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是循環往複的嗎?

薛定諤的貓:這隻貓一被觀察這個世界就分裂成了2個,一個死貓存在的世界和一個活貓存在的世界,但是這就有個好玩的結果,任何東西都成了永生的,因為在任何你死亡的一瞬間這個世界就分裂成了你死亡和你活著的世界,你死亡的世界對於你沒有意義,而你會一直永生在你存在的世界,但是你就活了從你出生到死亡這段時間,怎麼才能讓你永生呢?只能讓你活著的時候的這段時間循環往複。而現實世界肯定有人會有著的感覺,我做過這個事或者我來過這地方,但是他從來沒有做過這個事,沒來過這地方;既然沒有,那為何有這種感覺或者說記憶,所以我猜測我們的世界是某個人死了後的那個永生的世界,循環往複,才會有人有那種記憶,其實他們做過、來過,不過是以前輪迴的時候做過、來過......知友們你們覺得呢?


謝邀。

說實話真的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自己也很想多了解一些這些的知識,幸好在學校可以借校園網當一些付費文獻來研習,很多文獻對於題主的問題實在沒有幫助,好歹也從中篩選出一些能對該問題作出一定解釋的文章。臨時抱佛腳而又不專業的回答,請知友們多多指教!!

題主問題描述了薛定諤的貓的實驗,最後問題落在了「世界是否循環往複」上,想必題主所說的「循環往複」並不是指如地球公轉自轉之類的循環和往複,而世界是否循環往複的問題又實在難找資料,所以斗膽先將問題轉化到平行世界/宇宙理論和人類關於該問題的觀點上,引用剛剛所讀文獻,即學者們的話來描述一二,希望對題主和知友有些許幫助。關於題主的問題,會在看過更多的專業文獻後再來作關於題主所問之題盡量貼切的回答。請題主和知友原諒!

這一刻你還不明白,也許下一刻你就明白了或者還是不明白。

(本文引用大量專業文獻,為保護著作人權益,也為避免本人剽竊之嫌,引用文獻名和作者名等將在文中和文末分別注出)

1、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說說平行世界的理論,該理論尚未被證實,我姑且一寫,有興趣的知友姑且一看。該理論說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而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

根據平行宇宙理論,推測在我們宇宙之外的一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星系,其中有個星系與銀河系非常相似;這個星系存在著一個恆星系統,只有一顆恆星,這顆恆星也與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而且在這顆恆星周圍,也存在著八大行星,其中第三顆行星與我們的地球非常相似;在這顆行星上,同樣也存在著高等直立智慧生物,其中有一個生物和你非常相似,過著同樣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他(她)與你一樣,也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這一行。

儘管你感到極其不可思議,有一點卻必須說明:雖然在兩個宇宙中,存在非常相似的人們,幾乎相似到划上等號,不過這種相似度只能用來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也就是說,直到這一刻,兩者可說是絕對相同的,下面就難說。比如,他(她)一生的經歷和你每秒鐘都相同;然而,也許他(她)此刻正準備放下這篇文章,而你卻打算看下去。這種「分身」的想法,源於「平行世界」之父埃弗萊特在1957 年發表的博士論文,目前尚不能被證明。

通常,平行宇宙這個怪異的理論被用以說明:一個事件不同的過程的後續發展存在於不同的平行宇宙中;這個理論也常被用於解釋關於時間旅行的一些詭論。比如「一顆球落入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無法進入時光隧道」,解決這個詭論除了假設時間旅行是不可能以外,也可以用平行宇宙做解釋,就是說這顆球撞上自己和沒有撞上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平行宇宙。又如,一個人通過時光隧道返回到過去,且回到他外祖母沒有生下母親的年代,殺了他的外祖母,那麼這個跨時間旅行者本人還會不會存在呢?這就是有名的「外祖母悖論」。根據平行宇宙理論的解釋:這個人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祖母,但這將導致時空的分叉,一條叉道中外祖母仍然存在,因此那個人也存在;而另一條叉道中因外祖母被害,那個人就不存在了。

