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和上海交大相比,地理因素影響有多大?

題主是今年的高中畢業生,分能上中科大嚴濟慈物理英才班也能上上海交通大學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但是家人一直對中科大在合肥比較介意,他們比較傾向讓我去交大。可是自己挺希望能去中科大攻讀物理試試科研。。 就是想問問,這兩所大學的地理因素對以後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對於一個死宅來說,在上海生活,在合肥生活,在美利堅生活,一點區別都沒有 = =


我來回答一下地理位置的影響,首先題主已經開始思考地理位置的影響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這說明你已經比很多同屆的學生更早地邁出了走向成功的一步。無論你將來在哪奮鬥,都請記住獨立思考才是你成功的根本,去哪讀書實在是一個非常次要的問題。不過既然題主問題了,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先摘入一下別人的回答:
「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因為直接決定了你的視野。而沒有任何影響比你的野心和視野更重要。」
這句話很可笑的,決定一個人視野和野心的不是這個人在哪而是這個人是如何思考的。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會跟風,在中科大就跟風出國,在上交就跟風去外企當小白領。你覺得這是野心還是視野?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就沒有辦法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別人做什麼成功了,你也跟風做結果只是混在ecosystem里,你永遠不能成為這個ecosystem食物鏈最上層的人。

我周圍從合肥畢業的同學大都在北上廣深工作,他們找工作的過程我不大了解,但是想來地理位置的影響應該不是那麼大的。當然也有部分人就近選擇合肥和南京工作。地理位置之所以會影響就業,原因很多,但是絕對不是因為視野(比如女朋友,家人之類的)。

列一下題主需要思考的問題:

【信息不對稱】很多企業為了減少招聘成本,信息的發布渠道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這樣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的信息和機會自然要多於合肥。但是現在網路如此發達,我很難想像一個擁有足夠主觀能動力的人會因為信息不夠而失去機會,在我看來沒把握住機會只是因為你能力不夠。我高中好多在北京讀書的同學在找上海的工作,在上海讀書的同學在找深圳的工作,在廣東讀書的同學在找香港的工作。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找份工作還要靠熟人介紹么?
【Peer Pressure】在北京上海,相當一部分同學是選擇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作為你,你需要評估自己的實力(包括智商,意志品質,情商,發展潛力,專業素質)來判斷本科畢業直接工作是否真的適合你。但是部分人是做不到這點的,他們會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比如找工作或者出國)也跟著做,因為這樣比較有安全感。在一個集體里,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不是最優秀的,但幾乎少有人覺得自己是墊底的。他們的邏輯往往是:某某去了XXX,我不比他差,所以我也能去XXX。這樣的人會更傾向選擇周圍人都在走的路,而不能看清楚這條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學校資源差異】上交和科大的學校資源差異是很大的,這種資源差異當然部分歸咎於地理位置。在這點上一旦題主明白自己想學什麼,在選擇上是不存在疑惑的。但是從題主問問題的態度來看,我推薦去上交,因為你都不知道學物理是幹什麼的,我見過科大90%的物理學系學生都不適合做科研,為什麼非要跟他剩下10%的人搶資源呢。至於題主是否適合學信息技術(IT),至少從找工作的風險上看要小很多。
【擴展視野】為了擴展視野,去一個好學校遠比去一個好城市重要。但是上交和科大都是好學校,這點上我不做展開。但是我看過很多人放著好學校不讀選擇去一個熱門城市,實在是因噎廢食。

以上列出的都是輔助信息,最重要的是題主你自己想學什麼,這個比任何其他參考信息都要重要。可以想見在未來的中國社會,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會受到更公正的對待,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優秀的人都喜歡去發達城市。同樣的,題主要思考的是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如何提升自己的實力,選擇一個學校也應該圍繞這個核心思想。


我是交大的 個人意見 與其說選學校 不如說選專業來的更重要一些


我在中科大獃過幾年,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如果對科研真的有興趣,那麼強烈建議去中科大,中科大是你絕對不會後悔的選擇。
我曾經在加拿大獃過一段時間,現在在日本,在國外這幾年認識了很多在海外的科大校友。總體感覺中科大校友在海外還是很有規模的,整體科研水平不容小覷。例如,我現在所在的東京大學IPMU研究所,目前總共有5個中國人(算上一個台灣人),其中3個是中科大的。
相比之下,我在國外幾乎沒聽說過有誰是上海交大出來的(至少是我所在的領域確實如此,別的領域不清楚)。
因此,所謂的地理因素在這裡幾乎忽略不計。

當然了,如果對科研興趣不大,更傾向於將來去社會上公司里找份工作,那麼感覺上海交大可能更好一點。

針對其他人的答案,補充一點我的看法:科研這條道上被淘汰掉的人說的話,和倖存者說的話,都不能算公正客觀。我給題主的建議是:捫心自問,自己對物理學到底興趣多大?如果興趣很大,那麼義無反顧一把又何妨?人這一輩子又有多少機會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如果興趣不是很大,那還是算了,科研的道路確實艱難。

再補充一點:絕對沒有黑交大的意思。毫無疑問,交大是和科大同一個level的好大學。我僅僅只是想說,如果對物理學科研有興趣,應該選科大,否則應該選交大。


題主對物理的興趣是來源於他人的稱讚等別人的影響還是發自內心的強烈熱愛呢?

