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特殊兒童?
第一次接觸這個群體,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和他們交往中,我能夠感受到他們既單純而脆弱。他們的積極性需要人們去鼓勵,更好地融入適應社會;而他們弱小的一面更需要人們的關懷,去引導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對此,希望和更多關注特殊兒童群體的愛心人士交流一下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
前幾日在油CLUB上有個小講座。講完後的提問也正好有知友 @林珂 問了我同樣的,但是時間所限回答的有些泛泛而談,先說聲抱歉。回來後又仔細想了一下,今天可以回答的相對更為完整一些。
結論先行
1.那就是平等看待,所謂平等看待就是把他們和普通兒童一樣看待。如果他顏值過人舉止萌,那就像喜歡普通兒童一樣喜歡他們,如果他們像普通熊孩子一樣不守規矩搞破壞招人討厭,也麻煩你們像討厭一般熊孩子那樣討厭他們。
2.規則
所謂規則,便是統一而不變。打個比方你今天遲到了,和老闆哭訴:老闆我肚子疼。老闆一看:哎呀算啦算啦 下次注意。第二次你又遲到了:老闆我肚子疼。老闆:不行,扣錢。那麼問題來了,你第三次遲到的概率是多少?
對所有兒童都一樣,請用同一個準則去對待他們就好了。由於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恆定的方式方法永遠是最適合兒童去接受的。今天對這個孩子的這個行為說」不「,明天也請一樣。
3.給他們一點刷經驗值的機會。
就像那位匿名用戶說的那樣。有些時候無視和等待比關注對他們的幫助更大。幫忙有時是剝奪的同義詞。
他可以自己倒水喝,雖然倒的時候手會顫抖,水會灑出來,但是請不要他剛要拿起水壺,就馬上接過來幫他完成。
他可以自己下台階,雖然很慢,也很有可能會摔倒,但是在他摔不倒的前提下請無視他,走自己的路,因為過多的關注可能反而讓他緊張而摔跤。
4.我討厭一切頭腦發熱的獻愛心行為。
能力低下未必就會帶來信息感知的低下,就像很多孩子他們未必能理解你的語言,但是從表情讀出「YES」OR「NO」確是非常容易的。規則越恆定越適合他們的成長與生活,忽冷忽熱是他們非常難以接受的交流方式。要幫請常幫,就像要愛就深愛一樣。
5.我討厭一切形式的道德綁架。
下面進入大家最熟悉的「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淘寶上市時有一位敲鐘女郎何寧寧,其實這個人就是我的前同事,或者說我同單位的後輩。之前總是一起上集體課還是比較熟,現在也偶有聯絡。
(這是她昨天帶著一群孩子出去野炊的照片,其實這群孩子裡面也曾經有幾個我的學生)
她雖然是個淘女郎但是依舊一直在上課,現在正在為自閉症方面的公益最宣傳之類的,有一次活動拍賣啊獻愛心之類的,活動後就有人說,幹嘛要我們獻愛心,我根本就不關心這種事啊,公司非讓我來我才來的。何後來和我聊天時說:對呀,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據她說她干這個公益以來背的黑鍋早已數不清。- -!
盡量我一點都不看好她的方式,但是我依然支持她把這特教這一行」去一次又一次堅持做哪些明顯毫無意義的事「的職業理念貫徹的那麼徹底。
PS:在此重申,特教老師都不是神經病,我們都喜歡錢喜歡過好日子。
我認為尊重從每一個人做起,不論是普通人群還是特殊人群,而尊重就是不干涉。你可以喜歡他們,就像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一樣,但是麻煩你別去要求別人也喜歡他。
這世界討厭孩子的人可是很多的哈,他們可沒有也不應該有任何過錯。
PS:比如我就很討厭貓和狗,因為我被狗咬過也被貓抓過,誰都別攔著我吃狗肉。
由於問題中的「我們」非常寬泛,接下來我將以人群來劃分,以下的話送給各位:
如果你是普通人的路人甲乙丙丁,
如果沒有關注他們的意願的話,看第一條或者無視就好。
如果你有想了解他們的想法,看我的專欄吧。我的存在就是希望讓想要了解的人找到相關渠道。
如果你是個熱心公益志願者,非常想獻出自己的能力,
1.可以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儘早讓自己具備可以和他們互動的能力。
2.捐獻物品可以參考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物品 如:磁吸寫字板,認知類的卡片,區慕潔積木,邏輯狗,拼音本 4-6塊組成的拼圖等等教具玩具或者一些小零食也可以,盡量交給監護者如家長或者教師。
