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

(第一次提問題就木有人回答我決定來挽救一下……) 《辯護人》是2013年頗受好評的韓國電影,以1981年韓國第五共和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權執政初期的釜山為背景,以當時震驚韓國的"釜林事件"為素材進改編拍攝。「釜林事件」即全斗煥政府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及大學出身的活動家,以傳閱危險書籍,進行非法集會,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理由進行拘留刑訊的事件。當時還是平凡稅務律師的已故前韓國總統盧武鉉在結識了受害學生後受到震動,並為學生們進行辯護,從此走上「人權辯護」的道路。——來自百度視頻
1978年,只有高中學歷的宋佑碩(宋康昊 飾)通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通過司法考試,並在成為法官後很快轉行成為一名律師。他敏銳地從最新政策中嗅到商機,以不動產代書業務起家。雖然被同行譏諷為隨時隨地派發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佑碩不以為忤,一步一步朝著心中的目標邁進。他依靠賺來的錢讓妻兒過上富足的生活,也還了七年前在飯店大嬸那裡欠下的良心債。進入20世紀80年代,韓國民主化鬥爭愈演愈烈。佑碩全然不管窗外事,關起門來繼續賺錢。然而社會的巨變已經不容他置身事外,飯店大嬸的兒子朴鎮宇因從屬的釜山讀書聯合會被控為左翼社團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來自豆瓣
看完影片後我個人感覺中國五十年內都拍不出這種電影。首先是以具有較大爭議的前國家領導人的生平改編而成,而且看不出對主角刻意的正面美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深深感覺被荼毒太深:國內對政界名人生平的不客觀評價是有多普遍);其次是片中法庭上宋佑碩有多處直接對國家執政方式的辯論,直白程度令我汗顏(聯想到本土電影);最後國家電影審查制度的開放程度是否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國家/執政黨的信心大小?才疏學淺,描述可能多有錯漏,歡迎修改。


韓國死磕派


光州起義令韓國軍政府成了驚弓之鳥,動輒以鎮壓赤色分子的名義整肅民間精英。1981年9月,釜山警方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戒嚴法、集會示威法等罪名,非法拘禁22名釜山讀書聯合會成員,釀成「釜林事件」。「林」字來自1960年的「東柏林」事件,韓國很多與民主運動有關的事件都帶一個「林」字,類似美國出了水門事件,後來與政府相關的軍火門、拉鏈門均以「門」命名。

《辯護人》全面回憶釜林事件,光明與黑暗的交鋒,對年輕一代是再好不過的啟蒙。在中國引起轟動,與死磕派的處境密切相關。

老戲骨宋康昊出演盧武鉉(宋佑碩)不存在難度,一度拒演,是因為「擔心給他(盧武鉉)添麻煩」。為弱者伸張正義,多麼光榮、多麼可歌可泣的歷史,會有什麼麻煩?當年的人權律師、後來自殺身亡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再次成為話題人物。

盧武鉉出身寒微,高中畢業後,經過10年含辛茹苦的自學,而立之年終於通過司法考試,1978年在釜山開辦律師事務所。苦盡甘來的他,打民事官司「戰無不勝,勝訴率達到90%以上」,人稱「盧辯」。釜林事件性質敏感,在當局的阻撓下,名聲在外的大律師唯有退避三舍。經手稅務案件、「賺錢又會玩的盧律師」,向來不為警方注意,意外地捲入這一事件。

影片巧妙地將釜林事件的受害者與「盧辯」在生活中聯繫起來,顯示每一個人都不是孤島,軍政府本身就是對每一個公民的威脅。多年以後,盧武鉉對探望受害者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學生們渾身傷痕纍纍,他們甚至無法相信作為律師的我,用恐懼的雙眼一聲不響地看我……我的頭腦一片混亂,血液沸騰。」

初一就成立「白紙同盟」、號召同學不為獨裁者李承晚寫祝壽文章的盧武鉉,很快讓法庭感受到了他作為死磕派的縝密和強硬。英國學者愛德華·卡爾曾在蘇聯生活,專門鑒定禁書的研究機構居然以此認定卡爾是共產主義者,其享譽世界的名著《歷史是什麼》成為被告傳閱有害書籍的罪證。盧武鉉當庭宣讀英國外交部發來的正式文件:「卡爾是為英國獻身的外交官和受人尊敬的歷史學家,《歷史是什麼》不是擁護共產主義的書,希望這本書能被韓國更多的讀者閱讀。」

