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凌志)這個品牌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以豪華車而言,比如德系,賓士寶馬奧迪,RR賓利邁巴赫,屬於那種你看了就會覺得是好車的。而它們也的確有過人之處,比如賓士S系有很多專利技術等。

但是日系的車,撇開謳歌和英菲尼迪(SUV前臉令人絕望的丑)不說,銷量最高的凌志/雷克薩斯,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從IS、ES到LS,460,600,看起來毫無特點,前臉一眼掃過去和豐田Reiz長一個樣,令人想起另一個落難兄弟W12的輝騰。但大眾起碼有個特點,車實在太多所以保養維修都容易。

那雷克薩斯到底有什麼好?

PS,我說日系車外形差純粹是順便感慨,請把重點放在雷克薩斯上,而不是討論FX35前臉具體如何,多謝多謝!

————————

哦1樓就有個匿名用戶噴我說我預設了前提「德系美,日系丑」。本來我很想噴回去,但大哥設了禁止評論。橫線以上是問題原文,我認為德系確實漂亮,這種漂亮是跑車那種你看了也會同意的漂亮,概括起來就是更為「流線型」。傑出的代表是奧迪A7,寶馬X6可能也算。現在你看日系車,比如性能方面無與倫比的GTR,就那外觀,實在是有點笨拙。至於英菲尼迪的SUV的前臉,你也可以自己看嘛。好看不好看,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得見。

FX

大眾的輝騰也算豪華車,但是被吐槽像帕薩特由來已久,我也沒舉輝騰的例子,就是這原因。




之前做過兩年的道路救援,拖過很多車,從幾萬到幾百萬的都有,其中陸虎最多,而且動不動就自動鎖死,只能用輔助輪拉上拖車,最新款攬勝剛出來的時候一個土豪去省城買了一輛行政版,據說包括加價一起三百多萬,那土豪下午把車開回來,晚上請朋友吃飯慶祝,結果吃完飯去開車,打不著火了,土豪很是尷尬,打電話叫熟悉的師傅過來看,師傅來看了下說弄不好,去4s店吧,結果晚上我們給他又拖回了省城,我們圈裡流行一句話:買路虎,買痛苦。拖過第二多的是寶馬,也是動不動就鎖死,然後就是小問題超多,多到什麼程度?一個5系車主,我一年見他四回,當然我不是說所有寶馬都這樣,也可能這位運氣不大好,但我們這個圈子裡面公認的排第二的,非寶馬莫屬。再說雷克薩斯,兩年里我只拖過三輛,一台交通事故,兩台泡水了(我們開公司的地方在廣西,每年都會漲水)。而且貌似,開雷克薩斯的出事故都少很多,箇中原因,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最後總結一下,在我這個圈子干我們這行的,如果買車,30萬以下買豐田,30萬以上大部分都買雷克薩斯(家庭自用車)。
----------------------------------------------------------------------------------------------------------謝謝各位看官關注和評論,小弟我入知乎不久,且大部分時間都是默默潛水學習,今日清早看到此問題一時手癢用手機敲下以上回答,不想引來各位駐足,小弟深表謝意。然思索再三,覺得應該寫一點補充說明,以免誤導各位,補充如下:原答案只是小弟根據個人從業經歷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真實見聞和經驗,並不代表任何立場,也沒有做任何推薦,更不能算作統計數據。至於為什麼只提出路虎寶馬和雷克薩斯,純粹是因為這三個品牌在那段工作經歷中給我的印象和感觸最深,所有想到了,於是寫下了。可能因為小弟圈子太小見識有限,經歷和想法難免跟各位大神有所出入,歡迎到評論區討論,但本答案不再更新。
最後,望大家友好交流,給真正需要的人一些乾貨。謝謝!!


好多知友都覺得是廣告,好吧,我承認,我的確是廣告人出身,目前處於閑散狀態的人。
不過大家看看我知乎的瀏覽量,微信公眾號閱讀數據,就知道了。雷家公關再窮不至於找我來寫軟文啊。這只是給我自己喜愛的汽車品牌主動「廣告」一次好了。剛玩兒知乎不久,還請各位觀眾老爺多指點。

----------------------------------------

主動來答~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以至簡作為道之隱者一直備受東方思想家們的推崇。這種思想不斷的侵蝕著東方最原汁原味的匠人們,使其將刪繁就簡作為衡量自身工藝的標尺,將人本主義的舒適理念作為自己的設計語言,如果你仍習慣把奢華當做是科技的堆砌,抑或是認為愈是複雜愈能彰顯不凡的工藝。這樣的「奢華」,未免顯得太過廉價。


對現在的人而言,很難將「簡約」、「奢華」、「舒適」三個詞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在東邊有人正做著這樣的事,並且一做就是幾十年——凌志。噢,對,現在她叫雷克薩斯。

1989年,為了抗衡歐洲的豪華車們,豐田推出了自己的豪華品牌LEXUS,這個輕輕念誦都帶著Luxury(奢華)氣息的東方面孔,卻憑藉著專註最簡單舒適的駕車體驗、最經久耐用的工藝品質,迅速征服了眼光挑剔、要求苛刻的每位乘客。初登豪華車舞台,便成為當時最受歡迎、保有量最高的品牌。也終將東方的設計理念,展現在現代工業面前。

上世紀90年代,lexus化名凌志,悄然的被一些人引入了中國,成為當時市場上最受追捧的豪華車之一,在那個仍將路虎、捷豹當作自己不熟知野生動物的年代,凌志橫空出世,成為當時令人艷羨的成功人士標配座駕,也是無數和叔一樣年輕人心中的Dream Car.

