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是一開始就有很大野心要推翻清朝統治 還是時勢造就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規模?

對洪秀全的個人進行探討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一開始就有推翻清朝統治的野心嗎?


洪秀全起初根本沒有推翻清朝統治的政治野心,


有件事很能說明問題;羅孝全教士拒絕為洪秀全洗禮---洪秀全曾在羅孝全教士家裡住了好幾個月,希望接受洗禮,但被羅孝全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原因是洪秀全希望在教會裡面擔任神職;羅教士看出他動機不純,拒絕為他洗禮;


這裡的動機不純有四個含義

  1. 這個時候的洪秀全根本沒想到要當皇帝,否則就不會要求洗禮當傳教士了
  2. 洪秀全打心眼裡不信基督教,強調一下,不信的是基督教(不是拜上帝教),他連基督教教義都沒弄明白(也沒打算弄明白),還談什麼信仰基督教?!。。。。。。他信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想當官;
  3. 洪秀全官癮很大,以至於連根本不懂權術的外國人羅孝全都看出來了(洪秀全連續四次參加科舉不就是為了當官嗎?!學而優則仕);所以,題主所說的洪秀全的野心其實就是升官發財建後宮,而非我們所想像的推翻清朝當皇帝
  4. 創教的動機:人生低谷時,洪秀全接觸了基督教,想洗禮卻被拒絕,於是,受強烈而畸形的野心(權力欲)驅使,洪秀全乾脆自己創立了拜上帝教;所以說

①洪秀全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否則一開始就造反了;主流報紙聲稱的「洪秀全創教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其實是後人為了政治目的強加給他的,
②拜上帝教是一個怪胎---是洪秀全將自己對基督教教義的一知半解與畸形的權力欲相結合的政治怪胎

  • 對拜上帝教的教義(注意,是對拜上帝教而非對基督教)我起初認為洪秀全是徹底不信的,經過網友們的提醒以及查閱書籍,我認為,洪秀全不但自己相信,也希望別人信(只不過為了政治需要,反覆多次做了修改)。理由是南京淪陷前的生死時刻,洪秀全居然還在告訴已經不信這一套的將士們:上帝會派天兵天將來幫助他們(即使出於穩定軍心的需要,洪秀全也沒必要這麼做);
  • 洪秀全創教的初始目的不排除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忽悠無知百姓入教以便自己當官發財,就如現在躲在美國的某輪子『教主』,同時解決自己的吃喝問題;(「洪秀全」的名字本身就喻示「我乃人王」---- 秀全」兩字是由「禾」、「乃」、「人」、「王」組成,「禾」字與「我」字讀音相近,四字組合起來則是「我乃人王」,也就是說,洪秀全是上帝派來的管你們的。)

洪秀全造反往往被人們與丁酉異夢聯繫在一起,那麼這個丁酉異夢究竟是怎麼回事?

連續四次科舉落選之後的神經失常,就如高考連續幾次失利之後的失心瘋(這個我在八十年代讀書的時候經常見到),有點類似於范進得知自己中舉之後的醜態,更近似於陰陽先生跳大神,或者是傳說中的鬼神附體


為什麼夢境與耶和華聯繫在一起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活動有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兩種,在白天醒著的時候,意識活動控制無意識活動,所以有些慾望就不能得以實現。晚上睡覺時,沒有意識控制了,這時,無意識的慾望就以夢的形式發泄出來,以夢的形式得到滿足,


洪秀全權力欲很強,一直想當官,剛巧,在參加第三次考試路過廣州時曾遇到過一個英國傳教士並得到一本《勸世良言》的書,對於這本書,洪秀全書半點都沒看懂,不過,洪秀全儘管沒看懂這本書卻弄懂了一件事:耶和華權力最大,


對於權力的奢望,洪秀全就如痴漢做夢娶媳婦,整日做白日夢;自從知道基督教有個權力很大的耶和華之後,洪秀全整個人都變了,就如想女人想瘋了的花痴,瘋瘋癲癲的,見了母的(哪怕是母豬)就發情


洪秀全整日整日地做起了耶和華下凡欽點自己當宰相----注意,是宰相不是皇帝,對於此時的洪秀全來說,當皇帝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至於後來當上皇帝,那是情勢所然----的美夢,洪秀全做夢做的如此瘋狂,以至到了發癲的地步,居然一連做了四十天;


丁酉異夢本質上是一次連續四十天的發癲;在政治意義上有點類似於劉邦在全國人民面前自我醜化---罵自己是雜種(而且還是人畜雜交---母親被龍強姦),看起來是自我抹黑,其實是為了神化自己(龍種)


為什麼洪秀全會去傳教呢?


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連續四次高考失利之後心灰意冷,乾脆毀書放棄科舉,他一個書生,不可能養豬種地,於是就當教書先生,可惜教書只能糊口,不能滿足他的野心,既不能當官也不能發財,更沒錢嫖娼,於是就想離家出走,當時的他離家出走有四條路

① 當和尚;朱元璋、姚廣孝就當過和尚

② 當道士,道士給人感覺神叨叨的,非常符合洪秀全天神下凡的形象

③ 傳教士,當時的廣東,到處都是基督教傳教士

④ 算命先生,洪秀全算是一個讀書人,算命先生符合讀書人的身份,劉伯溫就是算命先生啊

那麼,為什麼洪秀全選擇當了傳教士呢?

  • 和尚不能吃葷腥,不能結婚,色鬼洪秀全吃不了那個苦;
  • 假設當時的基督教處於排斥洋人的義和團時期,估計洪秀全會選擇道教,因為道士可以跟陰陽先生一樣裝神弄鬼騙錢的同時占女人便宜,或者乾脆當氣功師騙吃騙喝,順便藉此要挾官府要個一官半職,就如某輪教教主(可惜人家官府根本不鳥他,他只能到外國去忽悠傻子)
  • 洪秀全當傳教士的真正原因是大家想不到的;主要是兩點

① 那時候的傳教士不僅可以吃肉喝酒,還可以嫖娼娶老婆;最重要的是傳教士有特權(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這裡的洋人指傳教士),傳教士在當時相當於剛改革開放候的白領階層,具有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正因為基督教的社會地位高,導致後來的質次價高的冒牌貨「拜上帝教」招降納叛了不少投機分子與流氓,短時間內就壯大了隊伍)
②基督教是排斥儒教的,這剛好符合了洪秀全因屢試不中對儒教恨之入骨的心理,所以,他後面砸孔廟,這導致了他最終失敗--因為排斥儒家思想,被曾國藩為首的讀書人給消滅了

那麼,為什麼洪秀全最終造反了呢?


