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斷地向外移民到底會對中國造成什麼樣的損失?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移民的問題,但是少有人分析移民到底會對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失。
我一下子能想到的損失有如下:
1.移民國外的精英階層有相當一部分是投資移民,這樣就相當於本可以投在國內的這筆錢投到外國去了。
2.這些精英階層的下一代必然也是外國身份,在外國接受教育,對中國而言或許是人才的損失。
3.一些搞軍工研究的移民國外,損失不多說了。
鄙人暫時想得起來的明顯的就這些,希望各位知友指正,謝謝。
注意,本題目不是討論「為何移民」,「如何減少向外移民」,「國家損失與個人有什麼關係」之類的話題。
移民當然是個人的自由,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更好的生活,現在人們對於移民的態度愈發開放也證明了社會公眾的思想在進步。話說回來,我並不認為普通人移民站在國家層面是多大的損失,畢竟大多數人若是排除文化和語言的因素,要是有條件,都會有移民的想法吧。但是大家都在討論「中國政府應如何應對移民帶來的人才流失」這類的問題,於是想知道,這樣的損失,對於國家而言,體現在哪裡,謝謝。


2000年,我在荷蘭念書時,經濟學老師告訴我們:

「從經濟學角度考慮,移民對移出國是損失,對移入國是收益。」

因為他們為移入國帶來勞動要素的增加。移入國無需為移民支付成長與教育所需的公共服務,但是卻能夠享受移民的勞動產出。

一般而言,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生命前期是投入期,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後就進入產出期,晚年勞動效率下降,靠壯年掙下的財富和社會保障維持生活質量。

這種情況下,移民(絕大多數是處於人生勞動效率最黃金時期的青壯年)絕對是移出國的沉沒成本,是移入國的免投入收益。

以中國為例,移民絕大多數是教育水平較高、具備一定外語能力,或者擁有一定社會財富的人。他們的移出,比一般人離開為所在國帶來的「損失」會更大。

即使移民出國的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70%的人口只有初中或以下教育水平,大學(含專科)學歷人數占人口的8.9%,也就是說只要你是一個大專生,你已經在中國人口的前10%之列。

而文盲有多少人呢?

5456萬,比整個韓國的人口(5046萬)還多。

所以,中國的對外移民,特別是文化教育水平較高的人群如果出現大批量移民,對經濟的整體影響是弊大於利的。

P.S. 當時,我還追問了一個問題:

「既然移民對移入國的經濟是弊大於利的,為何西歐各國不大張旗鼓地吸納移民呢?」

西歐的低生育率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荷蘭的大城市一直住房緊缺,主要原因是缺乏建築工人。本地人不願意做這些粗重活兒,又不願意招募外國人來干(怕他們來了就不走)。

老師笑了笑,解釋說:

「新移民的到來,必然意味著政府的福利資源的再分配,會把一部分提供給現有居民的福利轉給新移民。這是目前享受高福利待遇的本地人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們運用手上的選票去影響政黨和政策。哪個政黨敢支持移民政策,它就會面臨著選票流失的困境。」

此外,新移民如何融入本地社區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特別是來自土耳其、摩洛哥等地的移民,本身有同族人聚居在一起的習慣,語言風俗也大不一樣。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

以上。


這個話題好多回答看完,我覺得還是要反思一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留不住那些在你們眼裡閃閃發光的人?
怎樣留住他們。

還有,怎麼讓那些被埋沒卻願意留下的人閃閃發光,而不是保以鄙夷。

最後,那些你們嘴裡尊紀守法的廢物,究竟為什麼會變成廢物,他們以後該怎麼辦?


曾經我有一個想法,就是,中國人既然這麼多,要是能移民出去幾個億就好了。

因此,啥叫源源不斷的向外移民,要移民幾個億,一年起碼也得移個幾百萬到一千萬,這才能能算源源不斷了。

這樣對中國最大的損失就是,娃都白養了,都幫別的國家養娃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你們有見過大清往外輸出人才嗎?
你們有見過非洲諸國往外輸出人才嗎?
但是你們肯定見過引進的烏克蘭,俄羅斯,法國,英國,美國人才。

人才這種東西,需要不同階段教育的培養,需要通過規則挖掘。

你的人才能出去,說明你有一套成功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篩選體系,而且這個體系是卓有成效的。

因此才有國家需要用自己的優勢來換你的教育體系,換你的篩選體系,否則他們自己就到處找娃娃去了,教育和培養的成本更低,沒有人會選擇引進人才。

雖然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人才流失,無論是外面強了,還是裡面弱了,但是一個後發國家人才出現外流,是必然的,因為這也正是這個國家成功發展的開始。如果一套正常的人才培養和篩選體系都不存在,無法產出優秀人才,那永遠不要談發展。

