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鐘鼎文和籀文的關係?

1.鐘鼎文與籀文二者的關係是什麼?
2.廣義上的大篆是否包括秦小篆出現前的所有古漢字?
3.石鼓文是否也屬於鐘鼎文?


在回答本題前,我想先解釋一下「鐘鼎文」、「籀文」、「大篆」、「石鼓文」幾個概念。

1. 鐘鼎文

鐘鼎文」顧名思義,表示鑄刻在以鍾、鼎為代表的古銅器上的文字(鍾和鼎是樂器和禮器的代表,古人多用以表示古銅器的總稱),也叫做「鐘鼎彝器款識」。但是由於「鐘鼎文」竝不能涵蓋所有古銅器上的文字(除此之外還有鬲、簋、爵、尊、罍、盤、鐃、鎛等數十種青銅器),所以從清代開始,學者們有意使用「金文」(「吉金文字」的略稱)來取代使用「鐘鼎文」。時至今日,在現代學術著作中使用「鐘鼎文」這個稱呼的已經很少見了,所以此後我都稱之為「金文」。

眾所周知,「金文」是存留至今的先秦古文字材料之一,也是除甲骨文之外最重要的殷商、西周文字材料,所以「古文字」也賦予了「金文」特殊的內涵。從時間上說,我們通常認為只有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才是「古文字」,才能叫「金文」,才有古文字學研究價值;而魏晉南北朝到現代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哪怕是篆書,也不能叫「金文」,因為今文字時期的篆書已不再是一種實用古文字,古文字研究價值很低(當然,書法價值還是有的)。近些年來,由於古文字界將「古文字」的時間界限下延至西漢早期,所以秦漢時期銅器上的文字也能叫「金文」。

2.籀文

「籀文」是個專稱,是歷史上對傳說由周宣王太史籀編纂的《史籀篇》里使用漢字的習慣性稱謂。《史籀篇》原有十五篇,漢建武時亡六篇,僅存九篇,魏晉後三蒼盛行,九篇亦廢。東漢《說文解字》錄有《史籀篇》九篇殘卷的籀文220餘字,也是我們後人了解籀文的唯一材料。

從時間和性質上說,籀文屬於周宣王時代(西周晚期)的標準漢字(《史籀篇》作為識字書,應當具有規範性),其字體風格與同時期的金文相當。王國維《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和唐蘭《中國文字學》都曾指出籀文為東周時代的文字,但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認為將籀文時代推遲的說法缺乏根據,竝謂:「《史籀篇》應如漢人所說,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書,籀文就是周宣王時代的文字,只不過在後來的傳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一些訛誤。近人把籀文時代推遲的說法似不能成立。

另外還有人將「籀文」的概念外延無限擴大,將所有與「籀文」時代接近、字體相符的古文字都稱為「籀文」,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籀文」是個有明確定義的術語,現階段只能用來表示《說文解字》中220餘個從《史籀篇》上摘下來的字,除此之外的所有古文字,我們只能說它們或許與「籀文」相類,但絕對不能說它們就是「籀文」。

經知友 @shenhao19 提醒,此處筆者需要再強調一下:所有的傳抄古文字在傳抄過程中都不免受後世文字影響而產生一些訛變,其可信度往往不如同時期新出土的第一手出土文獻高。所以儘管我們知道「籀文」的確取材於西周晚期《史籀篇》,但也得承認我們今天看到的「籀文」並非《史籀篇》原貌,而是混入了一些後世文字。所以我們在做戰國文字研究時,今本《說文》籀文也是可資對比的材料。

3.大篆

「大篆」是個泛稱,本指早於小篆而作風跟小篆相近的古文字,換言之,秦小篆以前的篆書都能叫「大篆」。值得注意的是,先秦人竝不管自己使用的文字叫「大篆」,「大篆」是漢代人為了區別李斯根據當時秦篆或頗省改所造的規範化「小篆」而設立的對立概念;這就相當於古代人不會管自己使用的漢字叫「繁體字」,「繁體字」是1956年文字改革委員會制定「簡化字」的同時設立的對立概念。

很顯然,按照「大篆」的這一定義,「籀文」也是「大篆」的一種,但「大篆」不只包含「籀文」,也應包括所有小篆以前的篆書(比如石鼓文、商周金文也屬大篆)。很遺憾的是,從漢代開始,學者們常常將「籀文」和「大篆」混為一談,影響比較大的是《漢書·藝文志》和《說文解字·敘》,都直接將「籀文」稱作「大篆」。可以說,現代人對「籀文」、「大篆」這些漢代人發明的概念理解混亂甚至自相矛盾,以致報導出了偏差,漢代學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裘錫圭先生曾在《文字學概要》中如此概括這種亂象:「有人用大篆概括早於小篆的所有古文字(古文也有這樣用的),有人稱西周晚期金文和石鼓文等為大篆(這也是比較舊的辦法,由於石鼓有些字的寫法跟籀文相合,過去很多人把它看作周宣王時的刻石),有人根據王國維的說法把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稱為大篆,唐蘭先生則按照他自己的觀點把『春秋時期到戰國初期的文字』稱為大篆。」為此裘先生建議「為了避免誤解,最好乾脆不要用這個名稱。」