如果你是個普通家長,請接受特殊兒童這個群體並不小這個概念。如果他們的存在沒有影響你和你孩子的日常生活,請坦然接受這個設定就好。其實和一個規則感良好的特殊兒童交流可以讓3歲以上的普通兒童獲得更多的表達機會,他們可是非常喜歡當小老師來表達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如果他們有一些行為問題影響到了你們,也請直接的告訴他們的家長,一味的包容並不能給任何一方帶來益處。如果你不能接受周圍有他們的存在,你也不應該受到任何人的指責。
如果你是個特殊兒童的家長,可能讓周圍人知道你孩子的情況反而是個更好選擇。做一隻鴕鳥對你對孩子對大家都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有些事是根本沒法藏的,周圍的善意永遠更多。一味的偏袒只會讓雙方都受到傷害。
你和孩子都需要坦然面對這一切,因為根本就沒有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自己的問題,他們也一樣。真實世界的規則才能感受到完整的社交。
尾語:存在便是某種合理,這個世界從不完美,不論你喜歡還是討厭,他們就是這世界中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不過--------人生在世,多讀些書 多見些人,終歸沒錯。
自閉症 - 知乎專欄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首先,我們要從內心真正地理解和接納他們,而不是躲避和排斥。
特殊兒童往往會有很多怪動作怪聲音,常會打擾到別人,招人討厭。多數人會覺得「很煩,離我遠點,懶得理你。」其實他們不是故意要這樣。
想像一下,你現在剛下飛機來到新加坡。你習慣性地從口袋裡抽出一支煙,犒勞一下自己,緩解初到陌生環境的焦慮感。銷魂的那一刻,你並沒有觀察到頭上懸掛的禁煙標誌,沒有感受到路人投來的鄙視眼神。你抽煙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刺激行為,並且影響到了旁人。原因,正是因為你不懂社會規則,不能感受到別人的態度,自控力低。
你希望這個新國度的人們是排斥你、驅逐你,還是理解並接納你,主動教給你新的規則?
在這個新環境中,你的行為,你的處境和自閉症兒童是一樣的。對於他們來說,我們的世界很陌生,難以理解,學習這些規則很困難。每一天,他們都在重複著類似你抽煙的這種行為。我們所要做的,是給予理解,不要去驅趕排斥他們,而是善意地接納,耐心地教給他們各種規則。
然後,不要給予他們過多的寬容和妥協,而是要按照對普通孩子的要求同樣來對待他們,簡單說,就是在規則上一視同仁。
正如新加坡不會因為你是外國人就網開一面,不對你公共場合抽煙的行為進行罰款。沒有強制性的罰款,很多人就是不長記性。懲罰,是教育的一部分。
比如說他在課堂上尖叫,你不要因為考慮到他是特殊孩子,就說:「不哭了,來,抱一抱,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然後你就滿足他的要求。如果這樣,下次他一不高興或有什麼需求就會繼續用尖叫來表達。
比如說孩子不會自己洗澡,你不能覺得他是特殊孩子,學不會洗澡,於是就完全代勞,這樣的話他永遠也學不會洗澡,不能生活自理,一輩子都要人照顧。我們要給他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和練習。
這叫社會性期望。比如我們普遍覺得男性就是粗獷豪爽的,女性就是溫柔體貼的。同樣地,成人對於特殊兒童也會產生「他就是這個樣子」的觀念,認為特殊兒童的問題行為不能改變,認為他們只會用尖叫來表達,不懂得安靜地坐下來遵守紀律,認為他們學不會,教不了。
我在幼兒園裡就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比如有個孩子一上課就亂跑,老師管不動,久而久之就認為「他就是這樣的,不要去管他」。當他想畫畫時,就哭鬧,這時候老師為了讓他閉嘴,就會趕快塞一張紙給他畫。
正確的做法,是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是別人不喜歡的,而且還會有不好的後果。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可適當給予批評甚至懲罰。對於能力很低的孩子,確實理解不了批評懲罰的,則阻止即可。
以上兩點,或許有的人覺得互有矛盾。如何既接納,又一視同仁?