杯滿則溢,人才們在提醒你應該做個大杯子,不滿的杯子永遠不會溢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希望。


源源不斷的移民對中國當然有影響了。那就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國的過度競爭,同時又為中國提供了更多人才。之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現在依舊是一個過度競爭的社會,過度的競爭使得大部分人生活幸福感下降且還不一定有益於生產力的發展。

源源不斷的移民首先是避免了中國的過度競爭。絕大部分所謂的人才,不是說天生智商就是聰明絕頂,他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學習和工作中培養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資質和他差不多的人中國並不少,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其他人成為了人才,是因為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過度競爭中取勝獲得了機會。什麼是過度競爭?高考差10分讀的大學就不同了,但10分的分差並不能說明兩個人能力有什麼區別,這就是過度競爭。移民離開的是人,不是機會,這個人走了,另一個人頂上他的位置,也就鍛煉成人才了。我不敢想像要是這些人都留在國內,有多少好位置會被他們佔據。大家一邊在感嘆高考的慘烈,找工作的慘烈,一邊又對一部分佔據了優勢資源的人退出競爭感到憂心忡忡,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腦迴路。

源源不斷的移民也為中國提供了更多人才。我國的發展需要人才,但並不是只有拿中國護照的人才才能參與我國的建設。全世界的人才都可以參與到我國的建設中來,從學術研究到各大工程,我們能看到很多外籍專家的身影。正是基於這一認知,我國政府才會在80年代就定下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面對公派人員大量滯留不歸的情況也能抱著開放的心態(李鐵映談留學生不歸國:不管拿什麼護照都是中國人-中新網)。事實也證明,這些人移民了,在國外利用國外的資源成才了,並沒有危害祖國,反而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楊振寧姚期智回國的時候都是美國籍,他們為中國科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還小嗎?前面也說了,絕大部分人才不是真的就聰明絕頂,他們都是在學習和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國內不能夠提供足夠多的機會讓所有具備條件的人都成長為人才,那麼一部分人到國外去,利用國外的機會成長為人才,然後再通過各種渠道為我國做貢獻,有什麼不好呢?

很多答主憂心忡忡,無非因為搞錯了兩個問題:一是認為人才都是孤立靜止的,走一個就少一個,剩下的人永遠不如走掉的人。但事實上走了人空出來了位置,剩下的人佔住這個位置,可以快速的成長起來。這種事已經發生過了,80年代優秀人才派出去滯留不歸泯然眾人,留在國內的普通人抓住機會反而做出了一番成就。二是認為移民會改變我國人口結構,讓我國失去活力,還有用東北當例子的。這是典型的離開劑量談毒性。移民占我國人口的比例,和東北人外流的比例,差了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毫無可比性完全。15年移民55萬(OECD報告),這相當於一個年級2000多人裡面走了一個人,這能改變人口結構?

比起移民的這點人,我國每年培養的人才更為可觀;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享受的是人口紅利,那麼進入新時代以後,我國將享受的是工程師福利。看看我們年輕化的工程師團隊,這就是國家的朝氣。


這問題下面的戲精太搞笑了,還有人拿黑鷹發動機說事,你以為美國軍工企業招人就沒有政審了么?

總而言之,談不上什麼損失——中國的內卷化是全方位的,任何一個層次的人都是過剩的,向外溢出是必然的結果。


之所以有人會問道這個問題,是因為太年輕。

其實移民的大門已經關閉。
當然這說的是針對中國人的情況。如果是中東非洲人或者說法語的人,現在加拿大大幅度增加配額。所謂三年百萬配額,就是增加這些。東亞配額被減少了,包括菲律賓。


曾經移民是非常容易的事,有多容易呢,在2006年以前,只要人到了澳洲美國基本都能合法的移民。

即便不出國,也可以很容易的技術移民,容易到不可想像的地步:
開始,
加拿大政府和中國在1995年簽訂技術移民協議,那時候移民標準是大專或者技工以上學歷,英語通過四級即可。
之後,加拿大政府發現英語四級報名的太少,
於是宣布大學英語三級可以代替四級。。。

接著,2002年加拿大短暫的提高移民標準,這個標準太高,高到博士還需要很高的雅思才能通過,移民局發現太高,不久就立刻又改低了。多低呢:
大專或者技工,宣布準備考雅思或者法語,即可。

