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基因測序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的?

為科研機構提供測序服務,直接把序列數據發給客戶么?一般客戶有能力分析數據么?
現在研究機構自己測序,然後自己分析數據的多麼?還是一般找華大這種公司來提供測序和數據分析服務呢?


我來回答:研究機構測序後拿到數據自己分析的多麼?

讓誰分析,取決於該組對測序這行水深的理解是否到位。

總的來說,測序公司的常規數據分析,比較弱,也不便宜。
當然公司里有高手,分析水平很好,但就特別貴。畢竟測序數據可以大規模量產,高質量分析卻總是稀缺資源。

什麼叫高質量分析呢?對大多數研究組的老闆來說,就是把這套數據給我分析到能發paper為止。
所以對這行稍有理解的研究組,都是僱傭/招收/租借我這樣的生信博士後/Ph.D 來分析數據的。分析的渣不渣咱們兩說,但我們的工錢便宜啊。

換句話說,同是數據分析的高手,進業界去公司作分析,工資就高。留在學界坐實驗室里分析數據,工資就低。這是不爭的事實呀。 小明同學你看到這裡跳出來一下,給我們講講你在業界呼風喚雨的故事。

而對普通研究組的老闆來講,他push自己的Ph.D/博士後是非常愜意和得心應手的, 而要想push公司里的數據分析師則是全無機會。(你掙得比我還少有什麼底氣來push我? [: )] )


在最後,給大家講一個奇葩研究組。 我有一個發小,醫學生,方向是牙醫。人正在國內某醫院讀博,導師給她了一個白血病的測序課題(這都什麼Gui)。 雖然他們組算相當窮,但是這位導師毅然絕然的選擇讓公司作數據分析。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老闆學術水平太渣了,培養不了生信Ph.D,招不起生信博後,也找不到生信研究組來合作因為實驗設計太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位導師,連招生信博後的錢都出不起,為什麼能出得起錢讓公司來作分析呢?

因為這位導師,讓我的牙醫發小,自己掏腰包測序。


回應一下評論:
1. 一位知友說我「戳穿了高科技的幌子」,這個不是。雖然我拿磨豆腐舉例子,但並不妨礙基因測序確實是新興技術。2-3年前,我們還不能想像這一技術將會給醫學和人類健康帶來多麼深刻的變革。而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它。10年前,我認為」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句話太扯淡。現在我真切的感受到變革正在到來。
2.一位知友評論說,賣基因檢測靠忽悠。這個我也不太同意。誠然,基因這個詞太熱,以至於賣化妝品賣保健品賣傳銷的都打著這個旗號。更有一批基因檢測公司拿著並不十分確鑿的突變信息宣稱可以預測生老病死。但是正如醫學發展到了今天,微信朋友圈仍然充斥著各種養生訣竅,張悟本之流仍然可以靠把綠豆吹上天一樣,任何時候,總有人不願意聽你科學的解釋,而願意相信簡單、粗暴、一勞永逸的各類「神方」,時代在變,科學在進步,新科技名詞層出不窮,但是人的本性沒有變。短期之內,靠忽悠賣基因檢測可能一時繁榮,長遠來看,正如同越來越多人相信科學健身,也會有更多人接受基因檢測真實的樣子。並且,隨著基因組數據的爆炸式累積,我們正在逼近基因世界與人類健康的真相,也會越來越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幫助到人們。畢竟,在患病人群,尤其是罕見病患者中,基因檢測的作用已經被毫無疑問地認可了。

歡迎探討。

——原文分界線——
謝@袁霖 邀。

基因測序公司有盈利嗎?如果有,為何我至今吃速食麵都不敢加腸?

好吧,下面是講故事時間。
從前有個小村莊,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愛吃豆腐,所以家家戶戶的小媳婦們都要做豆腐。

然而,做豆腐是一件工序複雜的事情,要挑豆子、洗豆子、泡豆子、磨豆漿、煮豆漿、點滷水,等等,非常費時間費力氣,對於沒經驗的小媳婦,又往往做不成,或者勉強成功了但是味道卻不討喜。(為此常有小媳婦跟老爺們吵架的,一個說你做的豆腐咋沒隔壁李阿花家的好吃捏?一個摔筷子說那你找李阿花啊!我怎麼這麼命苦,嗚嗚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每次做豆腐都會做出很大一鍋,又不耐存放,所以家庭自製豆腐顯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更別提小媳婦自己家,可能還沒有做豆腐的那些場地和工具,時不時要去鄰居家借。