1.改名


終於有一天凌志下定決心進入中國,可笑她也太低估這塊神秘的土地了。不,她沒有敗給歐美列強,她敗給了廣州的拖拉機。相傳這家拖拉機企業搶注了「凌志」,並堅決不賣,雖然至今豐田從未承認,但凌志確實從此在中國衰落了。


熟悉而又陌生的雷克薩斯沒有人再認識,也沒有人再關注,拗口的名字本就令人恥於記住,更何況雷克薩斯還玩命的和市場死磕,用更實際的行動來捍衛自己在華銷售榜末端的地位。


相反,老牌車企們很快就玩轉了中國市場,摸清了這個龐大市場的真正述求,用渦輪增壓、高檔位變速箱、車型的加長迭代滿足了市場對新科技、新外觀、大空間的崇拜,又通過合資建廠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唯獨改名後的雷克薩斯,還對自己仍在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5AT變速箱的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種嘆為觀止的作死方式也太刁鑽了。


就像人們說的,「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2.反思


如今為了滿足各種各樣的目的,許多人家裡的車有見縫插針停車能手的小鋼炮、有滿載一家綽綽有餘的各類SUV、有炫酷狂野把妹必備的豪華超跑,可這些就是車作為工具而存在的根本價值嗎?


我想不是


是安全舒適的抵達終點,是與家人同享旅途時光的愜意。這些或許才是一輛車除了能行走之外最重要的本質。

某一天,當你下班後拖著滿載疲憊的身軀,在這靜謐的空間里,也許你並不在乎她有多靚麗的外表,僅僅只希望能獲得關懷與慰藉,或至少在漫漫人生中,她能無病無痛。


說到底,雷克薩斯更像一個家人。她沒有讓你眼前一亮的靚麗臉龐,卻為你精心雕琢你能觸摸的每一塊能夠觸碰與感知的地方。


可能你認為她這種"低調"很難滿足自己的個性,但她卻以恪盡職守為首要目的,這就是雷克薩斯最簡單的哲學:奢華,本當與舒適同行。


3.人本


在雷克薩斯有一群被稱作takumi的人,他們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在每個崗位上人數也有嚴格的限制。同時作為生產線上內部等級最高的技術人員,還需要經歷各項複雜的考核。 而takumi,就是日文的工匠。

正是這些工匠對每一個環節的錙銖必較,成就了雷克薩斯過硬的品質。慶幸他們心中仍固執的堅持:「讓車服務於人」。

眾所周知,由於後備箱尾門的關係,一般尾燈中間都會有一條小小的縫隙

而雷家為了保證L型燈帶在夜晚點亮後的視覺效果,設計師在兩燈的縫隙中又悄悄補了一個LED燈塊。

在生產中,雷克薩斯匠人般的苛刻更是令人髮指。


他們會用聽診器代替機器,親自聆聽發動機來檢測噪音,只有經過他們的聽診,發動機才可上線裝配。


他們會用帶著手套能觸摸出1mm誤差的手,去親手判斷漆面的噴塗、內飾的等級。他們的手不僅能分辨A4紙的正反面,也能鍛造最好的材料質感防鏽品質。


他們會在250km/h並加之各種不利外界因素下去檢測零件耐久和震動、在-30°的溫度中考驗外飾能否克服惡劣因素繼續工作、會在你想像不到的每一個極端情景中檢測車的極限。

也正是基於對自己的強烈自信,雷家作出了領先於行業的保修保養承諾。

因此在J.D.Power(全球汽車市場首屈一指的第三方諮詢研究機構)每年有關顧客服務指數的調查中,雷克薩斯11次取得第一名。也是其質量、設計、可靠性調查頭把交椅的常客。

(圖片來源:文翰先生)

與很多人熟相反的是,雷克薩斯恰恰並不缺少科技。早在上個世紀,其母品牌豐田就為世人帶來了混合動力、大馬力渦輪增壓引擎。但雷家似乎總是會對「新科技」抱著更謹慎的態度。相比之下,雷克薩斯卻更願意在已絕對成熟的工藝上精益求精,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車的本質或許更加重要。


畢竟匠人不是科學家,不會以新的發明沾沾自喜,能打動他們的,唯有追求完美。


舒適,以人為本;科技,以人為尊。這永遠是雷克薩斯匠人心中的堅持。



4.情懷


如今每一個產品都在鼓噪著人文主義的情懷,四處吹噓著自己默默堅持的情操。但叔見到更多的卻是為了利潤欺瞞大眾,用技術貶值了的國產豪車來壓縮成本,甚至於因為工藝成本的壓縮導致的車輛頻頻召回,這反倒使「安全」居然成了賣點之一!就好像在說「我們生產的礦泉水裡面沒有蟲子,我們生產的燈泡會發光,我們釀的酒沒有工業酒精」,還孜孜不倦地以此為傲覺得自己做了件很牛逼的事兒。這不是搞笑么?


而雷克薩斯還在用令人不屑,可以說完全沒必要的專註,將真正的人文關懷,鐫刻在每一輛車中。在華遭遇如此慘淡的業績後,依然堅持整車進口。想想縱使是英菲尼迪,也都開始通過在中國建廠享受紅利,叔對此不知該敬還是該笑。


雷克薩斯選擇堅持了這樣成本更高的生產方式,來了卻自己的豪華車情節,也堅守了屬於自己豪華品牌的自覺與尊嚴。

叔禮敬這樣的行為,但這在市場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消費思想也不是叔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說破的,不過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是?


相比德系「冰冷」的工業機器,也許這種包含情懷的堅持,才是屬於的東方人的匠心吧......


-----------------------------------


不是所有的科技都需要親眼所見

也許一次的乘坐都滿載千錘百鍊

有人總自認為站在高地指指點點

卻不知道奢華從來只為舒適貢獻

願這東方匠人的大道至簡

使你旅途成為流動的盛宴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Google Image//http://Lexus.jp

--------------------


個人公眾號:維物工坊 (Uncle_Quality),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ekwTC_vEj7bwra9o9xl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從 @蒹葭蒼蒼 回答過來的,一群人在評論里叫囂著不要洗地什麼的,你們說人家洗地倒是拿出證據來啊!
2015年的VDS

2015年的IQS

2014年的VDS

2013年的VDS

需要更多數據的請左轉JDpower,真煩這種一言不合就洗地,跟自己意見不合就水軍的,用數據說話,你們行你們也上。


樓主,我去雷克薩斯4s店不管買不買車銷售都留我吃午飯你知道嗎。


根據身邊使用者(當然都是些強者)的隻言片語……

最關鍵的一點是雷克薩斯質量實在太好了,大故障幾乎沒有,日常故障也極少——你知道賓士寶馬奧迪這種等級的東西,小問題之多令人髮指,大故障也時不時來一次,一次就奔幾萬元去;
駕駛感覺舒適安靜(但平庸),內飾整體感覺更 「先進」 一些;
雷克薩斯的4S店服務質量極佳,同時全系車的4年免費保修/保修期內保養政策大受好評。


