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運載火箭技術的排名是怎麼樣的?

看慣性世界上談火箭發動機的文章,大致是美俄第一梯隊,日本和歐空局第二梯隊,中印巴韓屬於第三梯隊。應該是按照技術含量算的吧。日本和歐洲都搞過低溫下面級。中印低溫上面級成功,還沒大規模應用。


美國第一梯隊,毛子可以算是1.5梯隊
第二梯隊歐盟日本
歐盟內部法國>義大利>德國>英國
2.5梯隊可以再添一個吃老本的烏克蘭
第三梯隊天朝
第四梯隊印度
第五梯隊以色列
這三者之間差距都不小,所以就成了三個梯隊了,每個梯隊只有一國。
第六梯隊其他,剩下的韓國,朝鮮,伊朗,巴西都沒必要提了,入軌能力都值得懷疑。
======================================================
就下面提的比較多的一個問題說一下
本朝和日本的火箭技術孰強孰弱很容易就能看明白,就在網路百科上隨便截兩張圖了。
日本H2火箭上的LE7氫氧火箭發動機。

本朝長征5上面的YF77氫氧火箭發動機

那個438s是yf75的比沖,大概是編輯百科的搞錯了,之前見到的yf77的資料就是427s,即前面的4178m./s 。
循環方式分級燃燒循環對燃氣發生器循環。
比沖無論真空還是地面都佔優勢,推力在1.5倍以上。
後來H2A和H2B上使用的低配版LE7A性能也在YF77之上。
還有人在下面扯運力和發射次數,但是這兩個不能說明技術啊,完全可以用落後的技術去堆更大運力的火箭,只不過不太必要。類似於H2B和長征5的火箭用處都不多,前者只有HTV飛船,後者目前只有空間站和嫦娥5號。
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發射密度還遠超當時中國,也不輸現代日本呢,但是當時日本火箭技術並不咋樣,90年代初才算髮展起來。聯盟/R7產量世界最高,但是技術水平並不咋樣啊。這有必然關係么?
說日本火箭雖然技術領先但是成功率低的人我見得多了,早就厭倦了。
多圖預警。

H2A和H2B這十幾年三十多次發射不過失敗了一次而已,不知道是打誰臉了。
即使早期的H2也不過是7次兩次失敗罷了。
長2捆,長3乙早期又能好到哪去?
聯盟/R7早期也是各種慘不忍睹。
至於這個謠言,大概是,98年,99年H2連續失敗的時候出現的。
那時候本朝互聯網才剛剛開始普及,還是一個小圈子,不知道就被哪個憤青看了點大新聞就在老艦船或者什麼地方造謠出來了(本人瞎猜,那時候我還是學齡前兒童),估計也不是五毛,五毛智商才沒這麼LOW。


難得有個邀請,可惜不太懂,不過還是謝邀,哈哈。
民用航天技術透明度比軍用高一些,很多參數都是公開的,基於公開數據基本就能了解個大概,好多答案里都講了,俺了解得少,就不多述。

講點另一個層面的「技術」——高密度發射。
2014年中國完成了16次航天發射,全部取得成功,僅次於老毛子和美帝。
2015年9月,5次發射全部成功。
而日本在2014年僅4次發射
印度2014年僅5次發射。
可見中國高密度發射能力和日本、印度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了。

下面是關於高密度發射的百度內容:
「通過改進和簡化火箭設計提高可靠性,使用標準化生產提高元器件的質量與可靠性,在現代管理體制下進行工業化生產和檢測,從而完成了運載火箭從實驗室產品到流水線工業品的轉變,不僅實現了更高的可靠性,也滿足了高密度發射任務的需求。」
可見高密度發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航天工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水平,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