比如,機構裡面有個孩子很喜歡我,每天早上來迎接我,一下課就來找我。但是,他打招呼的方式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他會打你一下、踩你一腳,或者把身邊的東西撕掉,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你的關注。如果我沒有接觸過這群孩子,不理解他們,我肯定是很反感地躲得遠遠的。但我理解,這是因為他喜歡我,想要引起我的關注,想和我交流,但是缺乏正確的方式。處理起來很簡單,如果他用正確方式,比如走過來叫「叔叔」,我就會給他笑臉,親切地和他打招呼。如果他踩我一腳,打我一下,那我也不能因為他是特殊孩子就說「算了算了」,我照樣要板起臉,批評他一頓。但是,我不會因為他踩我一腳就真的討厭他了。
上述兩點屬於原則。下面再講兩點溝通技巧。
第一,就是要按照特殊兒童的聽覺、理解能力來說話,並適當輔以手勢。
英語聽力差的同學,如果你看電視時恰好轉到CNN頻道,請問你能堅持著聽多久?撐不了一兩分鐘,你就要趕快摁遙控器關閉這個頻道。同樣地,如果你對著特殊兒童說一串超過他聽力、理解力的話,他也恨不得你趕快閉嘴消失。這樣怎麼能打開他們的心靈呢?
和能力最低的特殊孩子說話,那就用最簡單的詞語:「吃飯。喝水。」同時還要做手勢。隨著能力提高,就要逐漸擴充句子長度:「去吃飯——去餐廳吃飯——洗完手去餐廳吃飯」。我們只有說他們能聽懂的話,獲得他們的理解,他們才能接受我們。
對於大多數特殊兒童,對他們說話時我們要盡量簡單直接,避免複雜句式、比喻等修辭。特別是在髮指令時更應該如此。判斷他們是否聽懂了,可以從他們聽完後的反應來看。
第二,和他們溝通時要注意獲取他們的注意力。否則你就是雞同鴨講。
一般兒童,你不需要叫名字,只需湊近點,用眼神和表情,就能讓他明白你是在和他說話。但自閉症兒童缺乏這種能力,他們的眼神會很飄,往往不知道你是在和他講話。這時候你需要運用一些技巧,比如說話前先叫一下名字,等他眼神看過來再繼續說。如果他眼神不看過來,輕輕遮擋一下他飄走的眼神,輔助他轉過來看你。
其他的溝通技巧當然還有很多,就不多說了,上面這兩點算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吧。就醬紫。感覺對於特殊兒童來說,最可怕的莫過於成長,因為長起來的只有年齡和身體,心智與能力方面的提高甚微。小時候可以把他們當一般的小孩子對待,逗或是哄的,他們也可以之和周圍的小孩子玩兒。但是當他到了成年,到了二十多歲,周圍的同齡人去掙錢養家了,去結婚生孩子了,他開始拒絕別人把自己當小孩子,但是卻只能站在家門口問自己的家長,我也想去幹活掙錢,可是沒有人要我。他覺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但是周圍的人又很難把他當一個成人對待,不光是他,連同家人一起,心裡矛盾糾結,不知道如何是好。對家人來說最希望的,莫過於是他一直是個孩子,家人可以永遠的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他。
除去上面的感受,在我看來,還是像 @李老西 老師說的那樣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對待他們。小時候就像對待一般小朋友一樣對他,長大後就像對待一般成人一樣對他(當然不能要求他和其他人一樣有謀生的能力)。
他可以自己倒水喝,雖然倒的時候手會顫抖,水會灑出來,但是請不要他剛要拿起水壺,就馬上接過來幫他完成。
他可以自己下台階,雖然很慢,也很有可能會摔倒,但是在他摔不倒的前提下請無視他,走自己的路,因為過多的關注可能反而讓他緊張而摔跤。
他有能力掃地,洗碗,雖然可能做的很慢,而且不太乾淨,但是也請不要拿開他的手,讓他自己去完成,因為他也需要被需要的感覺。
他可能完全沒有能力賺錢謀生,但是在家中請適當的分給他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比方說照顧小狗,扔個垃圾,因為他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
我的回答有點偏題,但是還是寫出來,別像我一樣,真的!
初中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同學,不太洗臉換衣服,渾身一股怪兮兮的餿味,頭髮永遠像乾枯紛雜的鳥窩,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看見人就傻笑...
