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絕症病人減輕心理壓力?

相關問題 對於癌症晚期且不久於世的患者,家人朋友可以做什麼事使其心安?


受邀,我是一個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志願者,說一點不專業的經驗。


絕症病人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而且是旁觀者無法體會的。尤其是最初知道自己患絕症之後,往往都會想不通:「為什麼偏偏是我?」隨後開始自暴自棄。很多人會並發抑鬱症。

作為志願者,我和幾位臨終的老人,得骨癌的孩子,還有一位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未處於發病期)、有家族史的骨癌且並發抑鬱症的姐姐打過交道。下面結合我和醫生、心理諮詢師交流以及具體的事例說點建議:

  1. 絕症病人的心理干預(可查臨終關懷,姑息治療等等)其實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港台做得比較好,醫生、心理諮詢師、社工、志願者、律師、宗教團體、家人、朋友各盡其責。大陸剛剛起步沒幾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08年初才成立,此前有大學生團體在做類似工作,某些城市有試點醫院或病區)。但即使作為沒有專業知識的家人/朋友/志願者,能做的其實也很多。
  2. 絕症病人往往覺得自己被貼了標籤,因此隔離人群。作為家人/朋友/志願者,發揮的就是陪伴和傾聽的作用。特別是家人和朋友,是病人親近和信任的人。各種團體讓病人有歸屬感。當病人覺得自己沒有被貼標籤,沒有因為得絕症而被遺棄,最初的階段就過去了。
  3. 絕症病人由於身體原因,往往不便出行或工作,社交圈變小,生活空虛。你應該鼓勵他/她發展/重拾愛好參加團體活動。我去看望那位姐姐時,她也說到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生活無聊(抑鬱症典型癥狀,且她因病不再工作),我鼓勵她重拾鋼琴和日語學習,建議她多參加教友活動(她信主),我覺得這些對她的情緒穩定都起了作用。
  4. 如果病人已經有並發抑鬱症,請一定要諒解他/她的各種行為,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和非患者是不一樣的。可以找些書了解一下抑鬱症,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65977/。抑鬱症患者傾向於把事情往消極方面想,這時你要有技巧的往積極方面引導。並且,說服病人,帶他/她去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的心理或藥物治療。需要說服,是因為國內大部分人還對心理治療有成見,比如把精神病等同於神經病,一併用於罵人。
  5. 做好自己的定位,家人,朋友,一般志願者,還是專業的醫生,心理諮詢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6. 說話要有禁忌。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和那位姐姐聊到某新興癌症療法時,發揮了一下理科生的科學思維。從此她不見我了。對此一直抱憾,希望她在天國幸福。

最後衷心祝福!良好的心態可以讓奇蹟發生。我聽說過肝癌晚期無法手術治療的情況下,仍能帶瘤生存二十幾年的例子。

期待看到專業回答。


感謝邀請,讓我又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

父親是個胃癌患者,我有過一些親身體驗。我覺著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每個人一生中得癌症的幾率實際上是驚人的!很讚賞金晨羽成為一個真正的志願者,我要向她(妹子)學習。

一個絕症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不是我們普通人能憑空想像的:

  • 首先是身體的病痛。這種病痛是長時間持續的!手術傷口的疼痛、身體埋管的不適、持續的神經痛、頭暈、嘔吐、乏力、水腫、排尿排便困難等各種手術、化療、放療的不適應癥狀。
  • 心理焦慮和恐懼。從得知患了絕症開始世界變得灰暗了,初始是獲知病情的恐懼和猜疑,然後是每次檢查和治療等待結果的焦慮,如果結果不好會沮喪和消極,看著自己的面孔一點點瘦削,體重一天天輕,頭髮一根根掉,一天天挨著過日子使人絕望。每次治療的不適應癥狀也會加重下個療程的恐懼和心理壓力。
  • 心情煩躁起來,會說些泄氣的話,脾氣變壞。怕和朋友們來往,好像別人得知了病情就會把他當成一個異類,怕成為朋友們議論的中心,「×××得了癌症...」,在朋友那裡已經提前宣判了死刑。
  • 治病要花很多錢,雖然能報銷一部分,但是昂貴的手術費、治療費、醫藥費,一般的家庭也是相當的有壓力。如果已經是晚期,治療只能延緩一段生命,那麼患者有可能傾向不配合和消極抵抗,認為治療意義不大。
  • 作為一個病人,認為自己不能再創造價值,還需要別人照顧。有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覺著自己是個廢人。

