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士大夫階級那麼會作死?
為什麼明朝士大夫階級那麼會作死?一邊大筆侵吞國家財富,迫害農民階級,卻又不好好的發展武力保護自己,按道理他們是整個國家最聰明的一群人,就沒想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會導致自己悲催的結局嗎? 是因為責任心嗎?大家都沒什麼建設國家的責任心!還是《烏合之眾》中說的群體就是十分愚蠢的!
PS:漏了明朝後期幾個字
明朝的士人階層幹了這些事兒:
- 逐步接管了一個由白蓮教反政府武裝發展出來的政權。
- 這個政權維持了至少二百五十年的國土統一(可以把靖難和崇禎最後幾年除去)和中央集權。
- 在高皇帝留下的事必躬親的獨裁君主制的基礎上,歪歪扭扭地拼成了一個在君主少量指導下處理日常政務的官僚機器。
- 完善科舉制度及其相關減免賦役的特權,在鄉村社會中形成了鄉紳群體,保證了自己在接下來兩個半世紀內至少繼續在基層社會中占支配地位。
- 繼續宋代以來士人的努力,在儒家義理上提出了更貼近民眾的心學,用宣講鄉約的方式積極向民眾宣傳倫理,參與興辦義倉、私塾等公共設施,並把民間宗族組織、婚喪禮儀等等儒家化,進一步削弱了佛教在民間的影響力(反向發展的話,大概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檀家制度那樣子),提高了士人在民眾中的影響力。
至於下層士人創作通俗小說繁榮文化什麼的,畢竟是被逼無奈之舉,也不必說了。
聰明的,你告訴我,這叫作死,什麼叫不作死?五代一共60年,金有中原100多年,元滅金130多年。莫非你說的是士人當國500年的大李氏朝鮮?我回答過類似問題,我把那些問題之下的答案複製過來吧。
先說結論:明亡於封建制度的自我崩潰。(此封建制度指馬列主義語境下的封建制度。封邦建國的封建制將稱為分封制。下文同)
一個社會制度要良好運行,除了需要很多「子制度」、補丁(改革)以外,還需要參與者認同這個制度。當一個社會制度的經濟基礎出現危機;具體制度僵化;統治階層分化,人人都不守規矩了;那體制就壽終正寢了。
從經濟角度講,小農經濟在明末已經迎來了末日。雖然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程度一直被學術界質疑。但事實情況是,小農再也無法像之前一樣完全與貨幣剝離。白銀湧入、僱傭關係誕生、江南出現資本家,這都是小農經濟瓦解的前奏。一條鞭法不過是承認了社會高度貨幣化、商業化的事實而已。至此,社會底層已經開始抵觸這個系統了,傳統的土地兼并矛盾引發的起義早晚要來。而江南商戶增加的變數就是傳統的封建社會動員體系癱瘓了。稅收不上來;兵調遣不動;丁招不上來;官使喚不靈。
在統治階級內部,滅亡開始了。我國地主階級經歷了三個演化階段。
第一階段:由貴族地主階級變為世族地主階級。這個變化主要是用人制度由「軍功爵制」逐步變為「九品中正制」。有著奴隸主、軍人出身的地主階級被一掃而空,血緣紐帶產生的貴族被分化瓦解。職業官僚開始出現。依靠著家族之間互相舉薦,由數個世家大族組成的官僚集團出現了。相比而言,世族地主階級比其未來的繼任者更終於政權,看清楚是終於政權。南朝的政權無論怎麼更迭,都是世家大族內部洗牌。地主階級還是願意接受這個遊戲規則的。直到有一天。。。
