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產蔡司和日產蔡司的品質有區別嗎?


樓主一定糾結於很多關於蔡司德日評測的文章,有些器材控還提出所謂「德國地理位山地,玻璃水汽少,日本島國,玻璃水汽多,造成德日蔡司光感不一樣」的扯淡說法,不要相信!

蔡司公司可以說是對於其鏡頭光學品控極其嚴格的代表,針對德日蔡司哪個更好的言論,蔡司公司很早就發表過言論,表示日本產的蔡司一樣是經過極其嚴格的蔡司出廠檢驗才投放市場的,所以從光學成像上來說,德日蔡司都是具有極其優秀光學素質的鏡頭。

但是。
德日蔡司的成像確實有差別,這種差別不是好壞來區分,而是風格上略有不同,個人認為是鍍膜工藝的不同造成的,同一款鏡頭(CONTAX ZEISS 50.1.4 CY口)早期中期晚期鍍膜顏色都明顯有區別,這還都是日產蔡司,更別提和德產的區別了,應當為蔡司公司對於T*鍍膜的不斷改良所致。因此大量評測文章對於所謂某某編號區間的德產日產蔡司是最好的,我建議樓主可以當做扯淡來看,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有條件,德產日產各個階段的頭,都能試手看看,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蔡司。(可以不斷買進對比再賣出的方式執行此方案,折騰不了幾個你就會放棄糾結這種問題安心拍片子了)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在純化論者眼中,僅僅是德產和日產這兩個稱呼就決定了不是同一種東西。這種觀念幾乎存在於所有存在「代工」情況的製造業

也有人認為,對標準化產品而言,無論在哪裡生產,只要遵循相同的生產、檢驗方法和標準,產品就是相同的

其實除了產地,出於成本等考慮,生產工藝、材質等都是在變化的(通常是簡化),這些可能對產品的「品質」造成的影響更大。

總而言之我覺得沒必要糾結於這個問題


個人使用感受,都是高品質產品。
對付這種XX產地好於XX產地 的言論,最好的方式就是盲測。兩部相同機身全部RAW拍攝。能看出啥差別么?根本看不出啥。就算能看出啥,一後期也就沒啥了。
PS:俺也玩玩音響,音響界「用水力發電供電的設備出的聲音就是比火電的純凈、清透、密度好」這樣的段子,正好適合這個題目。


買的索蔡的24 70 發現是泰國產 我連回答這個問題的資格都沒了


最近看過太多類似的問題,我來整理下吧

1、關於蔡司蔡司工廠

目前一共有四個地方:中國廣州、德國、日本、匈牙利(2017年5月後投產)

2、蔡司各工廠分工

首先需要說明下:蔡司四大工廠有清晰的產品生產分工,也就說蔡司某個型號的鏡片在全球只在專屬某個工廠生產。接下來的就清晰了,各鏡片產品梳理如下:

德國工廠:負責生產全球蔡司的玻璃鏡片全系列的產品在2017年5月之後將由匈牙利生產;

日本工廠: 負責生產折射為1.74的鏡片,蔡司A系列和單光鏡片除外。

如:蔡司博銳單光鏡片中1.74折射率鏡片、蔡司臻銳單光鏡片中1.74折射率鏡片、蔡司駕駛型1.74、蔡司數碼型1.74等

廣州工廠:負責生產蔡司各系列鏡片中折射率為1.5-1.67的鏡片

如:蔡司 A全系列、蔡司銘銳單光鏡片全系列、蔡司博銳單光鏡片中1.5-1.67折射率鏡片、蔡司臻銳單光鏡片中1.5-1.67折射率鏡片、蔡司駕駛型1.5-1.67折射率鏡片、蔡司數碼型1.5-1.67折射率、防藍光鏡片全系列等。

現在清晰了吧,德國工廠只生產蔡司玻璃鏡片,這個鏡片你選擇折射率從1.89的話,肯定是5000元起步,貴在折射率比較高,鏡片輕薄。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蔡司玻璃鏡片在所有蔡司產品中耐磨度最好,適合那些對耐磨度要求比較高,需要容易保養的用戶群體。

你選擇哪個型號蔡司的鏡片,就註定了你選擇哪個工廠生產的,這是直接的對應關係,不存在對比。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選用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正道理,根本無須糾結鏡片的出生地哈。


