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類不可能有超光速的飛船,那為什麼還要研究成百上千光年外的星球?就算跟地球類似,又有什麼意義呢?

NASA又說可能發現了一個跟地球類似的星球,但是聽說理論上不可能有超過光速的東西,不然時光將倒流,那麼光到達尚且要成百上千年的星球,研究它是否像地球還有什麼意義嗎?小白求大神指點!


問題應該指的是Kepler衛星的觀測。首先,題主有點心急,地外生命這麼大的問題,不是一次兩次發現或者一個兩個單一領域的突破就可以實現的。地外生命問題的解決像一個大工程,天文學家,地質學家,航天科學家,基礎物理學家,生物學家,人工智慧學家都各自負責一部分。必須要所有拼圖都完成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愛好地外生命探測的朋友都知道有個德雷克公式,是用來計算探測地外高級生命幾率的。公式具體形式不重要,但公式含義很好懂,就是說探測到地外文明的成功率取決於:地外適合生命生存行星的數量,地外文明的存續時間以及我們的探測能力。

題主實際上是質疑我們自己的能力不行。但如果滿足滿足第一條的行星足夠多,地外文明存續時間足夠長, 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幾率探測到地外生命。

Kepler這個衛星,某種意義上就是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地外適合生存的行星有多少。而解決這個問題又可以分為:像地球一樣的大小的行星有多少?處於宜居帶的行星有多少,存在水的行星有多少?.....

Kepler這個衛星非常厲害,它可以探測到地外恆星系中由於行星遮擋而造成的恆星光度萬分之一的改變。它同時記錄了17萬顆恆星的光度變化,並從中選擇出4000顆地外行星候選者供地面更大的望遠鏡跟蹤驗證。它完全革新了我們對於地外行星的認識。在Kepler衛星之前,人們找到的地外行星大多數和木星質量相當甚至更大的行星。人們一度懷疑地球這樣的行星在銀河系內非常稀少。而Kepler發現了大量的小質量行星,使得地球尺寸行星的數量增長了5倍,證明了地球在統計上並不是稀缺天體。

2015年,NASA宣發發現了一顆「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has the closest match of planet characteristics to Earth)」,編號Kepler-425b。事實上這個地外行星比地球大60%,質量是地球的5倍左右,並不是已經發現的行星中和地球最類似的。但是它所繞轉的恆星和太陽質量類似,更重要的是,它存在在這顆「太陽」的適居帶上——軌道在這樣區域的行星,溫度適宜,可能存在液態的水。

可以說,給出這些數據本身,就已經對地外生命領域的研究產生了巨大貢獻。

Kepler截止2015年7月23日發現的不同類型行星數目比。大量行星是地球尺寸。來源:NASA

我們再進一步剖析一下這個問題。Kepler之所以找到的行星距離地球比較遠是和它的觀測方式相關的。Kepler衛星發射後指向天鵝座方向,視場只有一小塊區域,但是看得比較深。它這樣的觀測方式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檢測大量恆星,有利於對地外行星數目給出統計研究。但是這些恆星大多離地球比較遠。

過去大家是覺得地球這樣的行星很少,但現在Kepler告訴大家,帶有行星的恆星是非常普遍的(挑出的4000顆候選恆星中發現了近四千顆行星),而所有發現的地外行星裡面有超過1/2是小於兩倍地球半徑大小的。那麼可以推理,在太陽系附近的恆星也可能存在類似地球的地外行星。太陽系附近20光年可能有100多顆恆星。這些恆星中就可能存在若干類似地球的行星。雖然這樣的行星存在智慧生命的幾率還很小,但起碼人類的射電望遠鏡可以開始監視它們。並且,這些恆星系是人類發展出核動力飛船,以及冬眠等技術後就可以到達殖民的。

拋開地外殖民,地外生命這些問題不講。Kepler的發現對科學家理解太陽系形成,演化,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像為什麼地球上有水,為什麼地球起源時遭受的小行星撞擊遠多於今天,月球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為什麼木星是氣態巨型而天王星是冰巨型.....這些疑問都可以在一個大的理論框架下解釋。但過去大家就只有太陽系這一個樣本,發展的所有理論都只能用於解釋,而無法用於預言。我們知道科學上凡是沒法做預言的理論都是不牢靠的,就好像「股評高手」都能很容易解釋股市過去的走向,但是很難精確預言股市未來的情況。現在地外行星大量發現了,就對太陽系形成理論給出了很多獨立的驗證,排除錯誤的理論,確認正確的假說。

所以各種方面Kepler的意義都是很重大的。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類似的問題了,不知怎麼,突然覺得心裏面堵得慌。

我們看見鳥兒在天空飛翔,就會幻想自己也能在天空飛翔。從古到今,無數人因為想要飛翔而喪失了生命。

既然人類沒有飛翔的基因,可以說,連上帝都不讓人類飛翔,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前仆後繼呢?

