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地區有哪些通常只在春天才能嘗到的美味?

都說蘇杭地區的美食是最有季節特點的,正好想趁著春天去,不知道哪些是這個季節最不能錯過的?


謝邀。

新寫的小說里,摘幾段。

哦對了,這段默認是1981年(我出生前兩年)發生的事,所以算老年間的,我上一輩人愛吃的東西。

星期天,小夥子送來了一大袋淡紫香椿芽,說是同事出差去北方帶回來的,前兩天剛到。外婆大為驚喜,回憶著自己多少年沒在穀雨前吃到紫色香椿芽了,就吩咐媽媽燒開一鍋熱水,將香椿芽燙了燙,香椿芽發了綠,拌了麻油,大塊豆腐用水燙一燙,下一些鹽,等一等,和香椿芽一拌。屋內屋外一起叫出來:好香好香!

蘇州人民精細,以前物質不豐富時,依然不忘講究,每年要吃頭刀韭菜:說是頭刀韭菜,經了一冬,藏陽蓄氣,特別鮮脆有味,略炒便能吃,拿來炒雞蛋更有味。還有拿韭菜葉子蒸在蛋里的。

船娘握著一條條新釣上來,剖完鱗、取完內臟、大拇指粗細的小魚,放進慢火煮著慢條斯理咕嚕嚕響的粥鍋里,滴了一點醬油。出鍋的時候,撒了一把蔥花。

酒釀,在他們那裡叫酒釀,在有些其他所在,也叫做醪糟。過年時,可以做甜食配彩色小湯圓吃,平日也能幹喝。在他們那裡,酒釀是正月後二月間,自己在家可以單做的。平常,酒釀阿福叔踩著三輪車,後廂覆著白布,白布下是一盆盆冰涼甜的酒釀——酒汁配著糯米飯——一路嚷:
阿要酒釀?酒釀甜的!阿要酒釀?酒釀甜的……

江南人對春天敏感:吃了一冬的紅燒蹄胖之類,悶得腦滿腸肥,油脂如大衣裹滿身軀,急待些清爽的,於是見了鮮筍就兩眼放光。腌篤鮮是個好樣兒的:葷素連湯皆備,夠一大家人下飯了。姑娘在廚下剝筍,媽媽切好了鮮豬肉,切好了鹹肉,洗凈,將水大火燒開,下了肉,加點兒酒提香,慢火悶了一悶,加筍,開著鍋蓋,慢慢的等。到晚間,湯色變白泛黃,勺子舀起來,香味醇厚。

黃昏了,媽媽在廚房教導姑娘:鍋里油熱了,下生薑,放下黃魚,兩面煎一煎,下十滴料酒,放酸菜,加水,燒到水開,放蔥——這就是酸菜黃魚湯了。


放在最前面的,把蕨菜隱去不推薦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2B類致癌物,含有原蕨苷,是一種沒有安全閾值的可能致癌物質。所以也希望大家都不要推薦別人吃這個了~

所謂蘇杭地區,我想題主想問的也就是江南地區了,因為拋開了淮揚菜發跡的地方,蘇杭也難稱江南了。
江南地區極其講究不時不食,尤以清朝鹽商為甚,彼時對食材的講究和追求已達觀止。
時不以四季分,不過籠統說來也是方便。
春季江南這裡的時令食材,分葷素來說
素菜,江南春季的素菜多為以前的野菜,一到春天,自田間地頭各處長出,江南這裡家家戶戶就開始吃野菜了,現在因為需求大,很多也開始人工種植。
馬蘭頭,最常見的做法焯水後和香乾涼拌
香椿頭,常見做法是香椿頭炒蛋
薺菜,有的地方就直接叫野菜,蘇錫地區喜歡做薺菜餛飩,南京這裡會做薺菜圓子,烤鴨薺菜羹。薺菜莫清炒。
青團,用艾草汁做的,名聲很大,不多說了。江南各地做法叫法都不一樣,比如杭州會叫清明狗兒。
薹心菜,湖州嘉興春季愛吃的野菜,清炒即可。
楊樹花,淮揚地區春季愛吃的野菜,也叫楊樹掛,用作餡料。
金花菜,也就是草頭,蘇滬地區春季愛吃的野菜。嫩時人吃,老時豬吃。
蘆蒿,南京春季愛吃的野菜,臭干鹹肉同炒。
洋花蘿蔔,不剝皮,略拍碎,甜醋汁拌。
野水芹,現在頗難得,大多是人工養的白水芹,和白乾同炒。
春筍,放在最後說,這是江南地區最普遍也是最有名的春季菜了,嘗鮮無不道春筍,杭州的南肉春筍,也就是腌篤鮮,上海的雪菜春筍,南京的春筍炒薺菜,蘇州的涼拌文武筍。


