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科研,看了多篇論文之後又如何寫一篇論文呢?

現在剛開始讀研,暑假的時候幫著導師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是那些雜事。期間也寫一些申請書什麼,現在叫我寫論文。他教我是看看別人的論文,多摘抄別人的,然後不斷的去修改,加上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片論文了。
昨天我和室友討論,我說這是科研么?他們說能夠多看論文,找出一個新的點然後寫入自己的想法就是已經很不錯啦。至於那些原創性的東西就更難了,我也知道是很難。但是現在寫論文大都是摘抄他人的成果,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
這樣下去只會觸犯學術道德的底線。
---------------------------------------------------補充-------------------------------------
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主要方向是信息安全。論文是寫一篇magazine,我不知道這種是不是大家所說綜述報告。


我覺得要嘛你誤解了你導師,要嘛你導師也是……


論文是什麼,論文是研究工作成果的總結方式之一,目前比較主流的總結方式而已。


閱讀別人的論文和自己寫論文之間,有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開展研究工作。

從你的描述中,似乎你缺失了這一環。

他教我是看看別人的論文,多摘抄別人的,然後不斷的去修改,加上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片論文了。

進行研究工作,並取得成果,是寫論文的必要前提。

當然,研究工作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思考,推導,試驗,計算等等。

不做研究工作,為了製造論文而寫論文,這不是科研而是製造垃圾。
--------------------------------------------update 9.16————————————————————

至於怎麼開展研究工作?這有很多套路。

例如:

題主提到看了多篇論文,總結這多篇論文的工作,指出他們的不足或可以改進的地方,做一些改進,這樣就算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這也是研究生博士生做科研的常用套路:看文獻,找缺點,做改進,驗證,寫論文。
這個思路的優點是見效快,缺點是研究內容很零散,研究的功利性太強。

還有一種思路,我認為這個是進階型的思路。
找准一個科研方向,這個方向研究專業中的一個難題。認準這個難題干。
圍繞著這個難題,看文獻,做研究。

這與上面說的思路的區別在於,火力集中,目的明確。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而第一種思路,更多的是在研究生,博士生階段,為了解決論文問題,畢業問題採取的策略。
而後一種思路,更多的是將研究作為自己的職業之後,採取的策略。


PS:學生階段通常會放一個錯誤,認為要找一個沒人做過的東西或者方向,才夠新。
我也曾經犯過這種錯誤。

實際上,我們已經不是在牛頓那個年代,除了個別前沿學科,你已經找不到什麼沒人開墾過的處女地,更多的是大牛們用籬笆圍起來的自留地。

不要怕自己做的工作別人做過,只要你比他做得好。


你的問題可以分成幾個相關的小問題。

1,什麼是科研;

2,如何科研;

3,如何寫文章。


============= 答案分割線 ==============

科研的嚴格定義我就不去翻wiki了。究其本質,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而拓展人類知識邊界的唯一途徑,樸素的說,就是去做一些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因此,真正的科研必須要有創新之處(novelty);而對前人工作的簡單重複不能算是科研。


文章是對你科研成果的一個書面總結—你發表的文章使得你的成果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寫paper,發paper都只是手段,它不是也不應該是科研的目的。只有你從事了真正的科研,那麼「寫文章」才能算得上是有意義的行為。相反,倘若「寫論文大都是摘抄他人的成果,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那麼這種把寫文章當做目的行為不能算是科研,寫出的東西—從科學精神的角度講—也沒有任何意義。


儘管「科學精神」可能許多中學生都具備,但現代科學研究需要從業者具備高度專業的知識技能,因此總的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即便具備專業知識,我們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做出科學發現。作為數學領域的科研人員,我會把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讀paper,另一半時間用來思考,演算,做記錄;我相信別的領域大致也是如此。讀paper的目的是為了汲取知識和靈感,並讓自己儘可能保持在學術前沿—即人類知識的邊界處。這個邊界拓展得很快,因為全球科研人員的努力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努力--很可能只幾年功夫一個熱門領域就變冷了,用俗話說就是「坑被填得差不多了」。


