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可能到達NASA發現的另一個地球嗎?
算了,底下的答案真是誤人子弟。
目前,唯一行知有效的宇航方式仍然是化學火箭(當然還包括太空外電火箭等其他新技術,比如太陽光壓推動),通過牛頓定律的反衝來實現宇宙航行。但是火箭有個定律,也就是最終速度,和火箭的推動劑質量成指數關係,推動一個物體從初速0到10公里/秒和從0到20公里/秒,後者所需要的燃料可能是前者的100倍!指望火箭推動物體到近光速,整個銀河系的質量當做燃料都不夠!
附錄:化學火箭燃料質量M,火箭載荷質量m 與火箭最終速度v,在不考慮空氣阻力下的近似公式:
(m/s)
最終速度10km/s, v=10000m/s, M1/m=e^510-1=147.413
最終速度20km/s, v=20000m/s, M2/m=e^105-1=22024.5
最終速度20萬km/s(2/3光速),v=2e8m/s, M3/m=e^100,000-1 算不出來~
M2/M1=148.5, M3/M1=無窮大!
如果可控核聚變得以實現,那麼可以考慮使用可控核聚變產生高速粒子來實現高速運動,這是未來比較可能的星際旅行的方式,即使這樣人類仍然需要積攢足夠的氘氚,提煉時間曠日長久。一種可能的方式是一邊飛行一邊收集氫原子,不過這個具體怎麼實現還遠得很。
另一種可能的方式,是在地球上使用巨大的激光發射器照射宇宙飛船。使用光推動宇宙飛船飛行,也就是光子火箭。同樣這個面臨巨大的能量來源問題,同時光傳播能量隨距離二次方衰減。即使是激光在遙遠的地方功率也會大打折扣。也許開始還能加速,後面就聽天由命了~
1. 至於曲率驅動和蟲洞。目前這個只是想像中的。曲率驅動的物理目前還處於概念階段,具體怎麼回事根本就不清楚,怎麼使用就更是天方夜譚。另外,宇宙的總體曲率為0,在宇宙中穿行,曲率根本就沒有推動力,別把三體里所謂的物理當做事實!
2. 至於反物質,目前全世界的反物質產量大概在十萬個反物質粒子的量級,換句話說就是10^-15克。為了這些反物質,超級加速器使用數十億美元轟擊粒子,然後保存時間不過0.1秒。。。要想產生阿司匹林大小的反物質並保存,現有技術花費時間比大約宇宙誕生還要長。
3,蟲洞,需要的是在高維空間對維度進行摺疊,但是目前沒有任何實驗證據證實高維度的存在,物理學家引入高維度只是出於統一所有的力學理論的動機,但是這些維度是否存在,目前根本沒有證實。
最後一句話:
不要把科幻和理論模型當做事實!
轉自鳳凰新聞,人類該如何到達第二個地球?
2015/07/24 18:36 鳳凰科技
開普勒452b
鳳凰科技訊 7月24日消息,今日凌晨,美國宇航局公布了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新發現——開普勒452b,一顆目前為止各方面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
它只比地球大60%,和母恆星的距離非常接近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是一顆岩石行星,所有的這些都指向一個可能——這顆地球的孿生行星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和生命。
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可能」,由於不是抵近觀察,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所能做的工作其實並不多,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發射一個像「新視野號」探測器一類的裝置,到開普勒452b附近去一探究竟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開普勒452b到地球之間的距離:1400光年,也就是說即使以光速前進也需要1400年才能到達。人類目前製造出來的最快飛行器是1976年發射的太陽神2號太陽活動探測器,它的速度高達70.22千米/秒,太陽神2號的速度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它離太陽足夠近,直接運行在水星的軌道之內,作為向太陽系外發射的探測器,速度最快的自然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它的速度是17.06千米/秒。
即使是以70千米/秒的速度來看,與光速的30萬千米/秒相比仍是太慢,僅相當於光速的1/4286,太陽神2號需要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開普勒452b,旅行者1號更是需要三千萬年才行。那麼,有沒有什麼黑科技能幫助人類在短時間內抵達開普勒452b呢?
