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對於從事物理科研有多重要?想從事科研工作應該有什麼樣的心理預期?

英語國家大一,城市規劃專業。最近正在考慮轉專業,因為覺得很喜歡天體物理。之前一直不敢選物理做專業,家裡也不是很同意,原因都是因為我對於物理並沒有什麼「天賦」。
我理解東西比較慢(比如說角動量及相關概念我大概用了兩三個周才理解了,當然非母語可能也造成了一點點障礙),反應也很慢,就是那種「腦子轉不太過來彎」類型。不過我物理成績一直也不差,我也是比較較真的那種,搞不明白的一定會纏著老師同學問明白。舉個具體的例子,之前寫物理實驗報告(很正式的長報告),大多數人打70+,包括平時比我反應快很聰明的那部分人,我打了80+,因為特別用心,但是還有一個男生打了90+,他真的是很有天賦,在英語比我差很多用時比我短很多的情況下依舊輕鬆拿到了比我高很多的分數。
如果只是本科學習的話沒什麼可猶豫的,但是我目前的計劃是一路讀博然後繼續留在學術圈,最好是學校,研究所也可以。我父母都在高校工作,他們很擔心我選擇一個不擅長的專業學起來會很艱難,到做研究的時候什麼成果都拿不出。所以想問問「天賦」這個東西對於真正的科研者來說有多重要?智商正常的話靠努力可以混到什麼程度?
我想從事天體物理方面的科研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很崇敬很喜歡這個專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社會」上實習過打工過以後覺得還是更適應學校這樣的生活氛圍,可能因為從小家庭生活習慣了吧。
所以也想知道留在物理學術圈裡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特別是博士畢業後。感覺從身邊認識的其他專業的博士還有知乎上看到的信息來講(請大概按全球top100大學的狀態估摸),我很喜歡他們的生活狀態,時不時出國開個會旅個游,平時挺忙的也挺充實的,但又不至於忙到沒有業餘生活。而且看一些好大學對於科研者的物質支持也是很不錯的。父母總是「批評」我根本就不了解從事物理研究是什麼樣的生活就自己亂腦補。想從學術和生活角度都了解一下,好有個貼近實際的心理預期。比如平常工作日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雙休和節假日是什麼安排,會時不時到各地開會嗎,社會人際關係如何,求職是否困難,生活水平如何,職業規劃一般都是怎樣的,如果想退出學術圈有什麼職業選擇等等等等。

P.S. 物理範圍內的科研都歡迎來寫寫自己的感想,大感謝~如果是天體物理方向就更好了!匿名也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只是因為個人性格比較private。


謝謝邀請。第一次看到問題的時候寫了一點,最後沒發出去。因為自己不算什麼有天賦的人,對天賦這件事情妄加評論似乎不好。這次認真回顧了一下題主的說明,因為題主的目標是全球前100的天文單位找到教職,那麼這不是要得諾貝爾獎,只是想要做一個優秀的天文學研究者。我覺得還是可以說一點個人想法。

首先天賦是個很難定義的事情。一般我們談起天賦時說的大概是記憶好,反應快,理解快這些特徵。但有兩點很重要的天賦常常被忽略掉:持續的熱情和思考的韌性。現在這個時代,無論中外,都傾向於把科學研究神話成只有天才(或者怪胎)才能從事的行業。這是非常荒謬的。

極少的工作,比如廣義相對論的創立,那確實是需要一點匪夷所思的天才。愛因斯坦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更像是一個魔術師,將空間幾何和引力聯繫在一起。再比如林登貝爾提出類星體其實是吸積的黑洞,也多少有點靈光一現的感覺。這樣的工作,即使對於非常聰明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非常靠運氣的,一生做不出幾個。在天體物理領域,大多數的發現並不需要如此的天才。

舉例來說,哈勃算是天體物理歷史上前三的大牛了。那麼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利用造父變星測量了仙女座大星雲和其他幾個星雲的距離,確定了河外星系的存在,擴展了宇宙的邊疆。但是造父變星周光關係並不是他發現的,造父變星測距是沙普利發展完善的,他只是拿來用。這個工作中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堅持守著葉凱士天文台持續的觀測,和一點點運氣。

