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人年輕工程師而言,歐洲哪個國家長遠發展的前景最好,到了中年成就期望極值最大?

20141218再編輯:我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發個帖子,關注度超出預期,我也許邏輯不夠縝密,表述有失精確,不過敬請達人們針對主題回答,不要針對我的細節錯誤吐槽,謝謝!
--------
有感於一位華人前輩,通過德(Siemens)法(Lafarge)兩國高管的經歷,對年輕工程師的職業發展路線提出寶貴的建議,尤其指出德國的發展遠景大大超出了法國,因為做到企業中高層的華人,在法國寥寥無幾,而德國則相對萬紫千紅。和北美移民國家相比,歐羅巴遠沒有那麼開放,傳統的單一民族國家融入主流困難得多,即使瑞士比利時盧森堡這樣的多民族國家,哪怕移民精英也被德法意(英)等組分民族佔據。

職場蹉跎三年了,絲毫看不到未來,沒有回國打算,打算長期挖資-本-主=義=牆=角。分別在一家網路和電器公司做過,看到一批國內top5本科出生的前輩,步入中年不過小組長,深感前途暗淡。打算換一個國家,故而求助知乎。標題似顯寬泛,可以這麼理解,在個人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哪個國家做出最大的努力之後,二十年內可以得到當地最大的認可,獲得最高職位薪水,影響力決策權等。

我先發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愚見,懇求前輩指正:
選擇國家的時候也許會涉及移民壁壘,工作簽證難度上應該是 瑞士&>盧森堡&>北歐各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荷蘭,目前只考慮這些國家,既然打算長遠發展,先換個歐盟國籍規避移民障礙也可以,唯獨瑞士連歐洲人都排斥了,而且華人的劣勢絕不只在護照上。

現在歐洲形勢最好的就是德國,況且職場華人數量龐大,但是除了少數國際大型企業或者外企研究部門分號,很難以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尤其是傳統機械相關企業,不會德語就是不能生存么?就像德國沒有華人吹噓的那麼強大一樣,法國也不像國內黑的那麼弱,但是相比之下閉塞太多,能以英語工作的只有schlumberger等屈指可數的幾家企業,況且這個國家強項對外國人幾乎封閉,阿爾斯通雷諾這種傳統行業還特別對華人不友好,是也不是?

比利時,個人感覺生活品質開放程度都介於德法之間,一些小型技術企業,電子IT類,或者豐田這樣的外資公司,還是可以用英語將就的?

荷蘭根據我的愚見應該是最開放的,殼牌飛利浦每年都有在其他國家招聘,而且英語使用成度也是非英語國家最高的,算是目前的主導目標,如果認識有誤,還望糾正。

瑞士絕對是天堂一樣的國家,但是移民難度也是首屈一指,不過也聽說有前輩直接過去工作的,一般都是一些空缺的定向機械類和IT職位,這個難度和前景如何?似乎歐盟國籍都不怎麼加分?

北歐和盧森堡幾乎不了解,還望達人補充,是不是有了歐盟護照就大開綠燈。

暫時就考慮這些,英國愛爾蘭就算了,已經做過足夠研究。我知道自己廢話太多了,自然槽點也不少,如果漏洞百出希望當個笑話看看就算了,畢竟把弱點暴露出來才能得到糾正,何況人艱不拆呢,希望各位前輩能夠略微指點一下,不勝感激。

----------------------------------------------------------------------------------------------
沒想到區區兩三天,該問題獲得那麼多人的關注,也有人指出問題里歧義的地方,於此明確一下:

首先,這個問題看起來比較寬泛籠統,但從關注度來說並不是personalized話題,應該和很多人密切相關。正如人氣最高的那個回答評論,對於歐洲各國華人工程師的集合,就是要從大數據和統計的角度,來分析其sup norm,儘管人的發展不是可以量化的,但是總可以從薪水職位影響力等因素作measurements,自然規律下,量化統計應該是Gauss或Poisson分布。也許取平均值或者中位數,都不會有太大差異(瑞士不會超過兩倍),但是如果去top 1%或者0.01%的percentile,哪怕德法兩國就存在數量級的的反差了。就好比近50年清華校友平均水平不會高出上海交大太多,但取兩者前萬分之一傑出子集則清華高出太多,道理是類似的。