河蝦,這是春季來江南,葷菜里第一個要說的,做法多樣,一道炒河蝦仁,江南各處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有絕不能放小蔥放料酒的,有必須放蔥白的。當然還有醉蝦,新鮮的河蝦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加上各種小料拌勻後直接吃,不過吃的時候要小心有酒量好的河蝦沒暈過去,會拿鉗子夾你嘴巴。居家裡最直接的吃法就是清水一煮,撒點細鹽,直接大快朵頤吧
三鮮
刀魚,春潮迷霧出刀魚,今年刀魚價格降了不少,值得破費吃一次,去揚中,清蒸即可。
鰣魚,吃不到了,就留個念想吧。現在市面上的都是養殖,海鰣魚。每年揚中那大概能出個幾尾而已了。
河豚,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三鮮之冠,如今河豚大多養殖,已沒有當年拚死吃河豚時的心驚膽跳了,傳統吃河豚,一鍋燒出,廚師要當著食客面先吃一口以示安全。河豚最美的就是那層皮,這三鮮,都去揚中吃就沒錯了。
菜花開了
菜花塘鱧魚,杭州叫步魚,油菜花開時,正是吃塘鱧魚最好的時節,所以也叫菜花塘鱧魚,體大點的紅燒,小點的燉湯,中國常見的淡水魚一般都不適合清蒸,不好吃,但塘鱧魚不一樣,清蒸似石斑~
菜花甲魚,同樣是等著菜花開的時候吃最肥美,愛咋燒咋燒,反正都好吃~~~
櫻桃肉,豬肉不是時令菜,但櫻桃肉是,講究的人只在春季吃櫻桃肉。
螺螄 河蚌,這兩樣河鮮在江南也都是春季的時令。


既然是蘇杭,那上海也算吧。能想到是浦東本地的下沙燒賣。

這個燒賣只有上海的航頭鎮下沙地區有。鮮筍肉餡,湯汁多。因為春筍是主要配料。所以對春季的時令性要求很高。每年只做一季生意,最多就賣2個月不到,最少的時候賣50天就結束。每天的供應也有上限,號稱不留隔夜貨;現場蒸,現場吃。你可以說這是飢餓營銷。我覺得挺好,餓一餓,等一等,排排隊。有一點點稀缺性,有一點點儀式感。天天都能吃到的沒有美食。


我來補點杭州的吧。

春筍步魚

土步魚就是塘鱧魚。春季最佳。

杭州1956年就有名菜曰春筍步魚。取當時很賤的野生土步魚,烹成清爽時鮮菜。

找了菜譜如下。前年在汪庄吃到的做法和這差不多,只不過加了新鮮的雪菜。


在油鍋中倒入魚塊,不要用炒勺,用筷子將魚塊劃散,以防炒勺將魚肉散碎;

再加筍塊(要切成比魚塊略小的滾刀塊)入鍋,約炸20秒鐘,一起撈出;

放入蔥段,煸出香味,再次放入魚塊和筍塊,接著把用醬油、白糖、紹酒、味精、濕澱粉調好的芡汁倒入鍋,輕輕顛動炒鍋,待芡汁包住魚塊時,淋上芝麻油,也可以根據個人口感,加入辣椒、胡椒粉。


蒓菜湯,春天開始吃,但是一直能吃到夏秋,我把審題給忘了,感謝糯米漿提醒。

油燜春筍是官方認定的杭州名菜,雖然江浙挺常見的。貼個我自己做的。試過不少做法,最後還是選了這種。

春筍縱向片成四片,切差不多大小的滾刀塊。油鍋下比較多的油,燒到六七成熱,春筍下鍋泡油,漏勺撈出。然後再下去泡一次。


把油倒出,鍋里留一勺油,下糖、酒、醬油炒熱,下春筍翻炒,再加一小杯黃酒,中小火上蓋燜煮一會。


泡過筍的油炒其他蔬菜會很鮮。其實我更喜歡用來炒仔雞塊,炒油爆蝦也很棒。


上海春天要吃蔥油蠶豆。要等本地種嫩蠶豆上市,用大量蔥花和大量糖,炒後再燜。


這是「洋蠶豆」:

這個比較丑的是本地豆:

淮揚地區,就多了。軟兜,是未成年的黃鱔……刀魚,河豚,都是春季俏貨。

蘇州好像是在糕團上格外講究些。蘇州本地的青團是要用正儀的漿麥草汁來做,小麥草據說不靠譜,用艾草汁更是走得遠了。這是最近一間大糕團店的人跟我說的,權記一筆,供各位參考。


