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人的文獻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看了那個被印度韓日文獻坑的問題。想問問同樣位於亞洲的我國。。額ps不是知網上的那種中文文獻。那種垃圾巨多我也知道。求問英文文獻這種?
------更新------
本文參考文獻:微信群聊張益唐的博士論文,是證明了雅可比猜想!這是數學界極為重要的一個猜想。這個消息震動了整個數學界,因此全世界的數論學家都在查看張益唐的論文。
結果在全世界數學家的審視之下,發現論文里引用了他導師莫宗堅的一個論文,而在全世界數學家的仔細查看下,發現莫宗堅的這個成果是錯誤的!因此,張益唐的證明結果是錯誤的。雖然張益唐的證明結果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普渡大學的教授們依然認為這個博士論文很有價值,做了很多工作,依然給予張益唐博士學位。
但是導師莫宗堅怒了!
張益唐的論文,牽連莫宗堅的一篇重要論文被否定,讓莫宗堅極為丟面子,莫宗堅覺得自己在全世界同仁面前丟臉。
莫宗堅拒絕給張益唐找工作寫推薦信。在美國,學純數學的人畢業後,一般最差也能找個博士後的崗位。很多連博士學位都沒拿到的人都能找到博士後的崗位,更別說普渡大學這樣著名大學的博士畢業生。
但是因為莫宗堅對張益唐很憤怒,拒絕寫推薦信,莫宗堅自己的影響力也不小,所以沒有哪個大學、研究所收張益唐。
張益唐到處碰壁,根本找不到本行工作來謀生,別說教職了,就是博士後崗位都找不到。他先後流浪了很多地方,在中餐館打過工,在汽車旅館打過工,曾經無處安身只能睡在汽車裡,在北大留美同學那裡蹭飯,
後來他在subway(著名快餐連鎖店)找到了一個餐館服務員崗位,負責洗盤子和送外賣。在餐館打工的時候,張益唐認識了一個來自山東的華人服務員小妹,後來結婚,就是張益唐的老婆。
1999年的時候,一個北大化學系畢業的校友在美國當老闆開了好幾家subway加盟店,然後偶然得知當subway服務員的張益唐是北大高材生,很可憐他的遭遇,得知他是數學系畢業的之後,請他幫忙給自己的幾家店計算報稅(美國的稅收極為複雜,一般人算不了),稅務的計算結果令他很滿意,於是把他推薦給同一屆的的唐朴祁。
唐朴祁在一家大的計算機公司工作,當時去紐約開學術會議,遇到了這個化學系同學,見到張益唐之後,得知他是數學系的,於是向他問了一個關於計算機演算法的問題。沒想到張益唐3周之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唐朴祁很震驚,於是就和張益唐合夥申請了這個專利,然後把他推薦給了另外一個同學葛力明。
葛力明在新罕布希爾大學混得很紅,於是給他介紹了一個在新罕布希爾大學當講師的工作。張益唐終於獲得了穩定的本職工作了。雖然這個工作很挫,是臨時工,上一節課給一節錢,學校隨時可以踢走你,而且講師不算學者,不算在學者圈子內(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才算學者),只是個教書匠而已。而且新罕布希爾大學給他安排的課時不多,所以收入也不多。而且新罕布希爾大學在美國是一家很一般的大學(張益唐成名後成了該校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人士之一了),其數學系在行業內沒什麼地位。
但是畢竟是本行工作,有了相當不錯的收入(比起服務員),可以專心研究數學了。張益唐成名之後,莫宗堅馬上跑來攀附,洋洋洒洒寫了大篇的文字敘述師徒之情,但是張益唐拒絕和莫宗堅掰扯,在各個場合從來都不提及他的這個導師。
新罕布希爾大學馬上一步就把他從講師崗位提拔到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兩級直接跨過),並且表示過去給他安排的課時不多,是為了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科研工作。
他導師台灣人,也算是國人
