讓兩地股市按照滬港通設計儘早開通。
2014-10-30 補充:
香港金管局前主席任志剛發表簡短文章,擔心佔x領運x動持續,香港將失去法治、民不聊生。
據明x報報道,以下為文章全文:
這樣下去
這樣下去,香港不會有普x選,真的、假的、理想的、現實的、實事求是的都不會有!
這樣下去,香港走的路恐怕會喪失法治,民不聊生!
香港的經濟繁榮,是建基於能有效扮演內地與外地的中間人角色,在金融領域尤甚。
中間人不合作、靠不住、添煩添亂,內地一定會減低依賴、另起爐灶、兩手準備、減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對香港的政策傾斜。
這樣下去,香港經濟會內傷!
這樣下去,有賴繁榮經濟提供的就業機會、民生改善、財政健全、貨幣穩定將會大大削弱!
推薦閱讀:
※香港的唱片公司是如何搜歌的?
※為什麼香港和內地對於颱風的反應不一樣?
※香港為什麼把氣象台叫做天文台?
※如何評價G2000的西裝?
※香港和澳門同屬島嶼有著同樣的殖民歷史,回歸的時間也基本相同,但為什麼回歸後發生的問題卻天差地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