被裹挾;洪秀全傳教極有可能是沖傳教士的特權去的;洪秀全傳教的初衷最多跟陳獨秀一樣-----陳獨秀建立共產主義小組的初衷只是想傳播共產主義思想(至於起義,陳獨秀是完全反對的,所以呢,當需要武裝鬥爭的時候,陳獨秀選擇退出而非被裹挾);


同樣的情況下,洪秀全的選擇與陳獨秀相反(寧願被裹挾);那麼,存在兩個問題

一 洪秀全是怎麼被裹挾的呢?

拜上帝教的組成成員其實都是活不下去的燒炭工、銀礦工、還有走投無路的客家人;假設洪秀全不造反,必然會被踢出局,後面的天京事變不就是差點被踢出去了嗎?楊秀清的天父下凡、 蕭朝貴的天兄下凡不就是要將洪踢出去的節奏嗎?


二 面對同樣的情況,為什麼洪秀全的選擇(被裹挾)與陳獨秀

的選擇(退出)不一樣呢?

官癮太大;
洪秀全如果選擇退出,可能連官都當不成了,而不退出的話,甚至可能當皇帝
何況,又不需要自己去賣命
這麼大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一開始就沒有戰略思想與戰略目標,導致權力結構混亂,最終因為內訌而崩塌;

造反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且變數太大,幾乎沒有勝算;有大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造反的

  • 有野心的,往往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事情沒開始,就被消滅了,最典型的是平南王不厚;
  • 小部分成了氣候,功虧一簣,李自成、洪秀全、林副帥、 希特勒、拿破崙,這些人哪能想到在差一步就上去的時候掛掉呢?!

合適的才會活下去,合適本身意味著不僅僅淘汰最弱的,也要淘汰最強的;所以,造反最終活下來的,反倒是起初沒什麼野心的,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梟雄;英雄起初都是默默無聞的,所以跟共產黨打天下並活到最後的,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有什麼解放人類的遠大志向(有遠大志向的不可能走到最後;最典型的是李大釗一開始就被淘汰了);這些沒野心的之所以能打下天下,未必是有多大能力,而是被情勢所逼,情勢逼得他們不得不這麼做,情勢將他們推到那個地步;


單純地追求正義、追求政治理想本來就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是首先追求生存,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再去追求正義;事實上,『心術不正』的人反而得享大位,因為他們能保證理想落地(務實),最典型的是劉邦,多次暗算項羽的劉邦反倒得了天下


矮子被打倒的時候,能想到自己後面能當老大嗎?

絕對不會,今上也是;


曹操,在有名的〈述志令〉中,承認,他最初只盼望做到「郡守」,後來他志向高了,也不過「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即使是劉秀,最初的志向也只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他們做大,就如毛澤東,既不是什麼「天才」,也不是什麼「妖魔下凡」,而是十足的時代產兒,時勢造英雄罷了

至於迅速壯大,這就說到第二個問題:時勢造就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規模;換句話說,太平天國的迅速壯大,不是因為領導層的厲害,而是因為運氣好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轟轟烈烈,席捲十三省。不在於他這個信仰有多麽的牢固和可靠,不在於蹩腳理論有多麼大的吸引力,也不在於拜上帝教多麼偉光正,歸根結底在於,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無意中順應了大勢

歷史上定性太平天國為農民起義,其實不是;


太平天國的產生,發展主要的力量是以大量失業人口為中心的流民。流民的分布區域是以湖廣為中心的沿江,沿河地區。流民中,當然有一些破產農民,但並不多


農民從來就不是中國史上民眾反亂的主力,因為他們的戰鬥力(好勇鬥狠的能力)非常有限。


太平天國隊伍壯大的根源與其說階級壓迫,不如說直接得益於資本主義國家為掠奪而發動的鴉片戰爭(也死於資本主義);

具體來說,太平天國爆發的主要原因兩個:資本主義的侵略 + 滿清無能。咱們一個個分析

帝國主義的侵略】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 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 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 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 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 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 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 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這對中國帶來了兩個直接影響

1,巨額賠款不可避免地被滿清政府通過稅收轉嫁給了老百姓。

2,關稅自主權的喪失導致西方具備價格和質量優勢的工業產品迅速傾銷到中國,這意味著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衝擊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主義自然經濟,從而促使中國農業經濟解體,因此,農民(小生產者和自耕農)紛紛破產,而且廣東 廣西首當其中;

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


【 太平天國爆發的第一個原因:鴉片戰爭本身的影響】


大量賠款、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外流,加上戰爭的軍費開支,導致了通貨緊縮;


滿清是在沒有現代金融體系支撐的條件下進行的鴉片戰爭,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是軍費單向流動,貨幣沉澱在軍人手中無法及時回到流通體系,但這不是金田起義的主要原因,因為鴉片戰爭不是連續發生的,而且發生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貨幣可以及時回到流通體系;


金田起義的主要原因是戰爭賠款;賠款以及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外流,形成貨幣供應總量下降,最終就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對於經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主要體現在兩點

①極度通貨緊縮直接導致經濟蕭條,活力下降,收入下降,徵稅變得更加艱難,
② 中國曆來使用金屬貨幣,很難臨時性大量向社會加大貨幣供應量,(當然也沒有這個意識)

咱們具體分析:《南京條約》第四至第七條規定,中國賠償英國2100萬元,自1842年至1845年分四年還清(其中包括鴉片煙價 600萬元,商欠 300萬元,水陸軍費 1200萬元)。而1841年5月間英國侵略者在廣州城下勒索的 600萬元贖城費還不在內。因此英國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向中國勒索的賠款總額,實際上多達2700萬元。所有這些賠款都由清政府以白銀支付,裝運到倫敦或加爾各答重新鑄造成英國貨幣。按級當時的摺合率,這筆巨款相當於同時期的607萬英鎊左右。占當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還多;這導致了兩個後果