如果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選擇科大的嚴班無疑,這裡能給你提供全國最好的物理平台(之一)。

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只想說物理是一條艱難的路,相對於別的行業,科研的投入與回報之比是比較低的,並且知識積累的周期也比較長。個人認為交大電院似乎是一條更合適的路。其實學EE/CS走科研這條路的人也是很多的。

順便說一句,如果單純比較EE/CS的話,交大電院無論是在實力上還是資源上較科大都是有一定優勢的。

另外比較地域上的差異。其實科大在合肥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在高中過得很青春,那麼這個可能對你影響不大,甚至你還能為這裡帶來很多色彩。但是如果你高中是那種一心學習不問世事的,或許這種閉塞的環境會阻礙綜合素質的提高的。曾經聽人說,科大奇葩太多,以至於在這待了幾年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個奇葩。


這兩個選擇毫無可比性。。。看你目前更喜歡哪種人生就選哪個吧。。。。既然你意已決,那麼歡迎來土科!嚴濟慈班優待很多的。


我是科大少年班00級物理方向的,也認識不少各級各專業的科大校友,算是對科大畢業生的情況有些了解。但對上交的情況完全不了解,所以這裡我沒法直接回答問題,或者說在對兩個選擇都有一定認識之前我沒有資格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

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一些目前看來其他答案尚未提及的內容,供你參考。

拋開物理學科本身,這些年來我越發認識到科大的獨特之處在於一代代科大人延續下來的做事風格,就是愛較真,愛實幹,不愛空談,對要面對的知識或要處理的對象更傾向刨根問題弄清楚。

這樣的做事風格,至少在國內,某種程度上說對處理人際關係有些負面影響(因為太認真),但與此同時對把事情做成,或者說在處理的對象是客觀的事物或業績時,卻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於科大人而言,大家基本都是理工科專業,進入社會後工作的對象,其實還是以事物而不是人為主。那麼上述做事風格,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加成。以我看到的離開學校後進入社會工作的情況,校友中非常大的比例是公司的技術骨幹,或者自己在做技術創業,而且做得相當不錯。

另一方面,科大的本科教育,無論是整體風氣還是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有利於學習具體知識和形成專業技能的。換句話說,除開形成上述做事風格,經受科大教育後,同一個人很可能獲得更紮實和全面的知識和技能。

反過來我們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可以說隨著國內社會的發展和成熟,各行各業的專業化程度都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行業,尤其是新興高科技行業,需要精於做事的專業人士。今後的十年二十年,對專業人士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而專業人士的社會經濟地位,也會比建國後任何時候都更高。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讀物理,或者其他理工科專業,在科大獃四年得到的訓練,以及養成的做事風格,都會更有利於成為這樣的專業人士,並因此有不錯的個人發展。

當然反過來,如果本身自己就是更善於協調與人的關係,對自己未來定位也在於此的人,來科大就未必划算。

所以對於題主來說,或許你可以考慮下自己現在是怎樣的做事風格,希望未來有怎樣的風格和技能,對自己未來的定位如何,再考慮是否應該來科大。

至於地理位置,實事求是的說如果以培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求學目標,那麼對理工科而言科大並不是那麼的被動。目前這個時代,拜互聯網高度發達所賜,地理位置對上述目標而言已經是非常有限的障礙。

最後,大概說下我了解的我們班物理方向以及物理系的就業情況。基本上,堅持在物理科研道路上的是少數,美國這邊兒大部分是轉行做金融,尤其是不少數量分析師。物理phd轉quant似乎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路徑。國內呢,我知道的情況里似乎也是相當大比例轉金融方向,另一些轉IT。我的理解,之所以這些轉行大量出現並得以實現,首要原因還是因為這些人本身的天分就不錯,做什麼都做不差,再往後就是物理學習中需要大量的數學訓練,而後者其實也是幾乎所有理工科的基礎。那麼良好的數學訓練使得轉向其他應用數學工具來工作的領域變得不那麼困難。也即是說,即便最後沒走成物理科研的道路,其實結果也沒有那麼糟糕。

再補充一點,就物理本科教育而言,即便在全球範圍內看科大能提供的教育資源,不客氣的說也不會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瓶頸。另外有個回答中說要想有最頂級的物理學習環境,只有到國外名校讀物理本科,我想說他有些過於妄自菲薄了。當然,也有可能他所在的學校確實相關的資源和氛圍不那麼好,使得他產生了這樣的錯覺。但我想說,科大也好,那個答案討論中提到的北大清華也好,論物理本科教育,全球範圍內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第一流的。如果說科研,和世界一流水準可能還會有一定差距,但就本科教育本身,已經足夠好了。