核聚變引擎
是指利用核聚變產生動力,推動火箭前進。在核聚變反應中,核子被迫進行聚合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2009年12月,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認為這種技術,有可能在數十年之後實現。
一旦科學家掌握了受控核聚變,那麼他們將控制反應中產生的帶電粒子,並讓它們從噴口噴射而出。從核聚變反應堆噴出的粒子能使二級火箭的速度達到光速的12%。核聚變火箭推進的宇宙飛船同採用核裂變火箭推進的星際旅行類似,能很快地飛抵最近的恆星系,但卻沒有更多潛力可挖。
12%的光速雖然是一個很可觀的速度,但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來說仍然太慢,如果燃料足夠,核聚變引擎可能會帶我們花數十年的時間到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但到達開普勒452b則需要一萬多年,這還沒有考慮漫長的加速和減速時間。
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名符其實的黑科技,最早出現在美劇《星際迷航》中,最初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後來理論物理學家米給爾·阿庫別瑞在1994年提出以他為名的阿庫別瑞引擎,使得超光速航行變得可能。並且不會違反廣義相對論中「沒有物體可以局域地比光速還快」。由於原理相近,人們也把阿庫別瑞引擎稱為曲速引擎,這個概念也在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中出現過。
阿庫別瑞提出,可以製造一種能夠令前方空間收縮而令後方空間膨脹的引擎,以空間的「變形」來推動飛船前進。由於空間膨脹的速度沒有任何限制,所以這種飛船的乘客可以感知到自己的速度超過了光速。如果能夠實現,飛船將會是被一個「曲率泡」裹挾著前進。它在本地參考系內沒有任何加速度,也就不會受到廣義相對論的速度制約,而且不會出現時間變慢等相對論效應。假如有一艘這樣的飛船以單程兩星期的速度飛到潘多拉再回來,其乘員的年齡將比出發前增長四星期,與留在地球上的情形一樣,不必擔心發生所謂的「雙生子悖論」。
2012年,物理學家哈羅德·懷特(Harold White)透露了一個堪稱驚天動地的消息:他和他的團隊正在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超光速引擎。駕駛裝備著這種引擎的飛船,從地球飛到電影《阿凡達》(Avatar)中的潘多拉星球,僅需要幾個星期而已。不過他們公布的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實物模型。不過懷特表示,一旦曲速宇宙飛船真正面世,只須兩周便能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南門二。南門二距離太陽約4.37光年遠。按照這個速度推算,1400光年也只需6年多的時間即可到達。這比新視野號到達冥王星花的時間都要少。
反物質引擎
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了存在反物質的假說,認為存在和構成普通物質的基本粒子質量相等但電荷相反的基本粒子,並有由這樣的基本粒子構成的反物質。僅僅4年後,這個假說就得到驗證。由於反物質和物質如果相遇,將會湮滅,正反物質的質量將全部轉化為能量,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釋放巨大的能量。反物質發動機的好處是反物質的湮滅可以自發產生,不需要象核發動機中的核反應那樣需要許多條件,所以就不需要很大的反應堆,可以減輕飛船重量。
就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物理反應而言,這是效率最高的燃料。正反物質湮滅所釋放的能量巨大,是氫氧化學反應的1百億倍,太陽核心熱核反應的300倍。一片阿司匹林那麼大的反物質同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足以讓一艘飛船巡弋數百光年。
據科學家測算,以反物質為動力,飛行器的速度則可接近光速,在宇宙空間中可以以光速的70%飛行,那麼到達開普勒452b的時間需要2000年。這對人類來說仍然太過漫長,不過足夠我們到太陽附近的一些恆星做星際旅行了。
蟲洞
蟲洞是在廣義相對論中容許存在的一種特殊結構,它可以把時空中的兩個點直接連接起來,不管這兩點在空間距離上或時間間隔上相距多遠。對它的簡單理解,就如同一張紙上相隔較遠的兩個點,通過摺疊將兩點重合在一起。
