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現在的開放程度如何?各部分的封閉和開放是根據什麼進行考量的?
相關新聞:故宮將首次開放太后太妃嬪妃集中生活區
「2002年故宮開始大修之時,開放面積僅達故宮的30%。目前,已開放面積達52%。再過7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76%」,新聞上如是說。
請看上圖。最早故宮的開放區域主要是中軸線上的前三殿後三宮以及東西六宮,另外還有東路的寧壽宮區。歷史上,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時,只有後宮部分的管理權,而前庭則屬於政府管理的古物陳列所,那時其,後三宮就是主要開放區域。其實這也是遊客最喜歡逛的區域,其他的區域即便開放,也少有遊人探訪。而在2002年底,故宮開始了為期十多年的全面大修工作,很多區域得到修繕,而開放區域也逐漸增多。上圖中紅色部分是2002年以前的開放區域,藍色部分是2008年後新開放區域,黃色部分是本次宣布將要開放的區域。
很多區域不開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類:
1.工作區域
2.修繕保護
3.其他用途
第一類如南三所等,前庭兩側的大部分未開放區域都是工作區域,諸如書畫部、古建部、展覽部等。當然有些工作區域現在也開放展出,如位於東六宮延禧宮的古陶瓷研究中心(就是號稱故宮爛尾樓的那棟建築所在的小院),就是對外開放的。
第二類如文淵閣、原先的文華殿、武英殿、建福宮區等。建福宮區在遜帝時期被大火焚毀,新世紀以後才開始重建。而武英殿也曾破損嚴重,在08年前進行了修繕,現已開放作為書畫館,而同時文華殿則開放成為瓷器館。有些建築既不是工作區域,也沒有其他用途而未開放,應當是出於保護建築的考慮,如西路上的雨花閣,其結構複雜,既不便參觀也不易保護。
第三類如重建後的建福宮區,2006年建福宮復建竣工後,副院長肖燕翼當時稱,建福宮花園區用作接待各國高級貴賓、舉辦文博學術交流活動、記者招待會、小型內部展覽等用途的特殊場所,不對公眾開放。
事實上,故宮內部目前還有其他單位存在,他們並不歸博物院管理,如西華門內的第一歷史檔案館,它收藏大量的清宮檔案,就是從景山上俯瞰故宮時西城牆內那一棟高大的樓房。見下圖
本次將要開放的宮區在故宮西路,跨越前庭後宮,是太后太妃太嬪等先帝的后妃居住的地方,也是佛堂集中的地區,而大家常說的冷宮也在這一區域。從圖上看,這部分區域是慈寧宮及花園、壽康宮等,但是其北部的雨花閣壽安宮等是否一同開放不得而知。
到此,故宮未開放的區域就是雨花閣一帶、英華殿一帶、建福宮、重華宮、北五所、南三所等。
——————————————————————————————————————————
以下答案修改於2013.12.18
首先要解釋一下,@李琮 同學的補充是正確,東西六宮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同時全部開放,由於東六宮分部了大量的專題展館,由於布展和修繕等原因會有一些宮殿臨時閉館,而且由於在未來7年內故宮內的展覽布局大調整和修繕工作擴展到中軸線兩側,這樣的臨時性封閉會更多。另外,工作區域包含了研究、修復、職工服務和文物儲蓄等多個方面,以前我並不知道故宮的上百萬件文物具體的存放位置,昨天從單霽翔院長那裡得知,那些文物大部分存放在上圖左下角(即故宮西南角)南大庫的地下庫房中。還有一些未開放宮殿也存放了大量文物,如御膳房存放了大量傢具。
昨天從單院長處還了解到一些有關未來7年中故宮整治和開放調整工作的情況。西路宮區開放的部分是慈寧宮區和壽康宮,不包括雨花閣和壽安宮。延禧宮將會改成外國文物展。另外故宮前朝部分東西兩路將會大量復建一些歷史建築(都是非宮殿建築),這些歷史建築建好後,將會用於展覽和文物研究保護。南三所附近有一個長條形建築未來將作為古代傢具展館。現在即將修繕完成的東華門計劃作為古代建築展廳。還有午門雁翅樓也在計劃開放之列,將和現已開放的午門臨時展廳連為一體,成為現代化的大型展覽場所。此外最重要的信息是,西城牆上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在的「屏風樓」將會被拆除,恢復原來的馬牆,而城牆與紅牆區之間復建的一片建築將作為文物修復中心。單院長還提到希望最終能使整個故宮城牆都能開放參觀,屆時大家就可以參觀美麗的角樓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消息是,故宮博物院已經開始在海淀區西北的上庄地區建設新的展區,為故宮文物提供更大、更現代化的展覽場所,同時建成的還將包括一個宮廷園藝展示區和一個國際性的大型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屆時,大家就可以在更好的環境中欣賞更多的故宮文物了。
