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為什麼非要跟中國作對?


在與中國爭奪南海的過程中,越南與菲律賓兩國最為賣力,並大有抱團取暖之勢。但相較於菲律賓的張狂和毫無顧忌,越南在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中展現出陰鷙的特徵。一方面,他不斷釋放出強硬氣息,不僅在言辭上毫不讓步,甚至不惜發動漁船衝擊有中國大批軍警艦船護衛的海上鑽井平台,明知是以卵擊石也在所不惜;但另一方面,它又在暗中保持著種種克制,從未真正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並想方設法與中國溝通,極力避免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


越南之所以如此,固然有體制、意識形態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各種原因。但在這些可變條件的背後,亦不乏不可變的地緣因素考量。本篇中,我們不妨分析一二。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領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3260平方公里,人口8000餘萬,整個疆域呈南北向條狀分布,北部的紅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平原較為方正廣闊,中間有近千公里的狹長連接帶。


如果僅從本身的地緣條件來看,越南這種兩頭大、中間狹長的杠鈴式地貌,並不適合造就一個統一的國家。作為越南的兩大核心板塊,紅河平原和湄公河三角洲地緣實力半斤八兩,而連接兩大板塊的中間帶既長又窄。這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地緣格局,導致了兩大板塊的結構性矛盾,幾乎不可能消除。

通常情況下,這種結構下的地緣板塊,在競爭中會處於誰也不服誰,但誰也「吃」不掉誰的地步,最終形成兩個獨立的國家。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越南也確實處於南北分治的狀態。但最終,越南仍統一到了一起——具體到其內部,則是紅河平原壓過湄公河平原,主導實現了兩大地緣板塊的統一。而之所以能如此,中國因素居功至偉。


古典時期,中國是東亞世界的核心,而其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也對其周邊適合農耕的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東南亞而言,越南是受中國地緣輻射最為深厚的地區。緬甸、寮國雖也與中國接壤,但其接壤部為雲南這一古代中國的極邊緣地帶,區域內多高山密林,交通艱難,本身也不適宜農耕開發。


而越南則不同。其與中國的陸上接壤部為滇東和廣西,雖然在中國仍處邊緣,但地勢較低,比雲南文明程度要高;且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還可以通過海路與閩粵相通,交通相對方便。同時,適合農耕開發的紅河平原與中國又十分接近,能夠更好的承接中華農耕文明並將其落地生根。綜合以上因素,越南自然就成為整個東南亞最中國化的地區。


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文明國家。按常理,對這樣一個與自己山水相連、且適合農耕的平原,古代中國沒有理由不把它收入囊中。


事實上,在由漢至唐的千年時光里,北越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直到宋代開始才脫離中國版圖,而這種脫離,則要感謝中國更北方的游牧政權。


廣袤的蒙古高原,培育了農耕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游牧軍事力量。儘管中國是古典時期最強大的農耕文明。但游牧文明在軍事上的天然優勢,使中國也不得不集結全部資源,才能堪堪應對。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雖然有無比強大的物質資源,但他卻不得不把它們投之於北方邊境,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由於重心向北,中國在南方的力量投入必然是孱弱的。而這種戰略導向的長期性存在,使得中國不僅無法繼續向南拓展,甚至維持都十分費勁。


越南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獨立成國的。中國的農耕文明在發展,但發展出來的成果都被運到北方,消耗在與游牧民族的戰爭中。而紅河平原在吸收中國文明的成果、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卻又可以利用處於中國南方邊緣地帶、朝廷鞭長莫及的優勢,在政治上擺脫中國的控制。到宋朝時,中國北方壓力空前加大,紅河平原脫離出去也就理所當然了。

面對北方的壓力,中國無力恢復對紅河平原的統治,為免南方受騷擾,便與其建立宗藩關係。而擺脫了中國控制和威脅的紅河平原政權,則開始向南拓展。


鑒於紅河平原在地緣上與中國更緊密,其文明發達程度自然也就高過湄公河三角洲,這種受外來因素影響造成的兩大地緣板塊實力失衡,成為北越壓倒南越,一統天南的最大資本,並最終造就了後來的越南。


到近代,中華文明衰落,海洋文明興起,紅河平原借中國之勢壓倒湄公河三角洲的優勢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湄公河三角洲在地理上更靠近馬六甲海峽,而湄公河作為縱貫中南半島最主要河流,其地緣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也超過紅河,種種因素交匯,使湄公河平原的地緣實力逐漸超過了紅河平原,進而會對北統南的傳統政治格局形成挑戰。反應在現實層面,則是二戰後的南北越對峙和內戰。