再比如利用超新星測距確定宇宙加速膨脹的美國科學家Saul Perlmutter. 他提出的這種方法並不是什麼奇思妙想,反而是很自然的。真正的障礙在於超新星測距的觀測實現和各種測量誤差的修正。1988年,Saul Perlmutter建立了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SCP)。 Perlmutter提出了一種搜尋高紅移超新星的辦法:「利用大視場望遠鏡在每次新月夜(天空最暗時)拍攝同一天區的照片。如果在兩次拍攝間隙該天區出現超新星爆發,則會在照片上顯示為新的亮點。利用快速圖像分析技術,該天區出現的任何超新星都可以被辨認,並由夏威夷和智利等處的更大型望遠鏡繼續追蹤觀測。」 這個辦法當然是個好方法,但並無出奇之處。真正重要的是Perlmutter堅持了10年,最終在1999年獲得了足夠多的超新星,把宇宙加速膨脹確定了。

再比如說星系形成理論,1970年代Simon White和Martin Rees提出了一個框架,就是氣體在暗暈中塌縮形成星系,很多細節都是錯的。但今天我們可以通過理論計算成功的預言宇宙中星系光度的分布和星系的其他性質。這中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持續思考,而是一群人持續不斷,一點一點的改進。

此外,不同工作需要的天賦不同。天體物理領域至少可以分三塊,儀器製造,理論研究和天文觀測。三者都具備天賦的上數300年只有兩個人。很多理論物理學家從來沒有用過望遠鏡。大多數觀測家也不知道怎麼去運行一個數值模擬。大多數人都是專精其一,甚至只是其一中的很小一部分。大多數人都應該在天體物理這一廣闊的領域的某一部分擁有天賦。關鍵是把這個地方找出來。

總之,我自己認為,相比於「天賦」,能夠選擇一個重要的,合適的課題,並持之以恆的研究,才是天體物理研究更需要的特質。


兩年前的問題了,不知道題主現在怎麼樣了。冒昧借你的問題寫點私貨。

前一陣貌似有一些人說我在天文方面自信過度,明明成績不怎麼樣吧,還總覺得別人打壓自己。但是我真的不覺得考試成績這東西可以決定你科研做的怎麼樣,我就是一直不適應這種學幾個月然後就考,然後很多東西都要快速記憶的方式。很多人說科研是玄學,但是我覺得其實GPA也是玄學,某條路走下去會是什麼結果本來就是由太多因素決定的,絕不是說你的科研成果就和你的成績,或者記憶能力,或者反應速度,或者所謂數理基礎,成線性關係。不是說這些東西不重要,而是說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就說別人就做不了科研,實在有些武斷。

不要說我自卑什麼的,我把真實想法說出來,你們又不高興,說我自以為是。懶得吵怎麼辦,裝慫唄。反正人都喜歡強調自己有的東西更重要,來維護自己的自信心,我也能理解,我的自信也不需要靠打壓別人來獲得。還有網上打擊我的人,說我這些東西都是技術細節的人,可惜你們擋不住我「自以為是」的源泉……跟我科研上有過接觸的人都對我評價挺高的,不知道你們這些完全不了解我的人怎麼就好意思說我不行。

還有說什麼「你過幾年就懂了」,過幾年我也不會混成你那樣的……

反正只有隻拿著成績單評價別人的老師才不喜歡我……大二的時候想給自己找個導師,有個老師委婉地讓我滾回去搞好學分績,然後大三的時候我就開始教他的博士生科研入門了……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博士大概率讀成什麼樣,本科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但是說出來又要挨罵了呵呵呵。其實沒關係,反正貴圈這個好為人師容不得一點異見的氛圍,我也不想混了。

我為什麼蜜汁自信呢,實在是因為我在面對天文數據的時候十分遊刃有餘。給我一坨數據,告訴我目標,或者給我個圖表,我自己鼓搗幾天就能給出個不錯的結果,然後還能掰開揉碎教別人,別人有什麼問題看看就知道大概怎麼回事。小本小碩的命,操著講師的心,偶爾教教博士生。自帶超出同學一個level跟老師平等討論的光環。

而且我十分不理解科研不順利就想回去重讀本科的行為。舉個栗子,我曾經看見比我成績高十幾分的學神把一坨數據(好像是像元尺度來著?)擬合了個超複雜的反正切函數,我看了一眼說你這幾個跑偏的點搞錯了吧?又看了一下他的數據發現是他把兩顆星搞反了……獨立實驗的數據結果怎麼可能有函數關係?

