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打車軟體驚現大量私車接單」 怎麼看?
鏈接見
打車軟體驚現大量私車接單 預定來車無租賃資質題主覺得,從經濟學供需角度講,增大供給,減少了計程車公司的壟斷,肯定是多方受益的好事;
但另一方面,如果在營運途中出現意外,也的確會出現乘客利益得不到保障等情況。據我所知,美國的Uber, Lyft等類似的打車軟體,也都是會有很多私家車接單的。公司也歡迎這種形式,好像私家車司機要先申請,通過面試和考察,再簽合同。不知道合同里會不會包含關於運營責任之類的規定。
所以,在考慮到中國國情的情況下,應該怎麼看這個問題?
通過打車軟體的評分進行過濾簡直是最有效的准入制度了。如果打車的評分能做到像淘寶賣家對差評的關注程度,根本不需要政府監管作為準入。
最有問題的其實是保險。普通個人車險是不保商業運營的,不像商業車險,又無法通過評分來體現。某種意義上,打車軟體提供了違法的工具。
但真正的問題仍然在於部分利欲熏心之人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
這就好比微信成了招嫖工具,但問題不在微信上一樣。
以上
首先啊,您這篇文章的鏈接已經是今年2月的了,目前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一定變化,大黃蜂被收編後發展並不好,北京市基本是易到用車佔大多數,AA租車和Uber佔一小部分。
我對Uber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只和易到用車和AA租車的CEO簡單聊過,和兩家公司的數十位司機深入聊過,談談我的看法:
這類互聯網租車有明顯的不合法傾向,但其存在非常合理。
為什麼說明顯不合法?
易到用車宣稱自己的車都是租賃公司的,有運營資質。但據我現場了解,10個司機大約只有1個是本來就在租賃公司的,其餘9個都是原先是私家車,甚至是黑車,然後加入易到,希望洗白。
但這是不可能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你說你是易到的、是租賃公司的,結果你的行駛本上寫的是你自己的名字,怎麼解釋?交管部門不可能相信你。
易到自己也知道這個問題。於是,它在培訓新司機(其實就是把平台的規矩簡單介紹下,十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時,就教給司機如何應付查車。但是,如果交管部門就是認定你是黑車,易到是不會承擔任何責任的。
可以,本質上易到對於自己的合法運營資質也沒有太大信心。甚至可以說,易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在非法運營,只不過它做得比較巧妙,通過第三方租賃公司和勞務派遣公司,繞開了這個法律障礙。
(AA租車採用自己買車、自己僱人、自己搭建平台的自營模式,與易到存在極大不同,另論)
為什麼說非常合理?
一個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應當由不同層次的參與者組成。但長期以來,公交/地鐵+計程車成為我國的基本模式,更高層次的需求很難得到普遍滿足,許多空閑車輛也沒有被利用起來。
易到等公司就是抓住了計程車之上的市場。實際使用表明,它的價格約為計程車的1.5至2倍,車型和服務質量當然也會更好一些。它面對的是那些對價格不是非常敏感,對出行品質的要求更高的用戶。從這一層意義上講,易到通過技術平台組織車輛、提供服務,善莫大焉。
也就是說,易到並沒有擾亂正常的計程車市場,而是在它之上的更高層次討生活。它面臨的問題其實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中國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數十年來壟斷、政企不分和暗箱操作的沉痾。
周航是易到用車的老闆,他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默認了易到的不合法。他並沒有死死咬定自己不是黑測,而是多次要求媒體記者思考"黑車"的正義性:一個服務明顯帶來了便利,是否應當用早已過時的行政法規將其劃入違法?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激蕩三十年》中的一段描述:三十多年前,25歲的魯冠球自己辦廠創業,造了1000把犁刀,希望賣給當地的農機公司,結果一進門就被趕出來了,對方的理由是他沒有」經銷指標」。
三十多年後,經銷指標早已成為歷史的一個灰色註腳,但其中蘊藏的壟斷霸權仍然在以各種形式借屍還魂。計程車專營的堅冰始終無法破局,除了利益相關者的重壓外,民眾對於政府指令的盲目迷信,難道不也是改革者往往先烈的推手么?