這場越南內戰最終還是以北越獲勝而告終。但這種局面的形成,並不是北越人品爆發,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畢竟越南是個小國,他們的紛爭說到底都是螺絲殼裡做道場。一旦有大國力量介入,無論紅河平原還是湄公河三角洲,它們的那點地緣實力對局勢的影響都顯得微不足道。在這場越南戰爭中,憑藉地緣上的緊密性,中蘇得以便捷的對北越提供大量支持,而作為南越後台的美國則遠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太平洋彼端,強行插手的後果則是國力大傷。正是這種地緣格局的不利,使美國空有強過中蘇之力,在越南戰爭中也只能黯然出局。


不過,南越板塊雖然在政治上一時失敗,但其對北越的地緣實力優勢卻沒有改變。所以直到今天,南越的經濟實力依然強過北越、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胡志明市而非首都河內。


地緣上的優勢,體現在經濟層面,最終也會體現在政治層面。形象的說,就是從湄公河三角洲走出來的資本權力和政治權力,要壓過紅河平原,取得對國家的主導權。


這當然不是紅河平原所能接受的。且不說現在的越南政權由北越勢力建立,即便當初是南越獲勝,作為同一級別的地緣板塊,紅河平原也不會甘心國家被湄公河三角洲主導。


雖然現在的紅河平原不能憑本身力量壓過湄公河三角洲,但它依然有保證優勢的辦法——遵循古代套路,借中國之勢。


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北越是不會這麼做的。那時的中國既窮且弱,又孤立於全世界。國家內戰時,利用中國打擊南越倒還可以;一旦內戰結束,作為全越南的統治者,越南政府再繼續親華,不僅得不到太多好處,反而會得罪蘇聯,更必須放棄對邊境和南海的領土主張——這是巨大的潛在利益。

而摒棄中國,以當時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形勢,中國也無力對越南做出全方面報復。所以,越南在統一後立刻與中國翻臉,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中國除了通過邊境戰爭消耗越南,也無法展開進一步報復。


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地緣實力已極大恢復,基本坐上世界第二大國交椅,且國力穩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越南效法先賢,採取親華立場,將會像古代一樣,承接來自中華文明的巨大影響。


在緊靠中國的情況下,紅河平原的地緣價值將大幅提升,重新像古代一樣,確立對湄公河平原的優勢地位。這對紮根北越的政治與資本權力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當然,湄公河平原不會樂意接受這種格局。但它們無力改變——三十年前,中國貧弱至極,尚且能幫助北越攻滅有美國鼎力支持的南越,何況今日?


而對中國而言,扶植北越、壓制南越,也符合其利益。


東南亞國家中,越南與中國地緣關係最為緊密,這一點從古到今從未改變。而越南南北縱貫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一旦倒向中國,中國可以以其南段湄公河平原為基點,大大加強對中南半島遠端、馬六甲海峽東側的控制。


只不過,湄公河三角洲與中國相隔較遠,地緣關係疏離,以中國之力直接經營,成本較高、難度較大。但如果借北越之手,逼其就範,則事半功倍。而且,紅河平原與中國的地緣關係,也決定了以北越為根基的越南政權更容易受中國影響、掌控。基於這種借勢的考慮,中國倒也樂意支持北越。


一場北越有意、中國有心的合作,本應該容易達成才對。可南海的存在 ,卻使它看上去有些遙遙無期。


作為一個國土條狀分布,海岸線漫長的臨海國家,南海對越南的誘惑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點上,無論北越還是南越,利益均高度一致。


而對中國而言,南海更是核心利益所在,這比在借湄公河三角洲影響東南亞遠端區域要重要的多。所以,中國不可能為了拿南海去換取對越南的影響——越南也沒這個資本。

所以,現在的越南政府,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多重困境——政權中佔主導的北越勢力,理所當然的要維護北越對整個越南的主導權,可以南海為代價換取中國支持又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這樣一來,就給了南越可乘之機。


以總理阮晉勇為代表的南越勢力本就與中國疏離、又要奪北越之權,所以態度強硬,大煽反華之風。而風潮一起,北越勢力被國家大義所困,愈發不敢向中國妥協——否則等同於政治自殺。


只是,如果長期與中國交惡,紅河平原得不到來自北方的支持,只會被湄公河三角洲越甩越遠,最終喪失對國家的主導權。無論北越勢力表面如何強硬,內心也終究明白這一點;加上中越兩國巨大的國力差距,翻臉後越南肯定吃虧更大。基於這種考量,使他們無論出於私心還是公義,都不敢真正與中國撕破臉皮。於是今日越南政府對華「罵而不破」奇怪格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任由越南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對中國的越南戰略是不利的。只不過,出於更為重要的南海利益的考量,越南利益的損傷在所難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是也!