我覺得我可能沒法說服別人,有的人就是有這個對數據的敏感度。你看到的是我兩個月做的項目就發了文章,你覺得是我的項目水,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每天都有進度可以給導師彙報,有什麼問題早上發郵件給導師問,他晚上有時間看郵件的時候我自己已經解決了。導師覺得理解不了的結果,我把幾個數據畫個圖就說明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有的同學項目做不出來在我看來就是一些操作馬馬虎虎精度不夠,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已。

也不太理解有些人覺得讀博士孤立無援。因為我一般不太會問別人問題,而傾向于思考和搜索解決問題,因為感覺到目前為止實驗上的問題我要是搞不出來,那麼班上恐怕也沒人能搞出來了……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的觀點仍然是,如果你真的想做,你就去試試,如果真的拿不準,就留好退路再去試。科研確實競爭壓力很大,但是你未必不如別人。比如我在病中精力很差,但是做項目的時候就是可以半天一天地坐在電腦前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嘗試,一定要搞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才罷休。平時腦子裡也會一直轉著想這個東西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哪裡造成了它跟我想的不一樣等等。我覺得這種熱情就是一種天賦,我覺得這才是我最珍貴的東西。

還有就是搜索的能力,把文獻里的東西拿來就用的能力,我覺得我的外國同學有一點優勢就是他們能獲得的資料比我們多得多,要想辦法為自己打開這個英語世界的大門。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培養的,熟能生巧。

還有就是揚長避短,真的沒必要跟自己的短處死磕,發揮長處才是最重要的。科研裡面的方向廣得很,尤其是天文,找准適合自己的方向就好。反正我覺得我的外國同學們天天都開開心心的,也都覺得自己能做成天文學家,不要還沒去試就自己把自己嚇退了。

不要選最穩妥的一條路,選自己最喜歡的那條。

人生不是競賽,不要等什麼都準備好了再開始做。

=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贊,可能我有轉行寫毒雞湯的潛能?

不過我這樣的人被擠兌多了也就欣欣然地轉碼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可能又是一個你們眼裡的悲傷的故事,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只是在尋找我人生的最優解而已。


看到題主說自己對天體物理學的愛好以及天賦問題

我想起一個悲傷的故事:

十四年前,我讀高二,看了一本書叫《輕輕鬆鬆上哈佛》。講的是一位天賦異稟的長沙妹子如何一邊玩一邊拿到國際物理奧賽金牌,輕鬆保送到北大物理系。然後在北大學習成績也極其優異,一邊玩一邊輕鬆全獎去了哈佛天體物理系讀博。

這個妹子170+,鋼琴繪畫詩詞唱歌都會玩,各種比賽社團也都愛去摻和。對物理學特別是天體物理學十分熱愛,人生目標就是要探索宇宙真理,然後也一路砍瓜切菜般輕鬆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看完這些介紹,想必大家也能體會到這樣一位nb大姐姐對一個16歲少男所帶來的震撼。

於是16歲的我立志要考北大物理學院。

後來我真的考上了北大。剛進大學不久,看了個當時蠻火的央視紀錄片叫《世界著名大學》。其中有一集介紹哈佛,記者採訪了一位哈佛的中國留學生,我看這名字這長相,不就是那位nb大姐姐么。但是又有點不對,因為這位nb大姐姐說自己在哈佛讀的是金融。

剛才上google搜了下,這位nb大姐姐現在已經是曼哈頓某大銀行的vp了。

下面是8年前mitbbs上的一些討論:

發信人: shadowman (hiahia), 信區: Physics
標 題: Re: 陳元輕輕鬆鬆上哈佛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Tue Apr 14 13:16:18 2009), 轉信

早quit了。。。

發信人: wwxx001 (wxwx), 信區: Physics
標 題: Re: 陳元輕輕鬆鬆上哈佛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Tue Apr 14 14:16:27 2009)

ft,轉系了還是退學了?

發信人: shadowman (hiahia), 信區: Physics
標 題: Re: 陳元輕輕鬆鬆上哈佛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Tue Apr 14 19:36:33 2009), 轉信

具體不清楚,反正沒拿天體物理的phd

發信人: Corinthian (這也會過去), 信區: Physics
標 題: Re: 陳元輕輕鬆鬆上哈佛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Tue Apr 14 19:47:18 2009), 轉信

我覺得挺好的

一個長得不錯的mm,做天體物理真的浪費了

發信人: sunshineguai (小乖), 信區: Physics
標 題: Re: 陳元輕輕鬆鬆上哈佛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Wed Apr 15 11:51:43 2009)

這個姐姐,以前在華爾街做分析師,20W刀一年。
現在就不知道了~~

======

當然了,由於分數太低,我也沒能考入北大物理學院,而是學了計算機。

======

對了,現在這個nb大姐姐正在紐約教兒子背《弟子規》,你們感受下。。。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4-04/27/content_817460.htm


