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流星雨活動期間,偶發流星出現的概率會更大嗎?

每次在極大前後觀測流星雨的時候,一夜都能看到十幾顆偶發流星。平常夜裡通宵觀測也就能看到三四顆偶發流星的樣子,還是在觀測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如果排除觀測流星雨的時候肉眼一直盯著夜空的因素,偶發流星出現的概率會比平時更大嗎?


樓上二位回答基本正確…… 雞蛋裡挑骨頭一下:

&> 應該說同一個群內的流星,有相當一部分並不能嚴格的回溯到輻射點,而是在輻射點周圍有幾十度的偏離,這種偏離會使與這個群有物理關聯的流星被誤認為是偶發流星,也會造成你說的偶發流星增多的情況。

這「幾十度的偏離」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之所以看到有幾十度的偏離是因為這圖是小波的圖,你看到的是小波的「兩翼」,不是客觀上實際存在的情況。如果只是單純畫輻射點密度的話是看不到這種現象的。 英仙這個速度的流星群,輻射點大小應該在5度左右,不會到幾十度。

另外我覺得有沒有可能是觀測流星雨的時候同時也更注意偶發流星了?畢竟平時觀測不會像流星雨一樣盯著等流星嘛。。。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流星巡天都沒發現偶發流星會在大流星雨期間變得更多。


我來胡扯一句。

這圖是從葉泉志今年7月回國巡迴報告的ppt里截的,寶瓶δ群(SDA,右下)活動期間全天流星雷達監測圖。中上部PER就是英仙輻射點了。

從這個圖裡可以看出:
1、一個群極大的時候,往往還有那麼幾個群已經進入活動(雖然不一定極大)。如果你觀測的時候沒有查好有哪些群正在活動,很容易把其他活動的群當成偶發流星。如果你是拿一個活動的群比較多的時間段跟另一個活動的群比較少的時間段做對比,可能就會認為前者的偶發流星數更多。

2、全天的偶發流星構成了無數個「疑似群」,就是那些深深淺淺的藍色光斑。雖然哪個都不是很「靠譜」,但也能看出來,這些偶發流星的「群」,在天球上的強度是有一定分布的。這個分布我不知道是不是跟那些被圈出來的流星群之間有物理的關聯:

如果沒有,那應該說這些偶發流星源的天區分布可能造成不同時間段你看到的偶發流星的數量不同;

如果說有——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圖中能看到SDA、PER附近分別有較大區域比背景更強一些——那應該說同一個群內的流星,有相當一部分並不能嚴格的回溯到輻射點,而是在輻射點周圍有幾十度的偏離,這種偏離會使與這個群有物理關聯的流星被誤認為是偶發流星,也會造成你說的偶發流星增多的情況。

@小龍哈勃 求指正。

圖片來源:
http://sass.sysu.edu.cn/docs/2015-07/20150707164903553555.pdf


瀉藥!這個問題應該 @小龍哈勃

以我個人理解,嚴格來講偶發流星應該是從方向和速度上無法合理歸類為已知流星群的流星。然而目視觀測的實際操作中的標準基本上是「我認不出來是哪個流星群所以就算是偶發流星好了」。這樣的話,至少英仙極大附近活躍的各種小流星群不少,被認成偶發也很正常。


推薦閱讀:

流星既然是隕石和大氣造成的,為啥還會和星座有關呢?
流星發光的原理是什麼?
衛星是怎麼燒毀的?

TAG:天文學 | 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