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華的年輕人是什麼狀態?

你見過的有才華的年輕人,是一個怎樣的狀態,或你認為有才華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這裡就討論社會意義上的有才華的人,並不是那種自以為是的「才子」,其成就在一定範圍和圈子裡面得到了世俗意義上成功的承認的這些人。

什麼是才華,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具備某一領域超越常規的感知力和表現力。知道什麼是怎麼樣的,也能做成什麼樣。


有才華的人大多是很悲哀的。


有才華的人絕大多數人的內心世界都不安寧,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的思維過於活躍,時刻都被自己頭腦中的思維所燃燒,但是又被現實所局限,只能積聚在內心當中,為什麼說「智者多淫」就是這個道理,依靠性來發泄心中的慾望。有才華的人不單單是現實太過局限,而且整個世界對於他來說都太小,基本上大部分有才華的人都喜歡獨處,甚至遠離親人,愛人,他喜歡聆聽自我的聲音。以至於看起來非常怪異,周圍異樣的目光。除了同樣的才子,他們不太喜歡跟其他人交流,而且他們的交流層次是一種金字塔式的,越往上,才華越是豐美,能夠交流的人就越少。有才華的人永遠喜歡沉湎於自己的世界裡面,即便是在這個現實的世界擁有超凡的成功,他依然無人理解。有才華其實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擁有才華的人大多數不願從低做起,因為站得高,自然格局就大,格局大了,怎麼還會從底層一步一步走,現在想想為什麼諸葛亮寧肯自己待在老家,也不願就近謀份差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必然一展所長。自視甚高,是才子的共性,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才子,很有可能成功人士只是運氣,機會,積累,而才華大都是與生俱來。

我們這個社會其實並不是由才子組成的,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座社會工廠,要的不是製造完美品,而是批量製造有一點瑕疵的產品,這樣才符合效率和數量的關係。本來這樣的社會工廠是正常的,但是偶爾會有個別產品會在某些項目上偶然加上天賦點,這個就是才華,他們的比例很小,但是總量很大。社會從來不在乎這些產品的顧客和銷路,他們只是製造,誰管以後他們會怎麼樣?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個天賦點是個特別的東西,有的才子以此為傲,有的當作是恥辱,大多數才子的心理都不穩定,時而浮誇興奮異常,時而鬱鬱寡歡,幅度和跨度都很大,難有平衡的模樣,這樣的精神消耗異常,生命也如煙花絢爛。更讓才子們失望的是,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是普通人的來主導的,試想周圍都是普通人的世界,怎麼可能讓一個特別的異類出頭嗎?而才子們除了自己的聰明的大腦,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因為過於沉迷那一方面,所以其生活上,人際上關係必然有所忽略,那怎麼辦?再有才華也要吃飯,睡覺,生活啊!沒辦法,他們只能用自己領域的方法來涉足另外的領域,圈子不同,遊戲規則也不同。結果大都悲哀,少數跨界成功的自然是其領域的佼佼者,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時候,他是這個領域的領袖,而他最初愛上的那個專業呢?迷茫,失望,內心的鬱結難消,自然就無法完成自我救贖。實際上人的精神狀態之所以不穩定,是因為,自己眼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我自己希望的樣子。這三者越是吻合,精神和心理狀態就越穩定,越是分離就越容易造成分裂。而且才子們的分裂會配合天生的情感跨度,進行暴走,運氣好的變成精神病人,運氣不好的就會結合自身才華去暴走,也就是高智商犯罪的精神病人,隨便說一句,體制內這樣的人很多。

我們的降生只是父母一次偶然體液交換,一切的才華都是對於自己的誤解。


大多數明白才華是一種痛苦的人都會選擇過一種平凡人的生活,其實大多數人不是羨慕他們的才華,只是羨慕才華帶給他們的激情,快樂,乃至於關注,權力,金錢,榮譽,智慧。而只有當事人本身才知道擁有才華本身的自我痛苦和快樂。

----------------
儘管下面的答案當中部分語句比較中二,因為他們還很年輕嘛,去掉那些,還是發現下面的一些答案中有一些經典的語句:

我發現我的需求層次是顛倒的,我只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能夠滿足!生理,安全,社交,都壓根沒有!為什麼要篩選受眾,我想大眾化得,可是我做不到,因為我太有才了!我把自己上升到一種高度之後就下不來了!


簡直不能同意更多,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才子們的確是需求顛倒的,所以註定了其悲哀的命運,如果在現實當中獲得不了那種想像的地位和榮譽,就會患上精神絕症,實際上才子比例很低,但是其總量很高,劇我觀察,真正能夠達到才華和現實統一的人極少,馬雲算一個,他就是那種心很大,現實的舞台更大。

順便一提,像「才而非財非才也」這種話,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屑一顧的。用世俗充滿銅臭的價值觀去評價天才的人生,本來就是一件愚蠢而不值一駁的行徑。看看下面一些回答,嘻嘻,等你們把答案中的錯別字改正了再來反駁吧,有才華的人。

確是如此,有才華的人其實很容易去獲得現實中的權,錢,名,一般來說都會是其中的精英和中堅,就像知乎上活躍的大V大多數都是中產階層,確不是其中的大佬。因為一旦到達了這個點,剩下的就會變得透徹,繼續下去的動力就變得可有可無了。所以他們才會在知乎來,我敢說他們對於自己行業的見解即便不是最頂尖的,也是頂端不相上下,當然最近知乎的答案質量下降的趨勢明顯。

至於下面答案有個別二貨,靠在現實當中獲得物質利益就是才子,否則就是唧唧歪歪瞎說的裝X的人,只有在社會上揚名立萬的人就是成功人士的論調,大家不要介意,這樣的人基本上自己把自己當成野獸,泯滅自我意識來填滿精神空虛,說白了就是叢林法則唄!話說你成功就是人物,失敗呢?那你是不是就完全就是禽獸呢?哈哈!


