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屠呦呦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Youyou Tu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相關文件: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5/press.pdf

相關問題:

  •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屠呦呦對寄生蟲病「瘧疾」作出的貢獻是怎樣的?
  • 從莫言到屠喲喲,是否預示著中國人將開始在諾貝爾獎的舞台上井噴?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否會改變很多人對中醫的態度?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獎和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院士?
  • 理性地評價: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否暴露出我國科研體制不合理的地方?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諾貝爾獎巡禮,更多諾貝爾獎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屠呦呦及其同事,做了什麼工作?

找到了有效治療瘧疾的方法——青蒿素(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瘧疾」這四個字,在從業者看來,是對任何一個藥學家可能的最高的褒獎。諾貝爾獎,絕對實至名歸。

青蒿素長這樣,讓我們先來膜拜一下:

瘧疾是一種由寄生蟲(瘧原蟲,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感染而造成的傳染病。至今仍有數以億計的人感染,每年造成數十萬人死亡。

早在1948年,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張昌紹教授,就報道了中藥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瘧作用。但此人受到文革衝擊,於1967年自殺。殘陽如血,諸葛星隕。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時期,北越軍隊受到瘧疾困擾。為此,北越向中國求援。於是,毛澤東向中國大陸的頂級科學家下令,要求他們幫助研發相關藥物。當時,中國的形勢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開展正開始逐漸失控,但是,由於命令來自毛澤東本人,該項目得以進行。該項目始於1967年5月23日,代號523項目。參與者眾。

張昌紹教授發現的常山提取物,倒確實是能治療瘧疾,但是副作用太大。服用後,患者嘔吐得一塌糊塗。這個葯不能用。但是這個藥物篩選的思想,被屠呦呦他們沿用了。

當年屠呦呦38歲。他們找來了很多中藥的古方,梳理了半天,開列了有808個中藥的單子,其中有烏頭、烏梅、鱉甲、青蒿等。軍事醫學科學院用鼠瘧模型篩選了近百個藥方(FDA哭暈在廁所),很多都沒屁用,但是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菊科)提取物有60%到80%的抑制率,不過不穩定。

為啥不穩定捏?屠呦呦及其同事發現,古方記載的「水煎」,不靠譜,會破壞提取物中的青蒿素;之前用的95%乙醇提取法,也不靠譜。她研究來研究去,找到晉代古方《肘後備急方》,其中提到,將青蒿「絞汁」用藥的經驗,從「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截瘧,悟及可能有忌高溫或酶解等有關的思路,改用沸點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並將該提取物分為中性和酸性兩部分,試來試去,發現用沸點只有35℃的乙醚提取青蒿,可以得到穩定的青蒿素,對瘧疾有穩定的抑制作用。成了!

不過捏,這種青蒿素也有問題,就是心臟毒性太大。給老鼠吃,毒性太大。領導批准後,他們就拿人(包括屠呦呦本人)做實驗(!!!FDA再次哭暈在廁所)。心臟毒性還是太大。直到雲南藥物研究所用汽油從當地的青蒿變種——大頭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組才做出極好的抗瘧療效。後來,上海有機化學所的周維善組總結了其作用機理;上海藥物所對藥物進行了改良——復方蒿甲醚,改進了其溶解效率及葯代動力學性質。

討論以下幾點:

1. 這個青蒿素的發明,並不是屠呦呦一個人的工作,其中搞結晶的、測結構的、改進結構的、做後期構效關係的、以及發明輔葯的,都不是屠呦呦。但是,屠呦呦首次提出了正確的提取方法,在這個工作中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獲獎實至名歸。

2. 青蒿素這個葯,WHO不建議單獨使用,會誘發抗藥的寄生蟲繁殖。要和其它藥物/療法一起使用才行。

3. 這玩意還能治血吸蟲!還能抗癌!

4. 不過不管是治瘧疾、治血吸蟲病,還是抗癌,機理和靶點都還不太清楚。

5. 中西醫又可以在此撕逼。有人說這正證實了中醫之牛X,沒有古方記載青蒿,光靠high-throughput screening,一百年也找不出來這個葯;有人說放狗屁,《本草綱目》記載的八百個葯,裡面也就一個有用的,而且還記載錯了——水煎就把青蒿素煎失活了(此處另一古方《肘後備急方》的方法更接近於正確)——更何況沒有現代的提取、測結構、構效關係、基因工程等技術,能找出青蒿素就是痴人說夢。
我倒覺得,可以參考這個成功例子,把古方都用現代方法(提取方法、蛋白組學方法等)篩一遍(可能很多人已經在做這個工作了),就叫herbiomics,哇咔咔。

6. 這玩意沒有經過任何有效的專業審批,就直接上人體實驗,是不是太大膽了一點。不過按現在如此嚴格的審批制度,老鼠掛了都要寫好幾頁的報告,會不會阻礙很多重要藥物的發現?

7. 敗也文革(張昌紹),成也文革(屠呦呦)。怎麼樣能在科學研究中摒棄舉國體制的弊端,發揚舉國體制的優勢?希望今天的中國科學家,能找到一條最合適的科研路。


參考:
1. Klayman, Daniel L. "Qinghaosu (artemisinin): an antimalarial drug from China." Science 228.4703 (1985): 1049-1055.
2. 鄭全芳, 楊志剛, and 孫紅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5 (2013): 71-71.
3. 王滿元. "青蒿素類藥物的發展歷史." 自然雜誌 34.1 (2012): 44-47.
4. 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世界瘧疾報告》
5. 饒毅, 黎潤紅, 張大慶: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修改版)
6. 黎潤紅等:「523任務」與青蒿素髮現的歷史探究


07-11年在復旦藥學院就讀的時候,老師講到青蒿素,便說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不論屠呦呦是否能獲獎,這是不爭的事實。
就好比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也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不論能否獲獎。

我更想問的,是「為什麼青蒿素在今年獲獎了?」
2014年的positioning system in the brain,有2013年一篇在人類大腦中發現相同現象的文獻在那擺著。
2012-2014年賽諾菲實現了青蒿素大規模半合成,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與此有關嗎?
此外,由於青蒿素耐藥性問題的逐漸產生,更新型的改造藥物也是一個研究熱點,比如最近的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2/n7556/full/nature14451.html。與此有關嗎?

中國幾個藥廠生產的青蒿素一直沒有打開國際市場,是否讓你痛心疾首?該如何反思?

最後,作為中國人,我為屠呦呦而自豪。
(以上為10月5日回答)
——————————
10月10日更新:
在華裔教授蘇新專的推薦之下(以及很重要的,把屠呦呦教授的工作翻譯成英文),一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米勒,從2010年起便開始對屠呦呦「年年推」。
詳見 獨家 | 揭秘屠呦呦諾獎的美國推薦者(圖)


今晚朋友圈被刷屏,因為中國人終於拿到了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
中醫、女權、體制、文革、院士等等等等,大家永遠關注這些門檻低,放嘴炮方便的東西(好像也只會關注這些),而屠呦呦老師的研究和貢獻,根本不在討論範圍內——已經得諾貝爾獎了嘛,牛逼唄,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們看看屠呦呦老師的貢獻有多大。
瘧疾是由蚊蟲叮咬傳播的寄生蟲疾病,俗稱又叫「打擺子」,因為很多癥狀表現為高熱和寒戰交替出現。瘧疾最初癥狀可能較輕,所以比較難以發現,而如果不在24小時內予以治療,惡性瘧可能發展成嚴重疾病,而且會致命。
以下來自WHO官方數據:

  • 根據2014年12月發布的最新情況估計,2013年約有1.98億瘧疾病例(不確定範圍為1.24億至2.83億),有58.4萬人死亡(不確定範圍為36.7萬至75.5萬人)。
  • 來自無瘧疾地區的無免疫力旅客在感染後病情會特別嚴重。
  • 大多數死亡發生在非洲兒童中,那裡每分鐘便有一名兒童死於瘧疾。
  • 全世界約一半人口面臨瘧疾風險。多數瘧疾病例和死亡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亞洲、拉丁美洲以及情況稍好一些的中東和部分歐洲地區也受到影響。2014年,97個國家和地區有持續性的瘧疾傳播。
  • 自2000年以來,全球瘧疾死亡率已下降47%,世衛組織非洲區域降幅達54%。自2000年以來,非洲兒童瘧疾死亡率估計下降了58%
  • 現有的最佳治療方法,特別是惡性瘧治療方法,是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
  • 瘧疾預防與控制措施的加強大大減少了許多地方的瘧疾負擔。

