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確定2020年發生火星探測器,那麼火星車應該長什麼樣子呢?

看到隔壁有問題在討論火星車應該叫什麼名字,這個問題太膚淺了好么?我們來討論點有深度的。美國已經有四輛火星車了,那麼中國造的火星車應該長什麼樣子呢?!應該是一個長方體的還是一個飛碟形狀的呢?
看到新華社在做火星車長相的徵集活動。感覺還蠻有有意思的。放個鏈接吧
http://www.chinafeatures.com/zt/qhxb/


不邀自答
結合現有平台和火箭載荷能力,如果長征5號發射一次完成繞落,為了趕2020年的窗口,估計只能用現貨,那麼軌道器就用嫦娥二號改了(東風3平台3.4噸),著陸器加火星車估計就是嫦娥三號(含玉兔號)改了,火星車可能會改得更像勇氣號和機遇號(200kg級),好奇號這種不可能,基礎研製達不到那水平(你看玉兔號和好奇號的載荷區別,簡直天壤之別了,玉兔號那個所謂的測月雷達,也就是個雷達而已嘛),還有運載能力達不到那水平,太重,光火星車都一噸多,大小和汽車差不多了,然後不同的是,去火星因為有大氣層,需要隔熱底,參考好奇號和勇氣號的樣子,著陸器會封裝在一個飛碟一樣的圓盤裡面,由於火星有大氣(雖然很稀薄,不足地球1%),但可以利用它節省很多速增量(可以理解為燃料),下降段燃料沒必要帶那麼多了,所以著陸器可能沒有嫦娥3號的4噸級那麼大,估計也就2噸左右,下降依靠大氣層進行氣動減速和定址(這需要計算機很大的智能,估計軌道器要輔助進行,地球方面由於在20到40的延遲,不可能進行實時控制。
整個任務過程大概是,軌道器帶著著陸器一次從地球發射至火星,軌道器負責減速和捕獲(這之前可能著陸器已分離,節省燃料,也可能先圓軌等火星天氣狀況良好後擇機著陸),著陸器為一個飛碟式的圓盤(參考所有火星著陸探測器的樣子),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後,利用圓盤氣動外形進行大氣滑行,減速到中低空後拋棄圓盤蓋,打開降落傘繼續減速,在低空啟動著陸器變推力矢量反衝發動機進行懸停著陸(不同於勇氣號的氣囊彈來彈去,也不同於好奇號的天空起重機),著陸後擇機火星車(玉兔號改中改)從導軌上下來(估計還這樣)
考慮到中國不會冒險進行軌道器大氣減速(基本也沒國家敢這麼做)所以著陸器(加防熱蓋加火星車)大概重2噸多(大氣減速不用像月球那麼多的燃料),軌道器2.6噸(負責間斷的中繼通信和在軌勘探,總不能用美國的軌道器吧),總共大概5噸以內,長征5號運載火箭應該可以完成吧(LTO8噸,摺合成火星那,上面級還不用負責圓軌,差不多吧)
總的來說,一次繞落,而且還是第一次,難度大,風險高(一不小心軌道器帶著著陸器一塊與火星擦肩而過了)
如果完成,哪怕是04年的勇氣號那水平,也已經非常高了(畢竟只有美帝這麼干過而且還沒帶軌道器)
以上


2028火星採樣返回任務:你可以看到長五預估載荷大概是按5噸設計的。
長3B(那時候如果退役了可能用長7)負責發射著陸採樣器或者上升器。
任務總載荷規模大概10噸級別,嫦娥5號(包含潛在可能的6號)任務為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月球演練,基本任務設想差不多吧,三次發射,採樣1kg火星樣本。

長3BE的運載能力

求立項哇

貌似在問火星車長什麼樣子,答非所問了。

一年前長這樣:

現在長這樣:

反正不可能長這樣:


謝邀,但我是學天文的,不是學航天的,天文是理科,航天是工科,差的挺遠的不是么。。
以下是拙見啊,大家不用在意
我覺得長什麼樣可不是民眾徵集能定的,而是要看科學目標是什麼,按搭載的儀器來決定。



推薦閱讀:

中國航天現階段如果想發展深空探測,比如研究木星以外太陽系三大行星環繞飛行探測器,能用長征三號發射嗎?
為什麼不把火箭等載人航天技術運用到人類日常交通上?
如何看待西南鋁成功研製出直徑10米的整體鋁合金環件?
小碩問下航天研究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既然雙槳共軸配置能提升直升機各方面性能,為什麼像Mi26這種超大運輸直升機不使用?

TAG:火星探測器 | 火星 | 航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