盧辯的睿智、犀利與檢方的無知、蠻橫形成鮮明對比:「阿里和福爾曼進行拳擊比賽,金日成站在阿里一方,而被告人也站在阿里一方,這算不算通敵行為?」儘管檢方、證人面對盧辯狼狽不堪,但法官仍然枉法裁判19名被告有期徒刑1---7年。

盧武鉉常常讓我想起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陳水扁,他們的人生軌跡驚人地相似。一個因釜林事件投身民運,一個因美麗島事件聲名鵲起,都是叱吒風雲的大律師;前者颳起盧武鉉旋風,後者號稱「都被水扁」,當選各自國家和地區的「總統」,又都因腐敗問題身敗名裂。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盧武鉉從45米高的懸崖縱身躍下,陳水扁則從台灣之子變成台灣之恥。相比盧武鉉一死以謝天下的決絕和數十萬人送行的哀榮,把牢底坐穿的陳水扁,眼看就成了「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活教材。

2月13日,就在《辯護人》票房一路飄紅,成為2014年第一部突破千萬觀影大關的韓國電影之際,釜山地方法院對33年前的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改判5名被告無罪。這分遲到的正義,無疑是對盧武鉉在天之靈最好的慰藉。


高中政治的內容很多我都記不大清楚了,有一句很簡單還加了粗體,所以一直記得:「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2011年的時候我第一次到柏林旅遊,記得路過一排大玻璃幕牆,上面寫了德國的憲法,跟中國的憲法類似,很多都是「廢話」。比如「Die Freiheit der Person ist unverletzlich(人身自由不可侵犯)」 「Alle Menschen sind vor dem Gesetz gleich(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類的。
那關於憲法的話其實跟平時生活基本沒關係,我後來搬來柏林住,三年了,也再沒有路過過那排玻璃幕牆。
但現實有時候略顯骨感。
比如剛才「人身自由不可侵犯」後面還有一句「In diese Rechte darf nur auf Grund eines Gesetzes eingegriffen werden.(這個權利只有在觸及到相關法律時能被干涉。)」,那麼國家如何在「相關法律」的框架下干涉公民的人身自由,干涉到什麼程度,那就得看國家的了。比如電影裡面當時的軍政府的國家安保條例允許根據案情關押嫌疑人50天之久。
這時候憲法出現了,各國的憲法都有「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這麼一條。所以當看到電影裡面宋佑碩質問車東英「你所說的安保條例難道能凌駕於憲法嗎?!」時霸道的態度我突然感覺憲法簡直是一身無敵防彈衣啊。
電影本身每個觀眾看了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背景資料網上也很詳盡。我想說的是現在知乎上面有一種愛拿影視劇回答嚴肅問題的趨勢,可是影視劇畢竟只是影視劇,它不是歷史啊。同樣的宋佑碩也不是真的盧武鉉,那樣就又出了一個「偉大領袖」,世界上不缺「偉大領袖」,缺的是廣大尊重並且懂憲法的普通民眾。
跳齣電影,我不覺得能拍出並且公映這樣一部電影的國家是「值得敬佩」的,而應該是「正常」的,拍不出這樣的電影,或者即使拍了也無法公映的國家是不正常的。
如果被問到那個問題,我想我的答案也會是:
「我想要憲法賦予我的那個世界」。


我恨這部電影,因為我身邊有朋友做律師,兼職援助律師,經常去喝茶,現在連工作都沒了。

在我問她累不累值得不值得的時候,她推薦了我看這部電影,說:總要有人站出來!

之前我有寫過關於她的一個回答,但是伴隨任大炮的風波,(因為太直接漏骨)自己刪了。對,我就是這麼沒骨氣,我就是這麼膽小怕事,可能我不配做她的朋友。

但是,作為還是她朋友的我,我恨這部電影,給了她希望,給了她鬥志,卻在生活中頻頻陷入絕望。

最後,願她和她的小夥伴一切都好!

