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天最早開的花大多是黃顏色?


這問題太有品位了~因為我也曾為此倍感疑惑四處考證,終於基本可以合理解釋,哈哈哈。
涉及的植物學知識點其實挺多的。

首先添個圖幫樓主壯大聲勢~(≧▽≦)/~
以下依次:蒲公英,山茱萸,連翹,結香,洋水仙。都是3月初拍的。就是拍了這組圖,讓我開始困惑這個問題。。。

好來進入正題吧~
我們分以下幾個環節嘗試著討論一下:

1. 目標
我們知道,開花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結果,繁衍後代。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花朵都需要靠蟲子傳粉受精來達成目的。
昆蟲對顏色的辨識程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弱。但我一時找不到什麼像樣的論文。。。果殼問答供參考:
為什麼黃衣服容易招蟲子?

相對而言,黃色是昆蟲普遍比較喜歡選擇的顏色。黃色花在所有開花植物中所佔的比例,其實也是非常高的。
早春和冬季,氣溫低,昆蟲出現的頻率本來就很低。這時候的蟲媒花,為了更加明確地引起光顧者的注意,最佳選擇也就是黃色了。
(根據我的觀察,蠟梅在這方面堪稱翹楚。以前宿舍樓下有一大片蠟梅,縱使數九寒天,一樣能看到不少蟲子圍著它們團團轉。可是紅粉白色系的梅花,卻從未給我留下過如此鬧哄哄的印象。當然薔薇科可能本來就霸氣側漏這是另外一回事。。。)

2. 色素
控制花朵顏色的是花色素,比較常見的,花青素,類胡蘿蔔素,最主要是這兩類。前者產生紅藍紫色調,後者產生紅橙黃色調。

但比起花青素,類胡蘿蔔素是相對更為穩定的存在。比如說,前者的合成過程中,許多相關酶類都存在光依賴性(light-dependent),也就是說,缺乏光照,會大大影響花青素的合成。此外低溫也是導致花青素合成緩慢的另一個原因。
相比之下類胡蘿蔔素就好伺候一點。。。無論合成途徑還是化學性質,都比較穩定。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類胡蘿蔔素中是可以直接參与光合作用的這對於早春尚未長出綠葉,營養相對匱乏的植物而言,無疑是胡蘿蔔素更加有利於後期的整體生長。


(所以到了夏季,或是熱帶,我們也會發現紅藍紫色調的花朵明顯增多。這就是大家開始充分運用花青素了。。。)


3. 溫度
作為承上啟下的佐證,我們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圖。。。
生活在寒冷地區的花很多是這個色調的↓

(雪片蓮Galanthus

(雪絨花Leontopodium

(雪蓮Saussurea

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植物很多是這樣的↓

(扶桑·朱槿·大紅花)

(九重葛·葉子花·三角梅·勒杜鵑)

(非洲鳳仙)

簡單來說,我們知道,我們看見的顏色,來自物體本身反射的顏色。也就是紅花反射紅光而吸收其他顏色的光,白花反射一切光,黑花吸收一切光。
花算是植物普遍最嬌嫩的部位。吸收的光能量越多,溫度越高而容易被灼傷。這也是為什麼黑色花基本見不到,而天然的深色花朵也非常少的原因。
處於低溫的環境里,嬌嫩的花瓣自然只能通過更淺的顏色來保護自己,避免吸收過多光線把自己燃燒掉。
(當然這也只是個相對的比例——藍色的龍膽與矢車菊,紫紅色的杜鵑與報春,都是寒冷山地的植物,但它們一般都在春夏時節,氣溫回升才會開放。而在溫帶,初春的露地氣溫也的確還是比較低的。so。。。)


所以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蟄伏一冬的低溫環境,導致黃顏色的花朵成為對植物們而言,最低成本、高效益的選擇。


當然會有人說:也有紅梅啊,也有紫色的玉蘭啊。還有仙客來君子蘭,都很鮮艷。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梅花與玉蘭,都是足夠高大的喬木或大灌木。它們的營養儲備,其實被那些開黃花的草本或小灌木,要豐富不少。
至於仙客來啊君子蘭啊什麼的,其實都是來自溫暖地帶的舶來品。冬天開花?你把它們丟雪地里試試。

