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哥倫布和鄭和?以及中國這個民族?和外國民族相比?

看了一部紀錄片《釣魚島的真相》。講述了中國近代歷史。佩服日本的雄心。殘忍。以及征服的力量。
是我們民族太善良。還是懦弱。還是儒家得影響。或者是當時政府的無能。
還是技術不夠先進。
還是我們封建的清政府控制,造就了一群沒有思想,沒有反抗能力。任人宰割的豬。
那時候人們是不是都考狀元。
武士都被埋沒。
只有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對。
不去發明新技術。不去探索。安於現狀。


先截圖留念。。。

問問題之前先學語文。。。恩。。。

邏輯凌亂到我想改語病都不知從何下手。。。只能盡我所能去猜測題主到底特么想問個啥。。

簡單改改,大家將就看。。。

如何評價哥倫布和鄭和?以及中華民族與其他國家民族之間的差異?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釣魚島的真相》,講述了亞洲近代的部分歷史。十分佩服日本的雄心、殘忍以及對征服的執著。
到底是我們中華民族太善良?還是太懦弱?是由於儒家的影響、還是技術水平的差異亦或是當時政府的無能呢?
是否在清政府的控制下,導致百姓都成了沒有思想、沒有反抗能力、任人宰割的牲畜?
當時的社會是否人人都只想著考狀元,沒有俠義之風?是否只有吟詩作對的文人,沒有人去發明新技術、探索未知?

話說上面回答了那麼多字的答主們真的看明白題目了么?


......

留個紀念吧
他帶領屬下和當地人一起建立了一個碑亭,並刻上碑文,以紀念這段歷史,文曰:
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
這是一座歷史的里程碑。
鄭和的船隊開始返航了,迎風站在船上的鄭和注視著那漸漸遠去的古裏海岸,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會再來的!

......

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鄭和繼續著他的遠航,此後,他分別於永樂五年(1407)九月、永樂七年(1409)九月、永樂十一年(1413)冬、永樂十五年(1417)冬、永樂十九年(1421)春,五次率領船隊下西洋。
這五次的航海過程與第一次比較類似,除了路線不同,到達地方不同、路上遇事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所以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
鄭和在之後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經轉變為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貿易,當然他和他的艦隊在這幾次航程中也干過一些小事,如下:
1、調節國家矛盾,維護世界和平(暹羅與蘇門答臘);
2、收拾攔路打劫,不聽招呼的國家(錫蘭山國),把國王抓回中國坐牢(夠狠);
3、帶其他國家國王到中國觀光(蘇祿國代表團,國王親自帶隊,總計人數三百四十餘人,吃了一個多月才回去);
4、帶回了中國人嚮往幾千年的野獸——麒麟(後來證實是長頸鹿)。
(這麼總結一下,發現這些似乎也不是小事)
經過鄭和的努力,西洋各國於明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雖然彼此之間生活習慣不同,國力相差很大,但開放的大明並未因此對這些國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寬容真正從心底征服了這些國家。
大明統治下的中國並沒有在船隊上架上高音喇叭,宣揚自己是為了和平友善而來,正如後來那些拿著聖經,乘坐著幾艘小船,高聲叫嚷自己是為了傳播福音而來的西方人。
鄭和的船隊帶來的是豐富的貿易品和援助品(某些國家確實很窮),他的船隊從未主動攻擊過,即使是自衛也很有分寸(如那位錫蘭山國王,後來也被放了回去),從不仗勢欺人(雖然他們確實有這個資本),西洋各國的人們,無論人種,無論貧富,都能從這些陌生的人臉上看到真誠的笑容,他們心中明白,這些人是友善的給予者。
而西方探險家們在經歷最初的驚奇後,很快發現這些國家有著巨大的財富,卻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們用各種暴力手段、殺人放火,只是為了搶奪本?屬於當地人的財產。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決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為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

長期的航海生活幾乎燃盡了鄭和所有的精力,在歸航途中,他終於病倒了,而且一

病不起,當船隻到達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終點古里時,鄭和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由於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沒有能夠

成家,留下子女,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為後人懷念的人。
他歷經坎坷,九死一生,終於實現了這一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他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

並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的國家的真實面貌。
雖然他的個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沒有能夠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倫之樂。但他卻

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傳奇,一段中國人的海上傳奇。
而創造這段傳奇的鄭和,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

族的驕傲。
古里成為了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

達這裡,意氣風發之餘,立下了「刻石於茲,永昭萬世」豪言壯語。二十年後,他

心滿意足的在這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鄭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裡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

里。
古里的人們再也沒有能夠看到大明的船隊,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六十多年後,一支由四艘船隻組成的船隊又來到了古里,這支船隊的率領者叫