------------------------------------------------------ 05.03.2015 更新 ----------------------------------------------------
感謝各位的評論,你們的敬意我會如數轉達~

我再來談談自己看電影的感受吧,其實由於我先知道一些國內的情況,所以看電影的時候,從頭到尾冷漠臉,心裡OS:原來韓國也這樣啊。 直到最後一幕,主角的同行們一個個都為了他挺身而出,在法庭上站起來為他出聲,我淚奔了!那一剎那,我終於明白我最敬愛的律師究竟在做什麼了,她不是企圖靠自己和一些同仁們的微薄力量去改變整個體制,而是希望喚醒那些麻木不仁的同行們!

在這裡,我也並不是要批判什麼,畢竟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可不小。正常工作受打擾不說,律師姐姐,她作為未婚單身女性,她的父母也會受到打擾,試問你讓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怎麼辦?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人陪自己受苦吧!

最後,還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評論里有知友提出,不該恨這部電影,該恨這個世道。其實不然,我恨的是我自己,恨自己的弱小無能(本人不是律師,也不是法律專業的),什麼忙也不幫不上,只能默默地站在她身後,給予她精神上的支持。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被催眠,陪著她一塊兒清醒。


作為法學生,看這部電影總是想按暫停鍵。

不說劇情了,想幾個概念。

國家是什麼?

民主是什麼?

公權力和市民社會如何平衡?

人民的自由是怎樣的以及誰說了算?

憲法怎樣保障我們的生存?法治在進步嗎?

國家的一切權力來源於人民。

國家以暴力機器統治人民。

民主社會下,憲法是人民最強大的保護傘。

人民有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

法治不是一個殼子,不是一套流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尊重。

法治不同於人治,法律可以被廣大人民理解並以此行動來保障自己的自由和權益。

在法治社會裡,人們可以安全地生活。

司法從業人員不應是法律的執行者,而應當要做法治精神的維護者。

電影里車東英警官拷打學生捏造罪名並自認為愛國。因為在他眼裡,國家不等於國民。國家等於政府、軍隊以及司法機關。在他的視角里,政府、軍隊以及司法機關和市民社會對立,對平常的百姓做出殘忍的舉動也不足為奇。

宋佑碩不是在為學生們辯護,而是在為所有發聲和未發聲的韓國民眾辯護。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辯護人,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努力為彼此辯護。我們組建國家和政府,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和發展,而非威脅自身安危。

對電影里的媒體也有很深的印象。

真相會被扭曲和掩蓋。

我們指責民眾愚昧,但是未經啟發的民智和層層矯飾的信息並不能讓一個普通人做出多麼正確的選擇。

一個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平凡的宋佑碩遇到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選擇很難做,可是他選擇了去承擔。

有的時候,人大概是需要一點自我感動。比如說他苦讀通過司法考試時在自己蓋的樓上寫了塗鴉——不要放棄。他在決定為學生們辯護時也會熱淚盈眶。

我總覺得人性到最關鍵的時刻,是很美的,是會發出奪目光芒的。

這個電影里有很多讓我恐懼的瞬間。

一開始是害怕宋佑碩的小日子被顛覆,後來是害怕宋佑碩沒有做出當辯護人的選擇,最後是害怕宋佑碩的話不會被聽見,如同記者想寫出的真相到電影的最後也沒能寫出來一樣。

有一件事情是這樣——你說話,你說的是對的,但你未必會被聽到。

當被扼住咽喉,我們只好自語:『「我知道我知道。」


今晚的知乎首頁無端端給我推了一條這個問題的回答上來,想看這部電影很久了,於是靜靜的打開一片綠色的葉子,輕輕按下了一片紅色方塊中的白色三角...

看完已經不覺2:04am,幾個小時之後還要起來準備早飯,為一天的生存而繼續活著,可是我和上面很多位答主或者評論下的知友一樣,睡不著了。

裡面太多太多幕鏡頭和太多太多句台詞讓我看的不禁渾身發抖...是不同於看《熔爐》的那種發抖,是一種近似激動、感動、害怕(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摻雜了進來)、開心混雜在一起的一種情緒...