接下來搞笑的事情來了:
報名移民的人多數還沒考雅思,突然接到通知,不用考雅思了,用大學四級代替。

之後宣布,沒有大學四級的用三級代替。

然後又宣布,沒有三級的,只要能立刻去加拿大,就自己寫個英語作文代替大學三級。。。

同學們呀!這是2004,2005年,幾萬中國人沒考雅思,甚至沒有大學三級就移民加拿大了。注意2005年登陸的並非2005遞交的。
2005,2006年遞交的,凡是遞交香港的,多數被一刀切,我本人的案子也被退。這是後話。

引發移民失業大潮,加拿大政府也被震驚了,於是2006年宣布只有少數緊缺行業才能移民,然後把尚未完成手續的幾十萬移民申請人暫停後都直接給退了,連投資移民也退了。這個歷史在加拿大被叫做「一刀切」。
一刀切影響了幾十萬人的移民案子,對中國主要是影響2005-2006年遞交的申請人,過來人都知道當時的場景。


從2006開始,加拿大技術移民投資移民越來越難,目前主要加拿大移民方式是留學或者難民。留學移民也越來越難。

具體的加拿大技術移民歷史有人寫了詳細網文,這裡就不敘述了,google:加拿大技術移民政策歷史回顧

加拿大僅僅是個例子,澳洲美國也越來越難。

繼續扯澳洲:
澳洲在2009年前,隨便學個技工,畢業直接發技術移民pr。在往前幾年之前隨便參加一年,甚至六個月的技術培訓,就移民了。

再往前幾年,那時候你去澳洲留學,畢業前,移民局派人來給你講移民的好處,只要你簽字,就移民了。才不管你學什麼。

現在澳洲留學後移民有多難,只能說,你只有去了才知道。


最後最奇葩的是美國,多年來,美國留學後移民光有本事還不行,畢業後需要立刻找到工作,否則就不能工作。這時候的工作叫實習工作,不能移民。實習工作需要抽籤才能轉為正式工簽,抽不到簽就不算正式工作,不能移民只能回國,或者沒過期的話可以繼續抽。這個工作簽證抽籤好比抽彩票。知乎上很多精英抽了三次沒抽到,去加拿大了.
然後工作了,僱主願不願意給遞交移民綠卡還不一定。
注意這裡說的是工作簽證需要抽彩票,不是另外的那個彩票移民項目。

注意,最近幾年,特別是2016年後美國opt延長了很多。
因為opt變了,就等於可以抽籤的次數多了,理工科留學移民美國的機會增加了許多許多倍。

頂級精英移民當然還是開放的,但是一個頂級精英,在國內是人上人呀,有保姆秘書服務著,小孩都有指標直接進最好的幼兒園中小學,吃的都是生態農場,得了病有衛生部北京醫院的高級人才特護北樓照顧,海邊度假都給陪護士,收入比國外還高,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已經國內人上人了誰願意出國呀。

待續


別人已經分析的很好了,我來這裡說一下國內受教育然後選擇海外移民的技術移民到底影響是什麼。

技術移民每年出去幾十上百對國家影響可能看起來比例很小,但是你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指標,它說明國內相應的環境已經爛到了一定境界而不能支撐他們繼續在國內發展了。有一個這麼做的寒心技術移民,背後可能就有一百個高考考生因為也感知了這種寒冬而不會選擇這個專業,優秀的大腦回慢慢彙集到其他(賺錢快的)專業里。從這個角度來講,是有先有的消極的環境才造成的技術移民。

至於技術移民可能進而對國家造成什麼損害,我以醫生為例分析一下。

像我一樣,全國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醫生或者醫學生在琢磨出去找工作(進而綠卡或者移民)這條路。我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教育的99%以上都是純國內進行的,本土的高中,本土的大學,不出意外的話呢,最後也應該在本土找一份屬於自己的體面工作。

可是在我國當醫生這條路,充滿了意外。

從收入(明面)不體面,到不被醫院和患者尊重,最後竟然嚴重到了給人看個病連生命安全都沒法保證的地步。這條路上和我一起走的有太多的人其實是心裡一合計硬著頭皮堅持下來的,估計沒有這麼多因素在後面攆著,這個群體裡面一大半都還能繼續在國內湊活著。

從國內醫學院畢業後去海外行醫絕大部分都是去了美國,小部分可能有去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歐盟。但是無論去哪個國家,一開始都要通過一個極難的醫師執照考試。就以我們赴美行醫的這些人為例,我們首先都要通過USMLE(美國執業醫師考試),這個考試是個什麼概念呢,你去搜世界最難的考試,十有八九排名里都有這個。
一共分三部分,每一步考試都要連續考7-9個小時,裡面是十幾個學科亂序混合在一起讓你回答。就這還沒結束,pass的分數遠遠沒有競爭力,所以一般最後下定決心出國的人分數都在前25%左右(和美國人一起比),非常不容易。我說這個事只是為了證明,這些人其實學習都是很不錯的。

