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械專業,如何進入機械設計行業?
我在廈門,專業是電子商務,在一個公司做研發助理
無意在工作中接觸了CAD與設計,對其頗為興趣,於是開始學習它,很拚命認真的學習,學完二維之後,發現CAD三維的書籍很少,於是開始學Autodesk Inventor,一直抱著轉型做機械設計的心態,而認真的學習,認為Inventor學的差不多了,於是開始投簡歷,投了十幾份,如石沉大海,沒有回應;當時沉痛的思考之後,覺得是Inventor太冷門了,於是在心灰意冷了一小陣之後,選擇了solidworks,繼續學習
在我覺得solidworks學習得差不多的時候,重新開始在[人才網投遞簡歷](http://www.xmrc.com.cn/net/info/resultg.aspx?jobtype=releaseTime=365searchtype=1keyword=solidworks),依然如石沉大海,沒有回應我25多年來,幾乎沒有為一件事情,認真堅持過這麼久,可以的話,我希望我不要放棄
可否有做機械設計的大俠,幫忙指點一下,我該如何繼續努力,才得以進入這個行業並繼續發展……
別
怎麼說呢,要進入機械設計這個行業,你上面說的努力學習的這些東西都僅僅是工具,會使用工具你僅僅只是一個繪圖者而不是一個設計者,你需要汲取的是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各種機械機構,機械製圖,金屬材料,熱處理,機械加工方法等,你可以先從你周圍的機械裝備或器材了解起,去思考它們的設計原理和思路,另外去查找一下有關機械設計專業的書籍,這些基礎知識需要先補充足.
另外你說你學習過二維製圖,你現在能達到的繪圖基礎到什麼程度了?對於三維來說 Inventor確實是偏門了一點,很少公司會用,Solidworks用戶比較多一些,這個上手容易,深受設計師們的喜愛,老版三維設計軟體UG和Pro-e的用戶量也很巨大,還有一個對於曲面設計非常好用的三維設計工具Catia(我現在用的就是這個)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作家,僅僅學會用鋼筆,鉛筆,圓珠筆等寫字時遠遠不夠的。
工具不能取代知識和思想,如果你要進入機械設計這個行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少不了的。
比如讓你設計一個梯子,你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選用什麼材料?用鋁合金還是木材,或者熱軋鋼管?
假如你要選擇鋁合金材料,那你是不是要考慮,鋁材料的優點:密度低,重量輕,便於搬運。
缺點:價格高。還有,鋁材料不容易焊接,你是不是考慮得設計用螺紋連接件或者鉚接的方式。最後,梯子每個部分的零件製造時,總會有誤差,裝配時能不能裝到一起,是不是得考慮一下公差。
可能還有很多方面要考慮,不在一一列舉。
至少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你得學學工程材料,材料力學的知識吧,然後學學機械設計理論的知識吧,懂各種零件之間的連接方法(螺紋連接,鉚接。。。),還有得學學公差相關的知識。
軟體方面,學一個就夠了,3D軟體都差不多,一通百通。
不成熟的建議,希望高手補充。
過來人說說經歷,有點闖江湖的意思...
話說4年前,在一個朋友的鼓動下,主要是為了創業過癮,而且對未來超級樂觀,就創業,搞了機械加工廠,目前還在做..知道我在這之前,對機械加工了解多少? 說真的,是"0".,連起碼得銑刀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你不要告訴我你也不知道??如今,也算入門了...就眼界和專業知識的應用,超過了我曾經花不少錢請的老師傅...
補充一句,機械水太深,慎入,真有興趣,方法得當再加上點耐心,未來也很可期...
我看你問的是機械設計這一行..你知道機械設計這一行的人每天都在幹什麼嗎?就是使用Solidworks嗎?就上很多人說的,是的,他們是在使用CAD,solidworks,UG,PRO/E.....但是這些都是工具,跟你手上的鋼筆沒區別...使用的背後是複雜的專業知識:
基本的:是什麼材質的材料,用什麼樣子的結構,多大尺寸,怎麼精確裝配;
在高級一點:應力分析,材料疲勞度,拉伸,應力,機械風險;
再高級一點:用什麼樣子的設計降低成本,安全性,市場狀況....