慢慢地,小媳婦們發現,村口李西施每次都把豆腐做得又水又軟,於是陸陸續續的,小媳婦們就跟李西施商量啦:「李西施,你明天做豆腐的時候,能幫俺也做點么?俺給你五個銅板」
李西施西施一想,豆子才值幾個錢?做成豆腐能賣五個銅板,而且自己反正天天要做豆腐的,多做點也不費事啊,就同意了。

小媳婦們之間的消息總是流通得最快,很快全村小媳婦都來找李西施做豆腐。李西施一琢磨,這是門好生意。得,找朱員外家租個鋪面,找牛鐵匠家打套工具,找季老頭家定多點滷水,再讓雅秀才寫塊匾——豆腐西施。這生意就算開張了。

一開始生意確實不錯,全村都在李西施這裡買豆腐。除了買豆子滷水的本錢,一天能賺上一吊錢——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早知道,李西施的夫家是在大戶人家做工,一個月也才兩錢銀子。忙不過來的時候,李西施甚至雇了三五個手腳麻利的姑娘幫手。

可是好景不長,先是村尾的王西施家也打起豆腐西施的名號賣起了豆腐,再是李西施家的小夥計出師後嫌李西施給的工錢太少,跳槽去了王西施家。不得已,李西施王西施打起了價格戰,硬生生把豆腐賣到了原來一半的價格。李西施叫苦不迭。

牛鐵匠一口氣拿到了王西施三套工具的訂單,走上了「豆腐設備專家」的發展道路,不僅把工具降到一半價錢,更是研發出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泡等全套設備,在王西施那裡一上市就收到追捧。面對老客戶們「咋王西施那有你這都沒有呢?」的質疑,李西施咬牙借了錢又去牛鐵匠那裡定了新設備——豆腐賣不上價,客人被王西施分走一半,還要投入設備更新,李西施只能咬牙堅持。

可是這還不是最壞的,陳村長接到了幾起因為天氣太熱,小媳婦們買回去的豆腐吃壞了肚子的投訴,於是下令全村的豆腐商販停業整頓,由魚太醫、廈長老、牛鐵匠、朱員外等共同擬定了《村裡關於豆腐攤點經營規範的若干意見》、《豆腐生產設備質量認證》、《豆腐從業人員上崗規範資格評審》、《豆腐經營場所衛生許可》等管理規定,滿足要求後李西施們才可繼續經營。面對這些變化,李西施很想撒手不幹了,但是從牛鐵匠那裡賒賬買工具的錢還沒有還完,不接著賣豆腐,欠的債要怎麼還呢?

於是李西施只好又借了一筆銀子,按照新標準改造鋪面,給夥計們做上崗證、健康證,找牛鐵匠再買新的、符合《豆腐生產設備質量認證》的工具……李西施被壓得喘不過氣,請了曾經替朱員外管莊子的佘賬房幫自己打理鋪子,請了表妹「小西施」做形象代言人,自己則專心在作坊管豆腐。

後來,聽說佘賬房不是真心幫李西施的,而是趁月黑風高的時候,捲走了銀子跑路了……

後來的後來,聽說小西施因為年紀小說話沖得罪人,還老是搔首弄姿的,氣走了好多原來常在李西施這裡買豆腐的小媳婦兒……

後來的後來,聽說牛鐵匠又開發了新產品,小媳婦們買回去,把豆子放進去就能變成想要的豆製品,口味還能自個兒調節,價格不貴還不佔地兒……

再後來,聽說買豆腐的越來越少,李西施欠的錢卻越來越多,眼看要還不上了……

再再後來,聽說原本老實本分的丈夫竟然跟小西施好上了,把李西施氣了個人仰馬翻……

也有人說,是李西施甩了老實本分的丈夫,跟京城來的金大鱷去了北方。這個金大鱷也不知是什麼來頭,他嘴裡說的「資本運作」反正村裡人是不怎麼懂的。

李西施的走,其實沒有給村裡帶來太多改變,小媳婦們都買了牛鐵匠的家用豆腐機,不必經常光顧豆腐坊。門庭冷落,「豆腐西施"的招牌也不再鮮亮。清晨,上街買菜的小媳婦們依舊步履匆匆,卻再為了一塊新鮮水嫩的豆腐而停下。

再再再後來,聽說李西施在京城已經不用李西施的這樣土氣的名字了,而是一個村裡人都沒聽說過也記不清的「奉天承運天公造物沉魚落雁柔情似水潔白如玉八十二代李氏豆腐傳人」。金大鱷還給李西施介紹了錢大鱷、梓大鱷、古大鱷等京城四少,甚至安排她去拜見了皇帝。李西施一通「豆腐養生論」、「豆腐強國論」、「豆腐產業論」把皇帝說得龍心大悅,當場賞賜了「御用豆腐」匾額一塊。