謝邀,時間比較緊,我瞎扯兩句。
第一梯隊美國,技術儲備,科研能力在那裡,現在搞私人公司火箭發射,完全是武林盟主,孤獨求敗。
第二梯隊俄羅斯,自從上世紀被武林盟主打敗,實力大大衰退,科研人才斷檔。但憑藉多年功力,仍穩佔第二。
第三梯隊,歐洲,中國,日本。歐洲技術不差,人才不錯又和美國關係良好,眾多空間項目體現其航天能力。
中國,該領域新星,21世紀以來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無須多言。雖然現在在大推力火箭方面仍有不足,但在將來一定會取得突破。
日本,為什麼你的火箭(艾普斯龍)給我一種彈道導彈的感覺。。。。。。


按照發動機推力來說,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在第一梯隊,中國還落後一個時代。沒有大推力火箭,就無法發射大型航天器,無法離開地球軌道(登月,火星探索,大型太空站等)。這是火箭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另外,可靠性是另外一個重要指標,中國目前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長征2F,用於小型空間站和神舟的發射,雖然目前百發百中,但是到目前為止發射次數還很少,可靠性還不能跟美俄歐日同等推力的火箭相提並論
在火箭的發射成本方面,美國應該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SpaceX已經充分展示了美國在這方面的實力。鑒於火箭技術的特殊性,我們很難找到可信的數據來做成本核算。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是上述各國中發射成本最高的,因為我們的工業底子薄弱,做高新技術鐵定是很燒錢的了。
樓主只用低溫級的水平來評判應該是不夠全面的。


航天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推力、高密度發射能力、成本都要考慮,但都沒有可靠性重要。因此,綜合來看,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歐盟、中國第三梯隊。日本火箭雖然推力大,但純靠液氫液氧的大推比,可靠性一直上不去,成本一直下不來,因此只能排在第四梯隊。其他國家只能算打醬油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哪些國家能在衛星發射市場搶到足夠的份額,才算航天強國。


既然題主問的是運載火箭技術那麼我們就不考慮發射次數了好嗎?一次同步軌道發射對技術要求就是比近地軌道高,還有你打上軌道要幾次變軌還是一發入魂,這些才是技術的體現

總所周知,自行車壞的比汽車少,所以自行車的技術水平高於汽車?


謝謝邀請,運載火箭就技術含量而言相對航空領域較低,因為目前運載火箭的效率確實非常低,比如液氧液氫混合燃料比推也就400s左右,相比之下電子推進技術和渦扇航空發動機都可以到3000甚至更高,所以效率上有優勢。
關於各國之間的排名:
1. 美國(黑科技太多,哪天它說不再需要運載火箭也不奇怪)
2. 中國 (確實需求大,強行壓低航空行業的收入所以發射成本也不算高,可靠性也在前列,但是效率不高的缺點明顯,但是就發射能力而言很強)
3. 歐盟和俄羅斯日本(歐盟各個國家而言這個領域沒有明顯超過中國,俄羅斯主要是可回收性有些不好,東西做的很糙)


1美 2中俄 3歐盟 4日本 5南北棒 6印度 7其他

一、美國
依靠現役的德爾塔2、4,以及預研中的130LEO級別的SLS,以碾壓優勢,毫無疑問的處於第一梯隊。即將服役的最先進飛船獵戶座也將用這兩個發射。

至於宇宙神,這個譜系的運載力並不強,但是也不錯。

至於看到說土星五多麼牛多麼牛的可以不用理會,老掉牙的東西,有人天天把古董拿出來秀和吹其實是秀智商。
土星5已淘汰,求放過她。
ps:如果比較航天技術,我肯定把中美俄同時放在第一梯隊,不過火箭的話第一肯定美帝。
二、中俄
本想分開的後來發現誰排前面都不合適,各有千秋,於是一起了。

先說俄國。
主力目前是質子M和聯盟。
聯盟類似我們長2,功能同樣萬金油,運力也差不多。
質子M的LEO說法有點不一,有21或24,總之屬於25噸級。SLS和長九服役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就是這些25噸級,所以這是主流。
然後俄國的下一代火箭是用來替代質子的安加拉,將會是質子退役後的主力。同樣25噸級LEO