層次很多,絕大部分的機械設計都停留在基本的稍過一點...
還有個問題就是你是對軟體感興趣呢還是對機械感興趣?
1.如果對軟體感興趣,可以狠狠的研究軟體,最後做個老師,可以照著葫蘆畫個瓢...然後再教給別人這麼干...但是這樣也無法把軟體吃透,畢竟CAD的軟體是立足於實戰的...
不管你喜歡哪個?下面的方案絕對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也可以找個小公司,先練練功夫,要知道光會CAD(所有的輔助設計軟體,不單單指AUTOCAD),是什麼也幹不了的...先找個機械相關的工作,起碼能天天看到使用這些軟體的人,沒事兒的時候提根煙,跟人家套套近乎,讓人家跟你說說,在耳濡目染...很大的機會能過度到你想要的工作的初級階段...使用CAD未必要設計機器,治具,夾具...什麼的都需要!
等著你知道45C,Q235,CR12..SKD11,-9..這些都是啥東西的,怎麼用,有什麼不同的時候,並且知道你將要畫出來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結構分析),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需要深入下去,仔仔細細的重頭學習...當然,謙虛一點,勤於請教會讓你進步飛快...懂得學習的方法更會如虎添翼...
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來說說吧,我是化學出身的,不是化工,對於機械設計僅有大學必修的機械製圖經歷,會手工製圖不會CAD。後來幾經轉行,現在,我是一家五金公司裡面做鈑金設計工程師。我來說說我的經歷,看有沒有可以讓你借鑒的。
我一開始,是進公司做工藝員學徒的,接觸到公司的數控衝壓、激光、折彎、機加(包括鑽、銑和車),還有焊接、噴塗和裝配。一邊熟悉公司的各種工藝,一邊自學CAD。當工藝熟悉到一定程度(大概有接近兩個月吧),就開始在工程部給其他工藝員打下手,主要是抄圖,和做一些簡單的展開圖,並開始自學solidworks。再後來,機緣巧合下,公司開發外國客戶,而公司里原有的工藝員文化水平不高或者英文水平不怎麼樣,於是我就開始學著接手外國的客戶,有事沒事也和其他工藝員請教各種問題。隨著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解決問題的同時,我也在飛速的成長著,並慢慢嘗試著自製工具。後來,由於所做的工作執行力高,錯誤率低,還有就是設計水平不停提高為公司解決了各種大小問題,幾經提職最終坐實了現在的職位。
我做的設計,只是鈑金的,也沒有其它設計的技術深度,只要了解工藝,知道公差配合關係,不同材質的特性,還有知道加工可行性並會合適的選用最合理的加工手段等,好像,也就差不多了。哦,我只是針對你所欠缺的羅列一下,當然,在會的程度上,還有熟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按出圖數來計件算的,當然了,那只是製圖員的層次。
不成熟的意見,設計行業的確遠沒有表面上看的那麼光鮮,不過做起事來挺實在的。希望我的經驗對你能有幫助,參考過後再慎重考慮下吧。如果實在喜歡的話,可以先放低點,從製圖開始的。
P.S.突然想到另一個方向,你可以試著在你現有的工作中,為產品的電子商務行為添加點配圖,標識點尺寸什麼的,就是試著看能不能用自己興趣所學為現在職業生色,這,也許是個不錯的開始。樓主進入一個誤區了
軟體只是一個工具,機械行業看的是對機械的理解,各種公差的把握,各種工藝的精通,軟體能用則行。
個人認為,各種三維軟體玩精玩熟那是工業設計該去做的事。
另外要對自己需要做的產品的情況了解,鐵路行業就需要了解各種鐵標,航空或者汽車也有相應標準的。
至於樓主說的投簡歷沒人要,我想會不會是自己的眼光有點高了,按說機械行業是最好就業的,如果能把自己起點放低從一個製圖員開始做起,那麼是肯定能找到一個起點的。
另外補充下,機械設計沒有外行想像中的那麼好,臟苦累還待遇比其他行業低一大截,入行需謹慎!
