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照片上看馬赫錐都是出現在飛行器(飛機、火箭)的中部?


這不是馬赫錐。這種現象在亞音速情況下即可出現,是水蒸汽的凝結[1]。水蒸汽的凝結與激波和音障也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取決於空氣的溫度與水蒸汽的含量[2]。根據[3]的解釋,這種具有比較整齊的終止邊界的錐形雲霧通常伴隨著激波的存在(激波後方壓力和溫度陡增,水霧又轉化為不可見的水蒸汽了),就像機翼上的那種;純亞音速情況下的水汽凝結往往看起來毛茸茸的,就像座艙上方的那種。

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認識,我計算了一個典型超臨界翼型RAE2822在0.729馬赫時的流場。下邊三張圖分別是翼型附近的壓力,溫度和馬赫數雲圖,可以看出在跨音速物體周圍,空氣狀態參數的變化相當劇烈。其中,溫度是水汽冷凝的決定性因素,從溫度雲圖種看到,機翼中部最冷的地方可以達到-15攝氏度,而環境溫度是溫暖的25度。這樣,空氣中的水汽在翼型中部發生冷凝就不足為怪了。另外,從馬赫數雲圖上可以看到,在來流,也就是飛機的速度低於音速(0.729馬赫)時,機翼附近的局部速度是可以超音速的。因此,用這種水霧來判定飛機已經突破音障是不科學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定性的認識,水汽的凝結與溫度壓力和含水量都有關係,低壓會使水汽有重新氣化的傾向。直接模擬相對含水量有點麻煩,先就這麼湊合看啦。這些圖不能直接說明為什麼水汽會凝結,但至少能看出來如果會發生點什麼事情,應就是發生在中部)

從題主的圖中你可以看到,水汽出現在座艙上方,進氣道前緣和機翼的中部(尾翼貌似也有),這些都是飛機附近速度最高,壓力和溫度最低的幾個位置。那什麼偏偏是這些地方呢?你可以簡單地認為,在亞音速和跨音速情況下,物體的突出部氣流會加速,壓力和溫度降低。當然,在跨音速條件下,物體周圍的壓力分布形態相對與物體的幾何參數是十分敏感的,與外形和表面曲率以及曲率的變化都有關係,這正是跨音速氣動外形設計的難點所在。

這樣,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在物體中部就能說得通了。白霧是水蒸汽的冷凝,它在低溫的地方出現,飛機周圍空氣速度越高的地方溫度越低(內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而飛機的中部是氣流受飛機擾動最大的區域,也是最可能出現低溫的區域。這樣,這個水霧錐就出現在了飛機的中部。

[1]Vapor cone
[2]飽和蒸氣壓
[3]Sonic Boom, Sound Barrier, and 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



一架飛機,不同的部位氣流速度是不一樣的。
這架飛機真的突破音障了嗎?


孩子,這是音爆雲,不是馬赫錐。
根本不存在肉眼可見的馬赫錐。馬赫錐是尖頭體(sharp body)在超音速飛行時在其前方形成的錐形激波。而激波的本質是極薄的一層壓縮空氣,很明顯空氣是肉眼看不見的。
圖中出現的是音爆雲,是由於氣流流過飛機表面時壓力變化導致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其本質是小水滴(與生活中常見的霧類似),所以肉眼可見。


同意項昂之。
mach reflection的wave configuration有嚴格的數學證明:Global solutions of shock reflection by large-angle wedges for potential flow。中國數學家陳貴強和烏克蘭的Mikhail Feldman,Annals of math, 2010.


簡單來說,飛機飛行速度在0.9馬赫左右 飛機周圍局部流速達到了音速 產生局部激波。突破音障以後 激波又變成膨脹波壓力驟減 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形成水霧 也就是肉眼所見的馬赫錐。但是飛機本身並沒有突破音速。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突然就想答了,別掐我
其實馬赫錐產生的本質是激波了,沒規定在哪裡出現這種事情,較為尖銳的端面都有可能出現的
給你們看看當年畢業設計的時候做的圖

上圖為3.0馬赫時彈體的壓力和速度圖,可以看到壓力圖裡面就是尾翼也會有激波存在
我這裡強調的是馬赫錐產生的原因和激波是同源的
凝結雲存在的原因請看排名第一的答案,個人認為根本原因就是壓力導致的低溫
差不多就是這樣有什麼錯誤煩請指正,謝謝!


業餘的說法,蒸汽的凝結,出現在氣壓極劇變化的部位,就是機體外形變化最大的,稍靠後的部位。


推薦閱讀:

什麼材料只能通過氣體而不能通過液體?以及什麼材料只能通過液體而不能通過氣體?
可吸收止血海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被完全吸收?
做牙冠哪一種材料好?
碳纖維真能用來製作刀么?
稀奇古怪的顏料原料有哪些?

TAG:空氣動力學 | 航空 | 流體力學 | 材料 | 複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