絕症病人面臨這麼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疼痛,作為身邊的人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1、我認為要想從心理上減輕壓力,首先要減少身體的疼痛,儘可能通過醫療技術減少身體的不適應癥狀。

2、家人努力提供一個適合療養的環境,把房間改造得適合病人生活。比如病人的免疫力極大的下降,不能碰涼的東西,我們要把家裡所有的金屬都做上軟包,不讓病人受涼;比如在冬天,病人怕冷,要保證室內溫暖,暖器溫度不夠,但又不能吹空調,就增加電暖器吧,還需要配合加濕器,密切關注房間的溫度和濕度;病人的枕頭、被褥、座椅、靠墊都要做些處理讓病人更舒適。

3、除了房間和用品適合療養之外,照顧病人的飲食也很重要。這個時候家人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來,像照顧嬰兒那樣細緻照顧。化療放療沒食慾、經常嘔吐,所以要少食多餐,病人適合吃什麼,怎麼吃容易吸收,能吃什麼補品,藥品的時間和頻次這些都有規矩,不同的患者需求是一樣的,把這些都記下來,形成規律性的飲食。

4、保證順利住院就醫。如果是在大城市大醫院,能拿到號順利住上院是奢侈的事。作為病患的家人,想盡一切辦法在每個療程按時住院,順利完成檢查,減少患者等待的時間。保證交通工具順暢,讓病人更舒心一些。

5、下面是心理的治療了。只要身體沒那麼痛,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大部分病人都能逐漸適應。得知患了絕症這是最嚴重的事,沒有比這個更壞的了,之後的治療是讓情況好起來,還有救治的希望,甚至能康復。所以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對穩定情緒有好處,早日面對現實,配合治療。

6、病人發脾氣、煩躁不安的時候,需要家人的安慰和陪伴,我們要多一些耐心,但也不是一味的忍讓,生病的是身體需要照顧,在精神上要當作正常人對待,對於不理智的想法和行為要說服勸導。鼓勵病人和同院病友保持聯繫,病人之間更容易理解和互相鼓勵,留意搜集康復的案例,讓病人看到有希望在。

7、我覺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幫助,就是幫助挖掘他能貢獻的價值。一旦病人發現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能繼續發光發熱,這能極大地鼓舞人。他不會覺著自己是個負累,會覺著自己的生存有意義,就能激發他求生的意志,從而樂觀地積極配合治療。所以鼓勵病人發現興趣、樂趣、在安全的範圍內和朋友們接觸,在做事中忘記自己是個病人,這是最有效的心理救助方法。


感謝 @金晨羽 的私信邀請
不知道如何答這個問題,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答好這個問題,寫一點非專業看法