軟體只是一方面,還有工藝,力學等好多方面。
另外,作為一個機械男,想問一句,lz為何想不開要進入這個行業啊
現今從事機械行業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都比較看重「科班出身」,樓主本專業與機械想去甚遠,而且並沒有豐富的機械設計經驗做基礎,想從事機械行業,當然會屢屢碰壁。
其實就算科班出身的機械專業學生,剛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時也都是小白一個,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性都不高,也都是通過一點點的工作經驗來積累知識。
所以樓主不用太傷心,我的建議是先去小規模的單位尋找機會,這種企業一般用人都不會太講究條條框框,而且接觸到的知識往往比大企業更為全面,只要在面試時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和具備的優勢,我覺得被錄用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PS:待遇方面希望不要太計較,一來自己本來就沒有拿高薪的資本,二來,小企業畢竟不會待太長時間的。
在這段工作時期內,樓主可以結合機械工程實踐,買一些相關書籍進行學習。順利的話大概一年就能積累一定的技術經驗,也就是入門了。之後就要祝你好運了,做機械不同於做IT,機械方面是越老越吃香的。所謂修行在個人,相信在興趣的指引下,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機械設計師。
機械設計中途轉行,又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和作品,用人單位是不認可的。更何況靠自學,根本就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比如你說你在廈門,有家台企叫群鑫,他們以前招懂proe設計的,但是你單純靠自學,根本就無法調出人家需要的功能。
所以我建議樓主慎重。一、年齡沒有優勢;二、機械設計靠經驗沉澱;三、樓主缺乏行業經驗。倒不如在電子商務領域好好鑽研下去
別
不請自來……
機械設計,不是光畫畫圖那麼簡單,更不是會用幾個3D製圖軟體就可以說懂設計了,你設計一個裝置,要考慮很多因素,現有設備能不能加工,使用什麼材料,需不需要以及怎麼熱處理,有哪些部件可以用現成產品,怎麼裝配,還有成本之類的……
機械專業本科,最基本的,除了機械製圖,還要學像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這些基礎課,專業課像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與互換性原理,切削原理,製造工藝,金屬學與熱處理,傳熱學,金屬工藝學,機床,刀具,夾具,模具……如果從事和電氣相關的工作,還要學一些基本的電路數電模電電力拖動,如果搞液壓,還有流體力學液壓傳動這些,學過這些,還要有大量的實踐,這時候大學基本上可以畢業了,工作之後,還要對具體的問題去具體分析。設計的東西,能用,但是車間沒有加工的設備,照樣也是不行的。
機械設計軟體,像solidworks,inventor,proe這些,其實充其量就是個工具,但現在很多人總有捨本逐末的趨勢,像會用ansys畫個網格就自稱懂有限元分析了,會用C語言寫幾行代碼就自稱會編程了的人大有人在,工具只是幫助你表達,重點還是在於思想。從來只聞跳出機械行業的,還真有想跳進來的
為什麼要學機械呢,如果真是感興趣的話,你確定要用一生的時間來鑽研這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么?