腦子裡想到的東西太多,無法一一記載,只說兩點吧:
1.我最想看到的一天:就是我們國家的電影院也能正大光明磊落落落大方的讓這種直指國情的電影或藝術作品公映,直面歷史,直面國情,直面指責,直面不足,那種國家的心胸和度量,是我多麼願意用一生去換取的美景。
2.我不想看到的一天:在我按下知乎的首頁後某一天,Chrome彈出了以下畫面


讓人對韓國多了一些了解和尊敬。


(這不是篇影評。)


《辯護人》太火了,在韓國,在中國,尤其在法律界。李祖軍老師上課說到它,說他觀影當中,幾度落淚。這樣的情緒,在我是沒有的,我想,和我一樣近幾日觀看了此片的同學,大概也少有這樣的情緒。我想,這不是因為李老師比我們更敏感,而是因為他一路走來,更知道身為律師的艱辛,和身為法律人對國家社稷的責任。


艾青說,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英雄

一心只想「找錢」的稅務律師宋佑碩,因為數年前的一次逃單與一家餐館結緣,因為這家餐館與老闆娘的兒子認識,又因為這位兒子被迫捲入「釜讀聯」事件,捲入了政治,成了民主鬥士和運動旗手。英雄可以造時勢,但更多的還是時勢造英雄。


可惜的是,被造出來的英雄,並不一定想做英雄。這也是無奈:只要入了局,便為局所累。


郭力尼安語:「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在下棋;最後的最後,我們都是棋局的奴隸。」


反派

「一個人的恐怖分子,是另一個人的自由戰士。」


巧(或者說不巧)的是,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當做自由戰士,而把我們的對手當做恐怖分子。


宋律師的眼中,車警官是虐待公民、刑求逼供的惡魔,車警官眼中,宋律師是不知國家大義阻礙掃除赤色分子的蠢貨。


誰對誰錯,在現實中,絕不會像在電影里那麼一目了然。


宮崎駿(Miyazaki Hayao)說,「自己深愛的街道或是深愛的國家對世界來說也許會變成不好的東西,這種可能性不能被忽略;這是我們從之前的戰爭中得到的教訓,應當謹記」。

恐懼

恐懼是個壞東西,但無奈的是,我們同時也沒有充足的理由去說服別人勇敢。政府害怕叛亂,絕不是沒有道理,但同時,為了把異己全部除去,又免不了傷及無辜——足夠的恐懼,將導致足夠的暴力。


沒有人、沒有國家、沒有政府是足夠勇敢的。斯大林和麥卡錫們,總是害怕著走資派和影片中所說的」赤色分子「。我們不能指望他們的勇敢,我們只能指望,有這麼一種制度,當一部分人恐懼時,勇敢的人可以站出來,不讓那一部分人的恐懼釀成大禍。


大理寺中,負責看押的獄卒對岳飛說,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若臣疑於君而不反,復為君疑而誅之;若君疑於臣而不誅,則復疑於君而必反。


回聲

影片的結尾,釜山142名律師,99名出庭為宋佑碩辯護。法官點名,他們一個一個站起來,恍若戰場上的勇士,終於昂起頭,準備迎接一場戰爭。


似曾相識——那是《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的結尾。學生們罔顧校長,站上課桌向基廷(John Keating)老師致敬;一如《辯護人》的結尾,律師們罔顧當局,走上法庭為宋佑碩辯護。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不對,必須反過來:「我為人人」之後,才可指望「人人為我」。付出真心才可換取真心,自己獻身才能號召別人獻身,燃燒你的心火,才能點燃別人的心火。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禮尚往來,善有善報。這個善報,不一定是你得來的報酬,有時候,只是從別人那裡傳來的,你自己的聲音的迴響。


出頭鳥

如果你是宋佑碩,你會放下海東建設的生意,放下富足、安穩的生活,甚至是頂著家人安全受威脅的壓力,為了心中的一點信念去與當局作對,為政治犯尋求無罪辯護嗎?


如果你有機會,你願意勇敢那麼一點,勇敢那麼一次嗎?


如果你可以選擇,你想普普通通地活,還是轟轟烈烈地死呢?


