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在哪些方面的優勢使其戰勝3D Robotics?
聲明:這個答案講講其他的,可能偏題。
大疆營銷很成功,然而大疆的技術全面領先3DR。很多人覺得大疆的技術沒什麼,下面談談這是認知偏差。
大疆的產品很貴。
這是很多人在對無人機不了解的情況下產生的感覺,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你讓我花一台iPhone7的錢買一個能拍照的小飛機,確實挺貴的。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iPhone作為手機是挺貴的,但是反過來講,iPhone也值這個價,要是不值,它一定會被友商吊打,最後降價。
總結一下:
一台iPhone賣6000,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挺貴的,但是許多消費者也認為iPhone值這個價;
一台無人機賣6000,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挺貴的,但是許多消費者認為大疆的產品不值這個價。
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
先舉個例子:一台普通智能手機賣2000,一台iPhone賣6000,難道iPhone的功能比普通手機多3倍嗎?顯然不是,iPhone能玩微信,微博,各種各樣的App,2000塊的手機大部分也能搞定,沒有什麼很重要的功能是普通手機不能做到而iPhone能做到的。如果一個人對數碼產品完全不了解,他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問:憑什麼iPhone那麼貴?
這時候,懂數碼的你就會從體驗,生態圈,SOC參數等方面告訴他,iPhone好為什麼比普通手機貴那麼多。
現在,大多數人不會奇怪為什麼功能差不多的智能手機,有的賣2000,有的賣6000。
因為這一切發生在智能手機很普及的情況下,這讓人們具備了數碼產品的基本常識。
但對於未普及的無人機,情況就不同了,人們沒辦法分辨幾百塊的玩具和幾千塊的航拍無人機在技術上的區別,因為人們沒有相應的機械設計常識,感測器常識,嵌入式常識和自動化常識。
他們覺得一塊電池接上四個電機,插四個螺旋槳就能飛,這簡直就跟吃飯一樣平常;再掛個相機就能拍照,這也沒什麼技術含量,這跟本就不會比做個App難多少,技術門檻太低了,廠商完全就是在圈錢。
同時,人們缺乏相關經驗,就只能挪用之前的經驗來判斷當前的無人機產品,今年手機CPU性能比去年翻一倍,所以無人機性能肯定也比去年翻一倍,不然就是企業不思進取。
這種情況下,你會看到這麼一個情況:EE相關,硬體相關專業的從業者,航模玩家們普遍認為大疆的研發能力極強,而普通人覺得大疆死貴,而且還不夠好。
我甚至在知乎上看見有人一本正經的說,3000塊買個續航兩小時的航拍無人機才可以接受。實際上,這句話等同於「用5000塊買個智能手機,要求續航一個月。」我相信以大多數人對智能手機的了解,這就是一句夢話。
請注意,我並不是在嘲諷那個「3000塊」,而是以目前的電池技術,花30個億也搞不到一架和Phantom尺寸差不多又能續航2小時的航拍無人機。
這就印證了前面的觀點,當人們對一個專業事物評判而又缺乏相關經驗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認知偏差,甚至鬧笑話。
總結下工程師眼裡和普通人眼裡的無人機技術:
- 一架無人機穩穩地懸停在風中。
工程師:瞧這穩定性,瞧這魯棒性,UKF演算法比互補濾波難調多了,但誰讓它更精確呢?而且擴展也方便。這不僅僅融合了6軸IMU數據,還融合了指南針和GPS,以及視覺感測器的數據,最終做了一套組合導航,這樣即使在5m/s的風中也可以像三腳架一樣穩穩的定住。
普通人:停在空中不是很正常嗎?這有什麼技術含量?
- 無人機拍攝了一段穩定的錄像畫面。
工程師:看看這雲台,設計時考慮了三軸正交皆穿過雲台相機重心,不僅可以使雲台運動時更平滑,還能消耗最小的動力,更加省電。雲台控制板上獨立的IMU和控制演算法,每秒1000次循環,可以做到極度精細的控制,最終可以讓相機完全無視飛行器的高頻震動和大幅度搖晃,最終鏡頭看起來像在水中遊動一樣絲滑。
普通人:飛行器掛個相機不就能做到嗎?這有什麼技術含量?