我知道的一個老師,當年在普林斯頓大學跟著一個世界級大牛讀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當教授,後來他的女兒本科去了普林斯頓讀書。

剛開始讀的生物。妹子成績對其他人各種碾壓。然後發出感嘆:普林斯頓不過如此嗎。

於是轉行物理,結果是不論如何努力,都是被同學智力碾壓。

最終,妹子轉了一個交叉學科。

另一個是丁肇中當年留學美國,想繼續學理論物理。被一個導師勸:99%的理論物理學家是沒用的。

遂改行實驗物理。

我不知道題主的智力,對學科的理解是不是比這兩個人牛逼。如果不是的話,我還是覺得題主應當對於自己的物理科研前途不要太樂觀。


其實不僅是物理,絕大數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做出成果的可能性非常低。絕大數從業者(99%應當不為過)基本上一輩子一事無成。

這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所以,只有兩種人適合做基礎理論研究。

一種人就是陶哲軒那種天才,十幾歲之前就已經顯示出了對某種學科的過人天賦。

另一種人是那種一輩子無欲無求,反正到哪都是混日子。

還有一個外因,就是你得找到一個世界級的大牛做你導師,對,必須是世界級的。否則你的眼界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如果你的導師屬於那個級別,十年後不論你是否繼續物理學科研究,你都會慶幸那幾年自己鍛煉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

如果你的導師學術能力一般。十年之後你可能學到的就是,忍耐力,報賬能力,阿q精神,和貧窮的情況下對世界的冷嘲熱諷。


比起天賦,耐力和恆心更為重要。


題主似乎對美國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和艱難估計不足啊。


天賦是要和野心匹配的。

當兩者不匹配,就會形成悲劇。

當兩者匹配,就會形成喜劇。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熱愛的基礎上。

不是真心熱愛,天賦又和野心不匹配,那就會形成小時代。


第一次被邀,特別激動~
其實我理解題主等於是問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物理研究需要多少天賦」,第二是「天賦對於自己轉入物理有多大的重要性」

天賦對於物理研究的意義:首先的問題是怎樣定義天賦,我個人理解就是一種後天努力彌補不了的東西。但是像物理學這樣一個發展了這麼久的學科,沒有人可以拋開前人基礎自己憑空提出新的理論新的假設,所以確實有些不好界定。
個人理解對於那種改變整個物理的研究,天賦肯定是很重要的,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相對論,普朗克的量子論,波爾的氫原子模型,海森伯的不確定性關係,等等這些,感覺可以算是這類發現了吧。這些大牛們確實有著獨到的洞察力和對物理的深刻理解,才能提出這些開創的理論。
但是話說回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物理研究就是一個職業,更何況這麼多年來物理研究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本質突破,所以天賦的意義也打了不少折扣吧。而且現在科研這麼高度職業化,我感覺只要有足夠的平台,時間和興趣,想建立起對於某一方面的理解也沒有什麼特別神秘的。我身邊的認識的同學,要說特別有天賦的也就是做題或者上課厲害些,很難說一上來就有人對很多物理問題理解的就特別深刻的,都是通過後天學習才建立起自己的理解的。不過能否獲得足夠的平台是個大問題。

天賦與轉學物理:其實題主可以看出,我的觀點是天賦應該不是阻止你開始物理學習的關鍵因素。但是轉學物理特別是天文物理還是要慎重的。題主的目標是讀博並一直搞研究,但是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機會跟天文學的PhD交流下。感覺目前整個物理界很明顯PhD供大於求,而天文物理有特別專精,所以我的感覺是問題會更嚴重,像現在高能物理是要做大約8年博後才能有機會去評教職(美國的情況,但感覺國內和其他國家也不會好很多),我估計天文物理也不會好到哪裡。我聽說有普林斯頓天文物理PhD畢了業找不到工作,最後讀CS碩士做碼農的。加入題主開始了天文物理的學習卻發現這些困難,不知道還有沒有決心學下去。

感覺從身邊認識的其他專業的博士還有知乎上看到的信息來講(請大概按全球top100大學的狀態估摸),我很喜歡他們的生活狀態,時不時出國開個會旅個游,平時挺忙的也挺充實的,但又不至於忙到沒有業餘生活。而且看一些好大學對於科研者的物質支持也是很不錯的。