P.S. 題主說的苦菜可不是初春的花哦。小滿節氣的候應里有「苦菜秀」,在中原大地一般初夏才是盛花期。當然,不排除個別先聲奪人早開的,這就是傳說中的要的俏,凍得跳啊。


擴展閱讀:
黃色粘蟲板誘殺技術--《北方果樹》2011年03期(這裡面提到一個昆蟲的「趨黃性」概念,不知道是否屬於公認定義。。。)
花青素結構性質及穩定性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低溫脅迫對旱春開花植物花器官抗寒性及花色的影響(某碩士論文。引用之是想說明花色與溫度之間存在的關係其實非常複雜,我所解釋的,也不過是皮毛罷了。有興趣有基礎的可作為深化閱讀。)


謝@湘子 學妹邀請。今天立春,恰好應景來回答此問題。

@蔓玫 的回答,其實已經試圖做出很詳細的解釋,但可惜的是,回答有一兩個地方,有邏輯問題,並且其中一個,還是論證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出了問題。

先提稍微不那麼重要的一點,這也是去年看到回答,就覺得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處於低溫的環境里,嬌嫩的花瓣自然只能通過更淺的顏色來保護自己,避免吸收過多光線把自己燃燒掉。

既然早春的溫度很低,適當地通過吸收光能來提高溫度,使得開花部位的小環境更適合昆蟲的活動,是不是也是合理的解釋?
高寒山區的植物,不少要通過形成墊狀群體、保證植株低矮等種種適應方式,來盡量維持植物內部的溫暖,為何低溫環境下,對於花瓣而言,吸收的光線會過多,以至於燒傷自己呢?
背景溫度低,不是更有利於深色花的散熱么?或者說,背景溫度低,深色花不是恰恰有吸收光能保溫的優勢么?
所以這個解釋,說不大通。至少不是有分量的證據。
當然,這僅僅是少了一個支撐的理由,尚不影響其他部分的論證。

另一個問題,就不那麼容易發現了。

早春和冬季,氣溫低,昆蟲出現的頻率本來就很低。這時候的蟲媒花,為了更加明確地引起光顧者的注意,最佳選擇也就是黃色了。

既然早春昆蟲出現的頻率低,植物為了完成生活史,是不是只能隨大流地採用黃色作為花色,而沒有其他的策略呢?

舉個例子,題主提到的迎春花 Jasminum nudiflorum,特別是栽培的,似乎在育性上存在一些問題:隨手拍解救單身迎春花妹紙(懸賞)
有可能是兩型花柱的自交不親和系統的作用,也可能是傳粉者缺乏或者其他的原因。

南方的野迎春/雲南黃素馨 Jasminum mesnyi,跟迎春花這個種據稱有所瓜葛。

據 Google Scholar :

Cyto-taxonomy and phylogeny of the Oleaceae
H Taylor - Brittonia, 1945 - Springer
... FiG. 12. Jasminum Beesianum Forrest Diels. 2n = 26. Fic~. 13. Ja,~minum officinale L. 2n
=26. Fro. 14. Jasminum stephanense Lem. 2n= 26. FIG. ]5. Jasminum Mesnyi Hance. 2n=26.
FIG. 16.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I. 2n= 52
. FIG. 17. Menodora longiflora (Engelm.) Gray. ...
被引用次數:112相關文章所有 6 個版本引用保存

結合《中國植物志》當中如下描述(鏈接見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根據細胞學的研究,有可能迎春花是野迎春J. mesnyi Hance的北方衍生種。

本人推測,迎春花有可能是野迎春染色體加倍產生的物種。
野迎春花色也是黃色,而花期不局限於早春(11月至翌年8月),如果以「吸引早春不多的昆蟲」來解釋迎春花的花色,那麼如何解釋野迎春的花色
相反,迎春花的結果率很低,說明「吸引早春不多的昆蟲」這種策略,對迎春花而言,是低效的,如果沒有人為栽培,也不藉助營養繁殖,迎春花會不會繼續在競爭當中得以保存,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到底是因為野迎春的花產生黃色色素,之後染色體加倍(待驗證)產生的迎春花保留了黃色的性狀,並且恰好在早春開放呢,還是迎春花為了適應早春的環境,自行產生了開黃花的機制?
倒放電影,溯果為因,是不是不那麼有說服力?