因為,人類是擁有夢想的啊。

夢想是一種不講道理的東西。我們會因為理性的思考或者感性的衝動去做一些很困難的事,但夢想,卻會讓我們去做一些「絕對不可能」的事。

做這些事的人,必然會被大多數人視為愚蠢、狂妄之徒。然而,正是這份愚蠢、這份狂妄,最終喚來了奇蹟的降臨。

思考,僅僅是讓人類成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動物。

是夢想,成就了人類文明的偉大。

有理智的人改變自身以適應世界。無理智的人總試圖改變世界以適應自己。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蕭伯納的名言,它還有下半句——「因此所有進步都有賴於無理智的人。

————————————————————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既然人類不可能有超光速的飛船,那為什麼還要研究成百上千光年外的星球?

因為我們是笨蛋啊!!!


我補充一點 @狐狸先生 文末提到的:研究地外行星系統,就是研究我們自己
太陽系如何形成?地球如何形成?為什麼地球上會出現複雜有機物,會發展出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發展和演化形式(碳基生命、有氧呼吸等等)在宇宙中是個案還是具有共性?我們從何而來?
這些基本問題,我們卻很難從自己的星球上找到全部答案。當然我們有地質學、古生物學,太陽系中有一些彗星、小行星可供研究,但是不管怎樣,我們無法回到46億年前太陽系的初創時期去實際觀測那時候發生了什麼。
但是,我們可以在茫茫宇宙中找到我們的參照。研究這些地外行星系統的演化方式和規律,為我們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構造提供了很多參考依據。它們就好像散落在宇宙中的鏡子,映襯了我們的過去


謝邀。

對於星際移民這個目的來說,成百上千光年的路程對於這些移民來說完全可以在幾天甚至幾秒(本徵時)跨越。

當然這又涉及到亞光速星際運動是否會撞上天體甚至撞上微波背景的問題,不過這都是技術細節。


上帝在天上放了無數繁星。而魚唇的藍星人就緊緊盯住那些繁星。就像剛學會看的孩子傻盯著同一件東西,一看就是幾萬年。到了現在,我們更像孩子一樣,時時地露出一個吃力的微笑.「這東西叫我心裡暖和"

我們自言自語說道,臉上還偶而露出一種舒坦的表情.

意義就是金路易之於葛朗台。知識和想像力之於人類。


沒了夢想,人類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我莫名想起了那句「買菜又不用微積分」

另,看到評論里已經有點炸了,我想說一句,微積分確實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但任何一個基礎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都是人類的進步,只站在個人生活用不用得到這種角度,對任何科學來說都是狹隘的。


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如果你的飛船速度能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小數點後8個9),去隔壁仙女座星系300萬光年的地方只需要50年左右,注意是在飛船上的50年,也就是如果你10歲起飛到達目的地是60歲,但是那時候地球已經過了300萬年,如果能承載幾十億人口的飛船以接近光速進行大遷徙的話最多經過兩代人就可以完成遷移,是有研究價值的,雖然遙遙無期吧。以上案例和詳細計算請看科普類書籍why does e=mc2? - brian cox.


至少,
不僅可能有助了解我們腫么來的,
還能知道我們腫么沒的。(請自行代入范偉語氣)

-----------------------補充------------------------
個人不太認同未來超遠程殖民的可能性,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經濟。我覺得如果技術發展到可以突破現有理論的框架實現超遠程航行,那麼改造一顆行星將其變得宜居恐怕比現在開發個新樓盤還簡單,一顆行星的先天氣候條件可能根本不會成為太需要考慮的因素。


女神永遠也不會答應你,但是你依舊會去看她


首先,探索宇宙當然很有意義,好歹有點好奇心,這跟能否到達無關。發現美女一枚,娶不到也可以欣賞一下呀。

其次,乘做50%光速的飛船去1400光年遠的行星Kepler-452b需要多久? 答案不是2800年。
根據相對論,如果飛船高速前進,時間就會變慢,洛倫茲公式套一下,就可以計算出:

飛船90%光速
在地球的人看來,需要 1555.56 年
在飛船上面的人看來,需要 678.05年

飛船99.999%光速
在地球的人看來,需要 1400.01年
在飛船上面的人看來,需要 6.26年

你看最後一個,才6年多,如果人類可以利用整個恆星的能量,也許可以把飛船加速到99.999%光速...