傻笑算說對了,他就是腦子有些問題。
你基本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孩子混跡在一幫青春盎然虛榮敏感的學生中的境遇。
他沒有朋友,老師也不喜歡他。做操他排在最後上課他坐在第一個,為了保護視力每周調換一次座位唯獨沒有他的份。他湊過來打籃球我們就鳥獸散,女同學永遠繞著他走,慶典活動集體舞他就背著書包慢吞吞回家去了...他就像一個透明人,大家都冷漠、無視、輕蔑的走過他。
這樣過了好幾年。
我本來跟他沒什麼交集,那時候忙著上課,忙著畫畫,忙著打籃球,忙著補作業,忙著找暗戀的女孩借書...但是有一天,我憤怒的掀了他的課桌,揪著他的脖領,他摔倒在地,抓著我的手,我就像拖著一袋水泥一樣把他拖進廁所。
關鍵是我死活想不起來為什麼會憤怒成那個樣子。
同學們都在圍觀,男孩們在叫好,女孩們驚恐的湊在一堆議論紛紛,漫天飄舞著荷爾蒙和青春的躁動,我覺得自己強大到爆棚,牛逼到自己都需要重新審視,我把他拖進廁所的那一刻,我知道這事無法挽回了。
我記得自己脫了鞋,狠狠的抽了他一頓,我扇他耳光,踹他的肚子,像一隻瘋狗停不下來。而他一直尖叫,捂著頭,蜷縮的像只烏龜。後來我不得不掰開他的手才能抽到他的臉...我不記得持續了多久,應該有十分鐘吧,因為只可能是上課的鈴聲才能打斷我。
我從廁所回到座位,驕傲的像打擂成功的英雄,每個人的眼睛裡除了獵奇沒有其他,哥們偷偷遞給我了一瓶黑加侖,女孩傳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還好嗎?
擦,感覺好的不能再好!
他也畏畏縮縮回到座位,趴了一節課,老師罵了他一頓,他從臂彎抬起頭糊了一臉的鼻涕,老師在他桌前繞了一圈迅速躲開,他埋下頭,自始至終沒有告狀。
我認為這是打服了的表現!
十五六歲正是記吃不記打的年紀,這小子康復了幾天,晴轉多雲,在操場碰到正在打籃球的我,居然站在場外沖我吐口水!
沒得說,按在球場邊又是一頓,打完了兩手粘了吧唧,也不知道是汗還是鼻涕,匆忙去廁所洗了半天,噁心了好久。球場上的人哈哈大笑,視而不見蜷縮在地上的他,跨過來,跟我擊掌。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學校的生活都是這樣:把他拖到角落,揍他一頓,然後康復三天,然後他沖我吐口水,再次按到揍一頓,然後再休息三天...
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從來沒有意識去,告狀。
我一直以好脾氣而著稱啊,但是那段時間的武力炫耀讓我不能自拔。
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校門口碰到他,我以為他又會衝過來吐口水,然後握緊了拳頭準備給他來個結結實實的炮拳,沒想到一個面容醜陋的中年婦女突然蹲下來抱住他。
這個女人從兜里拿出一塊皺皺巴巴的手絹,擦掉他的鼻涕,又用手理了理他的頭髮,把他的衣領翻好,書包背正,彎腰繫上散開的鞋帶,最後摟過他,親了親他的面頰...
我從旁邊走過去,一臉的鄙夷,隨口擦了一聲,那點莫名的憤怒卻突然掉進了棉花堆消失殆盡。
那段拳頭度日的生活嘎然而止。
初中畢業,在此別過,至今再沒有見過面。我極少想起他,同學揶揄的時候才會提起那段塵土飛揚的歲月。但是我總會定格他媽媽蹲在他面前的那幅畫面,無論他是誰,多不聰明,多招人討厭,多孤獨,多邋遢,多透明,多不合群,他都永遠,是一個母親的孩子...
自此我再沒有恃強凌弱過,一次都沒有!
其實這是一段我最不願回憶的回憶,要不是剛看了一段幼兒教師毆打孩子的視頻,我根本不會寫下這段故事。自己有了孩子,看到他弱不禁風,走路蹣跚,我恨不得用自己的一切保護他的世界,我不會允許任何人侵犯他、虐待他、逼迫他。
然後我自然想起了這個同學,他的父親知道這一切,會如何?
