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如何在沒有現代定位技術的前提下確定行駛航線的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遠洋航海船舶進行短則十數日,長則月余的航行,是依靠全球GPS定位系統來確定航線,使得航行線路極其精確。可是在一兩百年前,甚至是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們是如何確定航線並準確靠港的呢?難道是靠經驗、感覺、星星?顯然這些並不很靠譜,表示疑惑~


感謝邀請,一直忙碌,這個會是我在知乎的首答。
首先,你要相信人的能力,在古代,沒有現代科技的工具下,人們一樣活得好好的。離開了電燈,離開了手機,離開了餐館、離開了衣物可能我們覺得一天都活不下去了,可是古代就是沒有這些,人們卻活得好好的。依賴工具是因為我們從小擁有,take for granted, 認為理所當然。
有了這個觀念,你就知道在看似漫無邊際的大海,古代人能夠不依賴現代科技航行。先講個人經歷:我在航海的時候,走的航線是從美國佛羅里達最南端的key west出發向東北,進入廣袤無邊的馬尾藻海Sargasso Sea. 出海第四天開始就看不到一丁點陸地了。隨之而來是漫無邊際的湛藍與漆黑,興奮,但也恐懼、茫然。判斷定位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航海圖、六分儀、羅盤指南針、表。這四種工具估計是古代人最常用的。1 首先,羅盤上有360度的方向,這也是為何開船需要24小時都有人輪班,因為一定要準確記錄每一時刻羅盤針指向,然後在航海圖中對比。2. 每隔一個時間段必須在航海圖上記錄下自己大致的航向 3 利用六分儀,sextant,可以根據太陽、星星觀測自己大致處於的經緯度,然後在航海圖上記錄。 4 前面的都是玩票、扯淡,我們真正依靠的還是雷達和GPS。因為害怕菜鳥的觀測和記錄錯誤。每天都要對比航海圖、六分儀、羅盤、雷達、GPS定位5者所記錄的位置,老手基本能把誤差減到很小。為何我們需要雷達和GPS?因為我們很多人是從小依賴科技長大的文明人,不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我們的航海圖、六分儀和羅盤的誤差將非常大。就像我們在大部分時間是利用風力的帆船,但考慮到成本問題,在離港靠港時還是會用馬達。
請記住,我們之所以剛在馬尾藻海航行27天不見陸地,是因為前人已經繪製好的航海圖和我們擁有的現代化技術(儘管盡量不用)。而當初葡萄牙人探索非洲經歷了上百年,出航,繪圖,折返,修正,再出航,一步一步換來今天的世界地圖。在廣袤的open ocean里人是沒有方向感的,這個方向感我們比動物差遠了,但古代人的方向感絕對比現代人強,不斷試錯、探索,修正。27天後我們來到加勒比海,第一次看到海岸,有了海岸這個對照物,定位就簡單多了。在航海圖上靠一把三角尺、一個圓規,再加一隻鉛筆,就能比較準確地定位。而且看得到陸地心裡也踏實很多。
當初哥倫布也是看著羅盤針,保障自己一路向西,一定能到達東方的信仰出行的。實際上,他到死還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但是,後面的人們不斷試錯,修正,才在歐洲人的地圖上出現了美洲大陸的身影。
航海的經歷讓我明白,岸上很多我們習以為常以為失去就活不下去的東西,原來我們不是一定需要的。所有,比起現代科技,古代的航海家所擁有的是更寶貴的勇氣、不懈的努力和虔誠的信仰。


指南針 星圖 古代海圖 洋流 季風


遠洋航行天文定位+推算定位,盡量沿岸航行


指南針、星圖、航海圖、地圖、星尺、牽星板


聽說就是看看星星,然後對一下時間。

還有個故事專門講當時沒有可攜帶的鐘錶,為了能做一個可以帶著走的鐘錶,好多人一起研發,最後還是個小木匠還是啥來著,做出來的。


通過航海九星天文定位,


古代航海可以通過測天定位,現在高校航海技術也有天文航海這門課程


天文牽星術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技術,運用司南,看太陽,月亮,北極星,北斗星,還有很多星座,都是重要的航海參照物,再到後來,八分儀,六分儀,也是看星星,在海圖上定位所在經緯坐標,隔一段時間標註一下所在坐標,多個坐標點就形成本次航線,可以隨時看到自己是否偏離到達目標的航線,如果偏離,即使修正航線,調整風帆舵輪,到達目的地!


推薦閱讀:

獨自駕船穿越渤海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以及具體細節?
波利尼西亞人如何能只靠獨木舟征服太平洋,獨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麼解決?
中國南海有多少區域是可以自由行駛的,會不會阻礙海上貿易?

TAG:航海 | 航線 | 衛星導航系統 | 大航海時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