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嗎,王守仁用唯心主義思想指揮打仗,為什麼也能打贏?


首先對於中國的思想學問,不要拿馬克思哲學方法來概括區分,這純屬是自己挖坑往裡跳。中國的思想學問本身是有一套自己獨特體系(按:馬克思主義認為唯心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馬克思的哲學方法驗證的是馬克思哲學的一套理論,你拿來分析王陽明的學問是極為不妥的,這樣把王陽明的心學看簡單、看單純、看片面,錯過了直指王陽明思想的機會。當今許多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有關原著一本未讀,而靠幾句別人總結的偏頗皮毛而自詡明白了,從而鄙視中國的國故,認為低級毫無用處,真的非常遺憾。

王陽明的思想師法宋代陸象山先生之心學,他是心學的發端,而心學並不是獨立學問,而是之於宋代文人憂憤於當時社會對外來佛教在中國紮根日益滲透(唐代佛教大盛,產生了本土化的新宗派,如天台宗、三論宗、禪宗等中葉後又有「禪門五家」;法藏創立的華嚴宗等等,中國本土思想幾乎被融合侵佔殆盡,儒道式微),士紳、官宦、文人、百姓談佛信佛的風氣日盛,要知道許多國家都以佛教太盛而亡國,僧寺僧浮濫,不事生產佔據大量土地且不納稅,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

因此亟須本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振興,因為儒家是以人純粹的情感為出發點,推己及人引申到為人、治國、宇宙觀上的道。

自唐韓愈門生李翱開蒙《復性書》為濫觴,經代代儒家學者積累自濂溪、橫渠大闡發之,二程承襲推演,朱熹系統體系化,理學異軍突起使知識界重拾儒學,而陸九淵因在理學思想上與朱熹見地頗不同,尤其在心、性問題上多有分歧,故而派生心學一門(按:心學是儒家理學的分支),自明代理學大盛。盛極之事體,必有弊病放大顯現,王陽明深刻認識到理學中的豁口,在宦海沉浮後於龍場對象山先生的思想遽然大有頓悟,自而豐滿象山思想且更具切實在日用生活,並以自己的全新的心學思想,運動到行為中,並廣收門徒,推廣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對《大學》的重新解讀令很多士子、文人茅塞頓開,甘拜下風,奉為尊師。因其追隨者甚眾,之後甚至被朝廷官方打為思想異端,去世後王學派別林立各有解讀發闡,並為明末自由之風、社會商業發展、市民運動提供了積極的養分。

王陽明在戰鬥中使用的是青年時代熱愛兵法而積累的「知」,而他在平叛中使用的是自己悟道後而進行的「良知——&>踐行」,這也是他王門心學倡導的「知行合一」的現實踐行。王陽明用一生的言行及成就完美詮釋了他思想的妙境,平定寧王叛亂正是他心學思想「知行合一」具象化的產物。

————————————————————————————————————————

題外:儒家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三不朽」為「立德」、「立功」、「立言」,而中國歷史上只獨有孔子、王陽明是「三不朽」(曾國藩為半個),有這樣的成就令人折服。

【補諸位留言中關於孔子三不朽的問題】

最早在《左傳》記載了叔孫豹提出了三不朽「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孔穎達是將孔子列入三不朽的。

孔子三不朽的爭議主要在立功上,但對於功的界定,並非是很多人認為的軍功而是功濟於時。

當然了,不管是孔子還是王陽明,三不朽是過去知識界主流的一種觀點,究竟各位自己覺得配不配,可以保留自己觀點。


傳統中國沒有什麼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我們的叫做形象思維、經驗理性。也就是說,我們依靠的是從我們的經驗(包括親身經歷的直接經驗和讀書、聽講獲得的間接經驗)歸納事物的規律,然後形成一個自己的體系來解釋客觀世界。對於一個事物,我們會提取其特徵值,然後根據這個特徵套用自己的體系來進行理解和把握,而這個特徵值,我們依據的是形象上的相似性,比如,五音、五色都給統合到五行中,然後又歸納出相生相剋之類的規律。