再補充一個,就是根據我觀察到的情況,似乎科大人(校友)之間的感情格外深,相對其他院校。在我求學和創業的過程中,關鍵點都得到了校友的大力扶植。比如我現在作為主要合伙人的兩個創業公司,均有科大校友合伙人;其中有引入外部投資的一家,投資人也是科大師兄或師兄就職的天使基金。似乎科大人普遍對母校有著深厚的多的感情,對其他科大人也有其他學校校友間更多的認同,並願意幫忙或提供方便。這也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因素,在做選擇是否來科大的時候。


有位答主這麼說:顯然上交的優秀學生比較多,可能會讓你覺得失去了以前的光環,要調整好心態,不要自卑。因為大家都失去了光環。
我只能說您更根本就不了解科大。先說科大的答主們都沒讀過物理在瞎吹牛,我抱歉地通知:您的主觀臆斷是錯誤的,而且是嚴重錯誤的!科大曾經是全國第一校,現在衰落了,但是科大的物理依然強大。去嚴班(其實去物院,少院,數院都是)也請您做好被虐準備,您將來的同學可能已經學完量子力學,有能力一學期刷完吉米多維奇...
而且,科大一年招2000人,平均水平絕不比上交差,尖子生也不比上交弱(不過理科和工科沒法比較)。我會告訴你我偶爾會教上交的同學數學物理題嗎?
作為科大人,我必須說科大過於偏科研了一些。如果提問的同學對物理感興趣可以來科大讀書;如果求將來有份安穩的工作建議去交大。這兩種選擇沒有高下之分,需要您的獨立思考。
最後還是忍不住黑一下那位大放厥詞的人。知道你為什麼只能去北京某所普通211嗎?因為你視野太狹窄,一心只向大城市,而且實力不濟爭不過別人。你說學物理沒屁用,你還黑了北大,南大物院等等一眾精英。你沒有理解基礎學科之美妙,所以你的看法與庸俗的小市民無異。
順帶一提,有些人能夠上清北還來科大,他們熱愛科學,僅此而已。

補充:科大的總體學風肯定比交大好,科大人看知乎也是藉助開拓眼界的一種方式。難道看知乎的人學習就不好?


首先,中科大歡迎所有出國、創業和找工作的同學報考。
中科大是中國幾大名校中最年輕的一所。但是它的成熟度遠超部分人想像。並不是只有想做科研的人才能來這裡。無論你想在任何國家做任何工作,中科大都是足夠好的入場券。

【USTC絕不只是一所僅供大家科研/出國的學校。】
請所有USTC的校友們、特別是老校友們清楚自己的宣傳對一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USTC不是/不該是US Train College了。

再來談中科大和上交之間該怎麼選。
毫無疑問,兩者都是很優秀的大學。如果你是會把握機會的孩子,你選擇任何一所學校都不會後悔。
看物理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中科大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看CS/EE領域,中科大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學院一直是工科強項,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學習環境/科研環境。校內的創業隊伍也越來越多。比如世界語言技術最前沿的科大訊飛就是從最初的幾個學生開始壯大的。
上交的CS/EE也有不俗的實力。上海有著比合肥多的多的城市資源。地理因素對找工作/實習影響還是很大的。

最終的取捨還是應該根據個人情況決定。


答案基本都是中科大的同學們在頂母校,交大人還沒有出來說話的,題主你可看出來了此間的意思? 曰_曰


沒有影響。


「中國科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近平同志在2014年3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人大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親愛的年輕朋友:

你正當豆蔻年華,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擇。如果你擁有遠大的理想,嚮往自由寬鬆的環境,勇於拼搏,敢於創新,渴望成功,我們謹代表海外萬餘名科大校友邀請你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將是你人生中最明智的選擇。

中國科大,一座科學的殿堂,一所傳奇的學校。

自然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英國《自然》雜誌與美國《科學》雜誌曾稱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招風的大樹」,認為「在中國最令人鼓舞的學校要數中國科技大學了,它的蓬勃朝氣與成就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是「中國科技精英的搖籃」。

自從1958年建校以來,這所年輕的大學的學子們就不斷書寫出一個又一個傳奇。雖然科大的第一批學生1963年才跨出校門,但迄今他們中間已有四十多人當選兩院院士,是同期本科畢業生中當選院士人數最多的大學。科大學子趙忠賢院士在超導領域作出了為全世界所矚目的成就;曾經榮獲國際湯姆遜紀念獎和海外傑出華人物理學獎的朱清時校長,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只有45歲,是當時最年輕的當選院士之一;獲得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計國楨研究員也是科大培養的學生;科大學子也為國家的「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如今,總裝備部的數位將軍就是科大校友。在海外,穎志堯校友擔任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副總裁,開創了華人擔任跨國公司高層主管的先例;63級校友,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陳以龍博士,以其在機器人控制領域的突出成就而被任命為通用汽車公司亞太地區首席科學家。

