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是誰?


伊隆·馬斯克是這個世界上最超前的人。

如果你不想花錢去買萬斯寫的伊隆·馬斯克自傳的話,那麼我相信這篇答案可以幫到你(翻譯自Wait But Why的長博::http://waitbutwhy.com/2015/05/elon-musk-the-worlds-raddest-man.html

這個是Tim Urban私人探訪馬斯克所寫的)


文章稍長,大家有時間慢慢看。


上個月,我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來電。

伊隆·馬斯克,對大多數不了解他的人來說,是這個世界上最超前的人。

我將會用這篇博文來探尋他是如何白手起家成為一個億萬富翁,又是如何成為鋼鐵俠托尼·斯塔克的現實版靈感的。不過,稍等片刻,我們先讓理查德·布朗森來簡要的闡述一下:

無論質疑者提出如何難以完成的目標,伊隆都能將其一一化解,使之成真。還記得90年代,那時我們還需要叫住陌生人,給他們咱的信用卡號碼嗎?伊隆就搞出了一個小玩意,叫貝寶(PayPal)。他的特斯拉汽車和太陽城公司(SolarCity)旨在實現綠色的可再生能源···他的SpaceX重新打開了空間探索···想想這還真是一個矛盾:伊隆在改善我們星球的同時又想著造船幫著我們離開它。

所以對我來說,不僅僅只是希望電話聊天這麼簡單。

幾天之後,我就穿著睡褲,在公寓里暴走般地與伊隆·馬斯克通著電話。我們聊了特斯拉,SpaceX,機動車,航天技術以及太陽能產業,然後他就這些領域中困擾大家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的建議是,如果這些主題確實能讓我有興趣提筆,而且又很有幫助的話,我應該到加州去,坐下來面對面的跟他來一個更長時間的交流。

對我而言,這是我有史以來最不用動腦思考的行動之一了。不僅僅因為他是伊隆·馬斯克,也因為這兩個在我「未來博文的主題」的文件夾中躺了挺久的話題:

—「電動vs混合vs汽油機車,了解特斯拉,可持續能源」

—「SpaceX,馬斯克,火星?如何學習搞火箭?」

我早就想要完成這些主題,原因其實跟之前寫人工智慧的相同—對於這些將會極大影響未來的領域我卻所知不多。

然而,馬斯克卻在這兩個領域引領變革。這就好像你計劃要寫投擲閃電的過程,而某天宙斯突然打來電話問你是否願意就其中許多細節前來詢問。

所以,我欣然答應。

計劃是這樣的:我來到加州,參觀特斯拉和SpaceX的工廠,見見公司的幾個工程師,再跟馬斯克來一個稍長點的座談。想想都一顆賽艇。

然而,最要緊的是我完全地恐慌了。我需要跟這些世界級的工程師和頂尖科學家一同站著,而且我還對這些東西幾乎一無所知。這意味著我有很多的「速學」要做。

但問題是,尼瑪的伊隆·馬斯克又偏偏涉足以下所有的行業:

§
汽車

§
航天

§
太陽能

§
儲能

§
衛星

§
高速地面交通系統

§
還有,嗯,行星擴張

宙斯都比他要輕鬆。

因此,我在西海岸花了兩周的時間走訪和閱讀。之後,我非常清楚的意識到,這會是一個系列博文,因為有太多的內容需要講述。

在接下來的博文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馬斯克的幾個公司以及它們所在的行業。但今天,就先讓我們重溫一下:這哥們是誰以及他為什麼會這麼屌。

伊隆·馬斯克初養成

注意:由科技作家阿什利·萬斯所撰寫的馬斯克傳記將於2015年5月19日發售。我事先得到了一個副本,而這成為了我整合博文的一個重要資源。我在這裡只是簡單的回顧了一下他的人生——如果你想讀到完整的故事,那麼就去買傳記吧。

馬斯克於1971年出生於南非。童年的記憶並不是那麼美好——家庭生活的艱辛和對學校的不適應(在學校的不合群)。不過,跟你經常在出類拔萃之人的傳記中看到的一樣,小時候他就是一個狂熱的自學者。他的兄弟Kimbal說伊隆經常花上10小時——閱讀大量的科幻小說。慢慢的最終變為非科幻。到四年級時,他就常常把自己埋在大英百科全書中。

當你遍覽關於馬斯克的文章後,你會發現他的一個觀點:人類,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義上來說,跟電腦別無二致。身體和大腦就是硬體部分,而學習思考的方式、價值觀、習慣以及性格則是軟體部分。對馬斯克來說,學習就只是「將數據和演算法下載到你大腦」的過程。在眾多令他對於傳統課堂感到失望的事情中,坐在教室里聽老師緩慢的講解便是其中之一,對他而言,這是一種「以及其緩慢的速度下載(數據)」的方式。到現在為止,他大部分的知識都來源於自我閱讀。

當他拿到人生的第一台電腦(康懋達-VIC
20)時,它便成為了馬斯克生活的另一個重心,而那時他才九歲。那台電腦只有五個位元組的內存,附帶還有一本旨在讓用戶6個月內完成的「編程」指南。九歲的伊隆在3天內就完成了。十二歲時,這貨居然自己創建了一款視頻遊戲叫做Blastar(http://www.baidu.com/link?url=l7_c69Qmd4K8l5bJPrJOiT4Bhow_Qu5t6jJOmoByO2jpRzLhfjkPLIFp6xkI1Eod2LA5Z_k-YzBi-HepMFtPWKwd=eqid=fb045705000d2b2100000004572e0d03),而後他偷偷告訴我:這是一款......額,比Flappy Bird(中文名為《飛揚的小鳥》)更好玩的小遊戲。儘管在1983年,一家電腦雜誌集團只以500美元(現市值120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款遊戲,但是對一個12歲的小孩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馬斯克從未覺得自己與南非有過多的關聯——他並不適應當地的蘇格蘭高地傳統和南非白人文化,並且認為這是一個未來創業者的夢魘之國。他把矽谷視為他的應許之地,並在17歲那年永遠的離開了南非的土地。加拿大是他的第一站,因為他母親是那裡的公民所以移民也變得相對簡單,幾年後,他轉校至賓夕法尼亞大學並以此為跳板進入美帝。

在大學裡,他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計劃,並以「影響人類未來最深遠的東東」為出發點進行思考。他的答案是一串五個關鍵詞的清單:可持續能源;太空探索,尤其是地外宜居星球擴張;人工智慧;人類遺傳基因編碼重排。

關於後兩者帶來的影響的樂觀程度,他並不太確定。儘管對於前三個他都非常看好,但當時他並不覺得自己會參與到太空探索。可持續能源和互聯網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他的首選。