再再再後來,聽說「李西施」的名字已經價值連城,京城的百姓通宵排隊,拿大把銀票換「李西施」票號的份子……

再再再後來的事情,村裡的人就不知道了,偶爾的偶爾,村裡人也會對異鄉來的客人說,你看,這裡就是李西施最早開豆腐坊的地方,那個牌匾還在吶……

很多年以後,李西施成為了傳奇里的一個名字,關於她的故事,有著幾百個版本。也有不少人曾經問過李西施,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有時候她會高談闊論一番豆腐產業的前世今生,有時候卻是沉默不語。。。

好啦。故事純屬瞎編,不要對號入座哦。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只是從事「基因測序」,那麼本質上,這個行業和做豆腐、造紙、富士康沒有太多區別,是「生產型」企業,原料是各種樣本+各委託人的研究想法,經過測序儀等生產設備,再加上信息分析等「勞動密集型」人工,最終的產物是「數據」和「研究成果」。這種模式決定了他的盈利能力很低——一方面,需要不斷投入昂貴的儀器設備(否則競爭對手的新設備測序能力分分鐘讓你失去技術優勢)。另一方面,行業的准入門檻並不高,處於完全競爭市場。還有回款周期長、政策風險高、自主程度低、自動化能力弱等等問題。

要想提升盈利能力,單純依靠測序盈利的公司必然需要轉型:要麼打通產業鏈(從測序儀做起),要麼延伸產品(醫學服務、健康服務),要麼做品牌營銷(學鎚子,賣情懷)。當然,這些比起金融市場的力量,都是毛毛雨。你懂的。

————結尾打個廣告————
下面是我的微信,承接同行交流、患者諮詢、業務洽談、轉載申請、飯局邀約、土豪包養:

http://weixin.qq.com/r/p8yhuUTE0hmtrQDa95m1 (二維碼自動識別)


  1. 3730(Sanger/一代測序,或者你隨便叫它什麼)一般都是客戶直接獲得序列,自己分析。基本上是有台聯網了的PC就能做分析,網上能找到需要使用的軟體資源;
  2. Miseq、PGM這種桌面級二代測序儀,一般一次下機數據幾百M到幾個G,客戶也可以自己分析。需要準備一台性能較好的工作站級PC,最好安裝Linux系統並有能運用perl/python這些腳本語言編寫簡單程序的信息分析人員;
  3. Hiseq、BlackBird之類的一次下機幾百個G甚至更多數據的高通量設備,如果是多個客戶共用一次運行、每個客戶實際需要的數據量不大的情況則同2.,如果數據量較大比如數十G,則很少由客戶自行分析數據。

具體到一個特定的項目中,數據如何交付、測序公司承擔哪些分析任務等會在合同中詳細說明,不同項目之間的情況並不相同。

然後,Miseq、PGM這種通量規模的設備,是有研究機構甚至實驗室獨立採購的,固定成本和耗材成本都可以承受,通量也有可能被充分使用;Proton這個級別(10G)的機器也有研究機構自己採購運行的;但Hiseq基本上只有測序公司才喂得飽,BB就更不用說了(而且BB也沒法「賣」……嚴格來說那是個測序實驗室不是個測序儀)


PS:BGI今年要推出自己的二代測序儀了喲,其中有一款是桌面級設備喲,歡迎感興趣的實驗室諮詢採購~(沒錯這是廣告)


利益相關:是


2016年12月5日,高通量測序第一股:貝瑞和康成功借殼天興儀錶(000710),受到資本市場熱捧,連拉八個漲停

華大基因2017年7月14日登陸創業板,連續19個漲停,成為2017年至今最掙錢的新股。

那麼,問題來了,高通量測序緣何受到資本市場熱捧?

在答主看來,主要是其解決了人類的一些實際問題。

比如說,方向一:無創產前檢測NIPT,2011年-2016年,國內有超過兩百萬孕婦使用了這項基因檢測產品;

比如說,方向二:腫瘤基因檢測,針對有靶向葯的基因突變,做了基因檢測明確位點情況後,可輔助治療;

比如說,方向三:科研服務,滿足了科學家們探求世界、幫助人類的實際需求。

接下來的問題是,高通量測序公司如何解決的這些實際問題?