可以說,她的研究,不僅幫助了她祖國的人們,同時也幫助了全世界的人。
前段時間,一個移民兒童遺體的照片震驚了全世界,引發了世界範圍內關於移民政策問題的爭論。而瘧疾這種疾病,在非洲每分鐘可以使一名兒童死亡,只不過他們沒有照片,沒有給我們視覺上的刺激,於是,我們就感受不到屠呦呦老師貢獻到底有多麼震撼。她用科學的力量,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且他們大多數生活在貧窮地區。
所以,諾貝爾獎的頒獎詞說:

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這三人科研發現的全球影響及其對人類福祉的改善是無可估量的。

我相信,真正重要的東西就像空氣,它如此重要,但你平時又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有當缺少它時,你才會感到窒息。現在,我們好像感受不到瘧疾這種可怕疾病的威脅,恰恰得益於對於這種疾病的防控手段,而青蒿素,可以說是這裡面重要的一環。雖然目前已經開始重視對於青蒿素耐葯的問題,不過絲毫不影響屠呦呦老師貢獻的偉大。

偉大者用其事迹彰顯著自己的偉大,卻被無聊的人拿來當做無聊的談資。

我想說,這個諾貝爾獎里,真的可以挖掘出無數可供撕逼的點來,而這些其實都和這次獲獎無關,因為一個諾貝爾獎,不過就是一個個例罷了,能說明什麼問題?所以,這只不過就是一個由頭而已,即使沒有這個獎,他們也照樣可以撕的唾沫橫飛。只是,這些口水和屠呦呦老師的貢獻相比,顯得那麼渺小。


這個和H. pylori那次非常有可比性:研究目標、方法都不是前沿,最終拿出的成果也非常樸素,但有巨大的實用價值。
不過這種好事是非常難以再來一次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使用單一藥物完全搞定一類疾病的成果,會迅速被人發掘乾淨,留下的必然都是難以用簡單手段解決的疑難雜症。最近N多年的生理學與醫學獎,我記得就胃潰瘍和這回與分子生物學沒有直接關係。
=================
另外,剛才看了饒毅寫的文章,裡面提到了:

他們的性格也非人人要學習的榜樣。我自己和屠呦呦交流也覺得有一定困難,特別是不欣賞她把中醫研究院的原始材料都收藏在自己家,不交出來給研究院,也不給我們看。

卧槽這習慣好奇葩,感覺像是魔法世界裡的巫師。。。


得知此消息後我很激動,思緒有點亂,所以這會兒才整理好思路寫寫我的看法。

我給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生物黑和施一公黑,其實這個印象有偏差。我從來不黑生物科研的成果,也不黑施一公的科研成就,我黑的是生物科研的組織方式和施一公不負責任的忽悠。然而這次我誰也不黑,就只講對於屠呦呦獲獎的看法。

屠呦呦獲獎至少有4個方面的重大意義。

第一,是科研體制層面的。創新需要釋放年輕人的能量。屠呦呦是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屠本人在39歲的時候參加了當時國家主持的『523任務』,擔任青蒿素協作組的組長。放到現在,相當於39歲就擔任了中國973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這是當下中國科學界完全不能想像的。文革時絕大部分的高年資科學家都被要求「靠邊站」,這一反智做法的意外收穫就是當年啟用了大量的年輕人,其中的一部分年輕人如屠呦呦和張亭棟確實衝破了前輩的諸多思想障礙,在相對充足的科研資源的保證下做出了相當漂亮的科研成果。反觀現在國內的科研體制(特別是90年代以後),對於年輕人(40歲以下)是真的不友好。科研資金的分配由老一輩說了算,每一次的科研基金申請本質上是各個科研大佬的利益交換和利益分配;年輕人回國後不管是不是獨立PI,都要掛靠到各個大佬之下,否則就申請不到經費;又由於經費被大佬把持,年輕人的科研題目通常是大佬根據科研基金利益分配的具體內容來指定,而非年輕人自己決定。毫不客氣地說,中國現在的科研體制本質上是寡頭利益,老人政治和官僚主義的綜合體,根本不給年輕人登上舞台的機會,想上舞台的唯一方法就是熬成未來的寡頭;我國不論在科學還是經濟上都尚處於追趕低位,承受不起這種智力和資源上的雙重浪費。

第二,是科研信心層面的。有些同志啊,囿於歷史經驗和小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對於科研的認識還停留在歐美說什麼我信什麼的水平。什麼是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在Cell,Nature和Sciencel上發論文和科研成果的高質量之間只有相關性沒有因果性;發CNS不一定是高質量的成果,不發CNS也不一定是就不是。舉個例子,現在諸君能隨意吃紫菜和扇貝,並不是因為它們本來就該這麼便宜。恰恰相反,紫菜和扇貝原本是很貴的東西,正是很多人看不上的水產科研工作者先去摸清楚紫菜和扇貝的生活史,再去嘗試各種培養條件和飼養環境,從而實現了紫菜和扇貝人工養殖的結果(這都是近20年發生的事情)。這個過程中的大多數成果都發在了中文期刊上,很多連paper都發不出來,那你說,這類研究工作是高質量還是低質量?再比如,白人容易得丙肝不容易得乙肝;黃種人容易得乙肝不容易得丙肝(中國1/10的人口是乙肝攜帶者,而丙肝治癒率卻在97%以上)。結果呢,國內一大堆科研工作者,尤其是解蛋白結構的,對丙肝研究趨之若鶩,對於乙肝感興趣者寥寥無幾。那你說,這種丙肝的研究論文發再多,真的就是高質量么?所謂的高質量和低質量應該是科學原創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綜合評價,而不單單是歐美奉為圭臬的影響因子;那些立足本國實際需求的,基於本國資源的項目,只要做得好,也可以獲得世界級的成果。


---------------------
隨後內容明日更新。


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後的發布會上,一位印度記者問道:這次醫學獎的結果,算是對傳統醫學的一種承認嗎?諾獎委員會的成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並做出了解釋。


估計知乎上得過瘧疾的人不多吧?上半年我一直在和複發的瘧疾做鬥爭。

傳統治療方法中,奎寧是最有效的藥物,但奎寧主要產自於東南亞,成本和產量造成的限制,讓瘧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成為難以治療的病症。青蒿素的發現和療法推廣,讓瘧疾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危害都大大減輕了,這是屠呦呦女士為首的醫療團隊做出的巨大貢獻,她當然配得上這份殊榮。我在非洲的那段時間裡,深切感受到了這份貢獻帶來的影響。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青蒿素藥理的研究上,進一步引發了對瘧疾病理的深入研究,更多有效的新療法也在逐漸被實驗出來。我自己就在參與一項針對瘧疾的靶向新療法,目前看非常有效,身體恢復的很快。

無須把這份榮譽簡單歸功於中醫體系或者西醫體系,這是醫學工作者的榮耀,是那些勤勤懇懇,深入研究,不糾纏於門戶之爭,不守舊於傳統理論的醫學家做出的貢獻,而不是哪個體系的勝利。這世界上搞中醫或者西醫的人很多,但推動歷史發展的人就是這種默默苦幹的人。至於那些藉此來捧中醫,或者黑中醫的,麻煩你們走遠點,這事和你們沒有半點關係,不要來丟人現眼。


中國第一個科學類諾貝爾獎是女性獲得的

從這個角度上說極大的鼓舞了中國的平權主義者,女性在科研上並沒有不可逾越的劣勢,在學習上同樣沒有。

那些覺得女人就該讀幾年書然後回家奶孩子的老古董們可以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屠呦呦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女科學家,但也決不是最後一個,她用慈母的雙手和睿智的大腦拯救了千萬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她是整個人類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
看來大家對城市之外的世界還不太了解,我外公得知此事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女科學家比男人還厲害!"老一輩人幾乎是骨子裡認為女人的能力低於男人。他第一次在新聞里看到默克爾,幾乎是驚叫起來,"女人也能當這麼大的官?"在中國最廣大的農村腹地,性別歧視依舊存在,而且非常強烈,這個新聞告訴了農村那些不讓女孩上學的父親和爺爺一件事,女人也可以成為傑出的科學家。農村的女性至今仍在承受嚴重的歧視,只不過弱勢群體不能發聲而已,不要覺得她們不存在,她們中或許有更多的諾獎。