對不起,真的!我在台灣三年,見過不少題主說的特殊兒童,在台灣他們被稱為喜憨兒。
不得不說台灣政府在對待喜憨兒這一特殊群體的政策上還是比較完善的。
在台北的幾個繁華街頭上,經常可以看見喜憨兒背著自己的小箱子,向路人四處兜售自製小餅乾、小蛋糕。有的喜憨兒特別熱情,即使沒有購買,路人也會報之以微笑,個別具備良好語言能力的喜憨兒還會和你聊聊家長里短。
台灣還成立了喜憨兒基金會,集中特殊群體教授他們基本生活技能,基金會在各地成立烘焙屋,收留喜憨兒學習烘焙技術,使之自食其力。
台灣政府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在告訴喜憨兒:他們和正常人一樣也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有所得。
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正常地與之交往,適度的扶持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的班上就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的智商只有其他孩子的一半,發育遲緩,上學的時候只有其他孩子三歲的水平,而且多動。剛來學校的時候,別的孩子都能認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卻一直用手比劃著畫圈,而且速度還不慢。上課的時候,其他孩子可以認真聽課,就算個別比較皮的孩子,提醒一下也就過去了。而這個孩子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會大叫幾聲,遇上自己感興趣的就嗷嗷叫,還伴隨手舞足蹈。由於家裡不敢讓他帶太多東西,他附近小朋友的鉛筆盒,用來裝餐具的小包,都被他弄壞過。過了幾天我發現他完全不會寫字,基本屬於在紙上瞎畫,經過跟家長溝通才知道,他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做過手術也不能完全看清楚這個世界。這個孩子其他「劣跡」不勝枚舉了,比如尿褲不知道說,過了很久才被其他同學發現,把別人擠倒了還在笑等等。
說句實話,如果一個老師喜歡這樣的孩子,那絕對不是真的。但是,一個孩子降生到了這個世上,來到了我的班級,我可能沒有讓他變得跟其他孩子一樣的能力,但我可以憑自己的一點力氣讓他在這個班裡感到開心一些,同時也讓其他孩子學會如何與他相處,並且學會包容,學會愛自己的夥伴。
首先我做的就是保證他的安全,不讓別的學生因為他「傻」而欺負他。比如我會在他不在學校的時候聽聽其他學生對他的意見,然後給他們講道理,告訴學生們如何與他相處。當然,對於隱私的保護,我並沒有特意告訴學生們他是特殊兒童這件事情。對於他弄壞別人東西的事情,我一方面與家長溝通,一方面對他自己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是長期並且困難的,也許說了好幾遍,他還是會在某節課上把別的孩子的鉛筆盒扔在地上。這時我沒有也不能放棄,依然一次一次教育他。在此同時,我不斷叮囑學生們保護好自己的物品。另外,他的平衡感也很差,走路晃晃悠悠的,於是我就在課間的時候讓一兩個學生陪他去廁所。好彩的是,這位特殊的孩子沒有跑到教室後面破壞東西的習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了。
其次對他的要求與別的孩子要有區別。他的智商決定了他不可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學會很多東西,他的眼睛也決定了他寫不出跟別人一樣的字。因此簡單的課文能夠背下來,簡單的字能夠寫一寫,並且能夠慢慢說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慢慢能聽懂老師說的話。不過這看似簡單的要求,能夠達到,也著實費了不少功夫。
最後,我慢慢估計學生在不欺負他也不被他欺負(因為他手裡沒準,不知道就碰壞別人哪了。。。)的情況下盡量能跟他玩一玩。比如有一次自由活動的時候,幾個小朋友做遊戲,他也加入了進來,雖然他明顯不懂遊戲規則,但他在孩子中間玩得很開心,幾個小朋友還輪流哄著他。
我覺得,做到像對待普通孩子一樣對待特殊兒童,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自身條件決定了教育者必須要去適應他們。我不是特殊兒童教育專家,我也只是碰上了一個個例而已。現在這個孩子在我的班裡快兩年了,雖然知識水平依然很差,但他經常能做到主動給敲門的人開門,上課之前懂得把書擺好了,我說翻開書的時候他也像模像樣翻到了要講的那一課。我的心理其實是滿足的,因為我能夠看出,孩子大了,進步了。看著他操場上有時能和幾個小朋友做遊戲,我知道此時的他是開心的,那時的我也感到無比高興。
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這個問題,我想我有權利回答,因為我有個三歲的女兒,應該屬於特殊兒童了。
五年前,父親肺癌晚期,為了讓父親少留遺憾,我和老婆匆匆結婚,那年臘月,父親走了。家裡就剩我和老婆,老媽。一家人沉寖在一種傷心壓抑的氣氛里。那年我跟老婆開了個童裝店,開始新生活。後來回家看到媽總一個人,難免心理難受,孤苦伶仃。所以決定生個孩子。一方面可以陪媽,一方面媽不至於太寂寞。於是,我們有計劃的懷孕。一切都很順利。12年正月。婉婉出生了,我們帶著孩子回了家,轉讓了店鋪,專心在家看孩子。到半歲。我跟老婆找了鄰村的一個廠子上班。把媽媽也接到了廠里。經過爸爸的事,我覺得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那段時間,也確實感覺很幸福。