他決定先試水可持續能源。大學畢業後,馬斯克參與了一個斯坦福大學研究高比能電容器的博士課題,這是一種定位於比傳統電池更加有效的儲能技術——當時他明白這將會是可持續能源未來的關鍵並會幫助加快電動汽車行業的到來。

然而僅僅在項目里待了兩天之後,他就得了嚴重的「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因為那時是1995年(互聯網指數發展的前哨時代),他不想站在一旁看著互聯網從他指尖溜走
——他想進軍互聯網,試圖讓它變得更好。所以他果斷的退出了項目,試水互聯網。

他的第一步,就是在當年的互聯網巨頭——美國網景公司(Netscape)找到工作。當時他的策略就是,不請自來的走進公司的大廳。然而他發現他尷尬的站在那裡,過於害羞而不敢跟人說話,又走了出去。

在經歷了一段不起眼的職業生涯後,馬斯克開始反彈了——跟他的兄弟金寶(跟著伊隆一起來美國)聯手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公司Zip2。Zip2有點像Yelp和谷歌地圖的一種原始組合,但比這兩成立的早的多。當時他們的目標是讓大多數企業認識到在某種意義上黃頁(Yellow
Page)已經過時了,而把廣告和信息投放到在線目錄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當時沒錢,兄弟們只能睡在辦公室里,在基督教青年會(YMCA)里洗澡,而作為當時的首席程序員,伊隆近乎瘋狂的坐在電腦前夜以繼日的工作。在1995年,就互聯網的重要性來說服大公司是非常困難的——當時就有很多人告訴他們在網際網路上投放廣告是「一件他們聽到過的最愚蠢的事」。但最終,他們開始吃進客戶,公司開始壯大。正是90年代互聯網暴脹的熱潮——大大小小的初創公司被不斷收購、併購,讓康柏以3億700萬美元收購了Zip2。當時年僅27歲的馬斯克賺到了第一桶金——2200萬美元。

在馬斯克的人生中,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就是:一次冒險之後,他又會投入到更新更難也更複雜的下一次中去。如果馬斯克遵循的是互聯網百萬富翁的規則手冊的話,他就會知道在90年代大繁榮中狠賺一筆之後應該做什麼:要麼在退休後享受閑暇的日落光景開啟天使投資,抑或用別人的錢來生錢,當然如果你還有雄心壯志的話。但我們知道,馬斯克不是那種安享其成之輩,相反地,他把四分之三的凈資產投入到他的新點子上:一個更加悍然大膽的建造本質上屬於網路銀行的計劃——一個具備活期存取和經紀人賬戶、稱為http://X.com的公司。也許現在聽起來不那麼瘋狂,但在1999年,一個網際網路初創公司敢與幾大銀行硬碰硬真真是聞所未聞。

當時跟http://X.com在同一棟樓內的是由彼得·希爾和麥克斯·萊夫琴二人創辦的另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康菲蒂尼(Confinity)。

http://X.com具有的眾多特點之一就是其便捷的轉賬匯款業務,在這之後,康菲蒂尼也開發出了一個相似的業務。兩家公司都注意到了市場上對於轉賬業務的強大需求,基於此,他們之間在展開了激烈的商業角逐之後決定合二為一變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貝寶(PayPal)。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許多自負和矛盾。在彼得·希爾以及一堆超級牛逼的網際網路鳥人之後又來了馬斯克,結果可想而知——儘管當時企業急速的發展,但是辦公室內的氣氛並不是一團和氣。友誼的小帆船在2000年底終於說翻就翻,當時馬斯克正在進行半籌款/半蜜月之旅(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賈斯婷),而反馬斯克武裝發動了一場政變讓希爾取代他成為了首席執行官。直到今天為止,馬斯克對這件事的態度都是出奇的好,他說他並不同意這個決定但表示理解。此後,他以一名高級成員留任在團隊之中,繼續著他的投資業務,並在2002年15億美金轉賣給eBay的談判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當時公司最大的股東,馬斯克席捲了1億8000萬美元(稅後)。

假如在馬斯克決策思路中真有一本常規手冊的話,那麼也就是在2002年他成為一個31歲炒雞有錢的土豪當口——他徹底的把這本手冊付之一炬。

在他接下來13年人生中所做之事才是我們將在這個系列所要全面展開的話題。現在,這只是一個濃縮版的故事:

2002年,還在貝寶交易事件之前,馬斯克就已經開始如饑似渴的閱讀火箭技術的書籍,同年晚些時候,他用一億美金進行了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會覺得最不可思議也最不明智的風投:一家名為SpaceX的火箭公司。這家公司的核心目標就是對太空旅行進行徹底的變革、降低成本讓至少100萬人通過殖民火星從而使人類成為一個跨行星(生存的)種族。

額······

然後在2004年,正當「火星」計劃如火如荼的開展時,他又決定進行多任務操作——開始了有史以來第二不可思議也不明智的創業:一家名叫特斯拉的電動車公司。其目的是通過大幅的加速以電動車為主的產業普及來徹底的變革全球的汽車行業——帶領人類向可持續能源的未來做一次巨大的跳躍。跟以往一樣,這一次依舊是馬斯克自掏腰包,在知道美國最近一次成功的汽車創業是1925年的克萊斯勒公司以及最近一次成功的電動車創業還在虛位以待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狂砸7000萬美金。

然後他就尼瑪停不下來了,兩年後的2006年,他跟他的堂兄弟們一擲一千萬美金,成立了另一家名為太陽城(SolarCity)的公司。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一種大型的、廣泛分布的公共設施給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安裝太陽能電板系統,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發電的消耗,最終實現「加速可持續能源的大規模應用。」一句話就是,徹底變革能源生產行業。

如果你只看貝寶交易後四年他的業績的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是一個患有妄想症的矽谷富翁,荒誕的頭腦里總是充斥著一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關鍵是還不顧一切的揮霍著自己的財富。

到2008年,事情幾乎就像人們預想的那樣發展。其實SpaceX已經搞定了火箭的製造,只不過應該再加一個「火」字——僅當時的三次試發就帶來了三次爆炸,然而都發生在到達指定的軌道之前。為了能吸引一些外部的大力投資和獵鷹火箭的負載合同,SpaceX必須要用行動說服世人他們能成功的發射火箭——但馬斯克說當時的資金只夠一次發射,只有一次了。如果第四次還是失敗,SpaceX就玩完了。