然後這季節螺螄很肥嫩。


最後,香椿本來應該在北方流行,這些年也慢慢在江浙菜場里常駐了。炒雞蛋最多。

謝謝邀請。


青糰子。今天放學就去買了。一塊錢一個。


1.「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刮內臟、去橫骨、剪魚眼魚翅、漂掉血水,最後剩下雪白的魚肉。每次開春的時候都是吃河豚的好時候,因為家裡弄起來很麻煩,所以一般只在宴會的流水席上能喝到河豚湯,吃上清蒸的河豚肉。白白的湯和魚肉,你很難想像宰殺的時候它怒髮衝冠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江鮮里我第一個提河豚,有宴席和喜慶的味道。

除此之外,太湖銀魚,松江鱸魚,鰣魚都是蘇杭人民熱愛的江鮮美食。

以上除了銀魚都推薦清蒸食用。

2.「江鮮野菜桃花飯」
吃完江鮮不能不嘗野菜。
野菜首推蒓菜,蒓菜真是自然對魚米之鄉的偏愛,一碗最簡單的蒓菜湯,也能讓你嘗到春天的味道。

3.不知道算不算只在春天吃得到但是一定要嘗一嘗的:
鱔糊:紅燒,甜鮮口,吃不慣甜的可以舔舔碗

龍井蝦仁:這時候正趕上明前龍井(如果店家良心的話),隨便一炒香味就滲進了蝦仁里,不同於海蝦,河蝦的肉質更鮮嫩單一,可以更好地融合茶葉的香味。

酒釀:雖然出了正月,但是市場上還是有酒糟和甜白酒賣,買回家下圓子或者做成酒釀餅,孩子放學回家的點心就有了。一開始嘗或許會不習慣,小口小口的吃,等著它綿長的回味——江米發酵的甜和糯。

艾葉青團、艾葉年糕:清明節前後就能趕上。青色的小糰子里裹著各種或甜或鹹的陷。

啊呀,寫不下去了,胃好想家。


之前寫過的一篇約稿《清明,幾種吃食》。我身在杭州,地域上符合題主要求,至於時令嘛,清明自是屬於春天的。

螺螄
   螺螄大約從來都是一種具有女性人格的動物,且在地理位置和人文情懷上先自江南化了,低眉順目、無語無聲,找一處青石板、拱橋洞、苔蘚滿布的河埠頭、避風透氣的粘濕處,安逸嫻靜地吸附,就可以寂寞無聲地把歲月交付出去的。
   清明螺,賽只鵝。講的便是這種天生瘦弱的動物在春天裡難得的肥壯與飽滿。國人想像力短缺,就常要拿語詞上的誇張來彌補。想來真能讓螺與鵝在體積上並列齊觀,除了美國電影里那種慣於生產怪獸的核輻射,也只有大躍進時的大字報能做到。所以這句民間俗諺,主體思想還是為了押韻。這話的編排者,多半是早年那類吃不到鵝只有摸些螺螄解饞的窮苦人,貧者的意淫多是底氣不足的,押韻這種修辭,把句法變得俏皮了,消解了那裡面的自卑氣。因了琅琅上口,也倒顯得理直氣壯。
   《飛狐外傳》里寫的佛山鎮北帝廟前「吃螺誤說為吃鵝,母親剖兒腹明冤」的故事,如今想來還是驚心動魄,是金庸作品裡少見的具有「新聞調查」和「深度報道」性質的描述。可見拿鵝與螺押韻這事,起點雖然簡省、直接、想當然,可造成的結局,也未必總是那麼輕巧。
   貝類食物這些年的價值有些變動不居,像生蚝這玩意兒,當初也能支撐著上上大台盤,如今因了夜宵燒烤的繁盛,天天和肉串雞翅煙熏火燎地湊在一起,算是混得極慘極跌份。螺螄素性低調,本來就不像鮑魚啊象拔蚌啊之類的走過傲慢貴氣路線,體積上意象上又還沒到河蚌那種粗大渾濁的地步,豐儉得宜,寬厚得連個殼都不用挖開,就著一口輕氣,自己就會望你嘴裡鑽營的。仔細琢磨,似是顯得親民到了極致。
   我們也已經知道,所有咸鮮辛辣、吃味收汁、既耗神費力、又不容易飽足的食材,都是適合就著啤酒來謀殺時間的,於是有了小龍蝦、辣鴨脖、羊蠍子,當然,還有螺螄。螺螄是這個序列里分量最輕、肉質最薄、吃起來也相對麻煩的一種,卻也是最耐人把玩、考驗巧勁的一種,所以說,這耳鬢廝磨、拈輕若重、捧著一枚細細的殼玩上一晚的智力遊戲的傲嬌裡面,終究還是南方人的性情。