改革開放後的新一代科大校友更是群星璀璨。

科大畢業生的優異素質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可,成百上千的科大海外校友在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大學或學術機構任職,科大學子的身影遍布每一所世界名牌大學。三位科大校友先後獲得海外傑出華人物理學獎,其中之一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的文小剛博士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被認為是大陸學子中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選之一;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教授舒其望博士,就任該校應用數學系系主任時年僅40歲,是改革開放以來擔任美國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陸留學生;任教於伊利諾依大學的宋曉東博士關於地球內核在自轉的驚人發現被《科學》雜誌列為1996年世界十大科技發現之一;少年班校友秦祿昌博士和他的合作者於2000年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碳納米管,被兩院院士評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潘建偉博士在新興的量子通信領域與合作者共同發表的論文,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劃時代巨作一起被《自然》雜誌列為23篇物理學百年經典論文;而30歲的科大物理系博導段路明博士由於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歐洲媒體稱為「原子的上帝」。執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周郁校友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在迅速發展的信息產業領域,科大學子們同樣扮演著引人注目的角色。五筆字型的發明者王永民,863計劃航天領域首席科學家、科大信息學院院長龔惠興院士,令國人振奮的中國第一款通用中央處理器"龍芯"的主要設計者胡偉武教授,聯想集團的兩位年青總裁楊元慶和郭為,這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背後有著一項項激動人心的成果。少年班校友、微軟全球高級副總裁張亞勤博士,31歲時當選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從而成為這一國際權威學術機構百年歷史上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的科學家,另據不完全統計,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中,科大學子在大陸高校中位居鼎甲;而在美國各大名校的計算機與電子工程系任教的科大學子的數量也是獨佔鰲頭。今天,就在科大,年輕的新生代校友劉慶峰博士將863科研成果成功轉化成產品,其核心技術被評為中國掌握的三大尖端核心技術之一,他領導的科大訊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語音合成技術提供商,正在向全球最大的語音技術提供商邁進。在金融領域,眾多科大學子成就斐然。奮鬥在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的科大學子達數百人,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已經回國在證監會、上海股票交易所擔任要職或投資創業。

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

年輕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在為期十年影響深遠的中美聯合招收物理學研究生考試(CUSPEA)總共錄取的917名佼佼者中,科大學生共計237位,在全國高校中高居榜首;在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統考中,科大學生的通過率和優秀
率連續八年排名全國第一。今天,在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頓、柏克利、康奈爾、杜克、耶魯等諸多世界名牌大學裡,已知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總人數在大陸高校中無出其右。

近幾年,科大每屆本科畢業生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獲得國外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如果將到國內各個名校和中科院讀研的人數統計在內,則進一步深造的比例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這兩個比例在全國高校中均是首屈一指。每年進入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
,哥倫比亞,耶魯等世界名校的學生達上百人,在相關專業錄取的中國學生中,科大學子往往佔據半壁江山甚至包攬全部全額獎學金。進入科大意味著你的一隻腳已經踏進入了世界名校的校園。

所有這些奇蹟都是以科大極高的成才率為標誌的,而極高的成才率完全來自於科大獨樹一幟的學風校風,完全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和高質量的基礎教育!

「奔清華、赴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科大學生學習之勤奮、競爭之激烈早已廣為人知,直到今天科大優秀的學風和校風仍然是高校中最亮麗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因此科大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博命」的大學。科大,並沒有和其它一些兄弟院校一樣身處國家的政治或經濟中心,失去了很多在新聞媒體上頻頻曝光的機會,但是科大由此得到的淡泊寧靜、埋頭做真正重要的事情的環境,相比之下更珍貴,更重要。

年輕的科大所表現出來的自由活躍、大膽創新自建校開始就一直是中國高校的一面旗幟,很多教育改革都起源於科大。到今天才被部分高校採取的不分專業招生,自80年代開始就是科大的錄取原則。科大一貫實行極為寬鬆的轉系政策,給予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在科大,本科生進實驗室參與科研工作與知名科學家進行直接交流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國內高校中獨一無二的學術傳統和氛圍使得科大畢業生在學業與事業上特別容易成功。

