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是不是最和平的穆斯林國家?

去過汶萊,確實有如世外桃源,人民非常質樸,雖然也是綠教,人與人的差別怎麼就那麼大。。。


鄙人曾在汶萊以交換生身份生活了一年,感覺知乎上對汶萊的了解較少,特前來把處女答獻上。

先說答案,汶萊至少是亞洲範圍內最平和的伊斯蘭國家(因為中東和非洲不了解)。原因如下:
1、汶萊境內宗教比較純粹,穆斯林佔了絕大多數,因此基本沒有宗教衝突。
2、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汶萊一直以來的經濟支柱都是石油,人均GDP在08年那會兒能排到世界第四。而管理國家的富有王室對國民也非常慷慨:住房免費(從同學那裡聽說過1文元送別墅)、醫療免費(國內治不好給錢送你去新加坡治)、教育免費(在汶萊上大學,政府還要給補貼)。基本家家戶戶住house,當時查了汶萊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口數據,結果是人均一部車…基本聽不到國民的抱怨(我接觸的好多同學都覺得國王比吳尊帥)。而且,由於汶萊太小,鄰里之間基本都認識,那裡是我第一次見到夜不閉戶的情況。
當然,國家的富有對國民的意識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比如「外面的世界太危險」。汶萊有不少國民因為國內太安全而覺得其他哪兒都很兇險,經常可以從同學那裡聽到有朋友開車去Miri(與汶萊臨近的馬來西亞城市),下車後分分鐘車被偷的段子。後面實際去了Miri才知道同學的誇張手法原來學得這麼好,真不知道他們來中國了內心會是個啥想法…
比如懶惰。往小點說,大伙兒吃得好睡得好無憂無慮,所以普遍存在體重超標;往大點說,因為實在太有錢了,部分汶萊的朋友對未來沒有太大的追求。雖然國王也知道石油總有採光的一天(當時說是還能采30年),國家也希望學習新加坡的經驗往其他方向發展,但人民多年以來固化下來的意識形態要改變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在這裡,答主由衷敬佩汶萊大學裡為了改變這一意識形態而不斷努力的老師們,給我印象最深的Mr. Lim Kok Shien老師,課堂上幽默且激昂,基本每堂課都會鞭策大家要有危機意識)。

第一次答比較亂…


目前汶萊已實行沙里亞法了。

東南亞最富國汶萊的未來
亞洲周刊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482378334663docissue=2017-01
年前汶萊推行伊斯蘭教法,但至今有關措施似乎是形式多於一切。國際油價急瀉,汶萊政府收入大降,國民福利趨減,經濟多元化改革又沒有起色,蘇丹須以伊斯蘭教法鞏固權力,慎防未來管治危機。
提到世上富裕的伊斯蘭產油國,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中東的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等,其實地處東南亞的汶萊蘇丹國的炫富程度也不遑多讓。國際社會長期對汶萊這個面積只有五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四十萬的彈丸小國缺乏重視,也不期待它扮演類似卡達的關鍵小國角色。直到最近數年,汶萊的政治經濟狀態忽然暗流涌動,才令它在國際媒體多了曝光。不久前,我獲汶萊大學邀請演講,也順道做了一些地上、地下的考察,深感這個國家的前景確有不少值得思考之處。
汶萊自脫離英國獨立以來,一直以溫和伊斯蘭國家姿態呈現世人面前,直到二零一四年,作為全球首富之一的汶萊蘇丹Hassanal Bolikah突然宣布,將於國內推行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並要求佔國內人口三分之一的非穆斯林同樣遵守。這一法律改革包括禁止不符合伊斯蘭教法的行為(例如飲酒)、推廣「齋戒月」、禁止宣傳伊斯蘭教之外的宗教活動等。尤其令國際社會和非穆斯林社群不安的,是法律改革將恢復包括「石刑」在內的極端刑罰,儘管汶萊早在一九五七年就暫時禁止了死刑。人權組織普遍對汶萊恢復伊斯蘭教法觀感負面,認為汶萊蘇丹是要使國家偏離世俗化、現代化的軌道,重新「伊斯蘭化」。

實行伊斯蘭教法的背後

根據汶萊蘇丹的安排,這一法律改革將按照相應刑罰的嚴重程度劃分為三等,分三個階段執行。第一等懲罰輕微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言行,例如予以罰款、監禁等;第二等對犯下盜竊、搶劫等罪行的犯人處以斷手、杖刑等重罰;第三等對通姦、謀殺等重罪犯人施加石刑等死刑。按照蘇丹的原定計劃,處理第一等的第一階段已經在二零一四年五月實施,翌年汶萊甚至禁止慶祝聖誕節,官方指相關慶祝行為「有辱伊斯蘭教」。第二階段推行計劃本應於二零一四年末展開,但推遲至今,政府解釋是要實行相關伊斯蘭法,需要針對刑事案件的調查、起訴和判決過程通過新法案,即「Syariah Courts Criminal ProcedureCode(CPC),但這立法過程一直拖延」。至於第三階段,原訂二零一六年推出,目前時間表則順延至二零一八年,是否落實,尚不得而知。

