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光能把物體吸走嗎?
在太空科幻電影里,有很多場景都是飛船發射一道光,作為通道,把人吸走或轉移,我想知道這些場景的設立有理論依據嗎?現實中可能實現嗎?下面的圖截取自《銀河護衛隊》Quill被Yondu帶走的情節
先說答案,能,具體實現目前主要在在微觀尺度。
這裡討論的情況不僅限於利用光,也有聲音,因為聲音也是一種波,在很多方面和光的性質類似。一下的內容信息量也比較大,所以我會直接寫結論,詳情可參考穿插的各個鏈接。另外不好意思很多名詞會用英文單詞,因為我接觸到時就是英文,請諒解。
@劉海馬談到的光鑷是其中比較容易實現的一種。
有意思的是,很多答案都說到這只是電影特效。但是最近幾年,這是一個很熱的研究方面,光Nature上論文就好幾篇,所有研究的人多到可以單獨開國際會議了。
這個概念叫做Tractor beam,在很多電影和小說中都有出現,最有名的是在電影《星際迷航》(star trek)中。電影和小說中多指的是使用光束將物體(人或飛船等)吸引到光源。
目前實驗室的實現方法有很多種,但是都基於相同的原理:光(或聲音等其他波)可以持有動量(momentum),通過改變波傳播的方向,動量的方向發生改變,動量守恆,產生了力。通常這個力的方向是指向光前進的方向,被稱為『正』的(positive force),如果使用什麼方法,使得目標受到的合力是指向光源的,就會被稱為『負』的(negative force)。Nature上面有一篇很好的綜述性文章講了2013年以前的各種方法,Optically induced "negative forces" (nature.com 的頁面)[1],通俗易懂,有興趣可以讀一下。
1. 光鑷(Optical tweezers )是一種方法,其原理就是將光聚焦到非常小的點,在小範圍內產生巨大的光強梯度(optical gradient), 在這個範圍內的物體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導致受到由此產生的力,力的方向指向光強最大的部分(聚焦點),最終導致物體到達聚焦點,稱之為trapped。如果你移動光的聚焦點,就能帶動物體移動。這個方法被廣泛用於生物領域,用於精確地控制,移動,研究細胞等微小對象。
在這裡,這個聚焦點可看做一個potential well,物體會『掉入』這個井,這個力是一種conservative force。optical tweezers可以使物體向任意方向移動,但是問題是,這個力只能針對微觀目標(通常說&< 10 um),物體再大,力也不會跟著增強。因此要產生足夠大的力,只能加強能量,而因為需要非常非常強的光聚焦 (NA&>1),在目標點的物體會受到非常高的能量負荷,比如說照個人,人被曬死了,這估計不是你希望的。
除了optical tweezers的基本版本(利用簡單的Gaussian beam),還有一些基於這個的變種,比如,用兩束相位不同的Bessel beam疊加,通過改變這兩束光之間的相對相位,疊加的結果不一樣,可以產生正的或負的力。
2. 另一種是駐波,standing wave。這個可以是光,或聲音,或其他隨便什麼波。以超聲波為例,聲源發出單一頻率的波,遇到反射面被反射,如果聲源和反射面的距離為波長的整數倍,原波和反射波疊加會產生駐波:
(圖1.source: http://www.scxichen.com/New-666.html)
微小的particle在駐波中會受到力,根據顆粒的屬性不同,力要麼指向駐波的node or antinode。所以改變這個node or antinode的位置,也可以移動particle. 這個方法的缺點是需要有反射面。這個在光領域有類似的版本,對於光來說,波長更短,駐波的尺度是很小的,因此所作用的目標也是非常小的。
不難發現這兩種方法有類似之處,他們都會產生potential well(optical tweezers里光的聚焦點或駐波里的node),因此產生的力都是conservative force,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有一個目標點,你通過移動這個目標點來移動物體。向對應的,另一個大類,是non-conservative force。
這麼來想,一束光照到物體上 (在um級別,幾乎什麼物體都是透明的),由於這個物體的折射率和周圍介質不一樣,光被折射(更小尺度上的為散射,情況更複雜,暫不討論),前進方向改變,也就是動量方向改變,於是產生了力。那麼,考慮下圖的情況,
(圖2. source: [1])
光照到物體上,給這個物體一個動量,但是當光經過了物體之後,改變了方向,離開物體後有『更多』的動量是指向光前進的方向,結果就產生了一個指向光源的合力(負力)。
和前面講的兩種方法相比,這個方法不需要產生intensity gradient,力來源於radiation,就是光的照射,因此具有本質的區別。好處在於,不再受目標大小的限制,也不再受作用距離的限制。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很多,包括復旦大學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的《Optical pulling force》 (nature.com 的頁面)[2]. (順便這篇文章公式太多鄙人沒看懂)及其他 [3,4].