0. 讓我們先從LFA開始說起吧,因為她是雷家最讓人熱血沸騰的一款而且她背後的工程故事。

  1. LFA的4.8L V10引擎要比Toyota 3.5L V6的引擎還要輕,而馬力全足足有兩倍之多。
  2. LFA的儀錶盤必須是電子的,原因是發動機的轉速太快,傳統的機械式儀錶盤不能準確的反映出轉速。可以去搜一下LFA的視頻,基本是一腳就上了6000轉。(剛才查了官網,0-9000轉只需要0.6秒)如圖所示:

  3. 雷克薩斯是和Yamaha (對就是那個做樂器的)合作一起調教的引擎的聲音。這整個過程就好像在把引擎看做一個樂器一樣。(經 @平平桑 指正!是一個集團 但是不是一個公司。譬如說,一家生產化妝品的企業,開了一家分公司,專門做塑膠原料的化工公司。差不多是這種概念。 正好今天上班在查詢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面: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會社 企業概要 - 企業情報)
  4. 再說些關於雷克薩斯本身的。最早的一輛雷克薩斯是LS400是豐田英二先生為了打造一款「世界級」的汽車而打造的。
  5. 整個F1項目一共花費了了十億美元(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啊)。整個團隊包括60個設計師,24個工程師團隊,1400個工程師,2300個技師和220個其他支持人員。總共創作了一共450個原型。
  6. 雷克薩斯最最開始的名字,比凌志還要早,是Alexis。但是當時為了和一個叫Dynasty的劇裡面的一個角色重名,所以就被迫放棄了。反正我覺得雷克薩斯翻譯成中文也不錯。
  7. 世界上第一個八擋自動變速的生產商就是雷克薩斯,並且在當年被雷克薩斯放進了他們的旗艦系列LS。
  8. 雷克薩斯內部有一個IDEAL的生產概念(I=Ipressive,D=Dynamic,E=Elegant,A=Advanced and L=lasting)。另外,雷克薩斯還有500條稱為「Lexus-Musts」的生產標準。每一輛工廠出來的車必須嚴格符合這五百條標準才可以出廠。
  9. 豐田(廣豐一汽不清楚)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汽車行業質量的標杆。而雷克薩斯可謂在質量方面要更加苛刻。並且雷克薩斯擁有自己的獨立生產線,和豐田的生產完全分離的。
  10. 雷克薩斯的一直是在汽車行業內客戶粘性最高的品牌之一。
  11. 雷克薩斯對技術人員的經驗要求非常嚴格而且每個職位的的數量非常少。控制雷克薩斯生產標準的技術人員是雷克薩斯內等級最高的高的技術人員,被雷家稱為takumi(也就是日語中的工匠)。
  12. 雷克薩斯花了十年的時間在全球賣出第一百萬輛雷克薩斯,但是只花了一半的時間就賣出了第二個一百萬輛。( @Faith Gordon【雷克薩斯花了十年的時間在全球賣出第一百萬輛雷克薩斯,但是只花了一半的世界就賣出了第二個一百萬輛。】
    不是一半的世界,是一半的時間)
  13. 只到2013年,雷克薩斯才開始在美國本土開始生產。
  14. 雷克薩斯走的路基本是按照賓士來的。我之前一直很迷雷克薩斯,但是一個朋友去了賓士總部給我傳了幾個照片回來,我發現雷克薩斯和賓士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賽車上。賽車是各大廠商炫技的地方,而雷克薩斯在這方面的歷史上還是差了點兒。
  15. 我只是喜歡雷克薩斯,隨便說兩句,歡迎指正

我摘取我曾經翻譯編輯的《專註完美近乎苛求——Lexus》一書中的幾個小片段,以及我與這本書的作者Chester Dawson的對話。Chester Dawson曾經是美國商務周刊駐東京的記者,現在他自己開諮詢公司。與Chester Dawson的對話發生在10年前,裡面談及了我們對中國汽車品牌未來的看法。10年之後再回頭看看當年的對話,很有趣。

以下的小片段聊的都是雷克薩斯第一代LS。這款車的誕生逼迫著梅賽德斯-賓士被迫將他們的S級發布時間從1989年推遲到1991年。這對當時不可一世的賓士是巨大的羞辱,因為他們知道當時賓士S的各種技術指標贏不了LS。

故事1

開發第一代LS時,總負責人鈴木一郎要求豐田的專家們將草圖塑身為風阻係數低於0.30的汽車。當時還沒有哪輛豪華查擁有這麼低的風阻係數。寶馬735i和梅賽德賽-賓士SE的風阻係數分部為0.32和0.37。房車的平均風阻係數為0.35。而當時豐田自己運動型轎跑車Soarer和Supra的風阻係數也沒有低於0.32。0.30並不是一輛豪華車所擁有的風阻係數值,強行達到這一值必然另車身變得像跑車。他們將制動系統和懸掛系統都安裝在原型車上,他們希望取得真實的風阻係數值,然後再分析哪一個機械部件影響了氣流的流動。3年的時間裡,豐田一共做了50次獨立的風洞實驗。

為了能夠讓氣流順暢地流過車身,車身上的玻璃甚至車身的把手都盡量與車身融為一體而不暴露在外阻隔氣流流動。尾窗的傾斜角度恰到好處,氣流在可以順利與車身表面分離而不會產生很多擾流。但是,可能最精妙的設計師,尾廂蓋上不經意的擾流板。很多人不加提示很難意識到這個擾流板的存在。其他改善空氣動力學的設計還包括前輪前邊改變氣流流向的輪罩、車鼻下面的氣壩,甚至排氣管的外形都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重新設計和布置。每一項改善都無法獨自讓整車的風阻係數降低很多,但是他們聯合在一起,就創造了鈴木一郎所期望的奇蹟。雷克薩斯LS400成為第一輛風阻係數低於0.30的豪華轎車。0.29的風阻係數也是當時在美國生產的所有房車的最低值。雷克薩斯LS400的風阻係數甚至比保時捷911還低。這樣一來,雷克薩斯汽車的油耗率下降了17%,而汽車的最高時速提高了7英里/小時。