如果是2000年及以前你可以糾結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沒必要糾結了。樓上已說了蔡司的工廠位置和各自分工。所有的企業都是最頂尖的工藝和產品都會放在自己本土設計和生產。但是從部件到成品,就可以全球採購,包括自己的工廠或者供應商。日本的光學技術確實相比德國,差了那麼一截,但是在原材料的工藝生產上確實領先。蔡司,萊卡等鏡頭的原材料或者毛配料都是來自日本,什麼豪雅啊,小原啊之類的,這些我們說的都是大眾化的,民用的產品,所以在現在,這個什麼德味啊之類的一說已經不存在了,只針對較老的鏡頭。雖說蔡司德國工廠負責生產玻璃鏡片,但是這就是蔡司的精髓所在,它不僅僅生產民用相機的鏡頭,還包括一些醫學的,特殊領域(如航空航天)的光學產品,有些總類必須要不惜代價保證品質和質量,同時也保證德國蔡司一貫的高端品質和優異的光學性能。所以你現在去買蔡思的鏡頭,在國內的話,一般都不會是德國產的,泰國或者越南產,你能說他不好么?索蔡的鏡頭還是泰國產的,你說他性能不好,就那麼幾千塊錢或者上萬你想買到德國原產的,使用人工打磨玻璃鏡片的鏡頭,我只能說,你想多了。但是不可否認德產蔡司或者日產蔡司在品質或者質量控制上有所差異,但是都是一流的,在這麼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兩者的差別微乎其微,最大的差異就是購買者內心的問題,如果你購買的不是頂尖產品,幾乎不用糾結是哪裡產的。


樓主可以不用看底下那些拿著德國上個世紀的老鏡頭和壓根沒用過德國鏡頭的人的回答了。
簡單的說,德產的東西和日本產的性能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面。(同時代)
比如萊卡M口的蔡司旁軸鏡頭,很多人都以為M口的蔡司鏡頭都是日本產的,其實這裡面只有一個,15/2.8是德國產的。那什麼35啊,之類的焦段都是日本產,原因很簡單,15的玻璃日本做不出來,15的對焦浮動組也是最複雜的,其他日本產焦段的對焦時前組的浮動範圍是5-20毫米左右,15的浮動是0.4毫米,加工精度需求完全不一樣。作為最廣的廣角,畸變也是最小的。打開你的LR,能看到zeiss一欄有ZF.2和ZE(佳能口)的15 2.8的矯正文件。這2個是同結構的鏡頭,日本版本,對比下ZM的矯正曲度,是不是很瞎眼。差的可不是一個產地,性能不在一個level。
再說個和尼康佳能之類的對比吧。看看佳能現在用電腦模擬的自己的鏡頭的MTF的解析度(日系廠商的MTF都是電腦模擬值,德國的都是成品鏡頭的實測值)。日本的圖表一般用30線對最高了。而蔡司的Master prime的中心和邊緣都是200線對,廉價的Compact prime中心100線對。日本的放面前和玩具沒區別了。
差距就是實實在在的工業測量出來的性能差距,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風格。


自動鏡頭的技術專利都在日本人手上,按照蔡司對光學的執著,鏡頭品質和自動化技術是很難調和的,所以為了獲取技術上的利益,蔡司放棄原則,讓日本人生產打著蔡司旗號的產品去銷售,雙方獲利。說來說去就是玻璃質量標準的問題。
現代日本蔡司合作的鏡頭產品,銳度是很高,在照片的表現上更像是工業化質量標準,而缺乏環境色彩和灰調過渡的,真實性的藝術表現力。好的鏡頭表現應該是影像通透清晰和色調的平滑過渡,而不是銳!


同型號沒區別,價格區別純屬因為發燒友都有病,君不見徠卡七枚玉光學性能和contax g35完全一樣,價格卻差3倍……


恰好從老的蔡司牛眼到東德蔡司潘太康到Contax50周年紀念版再到G系列都擁有,可以說權威發言,從質量上說,沒有區別,一貫的高品質。但時代不同,特點不同,日本蔡司更適合日本攝影那種小清新風格,比較淡追求通透感,抗眩光能力更強點。而老蔡司有歐洲油畫那種凝重感。這隻能說日本和德國的基本審美傾向和時代的區別。另外,日本蔡司人機工效更好,更輕巧,使用更適合東方人,德國蔡司比較笨重,真材實料,特別是東德蔡司,對焦環都是用車工在金屬上車出一個個小金字塔狀的防滑花紋。成本不可想像。


謝邀,不清楚啊,美國產的可口可樂跟中國產的有區別么?


如果是CONTAX鏡頭的話,我更傾向於後期日產的MMJ


蔡司m口廣受好評的,被譽為不亞於leica原廠的m35/2,就是日本產。
德產日產哪個好?越新的越好,尤其在數碼上。沒有例外。


推薦閱讀:

TAG:攝影 | 鏡頭 | 光學鏡頭 | 卡爾·蔡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