不用回答。


到時候,我們就知道了。


雞蛋與石頭

影片里有這樣的台詞:

「即使岩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是活著的生命,岩石最終會碎成細沙,而雞蛋終究會孵化越過岩石。」

「想讓我的孩子們不要生活在因這種荒唐的事踩剎車的時代。」


如果一定要以此比喻公民與國家機器,那麼我想告訴你,即使那塊石頭碎成了細沙,沉積或是重熔,也將使細沙重新變成岩石。

它,永遠會捲土重來。


台詞里的意思,是前方風景美好,所以我們要挺過去,我們要奉獻和犧牲。是」向生而死「。

而我的解讀,是前方並不那麼美好,所以要做好當下能做的,不要讓它更加不好。是」向死而生「。


向生而死,飽含激情,盈滿獻身的陶醉和熱淚。
向死而生,歸於平靜,伴隨覺悟的安寧和堅毅。

不二法門,最認真的法學公眾號。
( WeChat ID: buer-famen )

http://weixin.qq.com/r/xENtdYfEPtpBrcMW9xbW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一部在努力淡化政治的電影。只要是韓國人都能看出來影片是以盧武鉉作為原型創作的,但創作者刻意虛構了人物,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對政治漠不關心,一心掙錢的犬儒。在事件選取上也選了釜林事件,這個政治意味最不濃的事件,因為釜林事件是個冤案,連政治運動都算不上。

因此拋開政治,電影給我最大的震撼是真實,無論是從犬儒陰差陽錯捲入國安案件的主角,還是包括反派在內的一干配角的言行我竟然覺得如此熟悉,比如檢察官開庭前和法官聊聊天。法官對律師的態度,言語,我作為曾經和法院、檢察院有接觸的法學生看來簡直一模一樣,甚至連那個法庭我都覺得太相似了。如果不是演員說一大堆韓語,我都覺得那就是中國的法庭啊。


最贊的是反派的台詞,比如下面兩段:

明明是屈打成招,誰都看得出來這些證詞是編造出來的,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旁邊也沒旁人,這個車警官卻非要被毒打的人【照事實】寫,還說這是你們的【記憶】。真的很難說清楚是種什麼心態?

這個台詞,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我是公職人員,我就代表國家。


社會的反應也無比真實。主角為了正義,放棄優越的事業,挺身而出的英勇壯舉會換來民眾的支持嗎?

這樣的新聞報道我們應該不陌生吧?

你看民眾多有正義感。

還有雞蛋歡迎。

精心準備的旁聽席(這裡扯一句,想不到韓國人也玩過一手旁聽席沒座位的花招啊)。

相較於美國大片,一個英雄站出來,背後無數平民堅定支持的情節,我覺得這才是現實。你堅持真想,堅持自己的道義良心,你覺得會得到民眾的理解嗎?不會的。我覺得稍微有些良知的人光在知乎就足夠感受到了。我想大家頭頂上聖母,道德綁架的帽子應該收到不少吧?

最後倒回到主人公身上,根本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我們這個鑽在錢眼裡,認為學生示威是為了不想學習的犬儒律師宋佑碩為什麼會站出來呢?

人性。只是基於人性罷了。

電影前半段鋪墊就是為了介紹宋佑碩的秉性,會賴賬,為了錢不擇手段,但歸根到底是個認真面對生活的人,如同你我一樣,只是堅持努力就會有好日子的普通市民,直到他視如恩人的老闆娘兒子被抓。這裡提一下老闆娘的情誼,實際上7年前宋佑碩早就賴賬不止一次了,卻從沒有計較過,不到付不起房租絕不會催債。說到底和宋佑碩一樣,也是樸素的老百姓而已。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沒人想和政治搭上邊。但政治莫名其妙地自己撞上來了。