一,巨額賠款被滿清政府通過稅收轉嫁給了老百姓


  由於大量賠款加上鴉片導致的貿易逆差,白銀外流,而銅錢卻沒有減少,導致銅錢變相貶值(銅錢的購買力下降,變相的通貨膨脹 ,類低於2008年的「四萬億」);有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一千枚銅錢);

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問題在於民間流通的是銅錢,而百姓交稅要交白銀中國從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開始用銀子繳稅),


農民交銀有兩個弊病

  1. 在發展國家的商品經濟,也提高貨幣流通效率的同時因為農民本身沒有銀兩的直接來源,他們必須通過市場交易才能獲取繳納賦稅的銀子,那麼是否會在繳納賦稅前出現短時間的供過於求從而壓低糧價?變成成穀賤傷農的苛政?這也是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把徭役和實物稅統一改為交銀的弊端
  2. 而銀子本身是受交易市場與金融市場影響的;所以,白銀外流導致的銅錢貶值直接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交不起稅的農民就只有逃亡,變成流民;


(一會通貨緊縮,一會通貨膨脹,估計很多人搞糊塗了,這裡強調一下,此時的中國,相對於白銀來說,是通貨緊縮;相當於銅錢來說,是變相的通貨膨脹,至於具體是緊縮還是膨脹,看你使用的是白銀還是銅錢,當時的老百姓主要使用銅錢,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是通貨膨脹;外匯是白銀,所以,官府是通貨緊縮;總之一句話,無論是政府還是老百姓都缺錢,只不過,官府將經濟危機轉嫁給老百姓而已)

鳳凰網上有個關於太平天國的專欄, 說清自康熙以來執行低農稅政策(重稅盤剝無根據),其實專欄作者只看到了沒有加稅,根本沒有看到通貨緊縮情況下的隱形加稅,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戰爭賠款不是老百姓負擔,其實是通過通貨(銅錢)膨脹的手段轉嫁給了老百姓


這種金融手段很巧妙,很多人認為滿清政府是不懂,根本不認為政府是有意的,其實不是,這是滿清政府在金融上的惡意掠奪----滿清真心為民著想的話,就應該直接徵收銅錢而非是白銀(當然,如果沒有賠款的衝擊,清朝的稅也是能承受的)


二,產生了大規模的銀礦工人;中國是貧銀國,中國主要的銀礦在西南地區,比如雲南。明朝時的生產高峰,一年也只能生產30萬兩白銀,約15噸,兩大卡車就裝下了。


中國的白銀那麼少,為什麼還使用白銀作為硬通貨呢?


『隆慶開關』之後,中國茶瓷的單向出口帶來了巨大貿易順差,導致國外白銀的大量流入,所以,中國有大量的白銀儲備

遺憾的是,鴉片戰爭後,戰爭賠款和小農經濟的破滅,使得大量的硬性流通貨幣外流;


本來白銀本來很少,加上白銀外流,白銀就更少了( 因此加劇了經濟的崩潰);為了解決通貨(白銀)緊縮的問題,清政府大量開礦采銀,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很多的礦工


礦工,大家都知道,苦且危險,收入低,這就給太平天國製造了人員基礎,金田起義的時候,一半的人員是銀礦工人(後來在湖南的擴軍,也大多是礦工,不過是煤礦工人) 

【太平天國爆發的第二個原因:鴉片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兩廣政府的威信下降,從而管理鬆懈】,導致廣東治安惡化,從而出現了民間結社


一,兩廣政府的威信下降;有朋友看了央視版的《太平天國》,發覺洪秀全一個草民居然敢聚眾鬧事,而政府居然退讓,表示太假了,其實,這是不了解真正的歷史,當時的政府在民間已經威信全無,為什麼呢?


鴉片戰爭的爆發點是廣東,老百姓親眼見到清朝官員將廣州城拱手讓給英國人(部隊退到白雲山),看到平常作威作福的官員對洋人點頭哈腰,這就直接導致政府威信下降,導致欽差大臣琦善對懿律阿諛奉承的傳聞富誇張性地在街頭巷尾不脛而走;


當時流傳一個笑話,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其其實就是官府怕洋人導致百姓瞧不起官府,


威信下降的直接後果是基層治理能力的蛻化,無法處理民間糾紛;比如無法調節土客矛盾,導致三千多客家人參加了金田起義,這個後面會有解釋


二,民間結社; 鴉片戰爭導致了基督教的傳教具有了合法性,洪秀全就以傳播基督教為名,發動組織動員工作;

1,鴉片戰爭的一個產物是基督教傳教活動得到認可;西方列強從侵入中國始,就把傳教士作為其侵略、掠奪的工具(間諜與特工)。傳教士受差會派遣,必須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向上彙報,這使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帝國主義的間諜與幫凶;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憑藉著《南京條約》的簽訂,基督宗教在華得以立足,可以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個通商口岸附近傳教。


第二次鴉片戰爭,憑藉《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規定:地方官員不得干涉傳教士的傳教活動。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教合法化;


2,基督教合法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洪秀全可以合法地傳教,而宗教本身具有一種精神紐帶、具有團結民眾反政府的作用,所以,即使官府知道洪秀全要造反,沒有真憑實據之前,也不敢抓人,甚至不能阻攔;


  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意為「奉承拜上帝耶和華的結社」,而耶和華源自《舊約聖經》,表面上看起來,拜上帝教與基督教有很大的關係,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不然的話 ,為什麼羅孝全教士不給他洗禮?!