達·伽馬。
這些葡萄牙人上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尋找所謂的財寶,當他們得知這裡盛

產香料、絲綢時,欣喜若狂,這下真的要發財了。
找到這個可以發大財的地方後,達·伽馬十分得意,便在科澤科德豎立了一根

標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根標柱象徵著葡萄牙的主權。
在別人的土地上樹立自己的主權,這是什麼邏輯?其實也不用奇怪,這位達·

伽馬在他的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豎了類似的標柱,用這種亂搭亂建的方式去樹立

他所謂的主權,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邏輯。
然而這位掛著冒險家頭銜的殖民者永遠也不會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個

叫鄭和的人率領著大明國的龐大艦隊來到過這裡,並樹立了一座豐碑。
一座代表和平與友好的豐碑。


以上內容來自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恩,憑著記憶寫的,有些失真請多多包涵。
哥倫布這人吧,除了發現美洲這事兒,其他的我真不清楚,只知道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去的不是馬可波羅筆下遍地黃金的印度和中國。
說起來他穿越大西洋這個事情除了勇氣真的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就是為了黃金才出發的不是么?當是奧斯曼土耳其扼守亞歐關口,稅率挺高的,為了利益繞開土耳其也無可厚非了。唯一值得佩服的就是他的勇氣,一場生死未卜的旅行不是么?當時還有人認為船隻穿過大西洋以後會突然掉下去,因為不確定地球是圓的。
不過哥倫布成功了,發現了美洲,對於世界地理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鑒於資本主義萌芽需要的資本積累給美洲人民帶來的苦痛災難,其實我倒寧願他沒有發現美洲。

然後鄭和七下西洋,作為一個太監鄭和是正面而成功的,他當時做的事情現在看來是頗令人自豪但是對於大明而言卻是勞民傷財的。鄭和只不過是奉皇命去宣揚國威罷了,對於我國航海實力確實也是一次集中展現,不過僅此而已罷了。得到那些國家虛無縹緲的尊崇沒有實際意義,相反還大量消耗了國家的錢財,每到一個國家總要贈予大量的東西,藉此展現國威國力,現在看來真有點莫名其妙的意思。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死了,貌似葬在哪裡還不清楚。

他倆有個共同點,就是一不小心就出名了。人家的目的很單純,一個為了錢一個聽命令,僅此而已,可是一不小心就火了,形象還無比正面,這我有點不太能理解。

然後提到民族呢,其實長大了確實不象以前那樣盲目推崇了,甚至於有一段時間批來批去,但是說實話,確實還是自豪自信的。
四大文明古國三個沒了,只有我們還在。猶太人也說文化傳承沒斷的就是他們和我們,這也是一種相當高的評價了。
文化上,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理學心學,藝術上,琴棋書畫園林建築,軍事上各種冷兵器各種兵法。。我們多麼幸運,有那麼多前人財富可以借鑒吸收,積累雄厚就註定了我們會走得穩,畢竟有太多先例了,唯一的壞處恐怕就是壓力太大吧,在偌大的家產前如何傳承就很重要了。
雖然現在偶爾會有瑕疵,但是魂還在,無形間就影響了我們的方方面面,底蘊太厚了,畢竟。有人說我們沒信仰,許多人人云亦云跟風,但是幸運的是一個卓越的民族並不是要人人卓越,有時候有個起頭的就足夠了,而我們人口基數大,起頭的,不難找到。或許我們沒有宗教方面的特殊信仰,不像基督教之於美國,佛教之於泰國。但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信仰,前人就是我們的鏡子。中華民族無疑是令人敬畏的,別的不說,就說吃,任bbc再牛也做不出舌尖上的英國對不對。人對自己習慣了的東西往往就無視了,比如我們自己的鼻子。其實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是么?家大業大,自然有時候上傳下達慢一點,犯錯時候慣性大一點,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展望,真的不一樣。

別的不多說了,生而為中國人,傳承好,創新好。


歷史上我們先進於西方,可考究於阿拉伯歷史,但近代啟蒙於西方,以無法辯駁的,我們追求絕對的統一是錯的,文革以驗證了,哥倫布是有問題的,開啟了近代的殖民,也開啟了全球航運,__ˉ希望我們在正確的路上一一一


華夏文化還有武士了?先學再問為什麼這樣態度才算好,相關的通史很多很多,關於明清的問題研究也很多,,,,期待這個地方的人淺薄的回答為什麼不去看書。知乎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知識殿堂學不來個啥


一個是探險家,另一個。。。怎麼比較?


推薦閱讀: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人可以上綱上線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部分男性「看不起」女性?
《V 字仇殺隊》里的思想理論是什麼?
什麼是真名士?

TAG:歷史 | 生活 | 政治 | 思想 | 釣魚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