  香椿
   椿芽的味道,說是香也不準,貶為臭也不妥,那天在三聯周刊殳俏的專欄上見其歸納為一個「澀」字,又稍顯乾癟,我覺著,用「草腥」來形容似乎最為妥帖。這種詞語標籤,好像天生就該配合著土煙囪、柴灶台、雜花生樹的鄉間老屋裡、一碗上白下焦的米飯。田園牧歌的回想是伴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心懷,如今的人粗鄙浮躁些,悵然吟式微是做不到了,也只好奔著那觸手可及的口腹之慾,守拙歸田園,或者說,守拙歸採摘游、守拙歸農家菜。
   香椿,就是這個季節里最好的一塊跨越城鄉的誘人招牌。味濃、體小,還要焯水之後切得細碎,於是,就最最適於裹挾在那種本身滋味平正寬厚卻又柔軟糯滑、伸展力強、包容性大的糊狀物或者准糊狀物里,比如豆腐、雞蛋、麵餅,表皮還多少要煎炒得老一些,對香椿的暗紅色形成保護,然後就是似有若無、暗影浮動、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味覺探秘之旅。何況以上三種,都是綿厚、酥鬆、對口腔沒有直接挑戰性的東西,牙根一放鬆警惕著開動,就會猝不及防地被那些碎碎的嫩芽斷裂的聲音擊中——用今天的一個網路辭彙,可喚作「渣化」。
   那香椿芽在咀嚼中斷裂的聲音,幾乎是像草木拔節、枝條灌漿一樣僅屬於三四月的聲音,恍惚間,像是這聲音一在千家萬戶里響起,春天也就真真地來了。
   可是你看《莊子》里的那長壽大椿樹,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是史前巨木的風範,想起來都是高山仰止, 偏偏到了今天,椿芽竟是那麼親民的小東西。以至於我很難想像最初是哪一方食指大動的神聖想到去以它為食,然則,它畢竟是有那麼些詩意的餘韻的,畢竟是要在那新綠最尖頭的地方、掐出那百花競艷的邊緣處生命初起的意緒來,因了這一點意緒的飽滿,方才得以小博大、滋味旺盛,這就有了一點踏雪尋梅的靈動和耐人回味,悵眼凝眸,依稀問流螢,唯有庭前椿綠,壟上花紅。

  清明糰子
   其實,這麵食的確切名稱,可能該叫做「艾團」或「青團」,可我就是覺得「清明糰子」這笨拙啰嗦的四個字里,能傳達出足夠的可愛。
   它最純正的做法,用的是水磨純糯米粉,拌上艾草搗爛後擠壓出的汁水,所以,叫它「麵食」,取的也只是廣義。
   甜而不膩、肥而不腴可說是一切甜味點心的最高境界,只是對青團而言,那野生植物的清香能不能化育進體內,才是成敗的關鍵,這一層渲染交融的重要性,就常常壓過了餡料。可惜如今城市裡賣的青團,表皮的綠都是清亮的玉色,糯韌綿軟是在了,可艾的味道就淺,每每讓人懷疑那染色的汁水來路不明,搞不好拿株肥厚的青菜就能充數。
   獨有我奶奶的老家臨安鄉下,每年都會送來一些體貌壯大的餃子狀的青團,裡面包的是肉丁、筍丁、豆腐乾丁和乾菜構成的咸餡,那才是真真的深墨綠色的艾製品,有一種清冽的、帶有回甘的微苦,能讓人心裡敞亮,有田夫野老那種直白通透的大氣象,堪說是真正的「國民口福」。
   老舊時代的江南地區,家常烹飪,用的多是粳米,糯米金貴,就得留到關鍵時令和節氣上,假著先祖天地的名義一同享用。我不喜歡太黏膩的東西,對《紅樓夢》里主子吃糯米飯下人吃粳米飯的層級劃分一向大惑不解,不過也要承認,糯米確實是那種更有情感色彩的物品,水汽淋漓,與氣候、水土、人物風俗,更能吻合些。揚州、蘇州、湖州、杭州,都以糕團取勝,倒也不是偶然之事。
   「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團各祭先」、「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明為寒食,不可用火,想來便於儲藏擺放,立等可吃,也是青團存活至今的一大優勢。祭祖懷人,總是有斷腸意在裡面的,不拿些敦實的東西找補下腸胃,又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心傷?
   唯一的遺憾是,人們在清明糰子餡料的研發和拓展上似乎比較偷懶,遠沒有對待月餅之類的包羅萬象和想像豐沛,至今還在芝麻和豆沙兩大傳統版塊混跡,像百果、棗泥、紅糖、桂花、松仁、赤豆、火腿都是缺席的,更不用提什麼抹茶酸奶冰淇淋等都市小清新路數。想來大約是初春草木待發,一切都還是萌生狀態,當不得成品使用,遠沒有月餅那樣出自收穫季,便於對萬物坐享漁利,可見萬事都逃不過天時,吃食也是要受節令的限制。