有才華的人,恩,我只接觸過文藝方面的人。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難以置信的敏感,超強的感知力。
好像他們有著一個我所不知道的器官,當他們接觸到一段感情(或許蘊含在作品中)的時候,這個器官就發揮著我所難以企及的感知作用。
我不知道怎樣和你們形容,大概就好像,我們都看到了一束光,然後常人看見的是紅色和黃色,而他們能夠看見常人所看不見的,紅色和黃色波頻之間的顏色(原諒我物理學得不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同一束光。
對於同一段感情,他們能夠感受到,人類所感受不到也沒有辭彙去形容的,感情。甚至有人能夠把它表達出來,甚至是通過,和他感受到這感情的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
我是覺得這個應該可以叫做「有才華」,和「天才」應該有所差別。

他們的狀態……恩,怎麼說呢,一般都是變得強大起來。
這個所謂的「強大」,其實和常規意義的成熟有相類之處——忍受孤獨的能力,忍受絕望的能力,非常強烈的求生慾望,做事的手段。也有相左之處——不群的態度,孤高的理想,一點傲慢,和強烈的自信。
我不知道能不能和大家說明白,我們在成熟過程中需要遇到的,比如孤獨,比如無力感,比如下決心的困難,在「有才華的人」眼中,是極其斑斕的。所以他們要戰勝這些東西,或者說適應這些東西,其實遠比常人要困難。如果能夠戰勝的話,所誕生的強大也是超凡的。一般來說,這種「誕生」的產物是非常獨特的人格,非常獨特,不僅僅是氣質,從整個三觀到行事作風,難以形容。

然而可悲的是,越有才華,他們看到的就越斑斕,想要戰勝和適應就越難。
這個時候,決定他們能否挺過來的,是他們的求生慾望。
很難形容,這種求生慾望不單單是生存的慾望,也可能是他「極有才華」的那個人格的生存慾望。反正,和他們學齡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說服自己。

所以,我所接觸到的,很有才華的人,都很強大,展現出獨特的存在感,而且很能說服自己。這種強大並不是世俗的成功——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意義不大——而是內心的「絕對勝利」,一套獨特而完整的三觀,難以被擊敗和說服的那種強大。他們的存在,非常獨特,也非常堅強。
但是,其實這種強大而有才華的人,嚴格來說都不算年輕……

嘛……其實才華有限,戰勝起來就相對簡單。
更高的才華,那種驚世的才華,我沒見過……不便作答。


謝邀。

我不算有什麼才華的人。講一個我覺得我身邊最有才華的同齡人現在狀態好了。

她生活最平常的狀態就是,紅塵滾滾,正當春日杏花游。人生海海,不大以獨處為苦。 人生最大的理想是,堂堂正正地做個廢人。

她是我在大一同一個社團認識的姑娘,高中是著名的杭二畢業的(懂得人自然懂這個學校有多神),喜歡電影,戲劇,文學,賽車,網球,游泳。我把她稱為「移動 wikipedia 」 ,「活著的 IMDb 」。當我在看一部英劇或者一部小眾電影的時候,告訴她我覺得這個演員真的很棒的時候,她會和我從這個演員畢業的學校,演過什麼電影或者戲劇,獲過哪些獎,一直講到相熟的演員合作過的演員有誰,這個人的父母兄弟是怎樣的,講到這個演員的日常愛好是什麼,哪些媒體曾經報道過,經典語錄或者經典台詞是什麼。

舉些例子吧。如果我說這個模特看上去好眼熟為毛 Chanel 廣告里老有她什麼的,她會默默地提醒我該妹子是提芬女子學校的( Tiffin Girls『 School,這個國內的人知道的不多)是牛津文學系一等學位畢業的大學霸,要不這個長相甜美的模特在劍橋讀書時就是英文、哲學、倫理、政治全A的天才。看上去完全不顯山露水的女主其實業餘愛好是個編劇,拿過奧斯卡最佳女主過幾年自己改編的劇本也拿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而這完全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她畢業與劍橋紐娜姆學院的英國文學繫上大學時就是劍橋第一個女子諷喻劇團 WOMAN"S HOUR 的 co-founder ……她愛的冰雪女王是劍橋社會政治和英語雙學位日常愛好巨高冷喜歡前衛藝術前段時間開始試水商業然後就變得整個好萊塢都要為之傾倒了……

如果我覺得這個演員這麼帥可是笑起來好羞澀啊真是蠢蠢噠她會告訴我說其實他是伊頓公學的在劍橋上的三一學院的歷史學20歲就演了莎士比亞的《十二夜》年紀輕輕就拿了托尼獎、 BAFTA、 Olivier Awards 前段時間也順便收了奧斯卡最佳男主……我覺得這個人在電影里打醬油的她只能掩面說他是倫敦西區劇院中的老戲骨德藝雙馨地令人髮指他上周去看費德勒的比賽時是和安妮公主一起去的……

(所以私校讀的哈羅公學大學念的曼徹斯特然後去了 LAMDA 的卷福曾經嘲笑過的 Anderson 的那位演員其實是畢業於劍橋的學霸,之前在坎伯維爾藝術學院學畫畫,後來在劍橋時讀的義大利和俄國語專業,後來就讀於倫敦著名的韋伯 道格拉斯戲劇藝術學院;而 Sherlock 拒絕的 Molly 妹子該演員其實是一位記者、編輯兼女演員,畢業於劍橋的歷史系,大家會不會覺得毀三觀……在大家心裡愛爆粗口說黃段子的Martin Freeman 其實曾經在英國國家隊做過壁球運動員 後來去了倫敦的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Drama,是不是是更崩潰了……總是 Sherlock 的圈飯經常黑卷福才是該劇組最學渣的……)

如果我喜歡這個電影那麼她會順便推薦給我同類型的電影,或者由主要演員主要劇組成員或者該電影的編劇或導演所製作的電影有哪些,看點是什麼,關於這部電影的歷史、文化、政治、科技、時尚或者各種好玩的背景。和她聊天我總是覺得收穫良多,而這些東西純粹只是她生活閑趣的一小部分而已。遠遠不到她百分之五的有趣。