今晚這條消息就會通過廣播和電視傳遞給中國那些落後的農村,堵上老古董們的嘴,從這個意義上說,功德無量。


(最新更新)

唉,朋友圈誠不負我。

(原答案如下)


坐等朋友圈《屠呦呦養生之道》《首獲諾獎的華人藥學家的綠色生活十二法》《諾貝爾獎藥學巨擘屠老的健康小貼士》《屠長者的長生之道》《瘧疾無情人有情 ,最美藥學家的生活小哲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長者寫給年輕人的十句話》


(手動分割線)

說點正經的吧。看新聞里說到屠老的名字源於《詩經》里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原文有三段反覆:食野之萍、食野之蒿、食野之芩。萍蒿芩都指的都是青蒿,而屠老的突出貢獻正是成功創製了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諾貝爾生物醫學獎跟這幾屆的世界盃一樣,多次應驗了「大熱必死」的魔咒。基因圖譜測序和基因免疫是今年熱門,未料落榜。反觀屠老,在去年國內媒體大肆宣傳中與諾獎失之交臂,媒體自抽嘴巴,今年乾脆連她繼續參選的消息都未報道。終於,這次她在悄無聲息中奪獎了,恭喜。

悶聲發大財是墜吼的。


充分說明我國兩院院士評選比諾獎評選要求更高更嚴格啊


我在生物勸退上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了……

分割線

沒想到26歲的時候就看到有本土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獎了,還是很讓人激動。我想我的同齡人中,將會有很多人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吧。


在微博上看到屠呦呦獲獎的時候就預想到要撕逼,但沒想到,撕逼來得如此兇猛。

本文僅針對,借屠呦呦教授獲獎站隊搶佔所謂輿論高地的主兒,向真正科普的人致敬。

《華山論劍,有您什麼事兒?》

文/霍真布魯茲老爺

1、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委員會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分享該獎項。屠教授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這是中國籍科學家獲得的第一個科學類諾貝爾獎項,足以令國人振奮。
仔細看看屠老太太的經歷,能引起撕逼的元素太多了,屠呦呦,女性,中國公民,49年後上大學,三無教授(無留學經歷,非院士,無博士學位),1971年文革進行中的研究成果,成果和中國傳統醫學相關。
好傢夥,涉及女權、中醫、院士評選、中國大學教育,文革,堪稱年度撕逼元素集大成者。
果然不出所料,獲獎的新聞從昨天開始發酵,女權鬥士,愛國小將,五毛,五分,中醫粉,中醫黑,極左極右,各路人士,如打了雞血一般,紛紛開始發聲,拿著屠呦呦獲獎之事為自己站台,意思不外乎是,屠教授是我們的人!你瞅瞅,屠教授不證明了我一貫說得對嗎?
所以,在他們的話語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是女權/愛國主義者/體制/中醫的勝利,或者反過來,屠呦呦證明了以上的失敗。
借讚賞之名,行兜售之實。


2這讓人想起來了,《神鵰俠侶》中楊過在襄陽大戰之後,與郭靖、一燈大師,黃藥師,周伯通上華山掃墓,結果卻在華山之巔碰到一群江湖人士在「華山論劍」,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結果眾人面面相覷,以為是江湖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結果一看之下,卻是「只見人群中躍出六人,分作三對,各展兵刃,動起手來。數招一過,黃藥師、周伯通等無不啞然失笑,連一燈大師如此莊嚴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爾。又過片刻,黃藥師、周伯通、楊過、黃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來動手的這六人武功平庸之極,連與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遠遠不及,瞧來不過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從那裡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居然也來附庸風雅。」
華山論劍是習武之人的最高盛事,既然是習武之人,有華山論劍的志向本不是什麼壞事,那麼自然就該勤學苦練,精修內功,即使學不成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學個武三通也不錯,可這借著華山論劍的名頭,賣狗皮膏藥算怎麼一回事兒呢?
恕我眼拙,您不就是天橋底下打把勢賣藝的張鐵頭嗎?
華山論劍,什麼時候有您這麼一號人物了?


3

屠呦呦和另外兩位先生能夠獲獎,是他們的研究改善了世界上最貧困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為幾億飽受惡性傳染病生命威脅的人帶去了福音,這是對人類的傑出貢獻,他們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這才是醫學乃至科學的意義,也是諾貝爾獎設立的初衷,把獎頒給這樣的人,值得我們為之擊節讚賞。

華山論劍的五絕們,不管人品如何,至少都是純粹的人,他們能論劍華山,正是因為他們不摻活賣狗皮膏藥這樣的爛事兒。

至於藉機賣狗皮膏藥的,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首發微信平台:霍老爺的小木屋(ddz_233)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給你一個大盜賊的視界


0 摘要及補充:青蒿素實用價值極大,所以發現該拿這個諾獎。
發現青蒿素獲諾獎,其實關鍵只有一步,就是提出用乙醚萃取黃花蒿。乙醚萃取技術不是新的,黃花蒿之前也有人試過,只不過屠老是第一個想到這一步的,所以諾獎給了她。
屠老的工作遠非『為人所不能為』,所以我不願稱她為大師。當年一起研究青蒿/黃花蒿的各地幾百人,知道乙醚萃取技術的也不少,我無法相信,屠老的同事們想不到這個方法。事實上當時已經有人提出用乙醇萃取黃花蒿了。
我不是鄙視實驗科學。生物、藥學的發展時間短,難免還有些低垂的果子,只要運氣好點就能發現。基礎數學和理論物理裡面容易摘到的果子都沒了,只靠運氣已經沒用了。
所以我很欣賞實驗科學裡的各種『成果』。但論到科學家,我非常佩服的只有『為人所不能為』的。
—————————————以下為原答案———————————————
1 如何評價屠呦呦獲諾獎的工作?
在實用層面上,意義非常大,造福數億人,確實是個重大發現,所以該拿諾獎。但從科學本身來說,意義沒有那麼大。
整個過程,首先根據經驗找大量備選藥草,大規模試驗提取,找到有療效的草藥提取物(黃花蒿的乙醚浸出物)。然後是找到其中起作用的成分(青蒿素)。最後是進行藥物修飾,得到效果更好的藥物(二氫青蒿素等等)。
整個過程中,用到的技術、思想都是當時已經很成熟的,沒有特別的創新。
屠老獲獎主要是因為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第二步第三步都只是比較平凡,難度不大的事情。如果屠老只做了第一步,後兩步完全沒參與,諾獎也該給她。
第一步總體來說是個拼運氣的事情。幾百上千種藥物,每種還有好多不同的提取方式,大家都在嘗試,誰先試出來,credit就是誰的。屠老運氣比較好,最先試了黃花蒿+乙醚,所以能拿諾獎。
總的來說,這就是個堆人工加拼運氣的事情,過程本身對科學發展沒什麼幫助,做出來以後也沒有開創新領域。
打個比方,就是:據不靠譜的傳說,某個大平原上埋了一大塊金子(中醫宣稱好幾百種葯可以治瘧疾),大家開始隨便挖(試驗各種葯的各種提取物),最終被某人挖出來了(屠老發現黃花蒿的乙醚浸出物)。
真正對科學本身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應該是:憑自己的學識,預測到了某個具體地點的地下面有大金礦(希爾伯特,朗蘭茲);自創工具一舉挖到主礦脈(格羅滕迪克);功力強大,挖穿了別人挖不穿的岩石,找到了金子(佩雷爾曼)。
基礎數學和理論物理,發展的時間足夠長,而且本身高度理論化,所以作出重大成果的都是功力深厚的大師。生物、藥學之類,發展的時間不夠長,沒有足夠的理論體系,高度依賴試驗,所以作出重大成果,也有一定可能只是運氣好,不代表自身水平夠高。

2 屠呦呦是不是『大師』?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雖然很找罵,但我想說屠老僅就這一項工作,算不上大師。如上所言,發現青蒿素這件事情中,屠老表現出來的遠超過常人的素質,大概只有『運氣』了。如果認為屠老運氣之外的素質算得上大師,那麼大師也太多了。屠老之後的工作我不了解,但看介紹並沒有什麼非常拿得出手的工作。
雖然中科院院士里也有據稱造假的,也有水平不濟的,院士遴選方式引人詬病,某些人工作突出但一直沒當選;但以我來看,屠老沒有當選也可以理解。畢竟青蒿素是個實用成果,算不上極大推動學科發展。
真正該背鍋的,應該是中科院的一系列獎項,比如國家自然科學獎之類。這之中哪個比諾貝爾獎還難拿?