關於那篇前輩的意見記錄,給個豆瓣鏈接,年輕工程師應該回國發展還是留在歐洲發展?,影響我的只是最後一段。


說幾句關於挪威的。

我來挪威工作7,8年了,從事與海底石油開採相關的工程設計工作。之前在新加坡讀書並短暫工作過。2006年前後,正是原油價格節節上升的時候,挪威的各家石油公司及服務公司們大規模招人,這是我來挪威的大背景。

再來說一說挪威。挪威原本比其鄰國瑞典和丹麥要落後的多。二戰後馬歇爾計劃給挪威的安排主要是造紙和有色金屬,當然還有傳統的漁業,都是靠自然資源。60年代末,挪威在與英國丹麥劃分好北海疆界之後,竟然發現了巨大的石油儲量。從此挪威一舉跨入發達國家行列。運氣真是好,還是靠自然資源......

挪威國土面積不小,比德國還大,但是多山,可居住面積就不大了,人口只有500萬出頭,跟新加坡一樣多。這樣挪威就有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再加上挪威家庭對子女教育(特指與就業相關的教育)的不重視,導致挪威的石油工業嚴重缺乏工程技術人才,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國外,主要是歐洲各國以及印度。

我在這裡幾乎遇到過來自所有歐洲國家的工程師,大把的瑞典人,丹麥人,英國人,法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希臘人,為數不少的荷蘭人,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等等。德國人也見到過,據他說挪威的工作節奏比德國慢多了。

還回到正題吧。

挪威是個還不錯的從事工程師工作的地方之一,(肯定比新加坡強 :-) )首先,工作壓力不大,小於法國英國。德國工程師遇到的不多,所以不好下結論。其次,工程師的薪酬高於所有其他主要行業(醫生除外),而且薪酬水平較為平均,有大鍋飯嫌疑。新進小碩年薪差不多也有10年經驗的lead的一半。而10年經驗的lead跟項目技術經理的差距可能就只有10-20%。第三,由於石油價格高企,工程師人才缺口較大,大部分時候外國工程師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專業不僅限於石油工程,石油地質或鑽井,傳統的機械,土木,自控都相當緊缺。第四,每過十幾年就會有專家出來說全世界的石油還夠開採50年左右,每次都是說還剩50年....我估計再開採個兩三代人應該沒問題。夠長遠了吧?其他社會福利啥的,挪威應該算是歐洲國家裡比較好的,但也不是好到人傻錢多的地步。

挪威的工程師工作主要集中在奧斯陸和斯塔萬格兩地。這兩個地方緯度不算太高,離極圈還有上千公里,沒有極晝極夜。奧斯陸冬天冷一些,估計跟東北差不多。斯塔萬格冬天氣溫跟淮河一線差不多,但是雨水多。生活方面,無聊這是肯定的,要知道奧斯陸作為首都才只有60多萬人,斯塔萬格20多萬。

深夜亂扯,大家亂看看吧。謝謝

補充幾點:
1. 挪威有自己的語言,挪威語與瑞典語丹麥語非常接近,與德語荷蘭語也有一定相似度. 石油行業相當國際化, 工作語言基本為英語. 生活上自然還是得學一點挪威語才比較方便.
2. 挪威所得稅率很高, 大部分人的稅率在30-40%之間. 當然醫療,生育,養老方面的福利也不錯.
3. 挪威物價很高, 麥當勞一份套餐在90-100克朗的水平,可見一斑. 由於近幾年外來人口的迅速增加, 幾個大城市的房價也相當高, 斯塔萬格地區一套地點還行的60平米公寓(新房)得賣到300萬克朗.
4. 挪威的工作簽證感覺不是很難,畢竟人才缺口很大. 以前左派工黨在台上的時候,比較歡迎外國人才. 去年大選工黨輸給右翼聯盟,但是右翼上台後並未對外國人才的政策做任何重大的修改. 我的感覺是只要北海一直有石油,挪威就會也只能不斷的從國外引進工程技術人才.
5. 前面有人提到的種族歧視,說實話,我自己並未感覺到. 當然這跟自己所處環境有關, 公司里大把的外國人, 種族歧視在政治上無論如何都是不正確的.
6. 挪威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申根簽約國, 也是北約成員. 基本上社會經濟各方面都與歐盟接軌,除了農業. 脆弱的農業也是挪威不願加入歐盟的主要原因之一. 挪威認可歐盟的駕照, 不然即便是老司機, 考個挪威駕照也得花2萬克朗以上.