與此同時,在灣區,特斯拉也在狗屎海洋中徘徊。他們也不得不推出第一款車——特斯拉跑車(the
Tesla Roadster)——就其市場前景而言,外界並不看好。矽谷著名的八卦博客ValleyWag就把Tesla Roadster掛在了2007年度科技公司失敗產品的榜首位置。其實如果全球經濟不在那時候突然崩潰的話,情況會好很多。然而事與願違,當時的金融海嘯把整個機動車行業拍了個結結實實,幾乎將所有汽車公司的資金流捲走,特別是那些新型的和立足未穩的(企業)。並且,特斯拉的錢快用完了。

在經歷了職業生涯中的雙殺之後,馬斯克生命僅剩的一個安穩可靠的支柱就是他八年的婚姻,當然如果你覺得分崩離析、靈魂破碎、亂成一鍋的離婚也算安穩可靠的話。

黎明前的夜晚最為黑暗。

但這是一個事實——馬斯克並不是一個傻逼,他鍛造的公司也不是爛貨。實際上,他建立的都是非常棒的公司。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打造一隻性能穩靠的火箭和創立一家汽車企業是無法想像的艱難,而又沒有人願意把錢投在在外界看來過於猴急同時又極有可能完蛋的項目上——特別還是在經濟衰退時期——馬斯克不得不靠著自己的腰包支撐。貝寶的確讓他變得富有,但絕不是獨自扛著幾家公司的那般富有。如果沒有外部資金,SpaceX和特斯拉只能進行短期經營。所以並不是SpaceX和特斯拉太菜——只是它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獲取成功,而時間又不夠了。

在最緊要的關頭,一切反轉。

首先,在2008年的9月,SpaceX發射了他們的第四顆火箭——也有可能是最後一顆如果他們不能把彈頭送入軌道的話——當然這次他們成功了,以一種完美的姿態。

這一成功也讓美國國家航天局放話了:「操了的,為什麼不讓馬斯克這廝試上一試呢?」他們決定在伊隆身上豪賭一把:SpaceX拿到了一份16億美元的肥約,足夠讓他們進行12次(火箭)發射。不再是短期買賣了,SpaceX成功得救。

接下來,也就是在2008年的聖誕夜,當特斯拉耗盡了馬斯克湊齊的最後一筆資金後,投資者們居然同意再度砸錢,儘管心不甘情不願地。特斯拉的跑道還是被延長了。五個月後,情況開始好轉,另一筆關鍵的投資來了——戴姆勒(Daimler AG)的5千萬美金。特斯拉也獲救。

以08年作為馬斯克崎嶇之路的終點,接下來七年里的包羅萬象才是他和他公司震天動地般成功的正史開始。

自從前三次的發射失敗之後,SpaceX後20次的發射——無一例外的成功了。而因為SpaceX技術的革新可以讓更多的企業以史上最低成本來向太空中運送物資,美國國家航天局現在也只是眾多的常規客戶之一。那20次發射中的每一次都成就了這家商業火箭公司的史上「第一」,除此之外,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完成發射航天器又成功回收的壯舉花落四家——美國、俄羅斯、中國,當然還有SpaceX。SpaceX現在正著手測試他們的新型航天飛船,希望再度將人類帶入太空。他們也正在努力打造更大的火箭——一次性載人100的火星之旅。而最近一次來自谷歌和富達的投資讓SpaceX的市值飆升至120億美元。

特斯拉的Model
S也成為了一次巨大的勝利,史上最高的用戶使用反饋評分(99/100)和史上最高的來自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的安全評級(5.4/5)給整個機動車行業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現在特斯拉也越來越接近發布他們真正的行業搗亂者——更加經濟適用的Model
3(已經於2016年3月31號發布,詳見我的知乎回答如何評價 2016 年發布的特斯拉 Model 3 ? - 土豆泥的回答)——而且公司的市值也扶搖直奔300億美元而去。同時,他們也在成為這個星球上最無可阻擋的電池公司——特斯拉正在打造位於內華達州大型的「超級工廠」,而它的年產量預計是全球每年鋰離子電池產量的兩倍還多。

太陽城公司在2012年上市後,不僅市值直逼60億美元,更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太陽能板運營商。他們現在正在水牛城打造全國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工廠,同時也很有可能跟特斯拉合作,把他們的產品跟特斯拉的家用電池打包推出——Powerwall(Tesla Powerwall)。

也許這些對馬斯克來說還不夠,他在空閑時間又在推進另一種全新交通模式的發展——超級高鐵(Hyperloop)。

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一旦新的工廠完工,馬斯克的三大公司將會招聘多達30000人!誰能想到08年瀕臨破產一度跟朋友坦言「他和他妻子將不得不住進岳父母家的地下室」的馬斯克,現在的凈資產竟高達129億美元之多!!

所有的這些讓馬斯克成為了一個當代傳奇。徒手起家創業、打造了一個成功的機動車公司還有正在遍布全球的超級充電樁基站等等,讓馬斯克得以與慧眼如炬的實業家如亨利·福特和約翰·D·洛克菲勒比肩。SpaceX公司在火箭技術的開創性工作讓他得以比肩霍華德·休斯,橫跨多個領域的工程應用成就又把他跟托馬斯·愛迪生聯繫在了一起。不過最經常的是,他與斯蒂夫·喬布斯的比較——二者都具有引領消費、帶動體量巨大、長期停滯產業的那種非凡的能力。也有很少人相信馬斯克會被打上自己的烙印。科技作家兼馬斯克個人自傳撰寫者阿什莉·萬斯就曾經暗示過馬斯克正在打造的(事業)「具有比休斯或喬布斯所獲成就更加宏偉的潛質。馬斯克已經重新撿起美國似乎已經放棄的像航天工程和汽車製造這樣的產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以全新的、不可思議的方式重鑄了它們。」

克里斯·安德森,TED大會的運營者,稱馬斯克為「當代最為超凡的企業家」。其他人則稱他為「真人版鋼鐵俠」,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實際上,喬恩·費儒為了能拍好第一部《鋼鐵俠》特意讓小羅伯特唐尼與馬斯克在SpaceX工廠里詳談了一番,這樣可以讓他從馬斯克身上得到更多的表演靈感。除此之外,馬斯克還上過《辛普森一家》呢。

而這就是我穿著睡衣在公寓里暴走般、雲里霧裡通著電話的男人。

在電話里,他明確表示不希望我為他的公司做廣告。他只希望我能幫助解釋一下他公司所涉足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以及為什麼電動汽車、可持續能源生產和太空探索如此重要。

他似乎比較反感人們花大量的時間寫他的事——在他看來,他所涉足的產業中正發生著許多極為重要的事,每次有人寫他,他都希望他們寫的是化石燃料的供應或者電池技術進展或者跨(行)星生存的重要性(這一點在即將出版的自轉中的序言部分寫的非常清楚,他的自轉作者也說馬斯克對關於自己的內容一點都感冒)。