對我來說,她的大腦像資料庫一樣,我覺得她有我認識的同齡人里最敏感豐富的內里。她喜歡 Tom Hiddleston (對,經過她的科普,我知道了抖森是著名的學霸,伊頓+劍橋,再到RADA,就是傳說中的皇家戲劇學院,帶他入行的人是 Ewan McGregor……這人是猜火車、到葉門釣鮭魚、紅磨坊的男主……懂的人自然懂……)也愛讀 Othello, 懂幾乎每款 Tom Ford 的香水也知道怎麼手工製作一個書架,明白各種化學醫藥知識同時會在休假在家時給父母做超級好吃的蛋糕和意麵(她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媽媽是深蹲化學實驗室每天都在享受探索未知,爸爸是體制內幹部嫌講課太無聊於是日常愛好是編寫浙江省物理競賽教材賺賺稿費)。

她是確實知道建築設計的各種門道也是會各種 accounting 業務的學霸,剪視頻一級棒同時也完全彈《十二平均律》沒壓力。是我見過最會逛博物館明白怎麼欣賞一幅畫的人也是那個能把行李收拾的最整潔好看在貼身衣物上綉自己名字縮寫每晚必須把今天的衣物洗好晾好把第二天要穿的衣物準備好的強迫症。熱愛躺家裡看 doctor who 玩數獨也喜歡穿著夾角拖去東南亞做做義工在愛丁堡逛吃逛吃逛吃去北歐上上 summer school 和芬蘭人一起在德國的酒吧里吹啤酒看世界盃,英語閱讀速度可以嘲笑不學無術的法國人,英語聽力水平簡直碾壓級總之放她耳朵里的英語就跟和她說杭州話一樣……(說道這裡我想到了另一個喜歡文學和戲劇的杭州妹子才大二而已也是炒雞大學霸學術素養綜合素質各種強也是雅思聽力滿分級別,why 這世界有這麼多溫良恭儉讓仁信智勇嚴的杭州妹子……)

她才華橫溢,極富正義感。低調內斂,幽默好玩。舉個例子。她大一的時候在我校讀的是建築系,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個專業因為沒有拿到英國建築專業某個認證好像是要取消的時候,學校一開始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這些人分流去讀其他工科系,平時基本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她,拍案而起發郵件找校長院長溝通有理有據地和各種officials周旋尋找各種資源各種力量去argue這個事情。

重點是她度把握地炒雞好完全沒有怒不可遏而是非常高明非常有風度地做各種溝通各種negotiation,最後直接導致領導層決策她那屆的建築系所有人可以選擇 1. 大二隨便就讀於本校任意某個專業,完全沒有任何限制 2. 再在本校讀一年大二,然後大三大四算2+2 去英國主校區繼續念建築系,學費和在本校是一樣的 3.留在本專業,留在本校讀完接下來的三年, 作為補償,大批量增加本校建築專業的交換名額基本上是想去就行的那種。

最重要的是,她不覺得才華不顯是件難以忍受的事情。Genius needs audience,可是她好像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audience (有時我感覺她看上去有點累。可是她這麼累,完全不是因為學術,而是對人感到疲倦。總之我覺得她有時厭惡人類)日常愛好是獨處,獨處以及獨處。她自己一個人可以玩的非常嗨,看電影,看小說,看人物傳記,做分析,游泳,畫畫,煮咖啡,心情巨爛時上全球各種購物網站買買買,心情不錯就坐個高鐵滿江浙滬跑來跑去找飯店吃吃吃。

她雅思隨便考考分超高,而因為不願考 GRE 或者 GMAT 也懶得找中介申英國於是就自己隨意申一下澳洲 打算讀完研就找個工作然後移民好了(對此我感到這實在是太隨意了不過她是大神想怎麼隨意就怎麼隨意反正這事兒對她來說就像彎腰拾枚硬幣一樣輕鬆……)就而對於她即將從事的行業,我想借用的說法是:對於她來說,從事任何一行,都是其他行業的巨大損失……

而這樣的有才華的年輕人絕大部分人是沒有什麼機會認識的,因為他們……通常更喜歡一個人玩,以向這個蠢貨和 low B 居多的世界翻白眼豎中指……當然有時候也和智商家境教育水平差不多的人玩玩……有時候我看著她和她的好朋友的高智商對話我都覺得我智商不夠用真的快要窒息了……

肯定會有人問我,我這麼蠢,她為什麼和我玩……

好吧,我解釋一下……作為一個大神,她說有一個小愛好(原話不記得了,我 paraphase 一下)……就是她心情好的時候還是很喜歡用智商碾壓用情商調戲我這樣的小笨蛋的……

我不知道我是應該開心呢,還是應該開心……


痛苦,寂寞,孤單!
為什麼呢?
因為太有才!知道的太多懂太多!太容易看透!
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失去了少年心那個這個人會變成怎樣?
你知道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有一顆四十歲的思想他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嗎?
你知道在和人交往的時候,當別人都遠離你覺你的不易接近甚至裝逼你是什麼感覺嗎?
首先我要說的是:當你的才華能做出成就的時候,你才配得起你的才華!而當你的才華淤積在自己身上,而只能寫寫文字,讀讀詩,給一些比你不懂事的人講講道理,那你差不都就是一個LOSER!
俞敏洪在他的新書里寫道過,他的寢室文化是一種批判帶譏諷的寢室文化,那些人都很有才華很懂道理,而這樣則讓他們在跟人交往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會挖掘出對方的陰暗面和缺陷!於是這些東西先入為主,之後又不斷被放大而又很難去做到包容和釋懷!於是當你跟人交往的時候看到的全是:幼稚!膚淺!懶惰!媚俗!吝嗇!......
太多太多的缺陷,而你太容易看到這些了。
有才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其實!我爸簡直太有才了!但是我很討厭他!我從來不喜歡和他說話!
因為每次他都把我要做的任何事情看得那麼透徹,深入!而我還沒嘗試他就能告訴我結果,事後證明結果卻實和他猜測的一樣,於是我總是對許多事情失去激情!
甚至我也是如此!思想,眼界,認知......這些都比同等年齡的人要高的多。在我的寢室里,我是最小的,但是心理年輕確實最成熟的。他們在聊遊戲,聊女人的時候,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帶著批判和建設性的。我跟他們聊情懷,他們不懂!他們跟我聊遊戲,我早已看透,覺得他們太幼稚!而我做不到幼稚與年輕,我甚至不曾有一顆少年心!
高處不勝寒!
我之前很痛苦,有人告訴我要篩選受眾,來知乎,可是我後來發現,我們其實都是被生活著的,我們不能選擇,不能脫離。我們甚至需要這種沒經過篩選的環境認可!
我只能在看書,發帖和獲得贊中尋找存在感,我的下班後的生活無非是去書店!我的APP只能用知乎!KIDDLE!果殼!我只能交比我年輕大,比我成熟的人做朋友!或許你們不能懂我
我想吃冰糖葫蘆!我想坐旋轉木馬!我想玩遊戲!我想在主題餐廳裡帶著妹子一起吃飯!我發現我的需求層次是顛倒的,我只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能夠滿足!生理,安全,社交,都壓根沒有!為什麼要篩選受眾,我想大眾化得,可是我做不到,因為我太有才了!我把自己上升到一種高度之後就下不來了!