我剛到德國4個月,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資歷不足。但是希望就我所見所想隨便寫寫。
第一是上文一個討論中提到的對理想生活的預期,這裡的問卷調查顯示薪資在就業因素中只能排到第四到第五的位置(德語閱讀理解的文章,數據出處不能引用)。工作環境,空餘時間,企業氛圍,企業聲譽,甚至企業社會責任感都會比較看中。並且大致上德國人並沒有中國人那樣的強烈競爭出人頭地的願望,很多年輕人都不(願)上大學,因為一份普通的工作和足夠的社會保障已經可以提供較為優質的生活並無需為將來擔憂。他們不看中物質財富,因為就是修房頂的工人都可以開的起Benz,與此同時豪車在國內還是與身份地位相聯繫的炫耀性消費。他們更重視生活質量,到處都可以碰到騎車,跑步,曬太陽的人。
第二是我的個人就業觀點。我也是工科專業,今後也不打算買私人飛機和遊艇。如果不讀博士,普通的工程師工作就很滿意了,每天抽時間鍛煉身體,建立自己的家庭,每年一兩次旅行度假,保持健康快樂,還有什麼能奢望的呢?好吧,你可以說這是小農心態。但是往大處看,地球資源不足以支撐無節制消費。我甚至比較反對一些明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消費,比如大排量汽車。最近因為看了些牛肉和資源環境消耗的文章,正準備階段性戒除牛肉。必須指出,環保觀念在民眾之中影響力很深,種類繁多的垃圾分類,永久放棄核電等等。在此生活一段時間,多多少少會被影響。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成功不僅僅是財富上的成功,還有權力,地位等等社會屬性。整個歐洲最有權力地位的人,大約是默克爾,但是也是在德國二台的諷刺節目Heuteshow中被挖苦最多的。德國人不會因為你是主教,市長就自然而然的尊敬你,但是他們熱衷於談論你的醜聞。商業精英就更不在此列了,想想漢莎大罷工和明年執行的最低工資。
然後你也可以說成功是書寫歷史和自我實現。能成為傳奇的人物,都能上時代周刊封面,我自覺尚差幾光年,所以不做評論了。如果你有此志向,那就當我燕雀吧。
第三,德語很難,這應該是德國准入的最大門檻了。在此我就不具體吐槽了,相關內容網上很多。英語基礎對學德語幫助有限,主要在閱讀辭彙量方面,但有時反而有干擾。不會德語在德國確實會有很大問題,如果準備長久定居,語言必須紮實。

當然德國也有很多問題,比如低效率的政府機構,辦個延簽用了兩個多月。還有比例很大並日漸增加的穆斯林人口。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我讀了一本《America Alone》,雖然不能完全接受書中觀點,但是對未來在歐洲定居還是有些顧慮。


具體得看行業,但大多數行業對語言的局限性都相當大,如果你是做IT電子信息類的,那麼好多工作英語就可以搞定,如果想工作生活都比較輕鬆,首推北歐英國和荷蘭,英語普及會比較高,應用也更為廣泛......
如果您不幸地是要去工廠的工程師,那當地的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會會給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不過說這麼多前提是你得找得到工作,因為歐洲找工作真的挺難的


謝邀。

昨晚乍看到題目多少有點被提問者的氣勢鎮住。大概是我習慣被命運掐著喉嚨,很久沒有碰過這種指點江山的命題——好吧也許小學時手捧兩戰戰史面對歐洲地圖縱橫捭闔、中學時通宵熬夜在《文明》里慘淡經營的時候有過,但現在我覺得,人生只能到處種樹然後守株待兔;像題目里這樣在選擇出現之前就去考慮該選擇什麼,很容易徒增煩惱。

不過也並不是說這個問題就大而無當。甚至這樣的問題或許也只能在大尺度 / 統計數據上看才有意義,而不是單獨靠列舉個案來說明某個論點。我相信即便理論上能得出 B 國比 A 國優渥的結論,也總可以找到某甲在 A 國風生水起,同時也有某乙在 B 國朝不保夕。當然也是因為我閱歷還離能夠根據提問者的情況給出切實中肯的建議相差太遠,雖然我也很難想像能有一位四五十歲在歐洲各國摸爬輾轉過多年的老華人工程師會在知乎上站出來為後生們指點迷津。