說下本人吧,13年本科機械學畢業,在一家陶瓷機械私企技術部做助理快兩年,日常的工作就是設計陶瓷設備,出工程圖,下發圖紙到各處加工,外購標準件和電氣設備,然後回廠由裝配部門裝配,再通過廠家的使用反饋,進行各種結構和功能的改進。
目前自己的情況,自我感覺就是只入了個機械的門,因為企業小,所以對於工程質量的嚴謹程度遠遠不像其他答案那樣,常用材料就那幾種,結構不用應力校核,多數都是憑著模仿改造和工程師的經驗。
至於題主想進入機械行業,先學軟體也可以,但是軟體就是工具,做做工業設計還可以,但是要深入進入機械行業,一定要了解的是加工工藝和公差配合。工藝不了解,加工人員會天天找你投訴,公差不了解,生產廠家會給你惡意抬價,裝配部門會找你,讓你自己去裝。
這是初級階段,了解工藝和公差,會看圖紙是必須的,圖紙是工程師的語言。這個階段,正常情況下,需要3-5年入門並熟練,轉行和瓶頸最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生
中級階段,材料加工,屬性,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手冊。這個階段,可以自己對客戶的要求進行各種結構上的設計,並且可以簡化結構,降低成本,知曉各種應用環境下材料的應力變化從而改進設備,了解各種機械結構,包括直線機構,迴轉機構,傳輸機構,動力等等。這個階段,已經基本上可以獨立設計一些簡單的自動化機械設備了。
高級階段,,工程力學,流體力學,plc,電路和閉環系統,伺服系統,自動化設備,anysis應力分析,發現生活中的不滿足並嘗試機械化和自動化某些人工活動。到這階段,應該已經十年有餘了。
另外不得不提一句,機械範圍想當廣,從設計到加工到製造,從精密儀器到航空航天船舶修造,千萬分支,能學好一門,已經是不得了的成就。
以上,祝你學業順利
你確定你了解機械行業嗎?
你確定你不是為了好奇只是想畫畫物體的模型嗎?
你確定你能忍受機械的初期低待遇、不如人意嗎?
還有,你確定不要在電商這個很有前途的行業繼續深入下去嗎?
某本科機械+研究生機械,現在特想轉行電商的人路過。。。
1.你學會了寫字就去應聘作家的職位,沒人搭理你很正常;2.機械專業並且有工作經驗都難找下好機械設計工作,你需謹慎;3.機械是解決力和運動的問題,工業革命早就結束了,力和運動的問題不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問題。現在是商業社會,信息社會,你學的電子商務應該更有前途吧……
我沒法給樓主提意見,但是我作為一個讀了4年本科加兩年國外top10機械專業的研究生,我只想吐槽一下,一入機械深似海。。。
哪兒都能用到的是機械,哪兒都沒什麼大用的也是機械;學了機械你可以做任何工作,卻又做不了任何工作。
樓主有興趣是好的,我本來也有興趣,可是越學越沒勁。。。可能我現在學的比較偏原理吧沒什麼應用;
不過話說回來,基礎知識最重要,要是真想入行,機械原理,幾大力學,找個臨近的大學去旁聽吧;自學有時候有瓶頸,比不上懂的人一句點撥。
從樓主描述上面看,樓主學習的基本上只是些設計軟體,也許可以往軟體培訓發展,但是從事機械行業,不單單是用軟體這麼簡單,至少需要知道一些機械基礎知識,還有工藝知識等。如果樓主真想從事這一行,建議從基礎開始了解,一定要沉得住氣。建議樓主先去看看基本機械方面的基礎書籍,比如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
有難度,難度很大,不過至少你可以把它當一個深深的愛好啊
機械水深,如果沒有持續的好奇心和發現新事物並踏實去做的激情與熱愛,慎入!
如果要了解機械是什麼,先看看機械的分類,然後找一個喜歡的切口試試,能夠堅持一兩年下來,你就有一定的基礎啦~當然,基本的數學、物理、力學等知識是必要的。
機械行業很大,雖然說慎入,但是還是歡迎你來到機械的世界!
在中國不注重實業的大環境下,實在不能理解樓主這麼積極地想要進入機械是什麼思想感情。。。本專業的同學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基本選擇考研出國什麼的。。。而且機械的投入產出比在理工科里也算低的,要學的一大堆,還難。。。不過,如果題主堅持的話,先學學手工繪圖吧,我們老師說的,圖都不會畫,當什麼工程師
推薦閱讀:
※人類目前製造過的最大的機器是什麼?
※中國為什麼不引進圓形農田(時針式灌溉)?
※跑車的發動機聲音是故意做的那麼大的嗎?
※能不能使用機械臂之類的工具物理捕獲衛星然後為自己所用?
※寶馬生產線的技術領先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