有才也是會痛苦的,有錢也是。可是錢可以拿來尋找快樂,才不能!

最後說上一句話吧:don`t let life slip so fast that you will forget not only where you are but also where you are going!(不要讓生命行進的太快,那樣你講不知自己來自何處去往何方)
——————————————————————————————————————————————————————————————————————————————————————
我想大部分有思想的年輕人都應該和我差不多一樣吧。這個世界上,有思想的年輕人佔少數,剩下的,則跟著大眾媚俗。高尚被孤立,才華被否定!

前幾天看優酷老友記《轉身的自我》,當像三寶這樣的音樂大師都被小蘋果,滑板鞋這些低俗音樂搞的不知所措,也是只好選擇退隱。公眾不喜歡接受帶有太多進入壁壘的東西。因為這樣顯得他們很LOW,而你很裝逼!就像我們班一個女生,赴台留學一年之後回來,當她朋友圈發的東西,和說的話都帶有太多的台灣特色之後,她就被孤立了!因為她的聽眾跟不上她,不懂她!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社會現象!
———————————————————————————————————————————
感謝這幾天有好多人關注我,我不敢說有才華的年輕人是怎樣,有才是小眾,「才華」這個詞也實在是配不上我,我只是代表著一類人。這只是一種態,人的態。如水的態一樣。沒有誰是對的,也沒有誰是錯的,存在即是合理。或許就像你理解不了為什麼每個大學宿舍都會有一個奇葩一樣,你是一種態,他們也是一種態。你是大眾的態,而他們是小眾的。也不能因為大眾的就是對的,他們是小眾的就是錯的。群體往往帶有行為偏差會給很多處在群體里的人以誤導,能融入其中首先,你得是和他們價值觀相同,其次你得能在複雜的不同人中間做到相安無事遊刃有餘。我很佩服這些人,我做不到,我包容不了一些人,我和人相處很慢,當我熟知了你,並且綜合評價你的優缺點,當你的優大於缺,我就願意和你做朋友,接納你。

我對樓下的評論回復幾條吧。
@新新 這是不是負能量我不知道,負能量是好還是壞我也不知道。但是這些年我就是接觸了很多這種東西才成熟的這麼快,負能量可以負向激勵,關鍵看能否對你適用。我想在你了解了黑暗和痛苦之後你才會越加的期待光明。我看這些東西,接觸這些東西但是不代表身上就會散發這些東西,我會把黑暗咽下去,然後吐出光明。
@weiss kong 請在評論前把句子看完整,不要只看到主謂賓就來批判!我的原話是:
有才也是會痛苦的,有錢也是。可是錢可以拿來尋找快樂,才不能!
而你就認為:
有錢讓人快樂,有才不能,你這想法也真是有才,我祝你快樂。
對於你的斷章取義我大概啥都不想說了,錢是可以用來尋找快樂,而才不能尋找快樂,錢是一種外在的物品或者說是工具,它可以通過使用和給予來讓人換取某些層次的需求滿足。而才是一種內在的使用面狹隘的東西,並且它能夠提升的滿足也僅限於某些方面。你的小眼睛要看完全一點。況且我傳遞的也不是這句話,你不要抓住這句話,這不是重點。
@付洋 我不知道你怎麼能看哭呢?或許很心酸吧,我也覺得,畢竟一個人不被人懂是很辛苦的一件事,當有人能夠懂你,這簡直比收穫財富還要幸福吧。其實我並不是缺少上層的圈子,很多圈子,要融入都是很困難的,我不是一個善於融入的人,並且喜歡獨斷獨行,一些需要合作的事情,我都是按照我的思維,把我關注的東西通通解決好就不再多管,或許就是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最好這種心理吧。
選擇大於改造!或許我們還沒有到能選擇自己圈子的年齡,我剛走出校園,你知道,有些圈子不是你選的,都只是由你來接受的。比如你的初中高中大學校園所交到的同學。不要著急,很快你就會到能夠自己選擇的時候了。選擇,並且把他們融於你的生活,然後提高生活的質量,各位,這些我都明白,我懂這些。但是我內心會有這麼一面,偶爾會獨自心酸,但是我能拿出自己的另一面去面對不得不面對的生活,不必擔心。
(我要去出差了,回來再做討論)


我發現有些人在知乎上撰寫答案的態度和目的怕是不太友好。現而今,政見不合尚且能把酒相談,在知乎上觀點不同就非要分個是非對錯?好好答題,寫下你自己答案,不管是題主還是圍觀者,大家心裡會評判,用不著跳起來擺出一副「爾等妖邪速速敗退」的姿態,反對這個反對那個。得了吧,你沒那麼偉大也沒那麼重要,你甚至不能代表自己的意志來行使權利。

在大多數人眼中,大概是金錢、名譽、地位之類的東西太容易量化了,所以你們把它們當作衡量成功、才華、能力的指標,並且因為這些世俗價值觀已得到普世認可,然後你們就如此理直氣壯地以此作為奮鬥目標、趨之若鶩么?