1.開放的前提是清理完畢,使其適於開放。
2.開放的主觀驅動力是開放效果大於開放風險。不過開放效果的構想沒有客觀標準,完全是院領導班子價值觀的體現。
3.開放的客觀驅動力應該是公眾呼籲。但是故宮博物院是否有一套良好的公眾問題徵集整理反饋機制不得而知,俺沒有研究過。
4.開放的客觀制約因素是文物保護,如果一個區域被認為觀眾會帶來對文物本體的破壞,則一定不會開放。
5.開放的主觀制約因素就比較多了,譬如漱芳齋用作貴賓接待室之類,這個可能需要熟悉內情的人做個案分析。不過單霽翔任院長之後,故宮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
6.雖然故宮自命為綜合博物館或者藝術博物館,其實按博物館分類來說,真應該算是遺址博物館。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故宮的功能,會發現故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承擔著國家博物館的一些職能,甚至被社會營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的logo。
一、故宮博物院就其展覽來說,可大體分為兩大類:原狀陳列展覽與專題文物展陳。
目前已對外開放的區域開設為原狀陳列展覽的主要有:外朝三大殿、文淵閣、內廷後三宮、軍機處(文物展陳往西那幾間)、養心殿、西六宮中的太極殿、體元殿、長春宮(這三處修繕中)、翊坤宮、體和殿、儲秀宮、麗景軒、皇極殿。
開設為專題文物展陳的有:午門正樓(一般每年會有交流展或是專題大展)、熙和門迆南、北(鹵簿儀仗展)、武英殿區(書畫展、典籍展)、文華殿區(陶瓷展)、保和殿西廡(天府永藏展)、乾清宮東廡(大婚展)、神武門(一般每年會有名家藝術展)、軍機處展覽、儲秀宮西配殿(皇家電話展)、鳳光室、猗蘭館、奉先殿(鐘錶館)、齋宮區(不定期有交流展)、東六宮中的景仁宮(捐贈文物展)、延禧宮(古陶瓷、古書畫)、承乾宮、永和宮(青銅器館)、鍾粹宮(玉器館)、景陽宮(金銀器館)、寧壽全宮(珍寶館、石鼓館),近年來還曾於外朝的弘義閣迆南、弘義閣、保和殿東廡、乾清宮西廡、永壽宮等舉辦過展覽,但現今都已關閉。
二、就未開放的區域而言,可分為如下幾大類
1.工作區域。
2.庫房,包括原狀庫房和一般的文物庫房。
3.修繕保護區。
4.其它,如貴賓接待區等、外單位等。
三、某處建築開放與否,除了要考慮其安全保衛、文物保護等問題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展陳定位,是用作原狀陳列還是文物展陳。原狀陳列的話,需要考慮其恢復年代、恢復意義,是整座建築恢復到一個年代,還是不同房間依照其不同場景恢復成不同年代(目前已開放的有這樣的例子);若做成文物展陳的話,是做院藏文物的展覽,還是交流展,是否具備用作展廳的各種硬體條件,其與附近區域及全院各展覽的聯繫等。
故宮那個水深魚雜的地方外人真是不好評論
它的那些本該公布的信息連整理都無人整理
更別說公布
故宮大概是中國唯一一個連自己一共有多少藏品都說不出來的大型(部級)博物館
當然啦 這些年來也是在一點點改善 比較微觀而已
開放程度還行 依據上層管理人員心情
夠了!朕想靜靜!故宮博物院招了幫有毒的文案和設計師
故宮博物院,
一個大寫的逗逼。
一開始的時候,
官博是介紹端莊秀麗的文物,還有專家教授羅羅嗦嗦的科普,有時候還會貼一些故宮秘境……總之,十分正經。
直到有一天,
故宮稱:
「我們瘋了一個設計師」
於是畫風突變,
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一本正經地賣萌
今天覺得自己萌萌噠
解鎖轉運新姿勢
鯉魚大王哭倒在角落
正襟危坐地耍賤
不服你來打我啊
傳播愛的光芒
愛是一道光!