1809 年,英國外交官本傑明·巴瑟斯特被派往維也納,協助英國外交大臣同奧地利談判。不過幾個月後,第五次反法同盟還是被拿破崙擊敗,巴瑟斯特不得不離開維也納。該年11 月25 日,巴瑟斯特路過德國佩勒貝格鎮,他走出該鎮的一家小酒店時,在眾目睽睽之下離奇失蹤。事隔139 年之後的1948 年,一個身穿19 世紀服裝的中年人突然出現在德國南部,自稱是「巴瑟斯特」。他說,1809 年11 月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都被鎮壓了下去,自然也就沒有拿破崙戰爭,北美大陸依舊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他當上了喬治亞總督。但是美國情報機構始終懷疑他是納粹殘餘分子,在他試圖逃跑時將其擊斃。在21 世紀初,一些科學家對此事件重新進行了深入研究,據此認為:「平行宇宙有可能不僅僅只是理論」。

(以上內容引自阿門. 詭異的「平行宇宙」理論.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2、根據平行世晃是量子力學的預言,它認為世界是由微粒組成的,所以整個宇宙,當然也包括人類世界,是一個多重世界的疊加態,就像量子疊加態一樣。各個世界平行存在,相互影響。所謂「現實世界」,就是反映在人腦中的主觀世界。為什麼人腦感知不到世界的平行存在呢?叫1970年Dieter Zeh首創性地證明薛定諤方程自身具有一種。審查」機制,即「退相干」效應。此後又有許多物理工作者對此進行研究總結出:只有在與外界不發生任何作用的情況下,量子疊加態才是可觀測的。我們自身無法眺出。平行世界」來觀測,而且被觀測的宏觀系統都與系統外有微粒相互作用,這些作用破壞了系統本身的疊加態而使系統變得確定,可觀測。

(以上內容引自宋明英. 趣談平行世界、主觀世界與概率. 科技資訊2010,(26).

3、與第一點不同,瑜伽學信奉者認為,與人類相接近的,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有三種類型的智能生物在試圖影響人類生活。包括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平行世界」的居民。人類與這些「平行世界」的居民之間本有一種天然屏障,但這幾類居民有時可能會逾越此屏障來達到其善意或惡意的目的。第一類居民是帶有善意的,或者不帶有惡意的居民,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困擾,具體表現為有些人可能會看到幽靈之類的東西存在,而未被傷害,當然也有人將之稱為幻覺,而現實卻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第二類居民是惡意的自私體,他們渴望對人類進行侵害,使人體感受到恐懼,打破人體心裡平衡,自覺有多個生命體存在的情況,精神病學稱之為「多重人格效應」。第三類居民是一些貪婪的強暴者,他們不能通過實體影響人類的生命結構,卻能在人的機體留下某周抓傷,咬傷或者重傷的痕迹。

4、從歷史發展、小說發展、佛教發展的角度來看,世界的循環即人的生死形態來分析,自古至今,人類關於循環的認識在宗教、文化和歷史的不斷融合中處於持續的變化的過程之中。

先秦神話時代,人們認為「形體幻化,精神不滅」。如夸父逐日和精衛填海的故事等。

從漢代開始,至明清時代,印度佛教的傳人中國,並迅速進行自身的改良,在中華民族傳統心理與佛教原本觀念之間尋找契合點,形成適合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並逐漸成為與儒、道並列的三大宗教範式之一,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思想流變。「輪迴轉生(還有善惡有報)」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思想。

佛教的輪迴轉生觀認為,人的生命終結後不是歸於虛無,而是進入輪迴,再生為另一個生命體,形成前世、今世和來世而生生不息;同時,再生不是任意的,而是限於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至於入何道,則完全由生生世世所作的善惡業力所決定,為善則下世享福,為惡則受果報之苦。這一觀點首先表現於佛經故事。如《佛本生經》中,描寫了佛陀經五百多次轉生方才成為釋迦牟尼,而其弟子也都有前生後世。

佛教傳入中國,其宣揚的輪迴轉世觀,在一定程度上承襲了中國先民們渴望再生與自然抗爭的理想,又進一步推動了這種理想的世俗化。輪迴轉世觀將世俗的個人乃至萬物都包含人輪迴的範疇之中,認為生生不息的不僅僅是超凡脫俗的神,而更包括六道眾生,最大限度地將「再生」乃至「永生」的權力從神界拉回人界,從而真正實現人們長生不死的願望。另一方面,輪迴轉世觀與因果業報相結合,併兼揚普渡眾生的價值取向,具有更多的理性思考。人們開始正視自己的力量,現世人生多是苦難的,但這些苦難是業報的結果,只要多修善緣,便可在來生得到補償。更有甚者,積善足夠,便可渡過苦海,到達彼岸。彼岸是真正「永生」的樂土,是「再生」的終極追求。