所以我很清楚,這第一篇名為「伊隆·馬斯克:世界上最超前之人」的博文將肯定會惹惱他。

但我有理由。對我來說,在這個博文系列中有兩個值得深究的領域:

1)理解馬斯克事業的動機。他堅信他從事的是能為人類提供一個美好未來的最好的機會最有可能的也最為迫切的事業。我想深度解構這些事業以及背後的原因。

2)了解馬斯克能力的源泉。在我們的每一代中,總會出現那麼幾個給世界帶去極大影響的人,而這些人非常值得研究。他們看似與常人不同的背後——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所以在一路向西的旅途上,我有兩點非常明確:儘可能的搞懂令馬斯克和他的團隊為之瘋狂的事業和這背後的原因,以及盡量能深入探索馬斯克改變世界的能力源泉。

參觀工廠

除了巨大、前衛之外,特斯拉工廠(位於北加州)和SpaceX工廠(位於南加州)還有許多相同之處。

兩家廠子都及其敞亮和乾淨。白色的塗漆看上去閃閃發光,高得出奇的天花板不得不令人舉目而嘆。相比於傳統的工廠,它們給人的感覺更像實驗室。並且在這裡,白領的工程師和藍領的技師被刻意的安排在同一個工區,這樣他們得以近距離的合作並及時的反饋——馬斯克相信讓機械的設計者們伴隨著他們設計產品的製造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傳統的工廠環境並不利於工程師們在電腦上工作,而傳統的辦公室環境對於技師開展手藝並不理想的話,那麼一個乾淨的、酷似未來主義的實驗室則正好適合他們。兩家工廠里幾乎沒有關著的辦公室——每個人都在門外工作,時刻準備好。

當我被拉到特斯拉工廠時(安德魯也在),我也是第一次被它的大小驚呆了——當我抬頭看後,才不會驚訝於它有著世界上第二大的腳印(也就是佔地面積)。

工廠之前歸通用和豐田共同所有,後在2010年才被賣給特斯拉。我們當天進行了全程的觀光——汽車的各種部件正在一片傻傻的紅色機械海洋里有序的漂浮。

還有其他一些比較酷的事,比如工廠有一大片區域就用來製作汽車電池,一間大廠房裡躺著20000磅重的鋁卷正等著被切壓和焊接。

還有這台巨大的耗資5000萬美金的沖床,其金屬衝壓力達到恐怖的4500噸(大約是2500輛車子疊在一起的重量)。

特斯拉工廠正在將年產30000輛的出貨量提高至50000輛,也就是大概一周1000輛。他們造車的速度聽起來已經不可思議了,所以當我知道此前的廠主豐田曾經能日產1000輛車後就徹底驚呆了。

我有幸的參觀了特斯拉的設計室(不能拍照),在那裡設計師們在電腦上手舞足蹈,而在另一邊,黏土質的整車模板就會被同時打造。當天,即將發布的Model 3就有一個現實版的油泥模型(感謝評論區 @陳新興 )正不斷被專家們拿著小工具和刀子磨磨蹭蹭,在一毫米的精度範圍內修修剪剪,看看流線的光澤度如何。他們甚至有一台3D印表機,可以迅速地「列印」出如鞋子般大小的草圖版特斯拉3D模型,這樣設計師就能把產品放在手裡把玩。滿滿的未來主義風格,真是令人嚮往!

第二天是更酷的SpaceX工廠,不過因為樓內具有先進火箭技術,而根據政府的定義這屬於「軍事技術」,所以很明顯,拍照不是隨便的什麼博客們可以乾的事。

不管如何,參觀之後,我非常有幸的能坐下來與兩家公司的幾位高級工程師進行對話。他們說他們是各自領域的一流專家,我說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這座樓得多大才能裝的下這麼多人才,然後我們才開始探討。我就他們的工作、對公司和整個更大領域的想法、跟伊隆的個人關係、以及跟馬斯克一起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分別向他們提問。不出所料,他們都是些和藹可親、相當友好的人,是那種具備令人無語的聰明才智卻一點也不裝逼的人。馬斯克說過他有一個嚴格的「不要人渣」的招聘政策,從這次的會談中可見一斑。

所以有一個馬斯克這樣的老闆是什麼體驗呢?

讓我們從網際網路上先找找答案——在Quora上正好就有:「跟馬斯克一起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https://www.quora.com/What-is-it-like-to-work-with-Elon-Musk)

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一名現已離職的SpaceX老員工。在答案中,他說第三次火箭發射失敗的那天對整個公司和那些夜以繼日的員工來說就是一次毀滅性的的打擊。

在答案中,她還說道:伊隆從任務指揮到向公司致辭一路都在,也發表了一番令人鼓舞的講話。她在提到伊隆時用到了「無窮的智慧」,她說:「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會帶著防晒油追隨他直至地獄的門口。在那一刻,他展現出的是最令人欽佩的領導力而我很有幸地見證到了。」

就在這個答案的樓下,有一個匿名的SpaceX的工程師的回答,他是這麼評價的:

「你會一直記得有人離開會議的場景:他們徹底的失望了······不管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取悅於馬斯克所以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價值,而(這種價值)並不是依賴於他對你拚命工作完成每周遠超80小時工時的表揚。」

無論是網上的評論還是萬斯的書中記述,在閱讀過後,我都震驚於Quora那兩個答案對於這個話題的代表性。與馬斯克一起工作似乎會產生不少崇拜,帶來不少憤怒,有時是一堆痛苦——甚至更奇妙的是,大多數時候,你會從同一個人口中聽到故事的兩面。舉個例子,對於那個憤怒版Quora回答後來有一個評論,是這麼說的:「跟他一起工作並不是一個舒服的體驗,他從不對自己滿意所以他也不會對旁人滿意······這個挑戰就是,他是一台機器而其餘的人不是。」而那個倍感失望的匿名答主後來也承認考慮到馬斯克肩上繁重的任務,他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一個很棒的公司,我也非常喜歡它。」答主後來說道。

在我跟馬斯克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們的對話中也透露出相似的信息。我就被其中一個人告知說:「馬斯克常常會發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快一點?』他總是想要更多,更好,更快」,而這個人在幾分鐘後就強調說馬斯克在處理一個被炒掉的員工的解約條款上表現得非常公平和體貼。

跟我訴苦說有「好幾個不眠夜」的一個人接下來就說他對能待在這個公司感到十分的快樂並希望「永不離開。」

其中一個高級主管這麼描述他跟馬斯克的溝通:「任何一場對話都具有高風險,因為有時他會非常的固執己見,有時他會就某個主題進行一場你預想不及、準備不及或超出你知識的深入探討,這時候你就感覺在走鋼絲,尤其當你們存在技術上的分歧(深吸一口氣)的時候。」這個主管之前在一家大科技公司上過班,後來他又說馬斯克是「他接觸過的最接地氣的億萬富翁。」

