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16式機動戰車(Maneuver Combat Vehicle)?
16MCV由三菱重工牽頭研製。2010至2013年,三菱重工先後完成了四台樣車。2014年10月公布了樣車,從此日本的重型輪式裝甲戰車16MCV為世人所知。2016年8月,16MCV在「富士綜合火力演習」結束後正式對外公開展示,可能於今年定型並陸續裝備部隊。
日本版斯特瑞克突擊炮,中規中矩,具體有多大威脅要看日本能拿到什麼等級的彈藥。
日本自衛隊不是只要能撐到美國爸爸到就可以了嗎。。
加大膛壓和改進彈藥技術(主要是長徑比)的魔改105線穿深不差,中奧(比利時!!記錯..美國爸爸有105mm貧鈾彈,也不會差到哪)的105線穿深600都有可能
日本74式也用的105,說400穿深應該沒有問題(況且美國自己輪突還用105)。16式要求具備空運能力 機動性和高機動展開能力,有消滅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的能力,主要擔任普通科前進掩護和支援作戰,本身定位更像自走步兵炮而不是自行反坦克炮;和74式彈藥通用也意味著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再者就算打不穿正面還是能打打側面啊
真要打坦克日本還有90式和10式。16式肯定是適合日本本土防禦作戰的
拋開戰術談裝備都是耍流氓
----------------------------------------------
日本陸自裝備並不落後,一來是有美國爸爸撐腰,二來對於本國地理環境需要所以才讓你們感覺落後
74式誕生年代西方國家還在用L1 M60 Strv103 酋長,毛子都開始裝備有125滑和複合裝甲的t64了,英國120線撐起西方坦克半邊天
90式1996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演習中,對2KM外的M60坦克靶作行進射擊時,「命中率幾近100%」
現在你們又說10式輕防禦差打不過99什麼的,也不想想為什麼90式只部署在北海道
因為太tm沉了啊
10式本身就是用於北海道以外本土防禦用的,設計目的確實達到了,至於政治家想幹嘛不關設計師什麼事啊,這個坦克互穿的年代被動防禦需求不大,要不然個個都上188噸給你看?
日本預定將坦克總數從冷戰期約900輛減到約600輛、但從作戰遂行能力維持的觀點上來看機動打擊力充分的車輛很難刪減。而且坦克定數削減後專業坦克駕駛人才也就閑置浪費、普通科支援也必須有一定火力和機動性兼具的車輛。60式自走無后座力炮這樣類似二次大戰「豆戦車」的設計已經不符步兵所需。一般步兵支援用的車輛一直都是普通科直接管轄、而本車(16式)於平成18年度政策評價書中卻是列在機甲科配備且還有坦克總輛削減的預算不足背景因素。
日本陸上自衛隊編製有180,000員,但因受限於資金,1992年滿員率僅有86%(約156,000人),軍職人數不足以守住所有戰術要點。為作彌補,陸自軍官對士兵比很高,以加強專業性的「質」,緊急時再從自願者和後備軍中補充兵員。截至2011年,陸自兵員總數為約16萬,繼續趨向小型高專業化。
戰略思想以擊退小型攻擊為主,守住要點直到美國或於盟國軍力抵達,因此地面兵力的需求式微,而海空軍相較之下較重要。陸軍偏向低空防禦、反戰車能力、反登陸火力和機動性改良,以符合岸際防衛兼反空降作戰。為什麼日本人要把錢砸在陸軍上???
還有這個400的穿深很尷尬啊,步戰車是肯定夠了,打坦克絕對不夠……輪式快反部隊十分時髦,空運和公路網帶來的戰術戰役便利性使得鬼子這種機場多公路網發達的國家十分看重這種輪子上的旅團,這種發展思路是和世紀後美軍實驗的斯特萊克旅和後來的SBCT合成戰鬥旅的思路是一樣的。
前幾天在各種報道中很活躍的大功三連合成營,其中也裝備了類似的突擊炮裝備,該車也為8乘8地盤,備彈39發
對於鬼子這樣一個有快速反應需求的國家而言,一隻可以直達空降點和登錄點的防禦性質的陸軍是十分必要的。日陸上自衛隊一直以來是一隻機械化程度不高,裝備落後,人員素質差,數量不大的陸軍作戰力量,冷戰後期,面對蘇維埃鋼鐵洪流的威脅,日本開始著手在最有威脅的北海道組建機械化部隊應對蘇聯可能而來的威脅,隨後組建的這支第七師團編製了200多輛坦克,是東北亞地區少有的重裝坦克師,也成了日本至今為止唯一一支機械化師團。
隨著冷戰的結束,新時代的到來,日本面對的威脅也不單單來自於北海道。面對新興的兩棲/空降威脅,隨著74式大量退役,大量摩托化師團旅團面臨無坦克分隊可用的困境,機械化能力本來不足的日本無力在全國各地都組建類似於北海道7師團那樣重裝部隊的,因此,日本將思路放在了部隊的快速反應上,10式坦克,16式戰車也就應運而生了。組建這種可以拿運輸機裝著跑的快速反應部隊,一方面可以彌補日本未來由於機械化能力不足帶來的戰役機動能力差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日本的軍事投送能力,使得日本未來可以快速成建制的投送一支輪式部隊到日本需要他去的地方——至於是不是本國,投送過去以後會出什麼事兒,那是另外一回事。日本計劃採購200-300輛這種輪式「坦克」,一方面組建單獨的快反部隊,一方面替換古舊的74式坦克。但是考慮到日本每年僅有不到解放軍一個營的10式入役,日本替換現有坦克力量和組件新型快反力量的前景比較堪憂