3 屠呦呦獲諾獎是否說明不應該拿諾獎批評中國教育?
如上,青蒿素是個比較偶然的成果,主要靠運氣。中國科研水平依然全方面落後,這裡頭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鍋哪個都逃不了。

4 屠呦呦在文革期間的工作獲諾獎是否說明『文革十年對我國科研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是錯的?
文革十年,大部分科學家的科研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科研條件也遭到破壞。少數不受影響的,或者受影響少的,堅持做出來了一些不錯的工作,值得讚揚,但『毀滅性打擊』依然是對的。參見中國的大環境對科學家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如果不是文革(及其前後一系列影響科學發展的事件),中國科學家完全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因為文革十年不是全黑的,就說文革十年是全白的,只能說呵呵。

5 屠呦呦獲諾獎是否打了中醫黑的臉?
沒有。參見如何評價屠呦呦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Iktsuarpok 的回答。
屠老當年從中醫里找了六百多個方子,沒有一個直接管事的。最後還是改了提取方法才找到了青蒿素。要是中醫真管事,為何康熙要吃奎寧?
中醫目前的情況是:理論體系無法用科學解釋,目前是這樣,以後應該也是這樣。本身的診斷學上過於原始,想配合生化檢驗的話又有理論體系的障礙。
中藥裡面有一些是管用的,有一些效果存疑,有一些毒副作用太強,不適合作為藥物。
所謂『廢醫驗葯』,醫先不說,葯肯定是要驗的。
無非就是用雙盲實驗測定療效和毒性。注意是要雙盲實驗,而且結果在統計學上顯著才可以。毒性就更不用說了,馬兜鈴酸是怎麼回事?那麼多不良反應不明的,你們也真敢吃。

相反,屠老獲獎指明了運用中醫的正路,而且說明了中醫的有效部分確實可以用科學解釋並發展。

另見知乎上那些對中醫嗤之以鼻鼓吹中醫無用論的人對屠喲喲研發的中醫療法獲得諾貝爾獎這一事情有何看法? - warmcity 的回答。

ps:提醒某位中醫愛好者,中國刑法裡面有一條叫『非法行醫罪』,而開方子也算是醫療行為。萬一吃你的(毒性不明的)方子出了事,要負刑事責任的。

6 屠呦呦獲諾獎是否說明21世紀確實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別管是不是,生物都是大坑,不要隨便跳。


接下來再過10-20年,會有更多的諾貝爾獎蜂擁而至的。屠的工作是樸素但澤被蒼生的,獲獎實至名歸。

當然,你們辛苦了,這麼振奮人心的事情,也能找到黑點——屠沒評上院士。。。

有評選標準而不遵守,那才是更大的笑話;如果屠獲得諾貝爾獎後,中科院就授予她院士資格,那評選就真是個更大更大的笑話了。


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事件的二十一個啟示



中國醫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一件喜事.



然而有趣的是,走到微博等輿論場,或各大新聞門戶(網易,頭條新聞等),我們看到的並非一片歡歌笑語慶祝中國人的諾貝爾獎,而是鋪天蓋地的爭吵甚至謾罵.



當然,這種輿論混戰也是意料之中.畢竟它對這幾十年形成的龐大,固化的輿論場造成了多個角度的衝擊,如驚濤拍岸,自然要捲起些浪花.



那麼,這場輿論戰爭中,究竟有哪些焦點議題呢?這些問題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容我慢慢道來



焦點議題一:青蒿素和中醫



這場網路輿論,首當其衝的是中醫問題.有兩個事實眾所周知:

  1. 提煉青蒿素治療瘧疾的靈感來自中醫醫書
  2. 中國民間有龐大的反中醫輿論場(俗稱中醫黑)


自然的,中醫黑和中醫粉的爭論再次由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引燃.先把兩者積年累月的爭論放到一邊,單從青蒿素一事,我們循序漸進地可以看到哪些啟示呢?



首先,從各種報道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發現青蒿素並非偶然現象;而是一場國家發動的,專門針對瘧疾疾病的醫學項目(523項目)的成果.



屠呦呦屬於該項目中中醫藥的研究小組,他們的工作正是"用中醫藥文獻引導科學研究".
對比現代工業,這個研究小組的角色比起設計工程師來,更加類似質量工程師,職責是驗證和改進.


所以中醫對青蒿素的貢獻,並非媒體輕描淡寫"提供了靈感",而是指導性方向.研究的前提就是"中醫方葯中存在治療瘧疾的有效手法,可以改進使用".



這些事實給了我們第一個啟示:


啟示一:中醫藥文獻引導現代科學研究是可行的,中醫傳統醫藥是一個值得挖掘的寶庫



其實屠呦呦不僅從古方中得到了草藥的選別,這也是媒體容易忽視的一個點.


用各種使用青蒿的方法來對抗瘧疾和相關疾病,一直是傳統中醫中常見的手段.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直接說它能「治瘧疾寒熱」.



一度困擾屠呦呦的是,歷史記載認為青蒿確實可以治療瘧疾,並且收效顯著。緣何在實驗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瘧疾呢?



葛洪的方子給了屠呦呦靈感,而方子的關鍵在於冷水漬,絞取汁,讓屠呦呦想到是不是高溫破壞了青蒿的有效成分.這也是一個啟示


啟示二:中醫藥的發掘價值並不局限於草藥



然而我們同時看到,屠呦呦他們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製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


最後,從200種草藥中,得到380種提取物用於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瘧疾檢測,但進展並不順利.還經歷了190次失敗.


而且古人也因為歷史局限性,會認為瘧疾和鬼怪有關,也會保存一些純粹巫術和迷信的治療手段.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道理:


啟示三:傳統中醫精華與糟粕並存,並非撿起來就能用,嚴格的篩查和改進對中醫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有益的



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儘管在葛洪所在的東晉時期,已經有各種對抗瘧疾的治療手段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但瘧疾千百年來仍然是中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鬼.



像青蒿素這樣高療效副作用低方便量產的良藥,畢竟是當代的產物.不斷篩查精選原材料,經過動物實驗,毒理研究,發明了現代的提取方法,還且通過工業化實現量產後,才真正變成對抗瘧疾的福音.



發明青蒿素的過程,本質上講,就是用現代的手法,把傳統中醫有效的治療手段發展得更有效率.



所以我們要看到:


啟示四:傳統中醫精華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能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然而問題來了,在沒有現代科學和技術的支持下,傳統醫學仍然積累了類似青蒿素這樣許多值得發掘的精華.而且用青蒿對抗瘧疾並非一人所知,而是廣為流傳的中醫知識.
那麼,傳統中醫憑什麼在沒有科技條件支持下,也能發現有如此有價值的成果呢?



其實我們從屠呦呦的研究歷程中也能發現一二:

  • 研究小組從醫書和老中醫中搜集了數以千記的治療方案
  • 研究小組對各種方案逐個篩選,做了數百次實驗
  • 為了證明方案的療效,研究小組成員甘心親自復用研究毒副作用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起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想起神農,孫思邈嘗百草的傳說.今人和古人的做法,本質上是一致的.



和中醫黑所說不同,他們並沒有從已有的理論中憑空設計任何藥方.他們所做的,是搜集別人的實踐,自己不斷的實踐,不斷的辯證,經過數以百計的失敗才得到成功.