電影里的釜山讀書聯合會案件(和真實的釜林事件還是有略微差異)是個非常惡劣的案件,只是一群窮學生買不起書,相互交換而已,就這樣被莫名其妙安上罪名抓捕了,簡直是殺良冒功行為。被抓的朴鎮宇,主人公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是個青澀的學生,怎麼會和赤色分子扯上關係呢?但扭曲的社會如果能夠理解的話還稱得上扭曲嗎?於是,一個冤案就在這樣活生生出現在自己身邊。這本身就是對像宋佑碩這樣普通百姓的威脅,因為誰也說不清自己會因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緣故被抓進破樓,嚴刑拷打。我覺得,出於維護安全感才是宋佑碩站出來的真正原因。越是認真生活的人就越是無法接受有一天自己辛苦積攢下的一切會毫無緣由地轉瞬間消失的事實。就像雞看到身邊即將被宰殺的同類會瑟瑟發抖一樣,宋佑碩看到朴鎮宇的遭遇很難不產生恐懼。我們看過影片前半段宋佑碩的奮鬥史,知道這樣的人面對困難是怎樣的反應,於是恐懼就轉化成憤怒。一系列庭審的遭遇一步步加強了宋佑碩的憤怒,最終將他這個犬儒推向了革命者這邊。這還真是莫大的諷刺啊,無論是對宋佑碩自己,還是這個扭曲的社會。


昨天剛剛看完,為曾錯過這樣一個好電影微慚愧
首先要贊一下各位演員的演技,主演宋康昊把一個雖重錢,但更重義的律師宋佑碩表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慧眼識機的稅務律師,還是到後來替朴鎮宇等人辯護,直至走上街頭為眾人引航的人權律師,細節方面都把握的很好,其中在片子稍前部分宋佑碩見剛剛生完孩子的妻子,深覺自己必須改變命運,奮發圖強的那部分,是這部片子第一次讓我看哭的地方。其次讓我深感不易的演員是林時完,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他大概是擁抱太陽的月亮里的那位美男子,實在不曾想過在這部片子里(雖然這部片子應該在擁抱太陽的月亮之前)他能擺脫奶油小生,每一個眼神都流露出那種朴鎮宇式的情感,對媽媽,對宋佑碩,對一同無辜受難的同學,以及在遭受暴行拷問時那種恐懼,最後受盡酷刑時的無神,都很傳神。為他們點贊。
其次應該就是劇本了,我的感想是,在韓國似乎這種直指缺陷的電影屢見不鮮,這恰恰說明了韓國社會的進步性。劇中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中國那些年的事件(你懂的),倒讓我覺得這好似是每個國家發展歷程上的必經之路。劇中當時的政府、法官、警察的表現倒不是最令人寒心的地方,我個人反倒覺得,當時宋律師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為學生們辯護,而當時還有很多人認為他保護了赤色分子,而唾棄他,本來從美國留學歸來親眼見識了民主力量的某某建設的公子,卻以民族並不富裕為借口,無視苦痛,最令人心冷。由此,我更有理由堅信,只有人民的覺醒之日才是國家進步之時。
我之所以看這部電影,大概是由於章子怡的推薦後,看到過一個名為羽戈的人寫的影評,才使我有了動力。具體詳見圖片。
由這部電影帶來的社會效果更令人驚嘆:2013年12月18日,《辯護人》在韓國上映,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對「釜林事件」二審宣判,改判被告人無罪,此刻,距離一審已經達33年之久。
不知各位感想如何,真心期盼中國能有這種能夠警醒世人的電影,而不是像影評中所說的: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共勉。


我覺得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多的是讓我去了解盧武鉉這個人,然後去了解這個名族,了解釜林事件,了解身邊的親人是如何毀滅盧武鉉的一身正氣的;
任何一部韓國電影,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帶給我如此深刻的感覺