而換一種角度考量,這種中國對越戰略的受挫,其實也只是暫時性的。南越在經濟上優於北越是現實,但要將這種優勢轉化到政治上,最終奪取北越的主導權,卻遠非一日之功。只需要北越再撐上一段歷史時期,導致越南不成為中國累贅,等到中國在東亞戰略布局完成,成功破掉美國主導的現有格局,那麼回過頭來扶植親華勢力,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而如果中國破局失敗,那麼即便越南今日開始就倒向中國,亦無甚意義。


綜上所述,有進有止,在不過分刺激越南民族感情的情況下經營南海,正是中國現階段最實惠的選擇。


至於越南,既然無法和中國翻臉,那也只能眼瞅著中國小步前進,然後以待天命了。如果中國最終破局失敗,北越勢力自然也政權難保,奪權成功的南越勢力大可以趁機經營南海。但如果中國成功,越南也只能埋頭認命。


不過,與菲律賓不同,越南對中國還是有價值的。即便中國真的建立東亞新秩序,也不至於對其吃干剝凈,南海的利益,想來越南多少還是能分到一杯羹的。至於屆時它吃在嘴裡是什麼味兒,那就只有越南自己知道了。


那麼,對越南,中國應該用什麼辦法應對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雲石君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9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哈哈哈。。以後這種問題你微信給我發個紅包,我來問吧,,自問自答多不好。。


加勒比海地區與南美洲很多國家與美國也不對付。記得那個什麼聯合果品公司?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現在多少日防夜防的防著俄羅斯?哪怕全國人口沒有中國一個大型城市多也要保持一個相對多數的常備軍,然後抱著北約的大腿寧願做橋頭堡?
當你身邊就是泰森的時候,你總會想著如何才能不被揍,真突然揍你了你怎麼辦?


這是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決定的。越南希望在中南半島發揮重要影響力,就必然會和中國有矛盾,這個矛盾是天然的。從越南國土形狀看,北南縱深大,北部還是山地複雜地形,能提供較大戰略緩衝,但是東西向極其薄弱。所以越南要尋求安全,就必然會一面向中南半島縱深發展,一面謀求控制南海。從南海位置看,TG處於南海北端,地形是不利的,要控制南海,付出的成本很高,對裝備要求也很高(這也是為什麼TG需要一定數量的島嶼基地做海空力量的支撐,但是這些人工島即使面對越南的打擊也是脆弱的,更不用說美國了)。越南處於西側一線,地形有利的多,2、3個較大空軍基地就能對南海內的所有目標形成很大威脅。憑藉地利,越南才有可能與TG開展南海競爭,而且不完全處於下風。
從中國的角度看,東北亞大陸周邊海域都在島嶼包圍之內,除南海外,都是大陸架延伸,海深很淺,地形對於中國海上力量前出和防禦都不利,一方面最強力量直接站在東北亞大陸的大洋門口島嶼上,直接威脅北部、中部和中南部沿海,TG水面力量主力和海上運輸很難戰時突破島鏈封鎖進入大洋。另一方面戰略核潛艇也需要在淺水區航行很就才能入洋,容易被攔截。在北部中部海域,TG實現突破十分困難。


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明白為什麼了。立場不同,利息不同。我們老覺得越南就該聽我們的,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憑什麼呢?


美國正在聯合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強力遏制中國的崛起。這是大國崛起必然要面對的困難。結果無非是中國衝破封鎖成為一極,或者撞破頭顱美國獲勝。越南此時一方面配合美國戰略,一方面與中國保持親近。相當於兩面下注,趁亂撈取利益。


越來以前侵佔了很多中國的島礁 現在中國越來越牛 它怕遲早有一天會找它算帳


建議各位屏蔽某人!反正我被噁心到了


中國現在要是有10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南海肯定沒有爭端,還有釣魚島。


要賺錢就得體現自己可以賺錢的價值!不然一代一路憑什麼讓你吃一份!


世仇……


為什麼不換一個小號提問?


那是因為中國欺人太甚,蛋蛋放人家門口還不允許人家罵娘?????


推薦閱讀:

怎么看待美机飞越南海在建岛礁 中国海军8次警告?
如何評價2月8日南海p3與kj200遭遇?
永暑島最終的結局會怎樣?
如何評價2015年10月12日殲10戰鬥機墜機?
如何看待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TAG:軍事 | 國際政治 | 越南 | 中國南海? | 中越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