不說廢話了。歐洲經濟目前德國最好,這個應該沒什麼疑問。英德法三國相比,無論 GDP、GDP per capita、失業率、基尼係數這些看得到的數字,還是社會安定程度、政治混亂程度乃至婦女平權程度這種無法量化的主觀感受,德國都要好一些。而對於技術移民來說更重要的是,德國的工業企業領域寬廣,數量眾多,而且都非常務實,只要能給公司帶來業績,基本上任人唯賢,移民背景不會是太大的障礙。社會風氣也不錯,德國人直來直往,甚少裝屄,務工的勤懇敬業,經商的坦誠實在,官吏系統雖然拖沓,但是友善廉潔。職場上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勞動強度不大,補貼齊備,假期多,醫療和養老有保障(前提是不能只依靠國家養老保險),加上氣候啦申根區啦公共交通啦之類的額外優勢,我認為想要安居樂業的話,德國算是綜合下來的不二之選。當然我身處德國,上述結論毫無疑問地有個人偏見,並且針對其中任何一點我自己也可以舉出耳聞身受的反例,但如果老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選擇瑞士……咦,我是說德國。

瑞士是個奇妙的存在,一個領土不過四小時車程的內陸國坐擁那麼多製造業和金融業巨頭,而同樣是小國寡民山清水秀,隔壁的奧地利就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完全想不出來奧地利有什麼工業名牌……KTM?)。薪水很高,生活質量一流,美得無可挑剔。但是瑞士沒有藍卡,並且由於優先權審核機制的存在,使得找到工作雖然並不異常困難,也是非常看機緣的事情,想要長期留下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技術移民來說德國瑞士的最大障礙是語言。不會德語生活真的相當痛苦,是任何略有智慧的人都無法忍受的別人看起來都替你難受的文盲般的痛苦。工作上則會嚴重限制能夠選擇的職位和能夠要求的薪水,上升空間更無從談起。許多跨國公司說「工作語言是英語」不假,但在這些公司工作並不意味著只使用工作語言就夠了——英語和德語的替換使用是一種 code-switching 機制,德語母語者跟你說英語時是同事,說德語時是朋友,不懂德語就意味著交不到職場上的朋友。

如果只會英語是不可克服的硬性條件,那我覺得荷比盧(Benelux)地區並不是首選,原因是那裡競爭太激烈,大家都抱著一樣的想法去碰運氣。而北歐瑞典、挪威這些福利社會可能都是更好的選擇,挪威比瑞士更富裕,人口更稀少,當然可能也更無聊一點。在石油產業完蛋之前挪威經濟都不會差,瑞典更是機電、通訊、醫藥強國。不過北歐的氣候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影響可能還挺大。

另外歐洲其實還有一些比較偏門的地方,比如馬爾他,可以全英語工作。這是個很奇妙的國家,如果你願意試試而且能忍受的話。

大概就這樣吧,可能也沒什麼幫助,至少沒辦法確定什麼「中年成就期望極值」。我是基本認定目前階段的第一代華人移民在歐洲升到高層的可能性不高。移民背景導致 incompetence 佔一部分因素,另一部分也是因為歐洲本來就老齡化嚴重,企業中層領導都是大批四五十歲的人,你非要跟中國美國這樣畢了業干兩三年升主管的環境相比並且認為那樣才是「有成就」,不合期望才是情理之中。我不認為晉陞才是工程師的唯一成就。況且人生成就也許是一個以時間為自變數的函數沒錯,但極值定理對它是否適用是非常值得存疑的事情。如果一心去追求最值,沿途座標軸上的其他風景很容易就毀了。

最後本版同文說「中國」的這些答案,答非所問且不說,我是覺得有點盲目樂觀(當然,悲觀是我的中名)。德國比四川小四分之一,GDP 是四川的九倍,9 × 0.02 和 1 × 0.15 哪個多?歐洲企業去中國當然是賺錢去的,而且是賺大頭。再者,以國內不到10%的人佔有著80%財富的分配狀況,新增長的財富會有多少分配給顯然身處90%裡面的工程師?

選擇歐洲除去悠閑之外就是要規避風險,國內每天都在上演殭屍片,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相信自己是一定會活到最後的主角,而不是出鏡一秒就被花樣生吞活剝的龍套——明明已經有那麼多人裝備著砍刀、十字弓、霰彈槍、火焰噴射器甚至M1A1都照樣掛點,換你就算開一輛勒克萊爾或者豹2去,勝算又能提升多少?沒有背景、沒有野心、只有一技之長的非投機主義者並不適合回國拼殺,呆在歐洲挺好的。也許在這裡發展更像一部風光片,一成不變的青山綠水城堡教堂看太多固然乏味,但至少你確定地知道,劇情里不會死人。