ps:明明我在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免得td分子說他台灣不算國人。總有人說我開地域炮,把我批判一番,這種人我只能說mdzz
======
2.5k 贊返場
以上內容基本上我都考證過有比較權威的媒體寫過。 但是「莫宗堅怒了」這種主觀原因我肯定是找不到的。
他在"孿生素數猜想"取得的成果震驚了整個數學界,所以名氣超大,要是想搜他的故事都可以搜到。比如:張益唐:「半生潦倒」的傳奇數學家 北京大學校友網 我就明確告訴你,莫的論文就是出了偏差。張要是重複一遍,就等於……他也有責任吧。 成名之後,普渡頒發的傑出校友獎他也不去領,並說「北大是我唯一的母校」。南風窗網 - 張益唐:重生的數學奇才
莫的洗白文 https://www.math.purdue.edu/~ttm/ZhangYt.pdf (感謝第一個推薦者 @秦吉寧 以及後面所有的推薦者 )
@jinning li 指出
張益唐給害的好慘,50歲才結婚,年紀太大,又沒有錢,夫妻兩個也沒敢生孩子。
我查了下好像是49歲,差不多啦……反正就是年紀很大,晚婚不育。
某高贊評論說是92年普渡博士,和維基百科有出入。
以上被at的如果有覺得有不能寫的請聯繫我刪除。
很多人談到他不回國的事情,那是因為不能言說的政治原因。媽蛋 我肯定是被原作者詛咒了。吐槽完他們當天半夜我就收到了自己文章被拒稿的信,現在還在吐血改格式中。
------------------原文分割線---------------------------
國內top5的大學(當然國內top5的學校有10所)傑青大牛組 ,做環境合成方向的。一年能發50多篇,大部分都是一區文章的大組。之前他們發的文章基本上篇篇都讀,因為他們的數據非常漂亮。
去年看到他們發的一篇文章,做的東西和我們一摸一樣,最終的效果效果比我們好四百倍,發在了一個IF 7多的ACS主流雜誌上。大體思路就是在一個多孔基質上做改性,然後用來催化分離這樣。
方法很主流,但是效果超級好。我覺得牛逼爆了,敬佩無比。因為我覺得用主流方法做牛逼結果才是真的牛逼。
詳細讀了文章之後,發現他們測試的基底材料(和我們用的材料方法都一摸一樣),效果是我們的九百多倍。因缺思亭。
然後我開會抓到了這個一作,問他實驗的細節。小哥說我們是把反應體系在產物里泡了48小時後測的瞬時效率。然後末了補充一句我們組都是這樣做的啊。
(你真的不是高級黑么,誠實可嘉)怒答:
//謝謝@kdjf提醒,已隱掉作者信息。
曾經想要使用國內某大牛寫的書里的某個演算法。
效果各種不好。
改善實驗條件重試。
效果不好,撓頭。
增加各種濾波重試。
效果不好,捶桌。
調整各種參數。
小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
導師在咆哮。
美國人七十年代就能搞出來的東西,照著文獻都做不出來。
這水平別說科研了,上流水線都是末位淘汰的貨。
難道我是個隱藏的智障。
難道我真的一無所長。
難道我的人生就這麼完蛋了。
垂死掙扎。
找了幾篇美國文獻看。
發現
那本書就是美國七十年代某文獻的原文翻譯(並沒有引用聲明)。
大牛的書里。
把英文文獻里的公式。
抄
錯
了
_(:з」∠)_
當初我剛入行的時候,他們說CNS是有40%的數據是無法重複的,我接受了,覺得科學研究越來越複雜了;到後來,他們又說CNS上是有60%的數據是無法重複的,我接受了,覺得科學研究越來越艱難了;如今,他們開始說CNS上有80%的數據是無法重複的,我終於明白,科學還是一樣的科學,只不過科學家已經不是當年的科學家們了。
說個文科的吧。
20世紀著名女性哲學家漢娜·阿倫特著有《論革命》一書,其中引用了索福克勒斯悲劇《俄狄浦斯在克羅諾斯》中的一段話,英文如下:
Not to be born prevails over all meaning uttered in words; by far the second best for life, once it has appeared, is to go as swiftly as possible whence it came.
