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進入到太空文明會不會那些便於發射飛船的城市成為文明中心?

陸權到海權的時代,曾經的揚州衰落了,不具備深水良港的泉州也衰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上海,連雲港之類的城市崛起了。以後太空文明比如海南的文昌,赤道附近藉助較高的線速度節省燃料的城市會不會興起?要不要考慮到他們的工業基礎,區域腹地之類的,純粹一個腦洞啦


有道理,那樣子西部大開發就有戲了,甘肅海南這些地方就發展的更好了笑


我覺得與其從城市方面來考慮,不如把眼界放寬到星球層面上來考量。

宇宙大航海的時代,崛起而成為宇宙中心的星球或是處於幾個重要星系中間以便於星際貿易的進行(所謂「九星通衢」)

或是擁有豐富的資源以支持旅行者們的探索和星際間的開發建設(但是也有很大可能淪為純粹的礦場,從而導致資源耗完就GG,參考地球上那些「資源枯竭型」城市)
或是科技人文極其發達(不過要達成宇宙旅行的門檻本來就不低,這個比較難界定)…

最重要的是,要在宜居帶上!生物不能在上面生存,條件再怎麼好都沒用!

(不排除改造該星球環境使其宜居,至於投入產出比如何就看情況了)


可能性不大。
發射成品太浪費飛船的空間了。更大的可能性是在早期發射一些機械和各種零件上去【3D印表機之類的】。以後的發射都以模塊化的原材料為主,然後直接用這些材料在空間站內進行生產。
而且同步軌道空間站的時代不會持續太久【國際空間站這種純科研性質的不算,無法形成產業,至少要出現接受遊客進入的空間站才能算進入了真正的太空文明,而且空間站對各種資源的需求量並不大】,估計二三十年的時間都算長的了。人類很快就會在月球搭建基地。
月球基地上需求量大的資源更多的應該會以直接採礦的方式獲得。只有需求量少的和月球上不存在的東西才需要依靠飛船來運輸。


目前看來,人類的壽命制約了星際時代的到來,除火星外其他有希望改造的星球都離地球太遠
而且假設未來人類真的改造了火星,並在上面大規模殖民,為了防止火星人獨立(類似美國獨立於英國那樣),應該會設置一些地球上的關鍵資源,在火星上無法產出,讓火星人不得不依賴地球的該類資源,這樣相關的運輸應該是由軍隊管控,民間貿易也因此不大會發達(防止走私該類資源),地火之間的客運(星際旅行要審核身份,否則傳染病患者或者逃犯跑到對面更無力管控)貨運全都實行軍管,航天基地應該只會成為軍事基地,而不會成為大城市


陸權和海權的概念早就過時了。

現在是空權和天權的時代。


不可能
政府大樓周圍肯定通地鐵有公交站,但從來沒有誰把政府大樓搬到客運站里的。


謝邀。
事實上,個人認為不會。

其頂多做一個【繁忙】的發射基地。

你可以把發射火箭看成是起降飛機,他們兩個的不同點僅僅在於,發射火箭需要的場地比飛機大得多,但是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

飛機起降有巨大的噪音,以及其起降能見度必須超過600米,1000範圍內不能有高於100的建築物。那火箭發射同理,你載人航天都有幾十個足球場這麼大,如果是幾百人幾百人的往天上輸送,那所需的空間更大。

所以其成為中心城市被這幾個條件所制約:

1.發射需要足夠大的場地。
2.巨大的噪音以及污染無法使人類適宜的居住。
3.其交通條件本身並不發達。(這一點可以在後面改造,咱種花家可有大自然的偉力。)

並且,最重要的是,一個城市能否成為一個經濟中心,只和兩個基本條件有關。

1.經濟方面能夠輻射帶動周邊省份甚至全國廣大省市發展,而不是主要接受其他城市輻射,依賴其他城市投資和產業轉移。這就要求本地擁有一大批領先全國的企業總部。

2.科學技術方面能夠輻射周邊省份甚至全國廣大省市,而不是主要接受和依賴其他城市科技成果來發展本地,科技成果的輸出必須遠遠多於鄰省或全國廣大省市科技成果的輸入。這就要求本地擁有一大批領先全國的科研機構。

所以呀,那些衛星發射基地基本沒有成為中心城市的條件。它可以成為一個【繁忙】的港口,但卻很難孕育出一座中心城市。

當然要是以上我說的那些都可以解決的話,在北京中心建一個也未嘗不可以呀。

但那就像北京摺疊裡面的場景了。

就這樣咯~


大規模低成本進入太空只有兩條路

一是太空電梯

二是空天飛機(水平起飛,水平降落,除消耗燃料不拋棄任何部件,完全可重複使用)

反重力太玄幻了,估計短期內看不到


空天飛機有個機場就行

太空電梯的地面站只能建在赤道上,我朝撲街


推薦閱讀:

星星為什麼總是畫成五角星形狀呢?
有哪些適合入門讀者看到航天學、太空學書籍?
為什麼火箭發射要倒計時?不能直接發射嗎?
阿波羅18號里的拍攝視頻都是偽造的嗎?不是說導演從nasa搞到了真實的視頻記錄嗎?
兩個與太陽質量差不多的恆星相撞會發生什麼?有多大威力?

TAG:城市 | 地理 | 太空 | 天然衛星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