人在患上絕症之後,所感受的第一打擊大致相同,及時有心裡準備,知道自己可能是這種絕症,確診後依然會倍感打擊。而第二時段的心態,則完全可以影響之後的生活。
並不是所有的絕症患者都會自暴自棄,有巨大的心裡壓力。這個壓力在第一時段是相同的,而到了第二時段,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豁達,有人頹廢,有人能夠平和的面對所發生的一切。
這和患者的性格還有所處於的年齡段有很大的關係。通常年齡很大的長者,相比於年輕人更能夠以平和,豁達的心態來面對絕症。他們經歷過種種,子女已經成年,自身沒有太多要承擔的責任,在人生的暮年,更能夠看透生死,以平和與豁達的心態走完人生最後的階段。
而年輕人在面對絕症時卻很難讓自己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太多的夢想沒有完成,太多想要做的事情還沒來得及做。面對這樣的打擊,有人選擇了用剩下的時間在拼搏一次,有人選擇了就此頹廢。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之後的人生,人生就會給你之後的生活怎樣的態度。
患上絕症的人有多大的心裡壓力,取決於患病時承擔著多大的責任。所承擔的責任越大,所帶來的心裡壓力也就越大,這種心裡壓力不是患者一個人的,而是整個家庭都有壓力。
相對來說,中年人在患上絕症後所帶來的壓力是最大的,有老人,有孩子,而他們是整個家庭最核心的部分,他們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他們的患病,意味著整個家庭的災難。
老人,年輕人,孩子,所承擔的責任要小很多,他們所承擔的壓力也會相應的小很多
是的,不是所有的絕症患者都在自暴自棄,都在處於痛苦之中。他們中間很多人都表現的很堅強。而人們更多的是憑藉自己主觀對絕症患者的判斷來認為他們很軟弱。當然,自暴自棄的絕症患者也有很多。堅強也好,自暴自棄也罷,他們的這些都沒有必要展現在公眾的眼前。
如何幫助絕症病人接受治療
說一下他們不接受治療的原因吧。治療所帶來的是高經濟成本,而和高經濟成本不相符的是低效果。是的,傾其所有能換來的也是生命短暫的延長,他們不願意給家裡帶來負擔,普通家庭基本很難承受得起這樣的治療費用。他們的想法是,與其拖垮整個家庭,不如自己早點離開人士。雖然這很殘酷,但這就是很多人遇到絕症的真實想法,老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子女增添負擔。中年人不願意讓家庭被自己拖垮。而有的患者家人也會同意放棄治療,這無關乎道德,只是因為殘酷的現實。也許只有這樣的決定,才能成全一個家庭。尊重患者所選擇的,不為了治療而治療,也許這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如果沒有經濟壓力,相信他們是願意主動接受治療的,他們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只是因為現實問題,他們選擇了抗拒治療。還有一種就是自暴自棄的,他們主觀就是不願意接受治療,這樣的患者,除了強制,基本沒有辦法能說服他們接受治療。他們自己已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他人也無力改變。
如何幫助絕症患者減少心裡壓力
第一時間能接觸到患者的就是患者的家屬,一個人被確診為絕症後,所收到的打擊真的是無比巨大的。家人此時要做的,就是給患者足夠的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人並沒有因為絕症而放棄他們。這種支持,不是簡單的言語上的鼓勵,收到這樣的打擊,和他們說任何鼓勵的話語都是無力的,徒勞的,絕症患者第一時間真的很難聽進去這些話。他們的性格也許會變得有些古怪,和平時看到的他們完全不同,家人要做的只是默默的支持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有人在支持他,幫助他們度過最艱難的第一時段。相信他們,家人的每一個默默的關懷他們都能真切的感覺到。
如果患者能夠較好的度過這一階段,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絕症,那麼他之後的生活肯定不會很糟糕。而這第一時段更多的只能依靠患者自身的心裡調節,家人能幫助到他們的,實在是很有限的。豁達與頹廢,就在這個最重要的階段
朋友給予的支持與鼓勵,有時候也許比家人的支持更能讓患者平和的接受,家人所給予的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而好朋友的鼓力更能夠激勵他們,讓他們知道除了家人以外,還有人在關心著他。讓他們少一個放棄自己的理由。
志願者能做些什麼
肯與外界接觸的絕症患者,都是心態不是非常壞的患者,真正心態極差的患者,完全放棄了自己,這樣的患者,志願者是很難接觸得到的。
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在病房裡,同病房還有其他的病人,他不能吸煙,但他依然吸著煙。其他的病人也無法忍受嗆人的煙味。他不顧自己,也不顧其他人,也不聽人勸,這樣自暴自棄的絕症患者,非真實的醫院等地方,是難以見到的。這樣的患者,是不會接受與志願者溝通的。
而肯與志願者交流的絕症患者,他們肯定有較好的心態,可以接受自己是絕症患者這一事實。
@金晨羽 所提到的絕症病人覺得自己被貼了標籤,這個不是覺得,社會本事如此,不光絕症患者有被貼標籤,其它的人群也有被貼標籤。肯與你溝通的人,他們都不會在意這個標籤。你所提到的可能有抑鬱症的那位患者,你在無法肯定她是否是抑鬱症的情況下,主觀認為她可能是抑鬱症,用你的思維方式與她溝通,很難想像這樣的溝通不會讓對方感到反感。也許她並不是抑鬱,只是想一個人安靜的度過剩下的時光。與絕症患者溝通,一定不要用自己對絕症患者的理解去與他們溝通。永遠不要去猜測他們在想些什麼,不要去猜測他們需要怎樣的幫助。重點在於志願者能給絕症患者怎樣的幫助。雖然你能給予的,並不是他們需要的,只要是真心付出,他們會很樂意與你交流。也許你從一個絕症患者那裡學到的遠遠要比你在他們那裡付出的多。
我認為,志願者可以去和絕症患者的家人進行溝通,幫助他們的家人減輕壓力。尤其是患者家裡有十幾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家庭遭遇變故,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他們的心態還不夠成熟,無法處理這樣的事情。加上家裡有病人,他們往往在家庭中處於暫時被忽略的位置,他們的心裡壓力,更值得去關注,他們更需要與人溝通,如果有志願者能去與他們溝通,幫助他們排解壓力,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對他們的人生會有質的影響。
如何幫助他們,真的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只要願意與他們溝通,不是出於同情,憐憫,真心去與他們交流,用平常的態度,讓他們感覺到你真切的關心,能幫到多少真的不那麼重要,出於真心去關心了他們,做了你能做的,這就足夠了。
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沒有個例能代替所有。
生命與情感,人最堅強,同時也是最脆弱的地方。