  但是,基督教卻無意中成為了洪秀全的保護神,後來有人(生員王作新)舉報拜上帝教實為造反,導致馮雲山被抓,但隨即又被放了出來, 就是因為官府不能因為信奉『基督教』而抓人,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加入拜上帝教,不是因為拜上帝教真的能帶來心靈的慰藉,而是因為洪秀全打著基督教的旗號(他們誤以為拜上帝教是洋教),入教之後不受官府的欺壓,這點在主流史書上根本沒有體現;


遺憾的是,馮雲山被抓,導致拜上帝教出現權力真空,讓楊秀清、蕭朝貴以天父天兄下凡竊取了最高權力,直接埋下了天京事變的隱患


【太平天國爆發的第三個原因:鴉片戰爭導致中國經濟轉型太快,大量人員失業,形成流民,為天平天國創造了人員基礎


失去關稅自主權後,西方那些具備巨大價格和質量優勢的工業產品迅速傾銷到中國。小生產者和自耕農只有破產等死的份。


而轉型太快的原因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一系列賣國條約的簽訂,這直接導致了原先就存在的民族、產業、階層矛盾的激化,甚至加速中國的解體。

  • 經濟學術語就是商品經濟的規模化摧毀手工藝作坊與小型企業,最終戰勝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 政治學術語就是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手工業者紛紛破產;

  具體到太平天國,《南京條約》中規定開放的五個通商導致導致東南沿海的經濟受了衝擊,造成大規模的失業(按照術語就是流民增多),從而太平天國有了組織基礎


  一 《南京條約》簽訂前,外國人只能在廣州(13行)進行貿易,現在可以在其他港口進行,廣州失去了壟斷地位,直接導致了大批人的失業


  ① 小的運輸業被摧毀;上海開埠之後,貿易中心從廣州移到上海,上海變成了商品集散地與物流中心,這直接擊毀了長江沿線的小運輸業,船夫因此失業,這些船夫大多是廣東人,而且主要以走私鴉片為生

鴉片戰爭時期,儘管清帝國的疆域內鴉片大為流行,但鴉片並不是合法交易,


當時的鴉片輸入港口也只有一個:廣州。英國人將販賣鴉片的船隻停泊在公海上,清國的商人僱傭人手用駁船將鴉片帶入港口,打通海關放行。到達廣州後,這些鴉片被層層傳遞,運送到帝國的腹地甚至邊疆,這條產業鏈維繫的利益,人口都是數目驚人的。當然,長江沿線及各支流是非常重要的商路。儘管清政府禁煙,但是由於與英國開戰失敗導致五口通商,雖然鴉片交易仍然非法,但政府已經徹底放手不管了。於是,大量的鴉片通過長江口的上海與寧波進入到中國內地,直接走大運河一線北上,這意味著,湖廣一線的交易量大大降低,自然,也就意味著原來從事鴉片貿易的人大量失業。這種狀況的持續發酵,最終在太平天國產生後釀出大禍。


這些遊手好閒,失去職業的無產者是中國史上各種暴亂運動的元兇,也是最具戰鬥力的一批人。太平天國就是靠著這批人發家的。換言之,鴉片戰爭給清政府帶來的不僅僅是割地賠款的屈辱,更為嚴重的是大量失去工作的無產者的出現。


(更讓清政府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居然跳出了兩湖,拿下南京,局勢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太平天國一直試圖打下上海來,其中,控制鴉片貿易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雖然他們號稱自己不抽哈.....


諷刺的是,如果沒有太平天國,也許清帝國會更早更快的覆滅,反而是這一下刺激,又是辦洋務又是曾左李這批人的活躍,讓大清續了好長一口氣)

  ② 燒炭業被摧毀;五口通商之後,大量的鐵製品湧進來,國外進入機器時代,物美價廉,而且低關稅,導致大量產品衝擊國內市場;這直接摧毀了鐵匠鋪這種手工作坊(大家看看,現在幾乎看不到鐵匠了吧);鐵鋪被摧毀,意味著燒炭工失業(楊秀清,蕭朝貴就是燒炭工啊,很多人以為楊秀清、蕭朝貴這些人燒制的炭是烤火用的,其實不是,要知道,即使在冬天,兩廣都不需要烤火,他們的炭主要是供鐵匠鋪使用的


  而船夫與燒炭工其實就是金田起義的群眾基礎,金田起義的最初三千人就是燒炭工  

太平天國爆發的第四個原因:滿清的軍備政策為太平天國的軍訓與武備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具體是兩點: 武器管理與軍人管理


【第一 武器管理】冷兵器時代的武器是與鋤頭扁擔沒有質的區別的大刀長矛,這就導致兩種情況的發生:


Ⅰ,人數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比的是職業化----職業化越高贏的概率越大,這就是戚家軍抗倭取勝的根本原因;

Ⅱ,人海戰術,人數眾多的老百姓用鋤頭扁擔,甚至石頭木棍就能能對付朝廷軍隊(陳勝吳廣的「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木就是木棍),那麼,為什麼朝廷不大規模發展軍隊呢?

資源(後勤與兵源)有限,所以幾乎所有的軍隊人數都是有限的

  • 這是滿清與蒙古人能佔領中原的根本原因,儘管漢人人口眾多,但是卻無心殺敵(人海戰術的關鍵是克服怕死的心理,因為最前面的是必然要死的,這個時候組織者就要起作用了,哪怕敵人屠城也要扛下去,用人口耗死他們,中國的抗戰不就是依靠人口眾多打持久戰嗎;
  • 這是項羽打不過劉邦的根本原因,儘管項羽的軍隊非常職業化(所以能百戰百勝),但是兵源有限,而劉邦其實是藉助於群狼戰術消滅了項羽(蟻多咬死象)
  • 為什麼戚家軍之前的明朝軍隊干不過倭寇呢? 抗倭是局部戰爭,明朝投入兵力有限,最關鍵的是軍備廢弛,職業化不夠,而倭寇相對於明軍來說是訓練有素的
  • 這也是倭寇干不過戚家軍的原因之一:倭寇兵源受限制;
  • 為什麼章邯組織囚徒就能打勝仗?因為對付的也是一幫沒有訓練的農民軍;

所以,冷兵器時代,軍隊職業化不是關鍵因素,關鍵因素是能將人數眾多--這裡的人數必須遠遠超過敵方的軍隊,最好是幾何級的差別----的人組織起來,所以蘇秦的合縱就能對付如狼似虎的秦朝(及連橫策略),問題在於,人數眾多的人組織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必然要解決兩個問題