3. 目前在光領域唯一談得上實現是在2013年《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optical transport, sorting and self-arrangement using a 『tractor beam』》(nature.com 的頁面)[5].
(圖3. source:[5])
利用的是光的疊加,以及特定大小的particle對與偏振光散射的不對稱性。思路是有點繞的。看上圖a,兩束光疊加,產生干涉條紋。在這裡,默認的光的前進方向是向右。在干涉條紋上,某個特定大小的particle會將某種偏振的光更多的光散射到與光前進的方向相同,(詳情不論)於是產生一個指向左邊的力,負力。
這種方法只對特定大小,特定材料有用。(因為這兩個屬性對於光的散射性質有非常大的影響)。
4. 另一個實際的例子,也是唯一一個不在微觀尺度的實驗,是在2014年PRL的"Acoustic Tractor Beam" (aps.org 的頁面,鄙人有幸是co-authors之一)。用的不是光而是超聲波,如下圖:
(圖4, source: [6])
超聲波從下方往上傳播,遇到物體後被反射,指向上方,這就和圖3中所描述的類似,反射後聲波『更多』指向前進的方向,於是產生一個向下的負力F-。貌似這個最好懂,不需要太多的解釋。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案例中的目標(也就是這個三角形)是在厘米大小的。前面所有例子中的target都是在um級別。
對吧,目前也就這麼多。其它Metamaterial什麼的我沒有寫進來因為我認為不是很相關。如果有最新進展我沒關注到的歡迎補充。
[1] Dogariu, A., Sukhov, S., Sáenz, J. (2012). Optically induced 「negative forces.」 Nature Photonics, 7(1), 24–27. doi:10.1038/nphoton.2012.315[2] Chen, J., Ng, J., Lin, Z., Chan, C. T. (2011). Optical pulling force. Nature Photonics, 5(9), 531–534. doi:10.1038/nphoton.2011.153
[3] Novitsky, A., Qiu, C.-W., Wang, H. (2011). Single Gradientless Light Beam Drags Particles as Tractor Beam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7(20), 203601. doi:10.1103/PhysRevLett.107.203601
[4] Sukhov, S., Dogariu, a. (2010). On the concept of 「tractor beams」. Optics Letters, 35(22), 3847–9.
[5] Brzobohaty, O., Karásek, V., ?iler, M., Chvátal, L., ?i?már, T., Zemánek, P. (2013).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optical transport, sorting and self-arrangement using a 「tractor beam.」 Nature Photonics, 7(2), 123–127. doi:10.1038/nphoton.2012.332
[6] Démoré, C. E. M., Dahl, P. M., Yang, Z., Glynne-Jones, P., Melzer, A., Cochran, S., … Spalding, G. C. (2014). Acoustic Tractor Bea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2(17), 174302. doi:10.1103/PhysRevLett.112.174302
目前只有這個比較類似。
光鑷。
光鑷或光鉗(英文:optical tweezers)是一種通過高度聚焦激光束產生力(量級通常為皮牛頓級)移動微小透明物體的裝置。
其中把持物體的區域也稱為光阱(optical trap),相應的技術稱作光學捕捉(optical trapping)。
簡單地說就是激光聚焦後的光束最窄的部分(光束腰)會存在非常強的電場梯度。介電質顆粒會被吸引至電場梯度最高的區域,也就是光束的中心。同時,電場還會在光束傳播方向上對顆粒產生力。這點可以通過動量守恆來理解。光束中的介電質顆粒會吸收並散射光子,於是就會產生相應的動量的變化。如果顆粒不在光束腰上,由於光場光強梯度(即不同區域的光強差異)的影響,顆粒各個方向上會受到不均勻的力將其拉向光強最強的區域,如右圖所示。 光鑷是非常精確的設備,可以將亞微米級的顆粒移動亞納米級的距離。
所以,光鑷常常被用於研究和操作DNA、蛋白質、酶甚至是單個分子。
在定量科學測量中,通常電介質顆粒都會不移動到離光束中心很遠的地方。當顆粒與光束中心的距離很小時,顆粒受到的力與顆粒與光束中心的距離成正比。因此,其特性類似於普通的彈簧系統,遵守胡克定律.
電影中應該就是根據這個產生的靈感。光可以把物體吸住,然後移動光就可以移動物體。
以上大部分來自維基百科。
換一個角度看,為什麼光一定要是因而不能是果呢?