這些人不光考試好,往往臨床上也很有(相對)悟性,做事情有規劃性(走這條路要提前規劃好今後2-3年的時間),有決心(一般家裡學校都比較反對),有life-long learning的覺悟,屬於醫院裡最積極接受新知識並傳播的那類人。在我看來,這種人在哪個醫院呆著,那都是那個醫院的福分,這種人將來在醫療系統里作為醫生是最可能不瞎開藥的,將來當了領導是最能把握國際動態的(可以看看協和,當年霍普金斯過來幾個人幫著創立了住院醫培訓,協和後來一直吃老本都能穩居全國醫學第一)。

這部分人的流失,是國內最大的損失。不光病人因為醫生知識跟不上時代遭殃,整個醫學教育也會因為最棒的大腦都去國外了而受到損失。而且你知道嗎?其實醫學生是各種專業里最安土重遷的,一般都是承擔著為家族保駕續航的重任才入坑的,醫生出國那是各個專業里最難的幾個之一。國內環境只要好一點點,走這條路的人都會蹭蹭的顯著減少,要不是國內當醫生今天砍斷一條腿,明天被抽幾個大嘴巴然後還要被醫院(超額)剝削,估計十有八九這幫人都還沒動力走呢。

你聽到有醫生1分鐘就看完病了哄你出去很氣憤,你看到醫生上來就給你開個幾千塊錢的大檢查腦子裡就受不了,你感個冒就被醫院同時輸了好幾天的抗生素抗病毒藥和中成藥覺得被宰了,我完全可以理解。不過我想請所有憤怒的人想一想,遇到這種情況是砍人能解決問題還是從法律和體系的角度出發能解決問題呢?

患者開始寄希望於砍醫生可以警醒醫生,醫生開始寄希望於降低自己的醫治質量來試圖警醒患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也許雙方都是受害者,這裡面還有一股不可明說的力量在左右著這個方程式,如果不敢正面肛那股力量的話,這個「互相警醒」的惡性循環還會下去,自己慫總是寄希望於對方可以忍不了了上去肛,但是對方可能也是這麼想的。


優秀的技術移民(醫生)不畏千辛萬苦也要跑出去的結果是醫療的質量不斷下降,倫理不斷刷新下限,整個系統開始逆向選擇,只能留下最笨的被剝削和最狡猾的去剝削別人。


最後還不是醫生病人一起集體遭了殃。

-----------------------------我的其他相關回答----------------------------------

Trump簽署了「暫停7個伊斯蘭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行政命令,這對中國醫生去美國行醫有什麼影響嗎? - 楊石頭的回答 - 知乎

陌生人的哪些事,讓你感觸很深? - 楊石頭的回答 - 知乎

你有沒有為陌生人心疼過? - 楊石頭的回答 - 知乎


我就問一件事兒,有幾個敢說,自己四十歲之前,有能力賺到兩千萬人民幣?舉手我看看

拋開腐敗分子不談,投資移民的絕大多數都是類人,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之間,自己有企業,拿出兩千萬人民幣辦移民,家裡還有餘財的。這種人在中國,放到哪個行業,哪個領域不是佼佼者?這麼一批,全中國十幾億人當中大浪淘沙出來,脫穎而出的人精,最有膽識,最有眼光,最有能力,最有商業頭腦,最有影響力的人移民走了,居然有些人的天空還飄來五個字兒:這都不是事兒~~~~

呵呵

不要老是天真的以為,中國十三億人,就是十三億旗鼓相當的獨立個體,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領域,都是一樣,絕大多數都平平庸庸,碌碌無為,真正能做出突破性貢獻的,能領路的,永遠是少數。就跟領兵打仗一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衝鋒陷陣添壕溝的炮灰永遠不缺,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將領那是死一個少一個。

全班第一的學霸轉走了,第二就成了第一,每個人名次往前提了一名,平均分下降了一點,第二的學霸又走了,第三又成了第一……前五的走了,前十的走了,漸漸你發現原來一轉頭就能問明白的一道題,現在跑遍教室沒人能講清楚,要麼就是原來一個人三兩句能給你解釋明白,現在要幾個人摳摳索索半天。你發現自習的人少了,逃課的多了,你發現原來都是三五成群討論學習,現在都是成幫結隊的去打遊戲,當然了,可能很多人看來這都不是事兒,都是生活嘛。