一旦你看了很多paper,走到了學術前沿,接下來你要拓展它,做出自己的貢獻。科研有三條原則,按重要性排序如下:

1,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2,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做有意義的事情。

第一條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原則;第二條確保你的目標最終是可以實現的;第三條使得你的成果對人類有進步意義。一般來說你的目標很難同時滿足上述三個原則:你覺得有意義的而又可以容易實現的,通常別人已經做過了;別人沒有做過的又真的有意義的事情,通常難度極大;別人沒做過的而又相對容易的,則通常是大牛們不屑於去做的,意義不大的事情。


現實中的絕大部分科研人員實際上只能在堅持前兩條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第三條。對於一個科研新人(幾乎所有的碩士和博士生都屬此類)而言,導師的指導是必要的。前者最常犯的錯誤,一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重複前人的研究,二是是制定一個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一個合格的導師應該能夠幫助學生避免這類錯誤。


我在法國念博士期間,被導師要求做了(他自己也做了)很多在我看來只符合前兩條原則,但在實際中沒有多大意義的研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本科生就可以完成。這一度讓我很沮喪,覺得念這個博士純粹浪費時間,因為在我原先的想法里,似乎一篇博士論文的目標應該是解決某個高大上的問題,就像我們在那些傳奇數學家的傳記里看到的那樣:黎曼在博士論文里證明了黎曼映射定理,該定理是「複分析里最深刻的定理之一」;哥德爾在博士論文中證明了哥德爾完備性定理,這個結果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數理邏輯以及數學哲學的認知;圖靈在博士論文里發展了圖靈機,研究了計算理論和停機問題,這些工作是現代計算機的基石;等等,等等。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自己知識經驗的逐漸累積,我慢慢認識到當初的想法天真得可笑。黎曼,圖靈以及哥德爾們不過是極其罕見的特列罷了。現實中大多數科研人員都不是黎曼或者圖靈那樣的絕世天才,可能整個科研生涯中都難以做出劃時代的發現。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是天才的人都歸為這類--從事科學研究就應該像從事其它任何事情一樣,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全新的方法或者技巧在學術圈裡極少出現。大部分時候,科研人員的日常只不過是把某個已有的結果做一點點改進,或者只是把一篇文章的結論或者方法應用到另一個地方。學術圈還算是寬容的:這些成果,只要不是太trivial,都可以算是publishable results,即,被認為具有潛在的科學價值。誠然,每年全世界產生的科技論文--不管是博士論文還是期刊會議論文--成千上萬,其中可能大概只有不到1%真的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剩下的99%對人類的貢獻可以小到忽略不計。但誰知道呢,或許是那99%構成了那1%脫穎而出的土壤。


=====================
我不是學術大牛,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可思議的經驗可以分享,但一些小小的感悟還是有的。首先,Don"t be intimidated. 起碼在數學領域裡,許多paper看起來很困難,很technical,但其實可能只是唬人的把戲。許多發表的成果,把它當做一道習題的話,只要你掌握了相關背景知識,其實不見得比一些研究生課程裡帶星號的課後習題更難。我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里有一個數學證明,詳細的寫下來大概需要30頁A4紙,圈外人若看到了大概會驚為天人。真相是,這確實是一個費時費力而且需要數學技巧的工作,它花費了我整整一個月時間,但它無論如何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困難。實際上,經有前人在一個相關的問題上做過相似的證明;我的證明只不過是(稍微誇大點說)依樣畫葫蘆,然後補上幾個地方缺失的環節而已。沒有多少人可以無中生有寫出30頁證明來。