- 飛行器5公里距離內實現了720P清晰度的圖像傳輸
工程師:我們既受到無線電波段的限制,又要考慮來自地面基站,各類WiFi和手機的信號干擾,一般人不會知道,航拍無人機的活動範圍一般接近地面,而近地面的無線電干擾比民航高度的無線電干擾多幾百倍。電磁環境比波音空客這些大飛機的飛行環境糟糕不少倍。雖然使用WiFi 作為底層協議棧也可以使用,但是干擾和延遲,以及誤碼率,功耗都非常不理想,所以需要自行設計通信協議。
因為使用了2.4G Hz 通信,不同於普通的手機平板等傳統無線設備,無人機每秒數十米的速度,相當於跨越幾十個波長,產生的多普勒效應必須考慮,且在城市中飛行,信號可以直接到達或多次在建築表面反射到達,信號到達時間的不同步形成的干擾又必須消除。另外還需要設計天線形狀,保證帶寬和接收功率。
普通人:5公里算什麼?現在手機這麼發達,我都能跟一千公里外的人視頻聊天。
- 摺疊無人機設計。
工程師:知不知道摺疊的機臂設計成從下方翻過來,而不能從上方?一般的無人機在進行力學分析時,可以簡單當成一個剛體,加了轉軸後,由於加工不可能保證絕對的精確,轉軸鎖死機臂後依然有一個公差,機臂就可以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震動(雖然肉眼不可見),但是無人機已經不是一個理想剛體,無人機使用負反饋閉環控制,這一點點公差會因為在控制演算法的累積下,導致飛行器在空中產生甩鞭效應?
普通人:不就是加幾個轉軸嗎?
- 無人機避障
工程師:飛行器加上各類視覺感測器後會讓控制演算法的策略更加複雜,雙目視覺可以做短距離的三維重建,理論上很容易做避障。但開發時的測試用例是有限的,而產品要用到全球各個角落,實際情況是無限的。雙目三維重建能看到樹枝電線這類細小物體嗎?面對強光弱光怎麼辦?面對水面的反射怎麼辦?紋理細節不足以重建環境怎麼辦?研發之後,要是智能避障功能讓用戶的無人機撞上各種細小物體,那還不如不做這個功能;依靠雙目視覺建立的臨時坐標系如何與飛控IMU的相對坐標系以及GPS的絕對坐標系融合?融合策略是什麼?誰的優先順序高?雙目視覺的數據顯示飛行器沒有運動,而IMU顯示飛行器加速運動,GPS顯示飛行器的位置到處閃爍,這時候相信哪個感測器?是否開啟智能返航?
普通人:加幾個攝像頭不就看到周圍的情況了嘛?畢竟機器視覺也那麼發達了
最後放上亞當斯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DJI成功的主要原因很直接:先於3DR發現了普通消費者的航拍需求(不同於有一定動手能力的航模愛好者的製作需求),走出了航模愛好者的小圈子,並且保持了類似蘋果的質量。而且在油動直升機時代的飛控已經強到逆天,對於四軸飛控達到了能力過剩的程度。
3DR從領導地位(之一)跌到底複雜得多,僅僅丟掉普通消費者航拍市場或者技術落後不會這麼糟糕。大量二流的項目和廠家至今還活著,包括Openpilot、Cleanflight之類開源飛控和APM本身的早期版,華科爾、澄星之類航模玩具廠,甚至Airdog、億航之類眾籌發展起來的消費級產品。
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結構不適合開源社區「在硬體之上做軟體」。而Chris Anderson早期在搞開源社區,DJI發達之後已經失去了轉型機會,又不敢堅持自己的細分市場而轉型模仿DJI,結果被DJI徹底碾壓。
還有個容易忽視的原因:Chris Anderson名下的3DR公司和DIYDrones開源社區並不是一回事。常用的APM /
Ardupilot 和 Pixhawk / PX4飛控是兩套不同傳承的開源系統,Pix4D視覺和3D掃描來自合作方ETHZ,Chris Anderson則純屬DIYDrones的論壇站長和《Wired》的主編。Chris
Anderson自己做3DR對於Diydrones開源社區來說是發揚光大?還是用管理權收割免費成果?背後可能發生過不為人知的衝突。開源社區企業化容易發生股權和控制權問題,類似胡振宇事件。