1.馬蘭香乾,這個時候市場上應該都有賣新鮮馬蘭頭的,配上鹵過的豆腐乾,切碎拌上麻油,不用太多調料,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已經很香了
2.腌篤鮮,喜歡鹹肉味道的人一定不能錯過,春筍冒尖,一定要嘗鮮的
3.刀魚面,只有這個時候有,因為這個時候的刀魚剛從魚苗初長成,魚刺尚且細軟,不妨礙嘗鮮,待再過段時間,刺就多了
4.青團,艾草汁加入糯米面,內裹綿密豆沙餡,顏色鮮綠味道清香,大愛
5.香椿芽,市場上也有的,我個人接受不了這個味道,但是父母都愛,最常做的就是香椿炒雞蛋,簡單美味
6.下沙燒賣, 有同學提過的,春天用春筍,冬天用冬筍,現在浦西也有銷售點,基本都要早去,而且要排隊的,爺爺每次都是叫我去浦東老店買,說是味道正
7.小黃魚,家裡喜歡買手掌長度的,清理乾淨後抹少許白酒腌半個小時去腥,然後在黃魚上鋪上切碎的腌過的雪菜,大火隔水蒸8-10分鐘,這時雪菜的咸鮮味道就進到魚肉里,拿出來後雪菜撥到一邊,只吃魚,不用放油鹽以及任何調料
8.薺菜豆腐羹,薺菜哪裡都有,但是北方一般都包餃子或者做冷盤了,我家裡喜歡用來做羹湯,薺菜切碎,加入同樣切碎的絹豆腐,加水放生粉,也可視食材情況加入春筍粒和香菇粒,味道嗲的,我能喝好幾碗…


啊…把自己說饞了…T^T好想回家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被朋友圈回家的小夥伴們挑起了思鄉的味蕾,便是再也忍不住了。


江南人「不時不食」的舌頭對春天特別敏感。蔞蒿滿地蘆芽短,江鮮野菜桃花飯。野菜是春宴上讓人無法忽視的一抹綠,香椿頭炒蛋,蕨菜涼拌,薺菜有個好聽的別名叫枕頭草,記得是和粉絲煮,湯鮮說味美。清明節前後採摘清明草,不用煮熟直接搗碎,揉入糯米粉---當然是做清明糰子啦。昨天去淘寶上搜了一圈、發現只有豆沙餡的。然而實際上我們那邊並沒有賣豆沙餡的清明糰子,一般是肥瘦肉丁、黑芝麻、雪菜、豆腐乾、春筍,還有上好的紅糖。


呃,說到河鮮少不了螺螄,清明螺,賽只鵝嘛。一定要加辣椒、料酒,大火大油煸炒。還有魚,魏晉張翰《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這蒓鱸之思能讓官人羈宦千里、命駕便歸,也是古時候的吃貨了罷。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春筍是腌篤鮮的靈魂!我最愛最愛的,是春筍雪菜。呃?好像是鹹菜吧,不管了。反正雪菜必須是外婆自己腌的,春筍嘛,我們很不道德地會去偷偷採摘寺廟的後山裡和尚種的筍,僧人嘴巴忒挑剔,對於食物的源頭也把關的緊,再加上山間風露滋潤、土壤肥沃,這樣長出來的春筍是誰也比不上的人間極品。

酒釀圓子,呃,我對糯食天生沒有抵抗力。平日里釀酒打蛋,若是和糯米圓子一起煮嘛,有點心思的人家都會放點秋天特意摘的桂花進去,清香撲鼻,甚是可愛。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小吃街有一大伯賣蛋烤元宵--當然,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大概就是一個圓筒的形狀,最下層是白糯糯的糍粑,中間是香甜的豆沙,最上層鋪的是裡面鑲嵌了一個個小白元宵的蛋糕,因為烤過,所以外面一層微焦、略酥脆。這種人間難得的美食小吃,天地良心,感動中國,才賣1塊五。

還有拱拱梅,上了小學,搖頭晃腦地學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才知道啊原來有個那麼好聽的名字叫覆盆子,人教版課本最前面還配了一幅彩圖,甚是可愛。小時候對清明節最大的期待就是可以和小夥伴去山上摘覆盆子,大人會萬般叮囑要看好了,長在灌木里枝頭上的才是拱拱梅,長在地上那種顏色異常鮮艷的,叫蛇果,是給蛇吃的,人吃了會變啞巴。於是這趟本是無憂無慮的山林探險也加入了一些驚恐的小心翼翼,然而往嘴裡塞果子的時候就什麼也忘到腦後了,這是我記憶里最好吃的野果啦。


大概就是醬噠。

----

好了,不說了吧,要落淚了。江南好,最憶是舌尖。


簡單粗暴貼圖流!