中醫效用的原因其實很明白.勞動人民在生產和實踐中因治療疾病的切身需要,發現和嘗試了各種治療手段.


而歷代的醫家親自對這些醫療進行搜集,歸納,檢驗,分析原理,並通過教育將經驗流傳下來,這才形成了龐大的傳統中醫體系.中醫理論並不是從形而上學的概念中產生的,而是從基於實踐的樸素辯證中形成的.



這也是一條啟示:


啟示五:實踐和辯證才是中醫發展歷史的根本動力,也是中醫精華珍貴和值得尊重的原因



經過上面的討論,我們也可以看到,發明青蒿素並非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不是一個自然而偶然的事情,它是若干充分必要條件下的一個主觀努力成果.


它的誕生有哪些關鍵的邏輯要素呢?

  1. 積累了千百年醫療實踐,傳承至今的傳統中醫
  2. 由於對中醫的尊重,提出了中醫驗方治療瘧疾的科研思路
  3. 現代的調查研究手段,和科學技術
  4. 一群既懂得中醫,又懂得西醫的技術人才
  5. 長時間艱苦卓絕的科學研究,堅持到底的決心


其中1,3,5都是既成事實,但2和4在當代卻是極具爭議的.

中醫黑主張廢醫驗葯,驗葯無非是廢醫之後的附帶步驟;而且現在無論中醫黑,還是中醫粉都公認,好的中醫已經很少了,更不用說融貫古今的.在這個時代都不具備的條件,為何在屠呦呦那個時代實現了呢?這便過度到了第二個焦點話題:



焦點議題二:青蒿素和時代的關係


青蒿素的發明是有歷史屬性的,它是特定時期的產物.這個斷言基於兩個前提:

  1. 尊重中醫是發明青蒿素的前提
  2. 中西醫結合併用於實踐,是發明青蒿素的前提


如果這兩個因素具有時代的特徵,那麼青蒿素的發明就具有時代的特徵.



首先,尊重中醫難道也有時代特徵嗎? 當然有.我們這個時代就是不尊重中醫的,這點不用多說了.



在屠呦呦之前的時代,其實是更不尊重中醫的.中華民國時期,西學把持的知識界普遍反對中醫,而廢除中醫也是歷屆民國政府共識.是否通過行政法令廢除中醫行醫,也是當時政權經過多次博弈的.而從民國一直到1949年,中醫始終沒有進入正規的教育系統,很長一段時間傳授都沒有法律保護和規範.

這個時期中醫存亡都難料,更不用說發展了.想必這樣的國策才是當代中醫黑所讚賞的.



中醫重新得到重視是在新中國


毛澤東在接見全國衛生行政人員代表時,從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的角度著重指出,只有很好地團結中醫.

提高中醫,搞好中醫工作,才能擔負起幾億人口艱巨的衛生工作任務。

他還進一步強調指出:「衛生工作方針問題……要以預防為主,發揮中西醫藥人員的作用,這個方針是對的。」

1953年12月,毛澤東發表對衛生工作的意見:我認為中國對世界上的大貢獻,中醫是其中的一項。

中醫是在農業、手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醫寶貴的經驗必須加以繼承和發揚。

他還指出:「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將中醫的歷史地位提高到中國對世界的一大貢獻的高度,足以說明毛澤東對中醫藥學的重視。


為什麼毛澤東會如此重視中醫呢?


除了傳統中醫本身是有精華存在之外,更關鍵的因素有三:

  1. 新中國經濟基礎差,而中醫由於源自農業和手工業,並且注重疾病的預防;它是當時廉價而且有效的醫療手段.
  2. 當時的西醫人數少而且集中於城市,要惠及中國廣大人民,存在著主觀和客觀上兩方面的困難.
  3. 毛時代的國策,並非只為少數城市精英服務,而是著眼於全國人民,尤其是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


治療瘧疾明顯是以上動機的產物.因為瘧疾最好的防治手段不是吃藥,而是乾淨衛生的生活環境.對城市富裕階層而言它的意義要小的多.


而且即便是當代國際獎項對青蒿素的評價中,也會額外強調它主要對"第三世界"國家,主要對窮人產生了巨大貢獻.



於是我們又得到了啟示:


啟示六:發明青蒿素前提是尊重中醫.尊重中醫,因為中醫的農醫屬性和調理理念,對不發達地區和窮人而言特別廉價且有益



然而尊重中醫不等於發展中醫.發展中醫也有各種各樣的思路.新中國是如何引導中醫的發展呢?



在50年代初,國家的中醫政策非常嚴苛,醫師證書要求的知識不僅包括中醫全科,還涵蓋大量西醫內容.這使得大部分傳統中醫無法獲取資格,教授學徒也為無證行醫.結果西醫日多,中醫日少.


發現這一問題後,中央花了很大力氣來糾正.舉幾個例子:

要求衛生部「要主動團結中醫,歡迎他們,給他們以應有的地位」,「對中醫和西醫要一視同仁」,「不能鄙視、歧視中醫,要尊重中醫,國家要給中醫以幫助」。

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貫徹對待中醫的正確政策》的社論,認為發展中醫就是「如何通過認真的學習、研究和實踐,逐漸使它和現代科學理論相結合的問題,就是要根據現代科學的理論,用科學方法來整理中醫學的學理和總結它的臨床經驗,吸取它的精華,去掉它的糟粕,使它逐漸和現代醫學科學合流,成為現代醫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954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轉國務院文委黨組《關於改進中醫工作的報告。衛生部對自身不能正確對待中醫的思想和做法進行了反省和檢查.1956年11月27日,衛生部發布了《關於廢除中醫師暫行條例的通令》。至此,中醫藥事業開始走上穩步發展的軌道。


若一味要求用現代西醫改造中醫,揠苗助長,還沒有到屠呦呦加入研究小組,她後來諮詢的老中醫都可能找不到的了.


可見新中國對中醫的尊重並非口頭上的尊重,而是尊重了中醫獨特的傳承傳統,與西醫的不合,以及落後於現代科學技術這一現實.水至清則無魚.恰恰只有尊重中醫的不足,讓它有生存發展空間,才能獲得歷史進步.



這也是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七:尊重中醫,意味著尊重傳統中醫與西醫醫理和傳承等方面的區別,不削足適履
啟示八:尊重中醫,意味著包容中醫歷史發展中的不足,在發展中現代化,不揠苗助長



沒有這兩點,就不會有中醫藥研究方向的屠呦呦,更不會有523項目的中醫藥研究小組.



然而僅僅放任中醫的發展,也不會出現發明青蒿素的另一個重要前提:精通中西醫的研究人才.


我們看屠呦呦的訪談和回憶得知,她1951年就考入北京大學,專業是西醫,是正宗的西醫人才.然而畢業之後,卻被分配到了當時的中醫研究院工作.


為什麼西醫的人才要分配到中醫研究院工作呢?

1950年8月7日,第一次全國衛生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三大衛生工作方針,毛澤東親自為會議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毛澤東的這一指示為中西醫結合、彼此間團結合作指明了方向。

956年8月,毛澤東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更加詳細、全面地闡述了「中西醫結合」思想。他指出,「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新醫藥學。」「要把外國的好東西都學到。比如學醫,細菌學、生物化學、解剖學、病理學,這些都要學。也要把中國的好東西都學到。要重視中國的東西,否則很多研究就沒有對象了。」


這則報道只是一個縮影,讓我們看到新中國時期是如何考慮中醫發展方向的.

團結中西醫,中西醫結合作為當時的指導性政策,才會出現中醫研究院這樣的機構,把大學畢業的西醫屠呦呦,分配到從事中醫藥的研究工作.沒有這一舉動,那麼青蒿素在中國很可能仍然停留在古方和民間習俗中,因得不到現代科學技術的改進而寂寂無聞.



這也是青蒿素誕生歷程中的一大啟示:


啟示九:發展中醫,需要在尊重中醫的前提下,使之更多地學習現代醫學的科學與技術



沒有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也不會有一個從北大西醫專業畢業,就走入中醫藥研究的屠呦呦.



但是中西醫一結合就足夠了嗎?傳統中醫對現代醫學而言,並非撿起來就能用;那麼西醫對中醫而言,是否抄過來就可以現代化呢?