不是強行挑刺,我最近看傳粉的書籍,恰好提到相關內容,看到一些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植物要在早春的低溫脅迫之下延續種族,至少對於一部分種類,不得不採取一些特殊的對策,因為早春確實是一個存在傳粉者限制pollination limitation)的環境。

早春開花的植物,特別是草本的類群,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短命植物」(short-lived annual plants / ephemeral plants),它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開花、傳粉、結果、產生種子的過程。在低溫以及傳粉者稀少的情況下,與其去期待本來就不多的傳粉昆蟲,倒還不如採用自花傳粉的策略更加有效。

Snell and Aarssen (2005) 指出,自花授粉的一年生植物,與採取雜交策略的近緣種類相比,傾向於擁有更小的個體小型並且短花期的花更少的生長時間更小的種子。更重要的一點,這些特徵,可以通過簡單的時間限制假說time-limitation hypothesis)來解釋,而不涉及任何交配或者傳粉者的因素

譬如同樣是菊科春天開花的植物,有兩種就能做很好的對比。
這兩種還都是菊苣族萵苣亞族的植物,也都是開黃花的類群。親緣關係不像是下文老鸛草屬那麼接近,但應該也有一定說服力。
其一是大家都聽說過名字的,Taraxacum mongolicum 蒲公英。

記載的花期是4-9月,勉強算是春天開放;拍攝日期是3月27日。(這裡的花期指類群的花期,不是個體從4月開花到9月,是4月到9月都有開花的個體出現的意思。)

另一種是 Lapsanastrum apogonoides 稻槎菜,也是我在另一個回答裡面提到過的東西。

記載的花期是1-6月,更符合早春的特徵;拍攝日期也是3月27日——實際上跟上面蒲公英的照片是同一天拍的。

兩者對比,前者的花序明顯更大,花序當中的花(每一個「花瓣」其實都是一朵花的花瓣,組成的「一朵蒲公英」是一個花序)數量更多,植株也更大。
花期更接近早春的物種,可能傾向於擁有更小的個體,小型並且短花期的花,更少的生長時間和更小的種子,這是還算不錯的例證。

另外一點,自花傳粉的植物,與近緣的類群相比,往往會在開花上消耗更少的代價。一個例子是老鸛草屬的植物,異花傳粉的類型往往會擁有大而艷麗的花,而自花授粉的種類,則要黯淡許多。

Geranium thunbergii 中日老鸛草
我沒找到這個種是否依賴蟲媒的資料,但花直徑超過1cm,果實也比較大。

Geranium carolinianum 野老鸛草
這個種則是典型的不依賴蟲媒的類群,花的直徑一般不超過7mm,花色也黯淡許多。
(以上所有照片均為本人拍攝)

當然,這個屬更好的蟲媒例子,是這個,Geranium pratense 草原老鸛草

(圖片引自wiki詞條: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Geranium_pratense_-_aas-kurereha.jpg 作者:Ivar Leidus)

以及前一段碰到的這個問題:這是新疆伊犁的植物,請問是什麼名字?謝謝。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其中的 Geranium divaricatum 叉枝老鸛草,應該也是蟲媒的種

作者 @一葦

嚴格說來,早春開花的植物,更適合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傳粉模型,來解釋花色和其他的生態型;這一部分內容,有時間再更新一下。
(在 Chapter 27,而我才看到 Chapter 3 _(:з」∠)_)

----------------------------------------------------------

關於問題本身,總結如下:
早春植物,不一定是「因為昆蟲少所以要吸引昆蟲」,而往往是「既然昆蟲少那就用不著昆蟲」。有蟲子偶然經過,幫忙搞一下雜交,當然是好事;沒有也沒關係,植物自己就能完成傳宗接代。對於很多早春植物而言,偶爾的蟲媒是意外之喜,而種族的延續靠的是自交的機制。
早春紅顏多薄命,短壽續存靠自交。

早春的植物多為黃白色,不是它們需要呈現黃白色,而是它們用不著呈現更多的顏色
白色實際上是由於多層透明細胞和其中的間隙交替層疊,光線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質當中折射、散射而產生的現象。
其他顏色的花色素並不能帶來顯著的收益,而黃色色素本身就很常見,譬如類胡蘿蔔素。