直到有一天,半夜孩子突然抽搐,我們還以為是著涼了。沒當回事,可後來一直抽一直抽。我怕了。連夜開車到醫院,我們當地的醫院說趕緊轉院,去了地區大醫院。在醫院稍微做了檢查,說孩子腦部有問題。建議轉院,讓我們去西安。孩子已經完全昏迷。我當時已經哭到沒了眼淚。第二天早上,轉院到西安唐都醫院。最後被確診為先天性腦部發育不良,半邊身體不能動了。而且還抽搐。一天好幾次。當時我真的覺得上天瞎了眼。在醫院的走廊里,廁所里。外面的樹下,偷偷摸眼淚。完了回到病房安慰老婆。那段時間,真的想一死來解脫。在住院半月大概穩定,也確定無藥可救的時候,我們帶著孩子回了家。我知道,以後,我的孩子會永遠這樣,而且只能更糟糕。她會吃,會喝,卻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不會表達,還要抽搐,無法控制,隨時可能有危險,就隨時跟前要有大人。我對生活的絕望比當時父親肺癌晚期的時候更進一步。太多的磨難讓我麻木又好笑。而最可怕的是,我們無能為力。
現在,孩子已經三歲了。當時發病時候她七個月。後來我們又帶她去過南京,又去了北京。我明明知道看不了,看不好。在老婆的很多次哭天喊地的跟我鬧之後,還是帶著她做了手術。我們明知道無濟於事,卻不知道那裡來的幻想,花了錢讓孩子受了罪卻沒有起到一點效果。也許這就是愛。一種可以無條件付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愛。也只有在孩子病了之後,我才體會到做一個父親母親是何等艱辛。體會到了父親的不易。
我每次抱孩子出去,總會看到別人看我孩子異樣的目光。他們每一次詢問,都像是針深深刺痛我的心。我知道別人也是出於好心。孩子有時候抽搐起來,會嚇到別的孩子。可我能做的也只有緊緊的抱緊她,讓眼淚往心裡流。我們並不富裕,但我們也想生活更美好。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有病而放棄一切,不能因為孩子天生殘疾而不去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只希望大家看到有缺陷的孩子,能多一點關愛。多一點理解。真的。我帶我孩子去南京看病,地鐵里都沒一個人讓座。真的很心寒,不是因為我家孩子,而是有時候為這個社會心寒。我孩子病了之後,我能感覺到很多不理解的目光。聽到很多不理解的聲音,上次有人問。你為啥不帶孩子去看病?當時很氣憤,可還是笑笑對他說,看過了。誰知道你付出了什麼,又有誰會關心你到底為孩子做了什麼。我的孩子我不看嗎?真有地方能看,我就是賣血賣腎也會看好我家孩子。可是,他們還是會問,他們也許只是隨口一問,可我又被問的難過一回。久了,我開始不願意帶孩子出去,不願意提到孩子。我覺的孩子帶給我的痛苦比別人問起來和別人給我的痛苦少的多。所以,如果你身邊有有缺陷的孩子,如果可以,請不要問這類問題。如果可以,多陪陪他們,把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看待。
謝謝。語句有點亂,想到那裡寫到那裡。見諒。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以自閉症為主體的志願者活動。
當時是需要志願者做看護,跟那些小朋友玩。那些家長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在另一個房間接受專業老師的教授。其實有時候,很多人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卻忘記了那些孩子的家長可能需要承受和釋懷更多。
我印象很深的是2件事情。
有一次我去,當時有2個小朋友,一個應該是讀4年級了,一個才只有8歲的樣子。
8歲的小朋友是腦癱,半邊身子都不能動,只能坐輪椅,身材有些胖,眼睛的視力很差,需要湊的非常近才能看清楚。當時他想上廁所,很有禮貌的跟屋子裡一個專業志願者說,我想上廁所。然後因為小朋友很胖,所以我們一起把他推到男廁所,把他扶起來,我們2都是女生,小朋友對性別應該是分的很清楚的,所以當時他是有推脫,類似於自己可以的。
之後在互動的時候,我一直坐在他旁邊跟他聊天,跟他講故事。他想看一個動畫片,於是我把手機拿出來放動畫片給他看。但是他視力已經很差,手機屏幕又小,於是他幾乎可以說是貼在我手機上看動畫片,但是似乎是半邊身子不能動的原因,所以嘴角也會不自知的流口水。
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很興奮,一直跟我說動畫片里的片段,以至到最後,我的手機都是口水。我還是像沒有口水一樣,一直跟他看。等到他看完了不需要手機了,我才拿了手機,偷偷把口水擦掉。
小朋友很聰明,也是看見漂亮的姐姐,看到零食就很開心。
特殊兒童,他們都是孩子,有自己的天真,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心疼自己的父母長輩。很多孩子潛意識裡也知道害羞或者感恩。有些比較嚴重的孩子可能表現出來的行為,並不是他們願意的。
還有一個小朋友,我至今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別人的小朋友,家長都會說出個大概,或者自閉,或者腦癱,各種。
但是這個小女孩,當時只有4,5歲的樣子,穿著裙子,是奶奶帶著的,一看家裡不算沒錢。