我對於這個兩面性的理解是——這種忍受喧囂般地獄的極度不情願與狂熱的崇拜相伴——都來自尊重。凡是為馬斯克工作過的人,不論他們對馬斯克的管理模式感受如何,都表示出極度的尊重——對他的智商,他的工作熱情,他的勇氣,他對事業的執著,以及這些讓所有其他可能的工作看起來都微不足道的任務。

我訪談的許多人都提到他們對於馬斯克尊重——他的誠信。這種誠信帶來的一個特點是他的知行合一。在這十年的採訪里他一直說一樣的事,甚至多年後還常常使用相同的措辭。無論在什麼狀況下,他都是有一說一——一個跟馬斯克關係比較近的員工告訴我,不管是在一個新聞發布會還是業務談判後,他都會私下問馬斯克真正的看法和想法如何,而馬斯克的答案總是令人無聊般的一致:「我說的就是我想的。」

我交談過的幾個人都提到了馬斯克對真實和準確的迷戀。當他覺得對他負面的評價是準確的話他會泰然處之甚至欣然接受,但當媒體發表關於他或者他公司錯誤的評論時,馬斯克常常按耐不住地進行抬杠,直到糾正他們為止。他非常厭惡那種模糊的狡辯式用語如「據研究表明」以及「科學家們並不同意」,他也拒絕為特斯拉打廣告,而這是大多數初創的汽車公司想都不敢想的——因為他視廣告為充滿心機和不誠實的手段。

馬斯克對於員工殘暴式的要求後也有這樣一個潛在之音:儘管他可能是一個暴君,但他絕不會是一個偽君子。當他們得知他們的首席執行官至少工作100小時後,被強制要求每周工作80小時的員工們其實並不會感到特別痛苦。

說到CEO,讓我們一起跟他吃個漢堡吧。

我跟伊隆的午餐

開場白:

在7分多鐘的寒暄後,我開始了第一個問題,稍帶閑聊式的問他關於最近一次火箭發射的看法(他們進行了一次及其困難的火箭落地回收演習——這個將會在SpaceX的博文中詳細講述)。他的回答涵蓋了以下關鍵詞:高超音速、稀薄的(大氣)、稠密化、超音速、1馬赫、3馬赫、4馬赫、5馬赫、真空、流體狀態、推進器、氮氣、氦、質量、動量、彈道、反推。當他正在滔滔不絕之時,我幾乎完全地陷入了這種超現實的情景之中,在我回過神之後本想請他再敘述一遍的,但畢竟我黑掉在先也就不好再問了。

最後,我終於回到了成人對話的那種狀態,然後我們開始了一場非常有趣也非常投入的2小時對話。馬斯克這小子確實足智多謀、博聞強識、學富五車。在這一次僅有的午餐對話中,我們分別討論了:電動汽車、氣候變化、人工智慧、費米悖論、意識(覺醒)、可回收火箭(計劃)、火星殖民、火星大氣改造(計劃)、火星(移民計劃)投票、基因改編、他的孩子、人口減少、物理vs工程、愛迪生vs特斯拉、太陽能、碳稅、一家公司的定義、時空扭曲技術以及其難以逾越的鴻溝、血液納米器械植入技術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伽利略、莎士比亞、美國的國父們、亨利·福特。艾薩克·牛頓、衛星和冰川時代。

我將在後續的博文中詳細的解讀他對於以上每個主題的看法,現在先放幾個要點:

——他本人非常的高大壯實,跟鏡頭裡的形象出入較大;

——他點了一個漢堡,在15秒內兩三口就解決了。我從未見過如此(四個字)之人。

——他對於人工智慧非常非常的小心。在談到將來有可能製造出超級人工智慧(Superintelligent AI)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他的擔心,引用他在我關於人工智慧博文中的話就是「喚醒了沉睡中的惡魔」。但在這之前我確實不知道他對於這個問題想得有多深。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是他考慮最多的三件事之一——其他兩件分別是可持續能源和(讓人類)成為跨星種族,也就是特斯拉和SpaceX。不得不說馬斯克確實是一條聰明的癟犢子,因為他對人工智慧如此的了解,以至於他這種深深的憂慮讓我也感到不寒而慄。

——費米悖論也令他擔憂。在我相關的博文中,對於費米悖論的思考可以劃分為兩大陣營——一幫是贊成大過濾的篩選而導致沒有更高智慧的生命存在,另一種則覺得必有大量的地外智慧生命存在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我們無法檢測到而已(詳見 @謝熊貓君 關於「費米悖論」的回答 )。馬斯克並沒有選擇站在某一隊,但他認為可能存在一個大過濾的上限。他覺得這個悖論本身「並無多大意義」,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引申會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可能性的考量——我們可能是宇宙中僅有的以極反常的方式透過大過濾的文明,使得馬斯克更加堅定SpaceX計劃的意義。「如果我們在宇宙是孤獨的存在,我們最好快速地長大成為跨星種族,因為,如果這文明的火種容易熄滅的話,我們必須確保這種苟延殘喘以某種更加有效的方式延續。」他的恐懼同樣讓我感到不適。

——唯一的一個我不能認同的看法就是關於意識的本質。我一直認為意識就像一條光滑的譜線。對我而言,我們能體驗到的意識就是一種人類層面的智慧。我們比猿類要更聰明「更有意識」,而猿類有比小雞更有意識,如此種種。一個更加聰明的外星人於我們的感覺就像我們對於一隻猿(或者一隻螞蟻)的感覺一樣。我們討論過這個,馬斯克似乎比較頑固地認為人類層面的意識就像是一種非黑即白的事物——就像一個在進化過程被突然打開的開關而其他的動物則沒有。他不太相信「螞蟻—人類人類—更聰明的地外生命」這套理論,他覺得人類就是一種相對較弱的電腦而其他比人類更有智慧的只是一台相對更強的電腦而不是什麼超越我們理解範圍的某種存在。

——我們聊了一會基因改編的事。他並不認可抗衰老技術的功效,因為他覺得人類的生命大體上有一個截止日期(保質期),這是沒有人能改變的。他是這麼解釋的:「這個機體總會有崩壞的一刻。你不可能看見一個90歲視力極差的老人跑的比劉翔還快。到那時,整個生命的系統會逐漸崩潰。如果你想完全地改變這種狀況,你需要重組遺傳代碼或是更換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如果任何人——不開玩笑,說出上述這番話,我都會聳肩贊同,畢竟他說的很對。然而說出這番話的是伊隆·馬斯克啊,這逼專治人類疑難雜症,你說我該信他的話嗎?