jsdf的老驥74式坦克,在日本大量的非機械化部隊中起到了我軍59式一樣彌補編製湊合先用的作用,但是和我軍5對輪子一家能找好後輩接替不用,這些馬上要退役的74式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囧境
作為這支快速反應部隊中提供執行遠程機動作戰任務,提供直射火力支援、以及反裝甲等任務的火力骨幹,16式戰車憑藉其裝備的m68式105炮和先進的下反式獵-殲系統,毫無疑問是可以壓制附近國家的空降/兩棲力量的,並完成自己的直瞄支援額度,但是就反裝甲而言,日本所擁有的105炮技術不明,其裝備的93式穿甲彈能否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中/俄系坦克造成威脅還有待考證。不過日本一向重視反裝甲力量,一直以來陸上自衛隊的反裝甲力量編製就多於其他國家,在可預計的未來這種快速的輪式旅團下屬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彌補105炮車穿甲能力不足的問題,總體而言,作為時髦的105炮突擊8輪,16式戰車還是滿足了需求的。但是同時16式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首先是其正面有些薄弱,僅僅能抗住20毫米穿甲彈,面對中/俄等大量配置的30炮心有餘而力不足,其次是改車缺乏浮航能力,而且日本可預見的未來不會裝備更多的兩棲戰車的情況下,未來作為國防重點的島嶼爭奪,16式機動戰車能否完成任務還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日本的機械化部隊面臨的問題,可不僅僅是鳥槍換炮那麼簡單
好,算你牛逼,可是日本人發展陸軍這種裝備幹什麼?
用上陸軍的話,是要侵略誰?
一個海島國家,自衛怎麼也用不上陸軍,空軍海軍打光了就可以投降了……不然人家根本不登陸,戰略轟炸就行。
我記得這貨剛出場的時候叫做:輪式坦克
說是步兵戰車,實際上要乾的是坦克殲擊車的活。
但是這車的火炮實在是尷尬,打坦克不足,打步戰車過剩。
你要把這個車定位成突擊炮還勉強合適。
公路機動好,能開出100km/h的速度。但也就是公路機動好,適合利用公路內線快速機動。至於公路被破壞,遇到複雜地形怎麼辦,估計自衛隊也不會過於深入考慮這種事情。
另外,沒有兩棲浮航能力,無法跨河。
在74式坦克已經落伍的時候,日本選擇加強機動力量來應對朝鮮(?)可能發起的登陸作戰。遲滯敵人攻勢,為後續90式坦克和10式坦克部署爭取時間。
同時也可以當做直瞄火力干一些雜活,反坦克真不是主要任務,我個人是不信這車能配置炮射導彈的。
另外,日本修改憲法以後,自衛隊進行海外任務也需要一款具有較強火力的裝甲單位,原來小松那個配置40投石機的太落伍了。
總體來說,和09式步戰車是一個水準的東西。首先我一直以為這玩意叫13式戰車,當然不關它叫啥,我們先來看看它,8.45米長,26噸體重,570馬力發動機100的極速。
這些沒什麼好說的,火力上一門105線膛炮,技術直接來源美國粑粑的M68,老炮了,日本宣稱該炮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400毫米均質鋼,我們姑且相信了,匹配優異的火控(直接移植10式坦克的),綜合水平應該不錯。
這個炮對付陸戰隊的05突絕對沒問題了,當然05突也可以反殺他。現在問題就是在真打起來面對TG的覆蓋火力它能不能活是個問題。
答案出爐,技術含量頗高,實際作戰未知
MCV?見過,不就是可以展開成建造廠的那個基地車嗎?
我就說一點:這玩意縮寫MCV,日本估計要靠它擴展海外基地
不吹不黑,乍一看確實很有暴力美感。在外形設計以及製造工藝上,比天朝的11輪突肯定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26噸的防護肯定也比天朝的21噸要高。戰略機動性應該不如天朝的。至於火力,只能發射破甲彈,應該半吊子。另外我覺得天朝完全可以搞個類似重量的120口徑突擊炮
13式輪式突擊車_百度百科
???比05突車體矮得多,這一點很不錯
感覺在陸上都打不過pla的兩棲戰車。。。
推薦閱讀:
※受到核輻射重度污染的地區(如日本福島)如果任其發展,多長時間才能實現環境的自凈,達到人類生產、生活的標準?如果人為干預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築地魚市場附近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壽司店?
※日本最新的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性能和技術怎麼樣?和中國衛星相比較如何?
※日本關閉核電站對本國經濟和當地生活有哪些影響?
※日本是否還有可能承認自己在二戰中算犯下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