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板塊沒有撞向亞歐板塊,那麼中國的地貌會是什麼樣?
如題,中國還會有「長江」「黃河」或者其他的高山?氣候又是什麼樣呢?
我就坐著看看這題誰來答。
看誰真有膽來宣布開發新副本「地球V2.0」
地質學二三百年都沒能把現今中國的地質地貌說清楚,題主相當於改了一個大的前提條件然後讓我們在毫無物質基礎的前提下,把過去二三百年的研究成果推翻、重建。
題主提到「長江」、「黃河」和高山,三者的基本問題是青藏高原還會不會存在。青藏高原不會存在?too young too simple. 題主聽過Proto-Tibetan Plateau嗎?雖說這只是地質學界的一個觀點,但已有證據表明在印度和歐亞板塊碰撞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區已經是高原了。
所以這問題說不清的呀~
占坑。
首先,印度板塊將停在赤道,成為熱帶島國,或像澳大利亞一樣。
上圖
建議去 我的世界 試試
東高西低的地形,而不是西高東低地形。因此東部乾旱,西部濕潤,魚米之鄉換位置,西部該富裕了。
青藏高原不會被擠出來,可能是大片的沿海平原吧,與此同時新疆可以受到季風的滋潤,有如現在的江南,而沿海很可能像同緯度的美國西部一樣貧瘠。個人猜想。
本來只要專心對付匈奴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現在吐蕃回鶻南詔和他們一樣強大了。
先佔坑,地理學者,以下答案本人均屬個人猜想。
歐亞文明交織,大帝國不斷崛起,華夏必無
1.地形
青藏和新疆都是大平原為主,偶爾出現局部內力作用形成的山地盆地
2.氣候
印度洋天平洋暖濕氣流,洋流,結合三圈環流(回去研究研究再仔細分析)
胡煥庸線【黑河(璦琿)——騰衝線】西移,北方西移少,南方西移多。
雖然這是一條人口線,但是間接的反應了農耕區和非農耕區,半濕潤半乾旱的分界線,
這條線本質也就是一條氣候差別線。
3.水文
東向河流應該不會有如此大影響,徑流長度都變小。
西向出現注入裏海鹹海甚至紅海地中海的河流(中東局勢徹底改變)。
南向出現大量短小但是流量大注入印度洋。
北向與現在基本不變。
另外有可能出現多條壯觀內流河,青海湖等大內陸鹹水湖出現,甚至面積超過裏海,大範圍土地鹽鹼化(參考大自流盆地)。
4.土壤
這個要等氣候類型分析完成。
5動植物
這也跟著氣候走,但是肯定使歐亞種交流頻繁,原來只有歐亞大陸北部物種共性多,現在歐亞大陸整體物種相通,南北維向隨氣候分部。
歷史人文:
這個是重點,不考慮文明起源(水文氣候變化導致的文明發生)的情況下,
黃種人應該和白種人融合過渡,就像現在北歐到南歐的區別。
歷史認同感也強。
從大流士到亞歷山大,沒有了隔閡,各大歐洲帝國崛起都會影響我國歷史,甚至多次征服與被征服,因為漢族農耕面積會擴大到很西很西南。
請題主參閱萬天豐老師的《中國大地構造》。
接著MIKSHIT的回答,如果兩個板塊沒有碰撞,那麼青藏高原成為平原,後果可能是 現在的歐洲在一兩千年前就被我們的祖先佔領,然後文明更替到新的宋朝,開啟近代史,蒸氣時代可能就在我國開始了,然後航海業不斷的發展,由華夏一族發現了美洲,澳洲,非洲等國家,不斷的佔領,最後整個世界可能都是屬於我們華夏一族,就不會有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拋磚引玉一下吧。並非此類專業出身,胡言亂語幾句。
印度洋板塊沒撞過來的話,中國無法形成三級台階形勢。中西部高度大大降低,大河流形成地理條件不足,河流走向不確定,但是印度洋的季風長驅直入,中西部氣候劇變。中華文化發源地因此更改。就
看過天涯的《地緣看世界系列》,中華民族遷徙路線也會隨著地勢變化而變化。會從
周邊的民族形態和構成也會改變,北方游牧民族是否還有如此大範圍活動區域成為問號。
西部後方的概念不復存在,中國成為四戰之國。河西走廊,玉門關等一系列戰略要衝重新洗牌。
沒有此道屏障,中國本土直接面對阿拉伯,波斯,奧斯曼等西方歷代帝國,作戰中心向西看。
推薦閱讀:
※將廣告投影到月球上(比如一個可口可樂的瓶蓋)一秒鐘成本是多少?
※假如地球上發現了第二種智慧生物,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如果太陽暫停發光發熱一星期,那麼對地球會產生什麼影響?
※從揚州到韓國首爾會跑死多少匹馬?
※「吃一小勺」系列的勺子應當用什麼材料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