科大一直堅持精英化的教育模式,注重教育質量,大批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導長年堅持為本科生上課,這在國內高校中極為罕見。科大的教育體系注重數理、計算機和英語基礎,強調學科交叉和前沿性創新性,提倡個性化、寬口徑培養。科大基礎教育一向遵從「寬厚實,高新難」的原則,一系列要求高、難度大的數理課程挑戰著聰明勤奮的科大學子們。萬丈高樓平地起,堅實的數理功底正是眾多科大學子在信息,金融等諸多領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科大還素有「機器人足球之鄉」的美譽,在國內外賽事上屢創佳績,這體現了科大學子紮實的理論基礎,極強的動手能力,豐富的創造力以及可貴的團隊精神。所有這些都使得科大學生不僅受到世界知名大學的格外青睞,也讓國內外各大公司對科大的學生情有獨鍾。近幾年科大畢業生的就業供需比例高達1:7,部分專業的供求比例更是高達1:65。

與出類拔萃的教育質量相得益彰的,是科大同樣出類拔萃的科研水平。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科大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已經連續三年名列中國高校第一;根據中國國家科技部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科技大學發表的納米相關論文在從事納米科技研究與開發的所有機構中,居世界第二,以3篇之差排在世界名校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後,為中國在這一新興領域爭得一席之地,獲得了高度讚揚;科大獨具特色的、關係國計民生的火災科學研究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被SCI收錄的學術論文在同類機構中居世界第二位。納米、火災科學與量子計算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具有世界水準的研究領域,科大在衝擊世界高水平科研領域方面為祖國做出了卓越貢獻。

多少次,夢回母校,那裡曾是我們揮灑汗水憧憬未來的地方,那裡也是我們尋求挑戰超越自我的開始。在科大,我們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我們結下了終身的友誼。我們永遠熱愛母校,為有幸成為科大大家庭的一員而深感自豪。

親愛的年輕朋友們,大學四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最寶貴、最值得回味的時光,同時也應該是你我一生中最有收穫的時光。不浮躁、不短視,掌握豐富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堅韌的品格,為自己遠大前程蓄勢待發,正是一個有志青年所應該具備的正確態度。年輕的你,難道不想成為這個精英輩出的大家庭中驕傲的一員嗎?

我們代表萬名科大海外校友歡迎你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家庭,這將是你終身受益的新起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海外校友基金會管理委員會

誤區一、中科大近年的排名一直下滑
事實上,目前流行的大學排名主要有兩種,一種以學校規模為主要評價指標,一種以學校質量為主要評價指標。在99年後的全國擴招大潮中,中科大「頂風作案」,堅持不擴招不合併,建精品大學,辦精英教育。
故在前一種排行榜中通常跌出前十,但是在後一種排行榜上,經常穩居前三,尤其在國外科技界享有較高聲譽。在參考大學排名時更要審視大學排行榜的科學性。教育部從不贊成給大學排名,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學校也對大學排名有自己的保留意見。
另外,科大的保研率也一直名列前茅,2016全國高校保研排行榜中,科大排名第三,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誤區二、中科大是好學校,但是我想去大城市
首先上大學並非就業,對充實一個人的頭腦來說,大學的知識是最寶貴的財富。科大畢業生擁有全國最高的深造率,少數選擇就業的同學均佔據著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的重要位置,在工作選擇上還有進入高校任教或中科院各研究所繼續科研工作這樣方便優越的途徑,選擇餘地及就業質量不遜色於國內任何一所重點高校。
此外合肥作為全國科教城,園林綠化示範市,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物價便宜,非常適合居住。在眾多省會城市的美麗程度上絕對列居全國前列。最後學生的大部分生活主要還是圍繞在學校內,見識是否廣泛,能力是否加強,城市並不是決定因素,學校的校風和個人的勤奮才是最主要的,在安徽考生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科大,離北京遠,但是離紐約近」。

腫鍋咳血妓術大學,又名合肥科學與技術大學,簡稱肥科,對,南七技校也是我們。因為就業不好,只能出國,本科出國率都高於60%,歡迎所有有志成為海龜的學子報考。

  我們據說也是美帝各高校最認可的品牌。據統計,中科大已向海外高校「輸出」了近千名教授,其中,「美國兵團」最龐大,有777人。像哈佛的庄小威和尹俊,斯坦福的駱利群,普林斯頓的李凱,麻省理工的文小剛、耶魯的童瑋……有這樣的學霸團撐腰,哪個敢輕易打回你的申請


在美國西部,有一所獨特的大學,相比哈佛等美國著名大學,她顯然是一所年輕的學府,但她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培養的學生為她贏得了超群的社會聲譽。在規模上,無論是學生數還是教師數,她絕對是一所小學校;在學科上,主要以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學科門類並不齊全;在辦學理念上,她特彆強調基礎,本科生課程中數理課特別多,大多數學生對研究有濃厚的興趣;在學風上,這裡的學生習慣於挑燈夜戰,鑽研學問到忘我境界,他們相信一個簡單的公式:「努力=成功」。這就是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這裡是錢學森、趙忠堯等我國著名科學家的母校,前後出了2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世界最著名的大學排行榜之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上排到過第一的顯赫位置。