教男孩子哄妹子開心
男孩子你聽我說
教妹子哄自己開心
有才華的妹子賣萌更可愛喲
努力做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
呵呵噠
網友們認為這哪裡是瘋了一個設計師,根本連文案策劃也可能瘋了……
於是,故宮博物院就「一本正經」(並不)地給你介紹故宮非典型雕塑文物。
接著,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表示我們家也有呆萌呆萌的阿汪。
自力更生小買賣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
毛澤東主席經常告戒全黨和全國人民,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使中國走向富裕走向發達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於是,故宮博物院
在淘寶上
做起了小買賣……
▼有迷你娃娃
不過網友紛紛表示娃娃做得太小了,導致大雪天的這樣撲地姿勢拍照的。
於是官博自責「不好意思我們娃娃做小了」。
▼還有手機殼,讓你不經意之中散發霸氣,還有娘娘情侶款喲
▼明信片,故宮的貓也特別霸氣呢
如果你說,唉喲,這些都很普通嘛
嗨途君要放大招了!
▼這大概是最酷的行李牌了吧
▼五百年前,它是尚方寶劍一把,五百年後,它是原子筆一支
▼頂戴花翎·官帽傘
▼請問,什麼樣的天氣適合用這樣的傘?
(圖:微博@故宮淘寶)
網友表示已經被玩壞了……
網友@於賡哲:故宮工作人員很有文化修養。我問:「我想出宮,怎麼走?」他回答:「武英殿旁邊有廁所。」
網友@萬里獨行俠俠俠:同屬一個機構,@故宮淘寶 和@故宮博物院 讓我知道了作為一個外表高冷、內心陡壁的人是如何高逼格表現出自己的兩面性格的——開兩個微博號[微笑]
網友@焊接能手虞喵喵:所有人都忘了,故宮還是明朝的宮殿。
古人的智慧如星河璀璨,我們在繼承古人智慧的遺產同時,不要忘了延續古人的那種創新和探索精神。
一大早打開知乎,看到了樓頂@陳玄微的回答,某些方面個人不敢苟同,就在這裡提出來,也希望和各位討論。
1.關於學者還專家。您說到都不可取,所以我也仔細聽聽您的見解。專家和學者如何定義,故宮需要什麼定位的人員。
2.陳列無體系問題。我想您仔細看應該能看出來,從西武英書畫,到東文華陶瓷,再到東西六宮,所有展覽都是按年代或者品類分的。您說到定位,故宮我想首先是古建築群,所以要盡量原狀陳列,其次是博物館,自然要發揮博物館的只能。可是這兩者該如何兼顧呢?我想到目前為止還是個課題。再說現實情況,起碼半數去故宮的"觀眾"心中對於故宮的定位是景區。來故宮也只能說是遊覽而不是參觀,他們也只是「遊客」而不是「觀眾」。現有措施無論是經濟手段還是政治方法,一是牽扯各方面較大,二是對於有效的限制人流也沒有什麼治本的辦法。宮內有清宮舊藏青銅,陶瓷,文獻,以及宮廷類用品,為了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體驗,我想這種零散式布局會給您帶來無體系的感覺。
望支持@螺旋真理,@毛若寒
馬年年底去了第二趟,把開放的每個宮都仔細看了一遍。感覺現在故宮管理最bug的點就是把某些宮修繕成了研究所或者捐獻者的功德陳列室。
整體看下來,就像樓上答主們所提到的,定位混亂。
個人感覺,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的代表,無論從哪一角度進行展示都非常nice(詞窮找不到詞語形容了哭臉),我常常感覺,如果這樣精緻的點能多幾個一模一樣又不算複製品的處所(有些矛盾)能分開不同方式盡善盡美的展覽,那一定非常贊。但是故宮只有一個,我覺得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需要修繕的修繕保護,切莫過多摻入現代人的氣息,把故宮原有的魅力盡最大程度的保持住展示出來,也算是對古代文化的一種保護和尊重。
(第一次答這樣嚴肅的題目好緊臟,說的不好不要怪罪)
特別開放,可以裸奔
去過兩次,保護先放一邊,反正對故宮及周邊宮殿群中的建築挪為他用,特別是是個完整古建築中搞現代建築特別反感。 難道不能保持原貌?
看看衛星圖片,右下角的那棟建築,每次看都感覺特別扎眼... 什麼人想出來的?斜廊
多開放點是好處多多,大家可以欣賞遊玩更多地兒。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京故宮不能製作出富有創造力的紀念品?
※你在博物館裡見到最可愛、最呆萌的文物有哪些?
※大英博物館、盧浮宮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過給孩子設計的展覽路線圖嗎?
※館藏文物過半被腐蝕是真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