我當時看到她的時候,她正坐在地上,邊上都是玩具,但是她卻緊緊拽著自己的頭髮,一直口中念念有詞,搖頭晃腦的。
我過去跟她講話,發現她閉著眼睛,她奶奶說她生出來眼球就是沒有的。
他奶奶說她太孤單了,讓我有空去她家陪她玩。我答應了。
有一次去她家,她坐在沙發上,突然就把頭垂下來,都快落地的那種,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很難受的,會有種腦充血的感覺,但她卻不以為然,玩的很開心。又是突然的站在地上蹲下來,直接在地上尿尿。 一連串的行為讓我不能理解,但又不能提出疑問,怕傷害到那個可憐的奶奶。
突然想起來2年前的博物館日。我去金沙博物館。
有個媽媽用手推車推著兒子,兒子應該有15+的樣子,遇到樓梯的時候,我在旁邊是想過去幫忙,但是看了下,那個媽媽似乎自己可以,於是我離開了。
有時候我們對這些特殊的孩子以及他們身邊的親人。最好的對待應該就是不打擾。
以上就是我自己最淺顯的體會。
雖然我身邊沒有這樣特殊的孩子。但我身邊有一個最親的人是特殊人群中的一員。
雖然我知道很多特殊的病至少目前為止無法置於,但我只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普通人最普通的目光。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一部電影《無法觸碰》,真人真事改編的,在這兒可能有點兒偏題了……
總之,這部電影給我很多感觸,比如,有時同情對人是一種傷害,刻意關心是一種傷害,或者說把人當殘疾人對待,也許某種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電影里的男主人公有著龐(延長兩秒)大的家產,,但是因為一次事故,頸部以下的身體都失去了知覺和活動能力,整日與輪椅相伴,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他公開招聘一個私人生活助理,他沒有選擇那些拿著一大堆專業護理資格證書滿口專業知識的人,反而選了一個剛出獄,毫無禮貌,輕浮,終日無所事事指望靠著失業救濟金生活的黑人小夥子。
男主人公的體面朋友曾經提醒過他,不應該找一個如此沒文化粗魯無理還有案底的人
男主人公回答說,每次手機響了他都直接遞給我,他總是會忘記我是殘疾人,甚至拿我不能動的胳膊開玩笑,這就是我要的,沒有同情!只要他高大威猛,有手有腳就行了。
我在生活中見過很多殘疾人,沒有腳的,手指頭比誰都要靈活,沒有手的,把腳變成了手。amazing!
多餘的同情不需要,因為沒有人比他們自己心裡更明白,殘缺的痛苦,最同情他們的人是他們自己,如果真的要照顧,那就公共設施多點人性化設置,公眾別用異樣的眼光「同情」就好了。很多殘疾人,內心強大到你無法你想像!很多正常人,內心卻殘疾的很。
不要談及特殊兒童的缺陷,不要自以為自己很仁慈 在那裡大發慈悲的問:天啦你怎麼被燙傷成這樣?天啦你是什麼原因少了一隻手的?天啦你是因為什麼看不見的?每當有一個人這樣直接問一次,就是揭了一次對方的傷疤,因為對方又要回憶一次那個痛苦的過程,而且大部分問都是因為好奇、忍不住,聽完對方的回答之後往往還要加一句:好可憐哦…然後走掉了。真的,這樣的人真的很可惡,他們卻並不自知。請你們在看到特殊兒童的時候,假裝並沒有看到他們的缺陷!像對普通人一樣 對他們微笑 聊聊天氣 充滿鼓勵!謝謝
我覺得對於特殊兒童最好是做到「去特殊」。不要想去同情憐憫。這樣會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平等關係。
並不是說要你像對待同等年齡的人一樣和他們討論一些深層次的,他們聽不懂的問題。
而是在心裡不要把他們想成需要關愛的可憐人。這樣容易形成自我感動,他們發現你的憐憫也會造成傷害。
應該讓他們感到你需要他們並不比他們需要你少。這當然也是事實。
雖然很多人有告誡義工團體,做幾天志願者,內心得到力量就離開是一種自私的利己主義。
但自己個人認為除了那些把自身心靈升華做為最終目標的人,志願者們不應該羞於承認自己也得到極大幫助呀~
是的,關係平等的。我們相互需要著。
PS:好像歪樓了,@_@~我錯了不把他當成特殊,不要讓其他的孩子覺得他特殊,也不要讓他自己把自己當成特殊。儘力交給他普通孩子會的一切,讓他慢慢學會普通孩子所會的一切。 但最重要的還是,讓他學會悅己。
把Ta當一個正常人一樣尊重。
特殊兒童首先是兒童,也需要接納和用心對待。
感覺來這裡回答問題的都是對特殊兒童關心的人,應該把這些都分享出去,讓身邊沒有從事這個工作不了解特殊教育的人看一看,我先分享了。
特意找的這個問題來回答,主要是這個孩子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以下為正文。
—————————————————————————
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暑假找了份實習在夏令營里擔任生活導師,主要工作就是和孩子一起吃住帶著他們參與各種遊戲活動。第一期一共來了42個小孩,分到我這組有五個,我開始硬著頭皮和他們溝通交流。
五個小孩子都特別可愛,一回到自己的房間就拉著其他小朋友玩了起來,聊的都是王者榮耀和時下流行的動畫片。我開始觀察他們,發現有一個小孩有點奇怪。他很想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很想和他們聊天。但其他的小朋友就四個人窩在一張榻榻米上,他一個人在一張床上。我主動過去和他聊天,問他原因,他嘴角揉捏,眉毛也是奇怪的翹著,露出笑容說「他們都不願意跟我玩」。這時我就感到有點不對勁了,當下就去問了我們的負責人,原來這個孩子有多動症!!!