在我國,中國科大無論是規模、特點、辦學理念,還是學科設置、學風醇厚,都與加州理工學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雖然中國科大的學術成就還不能和加州理工學院相媲美,但長期以來,中國科大始終堅持「質量優異、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的辦學方針,既不盲目擴招,也不盲目擴大學科領域。在全國最好的十多所大學中,中國科大的學生和教師數最小,學科設置最集中,數理等基礎性課程在全國高校中最重、最全面,也是全國高校中最先開展大學生研究計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大學,因此,社會輿論早給中國科大冠以「東方Caltech」之美譽。2000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曾由衷地稱讚說,中國科大是一所小規模、高質量的「精品」大學。面對學生數和教師數等規模數倍於中國科大的國內兄弟院校,科大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所創下的業績,始終是一流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50年以來,一直堅持保持適度規模"不擴招",1999年以來,本科招生數始終穩定在1860人左右。學生進校之後,專業可任意選擇,真正的精英教育。
2001年,清華招2200,華科招2000,中科大招1800。
  2014年,清華招3372,華科7300,中科大招1950。
  為啥堅持不擴招?有人打趣道:這是因為禮堂只有1800個座位,再擴招開學典禮就沒地方了。
  當然,不擴招的真正原因還在要保持教學質量,也跟校領導堅持的理念有關。老校長朱清時說過,「每一所大學都應該有一個『極限容量』,一個班級有20-30名學生,那麼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會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機會;如果是40-50人,就已經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如果再多,上課就變成了『報告會』」。

除了學術領域,在市場打拚的中科大學子也一樣搶眼。在中國的IT業的版圖上,中科大的校友竟佔了半壁江山。像聯想的楊元慶,神州數碼郭為,百度總裁張亞勤,中星微電子的鄧中翰,五筆漢字輸入法的發明人王永民,清華紫光集團副總裁郭元林……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少年班,研究生畢業後,31歲就被授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33歲回國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該院首席科學家,真學霸,在商場也要跳級走啊!

  一流名校: 中國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50多年來,在不事張揚中勵精圖治,敢為天下先,在全國首創少年班和第一個研究生院,率先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建設高校中唯一的國家大科學工程等。鄧小平同志批示:「據我了解,科技大學辦得較好,年輕人才多,應予扶持」。

  名師執教 中國科大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凝聚了一支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一流師資隊伍,先後有9位「兩彈一星」元勛和150多位院士在校任教。目前,有兩院院士3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79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6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30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2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6人,各類國家級創新團隊20個。

  科研實力 中國科大是唯一擁有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實驗室的大學,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41個二級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理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一,理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100%。2000年以來,在兩院院士評選出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中國科大有9項成果入選,名列全國高校之首。近5年來,在單分子物理化學、納米和材料科學、量子信息和無線通信、高溫超導材料、火災科學與防治技術、生命科學、極地研究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每年在國際上發表的科技論文數及被引用情況一直居國內高校前列。

  英才校友 中國科大1963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已有53名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本科畢業生當選院士的比例高達1‰,為全國高校之冠。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成為我國科技領域的中堅。1983年我國自主培養的首批18名博士中,有7人為中國科大培養;先後有39名博士生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居全國高校第二;據國務院學位辦統計,科大博士生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數居全國高校第二。

  學風純正 中國科大學風在全國高校中有口皆碑,享有「學在科大」的美譽。科大不浮躁、不跟風,腳踏實地,奮發向上,始終保持著勤奮學習、理實交融的優良學風,就像一座熔爐,潛移默化日積月累鍛造成就著她的學子。

  個性培養 中國科大尊重學生個性、特長和潛能,注重寬口徑培養,鼓勵個性化發展。在學期間,學生有多次機會自主選擇學科類以及專業,在高校中率先為學生建立了開放公用的大型教學實驗中心,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大學生研究計劃」,進入中科院研究所的實驗室,能直接體驗從選題、立項到研究、結題全過程的科研實踐。學生社團常年舉辦機器人足球賽、軟體大賽、科學考察等各類活動,激發科研興趣,鍛煉動手能力。學生機器人代表隊在全國大賽中一直名列前茅,並多次代表國家在國際上參賽獲得佳績。


  出國深造 中國科大畢業生就業、深造的前景十分優異。本科生畢業時讀研率達到70%以上,在國內高校中獲得國外大學全額獎學金資助出國留學的比例最高,近年來留學校友紛紛回國創業,報效祖國。

  最好的教育呼喚最好的學生,最好的學生需要最好的教育。我們真誠歡迎並期待廣大優秀中學畢業生加入到我們的行列,共同把中國科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求解「錢學森之問」,實現「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的宏偉目標!