組裝消費級/航模級無人機的早期門檻並不高,在淘寶有大量套件,3DR所依賴的硬體產業也以愛好者和小企業為主,所以理論上說軟體和硬體各做各的商業模式可行。但美國的軟體開源社區發達但硬體產業鏈空心化、中國的硬體套件廉價但軟體開源社區貧瘠。這使得任何一方都沒有能力構建本地化、小而美的開源硬體生態圈。(中國的山寨市場主要搭開源社區的便車,導致DJI早期在國內賣不出去。)
Chris Anderson營造的DIYDrones社區(部分)開創了消費級無人機的先河,卻放棄了廣大不懂航模的消費者。DJI在圈內被吐槽的「炸機」、「SB」、用戶危險飛行等負面新聞恰恰不是劣勢,而是用戶群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帶來的倖存者偏差。
2012年,DJI的飛控在美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此時Chris Anderson在以DIYDrones社區和3DR為成功案例寫出著名的《創客》一書並且訪華之後,辭去了《Wired》雜誌的編輯轉入3DR的全職工作。
2015年,DJI推出精靈系列之後的營業額已經上升到每年5億美元以上,超過了SpaceX(利潤率更高),資金面無可撼動。此時3DR推出了一體化量產機Iris,在操作方面比精靈更為驚艷。其實Iris如果授權給華科爾、澄星生產會有很強的競爭力,但3DR自行在深圳投資建廠生產。
這個決策貌似棄暗投明,卻成了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之前的轉向:以已經處於弱勢的財力直接衝進對手領先的細分市場,迅速耗盡資金,迴光返照之後兵敗如山倒。
3DR / DIYDrones 是否會徹底倒下,甚至意味著創客運動的終結?目前還不清楚。
對於3D列印行業,美國本土先驅廠家Makerbot主動閉源,以罵名為代價保持住了市場佔有率,同時維持了列印物品內容的開源社區Thingiverse,至今中國還模仿不了。高票答案認為DJI將壟斷世界無人機行業並餓死矽谷軟體公司,實際上未必會發生。畢竟專業無人機的應用複雜的多、涉及的本地化需求和管制問題更多。Iris已經被列為美國出口管制物品ExportControlClassificationNumber: 9A012。隨著中美新冷戰的逐漸升溫,這類軍民兩用的產品會重新本地化,從而更有利於「在硬體之上做軟體」的商業模式。我的有限認識:
核心技術立本
創始人汪滔大學時自己做了完整的直機飛控研發流程。作為初創企業,起家時手握核心技術並懂研發流程慢慢做大,而不是像某些企業一樣靠坐風口炒概念玩資本起家再圈工程師。搞噱頭永遠不如做好產品。並且在工程類公司技術出身做管理有很大的長期優勢(當然初期擴張時大概會遇到相當的問題,總的來說還是最好的路子。西方工程/技術類公司現在大都傾向於技術人才出身的管理培養路線)。
深圳啊
搞電子座落在深圳這個地利就問你怕不怕?
務實風格
從我有限的了解來看,汪滔大概是一個非常看重實踐能力和務實創新能力的工程師型思維的人,INTJ?一個有著實踐型創新思維和務實風格的領導人對於工程型初創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DJI在發展中形成的小步快跑高速迭代的研發風格是打敗對手的主要原因,做到這點就需要有實踐經驗有視野且務實的團隊。
我見過和經歷過的項目也不少了,總結出一個道理:一個團隊里有實踐經驗的務(現)實型「工程師」掌舵很重要,「學霸」型人才做決策掌控方向往往要糟,破壞力僅次於一個完全外行又自行其是的領導。
人才優勢
中國近年來在機械工程、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方面的畢業生產量非常可怕,大基數前提下DJI可以網羅到充足的學霸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搞研發搞產品,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並不那麼容易。況且國內近年來大學科研類和工程類競賽項目眾多,在實踐培養方面已經開始彎道超車了。
以上加起來就得到了一個很強的團隊,知道真正需求是什麼,知道該做什麼,知道怎麼做,怎到怎麼做快,想要啥就能搞得出來,這就很可怕了,3DR有這能力嗎?