挺難理解的,所以要拿已經翻譯過的版本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
某(流傳較廣的)中譯本譯為:
「切勿生而無法言表,生命中次好的東西,其來也疾,其去也速。」
很不幸,這是個誤譯。它的正確譯法是:
「(對人生而言)最好的事就是根本沒出生過;如果已經來到這世上,那第二好的事就是馬上離開(去死)。」
這段話其實很有名,就算不去索福克勒斯那裡查原文,尼採的《悲劇的誕生》里也講過這個故事。在尼采那裡,這個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
米達斯王想要知道西勒努斯的智慧,他追獵狄奧尼索斯的這位夥伴(一說老師)已經有很長時間,並且最終他通過使西勒努斯喝醉而成功抓住了他。米達斯王問西勒努斯「對人來說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但西勒努斯拒絕回答。米達斯王一再逼迫,希望西勒努斯告訴他這樣東西就是國王對地位和財富的獲取,最後,西勒努斯發出一陣「刺耳的尖笑」:「無常與苦難之子,蜉蝣般可憐的生靈!你為什麼要強迫我說出那些你最好不要聽到的東西來呢?對你來說最好的事你永遠不可能做到,那就是——不要出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你來說還有次好的事情,那就是馬上去死。」
其實做過翻譯的都知道,這個活又累,又沒有錢,又沒有職稱。譯錯在所難免,像這種肯定也是本來可以查原文,偷懶了沒去查。這也沒什麼,下次重版的時候訂正就行了。
總之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我說這個事的原因是我很多年前負責給某個學術會議審稿的時候遇到一篇文章,通篇都在研究這個「無法言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為啥生命中次好的東西其來也疾其去也速。
Update 2017 Feb
國內的合作者終於在一年之後正面回復了消息。當時他們模擬用的代碼有地方和常規演算法不太一樣,我沒有見過源代碼,姑且認定演算法是等價的吧。在歐洲組的文章出來以後,他們為了尋找是不是有bug翻來覆去驗證了一年。雖然現在依然沒有找到錯在哪,但介於其他人結果都一樣,合作者決定先公開認錯,並且在找到問題之後發個修正,降低影響。
這個故事也算是有了個happy ending了吧,我也降低影響,圈子小,圈內人太容易找到故事中的主角,匿名會安全很多。
========================================
自己跑來答一個,關鍵信息隱藏
我來美國讀書之前,老闆和國內某大牛合作,通過計算機模擬驗證了我們組的一個猜想,然後發了兩篇非常不錯的文章。
行業內為了這個猜想長期斗的雞飛狗跳,一眾教授各種勢不兩立,水火不容,就差開會的時候擼袖子掐架了。此結果一出,我派皆大歡喜,覺得勝券在握,就等著對方跪舔了。
然而半年前,歐洲的一個組,原封不動的重複了一遍這個計算機模擬(文章里用了exactly the same這個詞),參數什麼的完全一樣,卻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老闆怒了,這種事怎麼能忍?於是令我把這個模擬重複了一遍。
結果我在花樣驗證了兩個月之後(期間無數次的懷疑自己的人生),告訴老闆,好像歐洲那個組做的是對的。。。
我把我做出來的曲線和歐洲組做的曲線放在一張圖上,兩個曲線重合的像一個媽生的。
隨後,我另一個老闆動用了私人關係,讓業內師祖幫我們又驗了一遍,結果。。。還是和歐洲那個組的數據一模一樣。
老闆慌了,回頭就去找國內的合作者要原始數據。
結果。。。至今為止已經過去大半年了,在踢了半年的皮球之後,我們依然沒有看到任何原始數據。。。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嚴耕望先生在《治史三書》中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某外國學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時,引李白詩句「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證唐代邯鄲人口有四十萬,來印證當時邯鄲人口興盛,殊不知,此處李白乃是化用白起於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卒40萬的典故。
看來我要做一下界定,我這裡說的氣功,是指各類明顯違背基礎常識,靠人體發出類似Microwave Irradiation的特異功能。不是指八段錦,五禽戲之類的中醫養生類的健身氣功
-------------------------------------------
本來我可以回答一句無可奉告,但是你們又不高興,丟給你們幾張圖自己體會吧。
------------------------------------------------
哈哈哈,有人嫌棄是老圖,其實氣功在國內一直很有市場,最近我還看到個令我啼笑皆非的東西,雖說不是文獻,也可以放上來讓大家見識一下,圖片右下角是出處,侵刪。
-------------------------------
感謝 @Ted Zhang 的提醒,我在谷歌學術上查了一下,嚴新大師竟然發過不少SCI,十五年內有十篇之多,分數還不低,大部分都是2到5分的!