我雖然閱片極少,但豆瓣標記想看的電影也約摸有一兩百部了。今天難得心血來潮。首頁挑了一部韓國電影《辯護人》,一來這種社會題材棒子容易出彩,二來宋康昊的小眼睛在《殺人回憶》里茫然面對麥田抑或過往抑或虛空的精湛表演給我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並不在此。我曾在鄙校一次不甚正式的法學講座上聽老師推薦過這部。閉上眼睛,還能想起那個女老師激動的口吻「保護民眾,捍衛權益。是學習法律的終極意義。」具體詞句記不清了,只知道那些激昂而沙啞的話讓她不甚好看的臉龐瞬間有了光彩。
電影很好看,取材已故的我非常敬佩的前韓國總統盧武鉉數十年前當小律師的一段故事。主要控訴的點集中在公權力的濫用和司法執行過程中的程序非正義。一群少年因為組建讀書會,卻被當局扣下「閱讀宣揚共產主義的禁書,有賣國通敵之嫌」的不白之冤,並屈打成招。
作為故事的主線索,辯護律師從一個專註賺錢市儈氣略重的形象轉變放大為據理力爭痛陳時弊的偉岸背影。庭審戲很精彩,有辯護人抽絲剝繭論證那些書並不是宣揚共產主義作品的緊張智斗,也有引刀一快怒罵執法者罔顧民眾的熱血沸騰。
韓國社會題材電影一如既往的澎湃張力和冷峻視角,以及宋康昊在法庭上面對冰冷的國家機器的小眼睛。結尾點名煽情的戲碼更是為這個蒼白殘酷的故事添上了幾筆暖色。
高分不出預料,翻了下豆瓣評論,多是抨擊天朝,嚮往這種程序正義的司法審判,褒獎之詞溢於言表,倒也配得上。
可是,到這裡就結束了嗎?或者,就應該結束了嗎?
我不通法理學,也不止一次被論證過「捍衛程序正義時目前能擁有的最好途徑」。可是在這裡,我似乎又要再一次追問。
律師所提出的辯護基石是「這些書不是宣揚共產主義的。首爾大學也把這些書當作獎勵圖書,如果是禁書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韓國最好的大學也是不法團體,法官大人您和檢察官都來自首爾大學,是不是也是不法分子呢?」
初聽來振聾發聵,細細把玩,背後卻有更深的悲涼。
通過論證「看的書不是共產主義書籍」來為被告脫罪從而指控暴力執法,是不是意味著「如果他們看的真的是共產主義著作就死路一條了」呢?律師站在這個預設的法律判決框架體系里做出辯護,是否意味著,本身就已經默許這個框架的合理性?而爭議的焦點只在於明明看的不是禁書卻被屈打成招?想到這裡,那個女老師閃爍的淚花似乎有些諷刺,甚至,不值。
我是打辯論的,記得01年有場比賽,「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源」,反方把萬字理解為所有,要求正方論證「金錢能推導出一切的惡」。正方把萬理解為很多,認為自己的論證義務僅僅在於「金錢能導致許多的惡」。場上交鋒時,反方提問「您說金錢能推導出那麼多的惡,其實說白了就是貪嘛,可是人世間的惡又豈止貪一種。麻原彰晃製造動靜地鐵沙林毒氣案,丈夫家暴痛打妻子,這些哪裡是貪,哪裡和錢有關?」
我至今忘不了正方的回應「麻原彰晃給他的教徒洗腦,一杯洗澡水賣3000日元,是不是跟錢有關?丈夫打妻子一邊打一邊說我辛辛苦苦掙錢養家你卻這樣,是不是跟錢有關?」
一時間全場掌聲雷動,為正方的博學和機智所折服。可是各位,正方反方一開始就在爭「萬惡」究竟是所有惡還是許多惡。結果現在反方提出幾種跟錢無關的惡,正方就忙不迭告訴他其實跟錢有關,做出反擊。不就等於承認了自己有義務論證所有的惡與錢有關了嗎?
這部電影也是一樣,儘管對公權力的指控很有勇氣,可它依舊是避重就輕的。
惡法是否依然是法,一句程序正義可以解決一時的疑慮,卻能否回答一生的追問?
更加可怕的是,我們當中許多人會覺得,控訴完了執法暴力就是結束,洗清了不白之冤就是終點。
一如1919年那個躁動的夏日,當局迫於學生運動壓力釋放被捕學生後北大學子歡呼雀躍,舉行篝火晚會慶祝勝利。
唯陳獨秀痛心疾首,一句「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這就勝利了嗎?」撫慰了此後100年民主運動的寂寞與蒼茫,也指引著一代代鬥士不甘於階段勝利與表面突破,去追尋更加深刻更加純粹的民主與自由。
即便避重就輕,即便無疾而終,這依舊是一部好電影。盧武鉉釜林案後毅然從政,並於2003年當選韓國總統,也許執政並不順利,可他是不曾忘記想要到達的終點的那個人。
盧先生已經走了六年多了,這個世界好像變了也好像沒變。
沒有人永遠在路上,但永遠有人在路上。選擇沉重而麻木的肉身,還是自由且輕盈的靈魂。為自由,為平等。
一閉上眼,都是那位老師閃爍的淚花。


