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市場是否有給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
個人傾向於認為,如果沒有實際的商品或服務產生,僅僅只是價格的變動(股價、公司市值之類),就算沒有創造價值。可以這麼理解嗎?
@劉斌-邦比快跑 和@羅璞 已經給出了很好的回答,我結合他們的答案再給一些量化的例子。
股票市場創造的是一個價值發現的平台,他引導了資源向正確的方向配置。在一個已經達到均衡的市場上,股民在對股票進行投資時,其回報是股票的紅利,換言之,就是該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假設有A公司和B公司,原本股價都是10元,但A公司的每股分紅是5元,B公司是1元,很顯然,A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更高,這時股民便購入A公司的股票,拋出B公司的股票,均衡後,A公司的股價為15元,上漲了50%;B公司股價為3元,下跌了70%,兩者的紅利回報率都是33%,對A、B公司的投資變得無差異了,股價便達到了均衡。
然而,價值發現並不是股票市場的最終目的,因為二級市場的股票都已經被發行了出去,公司並不能從二級市場直接融資,但此時的價格卻在一級市場上得到了反映,這意味著增加同樣比例的所有者權益可融到的資本更多,這是整個資本在市場上的優化配置。
Hsieh和Klenow在2009年的研究發現,中國的資本市場扭曲,使得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比理想值降低了40%左右,其背後的故事是,優質的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而限制了其發展規模;效率較低的企業,如一些大型國企融資反而容易,使其規模超過了他的最優規模,這種要素錯配,本身就會降低整個經濟的生產率。而股票市場,正能夠起到減輕要素錯配程度的作用。
提問者的想法是不對的。
僅僅是價格的變動,其背後的推動力也是在創造價值的。
但是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價格變動的這個表象,真正創造價值的在於股票市場能夠合理的配置資源,合理的配置資源之後表現出來的事實是價格的變化。
舉個例子:
假設項目A,投入100元,能夠得到10元的回報;
假設項目B,投入100元,能夠得到1元的回報;
那麼同樣有100元,我們把它投入項目A中相對於項目B就多出了9元的回報,這多出的9元回報就是在這個投資活動中創造的價值。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只能看到項目B,每次為了1元的回報而投資,但股票市場則是把項目A、B放在一起,這樣你就能夠選擇回報最高的進行投資。這樣的結果就是——
1、更多的人把資金投入A而不是B,讓資金得到最大的回報,當然在創造價值;
2、因為投項目A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項目A的投資門檻也水漲船高,最後可能需要投入500元才能得到10元的回報,而項目B只要投入5元就能得到1元的回報。體現在股票市場里就是A的價格上漲了,B的價格下跌了。
答:有,通過資源配置在創造價值。資源配置的一個結果就是股票價格的變動。所以創造價值和價格變動都是結果,其背後的原因在於資源的合理配置。
對,股價變動本身不創造價值。股票市場有價值的在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就是交易市場不創造社會價值。
一家出色的企業,在二級市場上股票價格高,那麼它增發股票的時候就能籌集更多的錢,對社會來說就會有更多的錢投入到好企業中去,比浪費在爛公司身上好多了,這是有社會價值的。但是二級市場的價格漲跌只是發現這個價值,真正實現是在一級市場中完成的。高頻交易不創造價值,長期持有創造價值。
股票本質是共同出資,合夥做生意。但是中國市場是個例外,因為你的合伙人基本是一個騙子。
股票市場本身不創造價值,或者虛一些說的說,它的價值在於資源的最優配置。
但股市背後承載的上市公司在創造價值。
如果你用投機的心態去看,那麼股市沒有真正意義的價值
但如果你用投資的心態去投資,長期獲取公司分紅或者成長的回報,這種交易就是具備價值的