你或許也需要個心理藥箱——《情緒急救》書評

通常,每家每戶都會預備一個治療身體傷痛的小藥箱,因為感冒和小傷口在生活里是很難避免的,又因為感冒不治療可能會變成肺炎,傷口不包紮可能會引起感染。然而,在一個不能避免心理傷害的年代,因拒絕、失敗、孤獨、自卑等帶來的心理傷害會造成怎樣難以預料的後果?又通常,對於這樣更為常見、後果更為嚴重的心理傷害,我們毫無準備。

遭受拒絕帶給我們尖銳的痛苦;孤獨引發毀滅性的的疼痛;喪失使我們的生活破碎不堪;難以擺脫的內疚感毒害了我們的安寧和人際關係;對痛苦的反芻傾向很快會發展為焦慮和沮喪;失敗導致極度的失望;自卑則使我們拒絕別人的幫助。

基於此,你或許需要一個心理藥箱,裡面存放著治療情緒創傷的「創可貼」、「抗菌葯」、「冰袋」和「退燒藥」。《情緒急救》就是這樣一個藥箱。它是美國蓋伊?溫奇博士所著的一本實用書,由孫璐翻譯。書里涵蓋了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對所有掙扎中的靈魂來說這本書精彩之極!

《情緒急救》分七部分幫助你創建你自己的心理醫療箱,分別是:1、拒絕:情緒傷害和日常生活的摩擦傷害;2、孤獨:人際關係的肌無力;3、喪失與精神創傷:帶傷前進;4、內疚情感體系的毒藥;5、反芻:重新揭開結痂的情緒傷疤;6、失敗:情緒「感冒」如何發展為心理「肺炎」;7、自卑:削弱你的情感免疫系統。其中每一部分又會分析具體問題所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一般治療原則和相應的多種治療方案。它還會告訴你,什麼情況下你需要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可謂關懷入微、體貼備至。

對於讀到這裡的朋友,我為您的耐心點贊。為了犒勞您的那份耐心和不知疲憊的眼睛,下面我要放出爆炸性案例了。看官,且繼續往下讀。

關於拒絕,我有話說。

書里有這樣一個案例:請想像一下,你和兩名陌生人坐在等候室中。其中一個人看到桌上放著一個球,就把它拿起來,扔給另一個人,那個人微笑著,看了看球,又把球扔給了你。讓我們假設,你扔球和接球的能力都足以完成這項任務。你把球扔回給第一個人,他又迅速把球扔給第二個人,但是,接下來,第二個人沒有把球扔給你,而是扔還給了第一個人,這就意味著你被排除出了遊戲。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有什麼感覺?你的感情是否會受到傷害?此事能否影響你的情緒?你的自尊心會受到何種影響?