雷克薩斯是一個不愛吹牛皮的品牌,品牌里工作的人都特別低調。比如至今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LS風阻控制背後的故事。

故事2

在各地進行路試的同時,鈴木一郎又開啟了「防老化」計劃。豐田將雷克薩斯LS400開到各種極端天氣情況下進行耐久度的測試。豐田的工程師要確信他們的車在開了5萬英里(8萬公里)之後車身不會出現鏽蝕、嚴重磨損或者在操控感覺上有所改變。「防老化」計劃一共有96項測試項目。雷克薩斯LS400被運到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的沼澤地,豐田在那裡測試新型的雷克薩斯複合型不鏽鋼車身板件。豐田發現普通的鋼材在沼澤地區很快就會發生鏽蝕而2個月後鋼材變得面目全非。但是雷克薩斯LS400的車身材料在這樣嚴酷的天氣條件下暴露3個月也沒有任何變化。另外一個極端測試是在澳大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中進行的,測試項目是風擋上的隔熱玻璃。


故事3

究竟什麼樣的車才可以一個年紀在43歲年收入10美元的打算購買梅賽德賽-賓士車的人臨時變卦來買日本豪華車?項目負責人神保正治徵召了豐田60名設計師和造型師參與雷克薩斯的設計。一共有24個工程設計團隊參與雷克薩斯的設計,總計1400名工程師、2300名技師和220名工人先後加入了進來。如此多的人力讓世界所有的汽車公司都震驚,這相當於美國波音公司在90年代初設計波音777客機研發人員的一半。豐田汽車公司買來寶馬和梅賽德賽-賓士汽車,他們將這些汽車從一輛整車拆成零件來分析他們師怎麼裝配到一起,以及儀錶板、座椅、中控台都是什麼材料製成的。50年前,豐田也是採用這種原始的辦法來學習美國和歐洲汽車的。在很多人看來這很幼稚,但是它卻行之有效。豐田汽車公司從寶馬和梅賽德賽-賓士的零件上分析出德國人的質量標準。為了打贏這場對德戰爭,豐田設定了可以擊敗德國人的最低質量標準。他們將這一標準發給零配件供應商,要求他們製造出比德國人更耐用、成本更低的零件。

1989年,雷克薩斯LS400搞出巨牛逼的「香檳塔」廣告(雷克薩斯在LS400的引擎蓋上放了15個裝滿水的高腳杯,然後在馬力機上,將車速提到232公里每小時,此時高腳杯里的水卻沒有溢出來)。廣告公映之後,美國媒體不信。結果雷克薩斯邀請美國媒體,現場重複了一次實驗。

以下是我與Chester Dawson的對話

這位大神長這個樣子

Chester Dawson先生,在你調研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時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C D:我想是對mono-zukuri(造物,產品創新)的投入。很多美國公司將生產看作達到目的的手段,直白的表述就是,就是追求利潤。但是對於日本公司而言,生產是實現自身存在價值的手段。當然,豐田顯示了與其他日本公司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能夠持續地保持高利潤,同時他的產品品質也達到全球的頂級水平。

在閱讀和翻譯本書時,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雷克薩斯是一個奇蹟。你認為有人會拷貝走這個奇蹟或者他僅僅是屬於豐田汽車公司?

C D:不,我不認為豐田汽車公司的經驗是不可複製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寫此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希望提煉出可以讓其他企業受益的經驗。當然如果有一天豐田放棄了他今天所追尋的目標——讓消費者付出的每一分錢都有價值,那麼他也會失去在行業的領先優勢。雷克薩斯的奇蹟是豐田汽車公司創造的,但是它卻可以屬於每個有野心的公司。

可以談談豐田的Scion嗎?你認為豐田的這個品牌會成為雷克薩斯二世嗎?

C D:Scion與雷克薩斯有些相似,但是他們在本質上有很多不同。例如,Scion品牌汽車在美國通過豐田的經銷商體系來銷售。而雷克薩斯在美國則使用與豐田汽車完全獨立的銷售網路來售車。雷克薩斯上市時針對的是業已成熟的市場——高端消費市場。因此,豐田在雷克薩斯的投入上無比巨大。但是Scion則不同,他面對的是新興市場——先鋒市場(年輕一代,我們稱作Y一代人群)。樹立Scion的品牌投入則要很多,是豐田首先發現並細分這一市場的。

豐田有兩個主要的品牌——豐田、雷克薩斯(Scion、大發和日野可以不作考慮),而福特、大眾則擁有相當多的汽車品牌,但是在市場份額上他們卻輸給了日本對手。你是否能夠解釋,為何那些老牌的歐洲和美國汽車公司沒有豐田這麼強大的品牌效率?

C D:我想美國汽車製造商已經意識到他們擁有太多汽車品牌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當他們無法讓兩個品牌的產品看起來不一樣時。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通用汽車公司停產了Oldsmobile品牌,而福特汽車公司也將塵封一些老品牌。當然,在日本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豐田也存在類似的「臃腫」問題。豐田在本土擁有太多銷售網路,這些銷售網路之間卻是完全獨立的,這讓產品從生產基地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變得缺乏銷量。現在豐田也在開始梳理他的經銷商網路。

日本人和美國人在看待「品牌」時有何不同?

C D:我認為美國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更看重它是不是貨真價實,品牌是第二位考慮的。而日本消費者則更看重品牌,尤其在挑選高檔品牌時,價格對他們的敏感度相對較小。

你認為雷克薩斯品牌會成為歐洲市場的強力戰士嗎?

C D:
豐田汽車公司正努力讓雷克薩斯在歐洲變得更有競爭力。他們通過更多的型號來吸引歐洲的消費者,例如柴油發動機的雷克薩斯,以及更多不同排量等級發動機的雷克薩斯。但是,豐田的雷克薩斯在歐洲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歐洲人更看重一個品牌的歷史和傳承,而美國消費者這方面的意識則相對較弱。

你在日本的生活如何,你在那裡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美國記者嗎?