明清時期,輪迴轉生母題在小說中十分常見,並完全成熟定型。如明代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以及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等,都反覆再現著因果輪迴,業報不爽的故事情節模式。其中,地獄作為決定再生等級的審判場所,已經具備了一套完整的審判標準,即以「天地無私」、「因果報應」為基礎來交換、補償。地獄的出現,是「再生」定型化的一大標誌。在這裡,再生有了依據和定式。

到了當代,人們認為,再生亦苦,宿命難違。隨著清末西方殖民勢力的入侵,西方的文化觀念也開始衝擊中國民族文化傳統,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西方基督教所提倡的「死亡一復活」模式。這一模式源於基督耶穌的復活故事。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成為十字架上的殉道者,他再生的過程,實質上是為世人贖罪的過程。世人生而有罪,在人世的過程是為了承受苦難,於是悲劇一次次出現。這種觀念模式在現當代小說中反覆出現。如李碧華的小說《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承襲了輪迴轉生的形態模式,但這裡的轉世不是業報的展示,而是悲劇的

重現。當前世的人們在今生重遇,沒有各自受領前生業力的報應,而是驚人地在另一個時空重複了曾經的悲劇。儘管結局在轉世潘金蓮的努力下發生了些許改變,但相愛的人已經陰陽兩隔,因為失憶得到幸福的女人始終也無法擁有真正的完滿。「再生」母題的內涵發生了逆轉,「再生」的意義也逐漸喪失,「輪迴轉世」淪為形式,它原本具有的道德批判功能完全消失,而加人了更多抽象的關於「宿命」和「苦難」的認識。

西方基督教傳人中國,其宣揚的苦難宿命觀極大地衝擊了中國幾千年輪迴因果的傳統精神文化,但卻符合了當時處於水深火熱的人民對今世來生的困惑,對現世苦難的掙扎,迅速在中國的土地上傳播開來。基督教宣揚對原罪的救贖和歷練,對苦難的認同和忍受,人是生而有罪的,因此必須忍受苦難的折磨,這對處於絕望無法寄望來生的人民來說,無異於另一種寬釋心靈的信仰。綿延幾千年的「再生」母題在這裡發生了斷層和逆轉,富於倫理道德的輪迴轉生無法支撐起苦難的陰霾,過去對「再生」的嚮往和認同,變成了宿命論的失落。人們不再寄望來世果報,因為「再生」也不過是悲劇的重複。

5、從生命哲學的認識和發展來看。

弗洛伊德指出,「生命的無限延續,即不朽,被原始人視為是很自然的事情,死亡的觀念只是後來才被人們勉強地接受。」但在中國神話中,死亡已經成為主題,除去所謂的「不死民」,其餘帝王神怪都是會死的,這說明死亡的意識已經為原始人們所認知。但認知不代表接受,神話中多處出現的「不死之國」、「不死民」、「不死之葯」,無一不凸顯著原始人民對生的渴望,對死的厭惡。而在背後操控生死的,正是不可知的殘酷的自然。此時萌芽的「再生」意識,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不認可和反叛,人們企圖通過建構強大的神人,來超越自然,從而掌控自己。

然而,事實的殘酷證明,這種反叛是失敗的。自然的力量神秘莫測,人身處自然之中,要戰勝自然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悖論。此時出現的佛教輪迴觀為人們指引了方向。既然人是自然的產物,人不可能戰勝自然,那麼何不將永生的理想納入自然規律,從而求得

和諧共存?於是,人們開始將對生命的理解和自然結合起來,相信自然的背後是有神秘力量的掌控,而這神秘力量是人類命運的主宰,人類在其中通過生命肉體輪轉的方式求得靈魂的不滅。同時,在輪轉的過程中,更建立起一套符合天理因果的道德規範,真正把人類自己「再生」的理想融入自然規律之中,使自己確信雖然死亡不可避免,但可以通過具有倫理道德意味的自然規律「再生」。人類對生命哲學認知的發展,極大寬宥了苦難的心靈,而因果業報也為人們提供了現世的可行之法,在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中構造和諧的社會秩序和心理秩序。這種和諧體現在小說中,就是無數來生善惡得報、姻緣得續、夙願得嘗的大團圓式情節,形成了東方特有的敘事模式和審美意趣。

(以上內容摘自孫越川. 「再生"母題的歷史演變及其文化意義. 社會科學家2012,(1)

總結,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我們無法證實和證偽平行世界的存在與否,繼而世界循環的問題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而從歷史、宗教和文化的角度上,我們可以看出,人類關於世界、人的循環往複問題的答案是在上述時間和空間之中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不斷變化的,因而還是無法給出該問題的本質答案,但不代表我們對該問題的思考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也許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我或許已經找到了該問題的答案,而正在看這一行字的你,也找到了你想要的答案!