去年春天回家找兄弟吃飯,兩個人點了六個菜。

小河蝦

方肉

響油鱔糊

銀魚炒蛋

雪菜春筍

金花菜

【蘇州鳳凰街十全街路口協和】
【嗯嗯,就這樣】


哦哦,順便補兩碗面:

蝦仁燜蹄扁尖肉絲

鱔糊麵筋扁尖肉絲(我就是喜歡扁尖)

陸長興

【看餓的請自己去嚼A4紙!】


在蘇州生活過一小段時間,寫寫一些好吃的想念一下蘇州的春季。
1.鱸魚蒓菜
《世說新語箋疏》中: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這便是著名的「蒓鱸之思」,雖說仔細考究起來張翰並非典故中單見的瀟洒,但留下的詩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謂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每每喝喝鮮美滑溜的蒓菜羹,我都會不免想起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人,曾經為了一道菜的思鄉之情、辭官回鄉。

在那之前,也有不少人描寫詩讚美過鱸魚蒓菜,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詩中讚美所吃的蒓菜鱸魚是:「鼓化蒓絲熟,刀鳴膾縷飛。」

而白居易更是太鍾愛這菜了,多次詩中提及:
「綠蚊杯香嫩,紅絲膾縷肥。」寫顏色
「膾縷鮮仍細,蒓絲滑且柔。」寫口感
「魚膾芥醬調,水葵鹽豉絮。」寫調味

關於蒓菜的生長季節:

"蒓菜野生於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蘇南太湖、杭州西湖是最著名的產地,屈師傅說四月底到五月中下旬是吃太湖蒓菜最好的季節,儘管蒓菜可以一直採摘到十月,但春末正是蒓菜開始從湖底逐漸發芽生長的時候,這時候採的最嫩最新鮮"

引自:蒓鱸之思:但愛蒓菜鱸魚美!

2.腌篤鮮

3.酒釀餅

4.五色方糕

5.青糰子

(近期複習,4月填坑)


必須是腌篤鮮啊。百葉、 小排、 鹹肉、 春筍。簡直就是神奇四俠好嗎。 快點來吃吧,真的就是這一茬,春筍是腌篤鮮的靈魂所在,晚一點點春筍口味就會差很多,打著字口水就流出來了……


日食青團三百顆,不辭長作江南人。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照我吃青團。
最愛青團吃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吃青團。
春花秋月何時了,青團吃多少?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顆青團砸出來。
江南憶,最憶是青團。
青團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買青團。
春水碧於天,畫船裡面品青團。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青團甜。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青團不夠吃~


作者:甜心愛吃小籠包
鏈接:春天食春味,讓這一盤撩動春心的美好,喚起你沉睡一冬的味蕾吧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春味之 春筍

筍被譽為「蔬中第一珍」、「素食第一品」,在江南地區,2月下旬,春筍便冒了頭,吃過春筍,才算是過了春天。

春筍味道清淡而鮮嫩,營養豐富,而且做法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詳細記載:「筍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節,鋪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壓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鹽一兩,便是筍油。其筍晒乾,仍可作脯。」因為春筍口感清淡,所以搭配各種肉類或者蔬果都相得益彰。

腌篤鮮

鹹肉蒸春筍

油燜春筍

蠶豆炒春筍

春味之 薺菜

早春時節,大地回暖,萬物勃發,從田間挖回薺菜,洗凈後用沸水焯一下,就可以做成各種美食:清炒、涼拌、燒湯、薺菜餃子、包子,或是給老人孩子的薺菜餛飩,都是簡單樸實的珍饈佳肴,舌尖泛起的全是濃濃的鄉野味道。

薺菜豆腐魚湯

春味之 時鮮魚

刀魚

在長三角地區,有一句諺語「春潮迷霧出刀魚」,說的就是刀魚是春天長江下游流域的時鮮。

刀魚呈銀白色,體型狹長,肉質緊實細嫩,唯有清蒸刀魚才不負那口鮮香。

鱖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朝詩人張志和的一首《漁歌子》,讓鱖魚這道「春令時鮮」的形象躍然紙上,歷來受到老饕的追崇和青睞。