最後,送上喬布斯那句話,Stay hungry. 就我在法國大學裡看到的情況是,逆天的強者不是沒有,但那是少數;很多教授副教授沒有比我聰明很多。不管天資如何,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工作狂。就以我導師為例,他除了吃飯,睡覺以外都在工作;我大部分時候找他都會發現他在如饑似渴的讀paper。他不用手機,也不參與太多社交,每天唯一的放鬆可能就是雷打不動的10公里慢跑了。

我想說的是,科研當然十分依賴天分,但天分之外知識和經驗是決定性的優勢。


你絕對誤解你導師的要求了。所謂的摘抄,只是take Note,是科研的文獻綜述梳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不管你用什麼方式,用筆記本也好,用evernote也好,用endnote也好,用Mendeley也好,總之,是讓你在實踐中學會這門技能,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來梳理和積累文獻。

鑒於你剛進實驗室開始科研工作,而對於科研來講,從實踐中或者從文獻中找到問題,並確定問題,解決問題,就是創新性的鍛煉,因為你做的都是別人沒做過的或者沒解決的問題。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寫一篇你這個領域內的綜述,通過寫綜述的過程,對這個領域有一個大體的感性的認識。寫作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跟導師商量,有想法或者有體系的時候多溝通,寫好後又要反覆的修改,這個是鍛煉你跟導師溝通的技巧,因為科研畢竟是要合作的,學不會上下級和平級的合作,註定做不了科研。

創新性的想法就是在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來的,沒有這個積累是不會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想法的。你導師只是給你指了個方向,具體怎麼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得好走不好,也是你自己說了算,因為,這是你的課題,你的任務,不是導師的任務。但是,你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記得找導師幫忙,把導師的資源變成自己的資源,最好是有明確的要求和目的,要不然,導師也不知道該怎麼幫你。每一個導師都非常看重Motivative, 作為學生而言,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強烈的能動性以及堅決的執行力,這是科研的必由之路,題主好好加油吧!


你看人家寫的論文,後面不也一大列的參考文獻嗎。叫你摘抄,不是叫你抄。你搞科研,怎麼可能從頭開始自己搞,肯定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那麼你必然會去用別人已經用過的方法,或者說你必然需要利用一些別人的成果。只要你不是抄了別人的然後說是自己寫的,那就不叫抄,叫引用,參考文獻老老實實,詳詳細細的註明出處,而不是抄了人家的,再加上自己的一點點總結,然後說是自己寫的。
至於你自己的內容有多少,那要看你自己的研究水平。
你越是能真正的誠實的註明參考文獻,資料來源和引用,你就不好意思進行過度的摘抄,也就越能夠在引用的同時,注意進行自主創新的研究,也就能夠真正的寫出自己的論文。你說的那些學術造假的,他們都是沖著造假去的,抄了人家的說是自己的,而你如若能夠對自己誠實也對學術誠實,並不會因為摘抄和利用前人成果,落到觸犯學術道德底線的地步,相反,這麼做只會幫助你產生更多高質量的論文。