其他專業的博士我不清楚,但是我了解的是美國這邊科研經費越來越緊張,特別是一些與實際聯繫不是很緊密的方向估計經費削減的會更厲害,題主看到這些人開會旅遊,但是可能沒意識到還有更多的人因為經費緊張沒發開會甚至可能影響到PhD的攻讀,題主對這個有沒有準備?另外題主說到了top100大學,但是題主有沒有想到這些學校很有可能畢業的物理PhD很難找到科研的職位,更別說是天文物理了。從師兄們說的一些情況來看,只有幾個大牛校的畢業生可以開開心心順順利利找教職(很多都是內推啊什麼的),像我了解到的有些人畢業找博後都特別不順利,題主有信心能進最牛的學校么?如果進不了這些困難你怕不怕呢?
不過話說回來,物理學這種基礎學科提供的一些基本訓練,其他很多學科也是需要的,所以我個人覺得題主若是有興趣,不妨先本科修修課,如果能有機會去天文物理的實驗室乾乾活就更好了,問問這些實驗室博士生的想法,多了解了解信息,我覺得題主現在就說非要讀博以後投身科研未免太早,多了解信息再做決定也不遲


鑒於題主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自己又在英國名校讀書,智商或者說天資應該至少中上,但問題是沒有人研究清楚智商是什麼,由什麼決定,有沒有智商一說,即使是楊振寧 費曼這樣超級大牛也只是憑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談,他們也沒有研究過人腦,樓上的各位大師們估計也沒有人研究過人腦= -。 所以關於自己的天賦能否把天體物理研究做好的問題,一千個答者或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 題主想干就全力去干吧,到時候實在不行的話,物理轉金融,IT 社會科學 並且成功的大有人在。
小弟跟題主類似,條件比題主差,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在領域成功,只能先讀個物理研究生試試看了。
看我答這道題,勇氣可嘉給個贊吧。


搞物理其實就是一個慢慢積累磨出來的,唯一的問題是你要能養活自己。。。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智商問題。

最後讓你失望的往往不是物理,而是錢!所以要慎重進入科研領域,不單單是你的這個方向,還有其他一些基礎工科和理科。。。


要進入學術圈子,混個phd,做點冷門方向的研究,發幾篇一輩子不會被引用的paper,當個混飯吃的科研民工,那是不需要天賦的
但是想真正做出什麼對人類文明發展有意義的成果...你的心裡沒點那啥嗎


很重要,太重要了。
不過如果你本來就衣食無憂;也不求建樹,只享受研究(更多的是看別人研究結果)的樂趣,那倒無所謂。


做實驗就不太重要,只要你有錢情商高肯吃苦有耐心脾氣好,然後智商正常就。。。也很難說,老闆不坑最重要。
學CS吧,真的,趁年輕。
幫你艾特一個觀測天文學的富二代@山醒。他說他干不下去可以回家種田。你如果家裡有地也可以考慮一下


非常重要


所以也想知道留在物理學術圈裡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特別是博士畢業後。感覺從身邊認識的其他專業的博士還有知乎上看到的信息來講(請大概按全球top100大學的狀態估摸),我很喜歡他們的生活狀態,時不時出國開個會旅個游,平時挺忙的也挺充實的,但又不至於忙到沒有業餘生活。而且看一些好大學對於科研者的物質支持也是很不錯的。父母總是「批評」我根本就不了解從事物理研究是什麼樣的生活就自己亂腦補。想從學術和生活角度都了解一下,好有個貼近實際的心理預期。比如平常工作日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雙休和節假日是什麼安排,會時不時到各地開會嗎,社會人際關係如何,求職是否困難,生活水平如何,職業規劃一般都是怎樣的,如果想退出學術圈有什麼職業選擇等等等等。

我來告訴你點現實吧。首先,無論你天賦多高,博士期間以及發表了多少NB的文章,想去985高校當個副教授或者青年千人回來,必須要做博後的。

其次,作為一個資深博後,我來給你解釋一下你提到的「充實,不忙」的生活。那全是你看到的假象和假想的情景。首先,以去985高校青千為目標的博後,那是會累到吐血的。白天科研,晚上回家科研,周末午休,春節基本沒有。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競爭對手都很強。

