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里提到的那兩篇八股文是什麼樣的?


去年看明朝的時候正好把這幾篇八股文摘錄了下來,LZ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
《百姓足,孰與不足》(論語·顏淵)
————王鰲
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恆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徵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斂。
間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育者無憂矣。
田野之間,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為而獨貧乎?
吾知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後為吾財也。
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後為吾有也。
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
饔饗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
吁!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於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費宏
君子之於學,貴有其質而必盡其道也。
蓋質非威重,所學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盡,亦豈能有成哉?
昔聖人之意若曰:君子以自修為學,而必以威重為先。
若言動之間,浮薄輕佻,既不足於厚重;
則應酬之際,粗率慢易,亦不見其威嚴。  雖曰學以明善,吾知其若存若亡,未必服膺而勿失也;
雖曰學以復初,吾知其隨得隨失,未必力行以求至也。
蓋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有其質者斯可以從事於學矣。
學之道奈何?
惟誠乃善之基也。存諸心者,必忠信是主,不矯偽而無物焉;
惟偽乃惡之門也,發於事者,必忠信是主,不欺詐而無實焉。
取友所以輔仁,友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矣,故所友必求其有益,豈可泥交而苟合乎?
改過乃能入德,過而憚改,則惡長而善微矣,故有過必勇於自治,豈可畏難而苟安乎?
此皆學問之道所當自盡,而威重之質所由以成者。君子其亦知所務哉!
聖人論學,內外相須,而其功不可缺;終始相因,而其序不可亂,可謂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王守仁
聖人於心之有主者,而決其心德之能全焉。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於私者也。以是人而當死生之際,吾惟見其求無慚於心焉耳,而於吾身何恤乎?此夫子為天下之無志而不仁者慨也,故言此以示之。
若曰:天下之事變無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臨難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見危授命,而殺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決,而恆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於志士仁人乎?夫所謂志士者,以身負綱常之重,而志慮之高潔,每思有植天下之大閑;所謂仁人者,以身會天德之全,而心體之光明,必欲有以貞天下之大節。是二人者,固皆事變之所不能驚,而利害之所不能奪,其死與生有不足累者也。
是以其禍患之方殷,固有可以避難而求全者矣,然臨難自免,則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為,而彼有所不屑也。變故之偶值,固有可以僥倖而圖存者矣,然存非順事,則吾生以全而吾仁以喪,是悖德之事,而彼有所不為也。
彼之所為者,惟以理欲無並立之機,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貞者,雖至死而靡憾。
心跡無兩全之勢,而捐軀赴難以善天下之道者,雖滅身而無悔。
當國家傾覆之徐,則致身以馴過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趨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辭焉。蓋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將效死以為之,而存亡由之不計矣。
值顛沛流離之餘,則捨身以貽沒寧之體者,其仁也!而彼即當之而不懾,視之而如歸焉。蓋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將委身以從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
是其以吾心為重,而以吾身為輕。其慷慨激烈以為成仁之計者,固志士之勇為而亦仁人之優為也。視諸逡巡畏縮而苟全於一時者,誠何如哉?
以存心為生,而以存身為累,其從容就義以明分義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決也。視諸回護隱伏而覬覦於不死者,又何如哉?
是知觀志士之所為,而天下無志者可以愧矣,觀仁人之所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

以上


推薦閱讀:

《明朝那些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和最具處世智慧的故事是什麼?
如何看待當年明月當副縣長?
明熹宗朱由校是文盲嗎?
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客觀性?
《大明劫》里的類似步槍的火銃在真實的明末戰爭是否廣泛運用?

TAG:明朝 | 歷史 | 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