應該是讓你寫一個review之類的小短文。發在一般的雜誌上還是有可能的。

這個過程的重要性在於review,一方面讓你快速了解行業現狀,另一方面教會你行文規範。。

最終發表肯定不是目的。


「我之所以看得遠,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伊薩克·牛頓


學術規範問題?
推薦一本書《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是一本相對有趣的關於論文寫作各種問題的書。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首先論文這個事先且放在一邊。首先弄明白你的導師要你做的是什麼。你的導師真的只是單純讓你產出論文嘛?我覺得未必。
首先是一種學習方法。本人也是學計算機的,所以也是從C基礎,演算法,數據結構,資料庫等等一路從啥都不知道,到初窺門徑。大學畢業也就只能算是比一般人懂點編程。知道什麼是IDE,寫代碼要加大括弧,一定不能用中文標點(尼瑪一臉心酸淚),命令行下能寫點小東西,知道個冒泡排序,能一台新機器然後裝個server系統,架個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啥的,然後odbc把delphi的東西裝資料庫,調個存儲過程之類的,前面板調query最後顯示出來。
然後呢?就是個大問題了。我特么學了這麼多年編程,到底能幹啥?我相信太多的沒有繼續深造的學生和我當時一樣的迷茫。直到進入公司,端茶送水的伺候師傅,老大。千方百計的倒騰幾個人家完成的代碼拚命看上半年。到頭來還是一頭霧水。因為所接觸的項目,並不一定有個新人能看懂的說明文檔。
那年頭連svn都沒有,更沒有什麼一鍵顯示整個項目結構的逆天工具,就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list。整個軟體的結構是怎樣的完全兩眼一抹黑,除了海量的代碼還是代碼。偶爾看到個好的演算法,好的模塊,暗自欣喜!可算得到點好料,然並卵!最多到模塊級別再往上抽象不出來整體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處於那個階段,計算機這個學科有個致命的知識斷層!研究所等高大上研究得到的成果並沒有轉化到生產力上面。簡單的說就是理科和工科之間的差異,突然就這麼赤裸裸的出現在你面前。
書店,圖書館,各種看書,幾種語言的書抱一堆,一看目錄一模一樣。好不容易弄到本老外教材,看著前言就百十頁,目錄又是十幾頁,貌似很有料。結果翻下去除了中文教材都有的什麼數據類型,循環嵌套,就是各種指向他個人站點(那時候並沒有博客一說)和購買代碼的鏈接。說是工具書,其實就是自費掏錢去買人家的廣告。
唯一增長水平的方法只有在實際工作當中積累。如果碰巧你的單位並沒有一個靠譜老程序猿帶你。或者項目本身不夠靠譜。又或者乾脆幹了沒兩年公司沒了。學到什麼了?
話說回來,在我的理解里。你的導師並不指望你這幾年就能拿的出論文。而是要你補完這個斷層。怎麼補?看論文!
論文是什麼?論文是前人知識經驗的總結,是總結性的報告。換成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告訴你這條路怎麼走才是對的,怎麼走是沒戲的。所以為什麼看了論文可以寫論文,原因也在於此。哪怕你什麼都不做,單純看夠一個方向上一千篇論文的總結。你也可以得到一條很清晰的脈絡。然後給這一千篇論文寫個目錄索引,甚至於抽象出一條研究方向,也就成了你的論文了。
我不贊同你室友說的找到個新的點的說法。因為基於你目前狀態不太現實。首先知識儲備不夠,其次工程經驗不足。且不說有力無處使,在科研這條路上還是兩眼一抹黑。就算有日天的本事,也得分的出頭上腳下哪個是天,哪個是地吧?
所以,先多看,多想,找到方向才是當務之急。這個方向不是你研究的方向,而是前人已經做過哪些方向。在千絲萬縷的知識脈絡當中,找到自己能夠勝任的,抱定信念去做就對了。


寫論文的核心是搞科研……不是閱讀文章。如果你說的那是你導師的原話,我覺得這種導師還是趕緊逃離比較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我覺得首先需要做的事找到一個方向,然後閱讀這個方向的論文,找出其不足,然後看看自己有沒有可能改進。很多不錯的論文最後都會寫到「未來的工作」或者「下一步的改進」。你可以考慮一下這些方向,因為作者可能因為畢業、沒資金、轉行等等而不會繼續做下去。

但是也要注意,很多文章最後的這種小節完全是為了湊數。其中提到的方向,不具備可行性,或者極度複雜而實際效果並不好。要注意深入思考。

此外,在花費精力不大的條件下(或你已經決定要進入這個領域了),建議把最出色的幾篇論文的成果實現一下。這是因為很多論文的結果都是經過篩選、美化過的(連一些引用率超高的論文都不能免俗)。他們的方法實際上存在缺陷,但是他們自己不會講明白。只有你自己全部操作清楚了,才能發現這些方法的問題,從而產生出改進的想法。