我之前有篇講模糊數學的東東,其中談到西方的科學理性依靠概念思維、以邏輯和數學為工具,從事實向結論傳遞可靠性;而我們中國的經驗理性則依靠基於相似性的形象思維,跳躍的、啟發的從事實發散性的傳遞可能性

所以,我們中國人不看重思維過程,而強調悟,也就是不用西方科學理性這樣用什麼分析、推理、驗證、實驗的,麻煩不麻煩啊?!我直接就來個悟,看到個半節袖,就啥啥的啦:) 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可以不經任何中間加工,就能直接得到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可能還比較牛掰!這也就是我們可以在春秋戰國這樣懵懵懂懂的時期,諸賢就能給出這麼高、這麼牛、這麼偉大的東東的原因。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無論這個結果多牛掰,它一定只是可能,而非可靠!而且一是對人的要求比較高,二是結果不太可靠:你信你就用,錯了我不管。

我們當然也不是瞎想,再怎麼著,我們的也還是理性,所以夫子曰:敬而遠之。這個理性體現在道理上,也就是說,你再怎麼悟,也要符合現有的經驗:思而不學則殆!你更要能自圓其說。也就是說你的道理雖然只是你的道理,但起碼也要統合你自己的認知體系,對外人的批駁,也要能給出一個合乎普遍經驗的解釋。

有了這個理解,再看陽明也就是簡單了,陽明作為他那個時代的儒學最高成就者、對夫子的仁道已經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地步,對人心、對人性都已洞察,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的理解和把握也已是瞭然於胸,所以,陽明用兵,用的是人性之兵,你才會看到他將所有對手都玩弄於鼓掌之間,剛聽到寧王的戰報就能準確判斷出寧王的想法、戰略,然後輕鬆搞定。


用陽明的三句話解釋足矣:

1、王陽明曾以練習書法為例表達過他的一個修行心法——「凝思靜慮,擬形於心」。

2、王陽明用另一句話表達了這種修行的功用——「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3、最後是王陽明的終極心法——「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你看懂了嗎?

普通人之所以排斥唯心,是將唯心理解為世界是因心而立的,心滅則物不存。實際上中國的心性之學,說的只是心性的修鍊——外境不論如何,自己這顆心能hold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什麼樣的人能成大事?我想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冷靜、沉著、不動於色。而這正是心性修為的工夫。

緣何如此?人的心理是存在內耗的,心性不到家心中各種矛盾妄想的牽扯消耗,誰都有體會,只有無內耗,精神的潛力才能充分和暢達地生髮應對。對外界的觀察和洞明也需要以一顆沉靜明透的心來完成,越精明便越敏感通透。

而這兩點,是成大事最重要的兩項素質。此心不動與隨機而動的真諦,便在這裡。

果能隨機而動,自是無往不勝。王陽明之所以為王陽明者,在此。


因為題主還沒有進一步看清,不管是指揮打仗、建構思想,還是僅僅提出一個問題——在左右其水平與結果的所有因素中,最終起決定性影響的還是智商。


可以拋開唯心唯物之爭,來說一點我理解的心學,以及為什麼王守仁能打贏仗。

心學是一種磨練自己身心的功夫。就好像武功的內功心法,當這種功夫修鍊到一定程度,再學其他的就可以學無不會,學無不精。

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這樣的體驗:一件事很糾結,心裡會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是天使小人,一個是惡魔小人。比如早起,你到了早上醒了,很糾結要不要起床,天使小人告訴你應該立刻起床,惡魔小人告訴你要不然再懶床一會兒。你心裡其實知道惡魔小人是錯的,但是有時候還是會抵抗不住誘惑,懶了一會兒床。

心學要磨練的,就是身心合一的完全抵抗惡魔小人的誘惑,旁騖雜念的完全按照天使小人的想法做。這就是心學所說的「心即理」,也就是儒家所說的「修身」。當你身心完全做到這點時,就是「知行合一」。