研究內容大部分都是通過氣功殺傷腫瘤細胞,避開正常細胞,還詳細研究了其中的各種細胞因子信號通路!!你們這些學生物的還不趕緊納頭便拜!
我自己寫的我自己都不敢在下一篇用
噗,大家不要關注我,我很少涉及化學化工相關的東西,你們的tl會出現很多關於基佬的話題,可能會引起不適。
做實驗看了國內一篇文獻,某物質A的提純,加入乙醚萃取,無水硫酸鈉脫水,除去乙醚,得白色固體,純度98%,收率85%。我照著這個步驟做了兩次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不但收率沒有這麼高,用乙醚死活都萃不出來。我查了一下物性表,A幾乎不溶於乙醚。媽蛋,你編也要編一個靠譜點的啊。
忘了說了,那篇文章單位是x軍研究所,真的讓人失望。引用評論,可能有共產主義信仰加成。
軍隊一律嚴格不得水論文,這對一支軍隊的命運的影響是很大滴。
我做的這個領域真要查,國內外幾乎所有文章都跑不掉。我們的底線就是不自己造數據,其他都沒人管。之前我也傲嬌了幾年,堅持規範的來,後來發現這樣下去畢不了業,做的東西明明比別人好,別人都吹我不吹,審稿人就問你性能咋不行啊。現在我也吹,中國人哪個不擅長吹牛,放下自尊就是。
嘛,從我們組對於實驗上的一些要求,總結一下「作假」的一些方法,順便給各位講講怎麼防被坑吧。
一:電鏡「找」
這個好理解,砍掉那些不好看的區域嘛,都不算PS。所以我們組一般要求至少有一個大面積透射或者掃描圖。各位看到全是小區域電鏡圖的文獻,一般就先掂量掂量吧。還有很多其他表徵方面的數據也可以這麼取捨的,但電鏡圖嚴重一些。
二:一些後期處理
比如給鐵包shell,分明都分相了,但文獻里就會略去磁鐵吸附這一步。比如一些合成得不太均勻的,通過梯度離心能弄得好看不少,也不寫。這個防不勝防,看各自人品了。
三:一些實驗細節
一些實驗細節對於結果影響很大的。我們課題組在這一點上要求很高,比如升溫速率、攪拌速率什麼的一定要求寫清楚。但有些東西,比如攪拌速率,換個攪拌器就不一樣了啊!怪我們嘍!