鄙人畢業之際因機緣進入事業單位,半年後忍受不了無休止加班,辭職。在家待業一年,散漫度日,或垂釣江邊,或訪客敘舊,或尋山覓水,或浸淫書籍,或伺花植樹,過上退休生活。唯一收入源於晚上玩網遊,無須啃老且能補貼家用。去年考公再次進入體制,於離家不遠的鄉鎮當一名小小辦事員。因工作內容著實乏味,加之厭惡每日上班早起,反倒艷羨村中老農冬日之作息,於是擬再次辭職。家中兩老尚是農村戶口,家有薄田一畝,待辭職後回去嘗試耕種度日。

試問有多少人,會理解夜深寒重之時,獨自一人讀禁書,寫字帖,煮春茶的生活?在各位眼中,我是傻X抑或隱士、是有才華抑或純粹裝X?

場景A:
提問者:那些年紀輕輕就已經不想奮鬥的人,他們的人生有沒有希望?
知乎某大神:對於我們這種年紀輕輕就已經不想奮鬥的人來說,會在乎人生有沒有希望嗎?

場景B:
亞歷山大大帝站在狗一樣的第歐根尼前問他需要什麼,無論何種請求都會答應。第歐根尼答道:請你走開不要遮擋我的陽光。

場景C: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你們懂了么?

————————————————————————
以上只是一時之感慨,無論大家對自己的人生持何種態度,我無權干涉過問。人各有志,人各有志。
以下是鄙人的答案,為盡量切合題主問題,略作修改:

@陳耀 的回答說得真好。

有才華的人生活大都比較苦悶。即使在別人眼中生活多姿多彩、輝煌燦爛,而他們的自身對自我人生、他人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持懷疑、否定和批判的態度。

是誰說的,但凡天才,當他思考人生時,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自殺。產生自殺的念頭,就意味著他祈求擁有掌控自我人生的能力。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無趣(這大概亦是有才之人的觀點),而自己要混跡於濁世,為求學、求職、上班、結婚生子等無數人生中的雞毛蒜皮的瑣事而煩惱。自殺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逃避或者解脫,而是審視自己,是否要接納這個無聊、污穢但又充滿陽光、希望的世界。

有才華之人大都會感受到,自己身處這個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世界裡,恍如巨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無論自己多麼不願意,一旦運轉起來就難以反抗。想到此,「長恨此身非我有」那種苦悶自然揮之不去。人生百年,早晚是一抔黃土,死亡的宿命誰可掙脫?而自殺,無非是做下一個看起來比較有尊嚴的決定罷了,畢竟這是唯一自己可以完美掌握的事物。

有才華的人,他的生活充滿了矛盾與不安的。一方面,他不滿足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內心有理想的目標想去追求;另一方面,現實社會的各種禁錮和束縛又讓他難以一蹴而就,只能苦苦地去逐步熬過。不陌生吧?漫漫求學之路、青春期的悸動、大學時光的迷茫、初入社會的無助、三十而立的擔責感、育兒養兒的家庭壓力、父母老去的苦痛別離……一般的人只會順應自己的人生階段,覺得自己該幹嘛就幹嘛,默許一生就「順其自然」地度過。而有才華之人,無論身處哪個階段,心中那個理想的目標,不斷與現實產生矛盾和激化,心態跌宕起伏,充滿不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人生大都會在懷疑、否定和批判中,慢慢平息下來。

一個平凡的人,並不意味著他沒有才華。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隱居山林,這就足夠說明他的人生。至於他寫的詩好不好、事迹是否流芳千古、是否有才華,陶潛若然泉下有知,諸君認為他會在意么?

順便一提,像「才而非財非才也」這種話,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屑一顧的。用世俗充滿銅臭的價值觀去評價天才的人生,本來就是一件愚蠢而不值一駁的行徑。看看下面一些回答,嘻嘻,等你們把答案中的錯別字改正了再來反駁吧,有才華的人。


什麼狀態的都有。

見過最旺的,天地同力,知行合一。

比較多的,時有困頓,行止不由心。

還有更多的,是一朝行差踏錯。可想像以後要麼花大力氣撥亂反正,要麼受不住自我懷疑然後忘個乾淨,反正萬劫不複本就是常態的一種。


我覺得很有必要重寫一遍這個答案。
我就是那個態度,前面那答案寫的早,確實寫不好,第一次回答知乎字碼得也沒有條理。
換個環境,也許我會為 @水耀@平澤唯 他們的答案點贊,但在這個問題下,做不到,並且對這種說法充滿憤怒。這個答案開啟我在知乎寫回答的序幕,為什麼要寫,不是為了求得掌聲和關注,不是為了追求83W效益的都市神話,是對這些意見領袖在某些問題上控制話語權的反感,請原諒我的狹窄,路見不平愛撕逼。
題主發出的問題,高票的兩位真的有想過題主想要獲得的是什麼答案么?你們真的有在意問題中
「你們身邊的」、「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字眼嘛?你在說你們想說的,肆無忌憚的釋放自己的世界觀和見解,你們用這些似乎充滿智慧和高深的理論武裝起自己的答案,歪了樓只在其次。我只看見字裡行間對與這個世界的定論:
那些有才華的人XXX
這個世界是XXXX
我們的社會XXXX
……
我們再回頭看問題的註解,是不是充滿了某種難以名狀的嘲諷和幽默感。是不是不看問題我們就被這些華麗的文字帶走了離開本來的命題。
佛典說三千大千世界,指名了人世的複雜,才華只是人本身的一個屬性,何以至被你們如此簡單粗暴的歸納成一種群體。即使我們攤開來,去掉身邊的限制條件,回溯歷史,那些留名的先賢也都有各自全然不同的性格和追求。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視角和資格可以去下「有才華的人大多是很悲哀的」這樣的結論。有的人知道得多,看透得多,看見的是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有的人看見的是陰暗和怨念,不一樣的人產生不一樣的視角,做出不一樣的事情,所以給我們的歷史留下這麼多濃墨重彩的故事和傳記,我們對他們的其中一部分讚美,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鄙夷。有才華又如何,終究不是聖人,只為追逐自我的超脫。
美術史上,撇開梵高這種短命的例外,有倫勃朗這種堅守道根與世俗奮鬥一生的勇士,這種悲劇的天才人物總是受到我們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數量是不少,但我們有權利按這樣的標準衡量所有天才,像現在普通人一樣下定論:搞藝術的就得死後才能出名?那類似拉斐爾、魯本斯這種入世,善於在權貴圈中交際,迎合主流,享盡當世讚譽和榮華富貴的天才我們怎麼評價?選擇性忽略掉?
才華和人格從來就不具有必然聯繫,是在一定程度可以產生反身性作用,但結果也各不相同。為何上面的回答就苦苦抓住這點不放,懇請你們放過那些有才華的人。
恕我才疏學淺,不想在這個地方展開太多論述。這個問題,我只感受到題主是想獲取更多知友們對於一些指定身邊人事的留意,和對才華是如何體現出來的疑問。我覺得 @張亮 的答案完美貼合這個問題:
為什麼在現實中從來見不到知乎大神那樣的人? - 張亮的回答