第二階段:由世族地主階級向庶族地主階級過渡。科舉制度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極其偉大的創舉。其制度內涵至今影響著各國的用人制度。世家大族紛紛在科舉制面前敗下陣來,新鮮血液不斷進入統治核心。但這對於封建制度而言不是百分百的好事。
其一,貴族地主階級和世族地主階級雖然缺點頗多,但「根紅苗正」。絕大部分都是鐵杆的八輩地主。和皇室也有著巨大的聯繫。所以他們和皇帝是屬於一個階層的。即便篡位、政變也是內部洗牌。其對於國家的忠誠並不低。
其二,正是由於這種出身上和最高統治者的緊密性,保證了其個人利益與階級利益、皇帝個人利益高度一致。
可是庶族地主階級就不同了。官位完全來自於個人奮鬥;師生關係與同學關係便於組建政治同盟;官員素質整體提高反而塑造了「技術型官僚」。這使得官僚群體不再像「皇帝的合伙人」。更像是雇來的秘書。這麼一來、給誰當秘書不是干?專業知識又導致行業壟斷。藉助師徒關係,一個組織嚴密的既得利益團體出現了。這就是官僚集團。地主階級演化到了新的階段,出現了這種庶族出身的官僚特權階層。
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官僚集團從地主階級內部腐爛。即藉助封建制度牟利,又與富商結成類似於「官僚資產階級」的同盟。
皇帝徹底被架空了。
官僚集團不高興,皇帝很遭殃。即便滅國,也阻止不了官僚集團攫取利益的野心。因為這個社會制度已經無法讓官僚這個參與者按套路出牌了。當皇權集中到一定程度,官僚集團就與皇帝失去聯合的需求了。皇帝可以換,官僚集團代代吃香。
從階級角度看,明亡於階級鬥爭。崇禎用人多疑,舉棋不定嚴重惡化了皇帝與官僚集團的關係。官僚集團的私利也讓很多官僚做出了放棄朝廷當叛徒的決定。
往根上說就是封建制度到頭了。明末的問題用資本主義制度都能迎刃而解。
士紳、商賈抗稅,就搞議會。直接把反對者拉入陣營內部,資本主義化之後,皇權變為資本家的保護傘。自然上下齊心,財路暢通。英國革命開端也是稅收不上來,但是其已經有議會,統治階級逐步變為資本家。貴族自身資本主義化以後,再也不會有商人抗稅了。若稅收是為了資本家的資本擴張,原先的反對者都會舉雙手支持增商業稅。
可惜,中國的封建社會爛得太快、太徹底;資本主義萌芽長得太嫩、太小。
滿清入關之後。
大屠殺和閉關鎖國徹底消滅了資本主義萌芽;剃髮易服與文字獄徹底毀掉了民族意識與文人自尊;高產作物快速推廣像是給封建制度塗了一層防腐劑。中國的歷史如同被回檔了一樣。從1644年開始,歷史彷彿是在重演宋元一樣。可是西方早已經日新月異了。。
這個問題類似於
為什麼統治階級這麼昏庸
為什麼資產階級這麼貪婪
為什麼無產階級這麼喜歡造反
為什麼......
然後很多人還會想:如果士大夫節制一點,皇帝們聖明一點,或者資產階級仁慈一點,無產階級老實一點。。。。。這個世界該會有多麼和諧啊!(腦補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流淚狀)
然而讓你交出自己每年一半工資告訴你每個人都這麼做就可以維護世界和平你幹嗎?