APM/PX這種鬆散的研發體系效率實在是太低了,系統臃腫成本還居高不下,實在是沒看頭。。。
而且這些開源系統對用戶十分不友好,造成受眾十分狹窄,扔掉了巨大的市場。3DR後來調頭做整機,有實踐經驗嗎?拿第一次正面剛老司機,勇氣可嘉。。。 哦這邊剛碰死一個後邊又來了個GoPro。。。
時機和運氣成分補全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DJI的成功很難再複製了,這不僅靠個人的奮鬥,也確實遇上了時代的進程。這一波時代紅利過去了,未來技術的發展會越來越加重馬太效應,強者越強,技術、資金、人才壁壘只會越來越龐大,新技術發酵期越來越短。即使有新的技術萌芽,新公司也很難與有著深厚積累的大公司競爭了。
被互聯網浸淫久了的朋友,往往不太清楚為什麼這幾年有這麼多人創業做硬體?設計、製造和銷售硬體那麼辛苦,做軟體不是輕鬆多了?
的確,如果放眼看類似Snapchat這樣的應用,只需要若干開發人員,基本上就是坐收智能手機或計算機等硬體廠商辛苦的成果,似乎很輕鬆地就能走上高速成長的路徑。但是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近來軟體龍頭谷歌和臉書在硬體產品上頻發動作呢?為什麼亞馬遜從Fire Phone到Kindle到Echo,持續不斷地推出硬體產品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硬體是軟體的最後一公里。沒有硬體,軟體到達不了用戶手上,再好的軟體也沒有用。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硬體是關鍵的最後一里路,為什麼許多硬體產品品牌並沒有軟體公司成功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也很傳統:產業結構。
任何產業都一樣,當產業進入無法有效進行商品差異化的狀態時,就會出現大家都不賺錢的結果。換句話說,並不是硬體本身無法賺錢,而是在某個產業結構裡面的硬體公司無法賺錢。
如果能夠改變策略,重新取得消費者或者客戶感受得到的差異化,就有機會打破僵局或開創新局——蘋果就是最成功的例子,從iPod到iPhone/iPad乃至於Macbook,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僵局,走出自己的局面。
但大家都有營收但無利可圖的產業僵局還不是最糟的——最少員工領到薪水可以養家活口。最糟的是走入囚犯困境的產業結構:每位玩家都選擇(看起來)最好賺的部分經營,結果沒人要把(看起來)不好賺的部分搞定,導致產業價值鏈斷裂,還沒興起就死亡。
這種困境在歷史上比比皆是,例如我這個年齡段人可能還有印象的Ultra-wide band(UWB)通訊標準。在2004~2007年的全盛時期彷佛當年WiFi起飛期,矽谷滿街都是UWB創業公司,但因為當時半導體已經進入開發成本高漲的狀況,所以所有的公司都將資源投入乍看之下真正能賺錢的部分:制定並掌握標準。最終UWB標準分裂為兩大陣營,各自反其道而行地用成員公司原本就有的技術去定義各自的UWB標準,其利益扭曲之嚴重,甚至於兩個標準其實都已經背離UWB最原始的無調變精神。
就在兩個陣營紛紛擾擾的狀況下,WiFi標準持續升級進步,傳輸率迅速逼近、終究超越UWB的理論標準,配備WiFi的設備數量也大爆炸,最後終於讓UWB標準黯然收場,所有公司都關門清算。經過此戰,矽谷大多數的風險資本公司一看到半導體就躲得遠遠的,UWB堪稱壓倒半導體風險投資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不為過。
無人機產業的變化,也有類似的味道。如果我們把無人機產業的價值鏈拆開來,可以簡單地分成下面的元素:
- 關鍵零部件(感測器、半導體組件、平衡環架、馬達、電池等)
- 無人機機身
- 操作系統
- 應用程序(人工智慧、自動飛行等)
- 與應用程序相關的增值服務(例如對接無人機操作者和服務需求者的平台)
這其實和其他智能電子產品並沒有太大差別,如果把手機產業拆解,大概也是上面這些元素。
智能手機產業有蘋果iPhone獨佔所有利潤,無獨有偶地,無人機產業也有大疆獨霸,而且大疆不只獨佔利潤,還獨佔產業大多數的營收。