是的,感覺會很受傷,嚴重影響情緒,也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因為我真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那是在大學期間,和室友關係一度比較尷尬。宿舍四個人一起住著,天長日久的,也難免會有摩擦,這並沒什麼。但是,那個女生的那幾句話,我至今都難以忘懷。那是一個晚上吧,都快要洗漱休息了,我們四個各自捧著各自的電腦,玩得不亦樂乎,大家都靜靜的各自玩著,誰都並沒有要準備休息的意思。這時她說話了:「那麼晚了,你倆怎麼還不睡覺?咱們該睡覺了。」我回頭一看,原來她是沖著另外兩個人說的。我心頭一緊。屋裡就四個人,她撇開我,對另外兩個人喊話,很顯然,我被排除在外了。我當時覺得像被人狠狠的扇了一記耳光,我被名正言順的落單了。從此在宿舍,我的尷尬也變得比較多餘。三八線都劃好了,我還有什麼可尷尬的。那個女生還是「你倆」長、「你倆」短的說話。而我除了睡覺,不會多待宿舍一分鐘。

坦白說,有一段時間,我是相當痛苦的。而且是找不到原因的那種。是時間讓我稍稍平復。但是,一想起來,還是要忍不住痛苦。讀了《情緒急救》後我仔細的分析了一下:由於性格、愛好、追求、生活方式等多種原因,我想我和室友是因為彼此不需要才分開的。我要讀書,要運動,要約會,要旅遊,要發現我所好奇的一切,也要遵從我自己的內心,我已經超出了宿舍的那個圈子,被邊緣化就變得可以理解了。畢竟,我也結識了更多新朋友。我終於從心頭拿下了那塊石頭,釋然了。這個情緒藥箱還真管用!

朋友,你或許也需要個心理藥箱。因為,如果沒有幾件秘密武器,怎麼安然度過這艱難的生活和坎坷的人生?雖然這麼說或許有些誇張了,但是,有多少個靈魂其實已經千瘡百孔了呢!你懂得。

如果你已經讀到這裡,這是真愛,我相信了。


來尋求問題答案的我真的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感


不太刻意的把他當作是個病人,如果他成年了,他更會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個人意識,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見解,他也知道自己當前狀況,尊重他,他是完整的一個人,不需要時時刻刻的關心,反而會讓他覺得累贅,我知道關心是必要的,有時候的關心會讓人壓的喘不過氣,不要告訴全世界他生病了,他或許不喜歡每個人都用那種同情的目光看著他,不用時時刻刻的怕他會怎樣,如果其他真的不可以,他不會因為害羞因為不好意思而求助,因為那是他本來就做不了的
他想幹嘛就幹嘛,不要去刻意就好,適當的關心,只是檢查出了問題,不是不能自理,斷手斷腳,有些問題讓他自己解決就好,每個人的關心他都知道,不是傻瓜

小朋友因為年齡的關係,他不知道的有很多,思想也很簡單,父母就是他們的一切,而成年人世界則不是。

今年7月份被查出來膠質瘤,2級,晴天霹靂的噩耗,那又怎麼樣,事已至此,就安心的接受手術等安排,我獨立意識有點強,從小到大都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除了學費等需要父母,一切都是自己來,我也養成這樣的習慣
雖然是癌症,除了死亡,它不會傳染,不會斷手斷腳,不會讓你怎樣,除了住院開刀,我覺得自己一切OK
那種你躺在病床上所有人帶著那種可憐的眼神看你時,心頭的厭惡,那樣關心讓我很無反感,我好手好腳,一切都能自理,我尊重醫囑,幹嘛要把我當作病人看待,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生病,過渡到保護,每個人的眼神都是帶著同情,我很不喜歡