這種寬泛的命題,貼合自己的生活,所見所知,有理有據而不是臆想,成功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和反省。而以上的諸多幽怨以及不著邊際的偏題,只讓我深深理解到,果然還是我這樣沒才華的人好啊,不用生活在苦難的世界中感受上帝賦予我天賦的原罪。也再次請求你們原諒我的粗鄙,對於這樣子的回答我冷靜不了,雖然我平時不吐痰,但也對著腳旁的垃圾桶:

呸!


離我最近的,才華橫溢的人,無疑是我的親弟弟。他4歲就會百位數之上加減乘除,還未上幼兒園的他每天早晨坐在痰盂上用漫長時間粑粑,一邊纏著正在做早飯的爸爸給他出更難的數學題,然後得意洋洋大聲報出正確答案。成年後的他終於熬不過,前幾年去割了痔瘡。
高二那年,他得了全國奧林匹克數學和化學雙料二等獎。輔導老師捶胸頓足,說答案全部正確,可惜他自作聰明省略了不少答題過程被扣分,失去了去美國參加全球競賽的機會。
高三,因為穩妥的高考加分,他開始徹夜不眠,寫出一本曠世奇情的武俠小說前半部,起頭就是古龍的弘大孤傲氣勢,情節與人物展開邏輯嚴謹,文筆生動犀利,我爸爸是出版社的資深編輯,當時讀後竟然有長嘯一聲的驚嘆。
Excuse me???這種才華橫溢的人不是應該只出現在電影小說中嗎?起碼也得生活在樓道盡頭別人家啊。科科~~·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來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女巫 或 witch0001


孤獨。

有點時間,補充一點。

每個人定義才華的出發點不同,我並不認為有才華就一定苦悶到無法自拔,只是有志難伸罷了。

年輕人多好為人師,愛表現,渴望獲得認同,眼高手低,所以別人稍微表示出一點不認可,就會觸到其逆鱗,覺得道不同不相與謀,「爾等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但是你能保證在別人眼裡你就不是螻蟻?

我一直覺得實幹的笨蛋比放嘴炮的自詡有才的人強太多了。把自己的不作為歸罪於社會的不接納,把自己的苦悶歸因於他人的low,把自己的膽怯歸咎於機會的不公平。
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這才是導致三千煩惱絲的最大誘因。

矛盾兩面,痛並快樂著,才是所謂有才華的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吧。

不安於獨處,耐不住寂寞,付出的太少,想要的太多,衝動易怒還特別容易自己感動自己,年輕人大抵都是這樣。

有才華,就不要辜負,行動才是王道。寂寞,就收拾屋子;苦悶,就寫下來;有情緒,就去運動;有想法,就多鑽營,有問題,就多反思,反正別閑著,別瞎抱怨,一事無成還覺得「沒人懂我,我簡直是個有故事的詩一般的人。」。。。真的很幼稚好么?