因為我家真的有兩頭牛( i _ i )
周末過來補充一下,論明朝士大夫如何不作:
通過徵求各方意見,個人的看法是,明朝末期政治勢力鬥爭失衡產生的源頭在於崇禎之前的天啟朝。
明朝政治陣營大體可分為土木堡之前的皇帝—勛貴子弟—文官和土木堡之後的皇帝—宦官—文官,土木堡之後,與皇帝關係較近的勛貴集團被也先一網打盡,為了維持君權與大臣之間的平衡,皇帝開始增加宦官的權力,主要內容大概包括特務機關權力的加強和硃批的交付,就這樣也還混過了一些年頭。
但由於努爾哈赤的崛起,為保遼東諸鎮,東北地區變成了帝國燒錢爐,帝國加強了動員體制,但冰河期的到來直接北方產糧已經不能保證遼東軍需,這時候富庶的江南地帶就要給北方輸血了。
這樣一來,作為朝廷徵稅主要來源之一的江南世家大族肯定就不樂意了,於是政治平衡被打破,天啟帝開始有意無意打壓東林為代表的江南世家大族利益,同時由於戰事帶來的偏戰時體制的轉變,分權制衡已經不是最適合的政治形態,這時候,魏公公應運而生,東林黨人被貶,被調離,甚至進了兩廠的黑牢,重要職位基本換上了九千歲的乾兒子干孫子們,此時遼東在這種偏向於集權的體制下是是相對穩定的。
然而天啟死掉,崇禎帝上台,新皇帝血氣方剛,自然看不上一個前朝佞臣,但由於平衡的破壞,制衡已經無法繼續進行,結果就是崇禎為了打倒魏公公,全面投向東林黨,結果收不住手,被文官集團明著陰了一把:重要職位上再也看不到自己人了。(綉春刀中崇禎帝那一句:你想讓朕無人可用嗎?的詰問雖然梗住了韓曠,但仍無法阻止自己被文官集團所孤立)
之後的劇情就很簡單了,崇禎換了幾十個二把手,但由於他們都是東林黨一派,所以仍然無法從江南收到稅,結果只得從西北搞錢,闖王就是這麼出來的。
題主問明朝士大夫怎麼不作死,很簡單啊,不說毀家紓難,把自己百萬家財捐出個一半,湊足軍糧先穩住遼東至少山海關一線,然後積蓄力量搞死境內闖王等一群人,勉強成功後雖然可能會產生一些尾大不掉的軍頭,但是讓大明多混幾十年還是可行的。
很可惜,一個由於失衡導致失控了的利益集團中是沒有捐錢這一選項的~他們只會一直撈錢,撈錢,直到闖王進京,帝國覆滅。
一個個體不作死很容易,但是沒用,一個群體不作死很有用,但沒可能。
因為士大夫家裡真有兩頭牛
因為有信仰。
國家叫大明還是大清重要嗎?
對於士族而言,誰的天下都要依靠士人治理國家;
對於大地主而言,誰的天下只要繳稅,我的土地還是我的土地;
對於農民而言,誰做天子我們都要繳稅~~
so~~誰在乎國家叫神馬,姓神馬?
ps~我姥爺年輕時在農村,處於日軍佔領區。他的說法,日本人來的時候,他連日本是什麼都不知道,還以為又是神馬軍閥大盜~~
所以,神馬民族精神,國家大義,在他們看來重要嗎?讀史書最怕的兩件事:以上帝視角評判人物;沒有同理心。
1、土地兼并是農耕社會下的自然追求
這事不能跳出歷史和社會的局限性來批判一番,搞個大新聞。當時中國還停留在傳統的小農經濟階段,低下的農業生產水平導致農民依附於土地,經濟活動以小群體內部自給自足為主,與商品經濟的聯繫極低。無論是白銀還是權力,最終都必須轉換成土地才能實現價值。
2、重文輕武是宋明以來的政治傳統
明朝對戰爭的認識還處於「人多出奇蹟」的階段,沒有認識到操練、戰術、紀律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同時又非常忌諱武將擁兵自重造反,所以才會有「武將練兵,文官統兵,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操蛋軍事制度。後期戚繼光倡導的募兵制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明朝軍事制度。
3、小冰河時期導致黃河流域糧食作物大面積絕收
這個只能怪時運不濟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無可奈何。
這個世界上最不怕一群『笨蛋』治理國家,至少他們還有些自知之明。
可讓一群『聰明人』治理國家,那問題可就大了,『聰明人』始終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治理好國家,你們都不行,於是黨爭出現了,貴勛在的時候斗貴勛,閹黨在的時候斗閹黨,閹黨沒了開始道同伐異。
等到北方丟了,軍閥崛起又開始和軍閥斗。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一起做了奴才,哦,對了,連奴才也不如。
說起這個,看看現在我國的公知自由派就知道了,他們自認為自有自己才能救中國,讓中國繁榮富強,哪怕現在把中國砸爛、必須經歷『民主的陣痛』,也要引入外敵,無下限的還喊什麼殖民優越論。
哦,對了,當年明朝末期,或者說是南明的時候,東林黨為了削弱軍閥手中的權力,以及滅大順殘留軍隊,公然支持和滿清聯合。
呵呵,朝中諸老一個個滿腹經綸,不知道北宋、南宋怎麼亡的嗎?