隨著測序成本的下降,市場對高通量測序的價格接受度逐漸升高,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讓以上三個應用方向成為可能。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基因測序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以往的非高通量基因檢測公司,主要採用一代測序方法,盈利模式就是測序服務,如賽默飛的引物合成測序部門等;

高通量測序公司帶來了一個產業鏈(以下參考的是火石醫藥的分類),

上游測序儀器

中上游捕獲耗材和測序耗材(其中測序耗材與測序儀器配合使用)

中游測序服務

中下游測序數據分析和雲平台

下游是檢測中心(包括解讀測序數據和輸出診斷報告)和終端客戶。

針對上游測序儀器,市場主要被Illumina和賽默飛壟斷,但國內公司也紛紛不甘示弱,開始搶佔市場份額。

針對中下游測序服務及醫學應用,主要有如下盈利方向及競爭公司:

不足之處,歡迎來填補!


利益相關:二代測序從業者。
一般來說公司客戶分為兩種,一種是從樣本提取開始,到最終數據的信息分析都由公司負責,這部分的客戶一般不太會自己分析數據,通常在依照已有的文獻報道,和公司溝通需要做哪些分析,然後有專門的信息分析人員把這個做了,客戶會拿到最終的信息分析結果,當然數據肯定會給客戶,只不過很多客戶都不會打開數據,一般是對著分析報告找測序公司售後解決信息分析問題。測序公司的主要盈利點就在信息分析這一塊,前面建庫測序都是小錢。一個基因組100w,大小片段建庫的數目可能就20-50個,成本最多10w,後面都是信息分析的錢。
第二種是客戶較為牛逼的,自己實驗室本身有較好體系,一般是只會讓測序公司提供測序服務和基本質控,前期的建庫和後期分析都在自己實驗室完成,碰到過一些有想法的客戶,在前期建庫和後期分析方法方面比公司要領先,實驗設計的也很巧妙,測出來的東西效果也很好,最終東西也很新穎,如果交給公司做,可能還沒有自己做的好。
ps:目前二代測序很火,很多研究所買了很多測序儀,這個行為其實不推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測序儀更新換代太快,一年一換,目前國內的測序公司很多都是跟illumina打工,賺點錢全部買新儀器。出一個miseq測得長點,過了一年2500升級可以測PE250,測序質量和通量以下把miseq甩好遠,miseq就廢了。出了xten,看賣的不好,然後拆開賣xfive和4000,一下把買xten的人坑了。
2.自己買的測序儀通量跟不上去,用幾次就會出問題,測序儀出問題的概率太大,經常要修,而且小批次測序試劑很貴很貴,有這些錢還不如在外面找專門測序公司。


這種肯定能盈利的,這種能創造價值的機構就能想辦法盈利。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一個專門養殖斑馬魚做試驗的機構,他一開始就盈利。


我覺得。。就是人家任務要求你測啥,數據總結啥,你就弄,弄完領工資,然後下一個。估計都是一些生物,醫藥類的來給你任務跟工資。跟其他打工掙錢的沒啥不同,處在一個原料加工的位置。


一代測序從業者(10年)
二代太火,不聊。
這10年,面對科研的一代測序市場是這樣的:
單價從60元降到10元;
核心設備與核心試劑的品牌與型號都沒變;
在各種費用都逐年上漲,單獨一代測序的純利幾乎為零;
綜合型大公司在一代測序市場份額逐年降低,中小公司份額上升,在這幾個目前佔有優勢地位的中小公司中,未來3-5年,會有更少的幾個存活,且已經發展成實驗室遍布全國的壟斷型公司;
一代測序從付費經濟,到免費經濟,目前已經到補貼經濟,對於木有拓展業務範圍的一代測序公司,未來3年只有一個字——「死」。由於大家都認識到要拓展業務範圍,所以,一代測序公司首先會拓展「數據分析」業務。在生存的壓力下,數據分析服務會在誕生在二代測序公司,成長在一代測序公司,由於競爭,數據分析的服務會最終會走上模塊化,此時的數據分析服務會成為獨立於測序產業之外的第三勢力。(客戶是第一勢力,測序公司是第二勢力,數據分析公司是第三勢力)


華大,諾禾,百邁客的人不上知乎…觀察完畢。


基因測序不賺錢,賺錢的是在醫療輔助檢測和司法領域的應用,即臨床的特檢和司法或民用的DNA檢測。臨床的業務和醫院打交道,分管領導衛計委醫院科室,營銷模式和醫藥及器械類似;司法目前主要是政策性的全國消滅黑戶的DNA鑒定上戶業務,以及零星的親子鑒定業務。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攜帶型和易操作設備在醫療機構和司法機構的應用推廣,傳統的基因應用公司前途難卜。

有長久生命力的儀器生產企業和試劑生產服務商。


一代測序成本低
二代測序開價高


推薦閱讀:

TAG:DNA測序 | 生物信息學 | 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