最後,如果想出很好的科研成果,確實要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這是因為做別人做過的東西,那麼你的方法就必須要和別人的進行對比。這在搞科研、寫論文和評審的時候都非常的麻煩。如果你能解決一個別人還沒解決過的問題。那麼就會相對容易。當然,一開始搞科研不必追求這個,因為經驗不夠,根本不能意識到哪裡還會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時候費盡心思去找,實在是事倍功半。等到你搞的多了,才有機會看到一些方面還沒有人處理過的問題。


以下是經過醫薈園8905--資深醫學編輯彙整醫學科研論文撰寫十大要點總結,此分享,供讀者參考。

醫學科研論文的一般格式

科研成果不是以論文定天下,但是卻是它的一種重要表達形式。是研究者運用邏輯思維對其研究成果所作的一種表述。如今科研論文已形成一種獨具一格的寫作形式。

一、標題 (title)

標題亦稱文題目、題目或者篇名,是論文的內容的高度精華濃縮。起著畫龍點睛,一目了然作用。關係論文整體作品形象。是要經過反覆推敲而得。有些人對科研論文標題處理不夠精確,與內容不相符,有些標題讀後感到籠統、模糊、冗長;問題不符或明顯謬誤者亦有之。一個好的論文標題既能高度概況全部內容,又恰當反映文章本質。使人一看就能迅速獲得明確概念。標題要一清楚二精鍊三精確。有時可為加強效果,會標題做近一步引申,亦可加副標題。

二、作者(author)

論文的標題下應有作者的署名及所在單位名稱和地區郵政編碼等信息。此處的作者應該該科研課題的承擔者及主要合作作者,表示對論文的內容負責。論文的署名須實事求是。由兩人或以上共同完成的科研項目,署名順序不應以職位高低論前後,應對該項研究工作的貢獻大小做出主次排序。

三、提要與關鍵詞(synopsis and key words)

提要置於正文之前的一小段。其目的不是文章的結論或總結,是對正文的一個扼要而連貫的重述,以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對下面全文的閱讀程度。本段應精鍊明快,重點說明主要發現、重要數據和初步結論。盡量反映全文信息量。要避免含糊其辭引讀者疑問。文字不宜冗長,一般在100字到150字之間。不超全文的4%左右。為向編製文獻索引的人提供方便,提要幾個關鍵詞,做為標引,其充分反映文章中心內容的辭彙。關鍵詞一般看期刊要求,有的在3~5個,也有3~10個。

四、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亦作導言、前言。是正文開端部分,其承接作用。引言主要交代此項研究的來龍去脈,扼要說明課題背景、性質和意義,提及密切相關的參考文獻,無需對主題進行過多綜述。一般不超全文8%為宜。

五、方法(methods)

本段內容主要是體現該項的科研構思與實驗設計,須說明病例來源、選擇、例數;病人性別、年齡、分組方法、疾病的種類等多種詳細。有便於他人進行重複和驗證。清楚記述觀察或實驗對象,如受試對象為實驗動物,則應表情是否遵守了國家的法令以及關愛和使用實驗動物的規定。

六、結果(results)

結果展示了研究者的科研實驗成果。是對工作的成績作出總匯。確保真實可靠、完整無缺、清晰具體、準確無誤。

七、討論(discussion)

這一部分是將所獲得的資料加以系統化和理性化。同時做出科學的解釋與評價。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為結論打下基礎。

八、結論(conclusion)

可獨立成一段落,結論需明確條理分明,要鮮明突出留給讀者深刻印象。

九、參考文獻(references)

在論文的末後,均相應按照有關規定正確羅列參考文獻。這是科研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文獻的條目的書寫質量不僅能看出作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還能反映其學風是否嚴謹。

十、其他(miscellaneous)

