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金火木土星是以五行命名,而非像天王海王冥王星採取翻譯過來的譯名?

或者說為什麼天王海王冥王星不反過來以中國學說,直接採取相同的命名方式?


我來終結此問題。
1. 水金火木土五星在地球上肉眼可見,中國古人早已觀測到,並對其進行了多種命名,而對肉眼不可見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並無特殊關照。
五星在史記中又稱「晨」、「太白」、「熒惑」、「歲」、「填」:

及秦并吞三晉、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國。中國於四海內則在東南,為陽;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占於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貉、月氏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為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於街北,昴主之。

史記 -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2. 《史記》中給出了五星與五行的對應: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內冠帶,外夷狄,分中國為十有二州,仰則觀象於天,俯則法類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三光者,陰陽之精,氣本在地,而聖人統理之。
……
余觀史記,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無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嘗盛大而變色;日月薄蝕,行南北有時:此其大度也。故紫宮、房心、權衡、咸池、虛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為經,不移徙,大小有差,闊狹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為緯,見伏有時,所過行贏縮有度。

史記 -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唐代孔穎達為《尚書》作注,也明確給出了五行對應五星:

「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尚書正義-卷三 舜典第二
3. 受近代白話文運動影響,國內天文學界應該對行星命名進行過疏理,有《史記》、《尚書正義》等書珠玉在前,估計直接拿來用了。
4. 查wiki,「行星」的中文翻譯最早出現在李善蘭等人於1859年翻譯的《談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8%9F
李善蘭
特地去翻看《談天》的原文,發現簡直是本回答第一段的文言版,注意是1859年出版的,古人威武霸氣!由本書來歷及內容看來,它或許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這八星名稱的最早出處。

談天_電子書全文下載


太棒了有我可以正兒八經回答的問題了!
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夜空中非常特別,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五顆大行星了。再加日月,合稱「七曜」,《晉書·天文中》關於「七曜」的記載說得很明白了,茲引如下:
歲星曰東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
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
太白曰西方秋金,義也,言也……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聽也……
所以你看,古人在天人感應的指導思想下,最喜歡搞這些附會了,天地萬物身體髮膚都能和五行對應上,用來命名行星也就不奇怪啦。


沒有改名字的必要吧。
金木水火土肉眼可見所以古人早就命名好了。天海冥是用望遠鏡發現的,傳到中國直接就用譯名了。


囧。。。題主的想法還是挺有意思的。。。

水金火木土在很早很早古人就已經觀測到了,在世界各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字。後來語言交流將這些本來描述同一個物體的名稱等同起來。都是一個東西,各地語言有異而已。本質上語言不過是符號,不是事物的本質,這裡只是將符號之間畫了等號。

這種等號有時候會畫錯,尤其是考慮初代翻譯時譯者本人對事物的理解差異,英文中文字典上的有很多翻譯錯誤,尤其涉及專業內容。這種翻譯錯誤也是世界範圍內的,各種語言都存在。舉個栗子,礦物寶石,emerald 這個詞本來只是祖母綠的意思,但是中文字典上常常會翻譯成翡翠,祖母綠,綠寶石。《這種荒謬的錯誤就是譯者本身的知識局限造成的。《現在市面上的電子詞典字典都還在重複這種錯誤。經典的還有「菩提」,為嘛世界上那麼多種菩提!各種亂七八糟的都叫菩提,有一部分也是翻譯錯誤。各地都管寺院里的某些樹叫菩提,結果就是翻譯的時候就地取材也翻譯成菩提。但是!中國那麼大,南北樹種差異巨大,好多就那麼頂了個相當不規範的帽子。

至於三王星的命名,中國觀測到的比別人晚,屬於外來文化,按照對方的詞源進行翻譯。

為嘛五星的名字改用對應五行了。。。這部分是推測,不好說是不是準確額。。。

唐朝的《開元占經》,譯自梵歷的《九執歷》中就有:九曜:一、日曜(太陽),二、月曜(太陰),三、火曜(熒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歲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鎮星),八、羅睺(黃幡星),九、計都(豹尾星)

起碼唐朝應該就有了。不過整本書都依然是用原來的名字,沒用五行的名法。應該是後來才逐漸用的。到是羅睺,計都用的很廣泛,後世的占卜書籍常見兩。

《九執歷》中的九曜名稱也影響了後來的星期的名稱,日本現在還用日曜日這樣的稱呼,包括星期這個詞本身也很可能跟這個有關聯。

PS,羅睺計都是虛點,不是實體行星,果老星宗七政四餘中四餘的其二,七政就是七曜了。


看來 @趙扶風 和 @程功 的答案是最正確的,大家頂上去吧。

~~~~~原答案~~~~~
贊成 @董天諾 的答案,不過我也考慮因為這些行星是依次發現的。
是不是當時的翻譯或者說中國的天文學家一開始只知道有五大行星。
後來天海冥在發現的時候,五行已經用掉了,所以只能使用另外的規則了。

在各個科學領域都有類似的現象,像是金銀銅鐵是古代名。
氧氫命名就比較按照性質命名,後來發現了元素周期表後就基本按照音譯加偏旁來譯了。


金木水火土是古代靠肉眼能看到的星,所以早有命名,只不過做好對應罷了。天王星及之後的星星,則是望遠鏡發明和人工計算的結果,西方獨家版權,引進後意譯罷了


讓我們先看一下它們各自的英文:

水星Mercury
金星Venus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土星Saturnus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其中,天王星「Uranus」的原意是希臘神話中的烏拉諾斯神,天空之神;「Neptune」是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頓,海神。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如果也照此翻譯,就會分別變成:
飛王星信王星(Mercury是羅馬神話中諸神的信使,其飛行速度極快);
美星愛星(Venus就是維納斯,不用說了);
戰王星(Mars,羅馬神話中戰神);
主神星神王星(?)(Jupiter就是朱庇特,希臘神話對應宙斯);
農王星(Saturnus,希臘神話中指農神薩圖努斯)

—————————————以下是主觀臆測———————————————
看,很亂吧。
我猜當時中國的翻譯們當時也很頭疼,前面的這麼亂,叫出去多丟我們中國翻譯的臉啊。這時候,翻譯們就要發大招了。在歷史上這樣因為數字相同就拿來用的翻譯就有過成功案例。例如: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國以外的伯爵稱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這裡五個爵位不管怎麼翻譯,是意義還是直譯,都不好聽。但是,我國以前也有爵位制。唐虞夏:建國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所以因為都是五等,叫起來也高大上,就拿來用了。
所以當翻譯們翻譯行星名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國有沒有這樣的可以拿來用。於是,找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擺到行星上,叫起來也響亮。
但是還差兩個(事實上當時是三個),怎麼辦?就意譯吧,還好剩下的三個譯名沒有違和感,於是就保存了下來。就是這樣


金星音譯好像叫維納斯,我想這不比金星容易記


因為金木水火土星是中國古代古人就觀測到了並完成命名了的,自然就沿用了下來,而且冥王什麼的肉眼無法直接看到,自然也就沒有古代的名字了。


推薦閱讀:

宇宙克服引力加速膨脹了150億年,膨脹速度有超過光速嗎?為什麼和相對論沒有衝突呢?
被黑洞吸進去的物質會永遠留在裡面嗎?
進入黑洞之後有可能生還嗎?
平行宇宙的猜想是誰提出的?
如何通俗的解釋為什麼微波背景輻射表明,宇宙還是比較平的?

TAG:宇宙學 | 天文學 | 冷知識 | 詞源 | 天文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