事實上大疆是這波無人機風潮遙遙領先的先行者,不管是在技術或者營運上。因為歷史因素,這家公司,採取和蘋果一樣的垂直整合的商業策略。前述的價值鏈中,大疆自行開發機身、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關鍵零部件中他們也自行開發平衡環架。由於他們一開始就在高單價的商用市場中取得成功,高速成長,因此這樣的整合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反而可以享有完全掌控用戶體驗的好處。
但現在大家熟悉的無人機風潮並非由大疆驅動,而是由Wired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無心插柳所創立的3D Robotics所掀起的。由於3DR採取開源策略,因此大量的創業公司採用3DR的平台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原型機,其中有不少都成功在Kickstarter或者Indiegogo眾籌平台上達成優秀的預購佳績,有一些也順利進入量產出貨。
這些根據3DR開源平台開發的應用,因為是由消費者自己開發的,因此天馬行空、創意源源不絕,儘管多數還沒出貨,一再被轉貼的概念宣傳片大大激發了消費者大眾對於消費者無人機(相對於商用無人機)的想像。
但現實的狀況卻是:無人機的製造成本高居不下,要開發出消費大眾也能夠輕鬆入手的無人機,唱得比做得容易多了。了解到這一點的風險資本家們,一個個都忙不迭地趨吉避凶,除了把錢往開發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公司塞以外,還毫不忌口地在各種場合宣稱無人機市場是「操作系統和軟體才會賺錢,硬體不會。」
但問題是:和人手一隻的智能手機市場不同,現有開源系統的無人機消費市場根本沒有起來,走在路上我們並沒有看到一堆無人機在空中飛舞。
箇中原因正是因為前述的成本和價格問題。創業者和投資人越是趨吉避凶地往軟體開發跑,就越沒有人去開發和生產製造硬體,越沒有人開發和生產製造硬體,相關零部件就越沒有量,越沒有量成本和價格就越降不下來,越降不下來就越沒有消費者買??
結果就是大疆以外的無人機公司全都陷入典型的產業囚徒困境:每個人都為自己(想像中)的最佳利益著想,沒有人去填補吃力但必要的部分,最終就是整體產業進入僵局——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無人機軟體公司,拿著風險資本的錢,聘用越來越多的軟體開發工程師,開發著越來越好的操作系統和越來越多的應用,但卻苦無載體可以讓它們一展身手。
因此最新的發展是連3DR都宣告放棄硬體製造,專註在軟體開發,這樣一來等於整個3DR開源陣營已經沒有任何有足夠規模的公司在製造無人機,大家都在開發軟體,讓已經進入僵局的產業直接送進危重病房。
整體來說,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看到終局:商用無人機市場的霸主大疆將繼續成長和取得越來越高的獲利,它最終將推出的、價格適當的消費者無人機也將一舉擊垮現在還算有量的法國公司Parrot,而這一切都會在它的封閉系統中,美國那眾多由矽谷頂級風險資本注資的無人機軟體公司看不到也吃不到,只能看著自己融到的現金日益見底。
有些人也許會說:這些無人機軟體公司有特殊的軟體技術,也許大疆會收購他們啊!
這種看法我並不反對,但如果我是大疆,面對這些空有軟體沒地方可以運用、更遑論產生營收的創業公司,我只要繼續賺我的錢,等它們一個一個資金見底,再來撈便宜就可以了。
尤有甚者,因為每種很炫、但現在根本用不著的功能(例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大概都最少有兩三個創業公司在開發,大疆真要收購的話,可以慢條斯理地精挑細選,甚至利用供給(創業公司)和需求(單一收購者)的不對稱用力殺價。
硬體和軟體之爭,一旦開局形成了趨勢,往往無法逆轉。
最近有一種論調,說dji的硬體整合能力比3dr強(或者這種奇怪的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524773)。3dr背靠開源空有軟體研發英雄陌路,這是有問題的。
明明dji的軟體也比3dr高几個數量級好吧...