~☆·☆.~*∴*~·我是分割線啊啊啊啊∴~**∴*~☆·

下面列出本答案所引用的專業文獻,如有冒犯,敬請指出:

[1] 阿門. 詭異的「平行宇宙」理論.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2] 宋明英. 趣談平行世界、主觀世界與概率. 科技資訊2010,(26).

[3] 傅民傑. 平行世界"或許就在我們邊緣. 飛碟探索2002,(6).

[4] 孫越川. 「再生"母題的歷史演變及其文化意義. 社會科學家2012,(1).


1. 即便是循環往複的,也沒必要每次都相同吧。即便是每次都相同,也沒必要留著上次的數據不清空吧:)
2. 你確定活和死對於這個世界來講有什麼區別嗎? :)那隻貓的毛算不算活著?
3. 你確定這樣的似曾相識不是來自於大腦對相似記憶的混合時發生的功能錯亂(很多人都有過,無貶)?:)
4. 當一隻貓感受自己的生命的時候,另一隻貓也在同時感受自己的生命。我很好奇,當世界上有無數生命在感受自己的生命的時候,作為觀察者來說,這個世界會分裂成幾個?


謝腰= =。。。看不懂問題對不起啊哈哈。。。


我覺得世界處於一種自給自足循環的狀態,動物繁衍下一代,然後一代一代的傳播。這讓我想的人的初始會不會是未來發生大災難所有事物毀滅殆盡只留下部分生物然後繼續進行循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突然感覺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個細節,甚至是接下來的所要發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經經歷過。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據最近相關調查顯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歷。據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於頻繁,過於強烈就是一種病態。 知覺與記憶相互作用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想了解為何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得從知覺和記憶中的分類進行。分類的過程是知覺的一個基本特徵,也是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徵。知覺包括對面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等。以這3類為例,由於它們的對象不同,因此,當我們到一個地方以後,方位和空間關係,周圍的物體,人物,可能同時出現。然而,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空能迴路,即位置知覺的迴路,物體知覺的迴路和面孔知覺的迴路分別去完成。與知覺類似,記憶也分很多類型。 知識和感念的記憶被稱為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歷、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其中每一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歷的一些場景的眾多特徵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對「似曾相識」這一主觀體驗的最初認識可從醫學上的癲癇病開始,可以追尋到半個世紀以前,正常人也會出現這種主觀體驗,隨著腦科學知識的積累逐漸達到了今天的認識水平。 多發生在情緒不穩定時 體會到「似曾相識」並非易事。「似曾相識」容易發生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下和對場景的體驗上。儘管所有的人都會出現「似曾相識」的主觀體驗,但並不意味著「似曾相識」在所有人身上發生的頻率都是一樣的。一般來說,與情緒密切相關的事情容易記得比較牢。因此如果處於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那麼「似曾相識」發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時,人體內分泌會發生劇烈變化,從而使人處於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記憶也會變得很活躍。這時候比較容易發生「似曾相識」的現象。「似曾相識」主要發生在對場景的體驗上。是因為每一個知覺都是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下出現的。這種場景往往是一個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別的注意就會跑到腦子裡形成無意識的記憶。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有時候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就會蹦出來,與知覺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識」的現象中,被調動的大多是無意識的記憶。從童年開始,所有的經歷不管是想記的還是不想記的都在腦子裡有這些記憶的痕迹,在一些極特殊的情況下就蹦出來。透射到意識中,就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謝邀...嘗試性地回答一下。
1 量子永生?私認為這個說法同芝諾效應一樣承認了時間是連續的但實際時間是由一個個極小的單位普朗克時間組成的並不是連續的所以並不成立。
2 即視感我記得有個說法挺靠譜不過想不起來了參考分鐘物理給的解釋吧


民哲就不要扯上物理了,起碼先學了場論再來。


少喝雞湯,世界就不循環了。


推薦閱讀:

量子和意識的關係?
時間旅行是否可行呢?
怎樣評價加來道雄的《平行宇宙》一書?
這個宇宙下一秒發生的事是確定的嗎?
平行世界到底有多少?

TAG:量子多世界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