「大篆」是漢代人對先秦漢字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設立的一個籠統寬泛的概念,代表了他們對先秦文字的模糊認知,對此我們能夠理解。而在先秦出土文字材料頻出、古文字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古文字學家對古文字的分類、分期也越來越精細化(如甲骨文的分組分類、青銅器的斷代與分期、戰國文字的分域研究等),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精確術語來描述古文字特徵(比如甲骨文中的王卜辭和非王卜辭、楚簡中「帶有齊系文字風格的抄本」等)。在這個時候停用「大篆」這個過時的不精確的泛稱,是有利於消除無謂的誤解,促進古文字學健康發展的。正如我相信凡是對漢字發展史有基本常識的朋友,都不會採用二分法將他們不認識的字統稱為「繁體字」一樣。

4.石鼓文

「石鼓文」是個專稱,指唐初在天興縣三畤原出土的十塊鼓形石碣上面的秦國石刻文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但許多文字已有殘泐,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餘九石也有殘缺)。這些石鼓每件都刻著一篇六七十字的四言詩,十個石鼓復原後約有七百多字。

經過很多學者研究,石鼓文已經證明是先秦時代的秦國文字。從字體上看,石鼓文似乎不會早於春秋晚期,也不會晚於戰國早期,大體上可以看作春秋戰國間的秦國文字(《文字學概要(修訂本)》第65?)。徐寶貴《石鼓文研究》通過與春秋中晚期的秦公簋、秦公磬的字體結構和筆勢作比較,斷定石鼓文和秦公簋、秦公磬應是同時期所作,時間劃定在春秋中期偏晚或晚期偏早的這段時間之中,更具體說應定在秦景公時期。

一些工具書(如《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沿用舊說,將「石鼓文」書體籠統歸類為「大篆」(甚至有些承漢儒之謬,說成是「籀文」),這是不太準確的。

※ ※ ※ ※ ※ ※ ※ ※

接著回答題目中的三個問題。

Q1:鐘鼎文與籀文二者的關係是什麼?

A1:鐘鼎文(或者說金文)與籀文沒多大直接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同屬先秦古文字。按照前面的介紹,「金文」被定義為「商周秦漢青銅器上的鑄刻文字」,「籀文」被定義為「周宣王太史籀編纂的識字書《史籀篇》上的文字」,可見無論從時間界限還是從材料來源上,金文所指代的古文字材料都比籀文豐富許多。換句話說,鐘鼎文與籀文二者的關係,大致相當於近現代中國碑刻文字與《新華字典》文字的關係。

Q2:廣義上的大篆是否包括秦小篆出現前的所有古漢字?

A2:按照漢代人的理解,這種說法基本正確(現在出土文字材料豐富了,也就能找到反例了,比如古隸是時代比秦朝李斯小篆早的古漢字,最早可上溯至戰國中期,但明顯不是大篆)。此外,「狹義的大篆」所指代的就是「籀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古文字界已經停用了「大篆」這個極不準確的術語,如非必要,建議各位不要使用。

Q3:石鼓文是否也屬於鐘鼎文?

A3:很顯然不是。按古文字所附著之物的性質,古文字又可以分為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璽印文字、貨幣文字、陶器文字、簡帛文字等,它們彼此之間是互不相容的關係。而「石鼓文」屬於「石刻文字」的範疇,與「鐘鼎文(金文)」無涉。附帶一提,青銅器和刻石是清末以前先秦出土文獻文字的主要載體,所以古代的古文字學很長一段時間內以「金石學」為代表。

※ ※ ※ ※ ※ ※ ※ ※

最後列一組判斷題

  • 鐘鼎文是金文(?)
  • 金文是鐘鼎文(?)
  • 金文是籀文(?)
  • 籀文是金文(?)
  • 金文是大篆(?)
  • 大篆是金文(?)
  • 商周金文是大篆(?)
  • 秦漢金文是大篆(?)
  • 籀文是大篆(?)
  • 大篆是籀文(?)
  • 金文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金文(?)
  • 籀文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籀文(?)
  • 大篆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大篆(?)
  • 甲骨文比金文早(?)
  • 甲骨文都是商代文字(?)
  • 金文都是周代文字(?)

推薦閱讀:

TAG:漢字 | 文字學 | 金文 | 古文字古漢字 | 古文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