要是姚明移了民,中國打籃球最好的就是易健聯,劉翔移了民,中國跑得最快的就是史東鵬,李娜移了民,網球打最好的就是……(我真不知道是誰)每一次一個高於群體平均水平值的人離開了,那麼總體水平,氛圍和實力都回下降一點點,這一點一滴的差距就造成了競爭力和實力的損失。

有些目光短淺的孩子,說富人想移民就移民唄,反正就是換個護照,公司和產業還在國內,影響不大你們啊,太年輕太天真。總設計師說,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現在是人家先富了,不管你後面富不富了。

移民走了的精英和企業家,人家不再管,不再在乎你天朝知識產權保護是否完善,新專利註冊在外國公司,不管你私有產權保護是否完善,反正他的錢以後都是外資,核心資本都在海外,不介意你社會貧富差距是不是太大,反正引發的社會矛盾不會傷害到他的家人,不管你食品安全問題有沒有解決,人家孩子喝的都是紐西蘭奶粉,不管你教育系統是不是垃圾,反正他孩子不會在國內受教育,不管你環境污染有沒有改善,得鼻炎患肺癌的不會是他已經遠居海外的妻兒,不管你中國社會福利有沒有提升,醫療社保體系漸不健全,反正保障他和他家人的是另一個政府。不管你計劃生育政策合不合理合不合法,人家是想生幾個就生幾個,不管你政府財政透不透明,反正他不給你納稅。

現在你懂了吧,移民所割斷的,是這些精英和高凈資人群,同這個國家其他人之間最後的共同利益紐帶。讓這些全中國最有能力,最有影響力的人,徹底的沒有了為改善這個國家人民共同利益所努力的源動力。當頭等艙的乘客及其家人已經踏上了救生艇,他就不再會太在意腳下的泰坦尼克是不是馬上就要沉了,多快沉沒了,即便他現在還站在甲板上,也無非是指揮著三等艙的乘客給他搬行李而已。

說產業移步走,移不走又怎樣,空間上還是在中國,資產角度上講,是哪國人賺錢?最簡單的例子,iPhone都是中國生產的吧,造一部iPhone,美國人賺多少錢,日本人賺多少錢,最後流到富士康的能有多少錢?富士康郭老闆還是台灣人。你看到生產線先進產業鏈完善,其實再完善的產業鏈也不是你的。最終什麼結果,一群高資產人群長著和你一樣的黃皮膚黑眼睛,結果全家都是美國護照,在中國的公司享受外資待遇和稅務減免,利潤都上繳給開曼註冊的母公司,天朝對他們來說,要麼是個工廠,要麼是個市場,你指望他先富帶領你後富?你政策好工資低有優惠,我在你這兒開廠,你政策有變,優惠取消,工資提高,我立馬轉移,資本的流動速度還不快么。

說到底,你得知道這些高凈資的人,這些先富的人,他們為什麼要移民,為什麼要走。無論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決定離開,這些原因,這些根本問題,高凈資人群本應該是最有能力,最有影響力去解決的。然而他們選擇了離開,可是這些問題還在,如果後來人,後富起來的那批人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怎麼辦?接著走唄。所以你就會看到,以後會是富一茬,走一茬(起碼是絕大多數)。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總是那些還沒富起來的,他們一沒眼光二沒能力,你讓他們解決那些問題?推動社會進步?先富不帶動後富,你讓後富自己撲騰吧。

你說,這對國家是怎樣的損失?


移民,正是因為中國人太多,別說人了,人才都太多,年年最難就業季,所以才不重視人,才導致優秀者去國外謀發展。人才當然是資源,還是最寶貴的資源,但人才只有和一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結合才有用武之地,換言之,就是崗位。

崗位少而人才多,就會陷入內卷化。類似農業時代的人多地少,人才就不會人盡其才,而是要花大量精力去勾心鬥角,或者從事浪費人腦的重複勞動——比如大學畢業開卡車。

崗位多而人才少,國家就會喪失發展機遇,資本就會離開這裡,把崗位帶走。帶到可以提供優質而相對廉價人才的地方——比如北上廣深之與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

有時候,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創造崗位之間,不一定能完全適配。

人多了,一是導致人才待遇低,二是導致為了保就業,不得不留著落後產能,乃至投入大量資源把落後產能擴張,重複建設,影響產業的升級。當然產業升級又需要人才,應該說,人才與產業二者之間就在於一個"度"的把握。

——中國為什麼要保6.5(2013年李克強說的是保7.2)增長?重要原因之一是為了保每年10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如果失業率太大,社會安全就離我們而去了(比如北非埃及,甚至西班牙,都是這個情況)。但也是為了這個目標,無數人看在眼裡的大量重複建設就發生了。