孤獨,並安於獨處。這不是短期見效的事,但日後會非常感謝可以獨處的日子,泰然處之走過它,相信身心都會得到升華。

【寫得莫名腎虛。。。╯﹏╰


匿名回答一個。
平凡如我,很抱歉能給大家帶來的啟示應該不多,只是真誠地笨拙地呈現了一個女孩的觀察總結和思考。更多是自私地希望通過自我坦白來獲得自我釋放被壓抑的激情。如果有幸奢求智慧的貴人竟願讀完了這「又臭又長」的答案,點撥一二的話,將非常感激。
以下文章,是真誠暢快一吐為快。但還缺少更理性的心理學知識或更多論據來支撐。所以稚拙之處請大家指正。得到批評一直是人生的財富,參與討論好過閉門自己瞎琢磨,有一些想法想要表達,不成熟,也來討論討論。
才華,在我看來是與生俱來的才能,是一種上天的賜福,但把握不當就是詛咒。才華是很難掌控的烈馬,駕馭好了一路順遂、馳騁青原,策馬揚鞭,引人快意擊掌驚嘆——所謂「好風憑藉力送人上青雲」;但要是放著大好的腦子大好的才華沒好好發展,那麼才華也可以是吸人脂血的寄生蟲,滲進血液成流動的戾氣,時不時啃噬撞擊心靈,讓人永遠不得不安寧。
才華就像一匹白眼狼,你必須安撫它、餵飽它、滿足它的貪婪(這份貪婪是對挑戰對未知對發展自我的貪婪),否則它就翻眼不認你,失情義、啃肌噬骨。或許有人要質疑這是否是才華本身造成?才華造成人的痛苦,歸根到底是慾望和才華間巨大落差造成吧?但我們來看看在慾望超群的那些人中,是不是有才華的人比例更大?
我的觀察來看,是的。1.周圍資質平庸的人,大多安於輕鬆安逸。自知自己沒有才能,便愉快地接納了自己,有天賦的人尚且為開掘天賦而發奮,他們更不願與其競爭,於是少執念。2.資質平庸者也看不到一條達到目標的路徑,也缺乏野心去尋找。3.仍然有一些資質平庸者做著宏大的夢,但這只是白日夢。因實力與夢想距離如天塹,在旁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他們只是麻木地dream big,如果深挖就會發現,他們沒有對某件事有多大熱愛,只是被成功學熏出了野心,為達野心方式可以任意,而成功該需要執念。他們很可能對自己那個夢想也沒有清醒的認知,對要達成目標須付汗水也沒有準確評估,是混沌的慾望,經不起推敲。4.有才華的人因為能看到更多,格局更廣、視野更高,就能找到一條大致路徑,且能模糊看到可能性,更精準地計劃路徑。於是就有了執念,看到了美好的東西就生出慾望要去擁有,愈有才嘗到愈多甜頭,越沉迷於深入的樂趣和成就感,慾望至此步步升級。
所以結論是,有才華的人更易眼高。有一句話說:「你想要的,其實是命里該得的。」既然是命里該得的,分分鐘就成了有才者心中囊中之物。如果愚鈍平庸,大概很難生出真切的渴望,從而承受真真切切的折磨。
但囊中之物若是一時得不到呢?這就能解釋為什麼看起來是催人上進好助手的才華也會給人帶來痛苦。先說天才,天才是脆弱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剛極易折的低情商者、還有因一方面才華突出而其他方面低能者,這部分人在高考制度下、輿論壓力中或許易受到磨難。再說有才華但並天才者,才華讓他們認定一些東西是囊中之物,努力一定可以得到,但有時因為心高氣傲,視野太高,不願從最基礎做起,這就導致了手低。手低就很容易得到負面反饋,才華者的傲氣可能受挫,情商不過硬就會使其痛苦地放棄追求,轉而極端地失望和無奈。再一方面,才華大多是天生的,學識可以累積、能力可以習得,詩人寫詩、畫家作畫、音樂家寫歌這都是需要天賦。天賦略玄,沒有公式可以得出,既有可能靈感來時如探囊取物般輕鬆,也有可能苦苦思索求而不得。彈性很大,順遂時易讓人得意忘形,失敗時也易讓人絕望放棄。這樣寫來看,才華就像是一桿光滑的天秤上的砝碼,因其極其靈活敏感,需要小心翼翼地撥動,極易從此端滑到彼端。這份難以掌控的恣肆和急劇變動,才是讓有才華者飽受劫難的根本原因之一,他們的心極易受到變化的啃噬、受到情緒的左右、受到靈感的驅使。
所以才華如能得到好的疏導,就如同治好的洪水能形成平湖,並能滋潤田野,造福十里。如不能得到好的引導,可能就會恣肆形成洪水、泛濫做害,不得安寧。
另外,講述躁鬱型人格的書籍也能給我們呈現一些著名才子的內心狀況,如狄更斯、梵高等。

然後,怯怯地說說自己。我達不到大家嚴重才華者的標準,但小有一些潛能。從小文字受到老師的肯定,自己也相信有文字上的天賦,然而由於青春期的變故和自我放縱,導致一蹶不振墮落了很久,掉進了無法想像的低谷,低到摧毀了所有自信,到再也不敢表露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本有好牌一副。小學寫下「永不做平庸之輩」的壯志豪言。幼年有完美強迫症,極其勤奮也任性。八歲在天台寫詩「人與人之間總有慾望在咆哮」、「渴望窗外的自由」云云,幼兒園愛跟爸媽編故事,小學初中寫一些小故事、高中甚至喜歡寫歌詞、自己編曲。教過我的語文老師都說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也被老師稱讚過是珍珠,說看我的文字看到了靈氣,一周不讀就無趣。幾次參加市裡作文競賽是特等獎,也獲過國家徵文獎,這些當然都不足為榮。小肯定都是自然得出,沒有刻意為之,也無訓練。只是自己知道,血液里流著對寫作的熱情,每每寫到自己熱淚盈眶、欲罷不能,為字數太多苦惱,不為無話可寫發愁,早早自詡「文學青年」。其他方面也很均衡,自小長得甜美清新。小學開始喜畫美少女,無師自發的,但最終沒有將這份對美的感受發展下去;初中初次唱歌,發現音色甜美,音準好,發現適合王菲的歌,而且出於熱愛練習後,假聲趨穩、節奏趨准、姿態趨狂放,唱到濃時完全如入無人之境,沉浸在情緒里無法出來,又要懷疑自己矯情可笑——怎敢說自己能唱歌呢。還不夠,沒好到專業歌手的地步,好聽也是徒勞!音樂一來情感仍壓抑不住,便要切換到偽藝術家頻道,狂放、叛逆、穩操勝券的驕傲和率直,不願帶虛假、富感染力,每一個音符極盡纏綿和深情,似乎一個一個都要吐出「真性情」,才不為過;身體協調性好,運動細胞棒。瑜伽是自學,普通的瑜伽老師會說身體、韌帶條件好。肚皮舞、健美操,都是第一次學就得到老師的肯定。說上這麼多。一直學習優異、班幹部,多次上台發言,評優,被老師稱讚為標杆。
直到叛逆期遇到炫酷不學的男生被帶壞,家庭變故父母疏於管教,媽媽一味溺愛無遠見(母親的高度真的決定孩子的高度,所以女性讀書能提高一個民族的素質),我放棄學習,叛逆、遊手好閒,完全成了兩個人而不自知(想來也是智慧的缺乏啊!)天真未散,看不到這樣生活的危機感。
但隱約飽受抑鬱折磨,在高中之時,因無法接受現狀,無數次萌生輕生的念頭,每天回來都要痛哭。爸爸甚至為我偷偷買了治療抑鬱症的葯。跑去看心理醫生,吃普喜樂藥丸。不知是怎樣度過了那樣一段日子,一方面極度放縱,一方面極度自責。矛盾中,簡直快撐不下去。這樣考了個二本。為了活下去不至於被自己折磨而死,我開始降低心性,催眠自己不過是這樣的平庸之輩。然後追隨周圍平庸的幾乎全無大志的同學,變得庸俗、麻痹度日。
我看到很多逆襲者,在陷入泥潭後能奮起用行動力脫離環境。而我並無那種自信,不相信自己,父母也開始不對我作任何要求,我被放逐了。放逐至今的我,我每一步都在艱難地脫離泥沼。
仍還是處在一個艱難的處境。
有一篇出名的文章這樣敘述孤獨:孤獨時優秀的必經之路。有些人膽怯嘗試了,但因懷疑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最終回頭,滑向了主流之路;一些人堅持走下去,每一步都忍受極大的苦楚,最終堅持到了對岸。
我也很想徹底走出泥沼,我想堅持到對岸。
我的老師也曾給出要我開始嘗試出國來逆襲生活。因為他一直知道我曾經聰敏好學。
然後我做的更多的是躲避開曾經期待的眼睛,繼續處理著時不時讓自己痛苦的那份自我懷疑和不甘心。卻又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來讓自己徹底逃離。
據說大學就應該完成對知識廣泛的涉獵,在其中選出自己願意付諸一生的領域。而我,已經落後太多太多,心智已經晚熟太多太多。而記憶力極其佳,讓我總是被以往的失敗所困擾著。
我仍在尋找,仍在行動。至少已經有了改觀,但離自己要的,還是十萬八千里。同時對環境的抗拒,雖然我知道《活在當下》教導我們不能抗拒環境。可是當周圍的人都是已經沒有追求的平庸者時,再順從環境,只會導致自己永遠平庸。
時間緊急,我想要做一個作家,又想要鑽研一門專業領域去爭取深造,在學歷上洗白自己(目前只是一個國內211的文科研究生),同時還希望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知道向前前進要最快達到目標,要選定一個清晰的目標。而確定目標的過程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你必須自己去尋找。可是由於基礎薄弱,仍缺乏辨別力,或者說,自信力。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是在前進著。迷茫,或許是最大的寫照。
我知道,迷茫是可恥的,而我鼓起勇氣說吹來,我真的飽受懶惰和放縱的苦果的折磨啊。仍然知道答案只有自己學習、讀書、思考,但真希望聽君一席話。
匆匆寫下。
謝謝能看完的善良的人。。。