你所羨慕的出國開會,旅遊,我來告訴你實情:我現在害怕出去開會,因為太累。每次開會,往往頭一天晚上要做科研,為了省時間,一般趕早班的飛機,然後你懂得,自然是通宵一夜。紅著眼上飛機,在飛機上才有空開始寫報告,中途打個瞌睡,休息一下。到目的地之後,放下行李,就要去聯絡已經來的同行,一方面聯絡感情,另一方面討論科研,交流情報。晚上,肯定要一起去喝酒,但回賓館後,還得繼續準備報告。開會的時候是非常累得,早上8點開始,除了中午一小時吃飯外,一直到下午6點都要聽報告,為了提高影響力,你還必須聽,還得準備問題。晚上聚餐喝酒,回賓館還有準備自己報告,或者查些資料。一般,會議最後一天是旅遊,這時候也不是給你玩的。主要是,要找機會跟著大佬們出去,陪大佬玩,你得準備問些問題,還要談論風土人情,就是混臉熟,說實話,比開會的時候還要費心力。你當然可以拿著當旅遊,或者不好好準備會議,不過,那會給你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另外,以。。。為目標的博後,壓力是巨大的。因為博後的合同都是兩年或三年的,所以很多時候,每過一年就要開始準備下一期博後的去處,而去處取決於你的科研表現和成果。而一旦你沒找到的話,那就直接失業了,也就是要餓肚子了。而且,你不能沒下限的找博後的位置,什麼印度,巴基斯坦等等奇怪國家,你去了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還給你的經歷減分。你只能盡量去找一流的研究所或國際一流大大學,要知道這樣的話,是非常容易碰到諸如歐美一流強校出來的學生,或者一些資深的博後。到時候,血拚起來,那是非常慘烈的。

最後,關於物質支持,那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水平。假如,你非常強,無數的Nature、Science,甚至好多篇PRL,那的確會非常支持你,但能做到的全世界也沒多少人。對於科研一般,又沒表現出多大潛力的人,哪裡有多少的物質支持。你可以去問問高校副教授的工資,剩下的就不用我多廢話了。至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你或許看到某些人動輒就幾百萬,然後覺得這很容易,錢很多。實際上,運營一個小研究組,是非常耗錢的,一年幾十萬都算少的。同時,別人能拿到那筆資助,是因為人家強,科研NB,文章多且好。假如你只是個路人ABC,文章少,又沒啥影響力,你可以去試試國基,保證讓你頭破血流得回來。

求職的話,985高校的青年千人,非常難。基本是世界範圍內,某一小領域裡青年人之中最強的中國之一。你或許看到一些人,出了國回去就青年千人,非常風光。但請注意,那只是少數,大多數情況下,是去了個一般的學校,待遇很低,課時超多,科研水平基本停滯。。。


我現在正處在這個圈子。雖然我不是做科研的,但是我的圈子裡基本上都是搞科研的專家。這麼說吧,可能老一輩的專家,更多靠著刻苦,勤奮,耐力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新生代的科研人員,絕對不是僅僅靠著努力刻苦成功的。據我觀察,新生代,我是指年紀輕輕就在某一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科研人員,真的是有著一定的天賦,另外是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聽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最近在某個實驗中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我覺得做實驗太有趣了,我就是覺得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等等,聊到科研,兩眼發光,充滿活力。(PS:那些科研搞得好的不是像大家想的一樣無趣,禿頭,獃滯奧。人家往往充滿活力,還幽默風趣,氣死你!)


我是天體力學專業,我老婆是城市規劃。在各自領域,我們很難有交流,但也不是沒有。例如,我會說她講報告的時候邏輯性不夠強,她會批評我PPT做的丑~~~

對了,那幫搞天物的,PPT也都做的超好看的。

看題主的描述,似乎覺得學術圈就是做做實驗,開會順便旅遊。哪有這麼簡單!

最後說說收入吧,青年基金的支持力度25萬,三年,倖幸苦苦地做,好不容易才能結題。這點錢放到規劃的行當,也就一兩個星期的工作量吧?


額額額


不去試一試怎麼知道天賦夠不夠,有某個方面天賦的計算公式么?


非常重要
沒有天賦的,你就等著延畢直到退學吧
就算能勉強混個畢業,在高智商人士雲集的科研界,你能競爭過他們?


至少你的數學天賦得好一點,超過普通人的水平才行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能接受轉過去也要做相當多的【平凡】的事情。


首先要擺正心態,物理也許是偉大的,但是物理研究者只是個職業。


推薦閱讀:

有哪些學渣成了科研界牛逼閃閃的人物?
你以天文為職業或選擇天文為專業有沒有後悔過?
如何看待我國民營航天企業天儀研究院發射的「陳家鏞一號」衛星?
在NASA工作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體驗?

TAG:科研 | 物理學 | 學術 | 天體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