本人11年前畢業於國內大學自控專業,做過一年碼農,後來覺得不合適跳槽去做技術支持,8年前被外派到義大利管理售後服務,然後轉銷售線,最後跳槽到義大利一家小公司,老闆是華人。義大利是ICT沙漠,本土的企業半死不活,鮮有競爭力的。曾經到德國工作過大半年,那邊的工作氛圍好不少,至少大家看的是成績,不會像義大利人一樣裝,收入水平比義大利高,治安好,社會秩序好。不過德語確實是一道坎,而且氣候較差,最後決定先回義大利拿到長居再從長計議,於是就有了跳槽一說。個人認為短期看國內機會多,成功例子多,但不一定輪到你,畢竟基數大概率低。相對而言歐洲較穩定適合邊工作邊享受。另外我認為中國很多ICT企業發展到現在也到了瓶頸,肯定要向歐美擴張,如果能負責兩邊的協調工作,有管理技能,中國駐外公司非常需要這樣的高管。另外一種可能性是本地創業,只要國內有工廠支持,本地有運作經驗,中國商品征服歐洲問題不大,當然最好有本地合伙人。


LZ寫了這麼多,我來給LZ簡單整理下思路吧,看我說的對不對:LZ想留在歐洲,在大公司做到高層,但只會英語……只會英語……只會英語………………
那LZ也只有英國可以選了啊!對其他國家來說,你連他們的語言都學不會,怎麼能證明你真的有能力有智商?你連他們的文化都不了解,怎麼能管理好企業與員工,正確把握市場?
我就不理解了,在歐洲那麼多年了,學個當地語言有那麼困難么……


總體歐洲工作機會好的地方不如美國多,唯一具有大城市競爭力的只有倫敦。倫敦本身很多政策上已經脫離了歐盟,工作氛圍與競爭也與其他英國城市不同,基本倫敦工作的外國人占多數,美國的成就來自於移民,倫敦也是這樣。所以倫敦肯定是在歐洲發展最好的城市
如果要比中年成就,中年成就不管在美國還是歐洲都不如中國發展好,中國發個快速發展的國家,很多機遇是發達國家無法比擬的。歐美你到中年只會過的比較愜意,醫療保險都有充足保障,不會為未來擔憂太多,但你事業不會有太大突破,有雄心的還是回國發展好


題主這麼大野心,只好去德國了。

HandelsBlatt不久前有篇文章叫做「Does Foreigners make better Germans?" (收費文章,需要可以私信我)裡面提到德國最重要的30家上市公司(DAX 30)中,有6家CEO是外國人

介紹下圖中三位:

  • 居中的是拜耳的Marijn Dekkers,荷蘭人,化工博士,從GE開始以研發崗位入行
  • 左邊是SAP的Bill McDermott,美國人,MBA背景,職業生涯始自施樂公司
  • 右邊是漢高的Kasper Rorsted,丹麥人,哈佛MBA,職業始自Oracle

所以總結一下....要想在歐洲公司掌握權力,貌似是要去美國混幾年才會比較有機會。


言簡意賅的幾個答案都是好答案。但是明顯是被人點了反對和沒有幫助。

歐洲因為國家多,語言雜,挪窩的可能性較低。在你決定到這個國家留學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你這輩子可能和這個國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了,少數奇才還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連破好幾種語言外加英語在歐洲各個國家都吃的開。這個已經非一個肯努力的普羅大眾能做到的了。這些人我們這輩子只能是仰視。但是就算這些牛人,也未必就能混到高管。這升遷路上的暗算,潛規則已經不是你靠努力靠自身的實力能彌補的。


其實歐洲國家的發展程度都差不多。
沒什麼好壞之分。
所謂的失業率,其實和高學歷想留在歐洲的留學生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因為失業的都是些什麼人,大家心裡都清楚。

留和不留也就是在收入,環境,職業前景上做比較。其他什麼食物,習俗那都不是個事兒。喜歡老外的,那就娶一個或者嫁一個。保守點的,那麼華人,中國人,亞裔也不少。結婚這檔子事兒也不是留或者不留的主要因素。再不濟,從國內空降也是一個辦法。


===================================================================

還是比較比較實實在在的東西吧

1.收入比較

歐洲普遍存在的真理就是收入高的國家和地區,相對應的也是物價高,稅收高,房價高。
最後體現到購買力上面,並沒有多大的差距。就是一個國家內比較,大城市,中心城市,收入高,但是相應的交通,房價等各種支出也是高出很多。