首先,不是只有手機上連飛機的那個app才叫軟體,那個對於整個系統來說只是個ui。消費無人機最重要的是軟體不假,但是這裡的軟體一般說的是姿態融合,控制演算法,電源管理,電調演算法,雙目視覺,slam,路徑規劃(這幾個起來就是視覺避障),視覺追蹤,識別,雲台控制演算法。這些據我所知,3dr很多都是空白。我就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dji的p4可以空中七秒鐘長曝,這是飛機姿態融合,狀態估計,控制和雲台控制努力的共同結果。。。反觀3dr,iris用的國產飛越雲台,沒賣出去幾台的自稱「全世界最智能無人機」的solo才開始用自己的雲台。雖然我沒有看出來他出了幾個奇奇怪怪的航線以外智能在哪裡。
好,話說回來,我對3dr就一個感覺,沽名釣譽。
開源飛控最早是eth和apm開源組織寫的,最早在diydrones論壇上,3dr只能是dronecode組織的金主和發起人,這和diydrones還不是一回事(我也是剛剛才搞明白這些混亂的關係)。現在所有人提開源飛控都說3dr如何如何努力推進,最後為了開源英勇犧牲。一提3dr就好像沒有他們就沒有開源一樣。這根本就是鬧嘛!我開始玩apm的時候好像3dr還沒有呢。。。。比如現在應用最廣泛,最成熟的apm發起人是tridge,然而他已經發帖已經和dronecode分家了(因為討厭dronecode過於商業化,所以宣布apm項目獨立,相關新聞自己搜吧)。我估計這和3dr整天往自己連上貼金也不無關係。
比如apm的最大貢獻者仍然是tridge(澳洲人,aerial robotics)。(當然這沒有統計apm在google codes的時候),第二我還專門查了下是個日本人。也和3dr沒有關係。
事實上大部分人用的開源飛控都是apm的代碼(px4的pixhawk可以運行px4 stack或者轉接過的apm,大部分人包括我印象中的iris用的也是apm的code),然而貢獻最多,發起項目,一直維護堅守的tridge被扔哪裡去了。。怎麼一切都變成3dr的努力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對apm的貢獻,3dr未必有arduino大(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apm的a是arduino了吧。。。其實就是arduino autonomous pilot之類的)
用android之於google說3dr是不恰當的,android的代碼大部分來自於google,創始公司也被收購了。在這方面的宣傳上,3dr營造的輿論放在計算機圈子,就相當於蘋果告訴大家unix正朔darwin的是我們的產品,所以所有用了類unix系統的,管他linux(ubuntu redhat ……),android,都是蘋果的努力。你說這該有多蠢?
且不說硬體做的爛到爆(光數據線和介面這一個細節,你們去比較下dji a2和3dr出品的apm pixhawk,iris上的連線濃濃的廉價玩具感),用著中國江南小廠的雲台和拼湊來的圖傳,相機不能空中調參數的還賣的死貴的iris。尤其是這玩意拿到手裡就是一個路邊三百塊錢美利達塑料玩具的工藝水平居然賣一千五百刀,這情懷價格我當時就嚇哭了。
單說3dr的飛機毛高端演算法幾乎沒有,app基本靠吹。整套系統還不如parrot先進(事實上大部分賣無人機的都不如parrot先進,包括某些自稱高可靠度的軍警產品)。我印象深刻的3dr的智能飛行,就是追著gps跑了幾個奇怪的航線……似乎還沒有任何視覺的輔助。開源工具鏈上唯一應用廣泛的視覺輔助是eth搞出來的,我看過的所有px4演算法我記得都是eth寫的。哦當然3dr還是做了一點有用的事情,比如模擬啥的。
(看看人家parrot造的玩具,可以超機動剎車有視覺輔助的飛翼,垂直起降飛行器(vtol)的第一個消費級實現,你再看看3dr造的專業無人機....)