——————————
第一次寫這麼長,必須匿了。。。先說結論:沒有經營資質的黑車,不應當允許入市。
這種涉及到運營細節的問題,光從經濟學層面做供需分析是有問題的。私家車入市的問題,不光是分析供需就完了的,不是說所有打破市場准入機制和壟斷的行為都是好事。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中國是個普遍缺乏信任的社會,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信賴感很差,不能完全比照美國市場。街上扶老人的問題已經是社會熱點問題了,還有租房、買賣二手車、線上轉線下交易的問題。美國有個公寓短租平台Airbnb,裡面的房源是那種Homestay的房源,就是業主把自己家中一個空置的屋子,向旅者短租出去。在中國,你敢把你住的房子中的一間租給陌生人嗎?所以中國的短租,大部分也都是租獨立公寓,如果是隔間,每個隔間都各種上鎖,生怕被同住的租客偷了,就更別說把自己住的房子租出去了。
回到搭車,也是一樣。有些黑車泛濫的地方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但是在北京上海這種地方,一輛黑車停面前,被搭乘的概率很低很低。我自己在大雨、大雪天沒有計程車的時候,好心在路上捎帶乘客,也是經常被拒絕。
反過來,從顧客角度講,最突出的也是安全問題,每年都有因搭乘黑車而造成的惡性傷害、強姦、死亡案件訴諸報端。除了安全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黑車不繳營業稅、無發票報銷、價格不透明、服務質量保障和投訴渠道不健全、衛生難以保障。有很多隱性的問題,乘客不一定看見,但計程車公司都在監管和執行的。比如車況例行檢查、抽查(北京的計程車,身上有明顯凹痕的,原則上不讓上路,被抽查到要罰錢),車內座套定期按時更換,等等,都是有行業要求的。這些具體運營中的問題,原本都是由計程車公司統一保障、統一負責的,現在你把市場准入機制去掉了,這些標準誰來保證、誰來負責?靠車主自己嗎?想想地溝油和食品安全問題,沒錯,食品這種東西誰都可以做,但做的東西質量好不好,根本就沒有保證。出了問題一走了之,打官司人都找不到,最後吃虧的只能是消費者。
再進一步,如果黑車可以正常營運,是否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常繳稅並承擔一系列營運成本的正規計程車,在價格競爭力或成本控制上一定不如黑車,那市場上的正規計程車就會越來越少。到時候,這個市場會更亂,更加無序。(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過三亞?)
所以我覺得政府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是對的。沒有經營資質的黑車,不應當允許入市。反對排名第一的程毅南的回答。
程毅南的理由,簡單的說就是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當你使用打車軟體的時候,你無法確定,你將面臨怎樣的服務。可能是年久失修的老爺車,可能是黑心宰客的壞蛋。所以政府需要監管。
可考察實際我們會發現並非如此,市場形成伊始的混亂並不一定會長久存在。
比如與中關村應運而出的蘇寧國美,在越混亂的市場,品牌的租值會越高,相應的良好的市場秩序的生成也會越快。
再比如淘寶,我們發現它與打車軟體類似,可發展至今,卻井井有條。移動互聯網時代,藉助一些現代工具,比如支付寶,比如差評的權利,市場化的過程會容易很多。
再說中國人的信任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人素質差,可是這能怪老百姓么?在我國任何社會運動,都受到重重阻撓,自治活動無法展開,地權問題無需多言,志同道合的人們難以聚集。自發秩序只在萌芽狀態,卻處處遭到排擠。這相當於把你綁起來,然後告訴你,看,你沒我不行吧。
我們的問題是監管太多,絕不是太少。
反對支持牌照限入的答案。
理由如下:
1.首先是價格問題。很早之前我也懷疑過如果沒有管制,計程車市場會不會出現價格的均衡(單位行程價格相同),但是我回顧了過去還沒有禁摩的時候,得到了答案。當然會。很奇怪。摩的都沒有計程器,但是無論你從哪裡到哪裡,隨手招輛摩的,價格都一樣,跟你估計的價差在1元以內。我嘗試用博弈論解釋。摩的有宰客/不宰客兩種策略,乘客有坐/不坐兩種策略。若為是本地人,估價就是均衡價格,如果摩的出價大於預期價格,不坐,小於或等於預期價格,坐。若為外地人,第一次只問價,不坐,第二次,如果價格差別很大,坐,差別很小,不坐,等第三輛,如果多次問價之後,價格差不多,下一次,出價就是之前得到的價格,司機同意就走,不同意,等下一輛。或者可以詢問路人或是附近小店的店主。司機碰到的人,有很大的幾率是本地人,或是知道了均衡價格的外地人,所以宰客的成本會很高。嘰嘰歪歪這麼多,就是想說,價格不是主要問題。更何況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信息搜集的成本比以前低太多。