我就是這樣的病人,別把我當一個病人看待,我好手好腳,能跑能跳,能自己解決很多事,幹嘛搞得好像我什麼都做不了似的,看著我,如果哪一天我真的不行,我躺著不能動了,我會乖乖的躺著
作為病人的心理,一個成年人生病的心理


我女今年三十歲,患癲癇十五年。十五個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每天在吃藥,面對自己和家人,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藥物導致我脾氣非常非常爆,至於自己都控制不了。每天的我在想,我死掉的話給家人帶來多少輕鬆和愉快!活二十年的話還得吃二十年的葯,另一個世界更完美吧……


別費力氣了,沒有。你們做得越多,癌症病人覺得越刻意。可是你們不做,癌症病人會覺得被忽視。矛盾么?

我自己的感覺是,把他當一個病人去照顧,開導啊分散注意力啥的就免了吧。


我母親患病後變得脆弱,易怒,敏感。不知道是疾病導致的還是本身心理有問題,我們都不知道怎麼開導她,只能一味遷就


看到知乎上的這類回答,做為一個接觸過海靈格家庭系統排列的人來說,我知道,這些都是表面的回答,其實是沒有作用的,都沒觸及到絕症背後的神秘的命運背景。絕症的人應該處理的是與命運的關係,與死亡的關係。
不多說了,直接複製海靈格的觀點原文。

我為何而患病

如果有人病了,說明在其身上有什麼東西出現了異常。古時人們就把疾病視為一種在心情、生活安排或家庭生活中出現障礙的標誌。根據宗教的解釋,疾病是罪孽之果。從系統學的角度看,『罪孽』就是對秩序的破壞,『調節』就是:我為何而患病。
◆重新找回屬於本家族的成員。
◆尊重那些過去和現在不受尊重的人。
◆讓那些因自殺等原因喪失家族成員資格的人離去。
◆不贖他人之罪。
◆承認自身之罪。

在輔助醫療重病患者的過程中,還沒有見到過患者在家庭方面毫無問題的例子。一般來講,病情的嚴重程度與家庭問題的嚴重程度有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寧願是我而不是你』和『我隨你同去』的信念,糖尿病、癌症、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許多大病常常與這些原因有關。
用心理分析檢查疾病和通過象徵性解釋病症,這在近年來倍受矚目。然而,如果您以為找到了疾病的心理原因自己便會很快康復,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不能把所有的病症都與家庭事件連在一起。
比如經常有求助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做錯了什麼呢,讓我得上了癌症?其中的系統和心理關係是什麼呢?」
仔細聆聽和推敲這些話語的背後,似乎隱藏著什麼?
求助者可能認為:只要我獲得一定的信息,我就能把所有的一切進行調整和重組----對健康是可以進行設計的。我只需把舊的、有害的「輸入數據」用新的有益數據替換出來就可以了。如果這一方法不靈,求助者便得出完全錯誤的結論。直到最後他還以為自己「程序調整」做得不夠徹底。
有這種觀念的求助者,肯定接受不了災難性的疾病或死亡即將來臨的事實。其實這種心態是非常有害的,在其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狂妄自大。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很快就成為那種典型妄想症的犧牲品。對於病人來說,不要去想把一切儘可能快地重新控制起來,不要想入非非,重要的是首先要順從命運的力量。這種態度儘管並不是康復的保證,但卻為康復創造了機會。比方說重病患者可以把死亡想像成自己的「生命之友和守衛者」。漸漸地,求助者對死亡就會有新的認識,並對它表示出深深的敬意。


學易經,就會瞬間想開了,有些人有些坎就是等著你的,時間到了總要出事,要不離婚要不坐牢要不得病,選一個吧


1. 儘快處理個人事務,好走時不留遺憾。
2. 扭轉他的心態:
膽戰心驚不知哪天會失去生命 -----&> 坦然面對事實,每一天都是多得的一天。
3. 在每一個多得的一天里積極治病。說不定還會好呢。

另外,得知絕症就哭天喊地,過了好一陣了還是緩不過來的。可謂悟性不高水平不高。很討厭。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安撫要打針的幼兒?

TAG:心理治療 | 醫療 | 心理調節 | 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