你的身體好像是一部機器,而你的精神是駕駛員,有時候機器是不受駕駛員控制的,比如懶床的時候。當達到「知行合一」後,機器和駕駛員就能做到同步率100%,完全激發機器的潛能。有點像武俠小說里練習劍法,練到「人劍合一」的境界。
但是,「人劍合一」並不是心學的終極,如果你再往下修鍊,還可以練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什麼意思?你的身心可以和周圍萬物合一,花草樹木在你眼中都是劍。此時,你可以感知到周圍一切事物,一切人的內心想法,你做出的任何事都能和當下的情況吻合。這就是《中庸》所說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以及「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所以,王明陽憑藉心學,他的身體和精神真正合一,於是能夠像天才一樣很快的學會射箭,很快的學會兵法。同時,他又能好像神一樣洞悉敵人的一切想法,再敵人出招之前先出破解的招。

這麼打仗怎麼可能打不贏?


戰爭的勝敗 是由多方因素所決定,並不是說唯心就能贏,王陽明剿匪也是預先做過功課的,心學與剿匪最大的益處可能就是讓王陽明在面臨戰爭博弈的時候,更加的鎮靜與冷靜。以及心學帶來的極大自信。


如果王陽明真的是憑研究了下唯心主義,靠和唯物主義搞辯論,打了幾場嘴炮,忽悠了一堆不明就裡的學生,而出了名,然後就堂而皇之的帶兵出去打打殺殺,那99.999999999%的可能,是人還沒到達戰場,隊伍就散夥了。

盲人摸象,那別人還是摸到了一部分的,你要搞盲人騎瞎馬,是個什麼後果?這個不難理解吧。

孫子兵法說:不知己不知彼,百戰百殆。

唯心主義和帶兵打仗之間的距離就是風馬牛之間的距離。

唯心主義只是唯物主義者給王陽明打的一個大大的標籤,將王陽明學說的一小部分作為一個案例和靶子,說:大家看好了啊,因為王陽明說了「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義。

如果按照這句話的邏輯去套打仗,那王聖人應該這麼和手下隊伍說:你眼一睜,敵人就出現了,你眼一閉,敵人就消失了,所以大家都把眼睛閉上啊,這樣我們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將一個標籤代表一個人的全部,這就是題主的認知問題了。

支撐王陽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原因,當然不是唯心主義,而是王陽明經年累月學習、經歷、思考(例如陽明格竹)而來的一個全面的認知體系,對天時地利人和的理解和把握。

王陽明軍事才能的積累和展現,在於他一以貫之對兵法的興趣和研究,對人性的徹悟,還有內心的堅守。


指揮打仗的,只能是個人,能打勝仗,說明是這個人軍事能力厲害,沒法說明這個人看過的書、說過的話厲害。

就好像打架打贏了,說明贏的人的技擊能力強,說明不了他的《XX訓練方法》就能贏人,說不定被他打敗的人看的也是同一本訓練方法。

一個人從一套理論體系里體悟到了自強不息的道路,能說明那套理論體系有可取之處,但說明不了那是無懈可擊的永世真理。


東鄉打勝仗就是船堅炮利、戰術得當
王陽明打勝仗就是唯心主義?

王陽明:我有句


因為寧王更唯心唄


從小的教育給了我們一個錯誤的知識架構 就這麼簡單!


我只是好奇唯心主義思想打仗是什麼黑科技。不是拿刀砍死敵人而是靠心靈風暴?還是直接腦補自己贏了?


人長著一張嘴,怎麼說都行。

你如果不講清楚王陽明具體靠的是唯心主義里的哪些思想打贏勝仗,那我同樣也說王陽明雖然嘴上說著唯心主義打起仗來還是唯物主義。


什麼是王守仁的唯心主義?
王守仁用唯心主義思想指揮打仗,有什麼具體的證據?他用唯心主義的那條哪款指揮了哪一個陣仗?