我:額···但是這件事(基因改編)難道不值得試上一試嗎?這種事難道不是你感興趣的嗎?

伊隆:幾乎所有的遺傳學家都同意不去改編人類的DNA。所以這不是一場技術之戰而是一場道德之戰。

我:你能進行各種戰鬥。你可以自己準備,招募那些感興趣的遺傳學家,打造一個實驗室,然後你就可以改變一切了。

伊隆:你知道嗎,這叫做希特勒難題。希特勒當時就是準備打造超人、進行基因凈化。所以——你如何迴避這個問題?我不知道。

我:我覺得肯定有一個方法(解決)。你之前說過亨利·福特總是能找到一條繞過障礙的路,你也是這麼做的——你總能找到解決方案。而且我覺得這件事跟你其他的任務一樣重要、一樣需要雄心,它值得你去尋求答案,以某種繞開道德征戰、繞開爭議話題的方式。

伊隆:我是說我覺得···要根本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改編我們的DNA。這是唯一的方法。

我:本質上,DNA也不過是一種物質嘛。

伊隆:[先是點頭,然後看著我的肩膀發了一夥呆]DNA是一種軟體。

點評:

1) 強迫馬斯克毫無準備的接受又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對他現在沒有在做這件事表示失望,特別是在他已經為這顆星球上的人類做了那麼多的情況下,哈哈,這種感覺確實挺有意思的。

2)用「我覺得肯定有一種方法」輕易的撇去伴隨基因改編的道德問題,也確實很有意思。提到DNA——史上最小也最複雜的物質,在把它說成「本質上不過是一種物質」的時候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畢竟這些將會成為馬斯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我的。

3)我覺得我已經成功地埋下種子。如果馬斯克從現在開始花上15年開始攻關人類基因的話,也學我們都可以活到250歲了,就因為這個,你們都欠我一頓飯。

在過去對馬斯克的採訪中,不少人都問過相似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2013年克里斯·安德森在TED大會上提問的引申變形:

你是如果做到這些的?這些浩大的工程項目——貝寶、太陽城、特斯拉、SpaceX——它們之間的差別好像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那麼大。而它們在規模上又是如此的宏偉壯大。為什麼在地球沒有其他人能做到——你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能知道你的秘密武器嗎?

在馬斯克的身上有太多的成功之因,不過我確實覺得有一個能讓馬斯克超凡於這個時代其餘知名的億萬富文的「葵花寶典」。對於這個寶典,我有一個理論——跟馬斯克思考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推理思路以及他看世界的方式有關。隨著這個博文系列的深入,我會不斷的探索,在系列的終章里加入我們的看法。

目前,我只有張馬斯克拿著恐慌怪的照片:

參考資料:

Revenge of the Electric Car

Elon Musk: The mind behind Tesla, SpaceX, SolarCity ...

https://www.khanacademy.org/talks-and-interviews/khan-academy-living-room-chats/v/elon-musk

https://www.quora.com/What-is-it-like-to-work-with-Elon-Musk

Tesla Model 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HTY0gWOG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00quUJmM9Mfeature=youtu.b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how-elon-musk-learned-rocket-science-for-spacex-2014-10

Elon Musk Inter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Jjx12wkV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kMuc8pXiTI