2.計程車的組織問題。
這個可能就與非價格因素的有關了。計程車市場,司機拿到的只是邊際回報率,換了工作的話收入不會更高(工作強度的什麼相同)。拿大頭的是計程車公司,主要是牌照的租值很高,而這個租是由政府對計程車市場管制帶來的壟斷造成的。誰不想開計程車公司,天天不用做事,就租牌照賺得體滿缽滿,為什麼只有誰誰誰可以開?還不是某的親戚是個什麼大官,某或是給哪個大官送了錢。可以想見,取消牌照之後,會有很多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會組織公司,通過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來吸引對於價格不太了解的消費者,賺取利潤(信息的價值)。而這也會很大程度上消除只有私人運營者帶來的問題。
反駁程毅南:合理善用剩餘資源,市場自由
為什麼會出現黑車,必然是供小於求,那為什麼要去扼殺可利用的剩餘資源
黑車不規範確實存在個別價格不透明,服務水平低,甚至人生安全問題,那麼就規範打車軟體的註冊平台,具體實施為實名制註冊,登記車主身份證,車牌,行駛證等,在註冊伊始或者按接單數量繳稅(例如銀聯POS機每刷一筆交易需向銀行繳納手續費)。或者實行私家車掛靠計程車運營公司。當然這是計程車行業整體概念,需要整合產業鏈協同規範(安監局,公安局,軟體提供商之類的)。舉個例子,乘客用打車軟體召來黑車,軟體識別車牌車主ID,自此開始車主將對乘客人身安全負全責直至到達目的地。責任劃分明確了信任感自然會慢慢培養起來。
至於黑車價格問題,我覺得買賣自由了,嫌貴那就算了唄。
總結一下,任何經營形式都需要在規範制度的前提條件下自由發展,遇到新生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不能直接扼殺。劣幣驅逐良幣的擔心不是沒道理,但不要忘記金本位制度是怎麼退出歷史舞台的。
政府壟斷經營
計程車公司沆瀣一氣
無經營權的計程車司機累死累活錢不多賺
計程車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官員一方面從計程車公司收錢 一方面利用職權弄黑車套牌車發財
老百姓打車難 被各種黑車正規車拒載 漫天要價
現在有人加入競爭了 各方壟斷經營既得利益者啥都不會說就會說一句:不安全!
毒藥還可以治病呢!
區分合法計程車與黑車的本質原因並不是為了安全,而是稅收。如同飯館和小攤同樣賣炒麵,前者合法而後者被城管罰沒,理由宣傳為食品安全,實際城管並不負責監督飯館後廚是否安全,只是前者可以稅收,通過房租,執照,所得稅,而後者的存在則妨礙了稅收。
因此指望打車軟體引導未納稅的私家車進入市場公平競爭,如同指望納稅國策自我消解。
在任何國度,都是以納稅來區分合法與非法的。只是有的國家比較坦白,如美國,對於非法打工的官方說法就是不納個人所得稅,而不是宣傳非法工人的技術比較"不安全"。
由於宣傳導向,我們更容易對稅收機構和稅收機構的輔助執行者(如城管)寄予不切實的希望。比如對於計程車公司這樣一個實質上僅僅是為方便徵收計程車稅而設立的部門,我們認為,它既然打擊黑車,就應該為合法計程車的乘客安全負責。事實證明你想的太多了。
對於計程車安全問題,從來不存在監督,只有事後維權。這是依賴於上車前看清車牌號和手機撥打報警電話兩項自助功能完成的,這兩項並不產生服務費用,與實際支付的高額月租(車份子)做個對比。一定要計程車公司做點什麼的話,就是設立一個在你報警前幫你心理按摩的語聊專線,有公司稱為投訴電話,為此你的計價器中有一部分用來支付該類人員工資。
-----
補充一下我所知的個例
某住宅集中區,常見一灰色私家車搶單,車內,掛有雜牌平板電腦一個(參考計程車副駕背後廣告屏),開機屏幕為其家住該小區幾號幾零幾的大門照片,並配有陽台外眺照、小車外景等。凡問及他住本小區之事,立得名片一張,上有微信號供預約和支付。車內餐巾紙王老吉自取,wifi,平板,移動充俱全。小區里很多上班族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戶,目前據稱已與其兄弟組成5人車隊,全日制壟斷該住宅區業務。
僅提供給從業者參考。
雖然是學法律的,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不想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去闡述
真心不是什麼安不安全的問題在作祟
為什麼出現私車,就是因為現在的計程車公司沒有市場競爭
其實這一行就是送錢給你的
專門和計程車師傅聊過這個問題
一輛車北京的話月租5000+
而運行的伊蘭特拿到手因為是計程車版的也就7,8萬塊錢
一年就回本了啊親!