一千年前大多數人還不相信人類可以在天上飛呢,但是總有少數人相信大多數不相信的東西也是有可能實現的。明朝萬戶想坐火箭上天,結果他炸了個粉身碎骨,也許當時的評論家會說人類上天是痴人說夢根本不可能。但是幾百年後的人們卻用同樣的方法不僅把人類送上了天還送到了太空。人類還發明了熱氣球,飛艇,飛機,飛行衣種種飛行的工具。如果現在科學家都因為相信權威而不去探索那特么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也許對我們來說光速是個壁壘,但是對幾百年以後的人類可能就不是了。那時候可能什麼曲速引擎都已經是過時的技術了,分分鐘光年之外。
當我們習慣了眼前的苟且,難道就不相信存在遠方了?


並不是「人不可能有超越光速的飛船」,而是「在現有的理論上來看不可能通過傳統方法把亞光速物體加速至超越光速」
但是有很多理論都可以繞過這個規定....要在1秒內完成超過1光秒的位移不一定只有通過加速讓物體超過光速飛過去這一種方法...開蟲洞啊或者研發曲率引擎啊都可以達到超光速的效果並且不違反狹義相對論

固然開蟲洞和研發曲率引擎對人類來說都是遠得完全看不到的事情...蟲洞到底存不存在到現在也毫無頭緒...只是不能證明它不存在而已...但是就光從這點上來看開蟲洞也比超光速靠譜...起碼蟲洞沒有被現有的理論否定,不像超光速已經被被驗證過無數次的狹義相對論證明不可能了....


不要因為現在認定的真理而鎖死自己發展的道路


明朝時候覺著我們反正也沒有能跨過大洋的船,乾脆就別弄這破事兒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啦。


萬一以後能造了呢


各位已闡述不少,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點愚見。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費米悖論?在此我也不贅述,百度即可。
費米悖論恰好讓我們問到,外星生物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地球向宇宙深空發出的信號無一回應?

人類也許是有統治力的,當人類的智能到了現在開始去認識宇宙的時候,他們更加急於去探尋宇宙空間的同類——高智能生物,哪怕是地外生命的出現,他們也相信如此偌大的宇宙,是不可能沒有其他生命的。或許,人類是孤獨的。

而一顆類地行星出現,也許意味著生命的出現。而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正是一個科學界或許是人類都永遠無法停滯的研究方向。如果有一天,地外生命得以發現,我相信那將是舉世震驚的消息。

也許這不會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將大大降低我們已經跨過大過濾器的可能性,也許意味著大過濾器就在我們的未來,按大過濾器理論來說,我們可能會面臨物種滅絕。

當然了,我們可能發現的是更高一型文明的生物,比如二型文明(有能力利用母恆星全部能量)或者三型文明(有能力利用母星系全部能量)。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來看,我們甚至一型文明(有能力利用母行星全部能量)也達不到。如果是這樣,星球大戰這樣的故事,也許不再只存在電影之中。

不過無論如何,至少,那時候我們將不再孤獨。


雖然我們的宇航速度被相對論卡死在光速之下,但是在理論前沿還是有很多超光速旅行的設想。最為著名的就是星際迷航中的曲速航行,利用空間移動來達到超光速(不明白請自行百度)。除此以外還有許多上帝工程,包括高維度移動,或者直接鑿穿時空穿過蟲洞來跨越巨大的距離。理論上可行,那麼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就一定有一天能實現,所以研究宜居世界並非全然沒有意義


謝邀。

的確,按照人類目前已知的理論來看,如果超過光速,時光將倒流(此處有誤,詳見評論@劉澤坤 )。然而,這只是人類目前的認知範圍而已,隨著對太空探索的不斷深入,說不定將來的某一天,人類就能發現超越光速的太空航行方式。太空探索,就是人類不斷追求極限,探索宇宙真理的過程,它給人類帶來的利益更多是長期的,因此用「當前人類能否到達」作為標準來評價「探索是否值得」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哥白尼生活在15、16世紀,那個時候,人類尚無法飛出地球,連地球南北極都還未能到達,然而他提出的日心說的意義確是極為深遠,為人類未來的太空探索打下了基礎。

以下轉自豆瓣,具體鏈接在下面

1970年,尚比亞修女 Mary Jucunda 給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寫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創性研究,成為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信中,Mary Jucunda修女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給 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時還附帶了一張題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這張標誌性的照片是宇航員William Anders 於1968年 在月球軌道上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NASA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

Why Explore Space?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無論什麼時候,每一個族群,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推薦閱讀:

既然暗物質跟暗能量無法觀測,那我們身邊是不是也存在呢?
在平時夜裡能不能確定金星在夜空里的位置?
宇宙中有沒有這樣的星球呢?
為什麼科學家要假設存在暗物質?
太陽系各大星球白天到底有多亮?

TAG: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宇宙 | 行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