C D:
儘管我經常出現在日本的電視節目上,但是我想還是不要把我當成名人。我儘可能保持低調。一位好記者應該更注重傾聽而不是向別人滔滔不絕。

你有自己的車嗎?是一輛豐田嗎?

C D:當我在東京和紐約時,我都沒有擁有過汽車。不過我試駕過很多尚處於測試階段的樣車,這是真的。

很多很多中國讀者樂於與你分享這本書背後的故事,這工作很難嗎?

C D:我曾經低估了完成這本書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因為在寫這本書時我同時還要兼顧我的正常工作。我是用我的假期寫完這本書。每個工作日我都忙碌到深夜,每個周末我都在與雷克薩斯為伴。這樣的生活持續了52個星期。這快讓我瘋掉了,當然我身邊的人也不能倖免。但是我非常高興我寫完了這本書。

現在很多中國的本土品牌也在躍躍欲試,他們中的一兩個或許有一天可以成為下一個雷克薩斯或豐田。你是否有興趣以西方專業記者的身份報道和記述他們的故事。

C D:我相信中將要成為——無論他是否準備好了——全球經濟的重要中心。他已經顯示了強大的市場購買力,這讓包括國際汽車製造商在內的很多國際投資者震驚。我不會驚訝下一個十年中國會出現一個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汽車品牌。日本品牌用了30年,韓國品牌用了20年成為舞台的主角。我想從現在開始,用10年的時間,中國會締造一個豐田或現代一樣的品牌。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是這樣預測。和很多汽車記者一樣,我非常期望我能夠見證中國的崛起。我相信很多其他汽車記者和我擁有相同的祝願!

謝謝!


雷克薩斯是車伺候人,其他豪華品牌是人伺候車。


比它舒適的沒它經cao,比它經cao的沒它舒適;想買又比它經cao又比它舒適的,錢包君會哭暈在廁所......一句話的事兒,哪用得著那麼長篇大論的~

2016.06.02更新更新
還居然辣么省油,14款ES300h昨日市區日常通勤開出了5.4的油耗...你給同級別的對手留碗飯吃吼不吼......


其實買車就像娶老婆。買日本車就像娶了個日本媳婦,會溫柔體貼周到省心一點。
而娶個歐美媳婦,就會相對獨立有個性有脾氣一點,但是會覺得娶個洋人有面子。
娶個韓國媳婦,就會靚麗美觀一點,但她是不是內外兼修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些年娶中國媳婦的越來越多了,雖然小毛病不少,但都說都還蠻不錯。
最後說下,最近有些人娶了一種德國媳婦,心寬體胖的,看起來很高級。不知道這種媳婦哪裡能娶到,好想要。


剛好買了ES300h,開了5000公里,過來粗淺的談一下。

上面有不少人提到了品牌獨特的個性,車輛本身精湛的做工、以及省心實惠的售後服務等等,說的都很全面,也確實是雷車的優點,我就不再重複,單從用車的真實感受來講講自己的看法。

我之前開車屬於激烈駕駛路怒神經病型,上車前是一個斯文沉著的鄰家大哥哥,上車後就變成了一個嗑藥亢奮的小雷管。走在路上經常是大腳油門大腳剎車,喜歡隨意加塞,也喜歡開鬥氣車,只要一有機會就要和別人鬥鬥車啥的。由於之前的車性能也還可以,再加上我也有一股狠勁,所以基本上在路上沒吃過虧,都是我超別人車,極少有人超我的車。這樣開車的方式很讓人討厭,但是當時的自己還挺自我陶醉的。

換車的經過暫且不表,和主題關係不大。換車後,經過了一段時間去熟悉這輛車。在熟悉完之後就會發現,從容優雅是駕駛這輛車最好的方式。

這車最大的特性是混動,而雷車在混動車型上有很多特殊的設計來引導你關注對能量的合理利用。我之前其實並不太在意環保節能這個理念的,但是在每次用車的時候,看著能量循環的小動畫,再看著儀錶盤裡能量使用情況的變動(正常模式下),慢慢的我關注的重點從車輛的加速性能,變成了能耗的利用率。這個心態的變化帶來了很多駕駛習慣的變化,比如溫柔的點踩替代了大腳油門,提前減速滑行代替了到跟前的重踩剎車。

另外這輛車在一些性能的調校上也在強化著這些變化。比如口碑比較差的剎車,很多人(包括我)一開始都會覺得剎車比較尷尬,踩輕了前段感覺剎不住,踩重了又會太急促就剎停。但是習慣之後會發現,這樣的調校其實目的是在保證舒適性的前提下,讓駕駛者更加重視路況預判,減少了急加速急減速情況。

雖然自己現在開車還遠談不上從容優雅,但是我已經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感覺。雷車就是那種讓你發現除了追求速度的快感之外,心平氣和的駕駛也是挺有樂趣的那麼一種車(也可能是我變老了...)。


2017.07.15更新我來添一條,凌志車的混合動力實在太NB了。
家裡開的是RX450h,這個車型很少見,直觀的說就是多了混合動力的RX350。因為這個價位,別人不一定去買什麼車了呢。

買的時候是家父就簡單的讓我在網上查一下,也沒怎麼聽我的查詢結果就買了,不過這個車的確非常適合非常低調的家父。
首先這個車的駕駛感非常的舒服,各種功能也很全面,方向盤檔桿的手感都沒得說,就是音響的衝擊感不是很強。
首先說一下性能吧,性能沒得說,0-240km/h,啥時候踩油門啥時候有,毫無疲軟。速度上來也穩,對得起這個價位。
很多車載功能設計的都很安全,車載電話在車速高於15km/h時候是只能接電話和重播的,而且顯示只會顯示來電提示,不會顯示任何內容,座椅自動調整隻能在車處於P檔的時候,很多這種不顯眼的安全小措施給人感覺特別穩。
很多功能都是有,但是沒有提出來的,比如緊急制動,車距警告,又一次開車打電話,慢慢跟前面車越來越近了,車自己就報警了,本以為沒有這些功能呢。
說一下駕駛體驗吧,這個車真的是跨度很大,怎麼說呢,這個車的理論上最低油耗是7.0,可是開到17.0絕對沒問題,實際油耗也沒差太多,家父開的話,油耗在8.0左右,我開的話,如果家父在車裡10.0吧,不在車裡,看路況了(-?-;
在內蒙這種一眼幾十公里視野的路況,一路爆表飈240km/h車身一點不抖,作為一個SUV,這種感覺太爽了。
好幾個人都質問我說車速上限是200km/h。我補一張圖吧,我平時趕時間的話就這麼開,路況十分好的時候,爆表一下也沒啥問題。200km/h的速度真的啥感覺沒有,我們內蒙的路況也是車少,車自重高也穩。穩到還可以拿手機拍照。不過請各位不要向交警舉報我啊 囧rz