什麼抵制黑車,就是坑害了某些人的錢袋子
就如同題主問題裡面說的,這些不安全的因素大可進行規範化而排除
真的規範化了,你讓這些一年賺個4~5萬/輛車的大佬們怎麼活啊
再舉個栗子,有個計程車司機是199X年自己買的車運營的,因為他是退伍老兵還有家庭困難,給了他牌照。
你知道他牌照租出去就可以每個月拿5000+么?
但是他還在自己開,為什麼?他是這麼跟我說的「在家閑著也沒事啊,這車每天開個5~6個小時,就7、8K的收入了」。
你以為計程車公司坑的是司機么?太天真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和ZF和房地產公司一個關係。打車貴我們是不是罵開出租的?房價高我們是不是罵開發商?
最後自己被坑了,還在同意坑自己的人的政策,真是no zuo no die
互聯網金融革傳統銀行的命,打車軟體革計程車公司的命。原本—— 銀行和計程車公司都太賺錢了,坐地生財,太舒服了。
奴役政策施行久了,很多事情幾乎看上去合理了,「有關部門」似乎已是個必須的存在。
互聯網只是讓很多事情回到「純」的狀態而已,原來每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將自己綿薄的多餘之力,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沒有山頭,沒有保護費,不用那些長著臭臉的工作人員來給你發「許可」。信用,在大數據時代,無可遁形,對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黑車?什麼是黑車?車子沒有黑白,只有以往舒服慣了的有關部門,此刻的恐懼和打壓而已。
「我們黑車群體遍布全國,無論朋友來自何方——北至民風彪悍大砍省,南至熱帶風情海南島——無不遇到過眾黑車師傅的熱情款待。我們並不是一個秘密教派,更不是地下組織,我們鬆散又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皆是為了一個宗旨:人民需要我們,我們就深入到人民中去。」
我贊成 @程毅南的看法。
市場經濟總是有一隻無形的手暗中調控的,這種調控行為很少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即使強行矯正,也會像地殼下暗流涌動的熔岩,在其它薄弱的地方噴薄而出。公共運力是一種拿金錢購買時間的交易行為(當然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中還包含了乘車體驗,但並不是主因,不提)。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金錢與時間的關係也是不同的。對於一個理智的人來說,只有當需要購買的時間價值大於所需的花費,他才會選擇合適的公共運力。計程車是公共運力體系的一個環節,它的特點是:短途、快速、花費相對高昂。但是目前符合這些目標的消費需求還不能被滿足,那麼這些不能被滿足的需求,就需要基本符合以上特點的其它方式來彌補——以現狀來看,黑車是滿足上述條件的幾乎不二選擇。黑車彌補了計程車運力的不足,這些不足體現在哪?其實只要想一想你能遇到黑車的場景就知道了。最明顯的一個:在遠離市區的郊區,計程車極少出現。但是這些地方也有打車需求,需求有多大,看看這些地方常駐的黑車數量就知道了。在這些場景中,搭乘黑車要比計程車容易得多。但是也要注意,有一些地方會存在黑車漫天要價的現象,因為它不像計程車行業那麼規範。而且黑車也存在不安全因素,各種途徑的報道已經很多了,我想我就不用多說了。
雖然國家出台相關法規嚴令禁止,但不管以任何理由,實際上仍然不能杜絕。只要有盈利的可能,就有人會去做。各位可以想一想毒品的打擊力度有多大、貪污受賄的打擊力度有多大應該就能想通了吧。況且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獨立的,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個表象。假如不考慮執行成本,強行出台高壓法規禁止黑車:抓到黑車雙方均判死刑立即執行!好的,假如嚴格執行,黑車完全消失了,會怎樣?可以預見的計程車價格上漲、拒載現象加重幾乎一定會發生,也許在你乘坐過程中還會因為隨口一句話冒犯了師傅,師傅就立刻讓你下車滾蛋了也不是不可能啊。