大家可以去查詢歐洲國家的人均購買力均價。除了幾個小國奇高的人均。法德英其實都是在一個水平上面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再給一個歐盟的收入水平統計表 Comparatif social europ??en

(都是稅前,個人所得稅上面,比如德國,北歐的就要比法國,英國等要高不少。還有起征點也是很有學問。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個表格Fiscalit?? dans l"Union europ??enne a?? Wikip??dia)


歐洲幾個大國的平均稅前工資其實都在2500到3000歐元之間(其中包括了 德法英,瑞典,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荷蘭)差距真的很小。

除了丹麥4200 愛爾蘭3900 和盧森堡3700 的月稅前平均高出一截。落後的南歐的義大利和西班牙都在2000歐元左右。


(此處還未考慮當地國的物價因素。 比如在瑞士的麥當勞一個套餐比法國明顯高出30%左右。還有房價等,息息相關的就是一個月的房租支出。巴黎的1000歐租到的房子可能都不如南法400歐的。一個帶個人小花園的底樓兩室一廳在外省800歐封頂,但是在巴黎,市區就不要想了,這不是我們租的起的,就是在郊區沒1500到1800歐,那這房子肯定實在暴力街區內。 沒柔道或者跆拳道黑帶的,慎選。)


2.氣候環境

比完了收入,比環境。出國的人不都是說,國內的氣候環境太差,所以我想留在國外。而國內很多人嚮往的也是歐洲的自然環境。來個年平均光照小時數。

法國的優勢顯露無遺。 特別是南法。 大熱天沒南歐熱。 但是冬天沒德國或者北歐那種大雪紛飛的日子。 英國還有北歐國家的公民,很多都希望退休後能到法國 西班牙等國家居住。

今年大風雪,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還是照樣陽光燦爛。 德國,北歐國家鬧雪災。 氣候這個指標,又有多少人會考慮進去呢? 或者氣候這個到底值「多少錢」?


3.工作前景


其實進入公司,玻璃頂馬上就見到了。你這輩子升遷的可能性很低。
不為其他,就因為你是第一代移民。
這可不是什麼discrimination。 就是歐洲,高管也是要靠人脈,靠關係。工作開戰的才能更加順利。有沒有政商界的朋友,決定了你的位置。


你一個中國第一代移民。業務水平再高,可以讓你在RD裡面發光發熱,盡情施展你的才華和能力。或者給你領導個小組,這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做到戰略層面的公司高管。 國外也是有裙帶關係,這明顯是我們第一代移民最缺的。至於國內有個好爸爸,那麼公司可能會直接把你派去中國做高管。這個其實還是沒進入公司的主流高管層。


============================非直接利益相關===========================

(本人在瑞士的親戚,一個好姐妹是UBS的中高層。但是日子並不那麼好過。她自己都說在公司里的境遇越來越差。工作開展不開。如不是當年其瑞士丈夫在另一家銀行也是管理層,她這個位置幾乎是沒可能。現在她的丈夫退休,人脈關係大不如前,公司就各種做手腳想讓她自己主動交出位置。 還能堅持多久就靠她的忍耐力了。)


比如法國的鐵路系統,SNCF,排他性很強,非歐盟國籍幾乎不予考慮(參見知乎關於SNCF的問題)。唯一的總部中層也是入了法籍的華人。Orange, EDF,ALSTOM,TOTAL等中國的工程師的確不少。但是都不在管理層。知足常樂,喜歡悠閑日子的人,覺得還不錯。但有理想有抱負,想闖的也是做個幾年覺得沒勁了,看不到未來,收拾收拾回國。 還有得是做了不久無法融入公司團體的。也大部分回國了。

====================================================================


個人工作經驗也告訴我,我在公司雖不是可有可無,現在也是一個大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上下級關係融洽,同事間打情罵俏,工作也是愉快輕鬆。但是在研發部門,幾乎清一色的Dr裡面,我的文憑,我的能力在每次開公司大會的時候,真心覺得自己是滄海一粟。 研發的幾百個Dr,世界各地各大牛校的Dr一把抓。 常春藤,劍橋牛津根本都能搞校友會了。我現在這個團隊(大概7 8個人)的一個負責人就是耶魯大學經濟學的博士。雖然業務水平不如下面的醫學Dr,但是人就是能把團隊管好。


我覺得能做到一個團隊的領導層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就是所謂的中層。 論資排輩,內外親疏,背後小動作,這個在國外也是有的。