中國在移民,同時也有迴流,過去每年移民人數高速增長,現在增速逐漸降低,未來也許趨於穩定;過去迴流人數極少,現在也有數十萬人迴流,原因正是因為國內發展,崗位越來越多,有前景行業里的優質崗位在增加。

問題里問源源不斷的移民有什麼損失,我認為雖然看著人才離開,是很眼饞的,但有多大碗吃多少飯,落後的國民經濟本來就不可能保住這些人才,強行用手段留住,只會導致崗位和人才數量的社會矛盾爆炸——玩過P社遊戲的都知道,勞動力轉化過快而產業規模不足以提供崗位是什麼下場。說現實中,上山下鄉的歷史也歷歷在目。這真是損失么?我看未必。人才重要,社會矛盾穩定不爆炸也很重要。

當然,老齡化在眼前,產業升級在眼前,2016年,中國勞動力人口下降349萬,隨著60後嬰兒潮逐漸退休,未來還將發生斷崖式下跌。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國情發展下的正常過程,談不上什麼損失,畢竟把普及基礎和高等教育,調整人口政策,經濟發展規模這三件事情策劃的時間上完全適配,恐怕超過了政府的能力。


隨著中國越來越有錢,這個損失已經越來越小了。看了這麼多回答我也在想,如果我留在中國,到底能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到什麼作用?

結論:沒有用。

如果我在1980年寫代碼就有現在這麼牛逼的話,我覺得才能叫有用。現在

在戰略上

已經不需要我這樣的人了。


.
知道為什麼你的家鄉永遠發展超不過北上廣深嗎?

原因就是你的家鄉源源不斷的對外移民。

地球離了誰都會轉,你的家鄉離開了誰都會繼續發展

但只要移民潮還在繼續,就永遠超過不了那些地方了。

這個人口巨大的國家離開了誰都很正常。

但是如果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也想離開,這個國家在這個星球上永遠也成不了巔峰。

如果有人認為永遠處於第二流是好事,依靠總量可以掩蓋質量的不足,

我無話可說。
.


我出生在東北。

幾年前,我們東北的很多小城市開始人才外流,很多人都說,走就走,上個大學還真把自己當人才了?

結果發生了什麼,大家也都知道了。

一兩個人離開,甚至一兩個頂尖人才離開,影響可能真的沒那麼大。

但是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走了,成千上萬的中產階級走了,留下的是什麼?

政府給底層人民發補助的錢都是哪來的?養老金都是哪來的?都是收割中產階級,甚至富人得到的。

現在中產階級都開始要跑了,東北的經濟大家也都知道了。

除了四市還苟延殘喘,靠中央和歷史遺留條件續命。

其他的城市,都等著衰退在歷史長河中了。

上次在重慶,遇到一個東北小伙,老家是遼寧下面一個小城市的。

他和我吹了半天他們老家多好,我們東北人要團結。

然後畢業就去了天津買了房,找了工作不走了。


我個人來講,我在老家看了房子,也和很多東北籍的朋友商量過要在老家買房,因為東北的四個城市是我們的退路,我們沒人能保證深圳的未來是否明亮,或者我們是否有能力留在這裡。

那些移民出國的人,真的沒想你們想的那麼傻。

人家一隻腳踏出國門,另外也在國內留了退路。

人家賺了你中國的錢,然後享受國外的青山綠水去了。

別夜郎自大了,光環境這一條,我們就被發達國家甩進垃圾桶了。

你喜歡吃路邊攤,是你的自由,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要知道,移民的條件非常苛刻,無論技術還是投資。

那些能出國留學的人,要麼有錢,要麼有才。

這和去泰國旅遊,或者我們東北人去深圳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就是移民局做了比高考還嚴格的篩選。

能出去的,在中國混下去,也不差。

清北多少本科生,讀研轉戰美國,你們不知道么?

現在,你自己判斷一下,人才外流,對國家損失大不大吧。

我順便說句難聽的,就因為你們這些人對別人的不尊重,對移了民的人冷嘲熱諷,說國家少了誰都一樣,這些話,也是讓更多還留在國內的人移民的理由。

【反正國家少了我也沒問題,那我就走咯。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交給各位了!】

他們一定會這麼想。

因為聰明人會賺錢,但是不想和傻逼,當鄰居。

就這樣。


--------------------------------------------------更新------------------------------------------------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查一下我國政府對留學生回國的各種政策,還有海外華人華僑回國的各種政策,再看看各種人才引進,什麼千青,千人計劃,再看看各種華人投資引進的政策,甚至看看各地政府對國內各地人才引進的政策,再對比下畢業就失業,或者連老家都沒離開過的你,你就知道,這些人對國家多重要,流失了是多大的損失了!