他們知道,但『大義』所在,哪怕把朱家江山折騰完了,也要把亂黨滅掉,呵呵,全然忘了大明和滿清死磕的時間要比亂黨要長久。
反正是寧願把江山社稷送給滿清,也要把亂黨滅掉,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嘛!
你們這群泥腿子也想坐江山,去死吧!
補充:我說的主要是明朝後期,那群士大夫的尿性,前期雖然有黨爭,但還是相對能控制住的,做的不比其他朝代初期的官僚差。
其實想到那些不作為的皇帝,我反覆想起的就是君主立憲。。。。
有天良發現之個人,無天良發現之階級。作為一個整體的統治集團從來不都是如此么。
通過土木堡一役,他們做掉了勛貴集團,從此明朝文官獨大,直到皇帝開始啟用宦官。Too young的崇禎帝團滅了宦閹黨,權力體系終於失衡,皇權被東林黨賣掉遲早的事兒。
我記得以前我混貼吧的時候有人說過一句話
東林黨好好做事的精神是有的,做的事好不好是一回事
閹黨沒有好好做事的精神,但是偶爾還是做了那麼一兩件好事明智的人總是很少,有理想和責任心的人總是很少。然後出頭了還要被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懟。
士大夫里「聰明人」居多。滿人入關雖然有大規模屠殺和「清初六大弊政」,可是等到他們坐下來好好考慮如何治理天下的時候,還是得和士大夫妥協,換句話說,有骨氣的少數士大夫們殉國之後,大多數「聰明人」就可以仕進新朝了。別看滿人看不起漢人,八旗阿哈包衣都能趾高氣揚,可是起碼他們沒像鮮卑人那樣搞「一職三官」,最多派個滿老爺來監督罷了,到了清中後期,滿人漢化越來越厲害,八旗子弟文恬武嬉,漢人出仕的機會自然越來越多,不見得比大萌朝少。太平天國以後,清廷在地方基本只能靠漢臣。
明朝已經到達帝制末期,儒術作為統治思想已經成為了一種規範,也成為牢不可破的,極為穩定的運行結構。儒家思想經過宋朝的大力發展後在元朝遭到了破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以民族復興為大義,恢復儒術作為統治的基礎。
此時儒家作為一種統治的思想和範式,已經嫉妒穩定甚至趨於僵化。
士大夫階級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將君與民聯繫的紐帶,別看君權看似至高無上,實則在明朝時,君權比以往更加受掣肘。士大夫階級並不是皇帝的「辦事員」,實際上他們扮演著?使儒術這個系統正常運行的作用,所以有很多看似作死的行為。因為他們並不以皇帝為尊,而是在堅守自己儒生的職責。
因為死作的好,還可以留個青史留名的稱號。
每個朝代的後期,統治階層都在作死啊。
秦太短,但是二世、趙高花樣作死。
西漢後期,王莽為首,大臣們花樣作死。
東漢後期,外戚、宦官、士人輪番作死,最後宦官滅了,外戚死了,東漢也分裂了。
魏晉南北朝,世族作死的太多,那叫一個亂。
唐朝後期,宦官、皇帝、朋黨、藩鎮一起作死。
……
那時都沒有國家觀念好嗎,看看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個朝代的歷史。所以你指望士大夫階層有國家責任感?你指望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是在作死?
中國曆來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與其說資本主義萌芽被滿清扼殺,不如說是被至高無上的皇權消滅,皇權到了清代就達到巔峰,標誌就是軍機處。
屁股決定位置
推薦閱讀:
※為什麼滿洲不在朝鮮推行剃髮易服?
※崇禎帝向魏忠賢動手是不是錯誤的決定?
※怎麼評論和看待高曉松對明朝的言論?
※播州楊應龍為什麼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