果真如此,就違背了中醫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實踐和辯證之中發展了.而中醫的現代化,也如同當代一些中醫黑所言,只需要一刀切的廢醫驗葯就行了.



讓我們看看屠呦呦的中醫藥學習和實踐歷史吧.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複雜的中藥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藥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屠呦呦作為中藥藥理研究者,不是在書齋里空想的.她的學習和研究歷程,是與新中國攻克血吸蟲病等大型公共衛生國策同步的.而且早在對抗血吸蟲病的戰役中,中藥研究就邁入實踐,屠呦呦也因此獲得了早期的鍛煉機會和學術成果.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深入藥材公司.

向老葯工學習中藥鑒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藥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以後,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藥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

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藥炮製經驗,對有關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


這個學習和研究過程首先不是用西醫的方法和視角來評判中醫,而是在傳統中醫的實踐中學習進步.作為中藥炮炙經驗書籍編著者之一,也或許為她從葛洪書中得到低溫提煉的靈感埋下了伏筆.


屠呦呦之所以在523項目中擔任中醫藥研究小組的組長,也得益於她之前對中醫藥的認真學習和研究.這些由國家主導的中醫實踐,和對這些中醫實踐的現代化研究,奠定了未來發明青蒿素的人才和理論基礎.



這些資料也給我們提供了啟示:


啟示十:中醫的現代化,最終是在中醫自身的醫學實踐過程中,結合現代科技進行研究和提高



實踐才是中西醫結合的落腳點.那屠呦呦所在小組發現青蒿素的落腳點,自然是當年的523項目了.



這個項目是在越南戰爭的背景下,作為軍事科研的項目提出的.研究的途徑很多,中西醫都在其中,青蒿素的只是523項目成果中的一環.


當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和效果後,其它的中醫藥小組也著手利用當地的植物資源,分別開展分離有效單體的研究.更適合藥物生產,更有效果的黃蒿素就是在這之後由523項目組其他成員在四川發現的.


此後,經過兩年的三次「大會戰」,廣東、江蘇、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簡易製劑臨床治療瘧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療800例,有效率100%;
青蒿素簡易製劑治療12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一系列的實驗證明青蒿素是好葯,上級要求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研發新葯。新葯於1975年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鑒定。

523項目持續了13年,聚集了全國60多個科研單位,參加項目的常規工作人員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輪換的,參與者總計有兩三千人之多。


一旦談到實踐和辯證,就必須要談及主體.究竟是誰在實踐?誰在辯證?



諾貝爾獎頒給了屠呦呦,想必屠呦呦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但我們也看到屠呦呦力所不能及的一些事.



比如,屠呦呦肯定不可能親自寫下《肘後備急方》;葛洪和李時珍一樣主要的角色是搜集,他們也取代不了民間使用青蒿的探索者.
歷代經驗雖然給不出當代的提煉方法,但都指向用青蒿治療瘧疾,這些經驗的積累和傳承,也是屠呦呦一人做不到的.
回到523項目組,這個項目的立項,決策,後勤支援,後續選材的改進,藥品的研發,也並非屠呦呦都能兼顧.
而且圍繞著這個課題的研究,無數的實驗和試錯,也非屠呦呦一個人可以包攬的.機會成本被整個團隊分擔了.



這也充分說明了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


啟示十一:青蒿素的發明是在中西醫結合的國策指導下,集體工作成果的一環



屠呦呦的獲獎感言提現了上述所說的各點.她認為中醫藥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寶庫,中醫需要逐步走入現代化,青蒿素是集體攻關的成果,而且中醫藥對當代人類的貢獻遠不止此.



屠呦呦在獲獎感言中提到了中醫藥的辯證施治不用單一藥物,也提到了其它現代中藥對白血病,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這裡舉的例子只不過是中醫對人類饋贈的滄海一粟。我的夢想是中國醫藥幫助我們征服全世界危害人們生命的疾病,提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這些話,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

  1. 沒有對中醫的尊重,不會有青蒿素誕生
  2. 沒有對中醫實踐上的包容,對中醫尊重就不會落到實處
  3. 若沒有現代科技對傳統中醫的研究和改進,中醫無法有實質性的發展
  4. 若沒有中醫在醫療工作中的大規模實踐,中西醫結合也只是空談


這種種要素在新中國前後都有明顯的區別,也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後果,所以說青蒿素的確有很強的時代特徵.



焦點議題三:青蒿素和諾貝爾獎


青蒿素讓中國人,而且是女性,得到了第一個諾貝爾獎.這在國際上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既然諾貝爾獎認可了青蒿素對人類的貢獻,但青蒿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誕生的產物,為何在四五十年後,青蒿素都快像奎寧一樣失效了,才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青蒿素遲遲沒有在國際上得到推廣.


但於由於當時中國並無專利法,也沒有採用過西方專利。
因此,大型製藥公司無法獲取專利,賺取巨額利潤。
瘧疾當時是一種窮人的疾病,今天的大規模捐助基金也不存在。


從這裡我們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


啟示十二:資本主義的專利制度,和製藥公司的巨額利潤,反而阻礙了青蒿素在國際上的推廣
啟示十三:瘧疾作為窮人的疾病,雖然在新中國得到523項目中像吸血蟲病一般得到攻克,但因不能牟利,阻礙了青蒿素在國際的推廣



這一現象直到有公司註冊了相關專利,並且在國際政治格局有所改善之後,於2001年才在世界得到推廣.



青蒿素的大規模使用之後,才於2009年得到了拉克斯獎.然而這一獎項作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仍然引發了爭議.因為這個項目明顯是集體努力的成果,而獎項卻只能頒布給個人.這也引起了學術界一些人的憤慨和爭議.同樣,諾貝爾獎的規則規定,獲獎者不能超過三人.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袁騰飛一個廣為流傳的視頻中,鄙視中國牛胰島素成果得不到諾貝爾獎:中國要集體領獎,這事當然告吹,"瑞典國王能跟掃地的刷廁所的握手?"



這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為何新中國國力和科技突飛猛進,許多科技成果舉世矚目仍然得不到諾貝爾獎.


啟示十四:諾貝爾獎歸功於一二科學家個人的精英主義原則,阻礙了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得不得諾貝爾獎,青蒿素對人類,尤其是對窮人的貢獻都擺在那裡,無可爭辯.我們可以引用論語的一番話來描述這個現象: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焦點議題四:青蒿素獲獎背後的輿論鬥爭



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激起了輿論場的激烈碰撞.原因無他,這事件在方方面面衝擊了"主流"輿論的觀點,才可能引起激烈的碰撞.如果爭論點並不主流,例如屠呦呦作為女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在中國就完全沒掀起什麼波瀾.



但對很大一部分爭論者而言,形勢是不利的.畢竟引起爭論的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已經是既成事實.無論現在喧囂得再厲害,塵埃遲早要落定的;落定之後,失敗者仍然是失敗者.


讓我們細數一下輿論鬥爭中的幾個焦點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吧.



第一,反中國文化派,現在比較尷尬.中國有一群反中國文化派,總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是最大的包袱,讓中國無法真正現代化.


例如一篇文章《中國人為什麼得不了諾貝爾獎》.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中國人過於功利,沒有邏輯訓練,總是從風險小的著手不敢冒險,重視集體導致抑制進取創新,研究過於經驗化,注重實用性等等.



然而青蒿素得到了諾貝爾獎.它的發現首先來源於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然後中醫又是一門造福他人的技術.這門技術最講究的就是從實踐中反覆辯證.

而且中醫嘗百草以身試毒,屠呦呦也如此,恰恰是很冒險的.研究青蒿素也不是從理論出發,而是從經驗出發.



而且青蒿素研製的最大動機,就是造福集體.青蒿素的研製過程,也是集體努力.最後青蒿素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歸功於它的實用性.



因此我們得到一個認識:


啟示十五:用諾貝爾獎反對中國文化,從今往後只會顯得滑稽



第二,反中國體制派.


眾所周知,中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獎,是反體制派的口頭禪之一.他們奉行的是體制決定論,例如日本的體制鼓勵諾貝爾獎,中國的體制阻礙諾貝爾獎.