治水在疏不在堵。我們暫且不提中國打車軟體的較量背後是否是移動支付行業的較量,打車應用是一個新興市場,它為短途租車市場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在一些地方,黑車主甚至自發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團體:若干黑車主會從一些「老資格黑車主」接到生意。在多次搭乘的過程中,我曾與一些黑車主討論這個問題,是否存在一些手段方便他們的日常運營。打車應用無疑是一個好方法,雖然不一定是初衷,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黑車主與乘客間的信息流通問題。我倒是認為,不妨利用這個契機,規範短途租車相關規範,不失為一個利好消息。畢竟黑車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設置准入門檻以保障乘客的自身利益。
利益相關:我的通訊錄中有三個黑車師傅的號碼……
--------------------與問題無關的分割線--------------------近日來,我看知乎上越發洋溢著一種令人厭惡的氛圍:凡是由國家推動的行為,一定是邪惡的、與人民為敵的行為;一切與國家背道而馳的行為就是好的、值得推崇的行為。不得不說,社會現狀是殘酷的,但也要看得清現實才行,不要憑著一腔怒火而隨處發泄,不要因為無知而被人利用。
政府壟斷的計程車市場導致資源配置達不到最優化,技術條件進步了自然有市場機制來補充協調,這是好事。至於規範和安全就要靠消費者自己判斷以及黑車市場自律(趴活的多是長期趴活)了。
對於這兩個土豪來說貌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積攢多少有支付習慣的客戶..把這事件炒得越熱,會有越多用戶去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
任何一種新鮮事物的出現都會引起各種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才應該是解決之道,而非一發現有所弊病就全盤否決。政府部門的職責是服務群眾,這種軟體的根本也是如此。政府部門的職責是平衡社會差異,這種軟體的出生可能只照顧了社會上比較強勢的一部分人群,那麼政府部門到底是應該用自身的力量去努力照顧弱勢群體?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壟斷地位,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打壓這種軟體? 日久見人心~
舉個栗子:
下午剛好打車跟師傅聊天,問其有沒有用滴滴或者快的軟體,師傅說:哪敢用啊,被公司知道直接開除,還有當初進公司交的保證金也沒的拿了。後來了解後才知道原來計程車公司本身也有其類似軟體,只不過是使用過程中有收取手續費,而滴滴和快的本身就是軟體行為,沒有和當地計程車集團有公司合作行為,自然沒有盈利反而毀了自己盈利渠道的行為誰要做呢,雖沒對外公開,但是內部警告會議開多了去了。的士師傅自然也就不會去冒著失業的風險去使用app 了。以上情況發生於廈門,其他地區就不太清楚了。
一句話,騰訊阿里這麼叼,五星紅旗知道么?
如果不出現私家車的參與,軟體打車補貼會因為供不應求的市場而根本停不下來,最終因為不堪重負而退出,這絕不是個好結果。
放開數量上限,以及私家車的合法化或許是最好的想像,打破壟斷最終反而會提高服務質量無論有沒有軟體,黑車大量存在,因為黑車出現的原因,是因為車少,就算車多了。也不用擔心,因為黑車還有個殺手鐧,價格。至於政府,他們大多是在靠慣性運行,只要沒打臉,就會維持原來的態度,不犯錯嘛。
推薦閱讀:
※美國的汽油是有補貼的嗎?
※勞動價值論和邊際效用價值論到底該如何理解?
※法國經濟不振、成為「歐洲新病夫」的原因有哪些?
※壟斷和競爭哪個更有利於環保和節能?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