①合縱之前的私心,尤其是搭便車的想法--都希望別人出面,自己搭便車
②合縱之後的怕死,首先出頭的必然死,所以,沒人敢出頭;這就是蒙古人能縱橫亞歐大陸的根源:屠城;正因為人人怕死,蘇秦的合縱必然陷入被人背叛的囚徒困境;而囚徒困境幾乎是無解的,所以,有人懷疑,歷史上是不是存在蘇秦這個人;

正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武器不是關鍵,所以,滿清只要保證內部穩定就可以了,根本不在乎武器的研製,甚至還限制軍火的研究,

這就是滿清對付不了英軍與八國聯軍的原因:武器的差距;滿清使用冷兵器,而英軍使用的是火槍


這也是太平天國初期幾乎沒打什麼勝仗但是卻能壯大的原因之一,冷兵器對壘,人數才是關鍵;太平天國初期根本沒什麼戰鬥力,金田起義,官兵來了就撤;永安建制,官兵來了就跑;桂林幾次沒打下就無奈北上;只是由於氣勢大加上強制徵兵,忽悠能力強,兵員越來越多


2,由於洪秀全大量吸收礦工,還有對於武器的重視(太平軍喜歡西洋火器),中期所擁有的高水平武器甚至超過了滿清的政府軍---礦工善於爆炸,可以輕鬆地挖坑炸城牆


【第二,軍人管理,具體有兩點】


1,對於鄉勇的管理;滿清從嘉慶開始,就依靠鄉勇評定教匪之亂,鄉勇類似於以前的民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與民兵不同的是,民兵訓練之後的武器是統一保管的,而鄉勇的武器可以帶回家, 因為武器可以帶回家,從而導致大量的武器散落民間, 民間有潛在的武裝力量,


就是說,從嘉慶開始,滿清改變了民間不允許存在武裝力量的政策,這就導致了韋昌輝 石達開這類地主以保家為名合法地擁有武裝力量,何況,韋昌輝與石達開本身就有合法私兵,韋昌輝家的私兵稱為『保良攻匪會』),這些私兵最終都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基礎力量


提醒一下,後來的湘軍 淮軍也是跟『保良攻匪會』性質一樣的合法私兵,只不過,一個是造反,一個為朝廷服務


2,不合適的裁軍;為了迎合英國人,琦善解散了林則徐與關天培組建的水軍(從一萬多人減到八千);惡果是兩個


① 這些人不是有組織地遣散,比如跟現在一樣,轉到武警或者是公安,而是一鬨而散,並且帶走了槍支彈藥


② 這些複員軍人大多是本地人,失去了生活來源,只能被以前的敵人(英軍)僱傭,為他們當民夫,拉大炮,築土壘,運送武器彈藥;

這就形成一個尷尬的局面:自己人砸自己的飯碗而敵人卻給自己飯吃,必然導致複員軍人仇恨政府;這些復原軍人後來也成為了太平天國的骨幹力量;這有點類似於明朝裁撤驛站,為自己製造了一個最大的敵人:李自成;

滿清政府的無能。滿清的無能除了表現為前面的資本主義帶來了空前災難,滿清不僅無法阻止反而因為自己的腐敗而加重了災難之外,還有一直無法解決的兩大問題


第一 滿漢民族矛盾;反對滿清統治的地方抗爭自有清一代就不曾終止,清初有天地會,中清有紅花會,晚清有白蓮教、天理教、太平天國,儘管其間不乏民間傳說,但也反應了漢人反對異族統治的決心代代延續,滿清對地方的彈壓也超越歷朝歷代


第二 人口增長帶來的社會壓力;清代人口的增長遠遠快於耕地的增長。1660年中國的人口可能在1億到1.5億之間,到1800年上升到了3億。可耕地卻沒有相應地增長。1661年時全國有5.49億畝耕地,1812年時仍只有7.91億畝。因此耕地的增長不到50%,而人口的增長卻超過了100%。(這就是馬爾薩斯所說的,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活資料則只按算術級數增長)。背井離鄉者、窮人和失業者經常淪為盜匪,或加入到作亂的行列。(引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主要體現在兩點


一,商業活動導致了黑幫的猖獗;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緊張,多出來的人就會從事商業活動(商品貿易與生產);隨著商業經濟的發達,必然出現相應的經濟組織,比如水運集團(相當於現在的水上貨運公司),滿清時期的船隻不同於現在的機器驅動,主要是帆船,靠人力,只要上船就同舟共濟,生死與共,所以他們一開始就具有團結的力量,這是合法的經濟組織,但是,隨著利益驅動,他們必然從事非法交易,比如走私私鹽與鴉片,電影《義膽群英》裡面的運輸公司就是因為販毒問題引起了內訌,這些船夫發展到後面就是後來的青幫,一旦遇到不公平,這就是反政府的主要力量,也是天地會產生的土壤(太平天國的很多成員之前都是天地會的,而且能在南方摧古拉朽,就是因為天地會成員的不斷加入);

對了,杜月笙的斧頭幫其實也是經濟組織,只不過是黑幫而已

二,有限耕耕地與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之間的矛盾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洪秀全是廣東人,太平天國發生起義卻發生在廣西?


因為廣東比廣西的經濟好,而且基督教大多活動在廣東一帶,而廣西的客家人大多是廣東人,金田起義的主力就是客家人,甚至有客家官軍反水參加金田起義,天王洪秀全以下六人的起義諸王領導集團中有五人是客家人。另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領導人李秀成也是客家人

一般說來,封建朝代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其實只有一個:糧荒--具體原因有兩個

Ⅰ,馬爾薩斯陷阱:有限耕耕地與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之間的矛盾;

Ⅱ隨人口增長而膨脹的管理階級對資源的消耗也不斷增長(比如,滿人是不允許經商或務農的,只能當兵;明朝的皇室宗親是不允許當官的,就是說這些人都是社會的寄生蟲)

這導致勞動階級的負擔愈加沉重。任何朝代的糧食問題必然伴隨如下規律;


如果氣候穩定,糧食豐收,必然導致糧食貶值,從而出現一個局面;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不會儲存糧食