然而在市區裡面,才是油電混合的主要發揮地,如果你不是急脾氣,穩定在7-8個油耗沒啥問題,怠速不著車,低速也不著車,強勁的動力,7s多加速到100km/h讓你趕個黃燈也一點都不費勁。
最爽的莫過於半夜想粗去玩的話,悄悄啟動車,不開大燈 ,一點聲音都沒有的從車庫溜粗去,家裡人是完全感覺不到的,真的是一點聲音都木有。
4S店服務就不用說了,出了名的好,車有什麼問題開過去,跟他們一下,基本都不要錢,保養上也15w之內都是免費。因為內蒙這裡路況不是很好,15年換過一對減震,也沒要錢。
有一點不爽的是地圖使用不是很舒服,升級也不是特別方便,需要插卡升級,2016年初升級導航資料庫,800+吧
反正我感覺凌志的車不是玩酷耍帥的車型,很穩健的車,但是偶爾野一下也絲毫木有問題。

最近換車,給媳婦買了個GS300h,自己換了鋼圈,原車鋼圈裝了雪地胎,留著冬天換著用。

繼續支持雷車

再說說這個GS,在買這個車之前,也做了好多功課,預算在50w左右
本來是想買我的dreamcar 馬自達MX-5
但是一想到主要還是媳婦開,還是要顧及家庭一點,pass了。先後考慮過BMW X3,BMW 5系,可是國產的質量也不是十分的靠譜,都pass了
也考慮過CT200h+海拉克斯,代步加工作兩不誤,但是試駕過CT200h之後,決定還是要買一個標準轎車,開始考慮的是ES300h,應該是最穩的選擇,但是把ES300h和GS300h一對比之後,果斷選擇了GS300h,甚至連試駕都沒有,雷車的混動技術就不用說了,上一台RX450h五年14w多公里了,一次故障也沒有出現過。也很期待雷克薩斯的後驅動車。

到現在買來有3個月了,也有1萬公里了,說一下駕駛感受。
車的各方面指標就不說了,各種測評網站一個比一個詳細,其實對於我這種每天90%都在跑省道、高速,偶爾走市裡的人,混動車發揮不出來真正的作用。內蒙這邊路上行車很少,車跑起來速度都在150km/h+,但是百公里油耗依然在七個多,如果每天都在市裡開車的話,估計油耗也就在百公里六個多

而且,後驅車的天然優勢,車很穩,不是急彎的話,都不需要減速。
非常喜歡混動車的這個設計,運動模式是紅色餓,顯示的是轉速表,節能模式是藍色,顯示的是能源轉換表,再附一張照片

豐田的混動技術不斷進步,混合動力介入越來越平滑,動力切換變化也越來越感覺不出來。
至於為什麼要選雷車,品牌是一方面,更看重質量,平均每天都要跑將近200km,一點小毛病沒有真的是很省心。
而為什麼還要選混動,對於一般人來講,單純從省油角度來講,能節省的油是沒多少,對於一個天天開車來回跑的人來說,真的能剩好多油錢,家裡還有一個2.5排量的車,平均油耗要11,平時也就110-120km/h的速度開,對比每天140-150km/h的開,油耗只有7個多,真的是天差地別。
再一個,混動的駕駛感真的很nice,安靜,平穩


之前對雷克薩斯並沒有多麼深入了解,只是聽說xxx、聽說xxxx……

但說實話最近參加了一個雷克薩斯設計活動,有點被「洗腦」到「路轉粉」(但本文,真不是軟文)...

在此只簡單和大家分享下雷克薩斯的設計感悟。有人說設計過度、有人說丑爆了、有人說顏值爆缸……

一、在我的認知雷克薩斯帶有一些特殊標籤,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比如品質、省心、服務、匠心……

但見到眼前的兩款新車LS/LC,我覺得雷克薩斯有點不一樣了:外觀設計是如此激進、年輕、大膽、鋒芒畢露、不可一世…而內飾卻完全是另一種境界……

這和我心中對「豪華品牌」的印象標籤有點反差。

雷克薩斯之所以敢這麼整,這麼「任性」,都歸咎於他是個30年的年輕品牌。

和歐洲三強豪華品牌相比,他更有勇氣挑戰「世俗的權威」,獨辟自己的套路,使勁折騰。

其實,這也是他叫板歐系豪華品牌,並從中脫穎而出的一道砝碼。

為了給砝碼加重,雷克薩斯還會更強調感性層面的情感,打造「帶著感性與溫度的豪華」,向豪華生活方式品牌轉型。(洗腦狀)

也正如大BOSS——雷克薩斯CBO(首席品牌官)豐田章男社長所說:「雷克薩斯必須開始進化之路,而情感,將是全新品牌最強調的元素」。

-

二、曾經的LS沉穩莊重,如今10年磨一劍驚鴻一瞥

與雷克薩斯品牌同時誕生的第一代LS,確立了雷克薩斯在豪華汽車市場的位置。當時還赤果果羞辱了強大的對手——賓士S。

LS430在1989年發布後,直接影響到梅賽德斯-賓士品牌推遲了S級的發布(代號W126的S級被迫從1979年一直賣到1992年),以此來重新提升性能指標,賓士還為此解聘了他們的總工程師Wolfgang Peter。

可如今市場變化萬千,消費者的選擇大大增加,LS的光芒黯淡。

第四代車型從2006年堅守到2017年歷經三次改款,9年才迎來眼前的第五代。

這背後,設計工程師團隊肩負著重任,因為大BOSS再次立了flag:

「就算是LS,我也不能只因為時機到了就批准開發。作為雷克薩斯全新旗艦車型,你們想要製造怎樣的汽車?你們有哪些創意來做好它?你們需要將這些展示給我。」

他們只能對LS做出突破性變革(亞歷山大的趕腳)。

這代LS改變了之前的開發流程,由設計師主導,確立開發理念進行整體方案策劃。

視覺吸引力極強的紡錘形格柵,由5000份CAD建模一點點調整形狀而成,每一面都做了保護行人的圓滑處理。

如果仔細看,其實自下而上、由疏而密、不斷變化,有觀賞性很強的質感。

得益於新平台可以「做得更低」的優勢,車頭有更豐富的曲面,實現發動機罩和翼子板錯落有致的立體感。

從側面看,設計師更多考慮將座艙向後拉伸,並採用了「6窗設計」(即C柱上有三角窗),來保持延伸到車尾的車窗線條,同時也能確保後排應有的寬敞舒適感。

對比賓士S和寶馬7系看一下:

側面以紡錘形格柵為起點,從發動機罩直至車尾,通過水平延展的車身線條尋求一定的穩重。再通過車門向斜後方傾斜的設計達成視覺平衡,呈現富有衝擊力的設計風格。

不僅前臉有衝擊力賊強的紡錘形格柵,其實車尾也有與之呼應,但更多的,是旗艦車型應有的精鍊。

三、全新轎跑LC,高度還原概念車不容易

在2012年底特律車展,雷克薩斯LF-LC概念車首次亮相。前衛、驚艷到沒有人認為這款概念車可以被量產,但LC做到了,並且被西方媒體稱為「汽車製造歷史上罕見的、完美超越概念車的量產車型」。

「2012年12月,LC的首次概念提案會上,我們基於當時的平台,做了1:1的樹脂模型。因為要囊括概念車所有的設計要件,造型臃腫得讓人遺憾。最後只好開發一個全新平台!」設計師須賀厚一說。

↑全新GA-L豪華後驅平台,講究的是「至·衡」

外觀上,LC發揮新平台低重心和長軸距的優勢,更好還原概念車前衛先鋒的設計風格。

縱向配置的轉向燈更野性,從大燈延伸至格柵下端的造型將車頭融為一體,具有充滿刀鋒般的攻擊性。

車尾的紡錘造型和縱向延展的尾燈大大降低了車輛的視覺重心,會有更強的運動感。

與前衛的外觀形成極大反差的是內飾!

源自海上日出的內飾配色,令我吃驚:外表那麼不可一世,內心卻是如此平靜安寧……

這就是所謂的雷克薩斯「YET兼得哲學」,這是一種「不妥協的兼得」,它還體現在以下方面,貫穿雷克薩斯。

四、萬物間汲取靈感:竹子、古箏、脅息、行燈……

這是雷克薩斯的設計哲學,也是品牌魅力。

「植物葉子、蜘蛛網、東方傳統工藝品,只要有細密編織紋路的物品,都為我們增加了靈感來源。最終力求給大家帶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這其中的開發過程極其艱難。」

拿全新LS來說,這一理念的延伸就是將前沿創意與東方美學相糅合。東方傳統工藝、待客之道等經典元素,在LS上得到充分體現。

1、從儀錶盤到出風口的設計,汲取了「古箏」、「茶筅」的設計靈感,發揮了東方美學中兼得功能性與典雅感的特點。

2、車門飾板的扶手,採用古代「脅息」般貼近人體的弧度,力求讓駕乘者舒適放置手臂。

3、夜間的車內照明,如放置於低處引領客人的「行燈」,帶來柔和的光線。打開車門的瞬間,給人內心寧靜。

在這個炫彩、動感氛圍燈流行的年代,LS沒有追隨流行,堅持溫和的「行燈」靈感,為什麼呢?

直接放現場的一段話吧,給我感觸非常深刻:

在夜晚,從燈光還零星亮著的辦公樓里、從觥籌交錯的飯局上、帶著一點點的疲憊,進入到車裡。

暖暖的、溫柔的光漸漸亮起來,在靜謐的車廂里,一點點淡雅的音樂,人的心情被車內的氛圍浸染。腦海里想起妻子、孩子的臉,心裡一陣溫暖,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生活多美好。

坐進雷克薩斯,就回家了。

五、堅守匠人匠心:「切子」玻璃、薄木切片……

1、LS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應用玻璃內飾,出自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的「切子」玻璃加工工藝大師之手。

所謂「切子」,就是以純手工技藝,在玻璃表面切割磨刻細膩花紋的工藝,全憑匠心,一氣呵成。之後再建模量產。

花紋不盡相同,隨著光線強弱,天氣陰晴,甚至季節變換,切子紋樣也會呈現不同的光澤效果和顏色變化,有點兒意思。

2、看這塊,你能猜到是啥嗎?

這是由京都匠人手工鞣製而成,就像摺紙一樣,精準摺疊出獨特紋理的內飾門板。

3、雷克薩斯首創的 「藝木」內飾紋理,運用日本傳統的薄木切片工藝。

即匠人們將纖薄的木片層疊壓緊,然後再沿剖面切割,呈現並不存在於自然界的木紋。

六、、最後,說說一些用心的細節設計

1、在夜晚,安全帶插口有提示燈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夜晚坐進車內,找不到安全帶插口,然後蒙著亂摸才找到?