有些情況下還需附加一些東西,如致謝、附錄、補充等。還有,論文的末尾均要有明確日期。


我估計你應該是學文科,導師才會給你指這麼一條路。

我認為你導師指的路是值得你去走的(除非他真的連基本的學術修養都沒有!)
因為:

  1. 首先,我覺得這還談不到科研層面上,只是一個論文的撰寫的問題。
  2. 其次,你導師讓你多看文章絕對是正確的,這是一個你了解學術前沿非常重要的渠道,好的論文能讓你接觸研究方向的實質,他們的觀點能夠代表這個領域很多人的想法,所以讓你摘抄是讓你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
  3. 再次,對於研究來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多數情況下,你自己根據僅有的知識所想出來的覺得很牛逼的點,往往都是別人論文中都會有較為詳細的闡述,所以論文出來沒有任何的創新性可言。所以,學習、摘抄別人的論文,是你篩選研究方向、發現問題的一個重要路徑。
  4. 最後,在我們這樣的教學體制下,原創研究論文是非常非常難的一個工程,一篇有重要意義的論文不是三五個月就能弄出來,那是需要在一個領域長期深入學習、摸索才有可能有所見地的。

所以:
完成一篇能夠滿足學校標準的學術論文就真的不是一個科研範疇的事情了,他更像是一個編輯(當然不只是編輯)乾的事。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撰寫常規論文的思路(自己長期撰寫論文的思路):「自己提論點,用別人的論點做論據,用擅長的領域做案例」

  1. 自己提論點:那就是說論點得是自己的,就是你的中心思想。這樣才能體現你自己的論文的創新性。關於如何提論點,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將別人的論點跟自己特有的領域相融合等。
  2. 用別人的論點做論據:這個時候摘抄就派上很大的用處了,因為別人的觀點不是你自己的,但是好幾個人的觀點如果能佐證你的觀點,那麼他們就是有意義的。
  3. 用擅長的領域做案例:理論觀點聯繫自己擅長或者從事的領域,那麼既能做到觀點創新,又能讓論文論述更加飽滿、真實。

以上謬論,希望能夠幫到你!


不明白你所說的現在所有文章都是摘抄,高等級的paper對於citation這一塊要求還是很嚴的。如果是literature review之類的文章,更是字字句句都要標明來源,全文都是無註明的摘抄簡直是不可能的。
當然,對於公理性常識的問題,可以無需註明出處。
另外,關於你說的原創性的問題,其實科學研究總歸是要站在前人的角度上做事情。你不可能憑空造出一件東西或提出一個理論。閱讀文獻本身就是一項在你腦海里系統構建知識的過程。就此引用阿爾伯特老頭的一句話:


@徐騰飛老師講的其實也是有一點點問題的。

題主這種情況在國內其實不算少見,可能只是橋樑專業偏工科,講求實用,所以不太會用這個方法。

我們培育研究生新生,都是用這個方法,因為他們才剛進來,還什麼都不懂,讓他們讀一些論文,然後總結一下,寫一篇綜述文章出來,是相對而言最快的鍛煉方法。

這種方法鍛煉的技能包括:

  • 閱讀材料,以我的導師當年的要求而言,熟練工半天到一天應該要能夠讀完一篇英文文獻;
  • 提煉材料,盡量準確的總結出原文的內容,相比於第一條的速度而言,這一條其實更為重要;
  • 總結材料,其實這一條本身不那麼重要,因為確實沒有「創新性」,但是對於新手來說更重要的是 寫作格式。新手寫論文常常有各種亂七八糟的錯誤,因而這種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於徐老師擔心的「製造垃圾」問題嘛~其實我覺得沒什麼,就我的經驗而言,幾年前我還在讀書的時候,這類綜述文讓導師刷刷人情卡還是很好發的,這幾年有「追求」的雜誌越來越多,綜述想在比較好的雜誌發出來感覺越來越難了~


綜述基本都只是給新手練手寫的,誰要是想憑著這種東西撈個碩士畢業,要麼是他在作死,要麼是他導師在作死~


匿了.......