一部分反體制派攻擊的是大家都反感的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利益推動政策等.也有很多用它來攻擊社會主義制度,觀點無外乎集體主義抹殺個人成就,政策管控阻礙個人探索等等.



然而縱觀青蒿素的誕生歷程,它是:

  • 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 出於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 以國家政策為方向;
  • 政府部門為主導;
  • 綜合了集體的力量;
  • 從培養人才,到立項,到調度資源;
  • 最終創造了造福廣大人群的成果.


而且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抗瘧藥物的推廣上,遠遠勝過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讓反體制派應該得到一個啟示:


啟示十六:諾貝爾獎不再能作為體制決定論的例證,來反對社會主義體制了



第三,精英主義派.


他們歷來的觀點是,由於不注重個人的成就,導致這個國家出不了得諾貝爾獎的天才.而現在,這一派的觀點轉為屠呦呦的成功,反映的是她個人的精神和美德的成功.



精英主義派顯然是不看新聞的,不知道全世界都在討論集體貢獻,一人授獎的荒謬性.也不知道屠呦呦本人,以及頒獎的機構,都對發明青蒿素的集體貢獻表示了敬意.也都反覆強調屠呦呦是作為集體貢獻的代表.



他們更不知道,青蒿素的發明雖然能造福無數人,但對資本家無利可圖,研發者也貢獻為主.這樣的項目都是從利於集體出發,由集體推動,最終依靠一個集體的多方力量才能完成.

這一切屠呦呦本人是相當清楚的.諾貝爾獎也很清楚,但他們這次評選關注的是實效,並沒有在乎它能否證實精英主義.



相比之下,精英主義者生拉硬拽,掩耳盜鈴的做法著實不聰明.這也是一個經驗:


啟示十七:精英主義者沒有社會大生產的實踐經驗,重虛名而輕實利



第四,全盤否定中醫派.
全盤否定中醫派最主要的觀點是中醫就是巫術,最主要的論點是中醫不敢雙盲不敢現代化研究,最主要的論據是脫離劑量和烹制技術談中藥毒性.



我們得承認,中醫中存在巫術,傳統中醫在治療瘧疾的實踐中就有許多巫術的做法.

但青蒿在防治瘟疫中的廣泛使用,說明了傳統中醫仍然有很大一塊是基於實踐和辯證的醫學成果.經得起現代醫學的檢驗.而且屠呦呦是根據傳統醫學認定青蒿的效用,再從傳統醫學中找到了現代青蒿素的提煉手段.青蒿素的成果也證明了傳統中醫一直在從事現代化.屠呦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經用現代的方法來研究古人的經驗,而且這條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一直延續至今.


只是全盤否定中醫派,往往遮住自己的雙眼,從來不承認這些



最後,全盤否定派特別喜歡提馬兜鈴等幾個流行的例子,來強調中草藥的毒性,避而不談療效.然而利用青蒿等材料研製的各種藥品,有許多是有毒性的,這並不妨礙烹製得當能夠得到毒副作用小而療效高的藥品.何況研製青蒿素的現代炮炙方法,偏偏是從古人的炮炙方法中獲得的靈感.



全盤否定中醫派的許多觀點都只是蒙蔽不了解中醫的人們,結果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他們對中醫許多斷言都變成了謠言.更何況這個獲獎者公開宣揚中醫的好處.於是全盤否定中醫派開始掉轉矛頭攻擊屠呦呦,說她是中醫體制的既得利益者,為利益說話.



這個該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啟示十八:不要和全盤否定論者辯論任何問題,包括中醫.因為全盤否定論的前提,就是反對辯證



第五,科學神教派.



科學神教是客觀存在的群體.他們以"科普"作為活動的主要名義.然而他們最看重的,是科學的"理論成果".



這類人是典型的形而上學者.他們支持科學和反對中醫源於相同的假設.這個假設就是,"一切科技成果源於理論".因此這些人並不把現代科技的成果歸功於實踐和辯證,而特彆強調"科學理論"的自洽.當然他們是不會提起歷史上科學理論被更新科學理論推翻的所有故事的.



這些人批判中醫時,也把中醫的陰陽,五行,辯證,經絡等理論歸結為玄學和巫術.主要原因是這些理論和現代科學的理論並不兼容.



我們看青蒿素髮明的歷史,從古代到當今,從傳統中醫到現代醫學,可以看到都不是通過理論思考憑空發明的奇蹟.而是自古至今,都遵循同一個過程,實踐中積累經驗,歸納經驗,篩查經驗,分析總結經驗,然後形成理論,用於指導未來的實踐,並在未來實踐中加以改進.



同樣地現象也提現在第六類人中:



第六,中醫玄學派.



他們認可中醫恰恰是因為中醫理論在他們眼裡玄妙自洽,卻並不關心中醫實踐的效果和缺點.同樣他們反對科學派,也會主張西方科學在哲學上的先天缺陷.



這類人和科學社交派的爭論,其實屬於兩個巴掌一拍即合.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


啟示十九:把科學技術發展歸結於科學理論,和把中醫發展歸結於中醫理論,誇獎之或貶低之,這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對兩者都是侮辱



第七,廢醫驗葯派.



廢醫驗葯派看到了純粹中醫黑和科學神教派的不足之處,自認為比較客觀公允.



青蒿素的發明沒有太多涉及中醫理論,主要是對中醫藥理的現代化發掘,讓廢醫驗葯派感覺坐上了爭論航班的頭等艙,要貴人一等.



然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青蒿素的發明不是一時一刻的產物,是在新中國的一系列基本國策的推動下產生的.這些國策包括:

  • 重視對普通勞動者的醫療
  • 認可中醫的價值和歷史貢獻,尊重中醫
  • 包容中醫的歷史缺陷,使之能傳承發展
  • 在傳承發展中讓中醫現代化
  • 為了讓中西現代化而培養人才
  • 在用中醫解決大型公共衛生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中醫現代化


這些國策促成的青蒿素誕生過程是:在尊重信任中醫的前提下,經過長期中醫實踐,結合現代科技培養出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在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中,發現了中醫的有效手段,並用科技手段使之現代化.



青蒿素的發現並不是廢醫驗葯的成果,而是尊醫尋葯,信醫試藥,行醫驗葯的結果.即便把廢醫驗葯派當成主張發掘中醫藥寶庫的派別之一,他們一刀切的想像也是不符合實際的.這給我們一個啟示:


啟示二十:中醫的現代化歷程,需要複雜的政策智慧來保證穩定持續和可行性,這是廢醫驗葯派不懂的



第八,抱殘守缺派



有廢醫驗葯派,自然就有抱殘守缺派.這一派無條件地認可中醫,對精華和糟粕不加甄別,信任古人的實踐和經驗遠超過信任今人的實踐和經驗.他們不注重學習使用現代醫學技術,不注重引入現代的檢驗手段和毒理經驗,甚至對同樣源自實踐的西醫治療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



青蒿素的成果並不能證明這一派的觀點,而是對他們的反證.如毛主席所說,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總結:


啟示二十一:看不起中醫是不對的,把中醫說得都好太好,也是錯誤的,我們對中醫須有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必須批判地接受這份遺產。必須把一切積極因素保存和發揚

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青蒿素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它曲折的經歷,讓一個立場明確的人知道世界應該怎麼樣更好:

  • 尊重傳統醫學,使之現代化,積極挖掘傳統醫學的寶庫
  • 化學合稱藥品與天然提取藥品,都是現代醫學的寶庫,不能厚此薄彼
  • 為大多數人,包括窮人的實際利益奮鬥,往往是人類重要財富之所以產生和之所以珍貴的原因
  • 在資本主義唯精英論的時代,我們要努力捍衛集體主義對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
  • 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總是構成廣大勞動人民福祉的根本阻礙
  • 在服務於大多數人卻利益微薄的領域,社會主義特別適合發揮效用


如果回到爭論最激烈的中醫問題,我的具體觀點是:

  • 中國醫藥是世界醫學的重大財富
  • 中醫是實踐和辯證的產物,它的理論是在當時科技條件下,對這些實踐和經驗的理論性總結,有同樣的價值
  • 中醫必須要現代化才能更好地貢獻全人類
  • 中醫和當代醫學有衝突,中醫的重預防養生,與當代資本主義醫學重治療輕預防是矛盾的
  • 中醫和當代醫學有衝突,中醫的農醫性質重視植物藥學,與當代藥學偏重化工有區別,兩者應結合
  • 中醫和當代醫學有衝突,中醫偏重對人體的養護和支持,重視用人自身免疫對抗疾病;當代醫學偏重攻擊疾病,往往不惜傷害人身體;兩者應經歷針鋒相對辯論而走向融合
  • 中醫和西醫的哲學思路有區別,中醫重視整體而西醫重視癥狀;中醫綜合施治而西醫關注銀彈;中醫辯證施治,西醫不夠重視病情變化;哲學上需要兼容並包
  • 當代醫學有資本主義醫學的基因,也派生出工業醫學的基因,這種主流並不足以自稱現代醫學
  • 包括中醫在內,原理上與西醫有別的傳統醫學都走向現代化,人類才會擁有自己的現代醫學
  • 中醫的發展,醫療體制的發展,枝繁葉茂的都是技術問題,而歸根到底自古至今都是政治問題.