雷克薩斯為你想到了,見下圖,晚上更能快速高效地系好安全帶。

2、車內隔音性很好

嘈雜的活動現場,關上車門的一瞬間頓時安靜,甚至有點質疑我不好使的耳朵。舒適的座椅加上溫潤的燈光,整個人內心真的會隨著安靜下來。

3、多處設計細節體現著雷克薩斯logo的「L」,比如燈組的輪廓。

尾燈細節很豐富,那些擾流設計對於降低風阻會很有幫助。

拿LS來說,整體大燈設計都有「L」的身影。從三顆燈組延伸出的三個線條,更是鋒芒畢露。

4、車門上的扶手作為沙發一部分進行整體設計

設計師介紹,此前只考慮如何讓扶手融入車門飾板中,而這次是相反的創意。將扶手和座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可注意下圖車門上的扶手和中央扶手)。

帶來的感受是兩隻胳膊搭起來很自然。

就這樣,坐在車內,不由自主想睡一覺……

以上。

.....更多文章請到 MPV研究所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 楊老天 - 知乎


我對於LEXUS算是有一定了解,90年代初家裡第一輛車是LEXUS(貌似是GS?),自己在國外讀書時開老款IS200,現在開的是2006款IS300

對於LEXUS,最大的優點就是省心,在我本人使用LEXUS品牌兩輛車近10年期間,因為質量原因進入修理廠的次數是零次!沒錯,一次都沒有!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身邊親朋好友的所謂豪車卻是大小問題不斷,看著都覺得累啊。

至於其他答案中提到的內飾高檔,形象低調,售後完善,這些都是無可置疑的優點,但就省心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在買下一輛車的時候繼續考慮LEXUS品牌了。


本人第一輛車,ES250.低端狗一枚。
小雷的感覺就是低調和有格調。本來買車時的預算是五系或者新C,但是我哥帶我看的第一輛車就是他朋友的雷薩。而且高中時看過一本小說,男主人公就是雷克薩斯,當時就一直有想擁有一輛的趕腳。再加上雷車的舒適度確實是沒的說。


本人女,顏控,車是CT。選車時在同價位的車了選了CT,就是因為它美!當然我現在很後悔選了淡金色的,色差的問題,曾經因為一側車門有劃痕,噴漆噴了整輛車……
在CT之前,一直就覺得ES的外觀很不錯,在我心目中秒殺了一眾寶馬賓士。
所以堅決反對任何抨擊L外表的言論!!!

上面很多回答說到了零故障,我也是。近兩年時間,零故障。
保養是6年/15萬公里,很划算。
油耗官方號稱4.6,這真心達不到。基本上在5.5-6.5。

另外,就CT而言(其他系列我不了解),底配和高配相比,在安全性能方面沒有閹割,缺少的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功能。不過底配沒有倒車雷達,這有點讓人無力吐槽。
附上一張圖,隨手百度的。哪裡丑了!!美爆了!!!


看見雷克薩斯就顛兒顛兒的跑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日系噴請自動屏蔽)
總的說來,我對雷克薩斯抱有一種雖不是特別喜愛但絕對佩服的感情。覺得雷家絕對算的上是日系的一個典範,在汽車業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和思維的差異性。

既然這樣開頭了我就從思維這個角度來說說差異和雷家的優點。
從造型設計的角度講,我覺得雷家把東方儒雅內斂的氣質很好的表現了出來,儘管這兩年的紡錘式格柵和誇張的車燈讓這個品牌的造型不再像前些年那麼豐田,但很多對細節方面的雕琢和追求真的是只有東方人才有的雅興和謹小慎微,比如前面答案里有朋友列舉到的

亦或是IS(F版本)、LFA上這個無限高大上竟然尼瑪的是機械式的儀錶

又或者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些造型

諸如此類認真而又繁瑣的小細節一般的歐美品牌根本做不到。而且看了前面的許多評論,很多使用者都對雷家的人體工程學方面更加滿意(這算是佔了都是東方人,身材和思維習慣都接近的便宜么?)

從機械的角度出發,日系車骨子裡是東方人刻板保守的形象,你看那些主沖銷量的車型永遠不會用到太新的技術,保守地在如今渦輪增壓恆虐的時代依舊不急不慢的用著自然吸氣(當初質量杠杠的老寶來如今大多都是多幅輪轂的自吸版了,渦輪款街上太少了),在雙離合滿大街漏油出事的時候還是5AT或者CVT,但結果就是省心省力很少有毛病。雷家一樣,IS那麼炫個車到現在還在用那台老的不能再老的2.5NA(到年底渦輪增壓能上不?)這麼做雖然讓不少媒體和鍵盤車神噴了個夠,但效果卻是懂得人照買不誤,雷家連年榮獲各種評比質量第一。要說這是沒技術,你看看IS,看看GS,看看LFA,從車身製造工藝到懸掛結構和材料,哪塊拉出來都夠吊打自主品牌好多年的。你說日系的經濟型小車沒質感,對著,就那麼多錢你是要質感還是要質量?(我不否認國產日系部分小車製造標準有變化,渣!但這兩年德系的退步更是讓我粉轉黑)但雷家不是,車內的氛圍往裡一坐就立刻覺得和普通品牌有差距,行車時底盤也不是單薄飄逸【摩擦摩擦,寺爪牙寺魔鬼的步伐】,說明只要銀子到位了,日系也有好感覺。對了,差點忘了豐田的混動技術,誰說動力總成不先進的站出來,只是中國人不買賬罷了。人豐田LC一換髮動機你們還嫌用油挑,嚷嚷技術不先進那會你咋不喊呢?

從營銷的角度講,雖說在中國市場上拼不過公關無比的某眾,但雷家的戰略體系卻又不能讓人指出其大的不足,品牌格調交給IS、GS這種很炫但在中國不被接受的小眾氣質流和LS這種低調奢華流,走量交給能夠上下通吃,和前兩款比價格便宜量又足的ES,加上從中到高的齊活兒的SUV車系,銷量也是越來越好,不出風頭但也不露屁股的方式又是東方人的思維。

說了半天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清晰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述出來,總之大家就意會吧哈。最後想說對待日系的態度,有人因為愛國拒絕日本車,我絕對不反對,但一碼歸一碼,東西好我必須得認。


我在心裡偷偷喜歡的男生,他開的就是雷克薩斯。
因為他我開始看路上的車,每次看到雷克薩斯,我都覺得它是街上最漂亮的車。它的前面和屁股,都很漂亮,我見過的每一輛,都很漂亮。
如果說我不懂美學,雷克薩斯是我坐過的最舒服的車。僅有一次,我坐在車上的時候,心情平靜的去看窗外。


推薦閱讀:

WRC Group B 的 Lancia Delta HF S4 前輪輪轂外的黑色罩子是什麼作用?
馬斯克是美國版賈躍亭嗎?
汽車燃料添加劑真有對發動機保護和節油的效果嗎?
目前市面上哪一本汽車雜誌比較好?
如何快速去除前擋風玻璃上的冰?

TAG:市場營銷 | 品牌 | 汽車 | 雷克薩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