其實我真不知道3dr哪裡來的自信自稱開源的領導者,到現在我都無法理解這事。人家eth的博士生,apm早期大牛貢獻大量代碼,多少小用戶摔出來測試出來的apm px4搞出來的開源飛控就被你們一個賣三維列印飛機賣了幾天又不賣的廠子摘桃子了?尤其是真做這行的知道無人機測試非常關鍵,這部分完全是靠大量散用戶支撐出來的。更別說apm px4還有rover(車船),helicopter(傳統直升機),fixedwing(固定翼飛機)模式,有些和3dr一毛錢關係我都看不到。。。我記得apm最早是做固定翼飛控起家的。。。
iris這飛機水準和華強北拼裝出來的開源飛控飛機差不多。反正圖傳,數傳,雲台,相機,接收機,全是隨便湊出來的嘛,電路設計也是網上開源的,我記得px4 apm早期的電路圖和3dr關係也不大,當然現在的我不大清楚。
美國出口管制iris那個用中國江南某廠飛越的三軸雲台的玩意我確實挺驚訝的。我會說 @Botao Amber Hu 自從玩起來m100和phantom以後價值一千五百刀的iris就被垃圾一樣扔在了某個小角落嗎
這些話以前我不說,現在3dr跪了可以隨便評論而不用被懷疑是軟文了。3dr產品上根本沒有看到他們認真在做,拿出來賣的完全是半成品。就技術水準來看,3dr的水平低於零度高於ehang。我覺得吧,關注3dr還不如多關注關注零度。零度要不是南北分家搞的這麼混亂其實還是家蠻厲害的公司的。從他們的拆機電路板就能看出來認真的態度,比yuneec滿到處飛線強多。3dr在國內被過度拔高和國內媒體,無知群眾,媚外不無關係(「中國都造的出來,美國肯定做的更好,一點是中國抄襲山寨的,要不然就是全部是靠美國人開發的」這種論調其實現在還到處都是…然而他們只知道3dr,不知道freefly parrot,就是就各種吹來換取莫名的心裡平衡。。。)。在國外被過度拔高大概是矽谷的光環吧……最逗的是有一個全球機器人公司排行,這個圖經常出現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比如一電為了宣傳自己經常引用,為了證明真實性常常要對獨佔鰲頭的3dr吹捧一番
比如http://m.sohu.com/n/438812554/ 這裡還特別指出dji排12,比kuka還靠前,不知道搜狐的小編知道真相以後感覺如何。
看,3dr排第一是不是特別厲害。
我開始也不理解這個排名的依據到底是什麼,dji比kuka靠前,3dr排第一?這是在逗我嗎。
事實上,這個圖,你仔細看看,是按照首字母排序的。。。。然而就這麼一張圖,在國內各大媒體上成了3dr技壓群雄的證明。。。。嗯名字取得挺厲害的。
我對開源飛控開源精神還是很崇尚的,以前飛過不少apm,在px4上實現了半個直升機飛控,而且開源飛控雖然硬體做的不咋樣(比如堅持用mpu6050這種水平的玩意),但是軟體上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然而……
說到底,你的飛機是三維列印的還是開源的,是專業的還是可二次開發的,你的老闆是雜誌主編還是高顏值phd,你的金主是賣滑鼠的還是燒沙子的,你的情懷是造火箭還是賣玩具。這些都不重要,搞好穩定性,優化設計,多做測試,好好做事,好好做飛機,比啥都重要。希望3dr和後行者可以多向低調的玩具廠商parrot學習學習怎麼搞研發。
很多事情我都是按照印象寫的,完全不保證真實性,純屬個人睡不著瞎寫的觀點,與任何組織或機構無關。觀眾們還是不要聽風就是雨,將來報道上有了偏差,你們也是要負責任的。很早以前,我們害怕過3dr。
後來3dr出solo,一群人趴一起看發布。難得的機會,部門大伙兒放下手上的bug,看看別人做得如何。
有種當年備賽robocon交換調車視頻的感覺。
solo工業設計水準很高,一些技術細節也有亮點。
那時候我們自己的智能飛行還在研發階段,有一種3dr就要趕上來了的緊迫。
然後就再沒多少3dr的消息了。solo玩了一下也是一般般,小問題不少。如果我們自己是這種狀態出貨整個組估計都會被吊到分拆。
後來安德森拉來linux基金會搞dronecode,不明覺厲。
再後來又沒消息了。
然後一晃,又是一年過去了。
我從白石洲搬到了大沖,我從沒想過還能住的離公司更近。
四季度的時候看到新聞說,3dr把大部分人裁掉了。
那麼我們成功了嗎?