I am Elon Musk, CEO/CTO of a rocket company, AMA! : IAmA


Forbes Welcome
~~~~~~~~~~~~~~~~~~~~~~~~~~~~~~~~~~~~~~~~~~~~~~~~~~~~~~~~~~~~~~~~~~~~~~~~~~
另外,Wait But Why的中文官方微信公眾號在我之前就翻譯了此文,想看更多精彩內容的你們,
請訂閱他們的中文官方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7nXl-UPEIh5drQee9yD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或者微信搜索:Wait But Why


我說一些我對馬斯克的了解吧,如果我哪裡說錯了,還請大家。。。

瘋狂的噴我吧!!!我就是一個M~~~,

咳咳,我說笑的

馬斯克和其兄弟12歲學編程,做了個遊戲,還賣了錢,並且還想拿賺的錢開遊戲廳,但是南非法律開遊戲廳必須得成年人簽字,於是馬斯克去找他老媽了,他老媽一看,我的寶貝是神童丫~~需要特殊培養,這南非的鬼地方不行(當時南非還是種族隔離,研製原子彈,被國際譴責圍堵封殺,跟當年天朝和現在伊朗差不多,烏煙瘴氣得很)。於是「孟母三遷」,帶著小馬斯克和馬斯克的兄弟來到了加拿大求學。

馬斯克也特別爭氣,以獎學金考上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斯克當時剛考上博士學位,正值矽谷熱潮,沒幾天馬斯克就退學創業了,類比喬布斯,比爾蓋茨,當時誰上完大學就是打工的,退學的都是老闆。。

馬斯克第一次創業是網路黃頁,就是類似貼小廣告的網站,因為他是當時互聯網創業的第一批弄潮兒嘛~~,就這樣一個類似搜狐那種粗製濫造的網站讓他們買了1000萬+

然後馬斯克買了部跑車。。

馬斯克的第二次創業就是著名的貝寶了,作比的話,就是全球性的支付寶。因為馬斯克有錢了,所以可以僱工程師,搞機房,做伺服器。。才搞的貝寶,所以說想第一次創業的窮學生如果沒爹,沒後台的就不要妄想一次創業就成為王石,馬斯克,馬雲。。。創業者都是從小做起,把資金,信譽,名聲等等越滾越大,一次一次的滾起來的,沒人能夠一夜發大財。。咳咳有點說多了。

然後馬斯克又買了一部更好的跑車。。

賣了貝寶後,這時馬斯克身家已經過億,一般人就應該享清閑了吧。可是當時馬斯克才30出頭!身強力壯,精力旺盛。。於是乎馬斯克開始作死了,拿著錢又開始四處創業(撒錢),而且一次就是3家公司。和他弟弟開的SolarCity,自己創辦的SpaceX,作為金主投資並加入特斯拉創業團隊。。
不作死就不會死,喬幫主同時管兩家公司,於是喬幫主胰腺癌累死了。不過由於馬斯克學歷高,比喬幫主技高一籌,不過雖然沒弄死自己,但是一天三班倒,飛來飛去,老婆就成了花瓶。離婚了。
。。

先說特斯拉,

沒錯,特斯拉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尼古斯·特斯拉

但是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命名與馬斯克無關。。

因為特斯拉的創始人不是馬斯克,馬斯克是後來加入的,充當金主的角色,還有個品牌叫菲斯科,菲斯科的創始人是當時馬斯克為特斯拉請的設計師,結果給特斯拉設計完特斯拉R跑車後就拿設計圖自己創業去了,結果被馬斯克大罵叛徒,還告上了法庭,結果馬斯克被法庭基於防壟斷的理由判輸了。

至於為什麼現在只剩馬斯克的特斯拉了呢?是因為那時美國經濟危機,汽車產業嚴重衰退,通用都破產了,與特斯拉同質競爭的菲斯科也早早完蛋了(PS:誰叫你只是個窮鬼設計師)。。

當時正值SpaceX和特斯拉兩邊瘋狂吸金,需要數千萬數千萬的往裡投錢,甚至可能把當年賣貝寶的錢全扔進去也只是賭一把的窘境。而馬斯克當時只是特斯拉普通高層而已,於是乎馬斯克翹橛子了,不是我的公司我憑什麼賭上我身家?於是乎為了能夠特斯拉能夠繼續喘一口氣,董事會把原創始人踢了,尊馬斯克為CEO,兼董事長,來換得馬斯克傾盡家產為特斯拉續命。。

於是憑著馬斯克的傾家蕩產和馬斯克無敵的人緣(畢竟是著名的矽谷Paypal黑幫成員)拉來了本田和德國賓士的融資把特斯拉續命續過了經融危機,於是現在特斯拉一枝獨秀(因為競爭對手都被經融危機打垮了),大放異彩。

於是馬斯克開上了自己製造的跑車。。

然後說 SpaceX

這是他自己創立的,當時他得到過了美國民間航天英雄《趕往火星》作者祖步林的傳教,認為可行,並且立即說做就做,當一個人擁有了財富,權力名望接下來只剩下青史留名了。。阿姆斯特朗作為登月第一人被全世界記住,而馬斯克並不能成為宇航員了,但是可以成為馮·布勞恩而青史留名。於是乎他要造火箭。

怎麼造火箭呢?按傳統方法造一次性的火箭肯定不能登火星,因為太貴了,但是太空梭已經被證明是一條死路,也太貴了。當時日本有了一次小型火箭垂直起降的實驗,其實美國也有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實驗,於是乎馬斯克發揮了他的物理學思維大法:飛機降落需要跑道是為了依靠減速片剎車減速,而火箭發動機也可以反推減速,為什麼非要把火箭造成飛機那樣複雜昂貴的設計來減速呢?而依靠火箭發動機不是簡單可靠得多?這樣火箭不用更改設計就可以實現重複利用。。

我認為,馬斯克的確是個天才。

不過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因為當時馬斯克連火箭都沒有。

於是乎馬斯克抱著這個夢想親自去美國航天院校,NASA一個個拉人(其實我本人認為矽谷那些企業家,CEO雖然很多也是某一領域的技術專家,但更多的就是一個夢想販子)。

學航天的都是理想家,因為在各國一般航天領域的人才憑著他們的技術在其他領域都能找到待遇更高的工作的,美國也不例外。但是美國在60年代登月後真的沒有什麼大計划了,什麼國際太空站?那不過只是個各國為了維持住太空研發人才就業的混吃等死項目。。。在昏暗的黑夜,馬斯克既有夢想,又有可行的設想和計劃,更可貴的是他還有實行他的計劃所需要的資金!他還有錢!!錢!!!(重要的重複三遍)。於是乎美帝的航天人才都像飛蛾撲火的被馬斯克納入了囊中。這其中包括為馬斯克做出了全世界推重比最高,開式循環火箭中比沖最高的變態的梅林發動機的原TRW的大牛工程師Tom Mueller。

不過由於最開始加工工藝的簡陋,獵鷹1號連續爆了3次,第4次才成功了。

然後就是蚱蜢火箭,能夠完成垂直起降。

現在是獵鷹9號和未來的重型獵鷹,來讓火箭垂直起降技術得以實現和成熟。

未來嘛,就是可比肩土星5號發動機的猛禽發動機,和9發並聯猛禽超越土星5號的超級火箭MCT了
甚至MCT還有重型獵鷹的CBC構型。。

然後就是載人登陸火星了,有了重型廉價火箭,什麼載荷都能往天上扔,載人登火也不是什麼需要美國破產才能完成的夢想了。

馬斯克把這個時間定在2039年。


上個月Elon Musk來華,出席了清華經管學院全球經濟論壇的活動,此外還召開了Tesla V7.0系統的發布會。
我有幸在現場與真人兩度見面,還向他提了一個問題。

回來後醞釀了半個月,我寫了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題主了解一下鋼鐵俠。
鏈接: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向火星的方向 - 一苒說車 - 知乎專欄


我原來的D是他的大學同學,聽到過一些的評價。 基本上屬於心理學上沒有辦法建立簡單平等人與人關係 然後把精力投入無窮折騰那種。其實他搞電動汽車非常早 在斯坦福讀書時候就開始了 遠早於他第一桶金開網站。
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標準的偏執狂 所以才能抓住機會 管理方式也是那種獨裁類型 和jobs差不多。當然他成功了,所以掩蓋了很多。 沒這個能力的同學還是不要學了。
他個人生活從心理學角度看是有很大問題 可以看他前妻寫的一個回答 那是相當的典型。


關於馬斯克,王自如講的挺好的。
視頻鏈接
http://m.iqiyi.com/v_19rrknrvn0.html#vfrm=2-3-0-1


見過Elon Musk三次,很帥是真的,在帥之外,能感覺到他是一個有自己小世界的人,對於物理學的東西非常狂熱。然後他是一個非常愛車的人,他擁有的車裡,天價的邁凱輪F1很多人都知道,除此之外他還有經典的捷豹E-type,從這一點上就可以判斷出來,他是很懂車的,對於車的喜歡也是長久的。

他在清華和經管學院院長交流的那次,我在現場,後來根據他們的交流內容整理成了一篇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鏈接:Elon Musk:去火星,是最激動人心的冒險