本身無法創造財富,股票交易市場的基本職能也不是創造財富,它的主要功效是為企業募集資本,給股東一個資本交流平台。單純的股票交易只是資產轉移,沒有增加財富。
今天看到茅先生的「經濟自由主義背後的不自由」,純粹是一屁股決定腦袋的垃圾文章。當然,茅先生和家裡人有點交往,就不想逐一批駁,完全把茅先生的文章拔光就太不給茅先生面子了。這裡只是就茅先生「交換產生財富」的高論舉一個例子來討論一下。
交換究竟是否產生財富,各種理論有不同的說法,我們沒必要把那各種屁股塞到自己的腦袋裡,只要用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就可以看清楚:甲乙兩人,甲有10萬元,乙有一萬股股票,兩者按股票9元的價格交換,中間需各負擔0.5%的交換費用。交易前甲乙雙方的財富總量可以表述成10萬元+一萬股股票,交換後甲乙雙方的財富總量可以表述成9.91萬元+一萬股股票,其中甲的財富總量從10萬元變成9550元+一萬股股票,乙方相應從一萬股股票變成89550元。
顯然,那少的900元被當成交換成本收走了。如果把交換成本也算在財富總量上,那麼可以在這樣一個模式中,交換者總貨幣量+交換者股票量+交換成本就是一個不變數,更好的形式可以表示成:(交換者貨幣量+交換成本)+交換者股票量,可以看出,(交換者貨幣量+交換成本)也是一個不變數,但每一次的交易都必然使得交換者貨幣量減少,而交換成本將累積增加,最終必然使得交換者貨幣量為零而令交換不可以進行下去。顯然,這個模型可以推廣到無數個交換者的情況,其中總交換者貨幣量恆定的情況下,最終都會使得交換終止。
要解決交換終止,最簡單就是讓交換成本重新以交換者貨幣量形式回到交換中來,在現實中可以用增加貨幣供應量等形式來對沖交換成本的沉澱。因此,我們不妨可以假設一個沒有交換成本沉澱的交換過程,則在這個股票交換的例子中,所有交換後的財富總量都可以表述成:交換者貨幣量+交換者股票量,而且無論交換者貨幣量,還是交換者股票量在每次交換後都是恆定不變的。也就是說,交換並沒有引起財富的增加。
當然,我們可以引進一個新的財富定義,把虛擬財富也增加進來,相應的財富公式就是:財富總量=交換者貨幣量+交換者股票量*股票價格。顯然,在這樣一個公式下,財富總量完全取決於股票的價格,但其中的交換者貨幣量在每次交換後依然是不變的(在上面假設沒有交換成本沉澱的意義下)。在這樣的公式下,由於股票的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可以上漲也可以下跌,我們可以說某次交換後財富增加了,相應的也存在這樣的交換使得財富減少了,因此有關「交換產生財富」的論斷在這裡也是不存在的。
其實,從這個公式我們順便可以引申出現代資本主義信用交易的秘密。如果我們在現實中引進這樣一種機制,讓「交換者股票量*股票價格」兌換成現實的「交換者貨幣量」,而這種兌換不是交換中完成的,而是交換外的一種機制,相應的顯然就是交換者貨幣量的增加。這種虛擬化現實的把戲就是所有現代資本主義信用交易中彷彿有財富增加的秘密所在,這種財富,不妨稱為自瀆的財富,YY的財富也可以。
當然,由於現實中就存在使得這種自瀆的財富現實化的機制,因此,對於每個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工具。但其中蘊涵的風險,對於個人來說,問問那些在熊市裡透資的人就明白,對於國家的風險,在充分累積後,如果貨幣的貶值都不能化解,那就只能讓泡沫破裂了。現代資本主義虛擬財富的現實化,不過是一場YY的遊戲,但站在國家層面,這卻是富國壓榨窮國的一種最強力武器,其中的機制,有空再說。至於對茅先生,一大把年齡還這麼操心,也怪不容易的,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文章作者:纏中說禪股票和衍生品不同,不是zero sum遊戲。理想情況下,股市一年的增長應該與當年GDP增長持平,當然股票市場該會體現投資者預期。股票市場體現公司價值,為投資者創造財富。
想起一個類似的問題:相對於投資,投機是否給社會創造財富。我認為答案都是一個:交易市場為社會提供的是資本的流動性。
這一切要從一個叫「馬克思」的老頭子那裡說起。馬克思將資本分為虛擬和實際兩類。實際資本指投入生產的資本,比如,一個老闆貸款100萬買機器,投入了生產,這一百萬就是實際資本。虛擬資本是指未直接投入生產的資本,比如投資者認為一個公司的一股股票將來能給他帶來100元的分紅,那麼他就願意出低於100元的價格買下公司價值100元的一股股票,這100元並未投入生產,只是未來分紅的價值,所以是虛擬資本。股票市場就是允許這些虛擬資本交易的地方,它未那些資質比較好的企業發行股票,融取資金獲得了便利,使投資者的錢能夠更快,更方便地被投入生產,同時使市場信息快速流通,優化了資源配置,所以是有價值的。