20150511 補充: 非常感謝大家的贊同和評論,和其他答主不同,昨天的回答主要是從一個側面寫的,歡迎大家的補充和討論。
對昨天答案的補充:不僅僅中國有優秀女性移民,其他沒有經歷過平權運動的國家移民也很多:阿拉伯國家非穆斯林及不能接受穆斯林教義中對女性要求的穆斯林(好繞。。。)非洲 等等。
-----------------------------------
以下為原答案
提一點之前大家沒有講過的:高教育背景女性移民群體。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高素質育齡女性移民都是這個國家的損失。(尤其是生育率走低的今天。。)
年輕女性移民主要是先在國外接受教育,家裡條件很富裕的就從英美高中和本科開始,條件相對一般的更多是碩士博士期間出國。年齡小的女孩子長期在國外接受教育,會更容易接受平等,女性平權。等到她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機會的時候會有比較大的可能留在國外。出國讀碩士和博士的女孩子,我接觸過的,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自己主觀意願很強,決定出國念書,這一類要麼是看到了國內的女性生活的弊端,沒有能力改變社會就再有能力的時候(碩士博士項目很多有獎學金,家裡壓力小)選擇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地區;要麼是對學業有很高的要求,覺得國內這個領域存在差距,那麼她在國外呆的時間越長,接觸到大牛越多,越會被這種好的工作氛圍吸引留下來。總的來說,本身意願強烈,學業成績不錯,畢業時能拿到長期合同的女性選擇留在國外的幾率非常大。另一種本身出國是由於國內留學潮引發的,自己是被這種「出國讀書」的大潮流裹出去的,臨近畢業如果個人意志不是很強烈大話還是會聽父母家人的意見回國。
所以,符合技術移民條件的女性主要以年輕育齡,高等教育背景,工作能力強(畢竟拿到長期工作合同也不容易),本身接受自由平等平權的女性為主。在她們之中,排除性別取向為同性的(當然也可以領養),排除本身不想生育孩子的,都是可以提供高素質家庭教育的未來母親,可以想見她們移民之後如果生育了下一代,也一定會在移民國長大,讀書,工作。這就是又一代甚至幾代人的人才流失。
今天是母親節,有感而發,想想為了教育子女媽媽付出了多少心力,再想想不同家庭環境造就的孩子有多大差別,難道真可以輕飄飄一句不在乎就帶過了嗎?


這就和為什麼北上廣厲害一個道理。
行業的精英很少留在三四線城市(本身三四線城市也沒有他們的執業環境),那麼為了發展只能去北上廣這些大型城市,久而久之這些地方的規模、技術水平都超過了各地。
我們周圍移民的可能少,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北上廣漂著的,或者周圍朋友在這些地方飄著的,回老家就能感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再放大到移民上去就是了。


我反對大多數意見。我國應該鼓勵全民移民,有錢人投資移民出去;沒錢的讀書做技術移民出去;實在不行,找蛇頭,搞避難,黑出去。
為什麼?因為,全球大好河山,我們沒有必要固守一隅。寇可往,我也可往。亞非,那是我們老家和兄弟,我們過去是先富幫後富,一起社會主義。美澳歐,那是全球資源財富集中的地方。澳洲一開始就是白人的么?美國一開始就是盎格魯薩克斯的么?他們是後來過去的。德國人後來也去了,活的也很好。現在拉丁人也不信邪,也要去美國插隊。大波日本人去南美,也活的很好。還有,加拿大,西伯利亞,那麼多好山好水,好田好地,都荒著,不種地,多可惜。拉丁美洲那麼豐腴,竟被一堆毒販霍霍了,讓我們中國人去管不行么?
我們中國的國力崛起,伴隨一次大規模的人口輸出是必然。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新世界,過去不是白人的,現在暫時是白人的,以後未必只是白人的。
最佩服福建溫州人。

人才培養,一看學習,二看歷練。年輕人有足夠崗位鍛煉特別重要。我國各個階層的人力資源都豐富。越往上,崗位越稀缺,年輕人上位鍛煉的機會越少,內耗越大。現在走了一批精英,新的一批接上,交點學費,又是一群好手。我國是十三億人口大國,人力資源絕對數量和質量對很多移民目的地都是碾壓。

而且,我國國力日益強盛。能移出去,也能撤回來。在海外組織好,也不會像現在和過去那樣任人宰割。我國現在移民不是多了,是少了,組織度還要提升。不能把自己叫移民,應該叫開拓團和先鋒隊。不能只想融入當地社會,要像猶太和愛爾蘭人那樣,保存和建設自己的財力,文化和組織。祖國留給我這種外語太爛的人照顧好了。