鱖魚是討喜的家常魚,比起那些名貴的江鮮,鱖魚的價格平易近人,而且刺少肉厚。陽春三月的鱖魚,只需要加入鹽和少量的蔥段薑絲就很鮮美了。口重的食客,紅燒、松鼠鱖魚、或是著名的臭鱖魚,不論怎樣烹飪,都是讓人愜意的江南風味。

春味之 野菜

春天是瘋狂吃野菜的季節,除了之前提到的芥菜,田間地頭還藏匿著數十種蔥綠野菜。以蘇州人為例,春天要吃「七頭一腦」:枸杞頭、馬蘭頭、芥菜頭、香椿頭、豌豆頭、苜蓿頭、小蒜頭和菊花腦。

春味之 春卷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過去,不少地區家裡的老人們會在立春這天會咬一口蘿蔔,也會讓小孩子們咬咬,名為「咬春」,寓意「平安順利」。

現如今,春卷比蘿蔔更為普遍,儘管這都是一年四季可以吃的食物,不過立春當天吃春卷或春餅卻多了幾分時令的色彩,就像端午節吃粽子、春節吃餃子年糕一樣。在清朝,清潘榮陛所著的《帝京歲時紀勝》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麵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各地的春卷做法不一,夾的菜也五花八門,口味有甜有咸,上桌的春卷有蒸的,更多的是炸成金黃色的,外焦里嫩,一口咬下去,便是滿嘴含春了,唇齒間綻放的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三聯周刊曾經在去年做過一期《春宴》,說的就是各地春天的食材。

想轉來給大家看 發現三聯不讓轉載。。。
那我貼地址好啦
節令、食材里的飲食美學:春宴
蘇州春宴:清淡與濃艷(上)
「老底子」杭幫春菜
老徽州春日風物 :竹筍與山野菜


清明糰子(這張是自己拍的)

馬蘭頭(一種野菜)

白菜燒年糕(沒找到圖)
春筍

等等


刀魚, 河豚 ,鰣魚。

刀魚:清明節前刀魚今年三月下旬價格是1500/斤,此魚不是太湖刀魚也不是入海口和浙江那片近海捕捉到野生刀魚,而是清明前洄遊進入淡水長江的野生刀魚,大約筷子長的刀魚價格為中檔。略大的幾何倍數上升,有價無市。
前天家裡買到兩條,那天我剛好從北京複試研究生回來,上午到家在卧室里收拾行李,到了飯點奶奶鄭重的喊我去吃飯。一般我都比較磨蹭,等到我坐到位置上,一個不大的碗端上來,一看是刀魚。
味道還是很多年前的味道,我記得小時候大約上小學的時候每年清明前蠶豆花開的時節是有刀魚吃的,那個時候是2000年前後,一斤大約八九十,大的刀魚還是買得到的。隔三差五中午都會有一碗端到桌子中間,細細薄薄的一層油把八九段刀魚潤在裡面。對於我們這裡的當地人來說,這是最上檔次的菜(自野生河豚和鰣魚滅絕以來至今),大閘蟹是不會進入這份名單的。但是刀魚的價格就像春茶一樣,過了清明這一天,價格就會下跌,即使是在過了清明也很難買到的今天,這種跌價的慣例依然保持著。過了清明,價格就要跌掉五分之二,哪怕是過了凌晨才出水的刀魚。這裡的說法是,刀魚過了清明魚刺就硬了。所以我小時候過了清明是有刀魚餛飩吃的,這是比較驕傲的事情,那個時候一般是禮拜六我爺爺早上天蒙蒙亮去菜市場,回來的時候裝在黑色加厚的塑料袋裡,我剛剛起來,水泥地上還是被露水打濕了等著被太陽晒乾。上午九點多的時候,五六斤刀魚的脊椎骨已經被剔下來了,這個骨頭上連著肉不會被扔掉,還是會在中午燉了(清蒸的方言詞吧)。刀魚的刺是極多的,所以要用刀剁很久,魚肉剁碎了還要剁一會兒把魚刺也就碎了或者骨肉分離了拿手取出來,這個過程會持續兩個小時。然後混合春天的第一批小青菜(大半夜跑到奶奶房間問來的)做成餡,然後用餛飩皮包起來。一般吃之前都會問好,每個人吃幾隻,算好數量了再下鍋。但是還是會多下幾隻,添給意猶未盡的我或者我爺爺。
2000年以來,刀魚一路飛漲價格經常會在清明前後我家餐桌上提起,吃到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大學出門四年沒吃過了,前幾天有幸吃了一次明前刀魚,不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了。
由於刀魚的刺多,關於刺的記憶佔了我對刀魚印象的一半。我小時候的刀魚都是大人挑最寬處的肉夾出來,放在小白瓷碗里剔了刺再吃的。我在餐桌上經常仔細看著大人把寶貝似的透明的魚肉喂到雙手揮舞的幼孩嘴裡。刀魚每個部位有什麼樣性質的魚刺,我們都是清楚的,這樣才能算得上會吃刀魚的人。最年長的長輩才有資格,把帶塊帶有隨著舌頭往喉嚨里鑽的倒刺的那塊區域的魚肉夾下來吃掉。那塊肉雖然不是最好的部位但是卻是最需要技術的,也暗含著對家中地位的象徵吧。
對於到我這一代為止,自幼生長於此的人們來說,刀魚在清明前後這段時節里是不可消磨的記憶。
我這一代大概是能體會到刀魚美妙的最後一代了,而我的父輩,祖輩,無論貧窮亦或是富足,在他們年幼時,刀魚只是那個時節最普通的時鮮。隨著長江的污染和過渡捕撈,一座座大壩,導致刀魚產卵地的破壞,江上捕魚人的收穫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這裡大多數的農民已經再也不像他們年幼時可以隨時吃到這樣的美味了。