  • 糧食不能儲存,豐年時的農民不得不將糧食出賣(糧食都變貨幣了),農民最多儲存一年的糧食。
  • 官府沒有儲備糧,因為糧食是有有效期的,所以,官倉不宜多儲存糧食(所以,官府改糧食收稅為貨幣稅收,這點前面提到過,就是以白銀繳稅,另外,比起糧食稅收來,貨幣收稅有尋租的空間,比如將收上來的稅錢去放高利貸,轉手就可以賺一筆利息,官員也有改糧食收稅為貨幣稅收的動力;同時,官方逐漸放棄複雜的收授田,改為地租,實際承認了土地私有;)

這兩點意味著威脅國家安全的潛在危機:流民暴動;

一旦災年乏糧,加上古代信息和運輸技術有限,無法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遠水解不了近渴),導致糧食緊張,價格上漲;直接造成流民暴動(這就是國家必須有儲備糧而且必須保持18億畝耕地紅線的根本原因)

如果進入氣候過渡期,自然災害由地方性偶發擴散成全國性持續,就會掀起大面積暴動,同時周邊游牧民族受氣候影響更為敏感,PK出一個梟雄(如果風調雨順,游牧民族只會以部落為單位巡迴草原,而不會聚合),開始大面積有組織的侵擾中原,中原政權陷入內外交困,往往改朝換代。這是宋朝與明朝滅亡的根源,

具體到太平天國,就是因為大饑荒發生了土客械鬥; 當時的局面是廣西土地本來貧瘠,過度開墾加上天災就造成人口嚴重過盛,廣西客家和本地人因為耕地糾紛已經勢同水火,當地官府自然偏向本地豪門,本地人也有既成的血脈親鄰體系,客家人處於被打壓的地位,急需一個能團結在一起的核心組織。


前面提到的鳳凰網關於太平天國的專欄, 說太平天國高層均為客家人,凸顯族群矛盾超封建壓迫,這是故意轉嫁官府的責任;


本來,官僚的作用是通過有效管理來增進生產力,例如對內設立刑罰和生產秩序,軍隊抵禦外敵,荒年賑災等。然而儒家思想對科技和商業的排斥導致整個士大夫階級並不熱衷發展地方經濟。這就導致生產力(主要是傳統農業技術水平)停滯不前,隨著耕地復墾的完成,整個國家所能創造的財富,尤其是糧食,達到負荷極限。簡單地說,整個帝國只能養活那麼多人,多了就只能餓飯。


可惜的是,清政府的民族手段拉了一波波仇恨 ----在民族問題中,清政府充當了攪屎棍角色,挑撥離間以謀劃民族對立


陝甘回漢關係,今日幫這個、明日幫那個,終於勢不可阻,雙方終於仇深似海最終拔刀相見了。


廣西也是如此,客家人和本地人的矛盾之中,清政府在當地的處理也是以挑撥離間為主。這樣做,形勢固然有利滿清政府的通知,然而各地方群落之中何嘗沒有對滿清官府憤懣怨恨之心。 尤其是以桀驁不馴,能打善戰聞名的廣西客家村落。起義的烽火就這樣被點燃了


有興趣的不妨看看我的另外一個帖子 朱元璋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 沈雅涵的回答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1.洪秀全一開始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名光榮的傳教士,絲毫沒有要做緩則的想法。
2.太平天國運動規模的如此之大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最不重要的因素恐怕就是洪秀全。
———————————————————————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有無數史實可以證明。

丁酉異夢之後指導思想有了,人也煥然一新了,可以起來造反了吧?不,人家要去考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落榜,複習一年又一年,都複習到高七了,這對科舉的信念也是沒誰了。

賜谷村傳教有了好幾百信徒了,還氣勢洶洶的罵了六烏神了,這回可以造反了吧?不,人家要潛心教書。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洪秀全把馮雲山一個人丟到千里之外的廣西,自己沒事人一樣跑回老家老老實實當塾師去了。

老師這份工作果然還是不行啊,孩子王沒有出息,洪秀全心底深處還有天父和遠方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這一年紫荊山的革命之火已經熊熊燃起了,馮雲山已經發展幾千名教徒了,局勢已經緊張起來了。洪秀全呢?他在廣州洋人開的禮拜堂里打工……要不是羅孝全太小氣不發工資,也許洪秀全就做一名光榮的傳教士做到老了。

還有一件事也讓人對洪秀全的革命精神存疑。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極具遠見的王作新以謀反罪名逮捕了馮雲山等人。大家都知道這件事里楊秀清用天父下凡穩定了人心,也從此開始嶄露頭角。可洪秀全呢?他跑到廣州去了。歷史上說他是要走上層路線,找兩廣總督解決問題。然而細思極恐,大難臨頭了,派出所找上門來了,眼看著大家都要玩完了,最高領導人居然說:拜拜了大家,我跑到美國給你們搬救兵去啊。可想而知他的信徒該有多崩潰了,個人合理猜測一下,如果不是實在喪失了一切希望,實在對曾經光芒萬丈的洪秀全心灰意冷,楊秀清也犯不著瘋瘋癲癲天父上身了。


如果說這些史實只是側面證明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不堅定的話,那他親筆寫的文章就更有說服力了。反滿啊,民族主義啊,那時候多有力的思想武器啊!不用這些東西造反簡直可惜了!再不行也得說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話吧?洪秀全的作品裡一定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吧?答案是他的早期作品裡幾乎沒有。

《原道救世歌》,洪秀全早期經典之作,洪三篇之一,絲毫沒有什麼暴力革命的思想,完全是勸人向善,大家和和氣氣的做做禮拜,敬敬上帝,雜糅了基督教和儒教的各種思想。其中列舉夏禹、伯夷、叔齊、周文、孔丘、顏回這些人為正面角色,把項羽,黃巢,李闖這些人寫做「結黨橫行天不佑」的「草寇」。「普天之下皆兄弟,靈魂同是自天來。上帝視之皆赤子。」這幾句話被羅爾綱先生單獨拿出來放在太平天國史里,搞得我第一次看到時很激動,覺得洪教主真是有水平,結果嘞?原來後面的內容其實是這樣的——「人自相殘甚惻哀」以及「嗜殺人民為草寇,到底豈能免禍災?白起項羽終自刎,黃巢李闖安在哉!」 搞了半天不是說人人平等而是說大家不要殺生我們要和平啊!