看了很多答案,大多說的是人才的流失,我雖然在國外留學工作,但自認不是什麼人才,所以也不太懂得用人才的標準來審視他人。

移民的人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人才呢?畢竟移民不意味著人才的移民。

我的親戚也有已經移民的,最近她的父母也跟著過去了。其實在我看開她就算不上人才,她只是正巧有一個留學機會,於是就只留在那個國家,然後在那邊一直工作,最後申請的國籍。一路下來也花掉了好多年,想想也知道其中的艱辛與努力,可這也不意味著她就是人才,也許她工作能力很強,有精準的判斷力,會處理人際關係,但這些品質似乎都與人才二字無緣。

最近她回國,聚在一起吃飯,其間就不免會聊到她的工作。她平平淡淡地說就是在家帶帶孩子,打打短工。從她的談吐,穿著,精神狀態看,能看得出她過得還算舒適安逸。


很多移民者其實都是普通人,在恰當的時機,有充足的金錢,在更為安逸自由的環境下選擇了移民他國。他們本身並沒有多大建樹,最多能讓自己過得還不錯。這一點無可厚非,誰都想過更好的日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祝福他們可以開啟新的人生,他們的移民,滿足了自己也不會對中國造成什麼影響,大概算是一種和平分手,各走各的路,兩不相欠。

還有一種人是看不上中國的各種東西,極力地想移民,對中國無論什麼事都想黑一把的,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移民,無論是否是人才。這就是一段走不下去的婚姻,互相厭棄彼此,再呆下去也是互相傷害,這種排異反應,是什麼葯都治癒不了的,早斷早乾淨。所以非常希望他們能早日移民。

至於人才,留學至今,只見過一個,人家還不移民。而移民中到底人才佔比多少,我沒有統計過,名校畢業生,就真的是人才嗎,想必留學的人心裡都應該有數,所以我們到底損失了多少呢。


這個事情你要反過來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國家,完全不對外移民,是什麼樣子?
注意,這個國家不是小國寡民,也不是地廣人稀。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內卷化,跟養蠱蟲一樣。
移民,就是一種溢出。你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就會發現,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不僅是普通戰爭適用,在文明競爭高度也是適用的。


海外華人中最出色的那一部分精英,都或多或少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沒有這些人的貢獻,中國的現代化可能會延緩很多年。比如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王淦昌、郭永懷,陳省身,等等,一大堆近代傑出的專家、學者。甚至包括楊振寧、李振道等,他們對於培養國內的高科技人才,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外,眾多普通的海外華裔中,他們中可能有工程師、可能有教授、可能有商業精英等等。如果大家是科研領域內的人,可以發現一些現象,比如華裔教授招的學生基本多數都是中國人,這些中國學生,學完之後,以前是30%、現在是80%回到中國。我們去國外開會,基本上主要還是和華裔的教授和工程師進行交流。那些開拓海外市場的珠三角、長三角企業,國外的結頭人往往還是華人開的公司。再比如,現在很多人興國外游,可以不誇張地講,接待你們的8、9成仍然是華人移民。

可見,海外的華人,其實是以另一種方式在為母國服務。有的掌握了技術回國創業、有的當了教授帶中國研究生、有的開了公司幫中國公司拓展海外業務;有的人做起了旅遊,讓中國人在海外旅遊更便利;有的甚至做代購,幫助中國的寶寶吃上放心的奶粉和營養品。

(題外話:本人現在從事美國和加拿大專利申請業務,與美國和加拿大華人在當地開辦的專利公司合作,核心業務也是幫中國的企業申請美、加專利,從而為他們的產品通行北美保駕護航,免受知識產權糾紛。)

當然,我們還有一部分海外同志,以一種更獨特的方式為中國服務。


假如你在國企干過,看過那幫領導帶領公司大踏步地往死里奔,就能理解到移民的影響了。
有些國企領導承認自己是三流的,因為「一流的在國外,二流的在外企,三流的在國企/民企」。
當然了。我指的是60-70年代的,有些會計師和律師跟我反映,國企內80後的水平有些比外企好很多,但這也只能說有提高,而且這幫人現在還沒「掌權」。
我只是從一個側面舉例說明移民的影響,有我自己經驗帶來的偏見,不想引起爭論。


推薦閱讀:

剛剛看到新聞美國第七艦隊航母戰鬥群,在一號進入南海,是什麼情況?
為什麼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
有哪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現實事件?
蘇聯解體後,美國為什麼不趁機進攻中國?

TAG:國家 | 華裔 | 移民 | 國際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