才發現,把3dr當競爭對手的事已經如此遙遠,以至於聽到新聞的時候心裡剩下的,只有可惜。
更好的技術,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營銷,外加先發優勢,這要還不夠,那也真沒得玩了,講真真希望這種新興行業要是多一些,這樣中國的彎道超車才能更猛一些,可惜無人機這行業市場容量有限。。。
玩航模的大多不是很在乎錢,一般都摔過炸過機。
大疆厲害的地方是,你願意為它的東西花這個錢,真心做的好。
大多數人聽說 DJI 這個品牌應該都是在近兩三年,精靈系列火的一塌糊塗之後的事。
但對於航模圈的人來說, 大疆創新 早已經是一家以技術聞名的公司。我玩過的飛控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七八種了,DJI高端系列的「悟空」在那個年代簡直是沒有對手;低端的「哪吒」系列,最便宜的Lite版只要399大洋(自己組裝一架450隻需要七八百軟妹幣啊),穩定性、軟體的完善照樣吊打友商和一眾開源控。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大疆的某款產品背面寫著 Assembled in USA,再看看手機背面的assembled in China,還是有點點感觸的。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做一款驚艷到自己的產品的決心。
DJI成功的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找到了「會飛的相機」這個消費級產品入口;先從消費能力強的美國市場切入,並樹立品牌。
成為佔據消費級無人機的細分市場霸主以後,完成了「預研一代,主推一代,降價一代」的戰略布局,並聚集了國內1000名頂尖的無人機研發工程師。
自從以後,除非DJI犯戰略失誤,技術革新到來,或者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迅速放大到DJI吃不完的時候,其它消費級無人機創業公司都沒有任何機會勝出。
不說其它的,就說員工的敬業精神,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
大疆起碼是996,早9點到晚9點一周6天,你讓老外試試。大疆早期挖人,一般都是工資x2但工作量x3... 我司同事有時要找他們討論項目,都是用晚上的時間開會,白天基本沒空。經常都是我們提著打包好的晚餐去他們公司,邊吃邊聊。有時為了和重要的人聊上幾句--他是真沒時間--我們要在他公司外等著,他夜裡下班了開車送他回家,大家在車上聊幾句。或者早上送他上班,在路上聊。好多次會都是這麼開的。
你讓老外試試?大疆贏3DR,贏在從硬體到軟體,技術上全方位領先。
大疆在供應鏈上有優勢,但大疆的核心優勢並不在供應鏈上。供應鏈的邏輯其實特別簡單,每個跟供應商打過交道的人都會聽到這句話,「你有多少量?」。那麼量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由你的貨在市場上多受歡迎決定的。當年蘋果在出iPhone的,供應鏈上不可能有諾基亞有優勢,因為新產品沒有量,但不妨礙蘋果的手機大受歡迎,最終把諾記打得滿地找牙。而蘋果的供應鏈優勢,也是在這個發展過程里逐步建立起來的。
所以,友商們,想打贏大疆嗎?做出足夠好的飛機吧,客戶會愛你們的。
可能行業外的人看行業里的人一直著眼在這個模塊誰牛X那個某塊誰牛X,有點太具體太不看大局了。
但,其實那才是商業的本質。
各個方面
推薦閱讀:
※無人機炸機後找回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大疆創新(DJI)和零度智控(ZEROTECH)哪家公司強?
※無人機的人道問題?
※哪些行業會成為無人機最先規模化應用的市場?
※截止2016年底,中國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現狀如何?
TAG:科技 | 無人機Drone | DJI大疆創新 | 3DRobo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