嚴格說起來世界觀與一個人的成就關係不大。三觀包括還包括人生觀和是非觀。而人只要認清現實,積極勤奮,就可以有不錯的成績。


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多少人都是受到了當年明月的影響? 我覺得從問題到回答都已經開始瞎扯用唯心主義打仗了。
首先,王守仁打仗厲害,是因為他自身打仗就牛逼,史書上有記載,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也讀到過, 王守仁少時讀過兵書,天賦又過人,拉弓射箭的一把好手。
那麼王守仁悟出來的心學起了什麼作用? 我覺得簡單點兒說是這樣的,嗯…往難了我也不會。
比如你偷雞摸狗對不對?儒家說不對,不君子啊!你騙人對不對?不對,你不誠信啊!你訛人奸詐陰險就更不對了!你簡直不仁不義啊!
也就是在悟道前王守仁肯定是傳統不違理的。王守仁悟出來的更簡單的說就是,你各種陰險奸詐並不會違反你心中的良知。打仗總得來說還是要靠水平的,靠去學習兵法,不是說研究哲學的就可以像王守仁神鬼莫測的厲害。
說的不好,見諒。


唯心主義沒有錯,錯的是過分強調唯心主義。王雖然看上去是唯心主義者,但打仗的時候法家的那一套他用的活靈活現,戰術戰略的策劃,實戰的應用,他都不弱的。
多說一點,唯心主義的佛家他有鑽研過。偏向唯物主義的程朱理學他也鑽研過可是他後來還是覺得欠缺點什麼。經龍場一事,他明白了:唯物即唯心,唯心即唯物。換組詞來講:物質即精神,精神即物質。物質是精神最全面的體現,精神則是物質最高度的詮釋。左手端碗,右手使筷,為的是把飯吃到嘴裡去,而不是為了評價碗端的穩當左手好還是筷使的飛轉的右手妙。唯心與唯物只不過是學術界為了研究方便才勉強分開來說的,而實際上應用的話,並行並重方為關鍵。
有空再討論,謝覽。


多年考試的經驗告訴我,政治、歷史類文科試題,只要出現「唯有」「只有」「絕對」「肯定」等等排他性答案時,一般都是錯的……


一「唯」,就走邪路了。


謝邀~

關於陽明心學是不是唯心主義,這有一篇不錯的回答:如何理解「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題主可以看一看。

實際上東方思想中並沒有產生過西方哲學中涇渭分明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我們一定要把修身養性和唯心主義這兩種東西給區分開來。前者是追求自身的和諧,後者是對世界的一種極端化的理解方式。比如我們把「莊周夢蝶」當成是唯心思想的例子是可以的,但是把莊子當成唯心主義那可就不對了,因為他真的分得清夢境和現實,人家可不傻。

另外,你所使用的證明方法,也即唯心主義的實用價值——正是唯心主義的最大軟肋。它除了在填補人類思想中的脆弱方面有一定功效以外,並無助於人類理解和改造客觀世界。像康德這類唯心主義哲學家更是猛斥功利主義的思想,反之,他把自己心中的道德(其實有點類似其他哲學家概念中的理性)推廣給全宇宙,作為他唯心思想的核心出發點。

用功利主義來證明唯心的正確性,一是從現實來講很困難,二是某些唯心思想本身可能就不同意甚至反對這種做法,所以題主的這種思路是不太可行的。

最後附我寫的長文一篇:《唯物主義為什麼優於唯心主義》,希望能夠幫你理順自己的邏輯。


一個唯心主義哲學著名學者很會做菜,色香味俱全,因此認為「唯心主義哲學」使該著名學者達到了「人勺合一」的境界。
一個新東方廚師學校的著名廚子很會做菜,色香味俱全,同樣達到了「人勺合一」的境界,是否說明他或她也精通唯心主義哲學呢?


推薦閱讀:

王陽明作為一個文人,為什麼能打很多勝仗?是否有傳世兵法?

TAG:明朝 | 哲學 | 唯心主義Idealism | 唯物主義Materialism | 王陽明王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