當然自己也沒想那麼多。 與其天天想著你得不到的,還不是好好的做好自己那份工作,踏踏實實的過日子。日子雖然過的沒很多人說的很艱辛。但是沒心沒肺的下去,混中高層,肯定是不用想。能在收入上有所斬獲,那就是最大的快樂了。 可能國內有個啥好差事,回去了也說不定。

==================================================================

那麼問題來了: 大家還準備來歐洲么,選哪個國家好呢。。。。。。


別被這種文章忽悠了, 什麼德國華人高管萬紫千紅, 我就問問華人高管有多少? 又有多少在德國工作的華人? 我可以說, 屈指可數, 那篇文章的作者可是91年的博士, 什麼概念, 91年那會能考上大學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更別說留學德國最後拿到博士的了. 德國大型公司很看中學歷, 高管清一色至少diplom, 最好是dr, 你可以試試在德國讀個dr要多久, 我認識個學長, 國內浙大的, 在德國熬到35才博士畢業. 一般的國內的大學的學士碩士在德國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人家就認自己大學的學歷, 也就是說, 從國內直接過來發展的人,要面臨幾大挑戰

1. 語言, 德語不到母語級別就別談高管
2. 學歷, 國內學歷認可度太低, 普通工作人家認你, 要升值了就是絆腳石
3. 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異大, 沒多年融合你根本融不進去
4. 社會, 發達國家社會總體來說是核桃型, 想當中產階級, 太簡單了, 我畢業就是中產階級, 你藍卡過來就是中產階級, 想往上, 社會沒有那麼大的空間.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是回國還是留德在德國的華人論壇上屬於月經貼, 基本最後的結論就是, 想安逸, 留下來, 想闖一下,請回國

在說下國內吧, 國內通貨膨脹是挺厲害, 但是, 作為一個IT行業工作者, 你的收入增長趕不上通貨膨脹, 那是不正常的, 我上次回國, 我父母就幽幽的說他們哪個同事的小孩現在在做什麼項目經理, 年薪40W, 我也只有苦笑, 我的收入換算成RMB也就這樣, 還是稅前, 但關鍵是, 我很清楚的知道, 我在德國工資上漲絕對不會比這位國內的項目經理快. 這就是德國的問題, 向上的空間和國內相比太少, 你要是能在德國奮鬥成高管,我保證你在國內一定更成功


法國,人力貴,而且不穩定(三天兩頭罷個工啥的...),所以一般企業對於自動化和信息化啥的都很感興趣。開發個系統怎麼也不會比一群天天罷工的二貨一兩年的工資貴。所以IT完全不愁工作。
至於工資嘛,入職3000起,稅收2000出出頭。十年後大概6000,到手4000多吧。再往下估計不太會超過一萬。

職位嘛,太大的領導跟你沒關係,IT業上層靠的是關係和人脈,還有爹啥的。領導個十來人的團隊估計有希望的。


到了中年,在歐洲國家的社會地位是不會有什麼提高的,財富積累不會超過同等級歐洲人,而且,在同等級能力的情況下,但他們的上升通道,明顯比你寬

要想獲得較大的認同感,大部分人還是只能從中國人中找,想獲得成功感,可能還得回國找,還不一定能找到,因為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工作氛圍,不是靠你的個人努力得來的,它本來就在那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環境都已相對完善,薪資、福利都是有數的,如果只是當打工的,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前景是很清楚的,無所謂期望值極大。


樓上雖然說了很多
但我想提醒一下——你們見過歐洲哪個國家有50年不打仗的?
好吧,核彈發明之後,只有海外打仗,打到本土的沒有。
慢著,有些國家真的本土50年沒被炸了

不正常啊
還好,現在綠子多,經濟衰退,歐洲人自己也抓著某些過時的思想不放。

就缺個希特勒了。

所以要去哪裡啊?
去法國啊!
為什麼啊?
有核彈,玩大的死的不痛苦,玩小的容易贏,而且他們軍工產業還是比較好的,萬一出事兒了也有點議價的本事。
法國人慫,要是真來個快的,輸的麻溜的,自己被轟死的可能性就小。

總之……想要在歐洲國家平靜的過完一生,根據歷史來看最好還是早點死比較好,這樣沒攤上大事的可能性比較大。

自己想想就知道了……一個國家就中國一個省大,各自各懷鬼胎,軍事技術力量一般還不錯,內部經濟人均高但體量不大(波動起來可以瞬間傾覆整個生活質量),各自對自身國家的優越性通常比較看好……

你說要在這麼個地方「穩定發展,過好生活,tm還一輩子」。

人啊,的確是受有限的個人經歷影響的。

問題是,考慮今後20年,30年甚至50多年的(假設你覺得可以活過平均年齡)。
這……
歐洲肯定是不靠譜的。


既然是移民到歐洲 就別想作出多大成就。 那是個享受生活的地方 不是做事的地方


謝大神 @Sven邀請!