利用蟲洞的特性,我們就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遠距離的空間旅行,或者進行時間旅行。不過,我們還沒有在天文觀測中找到蟲洞存在的實驗證據。在理論上也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例如,製造和維持蟲洞可能需要具有負能量的物質。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認為,蟲洞就在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難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如同在3度空間中,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而比分子、原子還細小的空間則被命名為「量子泡沫」,蟲洞就存在於其中。不過,霍金表示,這些隧道小到人類無法穿越,但有朝一日也許能夠抓住一個蟲洞,再將它無限放大,或許將來也可以建造一個巨大的蟲洞。
如果能真的製造出蟲洞,那麼通過它來抵達開普勒452b顯然是最節省時間的方式,像《星際穿越》一樣,可能坐一站公交的時間就到啦。創建於 2015-07-24
真的,一點都不用懷疑,現在的科幻甚至神話都會是將來的科技,就比如以前的神話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不都成了現在的科技,而換成現在,移民系外星球這種想法是完全能在將來實現的,只要人類在此之前沒有走向滅亡。而且,為了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人類一定會移民的。
接下來討論下移民系外星球需要克服的問題(個人想法)。
1.首先要有一定的運送能力。至少要將人安全且在不長的時間內運送到那顆星球,這裡的 不長時間 可以打個冒號,因為高速運動物體的時間流速不一樣,還有可以通過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冰凍的方法(類似星際迷航_暗黑無界中的可汗)等;另外,在我的心中,空間跳轉是最理想的,看過玄幻小說的都能理解,如在《星辰變》《吞噬星空》的傳送陣其實就是在已知目的地空間坐標的情況下實行的空間跳轉,星際迷航中也有曲速的方法。
2.要使人類適應新地球的環境。這裡涉及到兩個面,我們一般想到的是改造行星的環境,包括表面的地殼,大氣層等,還有提高新地球的宇宙空間安全係數,這些事情都可以讓機器人來做,(不要小看機器人,機器人不一定是不能自我更新的死物,而且機器人也不一定是人類大小級別的,我想當人類完全透徹 場(包括電磁場,強相互作用力與弱相互作用力場,重力場即萬有引力場)時,能深入利用場這一物質,行星級別,恆星級別,甚至星系級別的太空機器人都可以製造出來,那時機器的能量來源甚至可以由數萬恆星核聚變來提供)。
回到剛才的問題,我們一般只考慮到通過改善外界環境的方法來解決環境不適這一問題,其實我們也可以改變自身來適應外界,我們可以提高自身的抗逆能力(就像我們通過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抗鹽鹼能力一樣),還有如海賊王里的草帽海賊團船匠弗蘭奇,作為人造人,(因為是動漫所以有些詼諧的地方)他的抗炎、抗寒、抗輻射等等抗逆能力還是非常令人心動的,雖然裡面沒有提到,其實就儼然是跟終結者一般,是生命與非生命的結合體。相比之下,反而鋼鐵俠就顯得不夠完善,人類孱弱的身體是受不了那種高負荷行為的,比如時刻高強度超重。
3.還有些不穩定因素,比如外星人的介入等,就不是我能預測的了了,但我相信外星文明的發現會讓人類空前的團結,我可不相信外星人都是友好的,外部威脅致使內部一致,就像近代日本侵略中國,讓對立的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一起將日軍打出中國國土,還有歐盟也是在蘇聯與美國的刺激下形成的。
最後謝謝小夥伴們提出建議和疑問,我們可以一起討論。(這是我第一次寫…)
畢竟事是1400光年,或許那個星球已經不存在了,距離太遠,就算可以冬眠1400年的話,也不一定能到,因為我們還沒能達到光速,如果有蟲洞的話,一切皆有可能(☆_☆)
有了坐標就有希望,對不。
推薦閱讀:
TAG: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地球 | 天文學 | 宇宙 | 奇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