其實有才華的都過的挺好,自以為有才華的才悲哀

才華是啥?才華是make it works,不是talk it can work!

水耀說的那種人我見多了,其實他們「口中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觀點和想法有啥好值錢的?無非就是同意或者反對,兩選一罷了。

為什麼知道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一生?

我也知道e=mc^2,但我仍然掛《大學物理》,因為知道!=掌握

掌握正是make it works。

人生的道理,是靠知識、行動和資源堆積起來的。沒有這些的堆積,空知道道理是沒有什麼卵用的。每個人都知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你為圓心,隨便圈進來倆人,有幾個人真的去踐行過?

道理是否掌握,全看道理下面堆的是什麼。

最佳的大概是堆積「行動」,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那只有專科學歷的表哥非常善於衣服搭配,我學了沒有?去請教,去優衣庫,這就是行動。
其次可以堆積「知識」,比如孔子如何「三人行」,孟子如何「三人行」,「三人行」的典故都有哪些,「師」都有哪幾層含義,這句話在論語中是怎樣的前因後果?
最後就是堆積「資源」,我認識的朋友中誰做到了「三人行」?到哪認識做到的人?這些都可成為資源。

最怕空談道理,以至於道理就成了孤零零的一句話,而這又恰恰是自以為有才華的具體表現。

以前都說「互聯網是風口」,我周圍的有才華的朋友就有人去踐行這個了,《戀愛記》團隊是如此;以前都說「O2O」是風口,我周圍的有才華的朋友也有人去踐行這個了,http://senguo.cc團隊即是如此;都說VR、醫療是風口,我周圍的有才華的朋友去踐行這個了,拿著投資正在研發……

而我在在……說多淚

我周圍有才華的朋友,踐行過「眾籌買車」,踐行過賣水貨手機,踐行過許許多多有趣有錢的事情。他們不知道柳岩道歉,他們不知道清晨的陽光,他們或許知道他但沒有天天他。哦,正如曾博所說,他們不上知乎……

有才華的人,遇山開路,逢水搭橋,一樣面臨各種困難,只是他們不會低頭,會去尋找每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與自己搏鬥的時間遠大於和他人搏鬥。

人最痛苦的事情是和自己搏鬥。在他人眼中的閃光只是曇花一現,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孤獨的生活中去的。
這種人往往有很強的出世傾向。正因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往往會與現實世界脫節,更增添自己的苦楚。


恃才傲物

不過很多人都隱藏的比較好。


八國語言+八種樂器。
年輕人還是得豪邁啊。


天才是不懈努力的人。 村上春樹說,有天賦只是能跑,然而能證明你有才華,要跑到終點才行。


能轉化成生產力的才叫才華,不能的都叫才怪


文科生,僅就自己而言:

1.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能觸發自己才華的事物(細節)都非常敏感。

2.多少有點完美主義,對於自己創造的東西會精益求精,格外注重細節。

3.自己會得越多、做得越好就越發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出更強的求知慾。

4.會很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屑於得過且過。談不上清高,只是不願意妥協。

5.當自己的東西難以被周圍的人理解,或周圍的人大多敷衍了事的時候,會很無奈。

6.好多人都抱著「you can you up」的心態,因而經常會被推出來做事。「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更深的無奈。

7.孤獨,「知道得越多越像世界的孤兒」,大致如此。

8.越是鋒芒畢露就越意識到收斂鋒芒的重要性,知道克制,知道適可而止。

9.個人認為,才華的意義在於,給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物,一個最配得上它的呈現方式。因此,才華的價值與熱愛生活的心是密不可分的。

10.如果自己的才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哪怕只是一點,也是莫大的滿足。


有才華的年輕人的狀態,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處理的非常得當。年齡雖小卻有出世的情懷,兼備入世的壯志。


如果被定義為有才華的年輕人,那隻能說明還沒成功。就像渴望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卻得了最具潛力新人獎。


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
而我覺得自己永遠都是年輕的心。


推薦閱讀:

什麼事情讓你崩潰過?
哪一刻你突然覺得自己老了?
怎麼建立自己的大格局?
什麼叫「見過大世面」?
作為男人30歲時發現比自己20歲還窮,怎麼改變命運?

TAG:人生 | 才華 | 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