假設我通過任何方法改變了我和物體間的重力,原本自然存在的重力被一種人為重力反向疊加,即可產生物體被光吸走的結果。而這道疊加的引力波是這樣的強大,以至於翹曲了空間中光流動的方向,形成一個引力透鏡,在這個引力透鏡的效果下,背景中大量的光子被彙集為一條光帶,沿觀察方向以更高密度射出,在我們肉眼的觀察下就變成了「一道光」了。
假設背景光源的亮度為1,彙集後的光亮度為100,背景光源此時只有很少的光能夠直接傳播到視網膜上,亮度可觀察的只有0.01,在這道光和背景之間的對比瞬間變成了10000:1。因為人眼會自適應亮度,所以看起來就是中間一道很亮的光,兩邊都是黑的了。
當然啦,在這種假設下,背景中的圖像在觀察時也會是被扭曲的樣子,也就不會是題主圖片中這個樣子的了
不邀自來。本科畢業設計涉及到了類似的問題。(百度「徑向偏振光的產生與應用"論文,或者搜索詹啟穩(以拼音Qiwen Zhan為準)教授的論文。)
利用一束光移動一個物體對一束光的要求有這麼幾個(自己總結的):
1.光束準直性好——便於定位;
2.光束可以變化——針對不同物體;
3.光束可以調製——改變光對物體的作用使之受力並不斷向光源移動;
4.光束能量的數量級高於移動一個物體所需的能量。
這樣,我們需要的是一束準直性好,光束光強、振幅可以調製的高能量激光光束(受激激發光光束)。
首先,通過對激光光束的相位調製,得到激光場強沿著徑向偏振的光場(光是電磁波,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的能量傳播形式,通常將電場振動方向定義為光場偏振方向):
【箭頭為徑向偏振光場的偏振方向:】
然後,疊加相干正交的兩束偏振光得到一個光學泡泡:
【紅色——&>藍色,能量遞減】
【以上是光學泡理論結果,計算機模擬光學泡的結果如下:三幅圖分別是光束聚焦區域光場的縱向分布、橫向分布和總場分布。】
想像第三幅圖是一個蘋果的橫截面。。。光學泡就是一個中空的「蘋果」。。
【當我們的調製器件的精度足夠高,那麼我們能夠得到由光學泡組成的光學鏈條。四幅圖分別是,總場分布,縱向場分布,橫向場分布,縱向一維場分布】
【光學鏈條有了很明顯的能量層次分布,這樣就有了捕獲粒子的前提,處於光場中的微粒子會受到梯度力的作用向光場強度更高或更低(取決於微粒子的電介質常數與空間物質電介質常數的差值)的方向移動,如此只要我們在捕獲粒子之後能夠改變光能量分布,如下圖,我們就能夠移動粒子】
——————————————————————————————————————
這是」光鑷子「的實現方法之一,目前的作用對象都是微觀世界的,物體尺寸數量級在納米級。
能夠移動大尺寸的方法貌似還遙遙無期。。。。。。。。
——————————————————————————————————————
相比於複雜的光捕捉(題主所問問題的方向),稍微簡單一些的激光推進(利用激光推動物體,比如發射衛星)技術當前在宏觀世界的最好成績是:利用光束脈衝將一個質量為6克的特製器件驅動到離地高度12米。下圖是激光推進的一種實現方式:
光很可能只是起到提示吸取區域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眼看不到的某種力場
摺疊的辣么多個回答!都是因為一道神秘的藍光才消失的!
靈感大概來源於此
請問淋淋。
如果是1821至1850年間的中國,應該可以吧……
一道藍光乍現,你就會瞬間消失,然後某台灣大雜技家表示清者自清
題主有沒有想過那束光只是吸塵器探照燈
我只知道光是可以產生力的作用的,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至於瞬間移動什麼的,還真不清楚。簡單的說,學過光的二相性吧。你可以吧光想像成一個小球,被照射的物體是另一個球,他們相撞擊,就會發生運動狀態的變化,而這個狀態是可控的。但僅僅局限於微觀,假如被撞擊的物體和地球一樣大,而撞擊的物體只有玻璃球大小,而且撞擊物體從四面八方而來,就不會產生肉眼可以看到的運動狀態的改變。
哈哈哈哈哈哈 (*≧▽≦)
隨要當我的鼻屎(mr)球(q)???(?????????)
LZ, 你確定你不是因為是淋淋的本質騎士才發的這個帖子嗎..............
舉頭三尺有神淋
光照到物體上是會產生光壓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朝陽、落日的光線會呈現金黃色?
※人眼的夜盲和相機的夜間噪點是否有呈像原理上的類似?
※為什麼不使用光代替無線電波進行通信?
※SVOM 天文衛星項目選用的「模仿龍蝦的 X 射線鏡片」是如何做到將鏡片重量減少到十分之一的?
※光在暗物質中是如何傳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