有一種下面這張圖的感覺。。。

科研固然是從看看別人怎麼做開始的,但是「加上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可是不簡單的。


剛開始讀研,很可能是讓你寫一下綜述吧?

把你老闆相關領域或你感興趣的方向的主要文章基本看完,然後寫綜述,這個過程一是快速擴展你的信息量,二是強迫你去思考,去整理,去挖掘。

我也經歷過這個類似的過程,寫完了綜述,你會對這個領悟的東西有大體的了解,從而明白哪些部分是薄弱點,是有爭議的,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然後也明白你需要從哪些方面繼續擴展你的知識面。同時也為你進行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強大的背景鋪墊和清晰的思維路線。然後才能相對清楚自己後面兩年的工作方向。

再不濟,你至少可以告訴老闆了,你對什麼還比較感興趣,他好把自己的某個子課題給你。。。


做研究,這就跟你想練武功一樣,先確定你喜歡哪個門派, 什麼峨眉啊武當啊(選導師);
再看看在這門派想練什麼武功,是喜歡練拳還是練劍(選研究方向,要看自己興趣);
定下方向後就廣泛閱讀本門派武功秘籍,九陰真經葵花寶典神馬的(廣泛看這個方向的文獻 書也好文章也好,說白了就是知道別人都幹了啥),沒事參加參加武林大會(去去conference,看看別人的seminar,了解自己研究領域的新動態,說白了還是知道別人都在幹什麼);
讀的差不多了你會有自己的領悟,比方說葵花寶典也許不用自宮啥的(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點);
琢磨實驗弄出自己的改良秘籍,比方說菊花寶典,茉莉花寶典神馬的 拿到武林大會上切磋(發表文獻 參加conference 寫journal寫paper)


首先請題主介紹自己的專業方向,至少說明是自然科學抑或社會科學。
要開展自己的研究,也就是你說的獲得「原創性的東西」,有幾個關鍵步驟:1、大量閱讀文獻,熟悉國內外進展;2、設計並執行研究,包括實驗、調查等等;3、統計數據,得出結論,撰寫和發表你的成果。
如果是科研的菜鳥,恐怕以上的每個步驟你都要從零開始學習,其中沒有一件是「雜事」。
不確定你是否曲解導師的意思,我想說的是,論文最重要的是data,而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新想法。有好的data,加上基本的科研思維和寫作技巧,就是好的文章。
題外話,建議在問科研是什麼的同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研。知道自己的需要和目標,就不會太迷惘了。


只看論文來寫的不是論文,是綜述
不動手自己做出成果來寫的不能稱為論文。


今天我們老闆在實驗室給我們開會,期間也說到了論文的問題。
他說碩土生的學習生活是這樣的。
老師可以告訴你,在哪個地方挖井,但是具體怎麼挖,用什麼工具,要挖多深,這是你碩士生要乾的事情。只是老師保證他所指的地方一定會有水而已。
聽著他說,好像明白點什麼,但是還是一臉迷糊。
我也是計算機專業,信安的。


嘛叫科呢?左邊兒是禾,右邊兒是斗,搞科研地目的,就是讓禾滿斗唄。咋搞科研呢,它左邊是石,右邊兒是開,開山劈石,探索道路唄。所以科研,就是死磕自個兒,富裕大眾。

現在大家有沒有覺得這跟羅哥鄧爺是一個路子的~?


推薦閱讀:

學術界有關袁崇煥的評價究竟是何種狀態?民間挺袁和倒袁的嚴重對立是否反映了學術界意見的不統一?
博客經濟筆記的作者郭凱,這個人學術能力如何?
如何看待土耳其官方禁止所有學者出國?
怎樣評價一篇文獻綜述?
如何看待北大博士實名舉報黃亮教授在ACL上抄襲論文?

TAG:自然科學 | 科研 | 學術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