股票交易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是對資源的一種有效配置,雖不直接創造價值,卻提高了社會創造價值的效率
題主你說的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呢。國外我不知道,但是國內的話可以給你說個事情:
很多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一年利潤還買不了上海市區的一套房子,但是它們的股東套現一部分之後就可以買好幾套了。
看到各種理論各種計算各種舉例。但沒有一個人說出股市的現實根本。股市的現實根本就是全國有15億人每個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有15億。任何上市公司都在用各種方法詮釋豐富達成這個基本事實。
不能這麼理解,因為價格的變動,並不是股票交易市場的最根本的價值所在。
作為股票本身自然是無法創造財富和價值的,畢竟和銀行屬於相似的金融中介賺取差價機構,可是你能說銀行沒有價值么
有些新興企業,比如互聯網公司,比如亞馬遜,虧了十多年才盈利。放市場里早倒掉了。可是靠著股市改變了經濟結構。可能股市確實沒有直接創造價值,但是他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存在的意義。
在中國如果不是股市可能國企在改革開放時就要倒掉差不多了。也有很多互聯網企業受惠於股市,比如BAT。當然人家在美股港股上市的。遠的不說就說當今紅遍天的網紅直播,最終也只是上市的噱頭。
很多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短期內不用在意業績,可以放心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是有可能讓公司倒閉的,比如高通,那也是虧了多少年才壟斷市場的。話說為什麼舉的例子都是美國的。。。
可能這和中國金融的嫌貧愛富有直接關係。這本是金融本性,卻在中國更放大了。不管怎麼說,中國股市還是在發揮作用,比如在基建,高鐵航空業,物流運輸,鋰電池,機器人,自貿區這些熱點板塊發揮著作用,等到行業規模成型自然是要分享利潤的,有的甚至是壟斷利潤。
ps:
我覺得還有個重要的作用是估值的修正。從財務上來說,比如公司要新增一套設備生產產品,能不能賺錢是可以計算出的。不能賺錢的就不做,賺錢的就趕緊開始干。這一般叫項目評估。企業也可以這樣計算。買下某公司的一部分股權,能不能賺錢。估值低那肯定是能賺錢的,估值高可能就得賠本了。
所以股市通過多空方的博弈取得一個共識,那就是股價。這個價格雖然並不能代表公司的價值,但是比估值要更貼近價值吧,作為「買公司也能賺錢」的參考價值。
股市是一個金融市場, 是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 其促進了資源的再分配. 怎麼會不產生價值? 除非你認為銀行這樣的金融中介機構是沒有價值的.
說一句,「股票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記得馬克思說的,大體是這個意思。股票創造價值嗎?絕對創造!就比如說互聯網創造了新世界一樣!其他人的回答我也看了,鳥屁!思維還是泥腿子的坐井觀天。價值和錢關係就這麼分不開?一個個人五人六,回答的語氣冷傲裝比!連最簡單的邏輯都推不動!知乎的風氣太文藝嘮,文人相輕,搖頭晃腦。
00言歸正傳,股票的最大功能是募資和降低風險!看看人類的第一隻股票歷史就懂了!大航海時代受益匪淺。這也是為啥馬克思極端認可股票市場的原因。資源配置?這好像是個噱頭!當然,既然是偉大的發明!哪能不賺錢啊!原理更簡單,商人創不創造價值?記得我們封建老祖說NO!結果在工業革命之後的世界舞台上被狠狠打臉!現在又有些黑牛迷糊了。
最後總結:能人所不能,辦到一般情況辦不到的事情!這才是人類進步的福音!至於價值,推動人類的進步就是最好價值和財富!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如果股票只是空轉,那它不可能存在這麼長久。
股市不會給社會創造財富。
興奮劑作用再強也不能提高運動員自身的身體基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