如果沒人改進火箭技術,那我們永遠都上不了火星

「去火星,是我能想到的最激動人心的冒險。」


Elon Musk 非常平淡的面對上百人說著他的夢想。


一個做電動車的,想去火星?是不是瘋了?可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夢想從他上大學時就已經根深蒂固了,而且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遠遠不止 Tesla。


大學時,Elon Musk 想參與那些對未來有影響的事情,所以他把網際網路、可持續能源、移民外星、生物學、人工智慧作為人生規劃的五個方向,現在他已經涉足了三個。在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最近評出的「2015 全球最聰明的 50 家公司」排行榜上,和他有關的三家公司全部上榜。Tesla 排名第一,做太陽能業務的 SolarCity 排第九,做航天業務的 SpaceX 排在第二十二。


其中,SpaceX 是最有「科幻」味道的一個。「如果沒有人改進火箭技術,那我們永遠都上不了火星。」這個公司現在在做可以重複使用的火箭,而它的終極目標,就是飛向火星。他說,10 年之後,登陸火星的願望或許就可以實現。


當然,去火星不僅僅是星際旅行這麼簡單,而是定居。也就是說,人類可能會成為「跨行星物種」。在 Elon Musk 看來,人類的結局無非兩種:在地球滅絕,或者移居其他星球。


雖然在若干年之後,人工智慧會非常發達,但是它並不能保證人類的絕對安全。如果有新的世界大戰爆發,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更別說不可控的自然災害。所以,就必須在其他星球開發備選的棲息地。他覺得火星是不錯的選擇。


「我原本以為,沒有去火星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意願,但實際不是。問題在於,人們覺得一定不會成功的事情, 很容易就會放棄。」


物理學第一定律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這是牛頓第一定律,Elon Musk 口中的「物理學第一定律」,兩個小時里被反覆提及。


這與他的學習經歷有關。為了跟上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讓自己變得更「創新」,Elon Musk 在 17 歲的時候「逃離」南非,來到北美。在商科之外,他又學了物理。「我學商科是認為畢業了之後可能給這經濟學位的人打工,如果他們知道的東西比我知道的東西多,我是不利的,所以我需要知道新的東西。」


不過更重要的是,物理能讓人了解世界的本質,以及基於此來思考問題。尤其是量子物理,因為它是反直覺的,和慣常的思維邏輯不同。什麼是一件事情的「本質」?如何去解決?在 Elon Musk 看來,要解決一個新事物, 就必須回到它的本質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發現,是「技術」推動他做了離開南非的決定,而他現在的種種所做所想,都是遵循了最簡單的那個物理原理。用這些東西來解釋 Tesla、SolarCity、SpaceX,就顯得合理了許多。


在很多人看來,Elon Musk 的這三家公司分屬不同的領域,如果回歸本質來看,其實它們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解決生存問題,不管是從能源,還是居住環境上。Tesla 和 SpaceX 的實質都是交通工具公司,而 SolarCity 和 Tesla 的實質又都是能源公司。


所以,當他說一定要去火星的時候,我們居然不覺得他是在吹牛,這話聽起來比什麼「打造汽車後市場 O2O 生態圈」要靠譜得多。


Elon Musk 心靈雞湯

但現實永遠比理想殘酷。Musk 說當初 Tesla 存活的幾率只有 10%,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曾經進入「發射不成功公司就倒閉」的絕境,Tesla 的研發,也遇到過資金困難。2008 年,SpaceX 和 Tesla 同時面臨破產,直到破產前的最後一刻才搞定融資事宜轉危為安。而直到現在,Tesla 仍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是產品層面還是商業層面。


Elon Musk 自己也是如此。他為了拿到美國綠卡,選擇繼續上學,為了和更多女生共處,選擇女王大學,甚至曾經被 Tesla 的聯合創始人告上法庭,理由是誹謗,當然,也曾經差點被投資人「暗算」。


不過關鍵在於,經歷了這麼多之後,他仍然在繼續做著對未來有積極影響的事情,並且仍然堅定的說登陸火星的計劃。


你很容易就會沉浸在 Elon Musk 構建出的那個科幻世界裡,跟著他一塊兒「仰望星空」。


然後,你看見了什麼?


生活大爆炸里Howard的爸爸。。。


特斯拉—高性能電池和控制系統
Solarcity—太陽能電池
高鐵—電磁加速系統
XSpace —重型火箭
我猜他下一個投資的領域是材料你們信不信?


我能說不讀作艾倫嗎,是重音在後,E 『Lon


被吹上天與太陽肩並肩的一個美國人


是我偶像啊!!! 至於為什麼? 看圖說話
(圖片是我逛ZAKER保存的)
(圖片太長了無法上傳,只能分為兩張了....

.................
不好意思 ZAKER我一般都是收藏文章 沒有仔細研究 不好意思. ....
這是一些其他名人的 原文鏈接 http://www.yixieshi.com/31877.html
這是只有馬斯克的
http://m.guancha.cn/Yushanguanjing/2016_04_28_358463.shtml


我覺得頂樓說的有的細節並不準確。
想了解ELON MUSK,建議你讀讀中信的新書《矽谷鋼鐵俠》。
很多故事和細節都很生動和具體,在知乎里聽別人轉述的故事容易三人成虎。
自己讀完對ELON的印象是:他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科技天才,但是為人嚴苛。


pibc決定了,馬斯克你來當主席。


少上知乎多讀書。

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http://www.amazon.cn/dp/0062301233
http://www.amazon.com/dp/0062301233/


美國是推手,他總要選一些人推動美國的理想,雖然美國探索太空是失敗的計劃,但是NASA還是要經常發布一些東西來給全世界洗腦啊。包括霍金,馬斯克,你們以為這些人背後是誰在推動,美國背後又是誰。傀儡而已。

而且這個人我覺得是個妄想狂。不是什麼真的有創造力的人。所以他的設想往往脫離現實,無法實現。特斯拉汽車也往往出一些問題。他是一個商人,披著理想的外衣推出驚世駭俗的理念罷了,就比如他用特斯拉這個名字,但是他的理念真的繼承了特斯拉嗎?我看是完全沒有。


還是讓他自己來介紹吧。
我在公眾號裡面搜集了他的一些演講,或許你能夠通過這些內容側面了解一些有關他的信息。

特斯拉CEO馬斯克:除了想像力,沒有東西能夠攔住你
馬斯克:是時候去闖一闖了
【長文】李彥宏對話比爾·蓋茨、馬斯克(2015博鰲論壇)
埃隆馬斯克香港演講:2025年去火星


現實版鋼鐵俠。


特斯拉勇士


與其說是當代特斯拉,不如說是當代愛迪生。


一個jerk, 但是是一個真有可能改變世界的jerk。對沒什麼實力(他認為)的人不屑一顧,對有實力(他認為)的人推崇倍至。該說他看人的眼光不差嗎(笑

利益相關:第一次Hyperloop 比賽參賽隊的成員(被piss off 的那種


推薦閱讀:

電影《竊聽風雲》中情報人員通過對方的手機(前提不拆下電池)進行監聽是否真實?
space x成功了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這麼多人說他很偉大?
人類科技如何突破瓶頸,得到爆炸式發展,形成高度科技世界,與外星文明自由溝通?
如果有耐超高溫的透明材料,可能實現岩漿內部觀光隧道嗎?絕熱問題如何解決?(不讓遊客被煮熟)
什麼水平的外星人/怪獸才能毀滅地球?

TAG:伊隆·馬斯克ElonMusk | 科技 | 特斯拉汽車(TeslaMotors) | 龍飛船SpaceXDag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