。。。
本科畢業生平均每1000人中就產生1名院士和700多名碩士、博士,比例居全國高校第一。畢業生中還湧現出20多名國防科技領域的將軍。在歷年評選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作為科技界、科技創新企業界青年才俊代表,中科大畢業生連續多年榜上有名,也是獲獎人數最多的高校之一。另外,在國際學術界,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獲得全美大學發明家競賽大獎等榮譽的中科大畢業生,也是全國高校最多的……


在中國,只要提及少年班,相信絕大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中科大少年班。

1978年,為了儘早彌合「文革」所帶來的人才斷層,在李政道等著名科學家的支持和倡導,以及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下,中科大創建了少年班,招收未到大學入學年齡但智力早慧的學生。

算起來,如今的少年班行將進入她的「不惑之年」。

在將近40年的時間裡,中科大少年班的人才培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從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到美國科學院唯一「70後」中國大陸華人院士庄小威,從科技界到產業界,少年班學員在不同領域都做出了傑出貢獻。據統計,截至2014年,中科大少年班在36年間,僅教授就培養出200多人。

。。。。。。。
安徽省合肥市南七技校,是中國最好的技校之一。位於漂亮的合肥市區,四季氣候宜人,人民富庶。美好的環境造就了中國最牛B的技校:合肥南七技校。為中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技工人才。

學校在民間有一非正式外號,叫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方名稱為安徽省合肥市南七技校,希望大家不要被民間的外號所蒙蔽,這只是一所技校。

合肥南七技校從1963年有首屆畢業生到2008年,僅有46名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本科畢業生當選院士的比例1‰,僅為全國高校第一。1983年,我國自主培養的首批18名博士中,僅7人為南七技校培養。

南七技校的畢業生,每年僅有20%+能找到工作,剩餘的70%+或被迫保研,或在國內待不下去、被逼拿著獎學金逃去美國等國家(故USTC又被稱作United States』 Training Camp)。

「獎、貸、助、補、減」助學體系,僅覆蓋了在校本科生的70%左右,「決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是南七技校對社會的鄭重承諾。

南七技校作為中國科學院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我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實驗室的高校、唯一得到「211工程」、「985工程」、「知識創新工程」三大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感到壓力很大。

以下是各領導人對這所學校的評價:

1,鳳凰衛視總編輯兼首席評論員阮次山: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近中華而後首推中科大。

2,鄧小平理論:「一定要辦好科技大學! 」 (1975年) 「科技大學辦的好,年輕人才多。」(80年代初)

3,江總:建設一流大學,培育一流人才。

4,胡總: 科學家的搖籃,中國人的驕傲。

5,吳委員長: 北有清華,南有科大。

6,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美國人眼裡她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只是有點太理科化了。

7,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是她改變了我對中國大學的看法。

8,李政道: 桃李天下,教育數科大。

9,丁肇中:上學去清華,讀書到科大。

10,楊振寧:中國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學。

11,《科學時報》:紮根科學的沃土:根深葉茂,人才輩出。

12,美國《科學》雜誌:中國最具魅力的大學。

13,英國《自然》雜誌:中國最令人激動的大學。

14,江蘇姜堰中學特級教師:考科大?你可要想清楚了,事實上真正能從這個學校全身而退的也就不到20%的學生。

15,華為總裁任正非:諾大中國,也就科大還容得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16,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

17,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中國大學裡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18,香港《亞洲周刊》:這個學校和中國其他大學很不相同,她根本就不象是一所中國的大學,在這裡你依稀可以看到一些加州理工的影子。

19,德國《法蘭克福彙報》:一個國家,一面旗幟,一所大學。(在科大潘建偉教授的研究成果被歐洲物理學會列為「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後發表了這篇以此為主題的熱情洋溢的評論)

20,美國〈華盛頓郵報〉:真的難以想像,在中國還有如此令人震驚的大學。(這個報紙對華一向不太友好,可在其評論潘教授成果的時候,也不吝溢美之詞)

21,復旦大學一教授:一看這些孩子,就知道是學習的。

22,西南科技大學代表團的一成員:中國科大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之快,在外人看來幾乎是無法想像!真的想不到還有如此勤奮的學生。

23,《中國青年報》:中國最有進取精神的大學。

24,〈南京晨報〉:「中科在國內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其在仔細分析中國大學格局以後作出上述結論)

25,〈中國教育報〉:中國科大的學生緣何熱銷。

26,微軟全球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張亞勤:我只招科大的研究生。

27,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中國的所有大學中,最令人琢磨不定,也最有可能出現奇蹟的就是中國科大。(註:2004年12月17日,第三屆華人數學家大會在香港
召開,這次盛會的主席就是今年55歲的美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一代幾何宗師陳省身先生去世之後,丘成桐作為新一代華人數學家的傑出代表,在這次大會期間備
受矚目。至今在華人中,只有兩位數學家分別獲得過數學界的最高榮譽—數學沃爾夫獎和菲爾茲獎,他們就是陳省身和丘成桐。)編輯於 2015-11-26