再看看《原道醒世訓》,洪三篇之一,描述了洪秀全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正是孔子在《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大同理想: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姦邪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這是不是跟天京那個燒書毀書的天王畫風有點不一樣啊?你怎麼會這麼熟練地引用孔子的話啊?而洪秀全給出的改變社會的方法是這樣的:
「跳出邪魔之鬼門,循行上帝之真道,時凜天威,力遵天誡,相與淑身淑世,相與正己正人,相與作中流之砥柱,相與挽已倒之狂瀾,行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啊?所以你是說信仰上帝做一個正直誠懇勤勞的人就可以吃飽飯了,地主搶我家的田就能要回來了,當官的就再也不欺負我了?話說我以前還覺得奇怪,這洪馮早期到處傳教咋就沒人舉報呢?原來他們傳的是這些個思想啊!簡直就是心靈雞精啊!

至於他早期的詩作,題六烏廟詩是這樣的:
與筆題詩斥六烏,該誅該滅兩妖魔。
滿山人類歸禽類,到處男歌和女歌。
壞道竟然傳得道,龜婆無怪作家婆。
一朝霹靂遭雷打,天不容時可若何!
題甘王廟詩跟這首類似,沒有一點革命家的風範,倒有一股濃濃的封建衛道士的味道。說到這裡多說幾句,廣為流傳的洪秀全八十八個娘娘當然無需質疑,但根據這個說他荒淫好色就言過其實了,根據《天父詩》來看,洪秀全恐怕非但不荒淫,還很嚴肅,很正經,私生活死板無聊到讓人嘆為觀止。
(一)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擒盡妖魔歸地網,收殘奸勼落天羅。
東南西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二)
手握乾坤沙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飛龍定在天。
這兩首詩流傳比較廣,但據陶短房考證實際上應該是洪仁玕寫的,他為了神話洪氏父子寫了不少假託洪秀全之名的詩作,這首詩的風格也的確是阿玕的詩風,豪言壯語一大堆,咦?跟阿玕的為人也很像呢……

至於流傳甚廣的奉天討胡檄則是進入湖南之後以東王西王名義發表的。

總而言之,誰要是能從1847年以前的洪秀全身上看出一點改朝換代的野心那我真是服了他。
第一個問題到此結束,第二個問題不敢妄答,以後學的東西更多了再來說。
———————————————————————

說幾句題外話。
如果說想從太平天國的歷史裡學到一點革命的經驗的話,馮雲山倒是可以作為榜樣。

馮雲山只比洪秀全小了一歲,洪秀全高考四次的故事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那麼馮雲山怎麼樣呢?當然了他也沒考中,但是據說他只考了一次,還是在家人的強迫下。

現在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南王往往以書生形象出現的,然而我們知道事實上他並不熱愛學習,或者說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學習。

馮雲山的確飽讀詩書,太平天國的官職禮制都是他制定的,非常復古,也非常實用,他活著的時候檄文也由他負責。但云山的知識不光是從《周禮》,《詩》和史書里讀來的,也是從田頭山麓大街小巷裡學來的,更是從浩瀚星空和冷靜的思考里得來的。

像馮雲山這種教得了小學生,扛得起麻袋鋤頭,讀得了萬卷書,走得了萬里路,上能夜觀天象定曆法,下能打著草鞋進大山的人委實不多見啊。

當他表哥打包行李準備回家教書時,馮雲山選擇孤身一人走向人生地不熟的紫荊山區。
這可不是大學生心血來潮窮遊玩兒,紫荊山那地方山窮水惡,民風剽悍,馮雲山又身無長物,成天靠給人打工過活,就是那種做一天闊以玩三天的短工。你說他圖啥?不往高處走反而往低處走?不在廣東好好傳教(那是家鄉,幹什麼都方便些)跑到大西南?大西南就大西南吧,桂林不好嗎?大城市不好嗎?基督教可是個洋氣的新鮮事物啊,怎麼想都應該在開化程度更高的地方傳教啊,有錢人一高興說不定還能捐個教堂,跑到大山裡幾個意思?

你說馮雲山不是別有用心我是不信的。

論起家境,馮雲山比洪秀全家還好一點,他也算是個文化人,估計沒過過風餐露宿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但他就是過下去了,還以強大的人格魅力拉攏了一群流民,讓他們對自己心悅誠服,更對尚未謀面的洪先生產生無限遐想,當然了,後者可能是雲山這輩子犯的最大的錯誤……

後來馮雲山以謀反罪下獄,洪秀全把爛攤子一丟,拔腿就跑。話說王作新真是遠見卓識,一眼就看出來雲山外表和藹可親,其實心裡大大的壞。桂平王知縣的覺悟就不如王秀才了,他一心求穩,謀反這種罪是碰也不想碰,結果也不處理,就往牢里一關。清朝的監獄是啥樣的大家可以看看方苞的《獄中雜記》,或者看看史實,跟馮雲山一塊兒被抓的盧六就在獄裡被折磨死了,可想而知那兒有多可怕。
馮雲山呢?
他坐在這種環境里寫書。
寫的還不是《我的奮鬥》一類的自傳,那東西比較好寫,張口就來,馮雲山寫的是曆法。

上學時我最怕的就是這個,自轉公轉回歸年啥的,這兒多一天那兒少一天,反正我一直很糊塗,還好後來學了理科不用學地理。

扯遠了,馮雲山創造的天曆是一種四季曆法,太陽曆,結果搞得跟月相對不上,中秋節月亮不圓,氣得年輕英勇的太平軍拿火槍弓箭射月亮,「以泄不圓之忿」。

又扯遠了……這種曆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四季分明,便於農作,二十四節氣對應的很好,反正就是很有用了。