附:二十一個啟示

  • 啟示一:中醫藥文獻引導現代科學研究是可行的,中醫傳統醫藥是一個值得挖掘的寶庫
  • 啟示二:中醫藥的發掘價值並不局限於草藥
  • 啟示三:傳統中醫精華與糟粕並存,並非撿起來就能用,嚴格的篩查和改進對中醫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有益的
  • 啟示四:傳統中醫精華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能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 啟示五:實踐和辯證才是中醫發展歷史的根本動力,也是中醫精華珍貴和值得尊重的原因
  • 啟示六:發明青蒿素前提是尊重中醫.尊重中醫,因為中醫的農醫屬性和調理理念,對不發達地區和窮人而言特別廉價且有益
  • 啟示七:尊重中醫,意味著尊重傳統中醫與西醫醫理和傳承等方面的區別,不削足適履
  • 啟示八:尊重中醫,意味著包容中醫歷史發展中的不足,在發展中現代化,不揠苗助長
  • 啟示九:發展中醫,需要在尊重中醫的前提下,使之更多地學習現代醫學的科學與技術
  • 啟示十:中醫的現代化,最終是在中醫自身的醫學實踐過程中,結合現代科技進行研究和提高
  • 啟示十一:青蒿素的發明是在中西醫結合的國策指導下,集體工作成果的一環
  • 啟示十二:資本主義的專利制度,和製藥公司的巨額利潤,反而阻礙了青蒿素在國際上的推廣
  • 啟示十三:瘧疾作為窮人的疾病,雖然在新中國得到523項目中像吸血蟲病一般得到攻克,但因不能牟利,阻礙了青蒿素在國際的推廣
  • 啟示十四:諾貝爾獎歸功於一二科學家個人的精英主義原則,阻礙了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
  • 啟示十五:用諾貝爾獎反對中國文化,從今往後只會顯得滑稽
  • 啟示十六:諾貝爾獎不再能作為體制決定論的例證,來反對社會主義體制了
  • 啟示十七:精英主義者沒有社會大生產的實踐經驗,重虛名而輕實利
  • 啟示十八:不要和全盤否定論者辯論任何問題,包括中醫.因為全盤否定論的前提,就是反對辯證
  • 啟示十九:把科學技術發展歸結於科學理論,和把中醫發展歸結於中醫理論,誇獎之或貶低之,這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對兩者都是侮辱
  • 啟示二十:中醫的現代化歷程,需要複雜的政策智慧來保證穩定持續和可行性,這是廢醫驗葯派不懂的
  • 啟示二十一:看不起中醫是不對的,把中醫說得都好太好,也是錯誤的,我們對中醫須有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必須批判地接受這份遺產。必須把一切積極因素保存和發揚


完.


實至名歸,救了非洲上千萬人的性命。


我先表個態:屠呦呦獲獎,實至名歸。原因高票答案都講了,我也不多說。
我想說的是,屠呦呦獲獎,將極大考驗鍵盤批評家的邏輯自洽能力,屁股決定腦袋的評論者們將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危機。
因為屠呦呦獲獎的背景太複雜了:中國人,體制內,非著名,文革舉國科研體制,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太多可以討論又互相糾纏的線索,評論家們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自己繞進去,導致自己首尾不能兼顧。
或者用我家鄉的老話說,顧頭不顧腚。

比如,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屠呦呦以個人身份獲獎這件事毫無問題;
那你就不應該對目前學術界的名利化趨勢再批判一番——所謂學術界的名利化,恰恰正是將學術榮譽從集體交還給個人的必然結果。
一邊講著「學術榮譽要尊重個體首創才能有出路」,一邊又要大談「學術界需要超越名利的無私互助精神」,就差說出「同一個單位的同志要以大局為重」這樣的口號了,這不是精分,是什麼?
倘若當年我國就已經充分尊重了個體首創,那你屠呦呦既然已經——按照國際慣例——奪得了「首次提出」「首次獲得」等等首功,那我還憑什麼繼續幫你做臨床驗證製法改進?反正這些工作都是既不「首創」也不配被「尊重」的,還不跟我談錢?我又不是傻逼。
所以正確的姿勢是怎樣?就是要把「還榮譽於個人」貫徹始終,把名與利真正賦予個人。打造科研明星,圍繞強勢科研明星打造團隊,用僱傭等經濟手段解決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合作問題。錢從哪來?資本運作、市場營銷。最後,經歷了眾多不可避免的、被資本脅迫被庸眾脅迫的彎路之後,終於獲得了新的科研突破——別嫌折騰,這是自己選的,而世上也本就沒有不折騰的道路。

同樣,如果你認為屠呦呦獲獎是舉國科研的功勞,也請你努力接受舉國體制帶來的負面的一切。

實際上,屠呦呦的獲獎,恰恰是當代中國複雜性的最好註腳。
我不指望所有鍵盤批評家都能做出屠呦呦那樣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但是靜下心來,好好面對屠呦呦背後這份當代中國的複雜性,踏踏實實地為自己選定的道路規劃趨利避害的路線,如果能做到這樣,比起在輿論上盲目爭奪各種政治正確的高地,也更有意義得多。


中國人首獲諾貝爾科學類獎項:中國無博士學歷、無院士頭銜、無留洋經歷的「三無」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恭喜屠先生,感謝青蒿素的貢獻。但目測一場關於諾獎成就、院士選舉、大學教育、中西醫之爭、以及批判中科院的爭論(Si Bi)正在悄然形成,估計會引發學術界的「大地震」。
============分割線=============
屠奶奶當然不會撕,但是,晚輩們以及同行們以及中西醫的不同擁躉們肯定會撕的你死我活。
============分割線=============
其次就是那些靠非正規渠道當選院士的,比如屢遭舉報卻能穩坐院士位置的人目測會「受傷」。搞不好這次的諾獎就是引發中國學術界「大地震」的能量引爆點。
==============================
大家繼續爭論吧,我先乖乖地去編程算費曼圖灌水去了。基礎科學想要突破太難了,不但要毅力還要智商。至於施一公所說的:「最不重要的就是IQ」這句話,大家還是只相信一半吧。


對於隔壁每一兩個月出現一次的諾獎級研究成果,北大校友默默搞了個大新聞


2012年去成都旅遊的時候,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在中醫藥大學教書的老師。那時候他剛從貴州山區回來,拉了一大堆藥材,滿臉疲憊,皮膚黝黑。當我知道他是中醫藥大學的老師之後,我就和他討論起中醫來,聊了很久。最後他提到了「青蒿素」,這時候他突然興奮起來,兩眼放光,他說這絕對是中醫對世界的巨大貢獻,這個項目的領頭人肯定能在今年拿諾貝爾獎。當時我心裡還是不以為然,認為不可能。雖然2012沒有拿到,但現在還是拿到了,老師,我錯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的時候看太陽就能打出來?
經常晚十二點後睡覺到底對身體有多大危害?
為什麼中國無痛分娩覆蓋率較低?
最佳生育年齡的說法是否正確?
人在雲朵里可以呼吸嗎?

TAG:生理學 | 科研 | 諾貝爾獎 |