不過和當地人談起,以上「改革」似乎是形式多於一切。以禁酒為例,黑市啤酒依然普遍,不少酒家的茶壺裡面居然都是啤酒,而背後自然有官員洞悉一切,操作的潛規則心照不宣。在鬧市中心的大酒店,朋友甚至帶我到過地下酒吧,內里所有「被禁」的娛樂一應俱全。至於年輕人,只是改到大宅內部舉行私人派對,派對的本質毫無分別。而根據伊斯蘭教法,舉證頗為困難,也令當地人感到安心,何況汶萊犯罪率從來極低。值得注意還有國際反應:例如汶萊也是現已名存實亡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成員國之一,美國曾對汶萊實行伊斯蘭教法大表質疑,不過最終也默默接受,因為據說不少美國人到了當地後,感覺一切如常,與新聞報道出來的「伊斯蘭化」現象頗不相同。

從汶萊拖沓的伊斯蘭法律改革過程中,外間不難發現,汶萊蘇丹除了因為自己年邁、希望訴諸宗教,也許,這同時也是處理未來危機的迂迴方式。汶萊得以成為富國,國民不知納稅為何物,全靠石油所賜。目前汶萊GDP的百分之六十都依賴石油相關產業,石油佔據汶萊百分之九十八的出口額,是政府收入來源的百分之九十三。因為石油開發、提煉等被國家壟斷,汶萊國內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就業崗位都由政府和政府下轄企業包辦,而政府也用這些收入,為國民提供極佳的福利,因為人口少、不大接納移民,即使政府管治效率欠佳、欠透明,在近代歷史,基本上未遇上大危機。然而,近年國際油價一瀉千里,汶萊政府過去三年的收入已縮水百分之七十,國家負債嚴重,加上各種新興能源紛紛出現,這個單一經濟體實在不容樂觀,政府為國民提供的福利水平只可能下降。就如教育產業,就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對象。

這一困境本來是所有產油國都面對,中東國家如沙特等多年前就著手經濟多元化改革,發展旅遊、金融、基建等產業。汶萊也不是沒有想到,在二零零八年,曾提出「Wawasan」二零三五計劃,針對過度依賴石油經濟的風險,發展教育、IT、中小企、旅遊業等非石油相關產業。然而,數年過去了,汶萊非但在其他行業沒有起色,對石油經濟的依賴反而越來越深。近年伊斯蘭金融業發展勢頭良好,無奈汶萊的兩大鄰國馬來西亞、印尼都是東南亞伊斯蘭金融中心,汶萊因為絕對君主制難和國際接軌,始終難以受惠;加上面積更小的新加坡已是國際社會在東南亞的首選大都會,汶萊要追上,幾不可能。和阿聯酋的杜拜相比,汶萊也沒有類似大興土木的氣勢,部分原因自然與內部權力架構有關。汶萊政府請了不少經濟顧問提意見,例如目前國內就有聲音指政府應思考發展牛肉加工,但這種「改革」恐怕是杯水車薪。

與此同時,保守伊斯蘭主義在東南亞興起,馬來西亞、印尼都有這類呼聲,只是汶萊作為小國,才避無可避。加上蘇丹需要鞏固權力,拉攏伊斯蘭教士,不失為方法之一,例如設立「穆夫提」(mufti)職位,賦予教士更多影響社會的權力,用意就很明顯。假如教士都成為絕對君主制的既得利益者,要汶萊民主化的呼聲自然得到有效制衡。所以一些汶萊實行伊斯蘭教法的內容,說白了,其實只是鞏固蘇丹的絕對權威,例如「禁止發表或做出侮辱蘇丹、政府宗教機構、官員的言論或行為」,或「禁止通過網路,包括微博、微信、whatsapp等傳播針對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法的任何謠言、評論」,基本上就是維持「管治」所需。而對汶萊蘇丹相對缺乏忠誠的少數族裔(例如華裔),不少也是非穆斯林,當伊斯蘭教在汶萊的主導地位越來越無可爭議,似乎也是政府鎖定核心族群的認同過程。

石油經濟的資源詛咒猶在

說到底,在經濟危機未來一旦出現時,汶萊王室若單單減少國民社會福利,而繼續龐大開支,只會引發社會矛盾。作為絕對君主制國家,汶萊蘇丹是一國行政首腦和權力中心?A其家族子嗣按輩份,對王位進行世襲,這種政治體制如同沙特王室,如果沒有安定的社會環境,要永續也挑戰處處。綜合以上考慮,汶萊蘇丹適時重提伊斯蘭教法,也是希望推動占人口三分之二的穆斯林對國家、尤其是對王室的認同感。加上蘇丹也面對自己的繼位問題,新世代要接受一個新人,還要是有實權的絕對君主,已經很不容易,在過渡期減少不可測性,應是大計之一。只是,石油經濟的「資源詛咒」始終存在,到了下一任蘇丹繼位,要維持同一專權制度,而又不能提供更多經濟誘因,若連生活也越加嚴苛,危機,恐怕就出現了。