而且真的有的課題組會刻意隱瞞。比如前段時間一位華人大牛的Jacs,媽蛋這個工作多少人做,重點就是ABCD幾個東西的加入間隔時間和水解速率啊,他們把參數調出來了,結果實驗流程上寫著「added in sequence」。我TM??!!後面他們組緊接著就是幾篇在此基礎上的結構調整和應用,所以最初不肯以真東西示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雖然很坑爹。
四:一些實驗,實驗者本身都重複不出第二次,何況看文獻的各位了。我們組一般是要求至少能自己重複出來,一些重要的東西臨畢業前還要至少教會一個後輩。但一些缺文章急著畢業,還不是很重要的工作的,有時候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還有一些雖然能重複,但不穩定,三次出一次什麼的,都是實驗者自己也搞不清實驗的很多細節,也挺坑人的。
五:一些數據的「處理」
在不改數據的基礎上,也還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滴,大家還記得自己的本科實驗嘛:-D
這個就真·沒辦法了。但一般來說,比如電池循環穩定性,得多跑幾圈吧?氣體感測涉及到靈敏度選擇性什麼的,得詳細寫一下在什麼條件下測得吧?大家有時候看到只跑50圈、只寫一句最低檢測限的那種文獻,還是忽略吧。
六:一些原理上的錯誤
打鐵還需自身硬,好多東西還得自己懂才能看出問題來。就舉一個例子:我們這一行一種材料,99%的文獻都寫反應24h。但從我自己做著來看,2h就差不多了,3h控制不好就開始長得不均勻,8h是極限。24h……每次都是一鍋糊糊。不過大概這麼寫也是業界傳統了。真照著文獻寫的去做,分分鐘掛掉。但這種,就得看自身經驗了。
總的來說吧,微微開一下地圖炮的話。講方法的文獻,一般也就前三條有點問題,很過分的會有第四條的問題。搞應用的文獻則多在第五條上弄虛作假。
我們組在文章上要求還是很嚴格的,也有一些文章因為結果很容易重複,被引次數非常多。好多大牛,除了NSC之外,也不大看中其他的雜誌,開始在意總引用數這些數據了。
所以這些天沸沸揚揚的韓春雨先生實驗的問題,我是不太相信他刻意弄虛作假的。因為他這篇文章的意義不在於發在了子刊,而在於這是一個會引領大方向的方法。生化哪個諾獎不是因為對於領域的貢獻和帶動,而是單這個工作漂亮而給的?他要真覺得在這種方法學的文章上作假能糊弄過去,那也是太天真了。
與諸君共勉。
王幼筠. 多巴胺精細合成工藝. 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 1990, 4(3)
其他的那種重複不出來的文獻就不說了。這篇文獻自己打臉,不用做、甚至不需要什麼反應機理的分析推導,直接算一下就知道有問題,也是醉了。
以前課題組。早些年一個博士畢業發了很多文章,後來師弟跟著做發現怎麼做結論是相反的,但是瓶頸在於後面再發文章都會被問為什麼你們課題組自己打自己臉呢?編輯都會覺得你們做實驗都是薛定諤結果么?我們又不好講前面那個傻叉簡直是豬隊友坑得大家找不到北,文章只能換著角度去發。
韋玉勇. 運用八卦開展短期氣候預測的成功嘗試[J]. 科技風, 2010(11).
運用八卦開展短期氣候預測的成功嘗試
以下皆是道聽途說。
學校一個5年級的博士生重複一個中國期刊上的反應,用了百克級疊氮。
結果
小夥子本人沒有生命危險,就是做手術去了而已。
後來在系裡安全教育上,系裡領導解釋說因為該期刊沒有warning,以及這個學生已經成功過多次小劑量反應,所以不慎發生了意外。有時候按著文獻的方法做實驗,做一萬次都不可能得到文獻中的結果,因為實驗步驟里很多都做了很大的改變,當然不是全部文獻都這樣,但看到國人的文章,重複不出來是很正常的,重複出來了會覺得這個作者真是難得的實在。
哈哈,我也要說!
吉大某大牛及其帶出的一個學生,合成了個CeBi氧化物固溶體。硝酸鉍不溶水,別人都是要加硝酸溶解。但是他們的實驗不用硝酸照樣做完了……我在實驗室換著花樣猜他們怎麼溶解的,最後只好在心裡對他們調低了一個信任度等級了。
推薦閱讀:
※從有暖氣的地方到沒暖氣的地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懂化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患了鼻炎是怎樣的體驗?
※一出門就下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常年出海打漁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