至於其他的那些,啊,已死。

再說中國。
中國的就是大家熟悉的長征系列啦
中國一直比較被詬病的是運力,不過馬上服役的25噸級長征5,將會抹平這個短板。

至於下一代大推力火箭,是長征9,和SLS一樣,達到了130LEO。這個型號目前資料比較少。不過,這是未來唯二的130LEO大推力火箭。
三、歐盟
歐盟的主力,是阿麗亞娜系列,70年代開始研發,是歐洲最成功的商用火箭,最大的阿麗亞娜5,也是20-25LEO
歐盟沒有下一代運載火箭和太空計劃,或許和先天結構有關,無盡扯皮啥的。
四、日本
然後是日本
L M N H四個型譜,目前最出名的是H2a,15LEO,和長3B差不多,馬上要出來的H2b可以達到19LEO,也是挺強的。
紙面上則有個H3,用來替代H2A的。
另外,日本這個與其說是火箭,不如說是為洲際導彈做的鋪墊,並不單純。
五、印度
首先誇一句,三哥的工業基礎弱,能有現在這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GLSV 馬克–3型,,用重型火箭的噸位打出了不到長3B的LEO。

不過三哥還是很有潛力的,說不定也是以後的航天大國。
六、南北棒
羅老號光明號,都是小玩意,類似中美火箭序列里用來應急部署的小火箭。
嗯,最後差點忘了,以色列也可以歸類這個名次。
七、巴西阿根廷之流
有航天投入,目前無成功記錄


謝邀,不懂。但從商用發展的角度看,比如spaceX,美國已經在運載火箭之路上早早地走在了前列,不只是技術,更是理念和前景。


不同意樓上的觀點:
1,日本火箭發射次數更少,發射成本更高,可靠性也不如中國高;
2,中國總的發射次數僅次於美俄,就目前每年的發射次數僅低於俄,但高於美;
3,中國目前火箭的噸位相對美俄歐日小,但這一局面將在未來幾年改觀。中國更重型運載火箭也在預先研之中;
要知道中國目前有四個發射場,長征6、11開闢了靈活發射模式;
未來發展態勢:
1、中國在數量上必然超越俄羅斯,甩開美國;——變成像赫魯曉夫說的製造香腸一樣製造火箭,中國是輕鬆的追,俄羅斯是費力的維持;
2、運載噸位能力上更強;
3、經濟需求拉動更加顯著,成本將更低;
看看美俄老態龍鐘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不由得為他們的發展擔憂。目前美俄的優勢在於存量資產仍然很大,但中國的速度增量和年齡優勢非常明顯。


謝邀。第一集團美俄歐,第二集團日中印,剩下的其他。這玩意沒法具體排誰第一誰第二,每個國家根據自己不同情況選擇的技術路線不一樣。至於有人說spaceX,我只能說中國沒有那個需求而並非真的做不到,美國人對發射成本很敏感但是中國並不是,在美國航天已經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產業,而在中國航天仍是科研。另外對於日本,和其他東西一樣在部分技術上很先進但是存在明顯短板,第二集團肯定是沒啥懸念的,如果直接拿中日比的話扯體系這種東西有點耍流氓,既然日本有些東西做的很高不妨排的靠前一些。日本對待技術的態度其實很值得中國學習。


感覺中國雖然在大推力火箭上與美俄有點差距,但是感覺排到第二梯隊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當然更期待有一天能夠超越俄羅斯。更更期待能有一天緊追美國NASA的腳步


中國在大推力運載火箭上有差距,這個還是要看到的。比較高的成功率這是優勢,相比之下日本技術水平確實不錯,但過少的發射數量和比較高的失敗率還是減分不少。
另外我一直覺得看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不能只看大推力火箭,靈活的小箭也非常重要。最近新發射的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這種小型固體箭也很見技術,並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薦閱讀:

俄羅斯的運載火箭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發動機?
「馬航客機最後失聯可能位置示意圖」是怎樣得到的?
中國的長征運載火箭如果客戶要求可以定製塗裝嗎?
衛星電推的原理是啥?
如何看待本月隨SpaceX龍飛船升空的畢格羅充氣空間站艙段呢?

TAG:航天 | 運載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