至少我的高中同沒有想去合肥讀書的。,,


單從混物理圈來看的話選科大無疑了,我敢說全國沒有第二個學校物理圈能那麼昌盛的,尤其是北美物理圈(你們感受一下隨便挑一個美國的物理系裡面一半中國人是科大是什麼感覺么?)。其他專業不好說,我只能說上交的物理其實也是不差的,上交也有像xiangdong ji這樣的牛人可以跟,只不過人家基本都在maryland罷了。


上交大是前領導人的母校,比不了的。何況又在上海。本來我認為復旦是上海最好的大學,眼看著,上交大就超越了。只要上面給錢,大學提升實力太簡單了,多聘些牛人,多設一些碩士點、博士點,多蓋些樓,不就行了么。


作為曾經校友,看到很多校友安利式的推銷,來稍稍對沖一下。
我的看法是這樣,死讀書讀死書的話,哪裡都無所謂。
如果你是勵志科研狗,願意板凳坐得十年冷(此句出自你的爵士人生),願意4-9年與手結緣,在人文沙漠里結識一群遊戲jerk,GT之後去全美50左右高校深造,運氣好的話十年後回到母校,封新千人,160平豪宅,xx萬年薪,娶皖南迷妹,去吧少年!
如果你還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要做科學家,有可能還會走向工商業,製造業,或者萬眾創新,或者你想在年輕的時候有個看起來相對decent的裝扮和妹子,或者你想有一個廣泛的校友資源,你沒做科研而且希望職場中有人提攜,或者畢業後你想在大城市裡能聚起十個同學小聚,抑或你想滿足一下作為校友的虛榮心,請選擇另一個。
最後,用來自魔都的圖片來告訴你,如果上科大,你必須出國,沒有第二條路,而且憋回來了!(圖片來自朋友圈,侵也不刪,你咬我?)


為何科大被當做只培養搞科研的人~~我覺得科大帶給我的是深入學習的能力,而不是浮於表面


劍橋大學在小城劍橋,倫敦都會大學在倫敦,你選哪個?因為合肥和上海的區別就放棄中科大是一種短視。


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啊。當初北京不要中科大的時候你們那些地方都哪去了?深圳哪去了?上海呢?河南呢?那些發達城市有人要嗎?沒人要!合肥要來了,現在科大混出點東西了,大家又開始眼紅說在合肥拖了後腿。應該在深圳等發達城市。各種說合肥資源不好地理位置不好這個那個的。那麼請不要來科大。北大清華復旦歡迎您。


題主想專心讀物理而不是想讀完大學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的話,去科大吧。科大可能總體實力沒有交大強,但是理學方面還是頂尖的,物理系在科大的重要性不低。對比交大,主要的學科是船機電農和金融,自然物理的比重就低了。但是如果題主的家人想你踏實找一份工作的話,我的建議是別念物理,物理學在國內好不好找工作大家心裡都有數,合肥和上海的差距也是明顯的,即使是國內院校普遍缺錢的情況下交大的條件也比科大好,更不用說交大的好專業在國內的水平了。想做科研是好事,不過在國內搞科研,還要根據你的家庭情況和你的決心來定。國內真正搞科研,還是要熬過本科的,研究生能不能接觸到都不一定,除非你非常牛逼。要搞關於物理的科研的話你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家庭基礎來支持你在國內念完研,最好能支持你大三之後出國留學,才能真正接觸到科研的東西。


影響不大。兩校差不多,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
據中科大網站:大氣探測和氣候環境實驗室 LAOCER

經過認真組織和精心策劃,本實驗室科普點為參觀者準備了豐富的視頻講座、展板,開放了部分科研實驗室,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為來訪民眾介紹了大氣光學、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相關知識,幫助大家感受科技魅力,了解最近科技進展,享受健康生活。
為了提高孩子們對科學技術的嚮往和學習興趣,科普點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小訪客安排了多角度點播啟發式科普教學。在參觀完實驗室後,孩子們在志願者陪伴下,開動腦筋,探索大氣科學前沿。在這裡,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下聆聽志願者的講解,紛紛表示「要學習一個」。一位小朋友用英文喊出了他的心聲:「Excited!」
九三學社的一些老科學家們也來到了我們科普點,他們身經百戰,見得多了,仍被志願者劉東陽、張奡祺精彩的講解所吸引,一位老科學家激動地說:「他們不來這裡太遺憾了!這麼好的科普活動要大力宣傳,回去我也給你們宣傳宣傳,這裡就人山人海了。」臨走時還意猶未盡的說,「不虛此行啊!」
一位去過很多西方國家的外國人也在本實驗室科普點前駐足觀看,志願者陳逸倫向其講解了本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大氣科學方向的最新進展。她聽後表示,「你們有一個好,在科研方面跑的比很多西方學生都快!

你說影響大不大?


推薦閱讀:

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上海 | 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