當然也不能光誇,天曆有個唯一的缺點,它死活不用閏法,為追求圓滿,一年設定為366天,結果一年差的比一年多。但是只要用閏法稍作修改,天曆就可以成為非常完美的曆法,這也算是馮雲山的歷史局限性吧。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現在常常有人說雲山即使沒死也不會給局勢帶來多大改變,他的性格和勢力都決定了他既爭不過東王也爭不過西王。
然而雲山根本就沒必要去爭,他本身就是資格的代名詞,是他把楊秀清和蕭朝貴引進了門,教眾心目中的威望就是他的資本——當紫荊山的燒炭佬談論拜上帝教時,他們談論的是馮雲山,當韋家觀望著拜上帝會時,他們觀望的是馮雲山。從天兄聖旨里我們有時可以看出楊秀清和蕭朝貴對洪秀全的恨鐵不成鋼,甚至是苦口婆心。或許當他們發現雲山口中完美的洪先生的真實面目時,那個宗教夢就已經破滅了,支持他們的只剩下自己——還有馮雲山,雲山還是那個雲山。
東西二王和雲山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戰友,不如說亦師亦友,以楊秀清對讀書人的尊敬態度來看,南王只會更受尊重,更何況他並不跟楊秀清爭奪權力。
而只要雲山一天活著,洪秀全就不至於太過極端,楊秀清就不至於太不自持,事情就絕不會演變到內訌的地步。

唉,一說起南王就停不下來了,以一首詩結束答案吧。
長河脈脈浮青山,
蓑衣渡上形影單。
血雨洗盡金陵日,
孤雲落淚九重天。

——————————————————————
我到底寫了些什麼啊((? ○ Д ○)?這裡不是教主主場嗎……跑題跑的太厲害了……慚愧……


太平天國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土客鬥爭。
迅速蔓延的原因是戰術先進(挖地道炸城墻相當於後君士坦丁時代的歐洲,城堡變得無險可守)。
長期盤踞的原因是土地政策。
敗亡的原因是外部的圍剿和內部的傾軋。

太平天國早期其實類似於我黨的集體領導制,定都南京後諸王地位大致平等就是例證。洪秀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並不大,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諸王或死或走後,才看出洪秀全的能力。洪其實並不是一個能積極進取的人,最後被曾國藩步步為營,困死在天京。


波浪暫騰久自息

這句話是裴師傅的《天國之秋》里,洪秀全隨口對人說的,顛覆了我對洪天王的印象。大概2011年的時候,看著河上的船破浪前行,波浪延伸到遠方,忽然覺得這個世界是個波動模型,駑鈍如我者,只能想到如何計算多波疊加的效果,洪天王卻隨口一說就講到了更宏觀的層面:

一件事,如果影響不大,只會「波浪暫騰久自息」,終究消失的無影無蹤 -- 世間大多數決心、改革之類的行動,不過如此。可是,真的做成了,也不過是波浪觸及岸邊再反彈回來,把或大或小的反作用加諸觸發波浪的人 -- 所謂因果,從這個角度極好理解。

個人以為,人到了洪天王這樣的境界,當不當全中國的皇帝又有什麼區別。我們經常說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是短視,殊不知是我們自己短視,如果按伊藤博文的緩進懷柔路線,今天是否還有朝鮮都不好說 -- 那些看得透徹的人,註定是孤單的。

我以前的三級部門主管批評我和一個同事:你們見招拆招,都是小聰明。這句話,我用了7年,讀了幾十本書才明白--人和人的差距就是有這麼大,這位主管已經做到華為總裁級別的高級領導了,我現在還在靠寫代碼苟且偷生。

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好像叫:書生輕議冢中骨,冢中笑爾太輕狂。


定都天京之後,只派了兩萬人去北伐,就可以看出來他的野心有多大了


金田起義之後很長時間都在廣西的大山區里轉悠,攻下永安小縣城就封王了,可見洪秀全一開始也沒有想推翻清妖,只是想割據廣西。
太平天國前期的大戰略都是楊秀清的謀略和決斷,憑藉天父下凡的優勢,楊秀清放棄攻打桂林,堅持要北上武漢,到了武漢很多人主張向西取四川割據學劉備,楊秀清堅持沿江東下取南京。太平軍這才有了與清妖爭取天下的雄心,因為佔據了清朝東南最富的財源。


法X功運動中李X志是一開始就有很大野心沾染政治,還是發展的過程中膨脹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引用一代宗師裡面的台詞:人無常勢,水無常形,都是時勢使然。


天王早就有宏大的志向,早年的詩作: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姦宄落天羅。
東南西北效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天王是要定都開封的,被東王天父下凡給治了。要去四川的是翼王


泥腿子起義時候,都沒想到自己真能當皇上吧……


推薦一本書吧,史景遷的《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太祖剛加入GCD時候會知道自己以後要成為偉大領袖嗎?


沒有馮雲山、楊秀青、沒有廣西長期土客爭鬥,能有他的皇帝夢?


洪秀全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立後宮而已,沒有其他什麼想法的。


不會是從一開始便有推翻清朝的願望,這個人較少被倫理道德框架束縛,在不同時候都能做出不同的表現,以謀得更好的生存,他的道德人格認知讓他不可能有太脫俗的志願,他要推翻清朝只是看到了自己猛烈發展勢頭,非常有推翻清朝的可能,天下這塊大蛋糕擺在面前,當然不會放過。


其實太平天國的歷史很符合《三體》里提及的文明接觸論,兩個文明,只需要知道對方的存在,沒來得及接觸就會促成各種化學變化,何況接觸還爆發過戰爭。在那個離叫魂不遠的年代,所向披靡的洋人早被傳得神化,官府顧忌外交的做法又被普遍認為懦弱(詳見《三元里抗英紀事》洋人擁有手持激光武器。1856年之前的教案,也總有認為洋人盜人心肝,剜人眼煉銀的誤會。官府面上比較理智,被認為畏懼洋人;背地裡放縱鄉民打教,又激發洋人不滿。這種矛盾在馬神甫事件集中爆發)


洪秀全根本沒想過推翻,是小農意識害了他。請熟讀中近代史農民運動失敗教訓


推薦你讀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裡面有一章專屬太平天國的。
挖個坑,因為不是兩三句就能講清楚的,我翻翻書整理一下。


03袁騰飛講太平天國:夢見灶王爺.mp4-原創視頻
我就跟風信這個,因為我沒看過史料。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東林黨在明朝後期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劉邦憑什麼成為領袖?
宋朝和明朝的知識分子地位有著怎樣的差異?
為什麼呂秀才考不上舉人?
為什麼後人對石達開的評價遠高於其餘諸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太平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