比較搞笑的事情是:汶萊華人必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測試才能成為永久居民,否則即為「無國籍」。
汶萊華人取得國籍的要求是:在汶萊連續居住25年以上,並取得了一定的語言和文化資質就可以獲得汶萊國籍,但馬來語考試卻非常複雜,甚至需要居民詳細了解當地動植物的專有名稱。該考試每年只有200人有考試機會。此舉導致大量華人為「無國籍」。


通過測試可成永久居民 汶萊華裔不再「無國籍」
通過測試可成永久居民 汶萊華裔不再「無國籍」

在汶萊,有一個特殊的華裔族群,他們生在汶萊,長在汶萊,生活富足,接受過良好教育,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熱愛著汶萊。
  然而,在他們護照上的「國籍」一欄里填寫的卻不是「汶萊」,而是「無國籍」,不過,現在已經改成了「永久性居民」。
  65歲的林文華(Lim Boon Hwa)就是成千上萬名此類居民中的一員,不過他所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他是汶萊-中國友好協會的副會長,同時也是一名商人。
  他說:「汶萊是英國的殖民地時,我們持有的是英國護照。但汶萊獨立後,就成了無國籍。為什麼事情變的更糟糕了?」
  在汶萊這個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東南亞多民族國家,並不能因為在汶萊出生就擁有汶萊的公民身份和一系列的權利與社會福利,這一切都是由居民原有的民族血統決定的。
  1984年汶萊獨立後,僅有9000名華裔獲得了完全的汶萊公民身份,而其他大約兩萬名像林文華一樣的華裔則失去了國籍。
  「我出入自己的國家時必須持有簽證,任何時候出國通過海關時,必須用大量現金證明自己不是難民。」林文華說。
  在汶萊連續居住25年以上,並取得了一定的語言和文化資質就可以獲得汶萊國籍,但馬來語考試卻非常複雜,甚至需要居民詳細了解當地動植物的專有名稱,這使一些華裔居民不得不選擇移民。
  林文華說:「這對汶萊來說是一個損失,因為這些移民中很多都是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在汶萊的石油產業工作了數十年。」
  林文華本人參加過2次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他曾經考慮移民澳大利亞,但最終決定留下來向這個每年只允許200人參加的考試體系發起挑戰。
  「我們尊重憲法。但考試的目的應當是歡迎那些具備成為市民資格的人們而非抵制他們。可能參加100次考試我也無法通過,或者說,一輩子也考不過。」林文華說。
  在與華裔社區的同胞們進行過討論之後,林文華和其他兩位華裔居民撰寫了一份準備提交政府的諒解備忘錄,建議縮小考試範圍,並增加人們允許參與考試的次數。
  「有人認為對政府說『不』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我認為必須讓政府知道我們面臨的困境。」林文華說,這份備忘錄準備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歷歷在目。
  「幸運的是,當你證明某些方面確實存在缺陷的時候,汶萊政府是鼓勵對其進行改進的。」
  林文華成功了。國籍法修改案在21世紀之初獲得通過,規定50歲以上的無國籍居民只需通過口語測試就可以獲得汶萊國籍,無需再參加筆試。現在每次測試允許1000人參加。
  由於強大的教育背景,林文華無法參加馬來語口語測試,然而其他眾多居民卻因他的努力而獲益。(趙盛楠)


一個執行沙利亞法的同時靠發錢維護社會穩定的國家,哪天他們在南海上的油井被中國收回去那就是分分鐘阿拉伯之春的節奏


是比較平和。

本身國家小而富有,石油產量非常豐富,但國家財富的60%都在王室手中。

40萬居民中有30萬是汶萊國籍,剩下10萬分別是打工的馬來人和華人…汶萊國民有70%都為政府工作(即公務員),由國王來發工資。本國人均GDP約為38000美元,福利很好,上大學免費、出國讀書免費,看病只需要很少的錢,皇家汶萊航空對國民也免費。十分富有平和安全…你可以理解是一個混吃等死型的社會。

因為富裕…也沒動力鬧極端,還是相對虔誠而平和的。


完美的動亂策源地。不可持續的高福利,內部不平等,得利者缺乏能力,人民缺乏意志。對動亂的社會遏制力量弱小到幾乎不可統計。
吃著西瓜等著看熱鬧……


拉倒吧,在那邊土生的華人連公民都拿不到,好多都是無國籍人士


剛剛實行了沙利亞法?


不知道題主的和平,是否是富有+弱小?


不如德國


第一次如此了解汶萊,長見識了~


我覺得汶萊應該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吧。


我記得汶萊是靠旅遊業發展的吧?如果不收起來你懂得的那一面,豈不是和錢過不去?


推薦閱讀:

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意外交火,中國填的島被美國人佔去了怎麼辦?
巴基斯坦和中國關係是否真的很好?
為什麼南海這麼重要?
為什麼美國至今還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如何評價菲律賓發布南海問題視頻,菲律賓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與中國政府的?

TAG:國際政治 | 穆斯林Muslim | 國際形勢 | 世界局勢 | 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