----------------------------------------------------------

最後:
坦白地說,這樣的問題很讓人頭疼:生態學的問題,提出來很簡單,要去解答,卻往往很難說出個「為什麼」。
進化這件事,並不存在「為什麼」——朝著某個特定方向進化,特別是「為了某個目標」而進化,統統都是「長頸鹿為了吃到樹上的葉子而長出了長脖子」一類的錯誤。這是用進退廢,不是適者生存
要從動力學來解釋某些生態學現象,總還是可以找出原因/假說的,這些原因/假說,可以說是進化的驅動力,但要找出來,不那麼容易,驗證它是不是,就更不容易。
以上回答,至少能補充一部分的邏輯鏈。完整地解釋題主的問題,恐怕尚不簡單。


我對這個問題提出一點疑問,雖然大多數人按從原理,從生物學,從物理學角度分析這個問題。早春開的花,以我見到或學到的為例,位置坐標:秦嶺山腳。
最早的臘梅,迎春花,黃馨,油菜(偏晚)等的確是黃色
不過,我是來舉反例的,大致按照時間順序,我見到的和了解過的花,
梅花
玉蘭(二喬玉蘭,紫玉蘭,白玉蘭等,不指廣玉蘭)
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等)
櫻花(東京櫻花和日本櫻花)
紫荊
紅葉李
鳶尾
水仙
風信子(風信子花色非常多,當然也包括黃色)
接下來是桃花,
梨花
杏花
二月蘭
接下來洋槐
牡丹
玫瑰
芍藥
有大部分人要把相對較晚黃色的油菜算在內,我也只好把春季較晚的花算在內咯),再者,還可以看到虞美人,罌粟,鬱金香,一些觀賞用的盆栽就不算在內了,比如君子蘭,仙客來等
以上是我大都見到的花,不對啊,
早春的花怎麼大多是紫色啊!
怎麼大多是白色啊!
怎麼大多是紅色啊!
早春的花大多是黃色的,……至少我還沒有查到相關資料或文獻,歡迎補充。反倒查到的資料說是幾乎都是顏色鮮艷的花


春天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整個畫面都黃了。。。。。。


白色是最反光的顏色,而世界上是沒有純白色的生物的,我們平時看到的白色實際上是很淡很淡的黃色(不確定是不是從《植物的私生活》聽來的了),因此又要吸引昆蟲,又要省能量,黃色的確是最高效的顏色。


因為黃色本身就是很多昆蟲喜愛的顏色,一般情況下,蜂類和食蚜蠅類對黃色有特殊的喜好,可以達到趨之若鶩的地步。而紅色的花朵通常是鳥類和蝶類喜歡的顏色,並不為前兩類傳粉昆蟲喜好。而早春時節,恰恰是蠅類和蜂類最早開始活躍。所以見到的黃色花多也不奇怪,比如蠟梅,迎春。當然,白色的花朵因為顯眼,所以也是很多植物的選擇。不管是什麼顏色,終極目的是為了吸引昆蟲完成傳播花粉的重任。


根據康定斯基的說法,黃色是最活躍最具攻擊性的顏色,春天不就是這個特質?
藝術家的理解力令人欽佩的。


因為
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就飄著。


春和黃總是分不開的


昆蟲比人看到的顏色更加多樣 人看來黃色的花朵也可能是多彩的


然後大家異口同聲:你黃你先開。


可能是因為春天來了,大家都變污了~~~


比如油菜花


因為是春,so就是黃啊!


春天來了,請大家不要隨便摘掉植物的性器官。


不知道


在我看來,春天最早開的花似乎是紫花地丁,並不是迎春花


有些昆蟲是趨向黃色的,就如我們會在煙草房放置黃色的誘蟲板,來抓蟲子。


花色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春天的花有很多是黃色的,但是也有很多是紅色,粉色的啊。植物的花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繁衍後代,而對於蟲媒花,花色鮮艷些,有助於吸引昆蟲授粉,產生種子。


這個問題回答讀來浪費了我一個小時時間。還好,有點意思!


推薦閱讀:

有哪些長相比較逆天的植物?
既然鮮艷的花色能夠吸引昆蟲傳粉,那白色花為什麼沒被淘汰掉?
春天北京有哪些可以賞花的地方?
為什麼會有肉食植物?

TAG:植物 | 植物種植 | 生物學 | 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