前面鋪墊得很好,節奏舒緩但吸引人。進入庭審段落之後有些跳躍和草率,熱血激情有餘,缺點明顯顯現:情節發展不夠理性,缺乏控制力,太多直接的表達了。這方面比起《JFK》或《永不妥協》等都有所不及。不過韓國電影的血性、勇氣和氣度,包括對題材的處理能力以及三觀等等真是足以讓國產電影汗顏啊!


「在一個法治上軌道的國家裡,人是有權生氣的,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龍應台


想要憲法賦予我們的那個世界,那就拿出勇氣去爭取它


這不是韓國的電影,這是中國的現實。


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


記住他們:程海 孟猛 施平 藺其磊 李靜林 董前勇 常伯陽 姬來松 張錦宏 任金牛 張俊傑 高承才 周志超 彭鵬 李中偉 文東海 覃永沛 干衛東 毛曉敏 王道剛


《辯護人》的豆瓣評分達到了少見的9.1分,電影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為原型講述其從一個對現實漠不關心只想過好自己生活的普通律師在經歷過韓國軍政府的黑暗面後開始勇於與不公正的現實死磕的民權律師,說句實話電影中的辯護階段以米國好萊塢電影的標準著實不算精彩,男主角與其說是用法律武器捍衛受害者更多的是用煽情的手法佔領道德高地,就算如此裡面的台詞也讓我淚目,更多的是無奈,當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想說的被男主角全部說出,正是靠著像盧武鉉這些為民請命個人榮辱置之度外的人韓國才能在幾十年的鬥爭後終於在1987年光州事件後迎來自由化,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審判中代表軍政府的法院在男主角的要求下把那些原本被綁著的年輕人鬆綁還給他們座位,男主角的慷慨陳詞竟然沒有強行打斷,事後也沒有以扒男主角黑帳的方式把他抓進去再通過新聞報導顯示自己的正確性,甚至同意外國記者旁聽庭審,而作為證人的軍人小哥也在作證後才把他抓走,這讓我著實大感意外,劉喻先生在評價曼德拉先生時那句話說的可謂精闢,正是壞人壞的不夠好人才有翻身的機會,而托洛茨基的另一句話則把極左與極右的差別表露無異「沙皇太軟弱才會失敗,我們對敵人決不能手軟。」

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國民。

當上訴無門之時國民只剩下了示威這一條道路。

以謊言維持統治的政府倘若世人明白真相必回土崩瓦解。

這個就不說了,都懂。

當民主也像商品那樣標價也就變了味了。

石頭終會變為灰塵,雞蛋卻能孕育無數的生命。


看到最後熱淚盈眶了。
江平老爺子說,我所能做的是吶喊。片中主角給了法律人另一個座右銘,「市民無法行使其權利時,作為法務人員,我更應該挺身而出,這是我們的義務。」


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為此特意去釜山吃豬肉湯飯。在釜山的旅店老闆問我,你怎麼來釜山了,來的人不多啊…我說喜歡這電影呢,竟然不知道電影的英語名稱,卡殼了。結結巴巴描述劇情後,他恍然大悟,非常激動叫來另一個大叔,說也是這電影的bigfan。我於是知道了韓語名稱發音和辯護人差不多。
可惜我們三人英語都不好,無法深入的討論了…遺憾…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Aladeen!!!!!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空氣凈化器?
如何看待歐洲接受敘利亞難民,而沙特、卡達等穆斯林國家卻一個難民也不收?
如何評價長征5號第二次發射時失敗?
穆斯林怎麼看伊斯蘭極端宗教恐怖分子對文物的破壞?
如何評價法國人Antoine在妻子恐怖襲擊遇難後發表「你們休想得到我的恨」的表態?

TAG:電影 | 韓國 | 韓國電影 | 如何看待/評價X | 辯護人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