我的回答是中國!

對的,就是中國。

我覺得中國的發展前景比你說的所有地方都好。

在德國積累幾年經驗而後回國發展是最好的。

還有我想提醒你下,在德國(歐洲其他地方我不清楚)非常罕見有中國人做技術進入上層的,到現在為止我只聽說過一個叫萬鋼的。

所以啊,中國其實很好,你要是感興趣可以來德國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去。

要是碼農的話是可以用英語做工作語言的,這沒問題。但是,德語還是要學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啦!


這個,我覺得看人的選擇吧。做IT,基本上最好還是在美國。世界最好的計算機研究機構,最好的計算機專業大學,最好的計算機領域公司,最頂尖的人才都在美國。美國機會多世人皆知。如果能去,去美國吧。

至於留歐還是回國,要看個人意願。職業發展角度,歐洲不如中國。歐洲被人稱為老歐洲是沒錯的,有志向的年輕人都往美國跑,很少人願意留在歐洲。可以看看歐洲人年齡構成就知道了,老人多。老人多意味著思想觀念保守,沒什麼創新意識。所以不適合做IT研發方向。歐洲也缺少計算機領域的公司,進科研所倒也不錯,只不過機會太少了,而且沒什麼錢可賺。本來碼農這個職業應該是收入偏中上的,在歐洲排不上吧。

歐洲也有計算機公司,多是XX駐XX分公司。由於歐洲人力成本更高,導致如微軟、谷歌等把研發中心設置在本土或者中國或者印度。歐洲比較出名的可能就是SAP了吧。英國比其他歐洲國家好一些。至於職業發展,這麼說吧,歐洲公司外國人很少能爬到高層的,不是因為人少,而是你懂的原因。

國內機會就多了。BAT或者其他公司也都行,個人發展因人而異。不細說。

但是最終留在哪,不單單是取決於職業發展。也與你所在的環境有關。如果留在北上廣,你工資沒有m,買房就要靠家裡(有房者除外)。然後買車結婚生孩子,成本都比國外大。而且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環境污染這些在中國都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我個人傾向於即使發展機會再多也盡量不要留中國,因為我覺得健康安全得活著比啥都強。

當然,如果你能混得和霸道總裁一樣,說喝奶茶就喝奶茶,說買別墅就買別墅,那在中國就挺好。賺夠錢,老了去移民國家養老。是不是很開心?

對了,其實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挺好的。


各種數據分析 實例比較之前的各位大牛都說的很清楚了 我就不贅述了

以我十年在歐洲的經驗 我只說簡單幾點 非常切題的回答樓主的問題

對華人年輕工程師而言,歐洲哪個國家長遠發展的前景最好,到了中年成就期望極值最大?

說句實話 想在工作上期待長遠發展 在歐洲就別想了 原因很簡單

1、你很難融入當地社會 即使你當地語言說的溜溜的 這個是歷史原因 歐洲人就是這樣 其實跟其他國家人比起來 要排外、保守的多 想靠在公司穩步發展有所成就 只有兩個地方 中美


2、歐洲的工資水平 說實話 真的不如中國和美國 實在太可憐了 具體數據 之前的朋友都有分享 當然 歐洲的物價低 所以 還是餓不死


3、如果想靠創業致富 也很難 歐洲其實非常的分裂 語言和區域碎片化問題非常嚴重 在歐洲做活的互聯網創業都是老美搞的東西 除了booking和spotify大家還能叫上名字 其他的 都不敢恭維 在歐洲發財的華人 無外乎於搞這兩樣東西:開餐館和搞代購 完了 沒有其他


我想問下歐洲各國哪種工程行業比較有前景呢,土木/電氣/機械/化學工程,我們學校的工程有歐盟國家的認證,我其實也不太了解歐洲的情況,只是想知道那些國家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狀況如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謝謝各位。
希望能真實,詳細。


其實我覺得只要在安定的國家都是不錯的,但是每個人對目標設定不一樣。


歐美都是中國人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推薦閱讀:

荷蘭的花卉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優勢體現在哪些地方?

TAG:法國 | 英國 | 德國 | 荷蘭 | 比利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