我很慌,我本來就很少和小孩打交道,第一次還遇到了多動症!!壯著膽子硬著頭皮??好吧我還是上去了。「你是不是有葯?」「嗯老師,我媽給我帶了」說著掏出了三包用面巾紙包著的葯,裡面葯還有點融化掉了。「你把葯給我,到時候我拿給你吃」「好的,老師」。
接下來的三天里,我經常可以看到他自己一個人獨處,自由活動時他一個人在散步,午睡時自己一個人在床上翻來覆去。至於多動症,具體表現可能是:我讓他們做什麼的時候他會一直問為什麼,直到我不理他;經常露出很奇怪的笑容,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會自己一個人玩,不主動去和別人玩耍。
我曾做過許多努力去走進他的世界,比如:自由活動我安排了他去和其他人玩籃球,我邀請他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午睡時我主動和他聊天和他吹吹牛逼,問問他在學校的事。我給了他一些特殊照顧,但是其他小孩也的確對這方面很敏感,我也就沒有繼續對他特殊照顧。相反,我很可恥地萌生了一些不好的脾氣。
「你為什麼一直問為什麼」「管好你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能把食物殘渣吃得滿桌子」「你是聽不懂我的話嗎,讓你先洗澡你就先洗」。發完脾氣他才能暫時的安定一會,這漸漸地也就成為了我對待他的習慣。
在營會第三天有個結營儀式,當我們總負責人在上面說營員們可以去擁抱你們的導師的時候,他轉過來,抱了我一下,依然是奇怪的笑容,「謝謝你老師」。我組其他的小朋友聽到去抱導師的時候只是轉過頭看了我一眼,然後沒有然後了。
我當時心情有點失落。在我看來我對那個多動症的孩子真的會呈現出不耐煩,對其他孩子百般呵護。那個孩子讓我意識到我心胸是有多麼狹隘,我以為的誨人不倦根本不存在我身上。再看那個孩子,真的比我強太多了。我現在還對他心存愧疚。
多動症又怎麼樣!!!他們同樣能給予別人美好,能照亮別人的低谷,他們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那個奇怪的笑容我已經忘不掉了,還有那句「謝謝你老師」。
我覺得對於特殊兒童要更多關愛,但不要過度關注,讓他們回歸社會才是正途。如果你去飯店看到特殊人群在工作,不要去打擾,不要去幫,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是價值。
作為一個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著方面感觸很深,當我第一次見習的時候看到他們。我的心突然震顫了一下,他們雖然特殊,但是他們的心靈真的很美,
他們只是和我們不一樣而已,用特殊這個詞我覺得不妥。
所謂不合群也只是相對於我們眼中的。
平等地對待,不抱憐憫的心態。
任何群體都是需要花時間融入才能夠溝通的。
以前我認為是同情,憐憫,尊重,現在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接受和平等。就像聾人群體的一句宣言,除了聽,我們什麼都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女性上不上桌吃飯是小事,不應為這事鬧得一家不安寧」這種言論?
※如果明朝沒有被滅,而是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歷史會怎樣發展?
※俄羅斯的民主環境會被普京破壞嗎?
※反對狗肉節的都是些什麼人?
※放鞭炮擾民、造成大氣污染、可能致傷,這些理由響應有限。環衛工說想早回家過年,各種轉發點贊。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