野生的河豚我是沒有吃過的,這種劇毒的魚類也是東海洄遊到長江的魚類。現在可以在餐廳里吃到人工養殖的河豚。我只是從我爺爺奶奶嘴裡聽到些關於河豚的事。
在我爺爺奶奶年輕的那個時代,清明時節如果有人因為家庭瑣事或者老無可依的人要尋死,就是花幾分錢買雌河豚,掏出裡面的魚籽,鍋里里煮熟吃掉,很快就會死去。河豚魚籽大概是這個世間最美味的毒藥吧。那個時候老鼠藥是很難買到的,價格也比較貴,河豚才幾分錢一斤。很多老農,默默忍受了一個寒冬,終於在春暖花開中每年春天,等來河豚的季節里,隨著春風死去。
農田水渠因為和大河相通,大河的水又是長江里流過來的,所以稻田進水的時候,都會有寸把長的小河豚一群群灌進稻田。那個時候的小孩就把小河豚當做玩具,放在手裡搓一搓,脹大成一個球,丟在水裡,一會兒又縮小了遊走了。
鰣魚,這種對我來說是傳說中的魚類吧。在這三種魚中是top1的,對於它沒有見過活的也沒見過真的,總之就是在滔滔江水裡滅絕了。我們這個區域流傳的與之相關最大的傳說就是,第三代領導人九十年代視察這裡的時候,出動幾十艘漁船在南京長江大橋下游數百公里的江中捕撈,就為一條鰣魚。至於是否確有其事,是否捕捉到,是否嘗到,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這條不知真假的傳說足可見此魚在我們這裡人心目中的地位。
這三種魚,並稱長江三鮮,已經滅絕兩鮮,最後一種也撐不了幾年了。


香乾馬蘭頭


青餅、青團
馬蘭頭
春筍


春天萬物萌發生長,應季吃的東西大多也是這個狀態下的東西。
很多植物都抽芽了,要吃就是吃它們的芽頭,都是小小的嫩嫩的,比如筍、香椿、蕨菜、蒓菜……
動物也是吃剛出生的小動物的,溪魚,泥鰍,活蛋(還沒孵出雞的蛋),青尿蛋(童子尿煮的蛋)。後面兩個吃過的人都說很鮮美,青尿蛋民間說法還是能解毒的,反正我是不敢吃。

春季從冷變暖,容易感冒上火,而且這個時候各種毒昆蟲也出來活動了。所以從功效上比較喜歡清熱解毒的食物。比如艾草、馬蘭頭、孟菜……

江浙地區在飲食上可能地方與地方之間還有差別的,這裡說的是紹興地區的。
圖片是兩三年前去鄉下照的,下雨天鄉下空氣一級棒,城市裡一下雨就灰濛濛的,山裡會變得更清新。

筍,現在的最新鮮,平時能吃到的話一般都是腌過晒成乾的。
話說挖筍很需要技術,因為大家喜歡不露頭的筍,所以不容易發現了。

香椿,炒雞蛋吃。還有很多野菜,薺菜、馬蘭頭、孟菜、野芹菜……

蕨菜(俗稱拳頭菜)

溪魚(或細魚?)就是小溪里很細小的魚,過兩個月差不多能吃了吧,一般煎著吃。
在網上找的圖片

茶葉:穀雨前後採茶忙,當然一年四季都能喝到,現在是採摘的時候。

蓬虆péng léi,我們家這邊方言叫阿公公,很好吃的野果,我的最愛。


推薦閱讀:

蘇州的冬釀酒是怎麼回事?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TAG:美食 | 杭州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